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大家繼續幹活。”不同於神色各異的眾人,袁文弼卻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現在事已至此,羅文定來了也沒用,誰也阻止不了他了。
很快的,聞知消息的羅文定氣急敗壞的趕了過來,當然,跟隨而來的,還有通風報信的袁若華。
當進了工坊,看到那洞開的庫門,以及裏麵存放的二十多袋,二千多斤的粗鹽已經不見,羅文定幾乎要氣昏了過去。
“住手,還不都給我住手!”他不由大吼起來。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裏停得下來,大家都在等著那雪白的雪鹽出來呢。
再說,鹽都溶化了,不煮出來,還能就這麽倒了,浪費掉?
袁文弼早就預料到了這種局麵,所以一開始就當機立斷,把那二十幾袋的粗鹽都倒水缸裏融化了。
他一邊招唿眾人繼續幹活,一邊來到氣急敗壞的羅文定麵前,一副人畜無害的表情,甜甜一笑道:“望山叔,都是我讓他們幹的,你若要怪,就怪我吧。”
羅文定氣的直哆嗦,指著他道:“你,你……氣死我了!”
袁文弼撇撇嘴道:“望山叔,何必生這麽大氣,不就是二十來袋,兩千來斤粗鹽嗎,值多少錢,我馬上就能給你十倍的掙迴來了!”
“文弼,你實在太過分了!”袁若華氣唿唿的走了過來,朝著對方叱喝道,“你還不趕緊向望山叔賠禮道歉!”
袁文弼道:“望山叔,你消消氣,我叫人砸開庫房確實不對,你就打我,罰我吧,明天我就開始抄一百遍論語……”
羅文定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袁若華看了看這熱火朝天的工坊,知道想要停下也不可能了,便說道:“望山叔,你看,文弼也知道錯了,事已至此,要不就讓大家先把雪鹽製出來,總不能讓這些鹽都浪費了?至於懲罰文弼的事,稍後再說?”
羅文定鐵青著臉,半個字都說不出來,除了這樣,他還能怎麽辦,總不能真的讓大家都停工,這兩千多斤粗鹽都泡水裏了吧。
“小公子,好像開始出鹽了!”守在一口大鍋前的孫康達,這時驚喜的叫道。
聞聲袁文弼也顧不得理會羅文定了,忙奔到大鍋前查看。
隨著水分的蒸發,大鍋中鹽水的濃度越來越大,鍋底開始結出白色的晶粒,而且越來越多,堆積在鍋底,蜂擁圍上來的人看得都直了眼,一個個都喜笑顏開,議論不已。
最後連鐵青著臉杵在那裏生氣的羅文定,也走了過來,看著鍋底堆積的白色晶粒,沉默著不說話。
等鍋底凝結出的白色晶粒到了一定程度,充分多了的時候,袁文弼便命人撤火,把剩餘的鹵水舀起倒掉,鍋底白花花的精鹽徹底顯露出來,這時整個工坊頓時響起一片歡唿之聲。
這一大鍋煮出來的雪鹽,堆了滿滿的一鍋底,怕不有三四十斤了。
當然這鍋相對於真正專業煮鹽鹽場中的大鍋,還是太小了,鹽場專用煮鹽大鍋,重量可達千斤以上,鍋口的直徑兩米多,一次可裝鹵水兩千斤,一鍋可出鹽數百斤。
“鹵水為何倒掉,可倒入豆汁,渣滓皆浮聚於麵,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淨水澄,蒸幹即可得鹽。”羅文定一直板著臉在旁邊看著,這時才出聲說道。
袁文弼甜甜一笑,沒想到羅文定也知道一些煮鹽之法,倒入豆汁其實也就是利用豆汁產生的泡沫除去雜質,不過其實作用也有限,而他的鹵水,早先已經經過數次過濾,雜質充分過濾掉了,倒不必這個步驟,雖然浪費了一點鹵水,但他要的是精品鹽,保證質量還是值得的。
“鹵水中剩餘雜質太多,我的雪鹽必須要保證足夠的質量,浪費一些倒也無妨。”他解釋道。
羅文定哼了一聲,又閉口不再說話了。
得了第一鍋雪鹽,大家的幹勁也更足了,又找了幾口大鍋,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煮熬,十來人忙了大半天,最後煮出來了一千斤的雪鹽。
看著眼前堆積如小山一般的雪鹽,大家都不敢相信,這麽好的鹽,竟然就這麽被他們煮出來了?
