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節這三個人,自然有罪,可除了劉遇節是真該死之外,那兩個千總卻有點冤枉了。
清河已經失陷,他們若是不逃,便隻有死路一條,或許豁出老命去能拉上一個墊背的。可是,那又有什麽意義?
但是沒辦法,他們倆撞到了槍口上。
對於這送上來給自己祭旗立威的蠢貨,楊鎬自然是不會客氣的。
滿臉威嚴的一揮手,楊鎬畢恭畢敬地麵南跪下,“請尚方寶劍!”
東廠太監郭真,雙手捧著一柄描龍畫鳳的三尺寶劍,緩緩走到了楊鎬麵前。
楊鎬正對著寶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站起身來,雙手接過劍來,目光森冷地望著台下,“陛下賜我尚方寶劍,準我有先斬後奏之權。這等恩賞厚愛令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恐上負聖恩,下愧百姓。是故,今日我便在此處將此三獠斬首祭旗,望你等能引此為鑒,奮勇向前,殺敵報國!”
“冤枉啊,大人饒命啊!”
楊鎬話音落下,劉遇節頓時嚎啕大哭,掙紮著爬向楊鎬。
楊鎬滿臉嫌棄地抬起腳,狠狠一腳踹在了劉遇節的腦袋上,鏗然一聲拔劍出鞘,對準劉遇節的脖子便狠狠地斫了下去。
尚方寶劍,削鐵如泥,劉遇節這個肉脖子自然抵擋不住。
寒光一閃,劉遇節已經身首異處,命喪當場。
高炫徇和陳大道還算是有骨氣,雖然渾身發抖,但硬是咬住了牙一聲沒吭。
但對於已經動了殺心的楊鎬來說,就算是天王老子站出來為他們求情,也是沒有用的。
又是兩顆人頭落地,滿臉猙獰的楊鎬,連眼都沒眨一下,滿臉陰狠地吼道:“都看到了吧?這就是畏敵怯戰,臨陣脫逃的下場!我大明王師,要的都是鐵骨錚錚的好男兒!這樣的軟骨頭,有多少我殺多少!”
台下眾兵將,滿臉畏懼地看著楊鎬,噤若寒蟬。
楊鎬滿意地點了點頭,將尚方寶劍擦淨歸鞘,交給了郭真。
接下來,焚香燒紙,禱告天地。
很快,就進行到了最後一個環節。
一匹白馬,一頭烏牛,被士卒牽上了拜將高台。
宰殺白馬烏牛祭天,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有了這麽個習俗。有人信有人不信,但為了討個吉利,卻沒有人在這方麵小氣。
剛殺了三個人的楊鎬,卻絲毫沒有放下屠刀的覺悟,叢親兵手裏接過了宰牛刀來,挽起袖子,慢悠悠地走了過去。
比起鋒芒奪目的天子劍來,這把宰牛刀實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楊鎬之前沒有殺過牛,所以並不知道,殺牛是有講究的。
當然,就算他知道了,也不可能去找個屠戶專門學習,他丟不起那個人,也沒那個必要。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一刀下去,什麽牛鬼蛇神,都要乖乖趴下。
這,就是楊鎬的想法。
不能說他的想法有錯,因為牛皮雖然又厚又結實,但畢竟不是鋼筋鐵骨,不可能扛得住刀砍斧劈的。
所以,楊鎬信心滿滿地掄起了手裏的鋼刀,對準了牛脖子狠狠一刀就砍了下去。
然後,讓他惱怒不已又暗自心驚的一幕出現了。
烏牛悶叫了一聲,聲音中充滿著恐慌與焦躁,拚命地扭動著身體掙紮著。
烏牛的四個蹄子都被捆住了,因此它的掙紮,並不會冒犯到楊經略。但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卻深深地震撼到了楊大人。
楊鎬傻呆呆地看著眼前的斷刀,臉色陰晴不定。
“換一把刀來!”
楊鎬大吼一聲,將斷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親兵很快又送上了一把刀來,一把和前麵那把斷刀一模一樣的柳葉刀。
“我說換一把!”
心情很不爽的楊經略,一腳踹在了那個親兵的腿上,“你的耳朵裏塞了驢毛了?”
縱然心裏再憋屈再窩火,那親兵也不敢跟楊鎬炸刺,隻能是連滾帶爬地下去換刀了。
很快,那親兵又戰戰兢兢地迴來了,雙手端著一柄雁翎刀迴來了。
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大將楊鎬,雙手持刀,奮起全身的力氣,又一次對準了牛脖子劈了下去。
“啊呀!”一聲驚唿,可能是因為發力過猛了,楊鎬竟然直接撲在了烏牛的身上。
而他的手裏麵,又一次隻剩下了半截斷刀。
這真是,見了鬼了!
楊鎬陰著臉,緩緩離開了牛身子,咬著牙惡狠狠道:“再去換!”
