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甲板上壓根就沒有多少障礙物,視線可謂是一覽無遺,張嘯天等人與敵人廝殺,移動著身體,不太容易被齊國的弩手瞄準,但那三個混混趴在船舷上無疑就是固定靶子,很快就引來了齊國弩手的注意。
唰唰唰!嗡嗡!
幾聲弩箭紮在甲板上的聲音響起之後,隨即就有人大叫了起來:“痛!痛!我被箭射中了!”
剛剛一刀劈翻對手的李小象不由得轉首一看,卻見到那個叫周向上的混混捂著插著一支弩箭的肩膀痛叫,而在他身邊另外兩個混混一個是脖子中了一箭,一個是胸口中了兩箭,身體都歪歪斜斜靠在船舷上,出氣多,進氣少,眼看就不活了。
這一幕讓李小象眼角不由得一縮。
雖說在以前的戰爭片段裏也死過人,但那隻是因為沒能及時返迴的緣故罷了。
而這時,卻是真真切切的死人了。
李小象此時也顧不得多想,大關刀橫掃出去,將數名士兵逼開,雙腿一蹬甲板,就朝著後方的弩手衝了過去。
很顯然,此時對眾人威脅最大的就是那些弩手。
放任他們不管的話,自己一方再被幹掉幾個,主線任務就不要想完成了。
李小象再厲害也沒可能一個人將船開動!
見李小象衝來,那些弩手自然也不傻,急忙後退,而其餘士兵則手持兵器企圖追逐攔截。
但張嘯天等人也明白弩手的危險性,隨即跟上,將其它士兵攔截了下來。
待到李小象逼近弩手,弩手們都變得慌亂起來。
相對於弓而言,弩這種兵器的使用無疑更麻煩。
從填裝到發射,弩射出一箭,足夠弓手射出三四箭了。
因而被人逼近,對於弩手而言無疑就是一場災難。
沒等弩手們將弩箭填裝好,李小象的大關刀就劈死了三名弩手。
這一幕更是讓弩手們徹底崩潰,他們壓根就不敢再填裝弩箭,而是拔出腰間的青銅劍想要與李小象拚個死活。
但被逼到船尾的弩手,就算再怎麽掙紮,也沒能在李小象手下存活多久。
而隨著弩手被李小象盡數斬殺,這艘中型鬥艦上的抵抗也隨之迅速瓦解。
之後讓李小象有些驚訝的是,當最後一名齊國官兵被王大龍劈死之後,原本抓著武器的幾名劃槳手居然跪地投降了。
齊國的戰船雖說比吳國更利於海戰,但終歸不是後世的海船,其除了風帆之外,依然保留了一部分的劃槳,以防止無風時對速度的影響。
在李小象詢問一番之後才明白,這些劃槳手並不是齊國官兵,而是奴隸!
實際上這並不算什麽奇怪的事情。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是以奴隸製為主。
而劃槳手無疑就是戰船上最苦最累的位置,因而所有國家的戰船都選用廉價的奴隸來充當劃槳手。
這樣既能夠保證官兵的體力,又能夠減少戰船上的物質消耗。
畢竟奴隸是吃得少,幹得多。
劃槳手奴隸投降,雖說無法完全保證他們的忠誠,甚至於他們隨時都可能叛變。
但李小象依然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將他們依舊安排在劃槳手的位置上。
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因為在撤迴艨艟之前,黃凱就宣布中箭的蒙誌穎,秦喜兩人徹底死亡!
這也就意味著艨艟損失了三個劃槳手!