一千斤的雪鹽,除了給每人分了幾斤之外,袁文弼讓人都重新裝了袋,滿滿裝了十麻袋,然後用兩輛小推車推著,出了莊而去,去哪裏,當然去賣了,眼前就有一個現成的大買家,南洋來的大姐姐。
羅文定一直在旁邊看著袁文弼指揮著眾人折騰,直到出莊而去,一直冷眼旁觀,不說話,袁若華也不說話,都是氣的。
李華梅的三桅大船還停泊在岸邊,沒有走,袁文弼領著人,推著滿載雪鹽的小推車,一路來到海邊,然後大聲招唿大船上的人。
李華梅在船上看到了,便吩咐人拋下小舢板,過來接人接貨。
“袁少爺,你這帶來的是什麽東西啊。”李華梅上了岸,笑著對袁文弼說道。
“就是大姐姐要的雪鹽,我們剛剛製出來的。”袁文弼說道。
“這都是嗎?”李華梅驚訝道,這才一天功夫,就製了這麽多雪鹽?
“當然都是了,大姐姐,驗一下貨吧,滿意了就裝船,這是我的第一筆生意,還請大姐姐多多關照哦。”袁文弼一笑道。
李華梅便讓人驗貨,自己也打開一個麻袋查看,看到整麻袋中,裝的真是白如雪,細如沙的那種雪鹽。
楊希恩等人看過貨之後,也都過來表示,確實是上好的細白雪鹽。
“袁少爺,這些雪鹽,真的都是你們剛剛一天煉製出來的?”楊希恩大感興趣的問道,在他看來,要煉製這麽細白的精鹽,怕是跟道家煉丹一樣,肯定工序複雜的很,能一下煉製出這麽多,實在太神奇了。
“當然了,這點雪鹽算什麽,以後我還要擴大產能,一天出個萬斤也不在話下。”袁文弼此刻不惜大吹法螺,以拉攏住大姐姐這個潛在的大客戶。
李華梅,楊希恩都咋舌不已,也不知該不該相信對方的話,若真是這樣,那大明的鹽稅官不是要拿著刀來追殺了。
李華梅道:“這些雪鹽姐姐都要了,就按我們先前說的價格,一斤三十文,怎麽樣?”
“可以。”袁文弼點頭,雖然覺得一斤三十文有點虧了,但既然已經是說好的價格,又是大姐姐這麽一個潛在大客戶,袁文弼也就不打算計較了。
然後經過大秤過秤之後,這批雪鹽一共一千零八十斤,一共合銅錢三萬兩千四百文,合官銀三十二兩四錢。
李華梅命人把雪鹽運上大船,又邀請袁文弼到船上喝茶,袁文弼讓同來的孫康達等人推著小車先迴去,自己則上了大船。
“袁少爺,你們接下來還會有雪鹽煉製出來嗎,如果有,姐姐都要了。”在船長室,一邊坐著喝茶,李華梅笑著道。
袁文弼搖搖頭,道:“接下來可能一時沒有雪鹽出來了,因為家中儲存的粗鹽不多,都用光了。”
李華梅喝了一口茶,道:“這麽說,你們接下來還要去陸上,購進粗鹽了?”
