什麽???
皇後娘娘此言一出,一眾誥命夫人都有一種風好大,我沒聽清的感覺。直到周皇後字正腔圓的又重複了一遍,仍有好些夫人揉了揉自已耳朵,懷疑是不是自已聽錯了話。
就是那聽清了的,也完全被震驚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先前皇後說要請她們幫忙時,她們還以為這所謂的“幫忙”就是讓她們迴去好生勸勸自家老爺,別再賭氣裝病趕緊早日上朝什麽的,完全沒想到這皇後娘娘直接就把主意打到她們身上來了。不但自個後宮幹政、坐鎮朝堂,還想把她們這些後宅的管家女人們也給拖進來,這可太……
一時之間,她們也不知是該說這皇後娘娘太過異想天開,不守祖宗規矩,還是該說她太高看她們了。
片刻的默然過後,終於有一位夫人開口道:“皇後娘娘,請恕臣婦鬥膽,您這想法恐是有些大大的不妥!”
采薇看著她,不但不惱,反而笑道:“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這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們保家衛國、臨朝理政,女人們的要務則是相夫教子、打理內宅,各有各的本分,若亂其位讓女人來幹這男人幹的活兒,實在是有違這朝廷規矩和世俗禮法啊,娘娘!”
采薇笑看著她道:“若依夫人這話裏的意思,我家陛下命我這個女人臨朝理政,就是頭一個不守規矩禮法的人嘍?”
那夫人立刻不吭聲了,她平日裏可沒少聽自家老爺抱怨當今這位皇帝陛下有多喜歡胡作非為,視規矩禮法為無物。雖然皇帝陛下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可是她一個後宅婦人又哪敢當著皇後的麵抱怨出來,隻能低著腦袋在心裏頭腹誹,真是什麽鍋配什麽蓋,皇上是個喜歡亂來的,這娶的皇後娘娘也是個不守規矩的。
采薇兩道雪亮的目光在她們麵上一一掃過,“所謂的規矩禮法還不都是人定的,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如今戰亂四起,國難當頭,自當人人為國盡已之力,男子們為了保家衛國紛紛上陣殺敵,留下一大攤子家國之事無人料理,這個時候咱們女人們不頂上,還能指望誰來替他們分憂,一同撐起咱們的家國天下?你們到民間去看看,多少原是男子幹的活如今全都是女人在做,耕田種地、架橋鋪路、建房修屋,甚至打造兵器……”
“就連陛下,他明知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卻仍然將一應朝堂政事托付於我,為的是什麽?為的隻是不遵祖訓、不守禮法嗎?他為的是能讓我替他分憂,因為他要一心領兵出征,隻有我在後頭替他守著這半壁江山,他才能安心的在前方征戰沙場!”
“那麽諸位夫人呢?當你們的夫君臥病在床,心憂國事卻又無能為力時,你們又該如何替他們分憂,隻是守在床前替他們端藥倒水嗎?在夫君最需要的地方替他分憂解難,親身為兒女作則,這才是真正的相夫教子!”
她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有幾位夫人下意識的便在心裏頭想道:“難不成要和娘娘您一樣,也把夫君所司的公務給接過來,這才是替夫君分憂?可這自家老爺能答應嗎?這世上可不是人人都像今上那樣喜歡讓女人在這上頭替他分憂的!”
隻是這話她們卻不便說出來,隻得一個個的自謙道:“娘娘言之有理,隻是我們都是些後宅婦人,每日料理的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家務瑣事,於這朝堂政事我們是一竅不通,完全就是兩眼一摸黑,就算娘娘把我們找來,隻怕也幫不上您什麽……”
采薇笑道:“瞧你們這話說得,也未免太妄自菲薄了吧?本宮之所以請諸位來共商國事,那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實這國事同家事也沒什麽區別,咱們管理後宅時的人事任免、錢糧出入、賞罰懲處,安排宅邸修繕,布置上夜的人手,同親友世交們往來走動……,這樁樁件件,差不多是一個人就把吏、戶、刑、工、兵、禮——這六部的活兒全都給幹了!倒比那些官老爺們還要能幹呢!”
