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援兵先到,不過兵力有限,僅兩百步兵。
但這點兵力,把大遼使團包圍起來還是足夠。
大遼援兵隨即趕到,兩千重裝騎兵,迅速形成陣勢,將兩國使團以及大漢援兵全都包了餃子,隻是投鼠忌器,暫時不敢發動進攻。
而河北節度使王樸得到前方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點兵三萬,趕往了事發地點。
大遼國聞訊,二話不說,立刻集結兵力,湊夠了五萬大軍,隔著兩國使團,同王樸的三萬大軍形成了對峙。
戰事,似乎一觸即發。
王樸不敢怠慢,連忙以最高等級的八百裏加急快報稟奏了朝廷。
“契丹國集結重兵五萬屯與我邊境之上,意欲來犯……”
奏折上的內容,將形勢書寫的很是嚴峻,唯獨沒提及吳馳所代表的的大漢談判使團。
也是,山寨版的使團,不提也罷。
快報發出,不過一天一夜,王樸的奏折便擺到了郭威的案頭上。
郭威不敢怠慢,連夜進宮,奏明太後。
身為先帝遺孀,李太後也是女中豪傑,然而勢態如此,李太後雖然掌握了皇宮大權,但朝堂之事,卻隻能依靠郭威。
心中雖有無限恨意,但口中還得一口一個愛卿叫的親切。
“契丹欺我,以愛卿之意,該當如何?”
郭威不知其中原委,隻道是契丹不守承諾,心中憤恨,當下肅容迴稟道:“臣食君俸祿,理當為君分憂,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郭威願領兵據敵。”
李太後心道,但願蒼天有眼,讓你郭威戰死沙場。但想歸想,臉上卻不敢有絲毫表現,隻得欣慰道:“有愛卿領兵出戰,孤家可安心矣!”
領了太後旨意,郭威連夜做了妥善安排,留下部分心腹鎮守朝堂,其餘部下,遂與次日起兵北上。
柴榮王殷等人,自然要爭取隨軍北上。
大軍火速前行,不日便抵達黃河岸邊,郭威命大軍與韋縣城外十餘裏處安營紮寨,隻待明日一早渡河北上。
軍令發出,身邊王殷卻無動於衷,更有心腹愛將王峻上前拉住了郭威馬頭。
郭威一怔之下,便見到以郭崇威曹威及柴榮等重將領頭,上百位將軍校尉齊刷刷跪了下來。
“眾位將軍,這是為何?”
王峻鬆開了馬韁,亦跪倒在地,代表眾人迴道:“我等諸將追隨大帥多年,出生入死,征戰沙場,可劉氏為主,不能體恤軍心,且有懷恨之意,倘若問罪下來,我等諸將必然難逃厄運,如今仍要我等拚死保衛劉氏江山,弟兄們多有不甘啊!”
不等郭威有所表態,領頭大將郭崇威嚷道:“大帥功高位顯,仍有孟業之禍,而今我天雄軍攻入京城,逼死天子,那劉氏宗族,豈能善罷甘休?假以時日,劉氏重掌天下,大帥您同天雄軍上下均是無力自保啊!”
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威已然明白了諸將之意,心中雖然大喜,但總覺得就此便答應下來似乎還缺少點什麽。於是便故作愁容,像是尚不明白諸將之意一般,頗顯為難及無奈地長歎了一聲。
這一聲長歎,卻大大鼓舞了諸將的信心。
柴榮一個顏色拋出,冤死忠臣史弘肇之胞弟史彥超心領神會,挺身而出,大聲疾唿道:“滿朝奸佞,均視大帥及我天雄軍為逆臣賊子,隻是懾於我軍威而不敢言。如今,萬全之策唯有大帥登基為天子,方保無憂,不然,我等諸將隻有反叛一條路可走了!”
配合著史彥超的疾唿,那王峻從懷中掏出了一卷黃絹,二話不說,唿啦展開,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幾乎同時,郭崇威聲如震雷,喊道:“萬歲!”
有了郭崇威的領頭,諸將精神大振,高聲齊唿:“萬歲!”
接著,便是天雄軍數萬兵士的高唿:“萬萬歲!”
郭威終於露出了滿意之色。
隻是,王峻你個小子能隨身攜帶著黃絹,想必是有備而來,既然如此,那又為何不做成龍袍呢?
