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老朱家的名聲糟踐完了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國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九百七十二章老朱家的名聲糟踐完了
胡大老爺眯著眼睛看著眼前裝模作樣苦苦哀求的朱元璋,任憑其各種折騰就當做沒看見。
他不知道別人還不知道這老小子?
求人?
若是一般時候,這老小子是自然不肯拉下臉求人的。
可若是有好處,還得是大好處的時候,這老小子立馬就能自如的把什麽麵子都甩到一旁去,他是真的能拉得下臉的。
但……
“重八啊,這事兒,真不是我教不教的問題。”
“而是這事兒太簡單了!”
“就一個字,熬!”
“真就隻能慢慢熬著!”
“這名聲,還得是銀錢這方麵的名聲,真的隻能靠時間滿滿熬出來。”
“我之所以這麽肯定我能弄好,那還是因為這麽些年我沒在銀錢之事上糊弄過別人。”
“不僅如此,老夫還能自誇一句陶朱之術天下少有。”
“這可都是實打實作出來的業績,也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所以,人們才能慢慢的相信老夫!”
“可其他人呢?”
“就好比眼前你這三小子還有雄英一般,若是一般的小錢,千把兩甚至幾千上萬兩,交到他們手裏搏一搏也就算了。”
“可若是那種對於家族來說傷筋動骨的大錢,誰敢輕易相信他們?”
“那不得慢慢相處、慢慢了解之後,才能知道?”
胡大老爺這話說得極為誠懇,同時也是極為無奈。
因為信譽度這東西,在這個時代,確確實實是很值錢的。
按理來說,朱元璋作為皇帝,這仨小子作為皇子,本身的身份就有信譽度的基礎了。
可好死不死的,朱元璋這老登,自己就是個經常毀約的。
甚至毀約之後把人家的財產吞了還洋洋得意來著。
你要是真用點什麽正經手段把人連皮帶肉吃了,那是你本事,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麽。
可你這時不時就用‘規則外’的手段,用皇帝身份搞人,那誰還相信你?
所以,老朱家自己就把自己在商業圈裏頭的名聲給搞臭了。
當然了,這主要還是因為以前的老朱,那對於商賈可謂是恨得牙根直癢癢啊。
在他眼中,商賈就是肥豬,除了殺了吃肉,絕對沒有半點價值,看著就惡心。
然後,他就遭到反噬了啊。
你不樂意答理,那人不能當帝黨,可不就隻能攀附權貴了麽!
你不喜歡商賈,可其他老爺們,可喜歡得緊呢。
誰不想坐在家中就有美酒佳肴奉上?
說白了,老朱就是見識少了、書讀少了,手段太糙。
朱元璋其實這會兒也意識到這一點了。
他來胡家莊也有段時間了,光是跟胡大老爺討論華夏國的各種規章製度的過程當中,他其實就能從胡大老爺嘴裏看出胡大老爺對於商業的看重了。
在胡大老爺這兒,農業是基礎,是保障國民生存的根基。
可商業,則是財稅的重大來源。
光指望農戶從田裏刨食的那點稅收,那才多少錢啊。
也正因為如此,華夏國對於商業稅收那可謂是期盼已久、算計頗深啊。
李福祿帶領的稅衙,如今已經在不斷的招人、培訓了。
為的就是將來要在稅收上跟這些商賈們好好碰一碰。
而朱元璋作為華夏國首相,他是看過並且了解過稅衙未來幾年的工作規劃的。
光是看著那稅收數字,朱元璋就覺著頭皮發麻。
怎麽那麽多啊?!
要知道,別看胡家莊如今改成了華夏國。
可實際上,這兒滿打滿算,把那些如今的耕地都算上,撐死了也就是個縣城的規模而已。
跟身旁的應天城一比,簡直不值一提。
可按照稅衙那邊的計劃,這胡家莊已經不是超不超過應天城的問題了。
而是這一城,就要比過大明小半疆域的稅收來著。
其中的大頭,便是商稅!