“正所謂‘齊家’方能‘治國’,諸位夫人能將後宅中各項事體料理的清清爽爽,想來於這國事上縱然初時有些生澀,大不了向你們家老爺請教一二,用不了多久就能處理的得心應手。再說了,咱們又不是一攤子事隻丟給一人去料理,而是組成一個議事閣,每一件事項大家夥兒一道來商討,這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咱們這麽多人,群策群力,還愁料理不了這些國事。”
“俗話說得好,‘巾幗不讓須眉’,如今地是女人在種,錢是女人在掙,占七成的國計民生均由女人勞作所得,還有好些女子像男人一樣披甲上陣,領軍殺敵、浴血奮戰,且戰無不勝,殺得敵軍望風而逃呢。同是女子,咱們不能上馬殺敵,可是在這治國理政上也未必就不如男人?男人們不是總說咱們‘頭發長見識短嗎’,咱們不妨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的見識能耐,半點也不比他們差!”
這激將法一出,眾人中有那幾個素日要強的夫人奶奶頓時覺得皇後娘娘這話說得極合她們心意,“誰說女子不如男”?忍不住麵露讚同之色,微微點起頭來,可是更多的人仍是有些畏首畏尾。
采薇便笑笑道:“其實咱們不過是為了替夫君分憂,這才將原是他們的活兒接到了自已手上,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等到他們病好了能重返朝堂,咱們自然也就功成身退了。可若是夫人們實在覺得自已不能勝任、或是不想來助本宮一臂之力,那本宮就隻好頒下招賢榜,到民間去另請高人了,都說高手在民間,想我大秦人傑地靈,不知有多少高人逸士隱於市井鄉野,若我求賢若渴,誠意相邀、虛位以待,想來總能請來些得用之人。”
冷汗再度漫上了眾位夫人的背心,皇後娘娘這簡直就是在明目張膽地威脅她們,若是她們不替自家老爺來理事,皇後就要免了老爺的官位另換他人來做。
她們正在為難,就見皇後又笑眯眯地道:“諸位也不必現下就給我一個答複,既然是替夫分憂,自然也是要迴去問一下你們家老爺的意思的,等你們迴去商量完了,若是有意來助我的,明兒一早進宮便是,我在勤政殿等著你們。”
等送走了這些夫人小姐,鄒晴看著她們的背影恍然道:“原來你喊這些女眷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采薇攤手,“既然在那些大臣眼裏隻把本宮看成是個脂粉堆裏的頭兒,後宅裏的領袖,本宮指使不動他們這幫男人,就隻好先管一管他們家中的女人嘍。再說了,這些男大臣,再是能幹,也不會替我們說話。要想製定些能給咱們女人撐腰的條款出來,還是得要靠咱們女人自已。他們這一撂挑子,倒正好省了我的事兒呢!”
“那那些各家小姐呢,你命她們進宮,又安排她們去看宮人演的《俠女傳》,又是何用意?”鄒晴嘟囔道:“你什麽時候命宮人把我剛寫的《俠女傳》給排成個活人話本了,我怎麽不知道?”
采薇笑道:“三天前命人偷偷排的,給你一個驚喜嘛!這不用給它配上唱詞咿咿呀呀地唱出來,隻用念白,排起來極快,看起來也省時。我讓她們來看,除了替你的新作捧場外,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把她們也拉過來替你分個憂、幫把手什麽的?”
這些官家小姐大多都是讀書識字的,就算先前看得都是些女書……,鄒晴想起來方才那些小姐們看《俠女傳》時一個個雙眼放光、如饑似渴的神情,頓時覺得若是多給她們看些《俠女傳》之類的小說話本,不愁把她們拉不過來,等她們看得多了,隻怕還想自已動筆寫呢!
想明白了采薇的用意,鄒晴不由感概道:“阿薇,你真是越來越壞了!我突然好同情那些‘臥病在床’的大臣們,你這一手玩得簡直是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添兒’嘛!”
