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收 複 台 灣------285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的殖民者,他們除了不斷地用十字架侵入我國之外,同時還實行著炮艦政策,侵入我國的領土。

    明武宗朱厚照時期的1517年,葡萄牙(當時將其稱之為佛郎機)就入侵了廣東的屯門島(今廣東寶安縣南),他們殺人、放火、搶奪,並構築了堡壘(1521年,被驅逐)。後來,在1553年,又長期的占據了澳門。

    繼葡萄牙之後,西班牙人,在明穆宗朱載垕末期的1571年,侵占了呂宋。明神宗朱翊鈞時期的1604年,荷蘭人侵占了澎湖。被趕走後,1622年,又再次侵占澎湖。除了燒殺搶掠,構築堡壘之外,還擄我沿海的居民,販之海外為奴隸。1624年,被我明朝驅逐。

    被打敗的荷蘭人於該年,又轉向了台灣,霸占了台灣的南部地區,並建立了台灣城(今台灣安平)。  1626年,西班牙人又占據了台灣的北部地區。他們實行著野蠻的殖民統治。1642年,荷蘭人擊敗了西班牙人,獨霸著我國的台灣島。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三國時期的孫權,早在242年,令大將衛溫、諸葛直領兵萬人,從南京駕船出海,到達了夷州(今台灣)。這是我國的航海和到達台灣以及與台灣進行交流的最早記錄。

    宋代,在台灣就設有行政機構,隸屬於福建省統轄。元朝時期就將台灣、海南、西沙諸島,第一次、真正的、統一在了中國的版圖之內,初步奠定了中國南疆的範圍。

    鄭成功(1624年~1662年):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出生於日本的長崎縣。父鄭芝龍原為海上武裝集團的總首領,被明朝招撫後為福建總兵。鄭成功七歲時隋叔叔迴國,15歲考中秀才,21歲時,在南京的國子監太學讀書。

    1644年,崇禎帝自殺後,南京的朱由崧被馬士英擁立為弘光帝。然而荒淫無度,不思複國的朱由崧一年後,被清軍俘虜,押北京後被殺。

    1645年6月,朱聿健被鄭芝龍在福州推上帝位(是為隆武帝)。同年11月,在清軍的攻擊下,鄭芝龍降清(鄭成功苦勸無效,而斷絕了父子關係),朱聿健被俘而遭殺害。

    1647年,鄭成功帶著少數誌同道合的將領,在叔叔鄭鴻逵的幫助下,在安平、浯州(今金門)建立了一支三萬人的抗清隊伍。至1650年,鄭成功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大小戰艦五千餘艘、水陸精兵二十餘萬的抗清隊伍。

    1659年,鄭成功開始了他的北伐夙願。他從舟山北上,進入長江口,1660年,他攻下瓜州與鎮江,一路直逼南京城下。後因輕信清軍的詐降,中計而退迴廈門。此時的鄭成功開始感到北伐不易,他決心收複台灣(其少年時期就隋父親到過台灣)。

    在台灣的愛國商人,也是荷蘭人的翻譯何廷斌(又何斌)的幫助下,鄭成功了解了荷蘭人的軍事部署,與台灣的海域地形。1661年3月,鄭成功從金門親率戰船一百多艘、水陸軍士25000人,於5月,一舉攻下了赤嵌城(今台南地區)。

    隨後,鄭成功圍困了荷蘭人的統治中心台灣城,並成功的在海上擊沉了前來增援的荷蘭“赫克托”號軍艦,和擊退了其它三艘增援的荷蘭軍艦。

    絕望的荷蘭總督揆一,向鄭成功提出和談:每年進貢白銀十萬兩,及大批土特產物資,被鄭成功嚴詞拒絕。鄭成功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被你們長期的霸占,你們應無條件的投降,歸還!”

