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還赤日炎炎的天空,忽然滾起厚厚的烏雲。
遠山壓下深深墨色,濃鬱得仿佛要滲下水來。
高大的城牆上,站著無數英武挺拔的龍騎營士兵,甲冑齊開,刀鋒錚亮。
那背脊挺直,臉色卻比天色更要沉重,烏壓壓的人群沒有半點聲音。
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站在城牆上要做什麽。
可所有人心裏都清楚,他們要做什麽。
這番嚴陣以待的模樣,沒有出現在邊關,反倒出現在大周腹地的京城。
委實諷刺。
遠遠傳來嘚嘚馬蹄聲。
一瞬間,眾人的唿吸聲都繃斷了弦,目光齊齊盯著遠處。
他們都盼望,也都不希望,看見晉王的身影出現。
馬蹄聲越來越近,隻見一人一馬,從遠處慢慢踱來。
馬上的男子烏髮如墨,鬆鬆地繫著一條髮帶,色如蒼藍的天空。
他一身寬袖長袍獵獵飛揚,風中衣袂流連著髮絲,美若謫仙。
那一雙桃花眼縱情恣意,仿佛不是策馬在重兵把守的城池下,而是在縱馬踏春似的。
高高的城樓上,有人一眼認了出來,馬上之人正是晉王。
除了他,京城之中,還有哪一個如此風流雋逸的翩翩公子?
所有的皇子之中,獨獨他有這一份灑脫之感。
這樣的人和景致,看得人不禁輕鬆了起來。
就在有人不自覺握鬆了刀劍,露出淡淡笑意之時,那笑意忽然凝滯在了嘴角——
在那悠閑的一人一馬身後,竟是烏壓壓的兵士,手中的兵器鋒芒銳利。
馬蹄的步伐整整齊齊,充分展現著訓練有素的精氣神。
為首的人身姿高大筆挺,端正地坐在馬上,一臉正色地朝城門處看來。
「那是詹大人,那他身後……虎騎營!」
城牆之上,有人高喊了一聲,餘下之人立刻反應了過來。
詹世城奉聖旨,率領虎騎營趕往嶺南,營救被刺客暗殺的晉王。
而今他們都平安迴來了。
可……
龍騎營的將士,有幾個不自覺地低下了頭,咬住了唇——
可他們關緊了城門,還在這裏兵戈相待,迎接自己的兄弟軍。
這種感覺,讓每個曾經上過戰場,流過血汗的士兵,都感到十分不齒。
龍威站在城樓上巡視,見狀便高聲道:「晉王帶著虎騎營迴來,瞧瞧這是什麽陣仗?一看就是想造反!」
有人心中開始不忿。
什麽叫晉王帶著虎騎營迴來,這陣仗有何不對?
是聖上親自下旨,讓虎騎營前去營救晉王,而今救了人迴來,憑什麽說他們想造反?!
龍威在城樓上慢慢踱步,繼續他那一套誇張的說辭。
「這副陣仗,不像是迴京,倒像是來打仗的!你們可把城門守好了,千萬別讓晉王進來!」
這話引起了更多人心中的不忿。
晉王是堂堂皇子,就算犯錯也得送到京中聖上麵前處置,他一個龍騎營將領,憑什麽不讓晉王進來?
還隻是一個區區副將,頂替了龍駿的職位罷了。
將士們不禁想起了龍駿。
如果龍駿在,他一定不會做出這等事,不會幫著寧王不讓晉王入京。
這樣想來,怎麽偏偏這麽巧,昨夜大亂之中,龍駿就被大火燒得昏迷不醒了?
難道……
龍威打量著眾將士的麵色,嘴角微翹,又強行抑製住。
這樣在旁人看來,便顯得皮笑肉不笑的。
有人在心底偷偷罵他:呸,狐假虎威!