到了第二天早上,除了少數幾位夫人外,大多數官員的太太們全都準點兒到了勤政殿外。采薇對她們溫言勉勵了一番,又命太醫院給他們每家派出一位醫士,去替眾位夫人精心照顧其夫,好免了她們的後顧之憂。
勤政殿裏頭,采薇看著底下三十餘位誥命夫人,言笑晏晏地道:“諸位既來助我理政,雖是替你們的夫君分憂,可更是替我大秦分憂,這一應官職俸祿,自然不能薄待了諸位。”
眾人想不到皇後竟還真打算給她們個官兒當當,若無名份,確實做起事兒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可就算皇後一紙詔令下去,硬是讓女人們也能身穿官袍、頭頂烏紗,可朝廷眼下應該也沒什麽多餘的空缺給她們了吧?
采薇成竹在胸地道:“昔年我大秦高宗皇帝為了減輕壓在其身上繁重的朝政,也是為了能更公平民主的料理政務,曾創立了議事閣,由朝臣中選出數十位議事大臣來,一應朝堂大事先由議事大臣們議出個章程來再呈到禦前最後裁定。”
“如今咱們也仿效先祖,重行再設立這議事閣,諸位就是本宮的議事大臣,那時候是將之稱為閣臣或是閣老,到了咱們這裏,不如——”
她略想了一想,展眉一笑,“都說‘男主外,女主內’,咱們女人又總是被稱為‘內人’,既然如今是咱們一群內人在組這議事閣,不如,往後就叫‘內閣’好了,諸位便稱內閣夫人,俸祿同當年的閣老們一般看齊,如何?”
在後世湧現的所有關於女權的史書中,如《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大秦婦女》、《女人的天空》、《平等的開始》、《女人的一個世紀》等都對元嘉三年,當時的皇後周采薇創設女性參政議政的“內閣”這一段兒大書特書,稱其為女權興起的起點,為之後大秦帝國蓬勃發展的男女平權運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甚至在大秦官修的史書與民間史家的著作中,也給予其極高的評價,認為內閣製是大秦民主製的開端與起點,從此揭開了大秦走上國富民強、稱雄四海的新紀元。
而國外諸多史學家更是一致公認:“當女人的力量在這片國土開始覺醒,她們引領的民主的萌芽漸漸落地生根,是這個國家在未來幾百年的時間裏一居高居世界第一強國,無論在綜合國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藝術、國民素質等方麵都遙遙領先的決定性因素。”
皇後娘娘此言一出,一眾誥命夫人都有一種風好大,我沒聽清的感覺。直到周皇後字正腔圓的又重複了一遍,仍有好些夫人揉了揉自已耳朵,懷疑是不是自已聽錯了話。
就是那聽清了的,也完全被震驚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先前皇後說要請她們幫忙時,她們還以為這所謂的“幫忙”就是讓她們迴去好生勸勸自家老爺,別再賭氣裝病趕緊早日上朝什麽的,完全沒想到這皇後娘娘直接就把主意打到她們身上來了。不但自個後宮幹政、坐鎮朝堂,還想把她們這些後宅的管家女人們也給拖進來,這可太……
一時之間,她們也不知是該說這皇後娘娘太過異想天開,不守祖宗規矩,還是該說她太高看她們了。
片刻的默然過後,終於有一位夫人開口道:“皇後娘娘,請恕臣婦鬥膽,您這想法恐是有些大大的不妥!”
采薇看著她,不但不惱,反而笑道:“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這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們保家衛國、臨朝理政,女人們的要務則是相夫教子、打理內宅,各有各的本分,若亂其位讓女人來幹這男人幹的活兒,實在是有違這朝廷規矩和世俗禮法啊,娘娘!”
采薇笑看著她道:“若依夫人這話裏的意思,我家陛下命我這個女人臨朝理政,就是頭一個不守規矩禮法的人嘍?”
那夫人立刻不吭聲了,她平日裏可沒少聽自家老爺抱怨當今這位皇帝陛下有多喜歡胡作非為,視規矩禮法為無物。雖然皇帝陛下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可是她一個後宅婦人又哪敢當著皇後的麵抱怨出來,隻能低著腦袋在心裏頭腹誹,真是什麽鍋配什麽蓋,皇上是個喜歡亂來的,這娶的皇後娘娘也是個不守規矩的。
采薇兩道雪亮的目光在她們麵上一一掃過,“所謂的規矩禮法還不都是人定的,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如今戰亂四起,國難當頭,自當人人為國盡已之力,男子們為了保家衛國紛紛上陣殺敵,留下一大攤子家國之事無人料理,這個時候咱們女人們不頂上,還能指望誰來替他們分憂,一同撐起咱們的家國天下?你們到民間去看看,多少原是男子幹的活如今全都是女人在做,耕田種地、架橋鋪路、建房修屋,甚至打造兵器……”
“就連陛下,他明知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卻仍然將一應朝堂政事托付於我,為的是什麽?為的隻是不遵祖訓、不守禮法嗎?他為的是能讓我替他分憂,因為他要一心領兵出征,隻有我在後頭替他守著這半壁江山,他才能安心的在前方征戰沙場!”