“不要去了。”
一直站在後麵看戲的李如柏,緩緩站了出來,“楊大人,你還要執迷不悟到幾時?”
楊鎬愣了一下,看著李如柏問道:“你什麽意思?”
李如柏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我什麽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地的意思。”
楊鎬有些蒙圈了,“天地什麽意思?”
李如柏淡淡道:“楊大人,我很想知道,你是真的傻,還是故意裝糊塗?”
楊鎬終於明白了過來,他好像是第一次認識李如柏一樣,盯著他看了好久,才緩緩道:“李總兵有話盡可直說,莫要打著天地的幌子來糊人。”
李如柏朗聲道:“天地以烏牛示警,昭示此戰吉兇難測。楊大人逆天行事,難道就不擔心違背天道麽?”
楊鎬冷笑一聲,看了眼那個親兵,又看了看地上的斷刀,朝著李如柏伸出了個大拇指,“李總兵,好手段,以前一直是我小看你了。”
不管聽沒聽明白,但李如柏是一定要裝糊塗的,“請恕卑職愚鈍,聽不懂楊大人的話。”
“整個遼東,沒有比你再聰明的人了!”
楊鎬搖了搖頭,似乎有些消沉地感慨了一句,但是很快,他的語氣重新淩厲了起來,“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小聰明鬼把戲都是不頂用的!”
說著話,也不等郭真再送過來,而是主動上前拔出了天子劍,指著李如柏道:“你不是說這烏牛不死是上天示警麽?那你給我看清楚了,這牲畜是怎麽死的!”
一道寒光閃過,那生命力頑強的烏牛,終於還是嗚咽一聲,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過,能夠死在天子劍下,它也應該是可以瞑目的。
李如柏看著手持血劍,滿臉殺氣的楊鎬,不自覺地倒退了一步,張口結舌卻說不出話來。
楊鎬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冷笑一聲,“有些人,就跟這頭牲畜一樣,不見棺材不掉淚!”
李如柏當然明白,這個人指的就是自己。可他還能說什麽?
躲在人群裏的李如楨,心裏麵暗暗焦急,卻又不太敢站出來和楊鎬打擂台,隻能壓低了聲音暗暗祈禱,“老天有眼,莫要讓楊鎬這廝得逞。”
可能,李如楨自己也不知道,或許他上輩子和玉皇大帝有點親戚關係。他細若蚊蠅一般的祈禱,竟然是被老天爺給聽到了,然後也很給他麵子的——飄飄灑灑降下了雪來。
遼東多雪,這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可是,這場雪下的,實在太是時候或者說太不是時候了。
雖然說瑞雪兆豐年,但這場雪對明軍而言,卻絕非什麽祥瑞。
大雪蓋地,必然行路艱難。
而最重要的是,這場雪的到來,似乎也在印證著一句話,剛才李如柏說過的一句話。
這難道,真的是天地示警?
幾乎所有的明軍兵將,心裏麵都忍不住浮現出了這個念頭。
不是他們迷信,而實在是這場雪來的太蹊蹺了。
李如柏也仿佛有了底氣,又一次站了出來,“楊大人,事不可為而為之,並非智者所為啊。”
楊鎬陰沉著臉,眼望長天,渾身都在控製不住地顫抖著。
怎麽辦?怎麽辦?
此時的楊鎬,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
暫緩進兵,自己的威望必將大受影響。可不管不顧,強行進軍,軍心士氣又必然大受打擊。
這個,該死的李如柏!
楊鎬使勁咬了咬牙,緩緩舉起了手裏的天子劍,“三軍,出征!”
李如柏攔在了楊鎬麵前,“大人,三思啊!”
天子劍緩緩落下,落在了李如柏的脖頸處,楊鎬聲音冰冷地提醒道:“讓開!不然的話,我認得你,這尚方寶劍可沒長眼睛!”
所謂尚方寶劍,雖有代天行事的權利,但這個權利的頭上,往往會加上一個蓋子。
就比如說萬曆皇帝賜給楊鎬的這柄尚方寶劍,便是隻能斬殺總兵以下的將官。
而李如柏,卻是堂堂一品的遼東總兵。
所以,除非楊鎬發了失心瘋,才敢對李如柏下殺手。
這一點,李如柏心裏很清楚。
可是,他的命很金貴,他也不敢賭,所以他聽話地讓開了。
飄飄灑灑的雪花中,李如柏緩緩上馬,指揮大軍出了城。
雖然是誓師大會,但實際上參與進來的兵將,基本全都是李如柏麾下的南路軍。
因為,東,西,北三路軍,已經早就集結完畢,枕戈待旦就等著楊鎬的軍令傳到了。
馬林在開原,杜鬆在撫順,劉綎在鳳凰城,三路大軍在二月初一這一天,同時拔營出征,分兵合擊劍鋒直指赫圖阿拉。
清河已經失陷,他們若是不逃,便隻有死路一條,或許豁出老命去能拉上一個墊背的。可是,那又有什麽意義?
