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
太極宮,立政殿。
媚娘坐在殿前,看著為了一塊玉屏該擺在哪裏而爭執不休的銀珂與錦幨,口角不由浮上淡淡笑意。這兩個孩子,她可是從再意外不過之處得的。想不到,幾番調教之後,便成了這般的好孩子。她越想,越是滿意,看著銀珂錦幨的目光也一發地溫柔起來。
正在此時,玉如徐徐而入,向她輕輕一禮道:“娘娘,主上駕已至立政殿院前。”
媚娘聞言,神色微斂,垂目半晌才輕道:“為何而來?”
“娘娘……”
“去問個清楚。”
她一句話,玉如也隻得出門去打聽了。不多時,她便又匆匆而來報道:“娘娘,午後元舅公卻是入太極殿,見過主上了。”
媚娘聞言,淡一斂眉,好一會兒才輕道:“東宮那邊兒……治郎可曾去過了?”
“自從那日廢太子詔書立下至今,已是久未見麵了。”玉如輕道。
媚娘閉了閉眼,複張開,目光中滿是憐憫與釋然:“……知道了,傳令,接駕。”
“是。”玉如大喜,不及思考為何媚娘態度突然變,便轉而奔出。
一邊兒的明和見狀,上前一步輕道:“娘娘……是為了太子殿下……”
“本宮欠他母子二人的,隻消今日一定局,便已算是還完了,以後再無幹係牽扯。何況……”
她停了停,好一會兒才輕道:“他的身子那般模樣,若是擱著別人照顧,本宮如何放得下心?”
明和頭應是。
……
子夜時分。
李治緊緊抱著媚娘,不肯鬆手,好一會兒才輕道:“你終究還是肯原諒我的。”
“隻這一次,若有下次……”媚娘語未盡,便已覺李治雙手緊緊一箍,幾乎將她腰身勒斷。
“不會的。再不會的。”李治細語。
媚娘淡淡一笑,卻不再言語,隻偎入他懷中,由著他替自己仔細摩挲著額頭。
好一會兒,李治突然輕道:“過了這一段時光,你陪我一道去封禪可好?”
“我?我陪你去做什麽?”
“你現在有著身孕,留你一人在宮中,我終究是不放心。何況……”李治將下頜擱在她頭,喃喃道:“我們不是早就好的麽?以後,要一起遊曆天下。”
媚娘沉默,好一會兒才輕輕道:“好。但是你走之前,總是要將宮中內外事情,都打好了才妥當。”
“無妨。你眼下初初受妊,隻怕也不便就貿然行動,所以自然是要等到胎氣穩固了再走的。至那時,弘兒大位已定,再留下舅舅……”
言及長孫無忌,李治突然停下來,不語,目光中有些了然,有些愕然。
“元舅怎麽了?”媚娘躺在他懷中,聽著他突然慢了一拍的心跳,淡淡地問。
李治沉默,好一會兒才道:“沒什麽……我就是想,至那時,留下舅舅來陪著弘兒,自然也就無大礙了。而且他不跟著去,也少些嘮叨。”
“那……三公之中,總要有一位跟著的。想來便是英國公了?”
“他是最合適的人選。畢竟以後,他是要代替舅舅的人。”李治輕輕道。
媚娘沉默,好一會兒才道:“的確是……”
夫妻二人,一時無言。聽著彼此的唿吸心跳,好一會兒,媚娘才問道:“治郎沒什麽要問媚娘的麽?”
“不必了。”李治聽到她這般問,突然歎了口氣,微微閉了閉眼,然後摟緊了她的身體,將臉埋在她頸窩之中:“不必的……你,都是為了我。”
媚娘無言,隻能柔情迴以擁抱。
……
次日,午後。
太極宮,太極殿中,玉階之上。
李治身披墨裘大氅,手中抱著一隻手爐,神情有些恍惚地看著前方,好一會兒才輕問道:“瑞安迴來了麽?”
“瑞安師傅已然迴了正宮……主上可是要召他前來?”清和聞言,立時輕道。
李治頭稱是,於是便立時有人去通傳。不多時,瑞安微弓著腰背,便匆匆而入。行禮,起身,然後輕道:
“不知主上召見瑞安,有何要事?”
