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春去秋來,當初做的那個怪異的夢卻從來沒有被正老太爺所忘記。
那個夢如此真實,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令他汗毛直立、如坐針氈,他甚至命令所有仆人們把自己宅院的每個角落都搜羅一遍,最終也沒有發現夢中那塊玉的下落之後,卻還是依然固執的派出三波人馬前去南方,對自己所捐修的庵寺觀進行了一番細致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和尚、老道和尼姑原本就並不存在——或者說對方全都不曾知道他們的存在——正老太爺聽聞下人的匯報後鬆了口氣,隨之而來的則是無盡的失落。原本以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麵,卻沒想到是黃粱夢一場,到頭來空歡喜而已。
事後想那夢中的僧道尼三人舉止怪異,行為乖張,似仙非仙,似妖非妖的,也許真的是自己得子心切,憑空生出的空幻夢境罷了,現在既然查無實據,不如索性安下心來,繼續如往常一樣的度日……
然而世道越發艱難了,大清的江山崩塌,革命黨們卻沒辦法一下子完成統一,軍閥割據導致派係之間不斷爆發出大大小小的戰爭,甚至北京城的統治權在數年之內就幾易其主,足可見局勢之動蕩了。
正家當初仗著有財有勢,倒也能夠勉強立於危牆之下,正是不管誰當權,無非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來,大家各取所取,心照不宣罷了。
而今時則不同往日了,貪得無厭的軍閥們恨不得從枯骨上刮出三分油來,又哪裏肯放過正家這個傳聞中的財神爺。雖然他們也聽說過正老太爺早就把家財散盡,此時不說是孑然一身吧,大抵是與平頭百姓無異,但私下裏斷定那不過是正家使出的障眼之法而已——退一萬步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正家真的沒錢了,那座傳了四代的正家老宅少說也值個幾千大洋吧。
接下來的工作就順理成章了,正老太爺先是被安上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在大牢裏著實受了些皮肉之苦,最後因為一句“查無實據”被釋放出來,老宅和裏麵的一切卻早就被充公,成為了大帥手下一個將軍的私人府院。
正老太爺現在是感受到了世態炎涼,先前滿心以為可以成為自己老來所依的房產被人搶占而去,渾身上下隻剩下兩個包裹的冬裝,以及少的可憐的幾塊大洋了。夫妻兩個人先是投奔正佟氏的娘家而去,沒想到結結實實地吃了個閉門羹,轉而又求助了幾個臨近的遠親們,結果也都大同小異。無奈之下,兩個念過半百的人相攜著,在一天天轉涼的天氣下,徒步向南方漫無目的地遷徙著。
平日裏錦衣玉食慣了,哪裏能受得如此辛苦,兩個人還沒走出河北地界早已經是口幹舌燥,腳掌生疼,眼看著前路不著村店,天色又漸漸昏暗了下來,不禁叫苦連連,耐著性子加快腳步,隻盼著能夠在天黑之前找個落腳的去處,哪怕是個黃村野店也總好過天寒地凍的露宿野外。
然而好運氣似乎不再光顧窮途末路的正家了,兩人直走到月上三竿,布穀鳥尖厲的鳴叫聲四起的時候,別說是人家,就連間破廟都沒看到。更要命的是原本循跡而至的大路越走越窄,到最後終於被枯草完全覆蓋,隻能依稀從草的顏色上判斷這裏曾經有人走過的痕跡,卻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正老太爺自知走錯了路,現在立刻折返迴去應該是最明智的選擇,隻不過那要花上一夜的時間,如果繼續向前走又不知道何時才能轉到大路,權衡了一番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躊躇不前的時候,夫人正佟氏忽然靠了過來,兩隻手僅僅抓住了他的衣袖。
正老太爺被正佟氏的舉動嚇了一跳,正要開口責備她幾句,卻忽然感覺氣氛有些不對,轉而立刻明白了是什麽讓她如此緊張了——就在他們前麵的山坳處,有一絲暗綠色光亮不停的抖動著,就像暗夜中的獨眼狼王正在窺視著自己的獵物,隨時都有可能撲上來一口咬斷他們的喉嚨;更瘮人的是,在綠光的方向,同時還傳來了女人斷斷續續的呻吟和抽泣之聲,配合周圍偶爾吹過的陰風,直教人寒徹入骨……
正老太爺讀過私塾,考過前朝的秀才,對鬼神之事曆來不太相信,不過在這荒郊野外遇此怪事,在最初的一瞬間著實把他嚇的不輕,好在他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物,平複了一下心情後拍了拍正佟氏冰涼的手,示意她待在原地,自己則是鼓足了勇氣,慢慢地,輕輕地走上前去。
眼看著不過二十幾米的距離,對正老太爺來說卻是如此的漫長,啜泣之聲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綠光卻沒有隨著距離的縮短而更加明亮,反倒不如半月的照耀來的有效。
正前方是個隆起的小土坡,土坡的正麵較為平坦,隻是在綠光所在的地方是一大塊深邃的陰影區域,正老太爺剛才以為那是個天然的山坳或者土坑,不過走近才發現並非如此,原來是有塊巨大的石碑立在地麵之上,傾斜的月光在它的後麵照來,剛好在前方投射下了塊陰影罷了。
正老太爺停住了腳步,心下犯起了嘀咕:附近方圓百裏都沒有人家,怎麽會忽然冒出個巨大的石碑來,難不成自己時運不濟到了如此地步,真的撞鬼了不成?
