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年已近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鑠,兩目如電一般,在宣度身上掃過,聲若洪鍾一般開口問道:“你,便是南朝秀才,宣度?”
宣度拱手應道:“不第秀才宣度,見過英明汗!”
努爾哈赤不輕不重地哼了一聲,“為何不跪?”
宣度應道:“男子漢七尺軀,跪天跪地跪父母。在下雖隻是一介無用書生,但胸中也有所堅持。”
“啪”的一聲巨響,努爾哈赤拍案而起,勃然怒道:“那我問你,天地君親師,以何為尊?”
宣度想了想,不慌不忙道:“天地,造化萬物,哺育生靈。天地若怒,則生靈塗炭,萬民遭厄,因此天地自然不可輕慢。若無父精母血,世上便無我。若無父教導母哺育,我便是能苟活至今,也必然渾渾噩噩,因此父母不可不敬也不能不敬。”
努爾哈赤冷笑著問道:“那君上呢?”
宣度淡淡道:“若君以國士待我,我自以國士報之。”
努爾哈赤挑著眉瞥了宣度一眼,滿臉的不悅,“那就是說,你自負國士之才了?”
宣度的態度,不卑不亢,“在下固然不喜自吹自擂,但也不願太過自謙。”
努爾哈赤似乎被氣笑了一般,拿手點著宣度,“好,好,那我便來問你,若有你助我,可能奪天下否?”
宣度麵帶譏諷,嗤笑道:“英明汗,好大的胃口啊!以蛇吞象,就不怕撐著了麽?”
努爾哈赤悶哼一聲,兩眼望天,傲然道:“你既自負國士之才,自該知道當年我太祖武元皇帝僅以兩千五百勇士起兵反遼,便可橫掃天下。如今我麾下坐擁十萬能征善戰的八旗兒郎,如何就不能夠成就大業?”
宣度皺了皺眉頭,道:“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前塵之事,並不能與如今混為一談。”
努爾哈赤攥著拳頭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已過去了數百年,但我女真兒郎的騎射本領,卻更勝從前。而南朝的孱弱,與兩宋也並無區別。當年太祖,太宗能做到的事,我努爾哈赤,一樣可以做得到!”
宣度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不一樣!”
“什麽不一樣?”
努爾哈赤眯著眼睛問了一句,隨即看向皇太極道:“我看此人不過一介紙上談兵的腐儒,並無半分用處,帶下去,一刀砍了吧!”
宣度心裏一跳,強作鎮定道:“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還想著問鼎天下,將死之人勸一句,英明汗,請不要因為你的野心,而連累女真全族跟著你遭殃!”
努爾哈赤的臉上,閃過一片黑漆漆的陰霾,野獸一般的眸子,盯著宣度冷森森道:“南朝人自古懦弱怯戰,就算我打不進北京城去,南朝朝堂也隻會對我女真百般示好籠絡,如何就會有滅族之禍?”
宣度反問道:“英明汗可還記得永樂皇帝麽?”
努爾哈赤的眼角,不自覺地跳了跳,冷哼一聲,“我不否認,若是他還在世,那再給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興兵南下。但是現在,坐在龍椅上的,他的不肖子孫,卻連他的一根小手指頭都比不上!”
宣度嗬嗬笑道:“怕是當年豐臣秀吉,哱拜還有楊應龍起兵之前,大概都和現在的英明是一樣的想法吧?”
努爾哈赤神情一僵,捏著手指,緩緩坐了下去。
宣度繼續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再羸弱,也是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國,人丁繁茂。皇帝再昏庸,也是龍子龍孫,血液裏還流淌著洪武皇帝,永樂皇帝的殺伐果敢。英明汗雄心勃勃,是好事,也是壞事。”
“說下去。”
努爾哈赤對宣度的態度,終於有了變化,語氣雖還是硬邦邦的,但已沒了方才的殺意。
宣度心裏麵那顆一直提著的大石,也總算落了下去。他表麵上再鎮靜,心裏麵卻也不可避免的打著鼓。努爾哈赤縱橫沙場四十餘年,身上的殺伐血腥味道,讓野獸都不敢近身,也就是穿越眾死了大不了再重來的底氣,讓宣度硬挺到了現在。
深吸了一口氣,宣度緩緩道:“是英雄,雄心則必不可少,若英明汗隻想著偏安一隅,我反倒要失望了。但野心太大,卻是惹禍之根。尤其是,在實力還配不上野心的時候,更可能招來滅頂之災。英明汗方才說,昔日金太祖以兩千五百騎橫掃天下,那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缺一不可,時運早就,不可複製。”
努爾哈赤蹙眉問道:“複製?”
