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晨光彌漫,在山那邊的盡頭緩緩升高,於天穹間悄悄傾聽大地蘇醒的聲音,散發著絲絲安寧和寂靜。
農戶在天未亮前便已下地,冬日將至,要將秋收後的農田耕耘平整,以備來年種地。
據說大漢已經發現了宿麥,也就是俗稱的冬小麥,但還沒有推廣開來,以粟為主要糧食的習俗沒那麽容易改變,因為粟很耐旱,容易活,收成雖然少,但在旱季不至於顆粒無收,對生活多少有些保障。
可是到了冬天,北方很多農夫便沒有作物可種,隻好讓田地修息,期盼來年的粟米有一個好收成,憑白浪費了冬季的時光,若是將宿麥普及開,糧食收成便能大漲,但這個過程任重道遠,老百姓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任何細小變革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韓岩和韓說天還沒亮便啟程出發,一個迴長安當少府紙丞,一個先去襄城置辦房產,都在為生存奔波著。
迴長安的路上要經過河間國,韓岩很早就想去看看了,從菑川王身上劫來的二百萬錢不足以支持韓說在全國各地置辦房產,經過他的打聽,大漢房價可不便宜,封國中心地帶房價值百萬錢,稍微遠點的象舍樓也要兩萬五千錢,再遠便是車舍了,要一萬錢。
弓高侯國太小,韓頹當拿不出多少錢,韓岩也沒打算摳扒他的棺材本,去找河間王劉德坑點錢就是了,都是衛綰的弟子,咱們是同門師兄,有了困難自然要互相幫助,上次我幫你兒子劉不害,這次你可得幫我……
懷著不算純潔地目的,韓二蛋當馬夫載著韓岩和浠兒前往河間國,去燕國時的車夫和兩個將士春節前便被調迴去了,雖然律法規定奴婢不得乘車,不過韓岩不管那麽多,我家的婢子我說了算。
嘴裏說著“人人平等”,自己吃什麽,韓二蛋便吃什麽,但終究還是有差別。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時間久了,隻要不是白眼狼便會覺得不好意思,人家吃牛肉,你也吃牛肉,人家坐馬車,你也坐馬車,心裏難道不膈應嗎?
被別人養著,要對得起每天吃的飯,要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韓二蛋見沒有馬夫駕車,沒說什麽便自己架上了,很自覺。
趕路的日程最枯燥,浠兒逗弄著籠子裏的小狸,韓岩掀起車簾感受秋末的涼風,和韓二蛋閑談。
“漢人有春節,你們匈奴也過節嗎?”
“也過,正月是小集會,諸長商討事物。五月是大會,要舉行祭祀活動,祭天、祭祖、祭鬼神。九月也要集會,為秋收而感謝天神。”
“聽說匈奴曾規定,漢朝使節如果不以墨黥麵,不得進入單於所居住的穹廬,是真的嗎?”
“這是誰說的?”
韓二蛋在弓高侯國生活也有兩月了,見慣安穩太平,百姓和睦,也便覺得匈奴生活有些殘忍,尤其酷刑方麵很不人道,解釋說:“這是你們漢人惡意詆毀我等,黥麵是我們的習俗,每逢大事便會用墨畫在臉上,象征性地表示黥麵,並非真用刀刻割皮肉,這是我們千百年來傳承的紋身習俗。接見你們漢使,不隻他要墨畫,我們也要畫,這便是你們漢人講的互相尊重,怎麽傳到你們這裏就成了刀割皮肉?”
“你不要急,我也隻是這麽一說而已。”韓岩笑笑,又懷著好奇問:“據說匈奴人力氣大,天生會騎馬,我也有匈奴血統,騎馬還行,就是體力不強,你們是不是有氣功、神功之類的秘籍啊?”
“有秘訣,族內的長者說,隻要你真誠信仰天地,就會有好運降臨,會受鬼神庇護,能氣力大增,馭馬如風。”韓二蛋一本正經地說。
“……”韓岩感覺嘴裏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你他媽騙鬼呢,不死心地問:“你這身板這麽壯,手裏沒武器還能以一敵十,絕對是高手,你是不是練過武功啊?”
“當然練過。”韓二蛋似乎找到了優越感,努力伸手向上比劃。“我的武功比你們弓高侯國的城牆還高。”
“……”韓岩:“其實我覺得你應該換一種說法。”
“什麽?”
韓岩:“你應該說你的武功比城牆還厚。”
韓二蛋不明所以,撓了撓臉,煞有介事地問:“城牆有點薄吧?”