袁文弼也端著茶杯抿了一口,搖頭道:“不,粗鹽用量極大,我打算自己曬鹽。”
李華梅一聽,不由無語,這小子,是打算真的往私鹽販子這條道上走下去了啊,還是產銷一條龍的。
“袁少爺,你就不怕你這麽做,動作太大了嗎。”她還是提醒對方道。
“我不怕!”袁文弼搖頭,大明都要亡了,怕什麽啊。
“曬鹽?”她這時又想起對方剛才說的話,問道。
“是的,曬鹽。”袁文弼說著,小臉蛋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道,“這是我家祖傳的一種製鹽之法,可以輕易得到大量的粗鹽。”
李華梅道:“是麽,這曬鹽之法,古已有之,如今在福建鹽場,大多就是用曬鹽法製鹽,不過其它地方,比如兩淮鹽場,卻還是一直用煮鹽法。”
“啊?原來這曬鹽法已經有了?”袁文弼一副錯愕的表情,自言自語道。
李華梅見了不由撲哧一笑,覺得這小孩真夠逗的,道:“當然了,姐姐可沒騙你。”
袁文弼這才知道,自己鬧了個笑話,臉上訕訕的,不過反正人小臉皮厚,他也不在乎了,不過想想也不奇怪,曬鹽,這是很容易讓人想到的東西,想不到才奇怪了。
他對於曬鹽,也是個門外漢,原本也不知道多少,隻曾慕名去舟山群島旅遊,見識參觀到了現代曬鹽的鹽田,所以對這曬鹽法有了一些了解。
說起舟山群島,最有名的,當然是海天佛國,觀音聖地普陀山了,普陀山島位於舟山本島的東南麵,論麵積大小,在這千百島嶼中,卻還排不上前十的。
袁文弼他們現在所處的小島,名叫衢山島,位於舟山島的北麵,論麵積是舟山群島中的第六大島,它和舟山島還隔著一個大島,便是舟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岱山島。
而這衢山島,有廣袤灘塗,在後世有廣袤大鹽田,是“岱鹽”的主要產地之一。
“既然有這曬鹽之法,為何其它鹽場卻不效法,還繼續用煮鹽之法呢?”袁文弼不懂就問道。
李華梅解釋道:“曬鹽之法,得出的鹽色澤黑,味苦,品質不如煮鹽之法得出的鹽好,所以在主要的鹽場,諸如兩淮鹽場,並沒有施行。”
很快的,聞知消息的羅文定氣急敗壞的趕了過來,當然,跟隨而來的,還有通風報信的袁若華。
當進了工坊,看到那洞開的庫門,以及裏麵存放的二十多袋,二千多斤的粗鹽已經不見,羅文定幾乎要氣昏了過去。
“住手,還不都給我住手!”他不由大吼起來。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裏停得下來,大家都在等著那雪白的雪鹽出來呢。
再說,鹽都溶化了,不煮出來,還能就這麽倒了,浪費掉?
袁文弼早就預料到了這種局麵,所以一開始就當機立斷,把那二十幾袋的粗鹽都倒水缸裏融化了。
他一邊招唿眾人繼續幹活,一邊來到氣急敗壞的羅文定麵前,一副人畜無害的表情,甜甜一笑道:“望山叔,都是我讓他們幹的,你若要怪,就怪我吧。”
羅文定氣的直哆嗦,指著他道:“你,你……氣死我了!”
袁文弼撇撇嘴道:“望山叔,何必生這麽大氣,不就是二十來袋,兩千來斤粗鹽嗎,值多少錢,我馬上就能給你十倍的掙迴來了!”
“文弼,你實在太過分了!”袁若華氣唿唿的走了過來,朝著對方叱喝道,“你還不趕緊向望山叔賠禮道歉!”
袁文弼道:“望山叔,你消消氣,我叫人砸開庫房確實不對,你就打我,罰我吧,明天我就開始抄一百遍論語……”
羅文定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袁若華看了看這熱火朝天的工坊,知道想要停下也不可能了,便說道:“望山叔,你看,文弼也知道錯了,事已至此,要不就讓大家先把雪鹽製出來,總不能讓這些鹽都浪費了?至於懲罰文弼的事,稍後再說?”