當時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朱元璋驚駭的自己反反複複親自核算了好幾遍。
等他發現自己算出來也是這麽個結果之後,他直接坐在那兒半天一言不發,整個人跟塊兒木頭似的。
那時候的他,才發現自己之前治理大明之時究竟放任了多少財稅流失了。
他倒是有心讓自家胖兒子如今的大明皇帝朱標在大明照貓畫虎的來一通。
可這念頭僅僅才剛開始,就直接消散了。
因為僅僅隻是胡家莊這裏頭,為了收稅而準備的人手,就有足足三百來人。
哪怕還沒招滿,可裏頭就已經詳細的根據稅種劃分成了一個個小部門。
甚至為了官商勾結,輪換機製、舉報機製、獎勵機製等等各種方案都已經準備好了。
內裏還有專門的稽查機構,就是為了整頓內部人而存在的。
光是個胡家莊就是這麽大個衙門了,就這,胡大老爺還覺著人手不斷,攛掇著李福祿到處去挖人呢。
那若是大明全境鋪開,那會是何等驚人的場景?
不說多了,幾萬人得有吧?
那麽這幾萬人從哪兒來?
況且,按照胡大老爺的安排,他采取的乃是高薪養廉製度。
俸祿、待遇給的高高的,但懲罰也給的重重的。
關鍵這裏頭還有連坐、舉報等等手段製約著呢。
你自己貪心作祟想要跟商賈合作撈點沒問題,可若是這好處摸偶人得去了,或者你得了大頭。
那那些出事兒就得跟你一起連坐之人,可不會慣著你。
甚至那些巴不得你趕緊滾蛋的下麵人,更是虎視眈眈已久了。
所以,這方方麵麵都是人、財的大量投入啊。
可大明哪裏掏得起這麽一大筆錢,又從哪兒去找這麽一大批人呢?
但若是規模麽這麽大,又怎麽覆蓋整個大明?
總不能南方、北方各個地方稅種、稅額都不一樣吧。
那到時候當地人還不得造反?
所以,對於商業一事,朱元璋可謂是又愛又恨啊。
知道裏頭滿滿都是肉,但死活就是找不到下口的地方。
關鍵是他還沒法埋怨其他人,因為這事兒之所以淪落到如今這地步,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造成的。
要不是他當年各種坑蒙拐騙,他老朱家在天下商賈裏頭的名聲,能差成這樣?
造孽啊!
胡大老爺眯著眼睛看著眼前裝模作樣苦苦哀求的朱元璋,任憑其各種折騰就當做沒看見。
他不知道別人還不知道這老小子?
求人?
若是一般時候,這老小子是自然不肯拉下臉求人的。
可若是有好處,還得是大好處的時候,這老小子立馬就能自如的把什麽麵子都甩到一旁去,他是真的能拉得下臉的。
但……
“重八啊,這事兒,真不是我教不教的問題。”
“而是這事兒太簡單了!”
“就一個字,熬!”
“真就隻能慢慢熬著!”
“這名聲,還得是銀錢這方麵的名聲,真的隻能靠時間滿滿熬出來。”
“我之所以這麽肯定我能弄好,那還是因為這麽些年我沒在銀錢之事上糊弄過別人。”
“不僅如此,老夫還能自誇一句陶朱之術天下少有。”
“這可都是實打實作出來的業績,也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所以,人們才能慢慢的相信老夫!”
“可其他人呢?”
“就好比眼前你這三小子還有雄英一般,若是一般的小錢,千把兩甚至幾千上萬兩,交到他們手裏搏一搏也就算了。”
“可若是那種對於家族來說傷筋動骨的大錢,誰敢輕易相信他們?”
“那不得慢慢相處、慢慢了解之後,才能知道?”
胡大老爺這話說得極為誠懇,同時也是極為無奈。
因為信譽度這東西,在這個時代,確確實實是很值錢的。
按理來說,朱元璋作為皇帝,這仨小子作為皇子,本身的身份就有信譽度的基礎了。
可好死不死的,朱元璋這老登,自己就是個經常毀約的。
甚至毀約之後把人家的財產吞了還洋洋得意來著。
你要是真用點什麽正經手段把人連皮帶肉吃了,那是你本事,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麽。
可你這時不時就用‘規則外’的手段,用皇帝身份搞人,那誰還相信你?