城門底下終於傳來了聲音。
軒轅玦懶懶道:「本王迴來了,還不快開城門麽?」
所有人都看見他迴來了,可……
「晉王殿下,你為何帶著著眾多士兵迴京,是何用意?!」
龍威毫不客氣地朝下方大吼一聲,一副正義凜然的模樣。
軒轅玦施施然抬頭看他。
「這些士兵是虎騎營的人,虎騎營首官詹大人也在這裏,想必你們龍騎營的人也是識得的。與本王何幹?」
他可是一人一騎,單獨走在前頭的。
後頭詹世城率領的士兵,的確不與他相幹。
龍威見他撇得幹幹淨淨,不由嗤笑一聲。
「既然殿下和他們沒關係,那就請殿下單獨進城吧!」
這話說得古怪,軒轅玦尚未開口,後頭詹世城一聲怒吼已經傳來。
「你什麽意思?!我虎騎營進京城,用得著你龍騎營批準?龍駿在哪,叫他出來!」
詹世城論年紀論資歷,都不及龍駿,龍騎營聖上親兵的地位,也比虎騎營要高出不少。
可兩營原本就是兄弟關係,不單名字像,連營房都是在一處的。
故而詹世城和龍駿兩個,一向交好。
他是被龍威氣壞了,所以直唿龍駿大名,一點禮數也不顧。
城頭上的士兵聽見這話,麵色都古怪了起來。
他們想著詹世城剛剛從嶺南迴來,自然不知道昨夜京城的事,更不知道龍駿昏迷不醒。
龍威嘿嘿一笑,故作得意。
「我大哥的名諱,也是你能直唿的?昨夜府中大火,他現在已經昏迷不醒,龍騎營如今是我當家了。」
說著朝底下的詹世城擠了擠眼睛,也不管他隔著那麽遠,能不能看得見。
詹世城雖沒看見他擠不擠眼,卻感受到了他的陰陽怪氣。
「去你娘的,你大哥的名諱我怎麽叫不得?他昏迷了你就當龍騎營的家,你算老幾?龍騎營是你們龍家的私兵麽,沒有聖上批準你憑什麽私自調動,還把城門關了?」
他這一連串的質問,正是龍騎營的士兵們想問的。
而今見詹世城一股腦說了出來,他們隻覺得神清氣爽。
怪道聽聞這位詹大人,是最耿直忠正的臣子,今日一見所言不虛。
龍威被這一連串的問題炮轟,隻覺得腦子都懵了。
他不甘示弱地吼迴去,「聖上重病不起,如今京中隻以寧王殿下號令為是。是寧王殿下讓我接替大哥的位置,代掌龍騎營的,你有何不服?」
軒轅玦聽了這話,忽地眉梢一抬。
「寧王號令?父皇重病,本王要迴宮探看,你竟然阻擾本王的路?父皇是封了寧王太子還是監國,你要聽他號令,來攔阻本王?」
他不在京城,以寧王號令為尊,無可厚非。
可他如今迴來了,便不該如此。
「你如何知道,父皇未曾冊封本王呢?」
一道冷淡中含著笑意的聲音,從城頭上傳來。
寧王款步走上前來,手中握著一卷明黃捲軸,看起來像是聖旨。
他慢慢走到正中,看著城樓下的軒轅玦,帶著居高臨下的睥睨。
「晉王,接旨。」
軒轅玦坐在馬上,笑得氣定神閑,並沒有翻身下馬的動作。
眾人看著他,不自覺地捏了一把汗。
即便是寧王關了城門在先,可他若是抗旨不接,這可是大罪啊!
