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及眾將就看著華佗給周泰治箭傷,去除箭頭,上了藥,包紮好後,華佗曰:“將軍並無大礙,每天換一次藥,七日之後便可痊愈,但是這期間不能動怒,否則傷口容易崩開。”
劉協曰:“神醫就是神醫,藥到病除。幼平啊,你就呆在豫章好好的療傷吧。”
華佗卻說道:“不行的陛下,周將軍的箭傷必須得由老臣親自給他換藥。而且我漢軍征吳,肯定會有大量的傷亡,微臣也是特地從大老遠趕來,要隨軍出征,所以周將軍必須根則隊伍走才行。否則微臣可就照顧不到他了。”
劉協看了看周泰說:“可是他這樣子能行嗎?朕怕他走到半路就死了。”
周泰叫道:“皇帝你太小覷我了!想我周泰也是一員猛將,生死對於我來說早就看淡,區區箭傷算得了什麽?”
劉協笑著問:“幼平你喊朕什麽?”
周泰瞪了他一眼,把頭扭到一邊不理他。
因為他剛才沒有喊劉協偽帝了,雖然也沒喊他陛下,隻是喊他皇帝,但總比喊偽帝好多了。
劉協不由哈哈大笑:“那行,朕讓人給你準備一輛馬車,拉著你走。這華神醫要隨軍出征,他不能為了你一個人留在豫章。所以你就辛苦可點了。你也別逞強非要騎馬,坐馬車也是很顛簸的。”
諸葛亮問:“那我們行軍會不會因此而耽擱啊?”
劉協曰:“然他馬車在後麵跟著吧,咱們明早出發,當晚能到廬江,他做馬車最遲後天也能到。”
華佗曰:“陛下,你們大軍先行,微臣的後備醫療隊伍明天稍遲點給他換了藥就跟上來,明天夜裏也能趕到到廬江。至於周將軍,就然他在後麵慢慢來,後天晚上之前趕到都不耽誤我給他換藥。”
劉協曰:“那行,那朕就留下來二十個士兵服侍周將軍。”
周泰冷哼了一聲說:“皇帝是怕我跑了吧。”
劉協看了他一眼,笑曰:“不瞞你說,朕還真的怕你給跑了。你要是跑了,你這箭傷如何能好,再者說了,朕還希望你能歸降朝廷呢,朕好不容易抓到你,你要是跑了,朕到哪裏去招降你啊?”
周泰低頭不語,劉協又交代了幾句便離開。
卻說這劉協自得了江南第一美女樊姐之後,喜歡寵溺的不得了,白天帶著她四處轉悠,晚上摟著睡覺,第二天出征,又摟著她共騎一乘。
卻說第二天一大早,大軍開拔,離開豫章,往廬江進發。半路上有荊州使者來報,說顏兒的隊伍在柴桑被阻住,一時難以過來。
劉協問:“柴桑主將是誰?”
迴答曰:“是呂蒙。”
“呂蒙,”劉協皺著眉頭說:“這不應該啊,難道他比周瑜還厲害?”
思索了片刻後,劉協對諸葛亮說:“顏兒的軍師是龐統,可能真的是龐統不如孔明啊。”
諸葛亮笑曰:“陛下,不是士元不如微臣,而是因為我軍的統帥是陛下。如果微臣和士元換一下的,微臣也不一定能下柴桑啊。”
劉協問:“你是說朕很聰明咯?”
諸葛亮曰:“事實也的確如此。”
劉協問:“那軍師不是有種被壓抑的感覺吧?”
“不,陛下,”諸葛亮曰:“微臣十分願意為智慧的陛下效力。”
“要不,你去柴桑,看能否幫助顏兒攻下城池。”
“陛下,”諸葛亮曰,“龐統拿下柴桑,隻是遲早的事情,微臣預測他可能現在已經拿下了,所以微臣再去的話,等於空跑。”
劉協點頭曰:“也的確是這樣。”
諸葛亮曰:“微臣自跟隨陛下以來,未有寸功,今懇請陛下,讓微臣先行,去拿廬江!”
