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不沾因果的甩鍋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國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大老爺的建議一出,朱元璋爺倆都是若有所思的開始琢磨了起來。
這事兒,好處自然是有的。
別的不多說了,就說之後胡家莊某些新政‘移植’到大明的時候。
這幫子在胡家莊已經有了幾年親身體驗,並且真真正正上手操作過的人,絕對比那些霧裏觀花、誇誇其談之人要強得多。
這一點,實際上是早就確認了的。
大明雖然才剛剛建國,甚至開國皇帝如今人還在呢。
但大明在政體、國策等各個方麵,都是需要調整的。
這一點,朱元璋爺倆都認可。
同樣的,國策這東西,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拍腦袋決定,同樣也是被胡大老爺灌輸到這爺倆腦子裏了。
固然朱標如今已經按照胡大老爺之前所說的開始尋摸地方弄個試點縣之類的東西了。
但這爺倆最信任的,或者說本能的還是想在胡大老爺這兒討個便宜。
所以,他們很早就已經確定了,到時候各項政策一定要在胡大老爺這兒看到好的效果了,並且針對性的進行調整以後,再搬倒大明去用去。
而到了那一步的時候,必然伴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
缺人!
某項從未出現過的政策在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施行的時候,缺人絕對是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的官員素質其實是極為低下的。
等於是一幫子僅僅隻學過公文寫作和語文兩門功課,其他什麽都沒學過的偏科生,要去麵對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政策,你讓他們怎麽下手?
看不懂、弄不明白之後,那剩下的,便隻有消極應對了。
畢竟,有心無力不是?
可若是,有那麽一幫子早就熟稔於心之人手把手的教,甚至還在一旁親身示範呢?
這時候要是再說什麽不知道、看不懂之類的屁話,那到時候哪怕在位的估計已經是朱標這脾氣好了不少的皇帝,那都得問上一句,這是何人部將了!
畢竟老朱家傳統嘛,最看不得有人拿著他家俸祿不幹活。
朱標這會兒壓根已經不想其他的了,琢磨明白了這裏頭的利害關係之後,他已經開始暗戳戳的開始在東宮屬官名單當中尋摸合適的人選了。
可這時候,意外又發生了。
朱元璋看了眼一臉喜意卻又陷入沉思當中的朱標,扭頭看向胡大老爺道。
“惟庸,按照你那國家的規矩,咱這個首相按理來說,是掌握著官員升遷、貶斥的權利了吧?”
“沒錯!無權在手,你如何能限製住那些個驕兵悍將呢?”
“既如此,那倒是好辦了,那咱決定先不急著從東宮要人了!”
“嗯???”
胡大老爺仔細看了看眼前自己杯中的殘酒,甚至還聞了聞。
娘的,今兒個喝的不是假酒啊。
怎麽這爺倆一個個都不按套路出牌了?
朱標也懵了!
這是咋了?
我難道不是我爹的好大兒了?
不然的話,為毛胡大老爺都答應了的好事兒,自家老爹卻跳出來阻攔呢?
朱標那著急的樣子朱元璋自然看在眼裏,可他卻隻是慢悠悠的喝了杯酒。
“嗯,標兒啊,你先別急,這事兒,咱也是有考量的。”
“還望父皇不吝賜教!”
“嗬嗬,你想想,還有半個月功夫,你就得繼位了,那到時候,你東宮的一應屬官肯定在職位上會有所調整。”
“那麽,這時候,你告訴他們中間一部分人,其他人都去升官發財了,可你們幾個卻爹去一個藩國當小官兒去!”
“你覺著,這幫子原本都等著當從龍之臣的東宮屬官,會怎麽看你?”
“他們跟你之間,還能有什麽情誼在麽?”
朱標不說話了。
顯然,朱元璋這番話,直接問到他的痛處了。
新皇上位,分封群臣,本就是應有之義。
這其實就是對於過往支持自己的部份朝臣的褒獎嘛。
畢竟,你若是不能及時的給予支持者以迴報,那怎麽可能期待還有人繼續支持呢?
