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石糧食再加上金瘡藥三千斤,放在如今時候絕不是個小數目。
這點就拿張士誠這個元蒙太尉來說吧。他如今走海路往元大都運糧食,每次也不過送個十萬石。可即便如此,當今元帝也都要送張士誠龍衣禦袍做迴禮才行。
現在關鐸之所以會在書信中這麽說,其實不過是為了方便李清平能坐地還錢。
卻是在他想來,自己獅子大開口一下要糧三十萬石,哪怕最後隻能得到一半的糧食,那對他而言便是賺到了。
不過見毛正梁讀罷書信後一下露出這個反應,生怕會把事情辦砸的李清平在此時卻是沒能沉得出氣,使的他搶在毛正梁前就先一步開了口。
“大王,遼東如今實在缺糧缺的厲害,將士們現在都餓著肚子打仗。大王,就請您念在與我家主公同殿為臣的份上,幫幫我家主公,幫幫遼東的十幾萬將士吧。”
說著,作為使者的他也就不由一揖及地。
然見此,毛正梁卻並未說什麽,反而是殿下那立在左手第一位的姬宗周於此時冷哼了聲,道:“使者說的輕巧。一張嘴便是三十萬石,看著架勢,當我山東糧食都是大風刮來的不成。
再說餓著肚子與人打仗,那打的是高麗還是韃子?”
起初關鐸他們奉命北伐,討伐的對象自然是元蒙帝國,而非八杆子打不著的高麗國。
所以姬宗周這一問其實挺誅心的。因關鐸等人此時的所作所為,也已經違背了他們的初衷了。
不過即做了發兵攻打高麗的事,遼東方麵對此自也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故在姬宗周言罷後,李清平也就不由幹笑了聲道:“高麗和元蒙乃是舅甥之國,當年脫脫南下高郵時,高麗王也曾派遣萬餘精銳助陣,與兩淮之地多有殺戮。
他們與元蒙向來就是同氣連枝。如今討伐高麗,自然也是為了能更好的討伐元蒙!”
“嗬,這麽說,那張士誠也是我大宋臣子了!?”
姬宗周今日就是來做白臉的。
所以在言辭上,便就顯得有些不依不饒了。
畢竟李清平這聽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實在是站不住跟腳。南下脫脫南下高郵,作為附屬國的高麗的確派出了國內的萬餘兵馬助陣不假,可這群高麗兵當時討伐的對象卻是占據了高郵的張士誠,和紅巾軍並沒有多大關係。
即便有損失,當時的兩淮紅巾也不過是遭受了些魚池之禍,並未因此傷及根本。
而至於高麗和元蒙間所謂的舅甥之國?因高麗國的王後皆為元蒙貴女,故高麗麵對元蒙向來都以外甥自居這的確不假,可這種關係也隻在元蒙強盛的時候存在。
當元蒙帝國內部隨著農民起義而不斷削弱,那位在至正十二年方才得以歸國的高麗國國王王祺,也早就不將當今元帝視為自己的舅舅了。
所以,當他派出去支援脫脫的兵馬迴國,向他報告了元蒙帝國的虛實後。這位一心想要中興高麗四百年江山的“有為君主”,也就不由以雷霆手段鏟除了國內以元蒙帝國奇皇後之兄奇轍為首的親元派。
並趁著元蒙帝國無暇他顧時,果斷發兵攻克了本是元蒙帝國領土的雙城總管府與合蘭府。將自己的江山向東北方向擴充了二百多裏。
但可笑的是,帶著雙城總管府投降他的那個元蒙帝國的千戶官,名字叫李子春。而李子春的嫡長子,則正就是於原本曆史上滅亡了王氏高麗,並開創了李氏朝鮮的開國之君——李成桂。
如今的高麗王王祺為了中興國家,發動戰爭逼得本不願做他臣子的李子春投了降。
可等到幾十年後,本應算他征服之功的李子春之子李成桂,卻又逼得他的兒子王禑退位,進而滅亡了他最想要中興的高麗國。
這種風水輪流轉式的變幻,也真有幾分“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味道在其中。
但這些都是幾十年後才會發生的後話了,如今在加上毛正梁這個本不該出現的蝴蝶,日後還會不會發生這等事情都是兩說了。
故熟悉曆史的毛正梁也隻是在腦子中轉了下,而後也就放下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也因此,迴過神來的他便也不由發現,在計劃中為李清平他們唱紅臉的韓熙,此時卻也幫著李清平說起話來了。
“張士誠那反複小人雖不是我大宋之臣,但高麗當年殺我將士及子民,卻也是實打實發生過的事情。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關平章他們討伐高麗,於情於理也是應當。
畢竟,討伐高麗也是為了更好的討伐元蒙。隻要關平章他們不忘了這個初衷,討伐高麗自就無甚不妥。”
李清平:“討伐元蒙之初衷,我家主公自不會忘。為人臣者,也不敢忘。可如今時候,遼東實在是卻糧少藥。還請大王等慷慨解囊,祝我遼東啊!”