若是真有此等埋怨,那柴榮王殷等人可就真的冤屈了。
黃色絹布,與街市屬於嚴禁之物,私下買賣,乃是殺頭之罪。
柴榮購買不得,隻能偷偷找來染工私下印染。原以為那吳馳怎麽著也得用上個月把時間才能創造出機會來,卻不曾想,這貨僅用了十天便把前線吃緊的態勢糊弄了出來。
時間哪裏還夠縫製龍袍的,隻能趕緊把剛染好的黃絹揣在懷裏跟著部隊出發北上。
不過,瑕不掩瑜,這個結果,對柴榮王殷等事件發起者來說,已經近乎完美。
黃袍已然披在了身上,那麽就沒有再脫下來的道理,不然的話,諸將若是真的反了,那國家社稷又該如何?
為了全國子民,郭威也隻好‘委屈求全’,答應做這個天子就是了。
然而,初批黃袍的郭威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按理說,此時理應班師迴朝公告天下,並抓緊籌備登基大典才是。可北方契丹之侵犯,又不能坐視不管。
這時,柴榮上前稟報道:“父皇莫要擔心,孩兒已派吳馳攜趙匡胤前去河北,有吳馳在,必然可退契丹之軍。”
有這麽神奇嗎?
郭威顯然不敢相信。
可麵前柴榮卻是一臉的篤定,那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又容不得郭威有所懷疑。
也罷,即便吳馳那小子破不了敵軍,我河北節度使王樸將軍也不是吃素的,真若抵擋不住,讓他幾個城池,待老子登基完畢,在來收拾契丹就是。
如此,郭威下令,全軍就地安營紮寨,明日一早,班師迴京。
當晚,柴榮趕緊修書,亦以八百裏加急之件,將形勢現況通報了王樸。
王樸雖未能親臨此等盛況,頗為遺憾,但有機會為大帥登基奉獻了綿薄之力,亦是欣慰,接到柴榮通告後,遂立刻以事先約定的暗號告知了尚在包圍圈中的吳馳。
既然大事已定,吳馳也就沒必要再與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幹耗著了。
“老蕭,我要做的事已經妥當了,今晚說什麽也得痛飲一番以示慶賀。”
“那兩國修好之事……”
“板上釘釘!你若是著急,可與我同返京城。”
但這點兵力,把大遼使團包圍起來還是足夠。
大遼援兵隨即趕到,兩千重裝騎兵,迅速形成陣勢,將兩國使團以及大漢援兵全都包了餃子,隻是投鼠忌器,暫時不敢發動進攻。
而河北節度使王樸得到前方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點兵三萬,趕往了事發地點。
大遼國聞訊,二話不說,立刻集結兵力,湊夠了五萬大軍,隔著兩國使團,同王樸的三萬大軍形成了對峙。
戰事,似乎一觸即發。
王樸不敢怠慢,連忙以最高等級的八百裏加急快報稟奏了朝廷。
“契丹國集結重兵五萬屯與我邊境之上,意欲來犯……”
奏折上的內容,將形勢書寫的很是嚴峻,唯獨沒提及吳馳所代表的的大漢談判使團。
也是,山寨版的使團,不提也罷。
快報發出,不過一天一夜,王樸的奏折便擺到了郭威的案頭上。
郭威不敢怠慢,連夜進宮,奏明太後。
身為先帝遺孀,李太後也是女中豪傑,然而勢態如此,李太後雖然掌握了皇宮大權,但朝堂之事,卻隻能依靠郭威。
心中雖有無限恨意,但口中還得一口一個愛卿叫的親切。
“契丹欺我,以愛卿之意,該當如何?”
郭威不知其中原委,隻道是契丹不守承諾,心中憤恨,當下肅容迴稟道:“臣食君俸祿,理當為君分憂,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郭威願領兵據敵。”
李太後心道,但願蒼天有眼,讓你郭威戰死沙場。但想歸想,臉上卻不敢有絲毫表現,隻得欣慰道:“有愛卿領兵出戰,孤家可安心矣!”
領了太後旨意,郭威連夜做了妥善安排,留下部分心腹鎮守朝堂,其餘部下,遂與次日起兵北上。
柴榮王殷等人,自然要爭取隨軍北上。
大軍火速前行,不日便抵達黃河岸邊,郭威命大軍與韋縣城外十餘裏處安營紮寨,隻待明日一早渡河北上。
軍令發出,身邊王殷卻無動於衷,更有心腹愛將王峻上前拉住了郭威馬頭。
郭威一怔之下,便見到以郭崇威曹威及柴榮等重將領頭,上百位將軍校尉齊刷刷跪了下來。
“眾位將軍,這是為何?”