“那麽諸位夫人呢?當你們的夫君臥病在床,心憂國事卻又無能為力時,你們又該如何替他們分憂,隻是守在床前替他們端藥倒水嗎?在夫君最需要的地方替他分憂解難,親身為兒女作則,這才是真正的相夫教子!”
她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有幾位夫人下意識的便在心裏頭想道:“難不成要和娘娘您一樣,也把夫君所司的公務給接過來,這才是替夫君分憂?可這自家老爺能答應嗎?這世上可不是人人都像今上那樣喜歡讓女人在這上頭替他分憂的!”
隻是這話她們卻不便說出來,隻得一個個的自謙道:“娘娘言之有理,隻是我們都是些後宅婦人,每日料理的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家務瑣事,於這朝堂政事我們是一竅不通,完全就是兩眼一摸黑,就算娘娘把我們找來,隻怕也幫不上您什麽……”
采薇笑道:“瞧你們這話說得,也未免太妄自菲薄了吧?本宮之所以請諸位來共商國事,那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實這國事同家事也沒什麽區別,咱們管理後宅時的人事任免、錢糧出入、賞罰懲處,安排宅邸修繕,布置上夜的人手,同親友世交們往來走動……,這樁樁件件,差不多是一個人就把吏、戶、刑、工、兵、禮——這六部的活兒全都給幹了!倒比那些官老爺們還要能幹呢!”
“正所謂‘齊家’方能‘治國’,諸位夫人能將後宅中各項事體料理的清清爽爽,想來於這國事上縱然初時有些生澀,大不了向你們家老爺請教一二,用不了多久就能處理的得心應手。再說了,咱們又不是一攤子事隻丟給一人去料理,而是組成一個議事閣,每一件事項大家夥兒一道來商討,這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咱們這麽多人,群策群力,還愁料理不了這些國事。”
“俗話說得好,‘巾幗不讓須眉’,如今地是女人在種,錢是女人在掙,占七成的國計民生均由女人勞作所得,還有好些女子像男人一樣披甲上陣,領軍殺敵、浴血奮戰,且戰無不勝,殺得敵軍望風而逃呢。同是女子,咱們不能上馬殺敵,可是在這治國理政上也未必就不如男人?男人們不是總說咱們‘頭發長見識短嗎’,咱們不妨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的見識能耐,半點也不比他們差!”
這激將法一出,眾人中有那幾個素日要強的夫人奶奶頓時覺得皇後娘娘這話說得極合她們心意,“誰說女子不如男”?忍不住麵露讚同之色,微微點起頭來,可是更多的人仍是有些畏首畏尾。
采薇便笑笑道:“其實咱們不過是為了替夫君分憂,這才將原是他們的活兒接到了自已手上,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等到他們病好了能重返朝堂,咱們自然也就功成身退了。可若是夫人們實在覺得自已不能勝任、或是不想來助本宮一臂之力,那本宮就隻好頒下招賢榜,到民間去另請高人了,都說高手在民間,想我大秦人傑地靈,不知有多少高人逸士隱於市井鄉野,若我求賢若渴,誠意相邀、虛位以待,想來總能請來些得用之人。”
冷汗再度漫上了眾位夫人的背心,皇後娘娘這簡直就是在明目張膽地威脅她們,若是她們不替自家老爺來理事,皇後就要免了老爺的官位另換他人來做。
她們正在為難,就見皇後又笑眯眯地道:“諸位也不必現下就給我一個答複,既然是替夫分憂,自然也是要迴去問一下你們家老爺的意思的,等你們迴去商量完了,若是有意來助我的,明兒一早進宮便是,我在勤政殿等著你們。”
等送走了這些夫人小姐,鄒晴看著她們的背影恍然道:“原來你喊這些女眷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采薇攤手,“既然在那些大臣眼裏隻把本宮看成是個脂粉堆裏的頭兒,後宅裏的領袖,本宮指使不動他們這幫男人,就隻好先管一管他們家中的女人嘍。再說了,這些男大臣,再是能幹,也不會替我們說話。要想製定些能給咱們女人撐腰的條款出來,還是得要靠咱們女人自已。他們這一撂挑子,倒正好省了我的事兒呢!”