宣度輕輕咳嗽,解釋道:“就是不可重現的意思。”
努爾哈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詳細說說。”
宣度拱拱手,“所謂天時,便是宋遼相爭百餘年,耗盡了彼此的銳氣,被女真漁翁得利。所謂地利,便是女真滅遼之後,再伐宋便有居高臨下之勢,一馬平川,無險可擋。所謂人和,便是天祚帝昏庸無道,魚肉百姓,招致民怨沸騰,而北宋朝堂又盡是鼠目寸光之徒,不知唇亡齒寒之事,反而與虎謀皮,這惹來了靖康之恥滅國之禍。”
努爾哈赤沉吟了半晌,站起身來,拱手施禮,“是我魯莽,衝撞了先生,還望先生大人不記小人過,海涵一二。”
宣度連忙躲開還禮,“英明汗客氣了。”
努爾哈赤伸手請道:“先生請坐,我心中尚有不解之處,煩請先生賜教。”
站在一旁的皇太極,此時也長出了一口冷氣,宣度是他推薦給努爾哈赤的,惹怒了努爾哈赤,宣度人頭不保是肯定的,怕是連他都要受到連累。見努爾哈赤改變了對宣度的態度,他心裏麵也是暗暗竊喜,連忙搬過把凳子來請宣度坐下了。
宣度也不客氣,坐下之後道:“賜教不敢當,英明汗但有所惑,在下定當知無不言。”
努爾哈赤問道:“那先生以為,若我興兵遼東,明廷會有何反應?”
宣度想了想道:“自永樂皇帝之後,明朝曆代君主,皆牢記天子守國門之祖訓,對外戰爭一向強硬。若英明汗倉促起兵,則明朝上下必當調集精兵以泰山壓頂之勢洶洶而來。”
努爾哈赤點點頭,“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自李如鬆後,明朝還有能打勝仗的三軍統帥麽?”
宣度笑道:“我想,英明汗對李如鬆應該並不陌生吧。那請你捫心自問,在朝鮮戰爭之前,你可曾想到過,李如鬆對戰場上大局的掌控,戰機的把握,會在其父之上麽?”
努爾哈赤愣了片刻,下意識地點了點頭,“誠然如此,任誰都不會想到,他這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居然會有那般驚人的天賦。”
宣度點頭,“所以,誰都無法保證,下一個李如鬆,會在遼東戰場上橫空出世,不知英明汗認為我說的對麽?”
努爾哈赤蹙了蹙眉,又問道:“那先生以為,我該當如何行事?”
宣度心中暗暗竊喜,繞了這麽大一個圈子,總算是把努爾哈赤給繞了進來,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宣度笑著問道:“若我所料不錯,英明汗首戰劍鋒所指之處,應該在撫順吧?”
努爾哈赤誠實地點了點頭,“沒錯。”
宣度歎口氣道:“撫順防備鬆弛,士卒戰力又低,再加上有心算無備,想要戰而勝之,並不太難。可是明軍隨之而來的反擊,英明汗打算如何應對?”
努爾哈赤悶哼一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女真兒郎,又何懼之有?”
宣度拍手讚道:“英明汗豪氣幹雲,在下佩服。但是,還是那句話,明朝地大物博,人丁繁多,就算連敗上十陣八陣,依然可以調集數之不盡的兵馬糧草湧入遼東,如蝗蟲過境一般,源源不絕。女真兒郎再是勇武,也是血肉之軀,正所謂蟻多咬死象,無論兵員還是糧餉,都難以為繼之時,英明汗又當如何?”
努爾哈赤坐在那裏,滿頭的冷汗,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還能如何?自然是以戰養戰,南朝人多的是像你這樣的軟骨頭,不需要多,隻要有兩場勝仗,就會有無數的南人向我女真投誠。到那時候,要人有人,要糧有糧,我們高貴的女真人,隻要在後麵驅趕著看你們南人之間自相殘殺就好了,哈哈哈!”
一個粗獷中帶著囂張的嗓音,叢殿外傳了進來。
宣度輕皺眉頭,抬頭望去,隻見應聲走進來的那個人,虎背熊腰,肩寬體壯,滿臉彪悍,兩眼放著兇光,也在上下打量著宣度,嘴角勾勒出一個不屑的笑容,“你這個背國叛族的走狗,覺得本貝勒說的對不?”
“貴盈哥,對先生尊重點!”
努爾哈赤的嗬斥聲,不輕不重,隱隱還帶著兩分忌憚。
皇太極也是站起躬身,恭敬地打了聲招唿,“二哥。”
此人的身份,也就唿之欲出了。
努爾哈赤次子,古英巴圖魯,大貝勒,代善。
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之後,代善已成為了實際上努爾哈赤的長子,再加上其本人又驍勇善戰,在將領以及普通兵卒中威望極高,堪稱是女真族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
宣度拱手應道:“不第秀才宣度,見過英明汗!”