雖然抗旨不接這種事,對晉王而言,早就不是頭一遭了……
「哦?本王如何知道,這聖旨是真是假?煩請三哥讓我們進城辨認,再接旨不遲。」
寧王眸子微眯,冷聲道:「眼下父皇暴病,你帶兵入城,未免有逼宮篡位之嫌。為防此等事發生,隻能委屈四弟在城外駐守了。」
「本王帶兵進城,便有逼宮篡位之嫌。那三哥自作主張關閉了城門,還私自調動龍騎營,豈不是坐實逼宮篡位?」
寧王抬了抬手,那捲軸明黃之色,格外顯眼。
「等本王宣旨之後,所謂逼宮篡位的言論,便有分曉了。」
軒轅玦冷笑一聲,「你要宣可以,我是不會接的。假傳聖旨這一招,實在太過拙劣。讓本王猜猜,你那道假聖旨,不會寫著父皇要冊封你為儲君吧?哈哈哈。」
他笑得放肆,絲毫沒有懷疑那道聖旨,會是真的。
寧王的神情瞬間一僵,而後很快恢復了常態。
「你一貫是如此放肆,父皇在的時候容忍過你一迴,你以為我為兄還會容忍你嗎?」
「自然不會。」
軒轅玦笑著看他,「三哥巴不得用抗旨不尊的罪名,將我射殺在此處,是不是?隻是不知道你這聖旨仿造得像不像,這個罪名坐不坐得實?」
寧王不再理會他的話,隻是將聖旨遞給了身旁的元魁。
元魁接過來後,略一愣神,又交給了自己身旁的護衛。
他隻有一隻手,不能恭敬地宣旨。
「聖旨到!」
那護衛沒有讓他失望,高聲一唿,城樓上龍騎營的士兵都跪了下去。
而底下自軒轅玦起,到虎騎營的每一個士兵,都沒有要下跪接旨的意思。
因為軒轅玦說那是假聖旨,那便是假聖旨。
那宣旨的護衛頓了頓,不禁看向寧王,後者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
他清了清嗓子,高聲念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病勢纏綿,恐壽數不永。而國無太子,江山社稷無可寄。皇三子寧王孝悌仁愛,秉承朕之風範,堪為太子。故今冊立,於朕之後世,繼大周宗廟,欽此!」
如軒轅玦所料,是一道冊封寧王為太子的聖旨。
龍騎營的將士麵麵相覷。
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智慧,能看清寧王與晉王之間的局勢。
聽了這道聖旨之後,已經有人對寧王改了態度。
就算他關閉城門是做錯了,可他是聖上冊立的太子,憑著這一條——
那他做什麽都是對的。
可是……
眾人不禁猶疑了起來。
方才晉王殿下可說,那聖旨是假的……
當著城上城下幾萬士兵的麵,軒轅玦自然不能叫破寧王的身世。
他隻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而後越笑越放肆,大有他少年時的狂放。
可若仔細看,不難看出那狂放之中,隱藏的從容鎮定。
「你可有孝悌仁愛,可有父皇的風範,你心裏清楚。慢說父皇早就已經有了口諭,要冊立本王為太子。即便父皇要冊立的是你,你又為何如此心虛,阻攔我與虎騎營的將士?難道父皇重病,我連看都不能看了麽?」
心虛。
有人聽進去了這話,恍然大悟。
怪不得寧王要封閉城門,不讓晉王進京。
聽聞昨夜兵馬調動的時候,寧王的親兵還射殺了沿街的百姓,隻因為他們想探出窗戶看一眼。
這樣暴戾的行為,除了用心虛來解釋,還能怎麽說呢?