正老太爺這一停本是下意識的舉動,卻沒想到此時哭泣之聲戛然而止,現在滿耳朵裏充斥的盡是風聲,與先前那令人窒息的情形對比,令得他驟然泄了口氣,緊接著胸口不斷起伏著,一時半會兒竟然沒有緩過神來……
“什麽人?”一個女人壓低了的嗬斥聲忽然響起,正老太爺雙腳一軟,險些癱坐在地上,如此恐怖的情形反複挑戰者他的心理底線,想來此時無論如何膽大的人也不敢再做逗留了,他旋即扭過身,便打算飛奔迴正佟氏的身邊,頭也不迴的離開這塊是非之地。
“等等……”還沒等他邁開腳步,身後的女聲再次響起,“大哥,別怕,我不是鬼!”
好在正老太爺還沒有喪失理智,他在逃掉的最後時刻分明聽到後麵的聲音說她“不是鬼”,在他看來,既然對方明言如此,那想來自己先前的確是有所誤會了吧。
他再次轉過身,偏著腦袋小心翼翼的朝前又走了幾步,這才總算看了個清楚。
巨大石碑陰影下半臥著一個少婦模樣的女人,她身著一身緊身黑衣,腰間鬆垮垮地紮了根大紅的帶子,隆起的腹部伸縮有致,額頭上則是布滿了汗珠——這分明是個快要臨產的孕婦。
孕婦半倚在石碑之上,一隻手托著搖搖欲墜的肚皮,另一隻手拈著根細細長長的蠟燭,燭光散發出微弱的綠光,在野風的撥弄下竟然一直沒有熄滅——看得出孕婦已經保持這個姿勢很長時間,想不通她為何會流落至此。正老太爺使勁地朝正佟氏擺了擺手,把她叫到了跟前,讓她略微檢查一下孕婦的情形。正佟氏從來沒有生育過,又哪裏知道如何著手,兩個人手足無措,隻能繞著孕婦團團轉,好在沒過多久,一聲嬰兒的啼哭之聲如期而至,讓正老太爺夫婦以及早就精疲力盡的孕婦同時鬆了口氣。
正佟氏趕忙從隨身攜帶的包裹裏檢出兩件長褂秋裝,撕扯開來將新生的嬰兒擦拭幹淨並小心包裹起來。對她來說,這時生平第一次見到剛剛出生的嬰兒,難免滿心的歡喜之情夾雜著少許的失落。
她把嬰兒送到少婦的麵前:“是個男娃……”
少婦笑了,想伸手將孩子接過來,卻因為手上還有隻燃燒中的蠟燭而最終選擇了放棄,隻好勉強支撐起身體,對正佟氏和正老爺子感激的點點頭。
“妹子,你孤身一人怎麽跑到這裏來了?你看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還挺著個大肚子,萬一遇見個豺狼虎豹的,那可如何是好?”
少婦似有滿肚子的委屈,隻不過有所顧忌欲言又止。正老太爺四處望了望,覺得這裏終究不是久留之地,轉而對正佟氏交代了幾句,讓她扶起少婦繼續朝前趕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夠找到個遮風擋雨的去處,總好過在這裏孩子大人一起忍饑挨凍。
沒想到的是,少婦立時掙開了正佟氏的攙扶,翻身跪倒在了他們的麵前,未及開口便已淚流滿麵:
“大哥大嫂,小女子落難至此,幸得兩位相助,小兒才得以存活於世,大恩大德難以為報,原本不該得寸進尺,再提過分的要求,無奈處境艱難,無所依靠,隻望您二位能夠悲天憫人,再施援手救我夫君一命,我夫妻來生定當做牛做馬,以報大恩……”
正佟氏趕忙將少婦扶起:“妹子休要再說感恩的話,你夫君現在何處?我們可一同前往,我們定當盡力相助……”
少婦抹了把眼淚,指了指墓碑抽噎著說到:“他現在就在下麵,你能幫我把蠟燭帶給他嗎?”