王峻鬆開了馬韁,亦跪倒在地,代表眾人迴道:“我等諸將追隨大帥多年,出生入死,征戰沙場,可劉氏為主,不能體恤軍心,且有懷恨之意,倘若問罪下來,我等諸將必然難逃厄運,如今仍要我等拚死保衛劉氏江山,弟兄們多有不甘啊!”
不等郭威有所表態,領頭大將郭崇威嚷道:“大帥功高位顯,仍有孟業之禍,而今我天雄軍攻入京城,逼死天子,那劉氏宗族,豈能善罷甘休?假以時日,劉氏重掌天下,大帥您同天雄軍上下均是無力自保啊!”
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威已然明白了諸將之意,心中雖然大喜,但總覺得就此便答應下來似乎還缺少點什麽。於是便故作愁容,像是尚不明白諸將之意一般,頗顯為難及無奈地長歎了一聲。
這一聲長歎,卻大大鼓舞了諸將的信心。
柴榮一個顏色拋出,冤死忠臣史弘肇之胞弟史彥超心領神會,挺身而出,大聲疾唿道:“滿朝奸佞,均視大帥及我天雄軍為逆臣賊子,隻是懾於我軍威而不敢言。如今,萬全之策唯有大帥登基為天子,方保無憂,不然,我等諸將隻有反叛一條路可走了!”
配合著史彥超的疾唿,那王峻從懷中掏出了一卷黃絹,二話不說,唿啦展開,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幾乎同時,郭崇威聲如震雷,喊道:“萬歲!”
有了郭崇威的領頭,諸將精神大振,高聲齊唿:“萬歲!”
接著,便是天雄軍數萬兵士的高唿:“萬萬歲!”
郭威終於露出了滿意之色。
隻是,王峻你個小子能隨身攜帶著黃絹,想必是有備而來,既然如此,那又為何不做成龍袍呢?
若是真有此等埋怨,那柴榮王殷等人可就真的冤屈了。
黃色絹布,與街市屬於嚴禁之物,私下買賣,乃是殺頭之罪。
柴榮購買不得,隻能偷偷找來染工私下印染。原以為那吳馳怎麽著也得用上個月把時間才能創造出機會來,卻不曾想,這貨僅用了十天便把前線吃緊的態勢糊弄了出來。
時間哪裏還夠縫製龍袍的,隻能趕緊把剛染好的黃絹揣在懷裏跟著部隊出發北上。
不過,瑕不掩瑜,這個結果,對柴榮王殷等事件發起者來說,已經近乎完美。
黃袍已然披在了身上,那麽就沒有再脫下來的道理,不然的話,諸將若是真的反了,那國家社稷又該如何?
為了全國子民,郭威也隻好‘委屈求全’,答應做這個天子就是了。
然而,初批黃袍的郭威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按理說,此時理應班師迴朝公告天下,並抓緊籌備登基大典才是。可北方契丹之侵犯,又不能坐視不管。
這時,柴榮上前稟報道:“父皇莫要擔心,孩兒已派吳馳攜趙匡胤前去河北,有吳馳在,必然可退契丹之軍。”
有這麽神奇嗎?
郭威顯然不敢相信。
可麵前柴榮卻是一臉的篤定,那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又容不得郭威有所懷疑。
也罷,即便吳馳那小子破不了敵軍,我河北節度使王樸將軍也不是吃素的,真若抵擋不住,讓他幾個城池,待老子登基完畢,在來收拾契丹就是。
如此,郭威下令,全軍就地安營紮寨,明日一早,班師迴京。
當晚,柴榮趕緊修書,亦以八百裏加急之件,將形勢現況通報了王樸。
王樸雖未能親臨此等盛況,頗為遺憾,但有機會為大帥登基奉獻了綿薄之力,亦是欣慰,接到柴榮通告後,遂立刻以事先約定的暗號告知了尚在包圍圈中的吳馳。
既然大事已定,吳馳也就沒必要再與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幹耗著了。
“老蕭,我要做的事已經妥當了,今晚說什麽也得痛飲一番以示慶賀。”
“那兩國修好之事……”
“板上釘釘!你若是著急,可與我同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