    圍困7個月後,鄭成功開始向台灣城發起了總攻,經過激烈的戰鬥,荷蘭人被打死、餓死1600人。1662年初,荷蘭總督揆一,不得不投降,自此台灣迴歸祖國。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在島上建立了一府二縣。由於過於操勞台灣的各種繁雜事務,於1662年6月,病逝。

    清朝統一台灣後,1699年,康熙下令:將鄭成功遷葬至福建南安的鄭氏祖墳,並親自為其提了:“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誌方知海外有孤忠”的挽聯。

    鄭成功在清軍攻克了全國的形勢下,他能在海上建立起了一支20萬人的隊伍,並以他非凡的膽略,率大軍收複了被外國人占據了38年的寶島台灣。他驅逐侵略者,為維護祖國版圖的統一,做出了無人能及的貢獻!他無疑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我們不可想象,如果沒有鄭成功的壯舉,台灣會怎樣?清朝政府會收複嗎?香港、澳門就是例子!鄭成功這個名字,我們每一個國人都應該記住他!

    清 朝 確 立------286

    努爾哈赤經寧遠一戰,敗於袁宗煥之後,在精神上從此一蹶不振。1626年,因癰疽突發而病逝。病逝後的後金,經過努爾哈赤諸兄弟子侄的協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在該年繼承了汗位。

    皇太極(1592年~1643年):名愛新覺羅皇太極,後金的第二代汗,1626年,繼位。1621年,開始隨父出征,其初通文墨,在父親軍中與那些目不識丁的將士們相比皇太極算是一個秀才了,故其成為,左輔國家政務的四大貝勒之一。

    自1618年,努爾哈赤開始向明朝宣戰後,皇太極屢次作戰勇敢,善於智謀,得到努爾哈赤及眾人的喜愛。故在努爾哈赤病故後,繼承了大汗的君主之位。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一改父親屠殺漢人,虜漢人為奴的習慣。他開始衝破祖傳的法度,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領域進行全麵的改革。

    首先,他著手解決尖銳的、民族矛盾的問題:

    一,不得任意屠殺漢人。

    二,改女真族為滿族。規定滿、漢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政治、經濟權力。

    三,規定每個莊園的奴隸不得超過八人,奴隸逃走,不予追究。到了1638年,農奴製度被徹底的廢除了。

    四,對待漢族的知識分子及漢族的官員,一視同仁。

    五,將發展農業,恢複經濟放在首位。他規定:不得濫殺牛、馬,禁止牲畜踐踏莊稼。

    六,提倡種植棉花,大力發展手工業。

    七,提倡開礦,創辦冶煉業。

    八,對其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給予支持。

    九,嚴格稅收製度。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變革,皇太極為進一步的向外擴張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軍事上,他在滿族八旗的基礎上,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族的八旗。

    緊接著,他又在1626年至1629年,解決了“八王共治”(即八王控製著國家決策機構“議政會議”)的問題。他全麵的控製了後金的所有權力。

    此時的皇太極開始他的擴張野心,1627年,他動用三萬兵力出征朝鮮,肅清了在朝鮮的明軍,解決了後顧之憂。

    1628年,他親率大軍繞過長城一直打倒北京城下,並成功的使用反間計,造成了固守山海關的袁宗煥被朱由檢誤殺 {  見前節“抗清將領(1)}。

    1634年,他又擊敗蒙古最強大的察哈爾部,使得漠南的蒙古,完全為皇太極所控。自1634年至1338年,他先後四次出兵入侵明朝內地。

    1636年,他改後金為“大清”,4月11日,正式為大清的第一位皇帝。大清成立後,他模仿漢製設立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推行著漢族的科考製度。

    從1639年開始,皇太極開始發動了“鬆錦戰役”。直至1642年,山海關外已全部為清軍所控。清軍的鐵蹄已能直踏山海關的腳下。

    由於皇太極最喜愛的宸妃,在1641年病逝,造成皇太極精神上的巨大創傷,加之多年的征戰,1643年,皇太極病逝。

    皇太極病逝後,第九子順治帝繼位,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攝政。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檢自盡。此時的多爾袞接納了鎮守山海關大門的吳三桂的歸順(見前節“大順政權“),從山海關攻入了北京。

    該年十月一日,順治帝遷都北京,正式宣告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入關後的多爾袞,揮師南下,進軍西部,不久平定了全國,在中國曆史上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

    千 秋 功 過------287

    在風雨飄搖的明朝末年,重臣洪承疇,為朱由檢鎮壓農民起義軍、鎮守遼東、抗擊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在“鬆錦戰役”失敗投降清軍之後,又為清朝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他集功過於一身,千秋功過,如何評說?