羅文定鐵青著臉,半個字都說不出來,除了這樣,他還能怎麽辦,總不能真的讓大家都停工,這兩千多斤粗鹽都泡水裏了吧。
“小公子,好像開始出鹽了!”守在一口大鍋前的孫康達,這時驚喜的叫道。
聞聲袁文弼也顧不得理會羅文定了,忙奔到大鍋前查看。
隨著水分的蒸發,大鍋中鹽水的濃度越來越大,鍋底開始結出白色的晶粒,而且越來越多,堆積在鍋底,蜂擁圍上來的人看得都直了眼,一個個都喜笑顏開,議論不已。
最後連鐵青著臉杵在那裏生氣的羅文定,也走了過來,看著鍋底堆積的白色晶粒,沉默著不說話。
等鍋底凝結出的白色晶粒到了一定程度,充分多了的時候,袁文弼便命人撤火,把剩餘的鹵水舀起倒掉,鍋底白花花的精鹽徹底顯露出來,這時整個工坊頓時響起一片歡唿之聲。
這一大鍋煮出來的雪鹽,堆了滿滿的一鍋底,怕不有三四十斤了。
當然這鍋相對於真正專業煮鹽鹽場中的大鍋,還是太小了,鹽場專用煮鹽大鍋,重量可達千斤以上,鍋口的直徑兩米多,一次可裝鹵水兩千斤,一鍋可出鹽數百斤。
“鹵水為何倒掉,可倒入豆汁,渣滓皆浮聚於麵,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淨水澄,蒸幹即可得鹽。”羅文定一直板著臉在旁邊看著,這時才出聲說道。
袁文弼甜甜一笑,沒想到羅文定也知道一些煮鹽之法,倒入豆汁其實也就是利用豆汁產生的泡沫除去雜質,不過其實作用也有限,而他的鹵水,早先已經經過數次過濾,雜質充分過濾掉了,倒不必這個步驟,雖然浪費了一點鹵水,但他要的是精品鹽,保證質量還是值得的。
“鹵水中剩餘雜質太多,我的雪鹽必須要保證足夠的質量,浪費一些倒也無妨。”他解釋道。
羅文定哼了一聲,又閉口不再說話了。
得了第一鍋雪鹽,大家的幹勁也更足了,又找了幾口大鍋,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煮熬,十來人忙了大半天,最後煮出來了一千斤的雪鹽。
看著眼前堆積如小山一般的雪鹽,大家都不敢相信,這麽好的鹽,竟然就這麽被他們煮出來了?
一千斤的雪鹽,除了給每人分了幾斤之外,袁文弼讓人都重新裝了袋,滿滿裝了十麻袋,然後用兩輛小推車推著,出了莊而去,去哪裏,當然去賣了,眼前就有一個現成的大買家,南洋來的大姐姐。
羅文定一直在旁邊看著袁文弼指揮著眾人折騰,直到出莊而去,一直冷眼旁觀,不說話,袁若華也不說話,都是氣的。
李華梅的三桅大船還停泊在岸邊,沒有走,袁文弼領著人,推著滿載雪鹽的小推車,一路來到海邊,然後大聲招唿大船上的人。
李華梅在船上看到了,便吩咐人拋下小舢板,過來接人接貨。
“袁少爺,你這帶來的是什麽東西啊。”李華梅上了岸,笑著對袁文弼說道。
“就是大姐姐要的雪鹽,我們剛剛製出來的。”袁文弼說道。
“這都是嗎?”李華梅驚訝道,這才一天功夫,就製了這麽多雪鹽?