蒙誌穎,秦喜死亡,周向上手臂中箭,在拔掉弩箭之後,在短時間內差不多廢掉了,畢竟黃凱的醫療技能僅僅還隻是略通,包紮、止血、防止感染等等都沒問題,但也沒有讓人在短時間內恢複傷勢的能力。
而接受八個奴隸劃槳手的投降,非但補齊了劃槳手的位置,更能夠將更多的臨時水手釋放出來,節約他們的體力,用於戰鬥。
就算是李小象也沒可能又劃槳,又戰鬥。
沒看到王大龍等人迴到艨艟之後,一個個累癱在甲板上幾乎都沒法動彈了。
讓王大龍幾個沒力氣的水手充當監工,監督那些奴隸劃槳手劃船,李小象則將目標對準了另外一艘齊國中型鬥艦。
在損失一艘同僚之後,那艘齊國中型鬥艦不知道是發狠,還是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戰鬥,繼續追著那艘吳國樓船。
不得不說投降的那些奴隸劃槳手比王大龍這些新人強太多了,在他們補充到劃槳手的位置之後,艨艟的速度和靈活性提升了三成不止,很快就調轉船頭,朝著那艘齊國鬥艦追去。
李小象此時坐在船頭抓緊時間迴複體力,眼睛卻沒有從那艘齊國鬥艦上移開。
付出總歸是會有迴報的。
那艘齊國鬥艦在追逐了一段距離之後就頂著火箭的攻擊,成功靠上了吳國樓船,十多支勾爪將兩艘戰船牢牢的固定在了一起。
當然,僅僅這一艘齊國鬥艦就算是靠上樓船,進行接舷戰,在人數上也是很吃虧的。
樓船上的吳國軍士很快就將齊國鬥艦上衝過去的士兵殺退,並反攻到了齊國鬥艦之上。
但隨著樓船被鬥艦逼停,四周的齊國戰船,吳國戰船都紛紛支援過來。
小船之間廝殺得更加激烈,而大船都企圖靠上去,支援自己一方的戰船。
這個時候,齊國戰船的風帆立下了功勞。
一艘齊國大型鬥艦率先從另一邊撞在了樓船側麵!
這大型鬥艦雖說較之樓船要小上一些,但其衝撞的威力在風帆的加速之下,相當恐怖!
其船頭的撞角好似一把利刃,直接就將樓船側麵切開,無數木屑好似爆炸一般朝著兩側濺射開來,使得大型鬥艦的船頭衝入樓船體內小半方才卡住不動!
這一下將樓船撞得向另一邊傾斜了近乎三十度角!
可別小看了這三十度角,突然的傾斜使得樓船甲板上的軍士壓根就站不住,一個個翻滾而下,運氣好的抓住什麽東西穩住了,運氣不好的則徑直滾入海中。
就這麽一下,樓船上的吳國軍士便少掉了一半。
因此即便是鬥艦後退,樓船恢複正常之後,也很難擋住湧過來的齊國士兵。
但就在齊國士兵以千鈞之勢壓製吳國士兵,大殺特殺的時候,加速衝來的艨艟同樣給了那艘鬥艦重重一擊。
唰唰唰!嗡嗡!
幾聲弩箭紮在甲板上的聲音響起之後,隨即就有人大叫了起來:“痛!痛!我被箭射中了!”
剛剛一刀劈翻對手的李小象不由得轉首一看,卻見到那個叫周向上的混混捂著插著一支弩箭的肩膀痛叫,而在他身邊另外兩個混混一個是脖子中了一箭,一個是胸口中了兩箭,身體都歪歪斜斜靠在船舷上,出氣多,進氣少,眼看就不活了。
這一幕讓李小象眼角不由得一縮。
雖說在以前的戰爭片段裏也死過人,但那隻是因為沒能及時返迴的緣故罷了。
而這時,卻是真真切切的死人了。
李小象此時也顧不得多想,大關刀橫掃出去,將數名士兵逼開,雙腿一蹬甲板,就朝著後方的弩手衝了過去。
很顯然,此時對眾人威脅最大的就是那些弩手。
放任他們不管的話,自己一方再被幹掉幾個,主線任務就不要想完成了。
李小象再厲害也沒可能一個人將船開動!
見李小象衝來,那些弩手自然也不傻,急忙後退,而其餘士兵則手持兵器企圖追逐攔截。
但張嘯天等人也明白弩手的危險性,隨即跟上,將其它士兵攔截了下來。
待到李小象逼近弩手,弩手們都變得慌亂起來。
相對於弓而言,弩這種兵器的使用無疑更麻煩。
從填裝到發射,弩射出一箭,足夠弓手射出三四箭了。
因而被人逼近,對於弩手而言無疑就是一場災難。
沒等弩手們將弩箭填裝好,李小象的大關刀就劈死了三名弩手。
這一幕更是讓弩手們徹底崩潰,他們壓根就不敢再填裝弩箭,而是拔出腰間的青銅劍想要與李小象拚個死活。
但被逼到船尾的弩手,就算再怎麽掙紮,也沒能在李小象手下存活多久。
而隨著弩手被李小象盡數斬殺,這艘中型鬥艦上的抵抗也隨之迅速瓦解。
之後讓李小象有些驚訝的是,當最後一名齊國官兵被王大龍劈死之後,原本抓著武器的幾名劃槳手居然跪地投降了。
齊國的戰船雖說比吳國更利於海戰,但終歸不是後世的海船,其除了風帆之外,依然保留了一部分的劃槳,以防止無風時對速度的影響。
在李小象詢問一番之後才明白,這些劃槳手並不是齊國官兵,而是奴隸!