    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鄉(今良山村)人。其家境貧寒,父謀生在外,然,其母知書達理,洪承疇自小聰明好學,聽從母親的教誨,深得私塾先生的好評。

    年輕的洪承疇胸懷大誌,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特別是史書與兵法最為關注。1615年,中舉,1616年,中進,開始進入仕途。

    洪承疇曆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兩浙提學道僉事、江西兵備道按察副使、陝西督糧道參政、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等。

    1630年,洪承疇在任巡撫之時,就開始鎮壓農民起義軍。1631年,任陝西三邊總督時,在隴東、晉西追剿起義軍。1639年,身任兵部尚書的洪承疇,兼總督關外五省軍務時,在潼關南源與孫傳庭一同擊敗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的李自成不得不隱藏於商洛山。

    從1639年開始,皇太極開始發動了“鬆錦戰役”。洪承疇與孫傳庭北調,以抗擊清軍。1641年,清軍集中主要兵力,圍攻遼寧的錦州、鬆山。

    經過二年多的、激烈的“鬆錦戰役”,由洪承疇所率的13萬大軍,在糧草被劫、總兵王撲率部而逃、鬆山城副守將夏承德與清軍密約叛變的情況下,洪承疇完全被擊敗。其中被斬殺的就達五萬多人,洪承疇在鬆山城被俘,1642年,洪承疇被押解盛京(今沈陽)。

    被解盛京的洪承疇拒不剃頭,並絕食七日,以求自我了結。在皇太極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洪承疇提出了:兩年後方決定降清的條件,在這兩年內不得要求他參與任何政事。

    在這兩年中,特別是在李自成打入北京,崇禎上吊自盡後,洪承疇感到清朝取代明朝是形勢所趨,為了減少生靈塗炭,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他審時度勢後,決定為清廷統一中國而效力。

    1643年,皇太極病逝,順治帝繼位,多爾袞輔政,洪承疇向多爾袞提出一係列的方針要求:希望能錄用明朝的降誠、降將、不屠殺人民、不掠奪財物、不焚燒田舍、要穩定社會秩序。設立府縣政施、延襲明朝製度、選拔人才、學習漢語、讀儒家經典等等。

    該年,洪承疇被授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禦史之職。1644年,洪承疇為清朝的一品大員,授命為招撫江南各省總督軍務大學士的重任。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政策,同時以“原官留任”為條件,對統一全國和全國各地的社會穩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653年,洪被任命為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的總督軍務兼管糧餉。清朝各親王、公侯、將領、撫鎮皆受其節製。

    直至1658年,洪承疇收複貴陽。1659年,洪承疇大軍進駐雲南的昆明。1661年,洪承疇因眼疾嚴重,不得不返迴北京。1665年,病重,在北京去逝。

    洪承疇在曆史上應該怎樣看待他?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然而在當時,他是絕對不被人們認可的。這裏牽涉一個:不同立場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問題,即立場不同、時代不同,標準則也會不同!

    1645年,就有人在洪承疇的大門上貼了一副:“忠義孝悌禮儀廉;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上聯無“恥”,下聯忘“八”的對聯(意為“無恥王八”)。1647年,17歲的抗清少年夏完淳,就將審訊他的洪承疇大罵了一通。

    然而,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話:曆史的發展有它的客觀規律,非個人的力量所為。個人在曆史的進程中,隻能起到促進與延緩的作用,他不能改變社會變革的步法。

    我們設想:如果洪承疇當時拒絕投降而被殺,清朝照樣會統一全國,隻恐怕揚州、嘉定這樣的城市不知要多了多少個。女真族也好、滿族也好,其本身就是一個落後的民族,如果沒有諸如洪承疇這樣的人,中國的發展,不知又要延誤多少年?

