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裏,海水湛藍,輕柔的海風徐徐吹送,白色的浪花追逐著金色沙灘,幾頭白色的海鳥在海麵上自由自在的盤旋,嬉戲,一二小漁船在微微的海浪中起伏遊弋。
陽光,海浪,沙灘,沒有仙人掌,也沒有一位老船長,卻有一位身形單薄的垂髫童子孤獨的站立海邊礁石上,遠眺著海天交接之處,久久不動,就像是一塊岸邊的礁石。
這一切的景色,如詩如畫,看上去那麽悠閑,寧靜,美好,但岩石上的孩童卻高興不起來,孩童穿著一身粗布衣服,看著約莫十歲上下年紀,頭上用紅頭繩紮著一個衝天辮,臉蛋白嫩,一雙大眼睛漆黑發亮,就是有點發呆。
崇禎十二年秋,這已經是確確實實的明末了,離李自成攻陷北京,滿清揮師入關,隻剩下僅僅不到五年的時間,這景色再美好,如何讓人高興的起來。
“這大明要亡了,我袁文弼該何去何從……”粗衣孩童喃喃自語,目光茫然。
毫無疑問,他穿越了,孩童的靈魂,來自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時代的一個大好有誌青年,不知這一切怎麽發生的,反正幾天前他醒來,就是這樣了。
融合了原先這具身軀的記憶,他發現,自己現在的身份還有點特殊,大名也叫袁文弼,和他同名同姓,在曆史上是一個無名之輩,起碼以他所知的明末曆史,不知道有這麽一號人,不過他的父親卻鼎鼎大名,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
崇禎二年,滿清約十萬精兵,在黃台極率領下,避開大明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十一月中旬,滿清大軍兵臨北京城下,這就是己巳之變。
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率關寧軍飛馳救援,在北京城下與滿清大軍大戰一場,滿清撤退,京都之圍遂解,但後來袁崇煥卻被崇禎下獄治罪,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在北京菜市口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裏,並抄沒家產。
明末一道抵抗滿清韃子的長城,就這麽倒下了,被崇禎親手埋葬,以後滿清韃子又有數次破關而入,但明朝卻再沒有了可堪一戰的軍隊,關寧鐵騎的人心散了,以後的數任督師,都沒有能力真正指揮得動。
袁文弼是遺腹子,算起來現在年齡還不到十歲,還沒出生,便隨著家人被發配到了現在的這個流放之地,據他這幾天來的旁敲側擊推測,這裏應該是杭州灣外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
沒想到,我竟然是明末大名鼎鼎的袁督師之子,明白自己的身份那天,袁文弼足足發呆了半天,對於袁崇煥這位明末悲劇人物,他惋惜,敬仰,他自己也姓袁,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他覺得說不定自己還真是對方的後裔。
他記得袁崇煥有一個兒子,名叫袁承誌,是某部著名小說中的人物,現在看,這名字好像對不上號?
不管了,以後我就叫做袁承誌,我就是袁承誌了,原來的名字也不用改了,自己現在還沒有表字,以後表字就叫承誌吧,袁文弼這麽默默的想。
在原世,袁文弼是一個孤兒,混的也悲催,如今穿越到這裏,倒沒有什麽原先的牽掛。
這幾天來,包括現在,袁文弼一直在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以後,該何去何從,明末是不折不扣的亂世,人命賤如草芥,流賊四起,殺人如麻,滿清韃子入關,屠城是家常便飯,就是大明官兵,也是要殺良冒功的。
所以,要在明末生存下去,那是真不簡單的事,稍不留意腦袋就有搬家的危險,能活下去,除了你想活之外,還需要能活下去的運氣。
亂世,想要活命,最好的辦法是依附強者,這樣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出榮華富貴,作為後來人,袁文弼當然十分清楚,現在這個亂世,強者是誰,就是現在還被擋在關外的滿清,而不到五年,這個關外異族便會揮師入關,占領整個華夏的花花世界。
投靠滿清?袁文弼突然兩眼一翻,狠狠的朝著北邊吐了一口唾沫,我呸,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麽憤怒,反而顯得一臉的稚氣,沒辦法,論真實年齡,現在他還隻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童。
投靠滿清韃子是不可能的,隻要是正常的人都不會有這個選項,要問原因,沒有原因,兩百年後的喪權辱國就是原罪!