“當然都是了,大姐姐,驗一下貨吧,滿意了就裝船,這是我的第一筆生意,還請大姐姐多多關照哦。”袁文弼一笑道。
李華梅便讓人驗貨,自己也打開一個麻袋查看,看到整麻袋中,裝的真是白如雪,細如沙的那種雪鹽。
楊希恩等人看過貨之後,也都過來表示,確實是上好的細白雪鹽。
“袁少爺,這些雪鹽,真的都是你們剛剛一天煉製出來的?”楊希恩大感興趣的問道,在他看來,要煉製這麽細白的精鹽,怕是跟道家煉丹一樣,肯定工序複雜的很,能一下煉製出這麽多,實在太神奇了。
“當然了,這點雪鹽算什麽,以後我還要擴大產能,一天出個萬斤也不在話下。”袁文弼此刻不惜大吹法螺,以拉攏住大姐姐這個潛在的大客戶。
李華梅,楊希恩都咋舌不已,也不知該不該相信對方的話,若真是這樣,那大明的鹽稅官不是要拿著刀來追殺了。
李華梅道:“這些雪鹽姐姐都要了,就按我們先前說的價格,一斤三十文,怎麽樣?”
“可以。”袁文弼點頭,雖然覺得一斤三十文有點虧了,但既然已經是說好的價格,又是大姐姐這麽一個潛在大客戶,袁文弼也就不打算計較了。
然後經過大秤過秤之後,這批雪鹽一共一千零八十斤,一共合銅錢三萬兩千四百文,合官銀三十二兩四錢。
李華梅命人把雪鹽運上大船,又邀請袁文弼到船上喝茶,袁文弼讓同來的孫康達等人推著小車先迴去,自己則上了大船。
“袁少爺,你們接下來還會有雪鹽煉製出來嗎,如果有,姐姐都要了。”在船長室,一邊坐著喝茶,李華梅笑著道。
袁文弼搖搖頭,道:“接下來可能一時沒有雪鹽出來了,因為家中儲存的粗鹽不多,都用光了。”
李華梅喝了一口茶,道:“這麽說,你們接下來還要去陸上,購進粗鹽了?”
袁文弼也端著茶杯抿了一口,搖頭道:“不,粗鹽用量極大,我打算自己曬鹽。”
李華梅一聽,不由無語,這小子,是打算真的往私鹽販子這條道上走下去了啊,還是產銷一條龍的。
“袁少爺,你就不怕你這麽做,動作太大了嗎。”她還是提醒對方道。
“我不怕!”袁文弼搖頭,大明都要亡了,怕什麽啊。
“曬鹽?”她這時又想起對方剛才說的話,問道。
“是的,曬鹽。”袁文弼說著,小臉蛋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道,“這是我家祖傳的一種製鹽之法,可以輕易得到大量的粗鹽。”
李華梅道:“是麽,這曬鹽之法,古已有之,如今在福建鹽場,大多就是用曬鹽法製鹽,不過其它地方,比如兩淮鹽場,卻還是一直用煮鹽法。”
“啊?原來這曬鹽法已經有了?”袁文弼一副錯愕的表情,自言自語道。
李華梅見了不由撲哧一笑,覺得這小孩真夠逗的,道:“當然了,姐姐可沒騙你。”
袁文弼這才知道,自己鬧了個笑話,臉上訕訕的,不過反正人小臉皮厚,他也不在乎了,不過想想也不奇怪,曬鹽,這是很容易讓人想到的東西,想不到才奇怪了。
他對於曬鹽,也是個門外漢,原本也不知道多少,隻曾慕名去舟山群島旅遊,見識參觀到了現代曬鹽的鹽田,所以對這曬鹽法有了一些了解。
說起舟山群島,最有名的,當然是海天佛國,觀音聖地普陀山了,普陀山島位於舟山本島的東南麵,論麵積大小,在這千百島嶼中,卻還排不上前十的。
袁文弼他們現在所處的小島,名叫衢山島,位於舟山島的北麵,論麵積是舟山群島中的第六大島,它和舟山島還隔著一個大島,便是舟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岱山島。
而這衢山島,有廣袤灘塗,在後世有廣袤大鹽田,是“岱鹽”的主要產地之一。
“既然有這曬鹽之法,為何其它鹽場卻不效法,還繼續用煮鹽之法呢?”袁文弼不懂就問道。
李華梅解釋道:“曬鹽之法,得出的鹽色澤黑,味苦,品質不如煮鹽之法得出的鹽好,所以在主要的鹽場,諸如兩淮鹽場,並沒有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