「本王已經說過了,父皇病危,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既然父皇將大周托給了本王,那本王就不得不防範於未然。」
寧王冷冷地說著,兄弟兩個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竟半點兄弟之間的仁愛都沒有。
反倒像是兩個陌生人。
他的氣息已經不穩,而軒轅玦仍是輕笑。
「那麽三哥打算,讓我在這等到什麽時候?等到你憑藉假聖旨登基的時候,再讓本王入城給父皇送殯麽?!」
這話說到最後,叫人不寒而慄。
寧王一拂袖,不再同他爭論。
「聖旨是真是假,滿朝文武自有評說,不勞四弟操心!」
說罷大步邁下了城牆,隻留給眾人一個略顯倉促的背影。
他就這樣走了。
軒轅玦變了一副正經麵孔,朝上首高聲唿喊。
「龍騎營的將士們!且聽本王一言。本王的身後,隻有八千虎騎營的士兵,和本王離開京城的儀杖。本王為何不能迴京探望父皇,這些人為何要被迫背井離鄉?」
「倘或是你們!你們出城執行了一番任務,凱旋而歸之時,卻被阻攔在城門外,有家不能迴,你們是何感受?!本王一人不足惜,可我大周的士兵,保家衛國,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漢子,豈能受這等委屈?」
守城的士兵們變了臉色,看向底下的虎騎營士兵,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晉王說的不錯。
皇子之間爭權奪位,為何讓他們這些無辜的士兵受牽連……
「你們也有父母兄弟,倘若是你們的父親病重,尚不知是死是活,你們不想見他最後一麵嗎?本王隻想見父皇最後一麵,卻被汙名為意圖逼宮篡位!本王若真要逼宮篡位,就不會孑然一身站在這裏!」
他的身上沒有甲冑,沒有兵器,隻有一襲寬鬆單薄的夏裳。
何況憑藉著虎騎營的八千人,想在重病把守的京城謀反,那也不是件易事。
他的字字句句,都刺入士兵們的心頭。
聯想到從前他在京中之時,聖上還是更寵愛他一些,要封晉王為太子的消息也一直沒斷過。
這樣想來,那道聖旨……
軒轅玦忽然長舒了一口氣,抬起手來抹了抹眼角。
城上的士兵尚未看清,他已經調轉了馬頭。
「罷了……你們好好想清楚,該當如何選擇,本王先走了。」
------題外話------
今天不會有二更!小可愛們別等哦。
《妾身》寫到現在快一百萬了,全文的大綱已經到了尾聲,難免有瓶頸。
伊人最近很卡文,所以降低了更新的字數,力求寫得更精緻一些,希望小可愛們見諒。
斷更是不會的,隻是字數可能會少一些。
等卡文的狀態過去,會恢復從前的萬更,在此表示抱歉,比心~
</br>
遠山壓下深深墨色,濃鬱得仿佛要滲下水來。
高大的城牆上,站著無數英武挺拔的龍騎營士兵,甲冑齊開,刀鋒錚亮。
那背脊挺直,臉色卻比天色更要沉重,烏壓壓的人群沒有半點聲音。
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站在城牆上要做什麽。
可所有人心裏都清楚,他們要做什麽。
這番嚴陣以待的模樣,沒有出現在邊關,反倒出現在大周腹地的京城。
委實諷刺。
遠遠傳來嘚嘚馬蹄聲。
一瞬間,眾人的唿吸聲都繃斷了弦,目光齊齊盯著遠處。
他們都盼望,也都不希望,看見晉王的身影出現。
馬蹄聲越來越近,隻見一人一馬,從遠處慢慢踱來。
馬上的男子烏髮如墨,鬆鬆地繫著一條髮帶,色如蒼藍的天空。
他一身寬袖長袍獵獵飛揚,風中衣袂流連著髮絲,美若謫仙。
那一雙桃花眼縱情恣意,仿佛不是策馬在重兵把守的城池下,而是在縱馬踏春似的。
高高的城樓上,有人一眼認了出來,馬上之人正是晉王。
除了他,京城之中,還有哪一個如此風流雋逸的翩翩公子?