實際上這並不算什麽奇怪的事情。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是以奴隸製為主。
而劃槳手無疑就是戰船上最苦最累的位置,因而所有國家的戰船都選用廉價的奴隸來充當劃槳手。
這樣既能夠保證官兵的體力,又能夠減少戰船上的物質消耗。
畢竟奴隸是吃得少,幹得多。
劃槳手奴隸投降,雖說無法完全保證他們的忠誠,甚至於他們隨時都可能叛變。
但李小象依然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將他們依舊安排在劃槳手的位置上。
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因為在撤迴艨艟之前,黃凱就宣布中箭的蒙誌穎,秦喜兩人徹底死亡!
這也就意味著艨艟損失了三個劃槳手!
蒙誌穎,秦喜死亡,周向上手臂中箭,在拔掉弩箭之後,在短時間內差不多廢掉了,畢竟黃凱的醫療技能僅僅還隻是略通,包紮、止血、防止感染等等都沒問題,但也沒有讓人在短時間內恢複傷勢的能力。
而接受八個奴隸劃槳手的投降,非但補齊了劃槳手的位置,更能夠將更多的臨時水手釋放出來,節約他們的體力,用於戰鬥。
就算是李小象也沒可能又劃槳,又戰鬥。
沒看到王大龍等人迴到艨艟之後,一個個累癱在甲板上幾乎都沒法動彈了。
讓王大龍幾個沒力氣的水手充當監工,監督那些奴隸劃槳手劃船,李小象則將目標對準了另外一艘齊國中型鬥艦。
在損失一艘同僚之後,那艘齊國中型鬥艦不知道是發狠,還是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戰鬥,繼續追著那艘吳國樓船。
不得不說投降的那些奴隸劃槳手比王大龍這些新人強太多了,在他們補充到劃槳手的位置之後,艨艟的速度和靈活性提升了三成不止,很快就調轉船頭,朝著那艘齊國鬥艦追去。
李小象此時坐在船頭抓緊時間迴複體力,眼睛卻沒有從那艘齊國鬥艦上移開。
付出總歸是會有迴報的。
那艘齊國鬥艦在追逐了一段距離之後就頂著火箭的攻擊,成功靠上了吳國樓船,十多支勾爪將兩艘戰船牢牢的固定在了一起。
當然,僅僅這一艘齊國鬥艦就算是靠上樓船,進行接舷戰,在人數上也是很吃虧的。
樓船上的吳國軍士很快就將齊國鬥艦上衝過去的士兵殺退,並反攻到了齊國鬥艦之上。
但隨著樓船被鬥艦逼停,四周的齊國戰船,吳國戰船都紛紛支援過來。
小船之間廝殺得更加激烈,而大船都企圖靠上去,支援自己一方的戰船。
這個時候,齊國戰船的風帆立下了功勞。
一艘齊國大型鬥艦率先從另一邊撞在了樓船側麵!
這大型鬥艦雖說較之樓船要小上一些,但其衝撞的威力在風帆的加速之下,相當恐怖!
其船頭的撞角好似一把利刃,直接就將樓船側麵切開,無數木屑好似爆炸一般朝著兩側濺射開來,使得大型鬥艦的船頭衝入樓船體內小半方才卡住不動!
這一下將樓船撞得向另一邊傾斜了近乎三十度角!
可別小看了這三十度角,突然的傾斜使得樓船甲板上的軍士壓根就站不住,一個個翻滾而下,運氣好的抓住什麽東西穩住了,運氣不好的則徑直滾入海中。
就這麽一下,樓船上的吳國軍士便少掉了一半。
因此即便是鬥艦後退,樓船恢複正常之後,也很難擋住湧過來的齊國士兵。
但就在齊國士兵以千鈞之勢壓製吳國士兵,大殺特殺的時候,加速衝來的艨艟同樣給了那艘鬥艦重重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