努爾哈赤不輕不重地哼了一聲,“為何不跪?”
宣度應道:“男子漢七尺軀,跪天跪地跪父母。在下雖隻是一介無用書生,但胸中也有所堅持。”
“啪”的一聲巨響,努爾哈赤拍案而起,勃然怒道:“那我問你,天地君親師,以何為尊?”
宣度想了想,不慌不忙道:“天地,造化萬物,哺育生靈。天地若怒,則生靈塗炭,萬民遭厄,因此天地自然不可輕慢。若無父精母血,世上便無我。若無父教導母哺育,我便是能苟活至今,也必然渾渾噩噩,因此父母不可不敬也不能不敬。”
努爾哈赤冷笑著問道:“那君上呢?”
宣度淡淡道:“若君以國士待我,我自以國士報之。”
努爾哈赤挑著眉瞥了宣度一眼,滿臉的不悅,“那就是說,你自負國士之才了?”
宣度的態度,不卑不亢,“在下固然不喜自吹自擂,但也不願太過自謙。”
努爾哈赤似乎被氣笑了一般,拿手點著宣度,“好,好,那我便來問你,若有你助我,可能奪天下否?”
宣度麵帶譏諷,嗤笑道:“英明汗,好大的胃口啊!以蛇吞象,就不怕撐著了麽?”
努爾哈赤悶哼一聲,兩眼望天,傲然道:“你既自負國士之才,自該知道當年我太祖武元皇帝僅以兩千五百勇士起兵反遼,便可橫掃天下。如今我麾下坐擁十萬能征善戰的八旗兒郎,如何就不能夠成就大業?”
宣度皺了皺眉頭,道:“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前塵之事,並不能與如今混為一談。”
努爾哈赤攥著拳頭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已過去了數百年,但我女真兒郎的騎射本領,卻更勝從前。而南朝的孱弱,與兩宋也並無區別。當年太祖,太宗能做到的事,我努爾哈赤,一樣可以做得到!”
宣度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不一樣!”
“什麽不一樣?”
努爾哈赤眯著眼睛問了一句,隨即看向皇太極道:“我看此人不過一介紙上談兵的腐儒,並無半分用處,帶下去,一刀砍了吧!”
宣度心裏一跳,強作鎮定道:“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還想著問鼎天下,將死之人勸一句,英明汗,請不要因為你的野心,而連累女真全族跟著你遭殃!”
努爾哈赤的臉上,閃過一片黑漆漆的陰霾,野獸一般的眸子,盯著宣度冷森森道:“南朝人自古懦弱怯戰,就算我打不進北京城去,南朝朝堂也隻會對我女真百般示好籠絡,如何就會有滅族之禍?”
宣度反問道:“英明汗可還記得永樂皇帝麽?”
努爾哈赤的眼角,不自覺地跳了跳,冷哼一聲,“我不否認,若是他還在世,那再給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興兵南下。但是現在,坐在龍椅上的,他的不肖子孫,卻連他的一根小手指頭都比不上!”
宣度嗬嗬笑道:“怕是當年豐臣秀吉,哱拜還有楊應龍起兵之前,大概都和現在的英明是一樣的想法吧?”
努爾哈赤神情一僵,捏著手指,緩緩坐了下去。
宣度繼續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再羸弱,也是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國,人丁繁茂。皇帝再昏庸,也是龍子龍孫,血液裏還流淌著洪武皇帝,永樂皇帝的殺伐果敢。英明汗雄心勃勃,是好事,也是壞事。”
“說下去。”
努爾哈赤對宣度的態度,終於有了變化,語氣雖還是硬邦邦的,但已沒了方才的殺意。
宣度心裏麵那顆一直提著的大石,也總算落了下去。他表麵上再鎮靜,心裏麵卻也不可避免的打著鼓。努爾哈赤縱橫沙場四十餘年,身上的殺伐血腥味道,讓野獸都不敢近身,也就是穿越眾死了大不了再重來的底氣,讓宣度硬挺到了現在。
深吸了一口氣,宣度緩緩道:“是英雄,雄心則必不可少,若英明汗隻想著偏安一隅,我反倒要失望了。但野心太大,卻是惹禍之根。尤其是,在實力還配不上野心的時候,更可能招來滅頂之災。英明汗方才說,昔日金太祖以兩千五百騎橫掃天下,那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缺一不可,時運早就,不可複製。”
努爾哈赤蹙眉問道:“複製?”