如果這些都可以不算,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袁文弼實在不想過上腦袋後吊一根醜陋的豬尾巴的生活,想一想都實在太悲催了。
既然不能依附強者,那剩下就沒有別的選擇,隻有自己成為強者了,在這命如草芥的亂世,隻有強者才能生存下去。
袁文弼又仔細思考了一番,發現在這亂世,要走這強者之路,沒有別的途徑,就是得有錢,隻有手中有錢有糧了,一切才可談起。
那就先從賺錢開始吧,袁文弼逐漸想清楚了接下來自己要做的事。
但怎麽賺錢,他心裏卻還沒有一個比較靠譜的章程,在這亂世中賺錢,真不是張嘴說說就能辦到的事,到底該怎麽賺錢呢。
一時沒有頭緒的他,並沒有發現,一艘大船突然出現在遠方的海平線上,並緩緩朝著他所在的這個小島方向駛了過來,等他發現的時候,大船已經駛得比較近了,可以清楚的看清,這是一艘很少見的三桅大船。
明朝實行海禁,雖然到了中後期,這海禁的政策時緊時鬆,但製造和使用三桅大船總是犯禁的,一般再膽大的海商,也不會明目張膽的駕著這樣的大船在海麵上行來行往。
看著前麵這漸漸迫近的三桅大船,袁文弼臉色變了,小臉一下子蒼白,腦子裏很自然的就想出一個詞,倭寇!
他這麽想是很正常的,明朝的倭寇之患那實在是如雷貫耳,雖然倭寇禍亂最兇的時候,是嘉靖年間,距今過去都快百年了,但這海麵上就從來沒有平靜過,時有倭寇,海賊劫掠之患,隻要明朝的海禁政策還在,這樣的禍患就不會停歇,隻是程度大小不同罷了。
我的媽呀!袁文弼突然大叫一聲,撒開小腿拚了命的轉身就逃,倉皇如同驚弓之鳥,這個時候,什麽賺錢,賺大錢,走強者之路,都拋到腦後去了,眼前趕緊逃命才是最現實的。
袁文弼所在的村子,就是個小漁村,附近土地貧瘠,種田沒有多少收獲,村裏人大多都是靠打漁為生。
前幾天剛剛有一場大風暴,村子裏的漁船大多沒有出去,停泊在了避風的港灣裏,零零總總有二十來艘,大多都是破舊的單桅小船。
在海灘上,一群村子裏的孩童正在那裏玩耍,撿拾被潮水衝上來的貝殼,以及小雜魚什麽的,這時看到袁文弼發瘋一般的奔跑過來,一個個都麵露詫異,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快跑,倭寇來了!”袁文弼奔過來,看到這些平時的小夥伴們還一個個懵懂的站在那裏,便大聲喊叫。
倭寇來了?這一下這些孩童們也一個個慌了神,即使沒有親眼見過倭寇的兇殘,他們這些從小在漁村長大的人,也從親人長輩口中聽過這倭寇的事,那都是一個個窮兇極惡,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的壞蛋。
有一個身材較高,長得十分健壯,猶如一頭小牛犢的大孩子趕緊跑到岸邊的一高處礁石上,向著遠方眺望起來。
袁文弼看到四下的那些小夥伴們有的還楞在那裏沒有逃,便又叫喊起來:“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跑,先別迴家,找個地方躲起來,等倭寇走了再迴來!”
“啊,大家快跑!”那些孩童們迴過神,驚唿四起,就要作鳥獸散。
“大家別聽小石頭胡說八道,那不是倭寇!”正在這時,那個高壯大孩子站在高處眺望了一陣,隨即就大聲說道。
“啊?不是倭寇?”本來嚇得就要作鳥獸散的孩童們,聽到這番話,頓時又停住了腳步,楞在了那裏。
高壯大孩子名叫秦英,外號叫鐵柱,因為身高力壯,是一眾孩童中的頭,素有威信,聽到他這麽說,大家都願意相信他的話。
“大家不要慌,隻是一艘路過的商船而已。”秦英安撫住一眾驚慌的小夥伴們,隨即看向袁文弼,一臉不高興的奚落道,“小石頭,一艘路過的商船而已,看你一驚一乍的,說什麽倭寇來了,把大家都嚇了一跳,你這膽子簡直比二丫還小!”