想了想又語無倫次地說:“那麽薄怎麽能顯示出我的武功,我還是覺得城牆比較厚。”
韓岩:“是吧,我看城牆不如你的臉厚……”
“這你便不懂了,臉厚可以防風。”
“……”你他媽還真是實誠。
河間國治理有方,百姓富裕,天下皆知,河間王劉德的賢名冠蓋當世,漢景帝有十三子,唯讚劉德夫惟大雅,卓爾不群,乃漢室英傑。
入了河間國的地界,便發現弓高侯國和人家比,好似縣城與都市,哪怕在野外所見的散居農戶,房屋都是子信舍,值萬錢。
大漢按照土質不同,將田地分為好田、中田、差田。
給百姓分田地是根據地域來分的,好田100畝,中田200畝,差田300畝,要看你生活在什麽地方,土質肥沃不肥沃。
若在苦寒之地,幾乎都是差田,很多沒法耕種,百姓便疾苦,而且《二年律令》規定,如果土地質量太差,難以耕種,耕種者可以將其退還官府,但不能要求任何賠償。
這些地方便是大漢朝最大的奴隸來源地,百姓沒收入,可還是要交口賦和算賦,交不出來便隻能被打為官奴。
河間國地處中原,土壤肥沃,百姓分的都是好田,種一百畝和三百畝能一樣嗎?
三百畝的每天從早幹到晚,收成還不好,一百畝的每天隻需要上班八小時便可以放假,空餘時間可以去做傭工,可以舂米補貼家用,可以搞一些小玩意去賣,生活自然就富足,也會引得商業發達。
要入河間城得有傳信,但對於韓岩來講隻是小事,把身份銅印拿給守城門的小吏,說要去拜訪河間王,我和他同是禦史大夫衛綰的弟子,小吏不但得恭敬讓路,還要找人跑在他前頭先去傳告。
河間城比弓高侯國的縣城大十倍不止,城外有寬二十米的護城河接連城內溝渠。
進城便見一片繁華,木道水榭、亭台飛簷、各色販夫走卒牽著牛車拉貨出城,溝渠內的河水清冷,竟是活水,如江南水鄉般淳淳流動,可以看見婦女們在石階上彎著身子洗衣服,彼此談笑嬉鬧,一片和睦。
再往裏走,寬廣道路兩旁盡是潘蓋樓舍,一座值五萬錢。
偶然還見成排的鳳樓和女閭,大約是下午的緣故,所以嫖客們還沒有來光顧。
像弓高侯國這類小封國在大漢有幾百個,河間國周圍便有二十多個,百姓想開齋了便會瞞著家裏的婆娘來河間國,美名其曰采購物資……
城市繁華,官吏們油水多了,便不如小地方管理嚴格,在大街上竟能見到賣兒賣女的。
因為這裏富戶多,小國的貧苦人家來這裏可以賣個高價,若是能將孩子賣入大戶人家,將來說不準會有出息。
而依托這裏的煙花場所,相貌甜美的姑娘也有了去處,若被鳳樓的老鴇看中,便可簽下十年或二十年的賣身契,老鴇會培養你讀書寫字、歌舞、琴棋書畫,如果學業出色便能賣藝不賣身,來日若有貴人看重,也能當個大戶人家的姬妾。
若是學業不精,便隻能賣身,等到十年之後你也才二十五歲,不算太遲,贖身為庶民便可找個老實男人嫁了,周圍的百姓不會鄙視你,反而會羨慕你有才藝和學問,會多向你請教知識。
當然,去煙花場所隻是最後的選擇,若有機會,他們還是喜歡當清白人家,比如給馬車奢華之人當婢子……
在大漢朝有“不道罪”和“不敬罪”,出言不遜衝撞大人物,擅自攔截貴人馬車,妄議上位者之事,甚至一個不好的眼神也是不敬,挨一頓毒打和鞭子算輕的。
上位者隻要亮了身份,證明被打者和你有不可逾越的身份差距,官府便不會管。
若是上位者出於戲弄心理或者失手殺人,也不用急,《二年律令*賊律》規定:其過失及戲而殺人,贖死。
可以用錢贖死罪,大約兩萬五千錢便可以,比買一個大婢貴一點,人頭都是明碼標價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跪在路邊賣兒賣女的老漢突然撲出來攔在馬車前頭碰瓷,讓街頭所有人都愣住了……
如果不是韓二蛋的馭馬術相當厲害,那兩匹黑馬給老漢踩個腦殼崩裂大約不會差。
韓二蛋是暴脾氣,在匈奴便橫行霸道慣了,來到大漢更是兇性難斂,高喝一聲“找死!”跳下車便用鞭子抽。
“住手。”韓岩掀起車簾急喊:“二蛋,這裏是大漢不可隨意傷人。”
韓二蛋高高揚起的馬鞭遲疑了一下,心裏掙紮了一番,還是將鞭子緩緩落下,終究沒下去手。
韓岩跳下馬車,看向爬在高頭大馬前邊滿麵驚懼與後怕的老漢,笑得溫和,聲音卻冷:“遇到碰瓷這種事我一般都直接撞死,如果今天你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便用三斤黃金買你的命。”
“碰瓷?”老漢呆了呆便連連叩頭,磕得地麵噔噔響,鼻間哭嗓著說:“大人饒命啊……我是實在沒辦法才攔公子車駕的,還請大人給條活路啊……”
“你活不活,和我有什麽關係?”韓岩兜攏衣袖,居高臨下俯視。
普通百姓敢攔諸侯子嗣的馬車,相當於豁出小命了,不是大奸便是真被逼急了,要知道諸侯子弟們沒一個是善茬,哪個不嬌縱跋扈?