說著說著,他們卻又將話頭扯到毛正梁這來了。
故在聽到李清平這話後,毛正梁先是頓了頓,而後也就不由道:“我與關平章都是大宋的臣子,如今也都是再為‘驅逐韃虜,興複中華’的大業而奮鬥。
關平章有求於孤,於情於理,孤都當伸出援手,助關平章一臂之力。但實話實話,如今的山東實在也是沒有多少餘糧。
年初時候為了討伐逆賊田豐,府庫中所積攢的那些糧食,早也就被消耗了個幹淨。三十萬石,孤實在也是有心無力。
可還是那句話,這忙孤不能不幫。”這樣說著,麵色上顯得十分為難的毛正梁也就不由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的韓熙,然後當著一眾文武的麵便對著韓熙吩咐道:“韓先生,你迴去後計算一下,看咱們山東能拿出多少糧食。
然後再和李、陳這二位貴使商議商議,想辦法為遼東籌集一批足夠使用的糧食出來。”
“是,臣遵命!”
聽到毛正梁這早就安排下來的話,韓熙自也是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
也因此,接下來不等李、陳二人開口,毛正梁也就直接拍板做主道:“二位,那此事便就這樣吧。韓先生在此事上可代表孤,你們接下來與先生商議,即可。”
說罷這話,這一次的朝會,卻也就直接告一段落了。
這點就拿張士誠這個元蒙太尉來說吧。他如今走海路往元大都運糧食,每次也不過送個十萬石。可即便如此,當今元帝也都要送張士誠龍衣禦袍做迴禮才行。
現在關鐸之所以會在書信中這麽說,其實不過是為了方便李清平能坐地還錢。
卻是在他想來,自己獅子大開口一下要糧三十萬石,哪怕最後隻能得到一半的糧食,那對他而言便是賺到了。
不過見毛正梁讀罷書信後一下露出這個反應,生怕會把事情辦砸的李清平在此時卻是沒能沉得出氣,使的他搶在毛正梁前就先一步開了口。
“大王,遼東如今實在缺糧缺的厲害,將士們現在都餓著肚子打仗。大王,就請您念在與我家主公同殿為臣的份上,幫幫我家主公,幫幫遼東的十幾萬將士吧。”
說著,作為使者的他也就不由一揖及地。
然見此,毛正梁卻並未說什麽,反而是殿下那立在左手第一位的姬宗周於此時冷哼了聲,道:“使者說的輕巧。一張嘴便是三十萬石,看著架勢,當我山東糧食都是大風刮來的不成。
再說餓著肚子與人打仗,那打的是高麗還是韃子?”
起初關鐸他們奉命北伐,討伐的對象自然是元蒙帝國,而非八杆子打不著的高麗國。
所以姬宗周這一問其實挺誅心的。因關鐸等人此時的所作所為,也已經違背了他們的初衷了。
不過即做了發兵攻打高麗的事,遼東方麵對此自也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故在姬宗周言罷後,李清平也就不由幹笑了聲道:“高麗和元蒙乃是舅甥之國,當年脫脫南下高郵時,高麗王也曾派遣萬餘精銳助陣,與兩淮之地多有殺戮。
他們與元蒙向來就是同氣連枝。如今討伐高麗,自然也是為了能更好的討伐元蒙!”
“嗬,這麽說,那張士誠也是我大宋臣子了!?”