“那那些各家小姐呢,你命她們進宮,又安排她們去看宮人演的《俠女傳》,又是何用意?”鄒晴嘟囔道:“你什麽時候命宮人把我剛寫的《俠女傳》給排成個活人話本了,我怎麽不知道?”
采薇笑道:“三天前命人偷偷排的,給你一個驚喜嘛!這不用給它配上唱詞咿咿呀呀地唱出來,隻用念白,排起來極快,看起來也省時。我讓她們來看,除了替你的新作捧場外,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把她們也拉過來替你分個憂、幫把手什麽的?”
這些官家小姐大多都是讀書識字的,就算先前看得都是些女書……,鄒晴想起來方才那些小姐們看《俠女傳》時一個個雙眼放光、如饑似渴的神情,頓時覺得若是多給她們看些《俠女傳》之類的小說話本,不愁把她們拉不過來,等她們看得多了,隻怕還想自已動筆寫呢!
想明白了采薇的用意,鄒晴不由感概道:“阿薇,你真是越來越壞了!我突然好同情那些‘臥病在床’的大臣們,你這一手玩得簡直是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添兒’嘛!”
到了第二天早上,除了少數幾位夫人外,大多數官員的太太們全都準點兒到了勤政殿外。采薇對她們溫言勉勵了一番,又命太醫院給他們每家派出一位醫士,去替眾位夫人精心照顧其夫,好免了她們的後顧之憂。
勤政殿裏頭,采薇看著底下三十餘位誥命夫人,言笑晏晏地道:“諸位既來助我理政,雖是替你們的夫君分憂,可更是替我大秦分憂,這一應官職俸祿,自然不能薄待了諸位。”
眾人想不到皇後竟還真打算給她們個官兒當當,若無名份,確實做起事兒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可就算皇後一紙詔令下去,硬是讓女人們也能身穿官袍、頭頂烏紗,可朝廷眼下應該也沒什麽多餘的空缺給她們了吧?
采薇成竹在胸地道:“昔年我大秦高宗皇帝為了減輕壓在其身上繁重的朝政,也是為了能更公平民主的料理政務,曾創立了議事閣,由朝臣中選出數十位議事大臣來,一應朝堂大事先由議事大臣們議出個章程來再呈到禦前最後裁定。”
“如今咱們也仿效先祖,重行再設立這議事閣,諸位就是本宮的議事大臣,那時候是將之稱為閣臣或是閣老,到了咱們這裏,不如——”
她略想了一想,展眉一笑,“都說‘男主外,女主內’,咱們女人又總是被稱為‘內人’,既然如今是咱們一群內人在組這議事閣,不如,往後就叫‘內閣’好了,諸位便稱內閣夫人,俸祿同當年的閣老們一般看齊,如何?”
在後世湧現的所有關於女權的史書中,如《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大秦婦女》、《女人的天空》、《平等的開始》、《女人的一個世紀》等都對元嘉三年,當時的皇後周采薇創設女性參政議政的“內閣”這一段兒大書特書,稱其為女權興起的起點,為之後大秦帝國蓬勃發展的男女平權運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甚至在大秦官修的史書與民間史家的著作中,也給予其極高的評價,認為內閣製是大秦民主製的開端與起點,從此揭開了大秦走上國富民強、稱雄四海的新紀元。
而國外諸多史學家更是一致公認:“當女人的力量在這片國土開始覺醒,她們引領的民主的萌芽漸漸落地生根,是這個國家在未來幾百年的時間裏一居高居世界第一強國,無論在綜合國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藝術、國民素質等方麵都遙遙領先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