說打死你,便打死你,三萬錢而已。
見老漢跪在這裏,路旁的一對子女也趕緊跑過來求饒,男的年齡稍大,十一二歲,女的看上去也才六七歲,盡皆麵色苦寒,瘦骨嶙峋,此刻眸中充滿驚恐,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姊妹倆也被他們阿翁的舉動給驚呆了,好半餉才反應過來。
“大人,我看您車駕奢華,一定需要奴婢服侍,我這一對兒女隻需兩萬錢,還請大人憐憫,收下他們……”老漢哭訴,腦門貼於地麵,哭得很傷心,可瞳孔深處也有一份狡黠深深藏著。
四周的行人漸漸圍攏過來,大多懷著看熱鬧的心思,管不住好奇心卻又不敢靠得太近,麵有絲絲警惕,怕韓岩發飆收拾他們。
兩萬錢便能買一對奴婢,這買賣挺賺,可是老漢講話不地道,好像我不買他們便是不懂憐憫一樣?
“這便是你碰瓷的理由?若不是我兄弟馭馬了得,你已腦漿崩裂而死,你的孩子也會孤苦無依,麵臨餓死,我今日便教你做人。”韓岩向韓二蛋招了招手,示意你把鞭子拿過來。
“大人饒命啊,我實在沒有活路才來攔您車駕的,我家地處苦寒之地,糧食收成欠佳,年前官府收口賦和算賦,無錢交稅,便隻能找子錢家借高利貸,不想才過年利息便翻了十倍,宅子被抵押去了,我們無處落腳便隻能露宿河間國,那些子錢家卻還不放過我們,要我賣兒賣女還錢,若不還便上告官府,將我等打為私奴,那些子錢家心狠手辣,我到不要緊,爛命一條,可憐我的孩子啊……”
老漢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淚,幾度哽咽不能言,聽得周圍百姓麵露不忍,於是靠得越近,路過的百姓見有熱鬧看,便三三兩兩匯聚,逐漸圍了一圈。
韓岩眉頭微蹙,這老漢應該不是裝的,可這找上門來的好處讓他覺得有些不對勁,河間國貴人很多,怎麽偏偏就找到我了?
而且老漢開口閉口便是你一定要買我的子女,若不買,便是見死不救,讓他有種被“道德綁架”的難受感。
不過韓岩穿越前廝混社會多年,也算見多識廣,這種事情還難不住他。
“既然你來賣兒賣女還債,那咱們便把事情捋清楚了再說,一件一件來。在買你兒女之前,你便衝撞了我的車駕,那時你若被撞死,你的子女將流落街頭,你可曾為他們想過?現在嘴裏講得到挺可憐,那時可曾想過後果?先賞你三十鞭長長記性,之後再談你的子女。”
說著,韓岩便執鞭上前,心裏隱隱有一種顫栗的感覺,親手鞭打別人,是快感,還是罪惡?
老漢一看要挨鞭子,亡魂結冒,霎時間便有汗珠自額頭滴落。
正在這個時候,人群中突然有人開口:“您是大人物,怎麽見死不救還要鞭打別人?”
“嗯?”韓岩聞聲看去,隻見這人身材魁梧,腰掛配劍,頭戴板冠,觀其打扮,爵位是第六級的官大夫。
到這一級,犯了事便可以用爵抵罪,減輕罪罰,但仍然需要服役。
再往上的公大夫,可以見縣令、縣丞而不拜。
見韓岩看過來,這官大夫麵帶鄙視,“您身份尊貴,怎麽和末民一般計較,若沒錢買奴婢便直說,我來買,不就是兩萬錢嗎……我出兩萬錢。”
周圍有這麽多百姓圍觀,卻被人鄙視沒錢,韓岩覺得不能忍,“我出三萬錢。”
“我出四萬。”官大夫依舊不屑一顧,那表情似乎在說瞅那窮酸樣,才加一萬錢。
韓岩:“六萬!”
官大夫想也不想說:“七萬。”
“九萬!”才講出口韓岩就覺得不對勁,挖槽,這他媽不是本山大叔小品裏的梗嗎?