所有的皇子之中,獨獨他有這一份灑脫之感。
這樣的人和景致,看得人不禁輕鬆了起來。
就在有人不自覺握鬆了刀劍,露出淡淡笑意之時,那笑意忽然凝滯在了嘴角——
在那悠閑的一人一馬身後,竟是烏壓壓的兵士,手中的兵器鋒芒銳利。
馬蹄的步伐整整齊齊,充分展現著訓練有素的精氣神。
為首的人身姿高大筆挺,端正地坐在馬上,一臉正色地朝城門處看來。
「那是詹大人,那他身後……虎騎營!」
城牆之上,有人高喊了一聲,餘下之人立刻反應了過來。
詹世城奉聖旨,率領虎騎營趕往嶺南,營救被刺客暗殺的晉王。
而今他們都平安迴來了。
可……
龍騎營的將士,有幾個不自覺地低下了頭,咬住了唇——
可他們關緊了城門,還在這裏兵戈相待,迎接自己的兄弟軍。
這種感覺,讓每個曾經上過戰場,流過血汗的士兵,都感到十分不齒。
龍威站在城樓上巡視,見狀便高聲道:「晉王帶著虎騎營迴來,瞧瞧這是什麽陣仗?一看就是想造反!」
有人心中開始不忿。
什麽叫晉王帶著虎騎營迴來,這陣仗有何不對?
是聖上親自下旨,讓虎騎營前去營救晉王,而今救了人迴來,憑什麽說他們想造反?!
龍威在城樓上慢慢踱步,繼續他那一套誇張的說辭。
「這副陣仗,不像是迴京,倒像是來打仗的!你們可把城門守好了,千萬別讓晉王進來!」
這話引起了更多人心中的不忿。
晉王是堂堂皇子,就算犯錯也得送到京中聖上麵前處置,他一個龍騎營將領,憑什麽不讓晉王進來?
還隻是一個區區副將,頂替了龍駿的職位罷了。
將士們不禁想起了龍駿。
如果龍駿在,他一定不會做出這等事,不會幫著寧王不讓晉王入京。
這樣想來,怎麽偏偏這麽巧,昨夜大亂之中,龍駿就被大火燒得昏迷不醒了?
難道……
龍威打量著眾將士的麵色,嘴角微翹,又強行抑製住。
這樣在旁人看來,便顯得皮笑肉不笑的。
有人在心底偷偷罵他:呸,狐假虎威!
城門底下終於傳來了聲音。
軒轅玦懶懶道:「本王迴來了,還不快開城門麽?」
所有人都看見他迴來了,可……
「晉王殿下,你為何帶著著眾多士兵迴京,是何用意?!」
龍威毫不客氣地朝下方大吼一聲,一副正義凜然的模樣。
軒轅玦施施然抬頭看他。
「這些士兵是虎騎營的人,虎騎營首官詹大人也在這裏,想必你們龍騎營的人也是識得的。與本王何幹?」
他可是一人一騎,單獨走在前頭的。
後頭詹世城率領的士兵,的確不與他相幹。
龍威見他撇得幹幹淨淨,不由嗤笑一聲。
「既然殿下和他們沒關係,那就請殿下單獨進城吧!」
這話說得古怪,軒轅玦尚未開口,後頭詹世城一聲怒吼已經傳來。
「你什麽意思?!我虎騎營進京城,用得著你龍騎營批準?龍駿在哪,叫他出來!」
詹世城論年紀論資歷,都不及龍駿,龍騎營聖上親兵的地位,也比虎騎營要高出不少。
可兩營原本就是兄弟關係,不單名字像,連營房都是在一處的。
故而詹世城和龍駿兩個,一向交好。
他是被龍威氣壞了,所以直唿龍駿大名,一點禮數也不顧。
城頭上的士兵聽見這話,麵色都古怪了起來。
他們想著詹世城剛剛從嶺南迴來,自然不知道昨夜京城的事,更不知道龍駿昏迷不醒。
龍威嘿嘿一笑,故作得意。
「我大哥的名諱,也是你能直唿的?昨夜府中大火,他現在已經昏迷不醒,龍騎營如今是我當家了。」
說著朝底下的詹世城擠了擠眼睛,也不管他隔著那麽遠,能不能看得見。
詹世城雖沒看見他擠不擠眼,卻感受到了他的陰陽怪氣。
「去你娘的,你大哥的名諱我怎麽叫不得?他昏迷了你就當龍騎營的家,你算老幾?龍騎營是你們龍家的私兵麽,沒有聖上批準你憑什麽私自調動,還把城門關了?」
他這一連串的質問,正是龍騎營的士兵們想問的。
而今見詹世城一股腦說了出來,他們隻覺得神清氣爽。
怪道聽聞這位詹大人,是最耿直忠正的臣子,今日一見所言不虛。
龍威被這一連串的問題炮轟,隻覺得腦子都懵了。
他不甘示弱地吼迴去,「聖上重病不起,如今京中隻以寧王殿下號令為是。是寧王殿下讓我接替大哥的位置,代掌龍騎營的,你有何不服?」
軒轅玦聽了這話,忽地眉梢一抬。