劉協看了看諸葛亮,心道:這小子是想立功啊,也罷,就給他一次機會吧。唉,有我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皇帝,這些謀士的確是被壓的可憐啊。
便說道:“你去也行,不過真要交代你一句,一定更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貪功冒進。”
“是,陛下,微臣一定謹小慎微。”
“那行,你夫人隨你一起去,另外你再點幾個大將隨你去。”
諸葛亮曰:“漢升翼德即可。”
“你倒是挺有眼光的啊,準奏。你要多少人馬?”
“五千足矣。”
劉協驚道:“孔明,你可不要硬撐啊,五千哪夠?廬江可是有周瑜啊!”
諸葛亮曰:“周瑜小兒,微臣視他如三歲孩童,此去必生擒他。”
見諸葛亮執意要去,劉協看有黃月英在,也就稍有放心,再次囑咐後放了他去。
諸葛亮便帶著黃月英,黃忠和張飛,率領五千騎射,朝廬江方向飛奔而去。
劉協為了給諸葛亮更多的時間,便在後麵緩行,一路觀賞江南風景。
需要說明的是,廬江郡是跨江的郡,也就是說它的地界有一部分在江北,一部分在江南,漢朝設置廬江郡的時候,郡治本來是在江北的,但是孫堅父子盤踞江東之後,便將廬江的郡治遷到了江南,也就是今天大概景德鎮和南昌之間的某處。(注)
劉協的大軍是快半夜的時候到的廬江,而此刻的廬江已經被諸葛亮給攻下了。並在城門口迎接他。
見到諸葛亮,劉協大笑:“軍師果然厲害,信手之間就收了廬江。”
諸葛亮曰:“略施小計而已。”
劉協問:“如何收得?”
諸葛亮曰:“微臣算的仍然有西南風,到了城下,繼續用火箭一通亂射,加上這廬江城是孫策強行遷過來的,城牆修的都不全,根本都不需要火炎箭破牆。臣一通火箭亂射後,便率軍突入城中,弓箭亂射。因我行軍迅速,周瑜甘寧也不知道我多少人馬,就倉皇逃走了。”
劉協大笑:“軍師真乃神機妙算啊。”
諸葛亮笑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不過微臣獲得一個情報,這周瑜在豫章的時候被流失所中,加上又丟了豫章,氣的都吐血了。”
劉協笑曰:“這周瑜,肚量太小了,勝敗乃兵家常事,輸就輸了,有什麽好氣的啊?”
——
注:因劇情需要,作者重新進行了地理設置。
劉協曰:“神醫就是神醫,藥到病除。幼平啊,你就呆在豫章好好的療傷吧。”
華佗卻說道:“不行的陛下,周將軍的箭傷必須得由老臣親自給他換藥。而且我漢軍征吳,肯定會有大量的傷亡,微臣也是特地從大老遠趕來,要隨軍出征,所以周將軍必須根則隊伍走才行。否則微臣可就照顧不到他了。”
劉協看了看周泰說:“可是他這樣子能行嗎?朕怕他走到半路就死了。”
周泰叫道:“皇帝你太小覷我了!想我周泰也是一員猛將,生死對於我來說早就看淡,區區箭傷算得了什麽?”
劉協笑著問:“幼平你喊朕什麽?”
周泰瞪了他一眼,把頭扭到一邊不理他。
因為他剛才沒有喊劉協偽帝了,雖然也沒喊他陛下,隻是喊他皇帝,但總比喊偽帝好多了。
劉協不由哈哈大笑:“那行,朕讓人給你準備一輛馬車,拉著你走。這華神醫要隨軍出征,他不能為了你一個人留在豫章。所以你就辛苦可點了。你也別逞強非要騎馬,坐馬車也是很顛簸的。”
諸葛亮問:“那我們行軍會不會因此而耽擱啊?”
劉協曰:“然他馬車在後麵跟著吧,咱們明早出發,當晚能到廬江,他做馬車最遲後天也能到。”
華佗曰:“陛下,你們大軍先行,微臣的後備醫療隊伍明天稍遲點給他換了藥就跟上來,明天夜裏也能趕到到廬江。至於周將軍,就然他在後麵慢慢來,後天晚上之前趕到都不耽誤我給他換藥。”
劉協曰:“那行,那朕就留下來二十個士兵服侍周將軍。”
周泰冷哼了一聲說:“皇帝是怕我跑了吧。”
劉協看了他一眼,笑曰:“不瞞你說,朕還真的怕你給跑了。你要是跑了,你這箭傷如何能好,再者說了,朕還希望你能歸降朝廷呢,朕好不容易抓到你,你要是跑了,朕到哪裏去招降你啊?”