“十萬!”官大夫想也沒想便迴答,話趕話。
“成交!這對兄妹歸你了,要好好待他們。”韓岩笑眯眯說。
“……”官大夫唿吸猛地一窒,嘴巴張大,舌尖哆嗦著講不出話。
而韓岩已經收斂笑容,哪還看不出來這完全就是圈套,專門忽悠財大氣粗的富二代,兩萬錢的奴婢,鬥一下嘴便能翻到十萬錢,周圍有這麽多百姓看著,騎虎難下,若給了那些傲慢自大的諸侯子嗣們,即便明知是坑,也不能在百姓麵前丟了麵子。
可惜你遇到我,這種忽悠方法在大漢別具一格,可在後世都玩爛了。
“這下好了,你的子女有歸宿,這樁事算完了,那就談一談你衝撞我車駕的事吧。”韓岩齜牙衝老漢說著,將鞭子遞給韓二蛋,吩咐說:“給我狠狠打。”
pia~
韓二蛋身高將近兩米,胳膊比常人的腿還粗,一鞭子下去便將老漢抽得由跪變趴,背後的粗布隱隱滲血跡。
官大夫急赤白臉,臉色青一陣紫一陣,卻沒法阻止。
老漢的兩個孩子一看,哭嚎著便擋在阿翁背上,讓韓二蛋的第二鞭子沒下去手,不然會將孩子抽死。
韓岩撇了撇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卻也清楚老漢或許是真的走投無路,講故事時哭那麽傷心,可你不該騙到我頭上。這樣想著,他將目光看向官大夫,定是你威脅老漢來碰瓷的,不然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攔我的馬車,便向韓二蛋說:“抽他一鞭以示懲戒。”
pia~
官大夫還沒反應過來便覺右臂劇痛發麻,宛如稻草人一般被巨力抽翻在地,抱臂痛唿:“你……你敢打我?”
“堂堂官大夫,不知效忠國家,卻做蠅營狗苟的騙人勾搭,垃圾。”
“你……”
狠話還沒講出口,便聽遠處有密集馬蹄聲疾馳而來,在鬧市中橫衝直撞,將四周圍觀的百姓嚇得唿啦鳥散,河間王派人來迎接韓岩了。
“劉不害奉父王的命令來接岩世子。”
“大侄子來了。”
“……”劉不害唿吸一頓,隻覺心口堵了一塊大石頭,暗罵曹尼瑪,都是諸侯子嗣,怎麽你到成了我叔叔?
不過下一秒便反應過來了,自己老爹劉德和他都是衛綰的弟子,算是同輩。再者,據說這家夥和皇太子結拜了,劉徹是自己叔叔,這韓岩便也算長輩。再加上前段時間人家救了自己,衛綰沒有追究僭越製度的責任,這叔叔是得認了……
心裏有氣,又見現場混亂,老漢在哀嚎,子女們抱著他哭成一團,還有爵者在地上打滾,劉不害看了一眼便衝官大夫喊:“據桑,你找死是不,敢衝撞岩世子的車駕,小心我弄死你……”
“……”
見來者是劉不害,據桑本想借他威風收拾韓岩,沒想到一句大侄子讓他心裏哇涼哇涼,雖然不服氣,卻不敢得罪劉不害,隻得狼狽地爬起來帶著不甘心走了。
直到遙遠的街道盡頭,據桑才迴頭看了一眼,麵帶仇恨,給老子等著……
而老漢和他的子女,直接被劉不害的將士帶上馬,迴王府再說。
“岩世子,這據桑是一遊俠,怎麽惹到你這裏了?”
“遊俠?”韓岩怔了怔。
大漢自立國開始便出現了“遊俠”這個特殊的社會階層。
秦漢之時,一些破落的六國貴族子弟仗劍習武,以期亂世逐鹿,恢複從前的貴族地位,而這時正當戰亂,社會也需要武俠來平亂,因此民間便有了重武輕文的心理。
當時還是漢王的劉邦即很鄙視文人,經常罵他們為無用的“豎儒”,還曾對著儒士的帽子小便,而對會打仗的習武遊俠卻很看重。
後來建立大漢,這位馬上皇帝仍然看不起文人,以至朝中“公卿皆武力功臣”,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許多人不顧時代變遷,也佩劍執刀,以遊俠為業,以致於人數劇增,一些地痞無賴、豪強惡霸也以遊俠自居,完全失去了行俠仗義的初衷。
這遊俠就是後世的混混吧,最早的“江湖”,應該便是從大漢開始的。
見韓岩沉思,劉不害還以為他在想據桑的事,便提醒說:“這據桑是大俠據孟的外甥,常年在我河間國廝混,你若看他不順眼,我下個禁足令將他趕走便是。”
“不用麻煩,諒他也不敢惹我。”
“那是。”劉不害讚同。
*******
注:劇孟,洛陽人,西漢著名遊俠,譽滿諸侯。吳楚叛亂時,周亞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劇孟,十分喜悅,認為劇孟的能力可頂一個侯國,足見劇孟的勢力之大,對當時形勢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分量,這便相當於是早期的武林盟主,連國家的戰爭都要受其影響。