那個夢如此真實,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令他汗毛直立、如坐針氈,他甚至命令所有仆人們把自己宅院的每個角落都搜羅一遍,最終也沒有發現夢中那塊玉的下落之後,卻還是依然固執的派出三波人馬前去南方,對自己所捐修的庵寺觀進行了一番細致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和尚、老道和尼姑原本就並不存在——或者說對方全都不曾知道他們的存在——正老太爺聽聞下人的匯報後鬆了口氣,隨之而來的則是無盡的失落。原本以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麵,卻沒想到是黃粱夢一場,到頭來空歡喜而已。
事後想那夢中的僧道尼三人舉止怪異,行為乖張,似仙非仙,似妖非妖的,也許真的是自己得子心切,憑空生出的空幻夢境罷了,現在既然查無實據,不如索性安下心來,繼續如往常一樣的度日……
然而世道越發艱難了,大清的江山崩塌,革命黨們卻沒辦法一下子完成統一,軍閥割據導致派係之間不斷爆發出大大小小的戰爭,甚至北京城的統治權在數年之內就幾易其主,足可見局勢之動蕩了。
正家當初仗著有財有勢,倒也能夠勉強立於危牆之下,正是不管誰當權,無非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來,大家各取所取,心照不宣罷了。
而今時則不同往日了,貪得無厭的軍閥們恨不得從枯骨上刮出三分油來,又哪裏肯放過正家這個傳聞中的財神爺。雖然他們也聽說過正老太爺早就把家財散盡,此時不說是孑然一身吧,大抵是與平頭百姓無異,但私下裏斷定那不過是正家使出的障眼之法而已——退一萬步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正家真的沒錢了,那座傳了四代的正家老宅少說也值個幾千大洋吧。
接下來的工作就順理成章了,正老太爺先是被安上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在大牢裏著實受了些皮肉之苦,最後因為一句“查無實據”被釋放出來,老宅和裏麵的一切卻早就被充公,成為了大帥手下一個將軍的私人府院。
正老太爺現在是感受到了世態炎涼,先前滿心以為可以成為自己老來所依的房產被人搶占而去,渾身上下隻剩下兩個包裹的冬裝,以及少的可憐的幾塊大洋了。夫妻兩個人先是投奔正佟氏的娘家而去,沒想到結結實實地吃了個閉門羹,轉而又求助了幾個臨近的遠親們,結果也都大同小異。無奈之下,兩個念過半百的人相攜著,在一天天轉涼的天氣下,徒步向南方漫無目的地遷徙著。
平日裏錦衣玉食慣了,哪裏能受得如此辛苦,兩個人還沒走出河北地界早已經是口幹舌燥,腳掌生疼,眼看著前路不著村店,天色又漸漸昏暗了下來,不禁叫苦連連,耐著性子加快腳步,隻盼著能夠在天黑之前找個落腳的去處,哪怕是個黃村野店也總好過天寒地凍的露宿野外。
然而好運氣似乎不再光顧窮途末路的正家了,兩人直走到月上三竿,布穀鳥尖厲的鳴叫聲四起的時候,別說是人家,就連間破廟都沒看到。更要命的是原本循跡而至的大路越走越窄,到最後終於被枯草完全覆蓋,隻能依稀從草的顏色上判斷這裏曾經有人走過的痕跡,卻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正老太爺自知走錯了路,現在立刻折返迴去應該是最明智的選擇,隻不過那要花上一夜的時間,如果繼續向前走又不知道何時才能轉到大路,權衡了一番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躊躇不前的時候,夫人正佟氏忽然靠了過來,兩隻手僅僅抓住了他的衣袖。
正老太爺被正佟氏的舉動嚇了一跳,正要開口責備她幾句,卻忽然感覺氣氛有些不對,轉而立刻明白了是什麽讓她如此緊張了——就在他們前麵的山坳處,有一絲暗綠色光亮不停的抖動著,就像暗夜中的獨眼狼王正在窺視著自己的獵物,隨時都有可能撲上來一口咬斷他們的喉嚨;更瘮人的是,在綠光的方向,同時還傳來了女人斷斷續續的呻吟和抽泣之聲,配合周圍偶爾吹過的陰風,直教人寒徹入骨……
正老太爺讀過私塾,考過前朝的秀才,對鬼神之事曆來不太相信,不過在這荒郊野外遇此怪事,在最初的一瞬間著實把他嚇的不輕,好在他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物,平複了一下心情後拍了拍正佟氏冰涼的手,示意她待在原地,自己則是鼓足了勇氣,慢慢地,輕輕地走上前去。
眼看著不過二十幾米的距離,對正老太爺來說卻是如此的漫長,啜泣之聲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綠光卻沒有隨著距離的縮短而更加明亮,反倒不如半月的照耀來的有效。
正前方是個隆起的小土坡,土坡的正麵較為平坦,隻是在綠光所在的地方是一大塊深邃的陰影區域,正老太爺剛才以為那是個天然的山坳或者土坑,不過走近才發現並非如此,原來是有塊巨大的石碑立在地麵之上,傾斜的月光在它的後麵照來,剛好在前方投射下了塊陰影罷了。
正老太爺停住了腳步,心下犯起了嘀咕:附近方圓百裏都沒有人家,怎麽會忽然冒出個巨大的石碑來,難不成自己時運不濟到了如此地步,真的撞鬼了不成?