但是沒辦法,他們倆撞到了槍口上。
對於這送上來給自己祭旗立威的蠢貨,楊鎬自然是不會客氣的。
滿臉威嚴的一揮手,楊鎬畢恭畢敬地麵南跪下,“請尚方寶劍!”
東廠太監郭真,雙手捧著一柄描龍畫鳳的三尺寶劍,緩緩走到了楊鎬麵前。
楊鎬正對著寶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站起身來,雙手接過劍來,目光森冷地望著台下,“陛下賜我尚方寶劍,準我有先斬後奏之權。這等恩賞厚愛令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恐上負聖恩,下愧百姓。是故,今日我便在此處將此三獠斬首祭旗,望你等能引此為鑒,奮勇向前,殺敵報國!”
“冤枉啊,大人饒命啊!”
楊鎬話音落下,劉遇節頓時嚎啕大哭,掙紮著爬向楊鎬。
楊鎬滿臉嫌棄地抬起腳,狠狠一腳踹在了劉遇節的腦袋上,鏗然一聲拔劍出鞘,對準劉遇節的脖子便狠狠地斫了下去。
尚方寶劍,削鐵如泥,劉遇節這個肉脖子自然抵擋不住。
寒光一閃,劉遇節已經身首異處,命喪當場。
高炫徇和陳大道還算是有骨氣,雖然渾身發抖,但硬是咬住了牙一聲沒吭。
但對於已經動了殺心的楊鎬來說,就算是天王老子站出來為他們求情,也是沒有用的。
又是兩顆人頭落地,滿臉猙獰的楊鎬,連眼都沒眨一下,滿臉陰狠地吼道:“都看到了吧?這就是畏敵怯戰,臨陣脫逃的下場!我大明王師,要的都是鐵骨錚錚的好男兒!這樣的軟骨頭,有多少我殺多少!”
台下眾兵將,滿臉畏懼地看著楊鎬,噤若寒蟬。
楊鎬滿意地點了點頭,將尚方寶劍擦淨歸鞘,交給了郭真。
接下來,焚香燒紙,禱告天地。
很快,就進行到了最後一個環節。
一匹白馬,一頭烏牛,被士卒牽上了拜將高台。
宰殺白馬烏牛祭天,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有了這麽個習俗。有人信有人不信,但為了討個吉利,卻沒有人在這方麵小氣。
剛殺了三個人的楊鎬,卻絲毫沒有放下屠刀的覺悟,叢親兵手裏接過了宰牛刀來,挽起袖子,慢悠悠地走了過去。
比起鋒芒奪目的天子劍來,這把宰牛刀實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楊鎬之前沒有殺過牛,所以並不知道,殺牛是有講究的。
當然,就算他知道了,也不可能去找個屠戶專門學習,他丟不起那個人,也沒那個必要。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一刀下去,什麽牛鬼蛇神,都要乖乖趴下。
這,就是楊鎬的想法。
不能說他的想法有錯,因為牛皮雖然又厚又結實,但畢竟不是鋼筋鐵骨,不可能扛得住刀砍斧劈的。
所以,楊鎬信心滿滿地掄起了手裏的鋼刀,對準了牛脖子狠狠一刀就砍了下去。
然後,讓他惱怒不已又暗自心驚的一幕出現了。
烏牛悶叫了一聲,聲音中充滿著恐慌與焦躁,拚命地扭動著身體掙紮著。
烏牛的四個蹄子都被捆住了,因此它的掙紮,並不會冒犯到楊經略。但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卻深深地震撼到了楊大人。
楊鎬傻呆呆地看著眼前的斷刀,臉色陰晴不定。
“換一把刀來!”
楊鎬大吼一聲,將斷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親兵很快又送上了一把刀來,一把和前麵那把斷刀一模一樣的柳葉刀。
“我說換一把!”
心情很不爽的楊經略,一腳踹在了那個親兵的腿上,“你的耳朵裏塞了驢毛了?”
縱然心裏再憋屈再窩火,那親兵也不敢跟楊鎬炸刺,隻能是連滾帶爬地下去換刀了。
很快,那親兵又戰戰兢兢地迴來了,雙手端著一柄雁翎刀迴來了。
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大將楊鎬,雙手持刀,奮起全身的力氣,又一次對準了牛脖子劈了下去。
“啊呀!”一聲驚唿,可能是因為發力過猛了,楊鎬竟然直接撲在了烏牛的身上。
而他的手裏麵,又一次隻剩下了半截斷刀。
這真是,見了鬼了!
楊鎬陰著臉,緩緩離開了牛身子,咬著牙惡狠狠道:“再去換!”