農戶在天未亮前便已下地,冬日將至,要將秋收後的農田耕耘平整,以備來年種地。
據說大漢已經發現了宿麥,也就是俗稱的冬小麥,但還沒有推廣開來,以粟為主要糧食的習俗沒那麽容易改變,因為粟很耐旱,容易活,收成雖然少,但在旱季不至於顆粒無收,對生活多少有些保障。
可是到了冬天,北方很多農夫便沒有作物可種,隻好讓田地修息,期盼來年的粟米有一個好收成,憑白浪費了冬季的時光,若是將宿麥普及開,糧食收成便能大漲,但這個過程任重道遠,老百姓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任何細小變革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韓岩和韓說天還沒亮便啟程出發,一個迴長安當少府紙丞,一個先去襄城置辦房產,都在為生存奔波著。
迴長安的路上要經過河間國,韓岩很早就想去看看了,從菑川王身上劫來的二百萬錢不足以支持韓說在全國各地置辦房產,經過他的打聽,大漢房價可不便宜,封國中心地帶房價值百萬錢,稍微遠點的象舍樓也要兩萬五千錢,再遠便是車舍了,要一萬錢。
弓高侯國太小,韓頹當拿不出多少錢,韓岩也沒打算摳扒他的棺材本,去找河間王劉德坑點錢就是了,都是衛綰的弟子,咱們是同門師兄,有了困難自然要互相幫助,上次我幫你兒子劉不害,這次你可得幫我……
懷著不算純潔地目的,韓二蛋當馬夫載著韓岩和浠兒前往河間國,去燕國時的車夫和兩個將士春節前便被調迴去了,雖然律法規定奴婢不得乘車,不過韓岩不管那麽多,我家的婢子我說了算。
嘴裏說著“人人平等”,自己吃什麽,韓二蛋便吃什麽,但終究還是有差別。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時間久了,隻要不是白眼狼便會覺得不好意思,人家吃牛肉,你也吃牛肉,人家坐馬車,你也坐馬車,心裏難道不膈應嗎?
被別人養著,要對得起每天吃的飯,要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韓二蛋見沒有馬夫駕車,沒說什麽便自己架上了,很自覺。
趕路的日程最枯燥,浠兒逗弄著籠子裏的小狸,韓岩掀起車簾感受秋末的涼風,和韓二蛋閑談。
“漢人有春節,你們匈奴也過節嗎?”
“也過,正月是小集會,諸長商討事物。五月是大會,要舉行祭祀活動,祭天、祭祖、祭鬼神。九月也要集會,為秋收而感謝天神。”
“聽說匈奴曾規定,漢朝使節如果不以墨黥麵,不得進入單於所居住的穹廬,是真的嗎?”
“這是誰說的?”
韓二蛋在弓高侯國生活也有兩月了,見慣安穩太平,百姓和睦,也便覺得匈奴生活有些殘忍,尤其酷刑方麵很不人道,解釋說:“這是你們漢人惡意詆毀我等,黥麵是我們的習俗,每逢大事便會用墨畫在臉上,象征性地表示黥麵,並非真用刀刻割皮肉,這是我們千百年來傳承的紋身習俗。接見你們漢使,不隻他要墨畫,我們也要畫,這便是你們漢人講的互相尊重,怎麽傳到你們這裏就成了刀割皮肉?”
“你不要急,我也隻是這麽一說而已。”韓岩笑笑,又懷著好奇問:“據說匈奴人力氣大,天生會騎馬,我也有匈奴血統,騎馬還行,就是體力不強,你們是不是有氣功、神功之類的秘籍啊?”
“有秘訣,族內的長者說,隻要你真誠信仰天地,就會有好運降臨,會受鬼神庇護,能氣力大增,馭馬如風。”韓二蛋一本正經地說。
“……”韓岩感覺嘴裏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你他媽騙鬼呢,不死心地問:“你這身板這麽壯,手裏沒武器還能以一敵十,絕對是高手,你是不是練過武功啊?”
“當然練過。”韓二蛋似乎找到了優越感,努力伸手向上比劃。“我的武功比你們弓高侯國的城牆還高。”
“……”韓岩:“其實我覺得你應該換一種說法。”
“什麽?”
韓岩:“你應該說你的武功比城牆還厚。”
韓二蛋不明所以,撓了撓臉,煞有介事地問:“城牆有點薄吧?”