聽到這話,本來還驚慌失措的一眾小夥伴們,頓時都哈哈笑了起來。
袁文弼見對方說的肯定,心下也安定了一些,難道真是自己草木皆兵了,便問道:“你怎麽知道不是倭寇,而是一艘路過的商船?”
秦英道:“若真是倭寇來,那都是成群結隊的,哪隻有一艘船的道理。”
袁文弼道:“那也未必,也許隻是一股小股的倭寇,你沒看到,那艘船很大麽,起碼能裝二三百人了!”
秦英道:“我看得清楚,來的船吃水深,明顯滿載貨物,若是倭寇的船,自然是空船而來,所以這就是一艘商船。”
袁文弼道:“如果是倭寇的船剛剛在其它地方搶劫了呢,我看依著保險起見,還是趕緊躲開的好。”
“你們不信就算了,我不管你們了!”說罷他繼續掉頭而逃。
難道真的擺了烏龍,這下可丟人了。往迴跑的路上,袁文弼心裏多半已經接受了秦英的話,隻是這麵子上下不來,估計這笑話要傳出去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下子全毀了,以後還怎麽混,這實在是出乎計劃之外啊。
那些孩童們都沒有再跟著袁文弼逃,他們更願意相信秦英的。
“看到了嗎,小石頭就是膽小如鼠,膽子比二丫還小!”秦英好像跟對方有仇,繼續在那裏不忘詆毀袁文弼。
那些孩童們又是哈哈笑了起來,笑的更歡了,袁文弼逃跑的腳步又加快了,臉上怎麽有點發熱,真是丟大人了。
咦,怎麽後麵還跟著一個人?跑了一陣,袁文弼覺得不對勁,迴頭一看,發現後麵還是跟著跑來一個小夥伴,是一個皮膚黝黑,身形瘦瘦的孩童,姓林,小名叫二郎。
這個林二郎是村子裏跟袁文弼玩得最好的,而在秦英的有意排擠下,再加上原來的袁文弼讀書念字,有點“文青”氣,跟其他村子裏的孩童玩得就不是怎麽太好。
“林二郎,你也是一個膽小鬼,跟小石頭一樣!”秦英奚落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袁文弼索性停了下來,不再往前跑了,因為他已經看到,村子裏有人已經朝著海邊奔了過來,興許是先前撒腿跑在前麵的小夥伴已經在村子裏報信了。
這下笑話真要鬧大了!他有這個預感。
陽光,海浪,沙灘,沒有仙人掌,也沒有一位老船長,卻有一位身形單薄的垂髫童子孤獨的站立海邊礁石上,遠眺著海天交接之處,久久不動,就像是一塊岸邊的礁石。
這一切的景色,如詩如畫,看上去那麽悠閑,寧靜,美好,但岩石上的孩童卻高興不起來,孩童穿著一身粗布衣服,看著約莫十歲上下年紀,頭上用紅頭繩紮著一個衝天辮,臉蛋白嫩,一雙大眼睛漆黑發亮,就是有點發呆。
崇禎十二年秋,這已經是確確實實的明末了,離李自成攻陷北京,滿清揮師入關,隻剩下僅僅不到五年的時間,這景色再美好,如何讓人高興的起來。
“這大明要亡了,我袁文弼該何去何從……”粗衣孩童喃喃自語,目光茫然。
毫無疑問,他穿越了,孩童的靈魂,來自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時代的一個大好有誌青年,不知這一切怎麽發生的,反正幾天前他醒來,就是這樣了。
融合了原先這具身軀的記憶,他發現,自己現在的身份還有點特殊,大名也叫袁文弼,和他同名同姓,在曆史上是一個無名之輩,起碼以他所知的明末曆史,不知道有這麽一號人,不過他的父親卻鼎鼎大名,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
崇禎二年,滿清約十萬精兵,在黃台極率領下,避開大明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十一月中旬,滿清大軍兵臨北京城下,這就是己巳之變。
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率關寧軍飛馳救援,在北京城下與滿清大軍大戰一場,滿清撤退,京都之圍遂解,但後來袁崇煥卻被崇禎下獄治罪,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在北京菜市口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裏,並抄沒家產。
明末一道抵抗滿清韃子的長城,就這麽倒下了,被崇禎親手埋葬,以後滿清韃子又有數次破關而入,但明朝卻再沒有了可堪一戰的軍隊,關寧鐵騎的人心散了,以後的數任督師,都沒有能力真正指揮得動。
袁文弼是遺腹子,算起來現在年齡還不到十歲,還沒出生,便隨著家人被發配到了現在的這個流放之地,據他這幾天來的旁敲側擊推測,這裏應該是杭州灣外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
沒想到,我竟然是明末大名鼎鼎的袁督師之子,明白自己的身份那天,袁文弼足足發呆了半天,對於袁崇煥這位明末悲劇人物,他惋惜,敬仰,他自己也姓袁,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他覺得說不定自己還真是對方的後裔。
他記得袁崇煥有一個兒子,名叫袁承誌,是某部著名小說中的人物,現在看,這名字好像對不上號?