“不要去了。”
一直站在後麵看戲的李如柏,緩緩站了出來,“楊大人,你還要執迷不悟到幾時?”
楊鎬愣了一下,看著李如柏問道:“你什麽意思?”
李如柏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我什麽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地的意思。”
楊鎬有些蒙圈了,“天地什麽意思?”
李如柏淡淡道:“楊大人,我很想知道,你是真的傻,還是故意裝糊塗?”
楊鎬終於明白了過來,他好像是第一次認識李如柏一樣,盯著他看了好久,才緩緩道:“李總兵有話盡可直說,莫要打著天地的幌子來糊人。”
李如柏朗聲道:“天地以烏牛示警,昭示此戰吉兇難測。楊大人逆天行事,難道就不擔心違背天道麽?”
楊鎬冷笑一聲,看了眼那個親兵,又看了看地上的斷刀,朝著李如柏伸出了個大拇指,“李總兵,好手段,以前一直是我小看你了。”
不管聽沒聽明白,但李如柏是一定要裝糊塗的,“請恕卑職愚鈍,聽不懂楊大人的話。”
“整個遼東,沒有比你再聰明的人了!”
楊鎬搖了搖頭,似乎有些消沉地感慨了一句,但是很快,他的語氣重新淩厲了起來,“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小聰明鬼把戲都是不頂用的!”
說著話,也不等郭真再送過來,而是主動上前拔出了天子劍,指著李如柏道:“你不是說這烏牛不死是上天示警麽?那你給我看清楚了,這牲畜是怎麽死的!”
一道寒光閃過,那生命力頑強的烏牛,終於還是嗚咽一聲,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過,能夠死在天子劍下,它也應該是可以瞑目的。
李如柏看著手持血劍,滿臉殺氣的楊鎬,不自覺地倒退了一步,張口結舌卻說不出話來。
楊鎬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冷笑一聲,“有些人,就跟這頭牲畜一樣,不見棺材不掉淚!”
李如柏當然明白,這個人指的就是自己。可他還能說什麽?
躲在人群裏的李如楨,心裏麵暗暗焦急,卻又不太敢站出來和楊鎬打擂台,隻能壓低了聲音暗暗祈禱,“老天有眼,莫要讓楊鎬這廝得逞。”
可能,李如楨自己也不知道,或許他上輩子和玉皇大帝有點親戚關係。他細若蚊蠅一般的祈禱,竟然是被老天爺給聽到了,然後也很給他麵子的——飄飄灑灑降下了雪來。
遼東多雪,這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可是,這場雪下的,實在太是時候或者說太不是時候了。
雖然說瑞雪兆豐年,但這場雪對明軍而言,卻絕非什麽祥瑞。
大雪蓋地,必然行路艱難。
而最重要的是,這場雪的到來,似乎也在印證著一句話,剛才李如柏說過的一句話。
這難道,真的是天地示警?
幾乎所有的明軍兵將,心裏麵都忍不住浮現出了這個念頭。
不是他們迷信,而實在是這場雪來的太蹊蹺了。
李如柏也仿佛有了底氣,又一次站了出來,“楊大人,事不可為而為之,並非智者所為啊。”
楊鎬陰沉著臉,眼望長天,渾身都在控製不住地顫抖著。
怎麽辦?怎麽辦?
此時的楊鎬,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
暫緩進兵,自己的威望必將大受影響。可不管不顧,強行進軍,軍心士氣又必然大受打擊。
這個,該死的李如柏!
楊鎬使勁咬了咬牙,緩緩舉起了手裏的天子劍,“三軍,出征!”
李如柏攔在了楊鎬麵前,“大人,三思啊!”
天子劍緩緩落下,落在了李如柏的脖頸處,楊鎬聲音冰冷地提醒道:“讓開!不然的話,我認得你,這尚方寶劍可沒長眼睛!”
所謂尚方寶劍,雖有代天行事的權利,但這個權利的頭上,往往會加上一個蓋子。
就比如說萬曆皇帝賜給楊鎬的這柄尚方寶劍,便是隻能斬殺總兵以下的將官。
而李如柏,卻是堂堂一品的遼東總兵。
所以,除非楊鎬發了失心瘋,才敢對李如柏下殺手。
這一點,李如柏心裏很清楚。
可是,他的命很金貴,他也不敢賭,所以他聽話地讓開了。
飄飄灑灑的雪花中,李如柏緩緩上馬,指揮大軍出了城。
雖然是誓師大會,但實際上參與進來的兵將,基本全都是李如柏麾下的南路軍。
因為,東,西,北三路軍,已經早就集結完畢,枕戈待旦就等著楊鎬的軍令傳到了。
馬林在開原,杜鬆在撫順,劉綎在鳳凰城,三路大軍在二月初一這一天,同時拔營出征,分兵合擊劍鋒直指赫圖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