想了想又語無倫次地說:“那麽薄怎麽能顯示出我的武功,我還是覺得城牆比較厚。”
韓岩:“是吧,我看城牆不如你的臉厚……”
“這你便不懂了,臉厚可以防風。”
“……”你他媽還真是實誠。
河間國治理有方,百姓富裕,天下皆知,河間王劉德的賢名冠蓋當世,漢景帝有十三子,唯讚劉德夫惟大雅,卓爾不群,乃漢室英傑。
入了河間國的地界,便發現弓高侯國和人家比,好似縣城與都市,哪怕在野外所見的散居農戶,房屋都是子信舍,值萬錢。
大漢按照土質不同,將田地分為好田、中田、差田。
給百姓分田地是根據地域來分的,好田100畝,中田200畝,差田300畝,要看你生活在什麽地方,土質肥沃不肥沃。
若在苦寒之地,幾乎都是差田,很多沒法耕種,百姓便疾苦,而且《二年律令》規定,如果土地質量太差,難以耕種,耕種者可以將其退還官府,但不能要求任何賠償。
這些地方便是大漢朝最大的奴隸來源地,百姓沒收入,可還是要交口賦和算賦,交不出來便隻能被打為官奴。
河間國地處中原,土壤肥沃,百姓分的都是好田,種一百畝和三百畝能一樣嗎?
三百畝的每天從早幹到晚,收成還不好,一百畝的每天隻需要上班八小時便可以放假,空餘時間可以去做傭工,可以舂米補貼家用,可以搞一些小玩意去賣,生活自然就富足,也會引得商業發達。
要入河間城得有傳信,但對於韓岩來講隻是小事,把身份銅印拿給守城門的小吏,說要去拜訪河間王,我和他同是禦史大夫衛綰的弟子,小吏不但得恭敬讓路,還要找人跑在他前頭先去傳告。
河間城比弓高侯國的縣城大十倍不止,城外有寬二十米的護城河接連城內溝渠。
進城便見一片繁華,木道水榭、亭台飛簷、各色販夫走卒牽著牛車拉貨出城,溝渠內的河水清冷,竟是活水,如江南水鄉般淳淳流動,可以看見婦女們在石階上彎著身子洗衣服,彼此談笑嬉鬧,一片和睦。
再往裏走,寬廣道路兩旁盡是潘蓋樓舍,一座值五萬錢。
偶然還見成排的鳳樓和女閭,大約是下午的緣故,所以嫖客們還沒有來光顧。
像弓高侯國這類小封國在大漢有幾百個,河間國周圍便有二十多個,百姓想開齋了便會瞞著家裏的婆娘來河間國,美名其曰采購物資……
城市繁華,官吏們油水多了,便不如小地方管理嚴格,在大街上竟能見到賣兒賣女的。
因為這裏富戶多,小國的貧苦人家來這裏可以賣個高價,若是能將孩子賣入大戶人家,將來說不準會有出息。
而依托這裏的煙花場所,相貌甜美的姑娘也有了去處,若被鳳樓的老鴇看中,便可簽下十年或二十年的賣身契,老鴇會培養你讀書寫字、歌舞、琴棋書畫,如果學業出色便能賣藝不賣身,來日若有貴人看重,也能當個大戶人家的姬妾。
若是學業不精,便隻能賣身,等到十年之後你也才二十五歲,不算太遲,贖身為庶民便可找個老實男人嫁了,周圍的百姓不會鄙視你,反而會羨慕你有才藝和學問,會多向你請教知識。
當然,去煙花場所隻是最後的選擇,若有機會,他們還是喜歡當清白人家,比如給馬車奢華之人當婢子……
在大漢朝有“不道罪”和“不敬罪”,出言不遜衝撞大人物,擅自攔截貴人馬車,妄議上位者之事,甚至一個不好的眼神也是不敬,挨一頓毒打和鞭子算輕的。
上位者隻要亮了身份,證明被打者和你有不可逾越的身份差距,官府便不會管。
若是上位者出於戲弄心理或者失手殺人,也不用急,《二年律令*賊律》規定:其過失及戲而殺人,贖死。
可以用錢贖死罪,大約兩萬五千錢便可以,比買一個大婢貴一點,人頭都是明碼標價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跪在路邊賣兒賣女的老漢突然撲出來攔在馬車前頭碰瓷,讓街頭所有人都愣住了……
如果不是韓二蛋的馭馬術相當厲害,那兩匹黑馬給老漢踩個腦殼崩裂大約不會差。
韓二蛋是暴脾氣,在匈奴便橫行霸道慣了,來到大漢更是兇性難斂,高喝一聲“找死!”跳下車便用鞭子抽。
“住手。”韓岩掀起車簾急喊:“二蛋,這裏是大漢不可隨意傷人。”
韓二蛋高高揚起的馬鞭遲疑了一下,心裏掙紮了一番,還是將鞭子緩緩落下,終究沒下去手。
韓岩跳下馬車,看向爬在高頭大馬前邊滿麵驚懼與後怕的老漢,笑得溫和,聲音卻冷:“遇到碰瓷這種事我一般都直接撞死,如果今天你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便用三斤黃金買你的命。”
“碰瓷?”老漢呆了呆便連連叩頭,磕得地麵噔噔響,鼻間哭嗓著說:“大人饒命啊……我是實在沒辦法才攔公子車駕的,還請大人給條活路啊……”
“你活不活,和我有什麽關係?”韓岩兜攏衣袖,居高臨下俯視。
普通百姓敢攔諸侯子嗣的馬車,相當於豁出小命了,不是大奸便是真被逼急了,要知道諸侯子弟們沒一個是善茬,哪個不嬌縱跋扈?