周泰低頭不語,劉協又交代了幾句便離開。
卻說這劉協自得了江南第一美女樊姐之後,喜歡寵溺的不得了,白天帶著她四處轉悠,晚上摟著睡覺,第二天出征,又摟著她共騎一乘。
卻說第二天一大早,大軍開拔,離開豫章,往廬江進發。半路上有荊州使者來報,說顏兒的隊伍在柴桑被阻住,一時難以過來。
劉協問:“柴桑主將是誰?”
迴答曰:“是呂蒙。”
“呂蒙,”劉協皺著眉頭說:“這不應該啊,難道他比周瑜還厲害?”
思索了片刻後,劉協對諸葛亮說:“顏兒的軍師是龐統,可能真的是龐統不如孔明啊。”
諸葛亮笑曰:“陛下,不是士元不如微臣,而是因為我軍的統帥是陛下。如果微臣和士元換一下的,微臣也不一定能下柴桑啊。”
劉協問:“你是說朕很聰明咯?”
諸葛亮曰:“事實也的確如此。”
劉協問:“那軍師不是有種被壓抑的感覺吧?”
“不,陛下,”諸葛亮曰:“微臣十分願意為智慧的陛下效力。”
“要不,你去柴桑,看能否幫助顏兒攻下城池。”
“陛下,”諸葛亮曰,“龐統拿下柴桑,隻是遲早的事情,微臣預測他可能現在已經拿下了,所以微臣再去的話,等於空跑。”
劉協點頭曰:“也的確是這樣。”
諸葛亮曰:“微臣自跟隨陛下以來,未有寸功,今懇請陛下,讓微臣先行,去拿廬江!”
劉協看了看諸葛亮,心道:這小子是想立功啊,也罷,就給他一次機會吧。唉,有我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皇帝,這些謀士的確是被壓的可憐啊。
便說道:“你去也行,不過真要交代你一句,一定更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貪功冒進。”
“是,陛下,微臣一定謹小慎微。”
“那行,你夫人隨你一起去,另外你再點幾個大將隨你去。”
諸葛亮曰:“漢升翼德即可。”
“你倒是挺有眼光的啊,準奏。你要多少人馬?”
“五千足矣。”
劉協驚道:“孔明,你可不要硬撐啊,五千哪夠?廬江可是有周瑜啊!”
諸葛亮曰:“周瑜小兒,微臣視他如三歲孩童,此去必生擒他。”
見諸葛亮執意要去,劉協看有黃月英在,也就稍有放心,再次囑咐後放了他去。
諸葛亮便帶著黃月英,黃忠和張飛,率領五千騎射,朝廬江方向飛奔而去。
劉協為了給諸葛亮更多的時間,便在後麵緩行,一路觀賞江南風景。
需要說明的是,廬江郡是跨江的郡,也就是說它的地界有一部分在江北,一部分在江南,漢朝設置廬江郡的時候,郡治本來是在江北的,但是孫堅父子盤踞江東之後,便將廬江的郡治遷到了江南,也就是今天大概景德鎮和南昌之間的某處。(注)
劉協的大軍是快半夜的時候到的廬江,而此刻的廬江已經被諸葛亮給攻下了。並在城門口迎接他。
見到諸葛亮,劉協大笑:“軍師果然厲害,信手之間就收了廬江。”
諸葛亮曰:“略施小計而已。”
劉協問:“如何收得?”
諸葛亮曰:“微臣算的仍然有西南風,到了城下,繼續用火箭一通亂射,加上這廬江城是孫策強行遷過來的,城牆修的都不全,根本都不需要火炎箭破牆。臣一通火箭亂射後,便率軍突入城中,弓箭亂射。因我行軍迅速,周瑜甘寧也不知道我多少人馬,就倉皇逃走了。”
劉協大笑:“軍師真乃神機妙算啊。”
諸葛亮笑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不過微臣獲得一個情報,這周瑜在豫章的時候被流失所中,加上又丟了豫章,氣的都吐血了。”
劉協笑曰:“這周瑜,肚量太小了,勝敗乃兵家常事,輸就輸了,有什麽好氣的啊?”
——
注:因劇情需要,作者重新進行了地理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