所以,就好比方才朱元璋所說的那樣。
若是半個月後,東宮屬臣裏頭要是大部分人都被掉入六部等各衙門去了,結果有部分人卻隻能來胡家莊,他們能滿意?
朱標自己就能迴答這問題。
那是絕對不會滿意的!
也不用說什麽這是胡大老爺的地盤,朱元璋還在這兒當個什麽首相之類的屁話。
他們在胡家莊當個官兒,哪怕將來比現有的官員都還有發展前途,那也是將來的事兒啊。
就當下的情況來看,誰的麵子也過不去啊!
因為,人們總會問一句,憑什麽?
憑什麽其他人就是正經官身,到了他們這兒,就成了一個藩國的小官兒了?
關鍵是,這藩國,還特麽在籌備狀態,如今的地盤,隻有一個村鎮那麽大!
敢情混來混去,都混成從龍之臣了,結果到手的權利還不如一個縣令?
這種情況,怎麽讓人有麵子?
朱標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徹底不說話了。
可看著沉默下來的朱標,胡大老爺卻衝著對方挑了挑眉頭。
“標兒啊,我倒是覺著這法子能用!”
“你安排點人來我這兒,挺好!”
“隻不過,你不能直接安排,你得問一問!”
“嗯?伯父,此言何解?”
朱標一聽胡大老爺的話,頓時一個激靈,人也精神了。
謔謔,胡大老爺又要爆金幣啦。
不怕胡大老爺蛐蛐,就怕胡大老爺不說話啊。
但凡胡大老爺能支支招,那甭管這招數是不是稀奇古怪,是不是讓人難堪,但有一點他們爺倆心裏都有數。
那便是,這法子,十有八九格外管用。
“你啊!不能直接安排人去幹!”
“因為若是你開口,那這事兒的因便是你,他們來我這兒,便是果。”
“那麽將來他們埋怨你,你也得受著。”
“可若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呢?”
“就告訴他們,有這麽個機會,來咱這兒三到五年,然後迴去就能負責新政的推行。”
“好處壞處都放在明麵上,讓他們自選!”
“這因果,不就到了他們身上了麽?”
這事兒,好處自然是有的。
別的不多說了,就說之後胡家莊某些新政‘移植’到大明的時候。
這幫子在胡家莊已經有了幾年親身體驗,並且真真正正上手操作過的人,絕對比那些霧裏觀花、誇誇其談之人要強得多。
這一點,實際上是早就確認了的。
大明雖然才剛剛建國,甚至開國皇帝如今人還在呢。
但大明在政體、國策等各個方麵,都是需要調整的。
這一點,朱元璋爺倆都認可。
同樣的,國策這東西,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拍腦袋決定,同樣也是被胡大老爺灌輸到這爺倆腦子裏了。
固然朱標如今已經按照胡大老爺之前所說的開始尋摸地方弄個試點縣之類的東西了。
但這爺倆最信任的,或者說本能的還是想在胡大老爺這兒討個便宜。
所以,他們很早就已經確定了,到時候各項政策一定要在胡大老爺這兒看到好的效果了,並且針對性的進行調整以後,再搬倒大明去用去。
而到了那一步的時候,必然伴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
缺人!
某項從未出現過的政策在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施行的時候,缺人絕對是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的官員素質其實是極為低下的。
等於是一幫子僅僅隻學過公文寫作和語文兩門功課,其他什麽都沒學過的偏科生,要去麵對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政策,你讓他們怎麽下手?
看不懂、弄不明白之後,那剩下的,便隻有消極應對了。
畢竟,有心無力不是?
可若是,有那麽一幫子早就熟稔於心之人手把手的教,甚至還在一旁親身示範呢?
這時候要是再說什麽不知道、看不懂之類的屁話,那到時候哪怕在位的估計已經是朱標這脾氣好了不少的皇帝,那都得問上一句,這是何人部將了!