正老太爺這一停本是下意識的舉動,卻沒想到此時哭泣之聲戛然而止,現在滿耳朵裏充斥的盡是風聲,與先前那令人窒息的情形對比,令得他驟然泄了口氣,緊接著胸口不斷起伏著,一時半會兒竟然沒有緩過神來……
“什麽人?”一個女人壓低了的嗬斥聲忽然響起,正老太爺雙腳一軟,險些癱坐在地上,如此恐怖的情形反複挑戰者他的心理底線,想來此時無論如何膽大的人也不敢再做逗留了,他旋即扭過身,便打算飛奔迴正佟氏的身邊,頭也不迴的離開這塊是非之地。
“等等……”還沒等他邁開腳步,身後的女聲再次響起,“大哥,別怕,我不是鬼!”
好在正老太爺還沒有喪失理智,他在逃掉的最後時刻分明聽到後麵的聲音說她“不是鬼”,在他看來,既然對方明言如此,那想來自己先前的確是有所誤會了吧。
他再次轉過身,偏著腦袋小心翼翼的朝前又走了幾步,這才總算看了個清楚。
巨大石碑陰影下半臥著一個少婦模樣的女人,她身著一身緊身黑衣,腰間鬆垮垮地紮了根大紅的帶子,隆起的腹部伸縮有致,額頭上則是布滿了汗珠——這分明是個快要臨產的孕婦。
孕婦半倚在石碑之上,一隻手托著搖搖欲墜的肚皮,另一隻手拈著根細細長長的蠟燭,燭光散發出微弱的綠光,在野風的撥弄下竟然一直沒有熄滅——看得出孕婦已經保持這個姿勢很長時間,想不通她為何會流落至此。正老太爺使勁地朝正佟氏擺了擺手,把她叫到了跟前,讓她略微檢查一下孕婦的情形。正佟氏從來沒有生育過,又哪裏知道如何著手,兩個人手足無措,隻能繞著孕婦團團轉,好在沒過多久,一聲嬰兒的啼哭之聲如期而至,讓正老太爺夫婦以及早就精疲力盡的孕婦同時鬆了口氣。
正佟氏趕忙從隨身攜帶的包裹裏檢出兩件長褂秋裝,撕扯開來將新生的嬰兒擦拭幹淨並小心包裹起來。對她來說,這時生平第一次見到剛剛出生的嬰兒,難免滿心的歡喜之情夾雜著少許的失落。
她把嬰兒送到少婦的麵前:“是個男娃……”
少婦笑了,想伸手將孩子接過來,卻因為手上還有隻燃燒中的蠟燭而最終選擇了放棄,隻好勉強支撐起身體,對正佟氏和正老爺子感激的點點頭。
“妹子,你孤身一人怎麽跑到這裏來了?你看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還挺著個大肚子,萬一遇見個豺狼虎豹的,那可如何是好?”
少婦似有滿肚子的委屈,隻不過有所顧忌欲言又止。正老太爺四處望了望,覺得這裏終究不是久留之地,轉而對正佟氏交代了幾句,讓她扶起少婦繼續朝前趕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夠找到個遮風擋雨的去處,總好過在這裏孩子大人一起忍饑挨凍。
沒想到的是,少婦立時掙開了正佟氏的攙扶,翻身跪倒在了他們的麵前,未及開口便已淚流滿麵:
“大哥大嫂,小女子落難至此,幸得兩位相助,小兒才得以存活於世,大恩大德難以為報,原本不該得寸進尺,再提過分的要求,無奈處境艱難,無所依靠,隻望您二位能夠悲天憫人,再施援手救我夫君一命,我夫妻來生定當做牛做馬,以報大恩……”
正佟氏趕忙將少婦扶起:“妹子休要再說感恩的話,你夫君現在何處?我們可一同前往,我們定當盡力相助……”
少婦抹了把眼淚,指了指墓碑抽噎著說到:“他現在就在下麵,你能幫我把蠟燭帶給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