不管了,以後我就叫做袁承誌,我就是袁承誌了,原來的名字也不用改了,自己現在還沒有表字,以後表字就叫承誌吧,袁文弼這麽默默的想。
在原世,袁文弼是一個孤兒,混的也悲催,如今穿越到這裏,倒沒有什麽原先的牽掛。
這幾天來,包括現在,袁文弼一直在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以後,該何去何從,明末是不折不扣的亂世,人命賤如草芥,流賊四起,殺人如麻,滿清韃子入關,屠城是家常便飯,就是大明官兵,也是要殺良冒功的。
所以,要在明末生存下去,那是真不簡單的事,稍不留意腦袋就有搬家的危險,能活下去,除了你想活之外,還需要能活下去的運氣。
亂世,想要活命,最好的辦法是依附強者,這樣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出榮華富貴,作為後來人,袁文弼當然十分清楚,現在這個亂世,強者是誰,就是現在還被擋在關外的滿清,而不到五年,這個關外異族便會揮師入關,占領整個華夏的花花世界。
投靠滿清?袁文弼突然兩眼一翻,狠狠的朝著北邊吐了一口唾沫,我呸,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麽憤怒,反而顯得一臉的稚氣,沒辦法,論真實年齡,現在他還隻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童。
投靠滿清韃子是不可能的,隻要是正常的人都不會有這個選項,要問原因,沒有原因,兩百年後的喪權辱國就是原罪!
如果這些都可以不算,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袁文弼實在不想過上腦袋後吊一根醜陋的豬尾巴的生活,想一想都實在太悲催了。
既然不能依附強者,那剩下就沒有別的選擇,隻有自己成為強者了,在這命如草芥的亂世,隻有強者才能生存下去。
袁文弼又仔細思考了一番,發現在這亂世,要走這強者之路,沒有別的途徑,就是得有錢,隻有手中有錢有糧了,一切才可談起。
那就先從賺錢開始吧,袁文弼逐漸想清楚了接下來自己要做的事。
但怎麽賺錢,他心裏卻還沒有一個比較靠譜的章程,在這亂世中賺錢,真不是張嘴說說就能辦到的事,到底該怎麽賺錢呢。
一時沒有頭緒的他,並沒有發現,一艘大船突然出現在遠方的海平線上,並緩緩朝著他所在的這個小島方向駛了過來,等他發現的時候,大船已經駛得比較近了,可以清楚的看清,這是一艘很少見的三桅大船。
明朝實行海禁,雖然到了中後期,這海禁的政策時緊時鬆,但製造和使用三桅大船總是犯禁的,一般再膽大的海商,也不會明目張膽的駕著這樣的大船在海麵上行來行往。
看著前麵這漸漸迫近的三桅大船,袁文弼臉色變了,小臉一下子蒼白,腦子裏很自然的就想出一個詞,倭寇!