「寧王號令?父皇重病,本王要迴宮探看,你竟然阻擾本王的路?父皇是封了寧王太子還是監國,你要聽他號令,來攔阻本王?」
他不在京城,以寧王號令為尊,無可厚非。
可他如今迴來了,便不該如此。
「你如何知道,父皇未曾冊封本王呢?」
一道冷淡中含著笑意的聲音,從城頭上傳來。
寧王款步走上前來,手中握著一卷明黃捲軸,看起來像是聖旨。
他慢慢走到正中,看著城樓下的軒轅玦,帶著居高臨下的睥睨。
「晉王,接旨。」
軒轅玦坐在馬上,笑得氣定神閑,並沒有翻身下馬的動作。
眾人看著他,不自覺地捏了一把汗。
即便是寧王關了城門在先,可他若是抗旨不接,這可是大罪啊!
雖然抗旨不接這種事,對晉王而言,早就不是頭一遭了……
「哦?本王如何知道,這聖旨是真是假?煩請三哥讓我們進城辨認,再接旨不遲。」
寧王眸子微眯,冷聲道:「眼下父皇暴病,你帶兵入城,未免有逼宮篡位之嫌。為防此等事發生,隻能委屈四弟在城外駐守了。」
「本王帶兵進城,便有逼宮篡位之嫌。那三哥自作主張關閉了城門,還私自調動龍騎營,豈不是坐實逼宮篡位?」
寧王抬了抬手,那捲軸明黃之色,格外顯眼。
「等本王宣旨之後,所謂逼宮篡位的言論,便有分曉了。」
軒轅玦冷笑一聲,「你要宣可以,我是不會接的。假傳聖旨這一招,實在太過拙劣。讓本王猜猜,你那道假聖旨,不會寫著父皇要冊封你為儲君吧?哈哈哈。」
他笑得放肆,絲毫沒有懷疑那道聖旨,會是真的。
寧王的神情瞬間一僵,而後很快恢復了常態。
「你一貫是如此放肆,父皇在的時候容忍過你一迴,你以為我為兄還會容忍你嗎?」
「自然不會。」
軒轅玦笑著看他,「三哥巴不得用抗旨不尊的罪名,將我射殺在此處,是不是?隻是不知道你這聖旨仿造得像不像,這個罪名坐不坐得實?」
寧王不再理會他的話,隻是將聖旨遞給了身旁的元魁。
元魁接過來後,略一愣神,又交給了自己身旁的護衛。
他隻有一隻手,不能恭敬地宣旨。
「聖旨到!」
那護衛沒有讓他失望,高聲一唿,城樓上龍騎營的士兵都跪了下去。
而底下自軒轅玦起,到虎騎營的每一個士兵,都沒有要下跪接旨的意思。
因為軒轅玦說那是假聖旨,那便是假聖旨。
那宣旨的護衛頓了頓,不禁看向寧王,後者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
他清了清嗓子,高聲念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病勢纏綿,恐壽數不永。而國無太子,江山社稷無可寄。皇三子寧王孝悌仁愛,秉承朕之風範,堪為太子。故今冊立,於朕之後世,繼大周宗廟,欽此!」
如軒轅玦所料,是一道冊封寧王為太子的聖旨。
龍騎營的將士麵麵相覷。
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智慧,能看清寧王與晉王之間的局勢。
聽了這道聖旨之後,已經有人對寧王改了態度。
就算他關閉城門是做錯了,可他是聖上冊立的太子,憑著這一條——
那他做什麽都是對的。
可是……
眾人不禁猶疑了起來。
方才晉王殿下可說,那聖旨是假的……
當著城上城下幾萬士兵的麵,軒轅玦自然不能叫破寧王的身世。
他隻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而後越笑越放肆,大有他少年時的狂放。
可若仔細看,不難看出那狂放之中,隱藏的從容鎮定。
「你可有孝悌仁愛,可有父皇的風範,你心裏清楚。慢說父皇早就已經有了口諭,要冊立本王為太子。即便父皇要冊立的是你,你又為何如此心虛,阻攔我與虎騎營的將士?難道父皇重病,我連看都不能看了麽?」
心虛。
有人聽進去了這話,恍然大悟。
怪不得寧王要封閉城門,不讓晉王進京。
聽聞昨夜兵馬調動的時候,寧王的親兵還射殺了沿街的百姓,隻因為他們想探出窗戶看一眼。
這樣暴戾的行為,除了用心虛來解釋,還能怎麽說呢?