畢竟老朱家傳統嘛,最看不得有人拿著他家俸祿不幹活。
朱標這會兒壓根已經不想其他的了,琢磨明白了這裏頭的利害關係之後,他已經開始暗戳戳的開始在東宮屬官名單當中尋摸合適的人選了。
可這時候,意外又發生了。
朱元璋看了眼一臉喜意卻又陷入沉思當中的朱標,扭頭看向胡大老爺道。
“惟庸,按照你那國家的規矩,咱這個首相按理來說,是掌握著官員升遷、貶斥的權利了吧?”
“沒錯!無權在手,你如何能限製住那些個驕兵悍將呢?”
“既如此,那倒是好辦了,那咱決定先不急著從東宮要人了!”
“嗯???”
胡大老爺仔細看了看眼前自己杯中的殘酒,甚至還聞了聞。
娘的,今兒個喝的不是假酒啊。
怎麽這爺倆一個個都不按套路出牌了?
朱標也懵了!
這是咋了?
我難道不是我爹的好大兒了?
不然的話,為毛胡大老爺都答應了的好事兒,自家老爹卻跳出來阻攔呢?
朱標那著急的樣子朱元璋自然看在眼裏,可他卻隻是慢悠悠的喝了杯酒。
“嗯,標兒啊,你先別急,這事兒,咱也是有考量的。”
“還望父皇不吝賜教!”
“嗬嗬,你想想,還有半個月功夫,你就得繼位了,那到時候,你東宮的一應屬官肯定在職位上會有所調整。”
“那麽,這時候,你告訴他們中間一部分人,其他人都去升官發財了,可你們幾個卻爹去一個藩國當小官兒去!”
“你覺著,這幫子原本都等著當從龍之臣的東宮屬官,會怎麽看你?”
“他們跟你之間,還能有什麽情誼在麽?”
朱標不說話了。
顯然,朱元璋這番話,直接問到他的痛處了。
新皇上位,分封群臣,本就是應有之義。
這其實就是對於過往支持自己的部份朝臣的褒獎嘛。
畢竟,你若是不能及時的給予支持者以迴報,那怎麽可能期待還有人繼續支持呢?
所以,就好比方才朱元璋所說的那樣。
若是半個月後,東宮屬臣裏頭要是大部分人都被掉入六部等各衙門去了,結果有部分人卻隻能來胡家莊,他們能滿意?
朱標自己就能迴答這問題。
那是絕對不會滿意的!
也不用說什麽這是胡大老爺的地盤,朱元璋還在這兒當個什麽首相之類的屁話。
他們在胡家莊當個官兒,哪怕將來比現有的官員都還有發展前途,那也是將來的事兒啊。
就當下的情況來看,誰的麵子也過不去啊!
因為,人們總會問一句,憑什麽?
憑什麽其他人就是正經官身,到了他們這兒,就成了一個藩國的小官兒了?
關鍵是,這藩國,還特麽在籌備狀態,如今的地盤,隻有一個村鎮那麽大!
敢情混來混去,都混成從龍之臣了,結果到手的權利還不如一個縣令?
這種情況,怎麽讓人有麵子?
朱標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徹底不說話了。
可看著沉默下來的朱標,胡大老爺卻衝著對方挑了挑眉頭。
“標兒啊,我倒是覺著這法子能用!”
“你安排點人來我這兒,挺好!”
“隻不過,你不能直接安排,你得問一問!”
“嗯?伯父,此言何解?”
朱標一聽胡大老爺的話,頓時一個激靈,人也精神了。
謔謔,胡大老爺又要爆金幣啦。
不怕胡大老爺蛐蛐,就怕胡大老爺不說話啊。
但凡胡大老爺能支支招,那甭管這招數是不是稀奇古怪,是不是讓人難堪,但有一點他們爺倆心裏都有數。
那便是,這法子,十有八九格外管用。
“你啊!不能直接安排人去幹!”
“因為若是你開口,那這事兒的因便是你,他們來我這兒,便是果。”
“那麽將來他們埋怨你,你也得受著。”
“可若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呢?”
“就告訴他們,有這麽個機會,來咱這兒三到五年,然後迴去就能負責新政的推行。”
“好處壞處都放在明麵上,讓他們自選!”
“這因果,不就到了他們身上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