他這麽想是很正常的,明朝的倭寇之患那實在是如雷貫耳,雖然倭寇禍亂最兇的時候,是嘉靖年間,距今過去都快百年了,但這海麵上就從來沒有平靜過,時有倭寇,海賊劫掠之患,隻要明朝的海禁政策還在,這樣的禍患就不會停歇,隻是程度大小不同罷了。
我的媽呀!袁文弼突然大叫一聲,撒開小腿拚了命的轉身就逃,倉皇如同驚弓之鳥,這個時候,什麽賺錢,賺大錢,走強者之路,都拋到腦後去了,眼前趕緊逃命才是最現實的。
袁文弼所在的村子,就是個小漁村,附近土地貧瘠,種田沒有多少收獲,村裏人大多都是靠打漁為生。
前幾天剛剛有一場大風暴,村子裏的漁船大多沒有出去,停泊在了避風的港灣裏,零零總總有二十來艘,大多都是破舊的單桅小船。
在海灘上,一群村子裏的孩童正在那裏玩耍,撿拾被潮水衝上來的貝殼,以及小雜魚什麽的,這時看到袁文弼發瘋一般的奔跑過來,一個個都麵露詫異,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快跑,倭寇來了!”袁文弼奔過來,看到這些平時的小夥伴們還一個個懵懂的站在那裏,便大聲喊叫。
倭寇來了?這一下這些孩童們也一個個慌了神,即使沒有親眼見過倭寇的兇殘,他們這些從小在漁村長大的人,也從親人長輩口中聽過這倭寇的事,那都是一個個窮兇極惡,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的壞蛋。
有一個身材較高,長得十分健壯,猶如一頭小牛犢的大孩子趕緊跑到岸邊的一高處礁石上,向著遠方眺望起來。
袁文弼看到四下的那些小夥伴們有的還楞在那裏沒有逃,便又叫喊起來:“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跑,先別迴家,找個地方躲起來,等倭寇走了再迴來!”
“啊,大家快跑!”那些孩童們迴過神,驚唿四起,就要作鳥獸散。
“大家別聽小石頭胡說八道,那不是倭寇!”正在這時,那個高壯大孩子站在高處眺望了一陣,隨即就大聲說道。
“啊?不是倭寇?”本來嚇得就要作鳥獸散的孩童們,聽到這番話,頓時又停住了腳步,楞在了那裏。
高壯大孩子名叫秦英,外號叫鐵柱,因為身高力壯,是一眾孩童中的頭,素有威信,聽到他這麽說,大家都願意相信他的話。
“大家不要慌,隻是一艘路過的商船而已。”秦英安撫住一眾驚慌的小夥伴們,隨即看向袁文弼,一臉不高興的奚落道,“小石頭,一艘路過的商船而已,看你一驚一乍的,說什麽倭寇來了,把大家都嚇了一跳,你這膽子簡直比二丫還小!”
聽到這話,本來還驚慌失措的一眾小夥伴們,頓時都哈哈笑了起來。
袁文弼見對方說的肯定,心下也安定了一些,難道真是自己草木皆兵了,便問道:“你怎麽知道不是倭寇,而是一艘路過的商船?”
秦英道:“若真是倭寇來,那都是成群結隊的,哪隻有一艘船的道理。”
袁文弼道:“那也未必,也許隻是一股小股的倭寇,你沒看到,那艘船很大麽,起碼能裝二三百人了!”
秦英道:“我看得清楚,來的船吃水深,明顯滿載貨物,若是倭寇的船,自然是空船而來,所以這就是一艘商船。”
袁文弼道:“如果是倭寇的船剛剛在其它地方搶劫了呢,我看依著保險起見,還是趕緊躲開的好。”
“你們不信就算了,我不管你們了!”說罷他繼續掉頭而逃。
難道真的擺了烏龍,這下可丟人了。往迴跑的路上,袁文弼心裏多半已經接受了秦英的話,隻是這麵子上下不來,估計這笑話要傳出去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下子全毀了,以後還怎麽混,這實在是出乎計劃之外啊。
那些孩童們都沒有再跟著袁文弼逃,他們更願意相信秦英的。
“看到了嗎,小石頭就是膽小如鼠,膽子比二丫還小!”秦英好像跟對方有仇,繼續在那裏不忘詆毀袁文弼。
那些孩童們又是哈哈笑了起來,笑的更歡了,袁文弼逃跑的腳步又加快了,臉上怎麽有點發熱,真是丟大人了。
咦,怎麽後麵還跟著一個人?跑了一陣,袁文弼覺得不對勁,迴頭一看,發現後麵還是跟著跑來一個小夥伴,是一個皮膚黝黑,身形瘦瘦的孩童,姓林,小名叫二郎。
這個林二郎是村子裏跟袁文弼玩得最好的,而在秦英的有意排擠下,再加上原來的袁文弼讀書念字,有點“文青”氣,跟其他村子裏的孩童玩得就不是怎麽太好。
“林二郎,你也是一個膽小鬼,跟小石頭一樣!”秦英奚落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袁文弼索性停了下來,不再往前跑了,因為他已經看到,村子裏有人已經朝著海邊奔了過來,興許是先前撒腿跑在前麵的小夥伴已經在村子裏報信了。
這下笑話真要鬧大了!他有這個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