說打死你,便打死你,三萬錢而已。
見老漢跪在這裏,路旁的一對子女也趕緊跑過來求饒,男的年齡稍大,十一二歲,女的看上去也才六七歲,盡皆麵色苦寒,瘦骨嶙峋,此刻眸中充滿驚恐,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姊妹倆也被他們阿翁的舉動給驚呆了,好半餉才反應過來。
“大人,我看您車駕奢華,一定需要奴婢服侍,我這一對兒女隻需兩萬錢,還請大人憐憫,收下他們……”老漢哭訴,腦門貼於地麵,哭得很傷心,可瞳孔深處也有一份狡黠深深藏著。
四周的行人漸漸圍攏過來,大多懷著看熱鬧的心思,管不住好奇心卻又不敢靠得太近,麵有絲絲警惕,怕韓岩發飆收拾他們。
兩萬錢便能買一對奴婢,這買賣挺賺,可是老漢講話不地道,好像我不買他們便是不懂憐憫一樣?
“這便是你碰瓷的理由?若不是我兄弟馭馬了得,你已腦漿崩裂而死,你的孩子也會孤苦無依,麵臨餓死,我今日便教你做人。”韓岩向韓二蛋招了招手,示意你把鞭子拿過來。
“大人饒命啊,我實在沒有活路才來攔您車駕的,我家地處苦寒之地,糧食收成欠佳,年前官府收口賦和算賦,無錢交稅,便隻能找子錢家借高利貸,不想才過年利息便翻了十倍,宅子被抵押去了,我們無處落腳便隻能露宿河間國,那些子錢家卻還不放過我們,要我賣兒賣女還錢,若不還便上告官府,將我等打為私奴,那些子錢家心狠手辣,我到不要緊,爛命一條,可憐我的孩子啊……”
老漢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淚,幾度哽咽不能言,聽得周圍百姓麵露不忍,於是靠得越近,路過的百姓見有熱鬧看,便三三兩兩匯聚,逐漸圍了一圈。
韓岩眉頭微蹙,這老漢應該不是裝的,可這找上門來的好處讓他覺得有些不對勁,河間國貴人很多,怎麽偏偏就找到我了?
而且老漢開口閉口便是你一定要買我的子女,若不買,便是見死不救,讓他有種被“道德綁架”的難受感。
不過韓岩穿越前廝混社會多年,也算見多識廣,這種事情還難不住他。
“既然你來賣兒賣女還債,那咱們便把事情捋清楚了再說,一件一件來。在買你兒女之前,你便衝撞了我的車駕,那時你若被撞死,你的子女將流落街頭,你可曾為他們想過?現在嘴裏講得到挺可憐,那時可曾想過後果?先賞你三十鞭長長記性,之後再談你的子女。”
說著,韓岩便執鞭上前,心裏隱隱有一種顫栗的感覺,親手鞭打別人,是快感,還是罪惡?
老漢一看要挨鞭子,亡魂結冒,霎時間便有汗珠自額頭滴落。
正在這個時候,人群中突然有人開口:“您是大人物,怎麽見死不救還要鞭打別人?”
“嗯?”韓岩聞聲看去,隻見這人身材魁梧,腰掛配劍,頭戴板冠,觀其打扮,爵位是第六級的官大夫。
到這一級,犯了事便可以用爵抵罪,減輕罪罰,但仍然需要服役。
再往上的公大夫,可以見縣令、縣丞而不拜。
見韓岩看過來,這官大夫麵帶鄙視,“您身份尊貴,怎麽和末民一般計較,若沒錢買奴婢便直說,我來買,不就是兩萬錢嗎……我出兩萬錢。”
周圍有這麽多百姓圍觀,卻被人鄙視沒錢,韓岩覺得不能忍,“我出三萬錢。”
“我出四萬。”官大夫依舊不屑一顧,那表情似乎在說瞅那窮酸樣,才加一萬錢。
韓岩:“六萬!”
官大夫想也不想說:“七萬。”
“九萬!”才講出口韓岩就覺得不對勁,挖槽,這他媽不是本山大叔小品裏的梗嗎?