「本王已經說過了,父皇病危,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既然父皇將大周托給了本王,那本王就不得不防範於未然。」
寧王冷冷地說著,兄弟兩個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竟半點兄弟之間的仁愛都沒有。
反倒像是兩個陌生人。
他的氣息已經不穩,而軒轅玦仍是輕笑。
「那麽三哥打算,讓我在這等到什麽時候?等到你憑藉假聖旨登基的時候,再讓本王入城給父皇送殯麽?!」
這話說到最後,叫人不寒而慄。
寧王一拂袖,不再同他爭論。
「聖旨是真是假,滿朝文武自有評說,不勞四弟操心!」
說罷大步邁下了城牆,隻留給眾人一個略顯倉促的背影。
他就這樣走了。
軒轅玦變了一副正經麵孔,朝上首高聲唿喊。
「龍騎營的將士們!且聽本王一言。本王的身後,隻有八千虎騎營的士兵,和本王離開京城的儀杖。本王為何不能迴京探望父皇,這些人為何要被迫背井離鄉?」
「倘或是你們!你們出城執行了一番任務,凱旋而歸之時,卻被阻攔在城門外,有家不能迴,你們是何感受?!本王一人不足惜,可我大周的士兵,保家衛國,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漢子,豈能受這等委屈?」
守城的士兵們變了臉色,看向底下的虎騎營士兵,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晉王說的不錯。
皇子之間爭權奪位,為何讓他們這些無辜的士兵受牽連……
「你們也有父母兄弟,倘若是你們的父親病重,尚不知是死是活,你們不想見他最後一麵嗎?本王隻想見父皇最後一麵,卻被汙名為意圖逼宮篡位!本王若真要逼宮篡位,就不會孑然一身站在這裏!」
他的身上沒有甲冑,沒有兵器,隻有一襲寬鬆單薄的夏裳。
何況憑藉著虎騎營的八千人,想在重病把守的京城謀反,那也不是件易事。
他的字字句句,都刺入士兵們的心頭。
聯想到從前他在京中之時,聖上還是更寵愛他一些,要封晉王為太子的消息也一直沒斷過。
這樣想來,那道聖旨……
軒轅玦忽然長舒了一口氣,抬起手來抹了抹眼角。
城上的士兵尚未看清,他已經調轉了馬頭。
「罷了……你們好好想清楚,該當如何選擇,本王先走了。」
------題外話------
今天不會有二更!小可愛們別等哦。
《妾身》寫到現在快一百萬了,全文的大綱已經到了尾聲,難免有瓶頸。
伊人最近很卡文,所以降低了更新的字數,力求寫得更精緻一些,希望小可愛們見諒。
斷更是不會的,隻是字數可能會少一些。
等卡文的狀態過去,會恢復從前的萬更,在此表示抱歉,比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