    元朝的曆史從滅南宋算起隻有89年。究其原因,完全可以說是:蒙古那個落後的統治階層,拒絕吸收先進的、漢族的製度與文化,不願意屈從於占大多數的、先進的、漢族。他們相信自己的馬背鐵蹄政策,故而愚昧的元朝,其社會製度基本上是落後的,元朝的短命也是必然的。

    清朝從進入北京開始,就采取了洪承疇建議的、一係列的政策:襲漢製、行漢文(滿文放在次要位置)、舉科舉、尊儒教,故而,清朝的曆史同漢、唐、宋、明一樣長達二百多年近三百年。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洪承疇呢?筆者認為應該從個人的角度和曆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洪承疇他決定降清,決不是從個人角度來考慮的,他審時度勢的降清,是在崇禎上吊,明朝被李自成滅亡的之後,他的降清對社會的穩定、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的作用,這是應該肯定的。

    我們看待曆史中的人和事,應該看他(它)對社會的發展和曆史的進步,是起到促進、還是阻礙的作用,這就是辯證的、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附聲名卓著的清初首輔範文程:

    範文程(1597年~1666年):漢族,其被列入中國的“十大謀士”之一,甚比漢朝的張良、明朝的劉基。據說其為範仲淹的後裔,其曾祖父曾任明朝的兵部尚書,祖父範沈為明朝沈陽指揮同知。範文程1615年,考取沈陽生員。

    範文程1616年,被俘,歸順努爾哈赤。1629年,在皇太極時期開始得到重用,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參與機密。

    清朝成立的初期,他提出了一係列政治上的建議和謀略,為清朝的開國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他評價自己時,說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四日,當多爾袞將揮師入關時,範文程又向其提出了如下建議:

    (1)此時正是入關的大好時機,明朝將腹背受敵。

    (2)中原地區可一舉平定,我軍定將統一全國。

    (3)農民起義軍將是角逐的對手。

    (4)進取內地時,為將來的建國,務必注意軍紀。

    (5)因采取穩紮穩打的方針,據守拿下的各據點。

    1652年,範文程又向順治帝建議(被采納)大興軍屯、製定勸墾細則,招撫流民、順乎民心、合乎潮流、舉人不避滿漢等。1654年,範文程被加封為少保兼太子太保,後又加封為太傅兼太子太師。範文程於1666年病逝。

    順 治 定 鼎------288

    1113年,女真族(見前節“金朝興衰”)完顏部族的完顏阿骨打,成為了酋長,建立了奴隸製度的國家。1115年,他在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正式稱帝,國號大金,是為金太祖。

    後,金朝不斷的南侵,統治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長達百餘年。1234年,被南宋與蒙古軍所滅,他們退迴了故土東北。

    到了明朝,努爾哈赤召集百餘人,開始在家鄉東征西討,於1587年,統一了建州的女真族,開始稱王。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西的老城)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4月11日,正式為大清的第一位皇帝。1643年,皇太極病逝,在皇位的繼承上,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權力極大的皇太極之弟多爾袞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奪,形勢極為嚴峻。

    後,多爾袞不得不采取了讓步,但他提出了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年號順治),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多爾袞攝政之後,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檢自盡。此時的多爾袞接納了鎮守山海關大門的吳三桂的歸順。

    這時的李自成才慌忙的率六萬大軍,向山海關的吳三桂發起了進攻。然而,在李自成與吳三桂進行激烈的戰鬥時,多爾袞的清軍突然殺出,戰敗的李自成隻得退迴了北京。

    多爾袞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從山海關逼近了了北京。李自成匆忙舉行登基大典後,決定退迴陝西。

    入關後的多爾袞,力排許多清朝貴族的大肆屠搶一番,再退迴沈陽的眾議。他按照洪承疇的建議,規定:“各衙門官員,俱照明錄用”、“其避賊迴籍,隱居山林者亦具以聞,仍以原官錄用”、“薙發歸順者,地方官各升一級”、朱姓各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仍如恩養”,同時下令軍民為崇禎帝服喪三天。