姬宗周今日就是來做白臉的。
所以在言辭上,便就顯得有些不依不饒了。
畢竟李清平這聽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實在是站不住跟腳。南下脫脫南下高郵,作為附屬國的高麗的確派出了國內的萬餘兵馬助陣不假,可這群高麗兵當時討伐的對象卻是占據了高郵的張士誠,和紅巾軍並沒有多大關係。
即便有損失,當時的兩淮紅巾也不過是遭受了些魚池之禍,並未因此傷及根本。
而至於高麗和元蒙間所謂的舅甥之國?因高麗國的王後皆為元蒙貴女,故高麗麵對元蒙向來都以外甥自居這的確不假,可這種關係也隻在元蒙強盛的時候存在。
當元蒙帝國內部隨著農民起義而不斷削弱,那位在至正十二年方才得以歸國的高麗國國王王祺,也早就不將當今元帝視為自己的舅舅了。
所以,當他派出去支援脫脫的兵馬迴國,向他報告了元蒙帝國的虛實後。這位一心想要中興高麗四百年江山的“有為君主”,也就不由以雷霆手段鏟除了國內以元蒙帝國奇皇後之兄奇轍為首的親元派。
並趁著元蒙帝國無暇他顧時,果斷發兵攻克了本是元蒙帝國領土的雙城總管府與合蘭府。將自己的江山向東北方向擴充了二百多裏。
但可笑的是,帶著雙城總管府投降他的那個元蒙帝國的千戶官,名字叫李子春。而李子春的嫡長子,則正就是於原本曆史上滅亡了王氏高麗,並開創了李氏朝鮮的開國之君——李成桂。
如今的高麗王王祺為了中興國家,發動戰爭逼得本不願做他臣子的李子春投了降。
可等到幾十年後,本應算他征服之功的李子春之子李成桂,卻又逼得他的兒子王禑退位,進而滅亡了他最想要中興的高麗國。
這種風水輪流轉式的變幻,也真有幾分“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味道在其中。
但這些都是幾十年後才會發生的後話了,如今在加上毛正梁這個本不該出現的蝴蝶,日後還會不會發生這等事情都是兩說了。
故熟悉曆史的毛正梁也隻是在腦子中轉了下,而後也就放下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也因此,迴過神來的他便也不由發現,在計劃中為李清平他們唱紅臉的韓熙,此時卻也幫著李清平說起話來了。
“張士誠那反複小人雖不是我大宋之臣,但高麗當年殺我將士及子民,卻也是實打實發生過的事情。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關平章他們討伐高麗,於情於理也是應當。
畢竟,討伐高麗也是為了更好的討伐元蒙。隻要關平章他們不忘了這個初衷,討伐高麗自就無甚不妥。”
李清平:“討伐元蒙之初衷,我家主公自不會忘。為人臣者,也不敢忘。可如今時候,遼東實在是卻糧少藥。還請大王等慷慨解囊,祝我遼東啊!”
說著說著,他們卻又將話頭扯到毛正梁這來了。
故在聽到李清平這話後,毛正梁先是頓了頓,而後也就不由道:“我與關平章都是大宋的臣子,如今也都是再為‘驅逐韃虜,興複中華’的大業而奮鬥。
關平章有求於孤,於情於理,孤都當伸出援手,助關平章一臂之力。但實話實話,如今的山東實在也是沒有多少餘糧。
年初時候為了討伐逆賊田豐,府庫中所積攢的那些糧食,早也就被消耗了個幹淨。三十萬石,孤實在也是有心無力。
可還是那句話,這忙孤不能不幫。”這樣說著,麵色上顯得十分為難的毛正梁也就不由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的韓熙,然後當著一眾文武的麵便對著韓熙吩咐道:“韓先生,你迴去後計算一下,看咱們山東能拿出多少糧食。
然後再和李、陳這二位貴使商議商議,想辦法為遼東籌集一批足夠使用的糧食出來。”
“是,臣遵命!”
聽到毛正梁這早就安排下來的話,韓熙自也是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
也因此,接下來不等李、陳二人開口,毛正梁也就直接拍板做主道:“二位,那此事便就這樣吧。韓先生在此事上可代表孤,你們接下來與先生商議,即可。”
說罷這話,這一次的朝會,卻也就直接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