所以,老朱家自己就把自己在商業圈裏頭的名聲給搞臭了。
當然了,這主要還是因為以前的老朱,那對於商賈可謂是恨得牙根直癢癢啊。
在他眼中,商賈就是肥豬,除了殺了吃肉,絕對沒有半點價值,看著就惡心。
然後,他就遭到反噬了啊。
你不樂意答理,那人不能當帝黨,可不就隻能攀附權貴了麽!
你不喜歡商賈,可其他老爺們,可喜歡得緊呢。
誰不想坐在家中就有美酒佳肴奉上?
說白了,老朱就是見識少了、書讀少了,手段太糙。
朱元璋其實這會兒也意識到這一點了。
他來胡家莊也有段時間了,光是跟胡大老爺討論華夏國的各種規章製度的過程當中,他其實就能從胡大老爺嘴裏看出胡大老爺對於商業的看重了。
在胡大老爺這兒,農業是基礎,是保障國民生存的根基。
可商業,則是財稅的重大來源。
光指望農戶從田裏刨食的那點稅收,那才多少錢啊。
也正因為如此,華夏國對於商業稅收那可謂是期盼已久、算計頗深啊。
李福祿帶領的稅衙,如今已經在不斷的招人、培訓了。
為的就是將來要在稅收上跟這些商賈們好好碰一碰。
而朱元璋作為華夏國首相,他是看過並且了解過稅衙未來幾年的工作規劃的。
光是看著那稅收數字,朱元璋就覺著頭皮發麻。
怎麽那麽多啊?!
要知道,別看胡家莊如今改成了華夏國。
可實際上,這兒滿打滿算,把那些如今的耕地都算上,撐死了也就是個縣城的規模而已。
跟身旁的應天城一比,簡直不值一提。
可按照稅衙那邊的計劃,這胡家莊已經不是超不超過應天城的問題了。
而是這一城,就要比過大明小半疆域的稅收來著。
其中的大頭,便是商稅!
當時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朱元璋驚駭的自己反反複複親自核算了好幾遍。
等他發現自己算出來也是這麽個結果之後,他直接坐在那兒半天一言不發,整個人跟塊兒木頭似的。
那時候的他,才發現自己之前治理大明之時究竟放任了多少財稅流失了。
他倒是有心讓自家胖兒子如今的大明皇帝朱標在大明照貓畫虎的來一通。
可這念頭僅僅才剛開始,就直接消散了。
因為僅僅隻是胡家莊這裏頭,為了收稅而準備的人手,就有足足三百來人。
哪怕還沒招滿,可裏頭就已經詳細的根據稅種劃分成了一個個小部門。
甚至為了官商勾結,輪換機製、舉報機製、獎勵機製等等各種方案都已經準備好了。
內裏還有專門的稽查機構,就是為了整頓內部人而存在的。
光是個胡家莊就是這麽大個衙門了,就這,胡大老爺還覺著人手不斷,攛掇著李福祿到處去挖人呢。
那若是大明全境鋪開,那會是何等驚人的場景?
不說多了,幾萬人得有吧?
那麽這幾萬人從哪兒來?
況且,按照胡大老爺的安排,他采取的乃是高薪養廉製度。
俸祿、待遇給的高高的,但懲罰也給的重重的。
關鍵這裏頭還有連坐、舉報等等手段製約著呢。
你自己貪心作祟想要跟商賈合作撈點沒問題,可若是這好處摸偶人得去了,或者你得了大頭。
那那些出事兒就得跟你一起連坐之人,可不會慣著你。
甚至那些巴不得你趕緊滾蛋的下麵人,更是虎視眈眈已久了。
所以,這方方麵麵都是人、財的大量投入啊。
可大明哪裏掏得起這麽一大筆錢,又從哪兒去找這麽一大批人呢?
但若是規模麽這麽大,又怎麽覆蓋整個大明?
總不能南方、北方各個地方稅種、稅額都不一樣吧。
那到時候當地人還不得造反?
所以,對於商業一事,朱元璋可謂是又愛又恨啊。
知道裏頭滿滿都是肉,但死活就是找不到下口的地方。
關鍵是他還沒法埋怨其他人,因為這事兒之所以淪落到如今這地步,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造成的。
要不是他當年各種坑蒙拐騙,他老朱家在天下商賈裏頭的名聲,能差成這樣?
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