    他的這些政策使得河北、山東、山西等全國各地許多省份紛紛歸順了清朝。 該年十月一日,接順治帝遷都北京,正式宣告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入關後的多爾袞同時發布了剃發令:強迫漢人按照滿人的習慣,在十天內一律剃發,隻在腦後拖一簇長辯,違抗者將被殺頭。這就是當時的“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此後,多爾袞指揮著清軍於1645年,繼續追擊李自成,李自成潰退至湖北,在通山縣的九宮山,被當地的地主武裝和叛徒殺害。

    清軍繼續揮師南下,1645年,由於在揚州遭到了史可法軍民的激烈的抵抗,則發生了“揚州十日”的事件。1645年,南京的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崧被清軍俘虜,押北京後被殺。緊接著又發生了嘉定三屠的事件。1645年11月,福州的南明隆武帝朱聿健被俘,遭殺害。

    1646年,廣州被陷,南明第三代皇帝邵武帝朱聿粵被清軍殺害。同年,清軍西進,張獻忠在清軍的攻擊下,戰敗中箭而亡,大西國被滅。

    注:我們不能說史可法、盧象昇、以及17歲的夏完淳不是民族英雄!他們的抗清是錯誤的!我們反對戰爭,希望和平,希望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然而,曆史的發展是無情的,明朝的政治腐敗,已無可救藥,它的滅亡以及被新興的力量所取代,是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同樣我們也不能說範文程、洪承疇就是民族的敗類一樣,這就是曆史!這就是我們不可能指望,明朝的政府能永遠的保持政治清明,也不可能指望在戰爭中不發生保定、濟南、揚州、嘉定的事件一樣!這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由於多爾袞立下了:入主中原,天下基本定局的大功,地位越來越高。專橫的多爾袞將肅親王豪格陷害之死,又剝奪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輔政大權,成為了清朝的實際皇帝。

    1650年11月,多爾袞因遊獵從馬上摔下,兩個月後死去。1651年年初,14歲的順治帝在太和殿開始親政。多爾袞被立十條罪狀:以擁立皇帝居功、獨專威權之罪名,被刨屍、鞭打、示眾、斷腦、焚骨揚灰。

    同時,順治帝將投靠多爾袞的五位大臣薙死(分裂肢體而亡)。將多爾袞選定的皇後博爾濟錦氏給予了廢除。又為被多爾袞陷害的哥哥肅親王豪格平反。

    自小好讀、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順治帝,一改先輩“武力一統天下”的方法。他廢除了多爾袞的圈地措施、改變對原明朝官員、百姓的燒殺搶掠習氣。采納了洪承疇懷柔的、以撫為主的政策。

    1652年,他又吸取了範文程的大興軍屯、製定勸墾細則,招撫流民、順乎民心、合乎潮流、舉人不避滿漢等等的建議。

    在他的整頓下,僅1652年,被革職的貪官汙吏就有二百餘人。同時他重用漢人,改變漢官在各級政府內不能掌印、做主的現象。

    1661年,24歲的順治帝染上在當時來說是極其可怕的天花,病逝前在湯若望的建議下,立八歲的玄燁繼承皇位。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人共同輔政。

    附順治帝事遺:1651年,在範文程的引見下,他與日耳曼的傳教士湯若望相識,並事必躬親。順治帝如此,造成了天主教在華風靡一時,入教人數竟達10萬人。

    另順治帝崇尚佛事,取法名為“行癡”,自稱為佛門弟子。常常親臨佛門聆聽佛道,並常授予佛門主持一些黃衣、紫韁、金印、銀印、封號等等。

    年輕的順治帝也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皇帝,後宮的嬪妃達19人之多。然而,他卻戀上了自己異母弟弟的妻子董鄂氏。在弟弟怨恨而亡後,這個董鄂氏被他寵愛三千有加,封為皇貴妃。自此,順治帝痛改前非,而一心專寵了。

    然而,董皇貴妃因愛子夭亡,傷心過度,沒幾年就撒手人寰了。後,順治帝憂鬱,日益消沉而不能自拔。故而有順治帝是傷心斃命、出家為僧的另兩種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翼龍浩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翼龍浩然並收藏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