宣度輕輕咳嗽,解釋道:“就是不可重現的意思。”
努爾哈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詳細說說。”
宣度拱拱手,“所謂天時,便是宋遼相爭百餘年,耗盡了彼此的銳氣,被女真漁翁得利。所謂地利,便是女真滅遼之後,再伐宋便有居高臨下之勢,一馬平川,無險可擋。所謂人和,便是天祚帝昏庸無道,魚肉百姓,招致民怨沸騰,而北宋朝堂又盡是鼠目寸光之徒,不知唇亡齒寒之事,反而與虎謀皮,這惹來了靖康之恥滅國之禍。”
努爾哈赤沉吟了半晌,站起身來,拱手施禮,“是我魯莽,衝撞了先生,還望先生大人不記小人過,海涵一二。”
宣度連忙躲開還禮,“英明汗客氣了。”
努爾哈赤伸手請道:“先生請坐,我心中尚有不解之處,煩請先生賜教。”
站在一旁的皇太極,此時也長出了一口冷氣,宣度是他推薦給努爾哈赤的,惹怒了努爾哈赤,宣度人頭不保是肯定的,怕是連他都要受到連累。見努爾哈赤改變了對宣度的態度,他心裏麵也是暗暗竊喜,連忙搬過把凳子來請宣度坐下了。
宣度也不客氣,坐下之後道:“賜教不敢當,英明汗但有所惑,在下定當知無不言。”
努爾哈赤問道:“那先生以為,若我興兵遼東,明廷會有何反應?”
宣度想了想道:“自永樂皇帝之後,明朝曆代君主,皆牢記天子守國門之祖訓,對外戰爭一向強硬。若英明汗倉促起兵,則明朝上下必當調集精兵以泰山壓頂之勢洶洶而來。”
努爾哈赤點點頭,“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自李如鬆後,明朝還有能打勝仗的三軍統帥麽?”
宣度笑道:“我想,英明汗對李如鬆應該並不陌生吧。那請你捫心自問,在朝鮮戰爭之前,你可曾想到過,李如鬆對戰場上大局的掌控,戰機的把握,會在其父之上麽?”
努爾哈赤愣了片刻,下意識地點了點頭,“誠然如此,任誰都不會想到,他這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居然會有那般驚人的天賦。”
宣度點頭,“所以,誰都無法保證,下一個李如鬆,會在遼東戰場上橫空出世,不知英明汗認為我說的對麽?”
努爾哈赤蹙了蹙眉,又問道:“那先生以為,我該當如何行事?”
宣度心中暗暗竊喜,繞了這麽大一個圈子,總算是把努爾哈赤給繞了進來,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宣度笑著問道:“若我所料不錯,英明汗首戰劍鋒所指之處,應該在撫順吧?”
努爾哈赤誠實地點了點頭,“沒錯。”
宣度歎口氣道:“撫順防備鬆弛,士卒戰力又低,再加上有心算無備,想要戰而勝之,並不太難。可是明軍隨之而來的反擊,英明汗打算如何應對?”
努爾哈赤悶哼一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女真兒郎,又何懼之有?”
宣度拍手讚道:“英明汗豪氣幹雲,在下佩服。但是,還是那句話,明朝地大物博,人丁繁多,就算連敗上十陣八陣,依然可以調集數之不盡的兵馬糧草湧入遼東,如蝗蟲過境一般,源源不絕。女真兒郎再是勇武,也是血肉之軀,正所謂蟻多咬死象,無論兵員還是糧餉,都難以為繼之時,英明汗又當如何?”
努爾哈赤坐在那裏,滿頭的冷汗,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還能如何?自然是以戰養戰,南朝人多的是像你這樣的軟骨頭,不需要多,隻要有兩場勝仗,就會有無數的南人向我女真投誠。到那時候,要人有人,要糧有糧,我們高貴的女真人,隻要在後麵驅趕著看你們南人之間自相殘殺就好了,哈哈哈!”
一個粗獷中帶著囂張的嗓音,叢殿外傳了進來。
宣度輕皺眉頭,抬頭望去,隻見應聲走進來的那個人,虎背熊腰,肩寬體壯,滿臉彪悍,兩眼放著兇光,也在上下打量著宣度,嘴角勾勒出一個不屑的笑容,“你這個背國叛族的走狗,覺得本貝勒說的對不?”
“貴盈哥,對先生尊重點!”
努爾哈赤的嗬斥聲,不輕不重,隱隱還帶著兩分忌憚。
皇太極也是站起躬身,恭敬地打了聲招唿,“二哥。”
此人的身份,也就唿之欲出了。
努爾哈赤次子,古英巴圖魯,大貝勒,代善。
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之後,代善已成為了實際上努爾哈赤的長子,再加上其本人又驍勇善戰,在將領以及普通兵卒中威望極高,堪稱是女真族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