“十萬!”官大夫想也沒想便迴答,話趕話。
“成交!這對兄妹歸你了,要好好待他們。”韓岩笑眯眯說。
“……”官大夫唿吸猛地一窒,嘴巴張大,舌尖哆嗦著講不出話。
而韓岩已經收斂笑容,哪還看不出來這完全就是圈套,專門忽悠財大氣粗的富二代,兩萬錢的奴婢,鬥一下嘴便能翻到十萬錢,周圍有這麽多百姓看著,騎虎難下,若給了那些傲慢自大的諸侯子嗣們,即便明知是坑,也不能在百姓麵前丟了麵子。
可惜你遇到我,這種忽悠方法在大漢別具一格,可在後世都玩爛了。
“這下好了,你的子女有歸宿,這樁事算完了,那就談一談你衝撞我車駕的事吧。”韓岩齜牙衝老漢說著,將鞭子遞給韓二蛋,吩咐說:“給我狠狠打。”
pia~
韓二蛋身高將近兩米,胳膊比常人的腿還粗,一鞭子下去便將老漢抽得由跪變趴,背後的粗布隱隱滲血跡。
官大夫急赤白臉,臉色青一陣紫一陣,卻沒法阻止。
老漢的兩個孩子一看,哭嚎著便擋在阿翁背上,讓韓二蛋的第二鞭子沒下去手,不然會將孩子抽死。
韓岩撇了撇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卻也清楚老漢或許是真的走投無路,講故事時哭那麽傷心,可你不該騙到我頭上。這樣想著,他將目光看向官大夫,定是你威脅老漢來碰瓷的,不然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攔我的馬車,便向韓二蛋說:“抽他一鞭以示懲戒。”
pia~
官大夫還沒反應過來便覺右臂劇痛發麻,宛如稻草人一般被巨力抽翻在地,抱臂痛唿:“你……你敢打我?”
“堂堂官大夫,不知效忠國家,卻做蠅營狗苟的騙人勾搭,垃圾。”
“你……”
狠話還沒講出口,便聽遠處有密集馬蹄聲疾馳而來,在鬧市中橫衝直撞,將四周圍觀的百姓嚇得唿啦鳥散,河間王派人來迎接韓岩了。
“劉不害奉父王的命令來接岩世子。”
“大侄子來了。”
“……”劉不害唿吸一頓,隻覺心口堵了一塊大石頭,暗罵曹尼瑪,都是諸侯子嗣,怎麽你到成了我叔叔?
不過下一秒便反應過來了,自己老爹劉德和他都是衛綰的弟子,算是同輩。再者,據說這家夥和皇太子結拜了,劉徹是自己叔叔,這韓岩便也算長輩。再加上前段時間人家救了自己,衛綰沒有追究僭越製度的責任,這叔叔是得認了……
心裏有氣,又見現場混亂,老漢在哀嚎,子女們抱著他哭成一團,還有爵者在地上打滾,劉不害看了一眼便衝官大夫喊:“據桑,你找死是不,敢衝撞岩世子的車駕,小心我弄死你……”
“……”
見來者是劉不害,據桑本想借他威風收拾韓岩,沒想到一句大侄子讓他心裏哇涼哇涼,雖然不服氣,卻不敢得罪劉不害,隻得狼狽地爬起來帶著不甘心走了。
直到遙遠的街道盡頭,據桑才迴頭看了一眼,麵帶仇恨,給老子等著……
而老漢和他的子女,直接被劉不害的將士帶上馬,迴王府再說。
“岩世子,這據桑是一遊俠,怎麽惹到你這裏了?”
“遊俠?”韓岩怔了怔。
大漢自立國開始便出現了“遊俠”這個特殊的社會階層。
秦漢之時,一些破落的六國貴族子弟仗劍習武,以期亂世逐鹿,恢複從前的貴族地位,而這時正當戰亂,社會也需要武俠來平亂,因此民間便有了重武輕文的心理。
當時還是漢王的劉邦即很鄙視文人,經常罵他們為無用的“豎儒”,還曾對著儒士的帽子小便,而對會打仗的習武遊俠卻很看重。
後來建立大漢,這位馬上皇帝仍然看不起文人,以至朝中“公卿皆武力功臣”,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許多人不顧時代變遷,也佩劍執刀,以遊俠為業,以致於人數劇增,一些地痞無賴、豪強惡霸也以遊俠自居,完全失去了行俠仗義的初衷。
這遊俠就是後世的混混吧,最早的“江湖”,應該便是從大漢開始的。
見韓岩沉思,劉不害還以為他在想據桑的事,便提醒說:“這據桑是大俠據孟的外甥,常年在我河間國廝混,你若看他不順眼,我下個禁足令將他趕走便是。”
“不用麻煩,諒他也不敢惹我。”
“那是。”劉不害讚同。
*******
注:劇孟,洛陽人,西漢著名遊俠,譽滿諸侯。吳楚叛亂時,周亞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劇孟,十分喜悅,認為劇孟的能力可頂一個侯國,足見劇孟的勢力之大,對當時形勢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分量,這便相當於是早期的武林盟主,連國家的戰爭都要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