“弘文館裏的事,你是不知道的,對吧?”李治有些猶豫地問著瑞安,見他果然一臉茫然,便閉目微歎,接著,再問道:“那朕召了劉弘業入內之事……媚娘是知道的,對吧?”
瑞安立時垂首不語。
看他這副樣子,李治心裏反而坦然了許多——或者,有那麽一絲絲的歡喜了。
他背負雙手,徐徐起身,緩緩拾階而下,來到瑞安麵前,立定,盯著他看了兩眼,轉頭越過他,走到殿門前,看著殿外,又輕輕地,但聲音堅定地道:“甚至……劉弘業會入殿求見,請求告退……是媚娘著你使意他來的。是罷?”
瑞安立時僵了身子,半晌撲通一聲跪下,叩道:“臣該死!”
李治沒有生氣,卻笑了起來,好一會兒才搖頭,苦笑道:“是為了忠兒與孝兒兩個孩子罷?孝兒入內,便是你們設法動了他身邊的人,讓他相信,若為保全己身,必然得入宮這一趟……對吧?”
瑞安叩首不語。
李治歎了口氣,閉了閉眼睛,又複張開,輕道:“比起忠兒,朕覺得最對不起的正是孝兒。他又這般不爭不搶……誠所謂不爭勝爭……所以自然他便會得到朕的加倍憐憫,更多照顧。而至於忠兒,經了孝兒之事後,朕對他,必然也會再度多些內疚。所以這孩子,自然也就會永遠高枕無憂,做個富貴閑人。兩個朕一生愧對的孩子,能夠得到保全,而且是朕的保全。這樣一來,日後朕每思及這兩個孩子之時,內疚之心自然稍得減緩,也好過許多……這才是媚娘要的。對吧?”
瑞安好一會兒才道:“娘娘所做,一切均為主上。”
李治頭,好一會兒才道:“接下來,便是舅舅要入內奏本,請朕對忠兒多加厚待,不使其一生孤苦。如此一來,舅舅得了美名,朕得了德名,忠兒孝兒兩個孩子,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連弘兒在長大之後,都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兄長受苦而自感內疚……
那她呢?她能得到什麽?”
瑞安抬眼,看著有些迷惑不解的李治,好一會兒,突然搖頭淡笑道:“主上……您以為娘娘什麽也沒得到麽?”
他看著李治,好一會兒才徐徐搖頭道:“是您啊!娘娘得到的,卻正是於她而言最珍貴的東西——您的歡喜,您的平靜……主上,這是對娘娘而言,最最珍貴的東西,難道時至今日,您都不明白麽?”
李治明白,他當然明白。
隻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是……
媚娘這些年來,風風雨雨是一直看著他走過來的。
她看著他殺伐謀斷,她看著他謀算親兄,她看著他冷虐妻兒……
這樣的男人,她怎麽還肯這般為他著想呢?
她不會覺得……他是個卑鄙的人麽?
大唐顯慶二年閏正月。
唐高宗李治著因群臣之議,乃立新後武氏所生代王弘為國儲,更著令賜冠冕禮袍。
代王弘,仁惠愛孝,朝臣頗意之,乃皆稱善。
次日,李治再朝中宣旨,因今歲閏正月,冬時綿延,又兼之京城地處西北,天氣格外苦寒,文武百官俱受之不禁,更有諸多要員盡數受寒而病,乃著令朝中上下,盡可隨駕移於東都洛陽,安度冬寒。
……
是日,午後。
立政殿中,因著要理治一應去東都的東西。是故便格外忙碌。上上下下形形色色,個個都是行色匆匆,喜氣洋洋。
一邊兒,瑞安與明和在一處正盤著相應物事,反而是負責內政的玉氏姐妹此時得了些兒閑,便在殿後邊收拾著媚娘諸色衣物,抽著空兒了幾句閑話。
是閑話,卻也是與時下這樁事有些關聯的。
“姐姐,不是之前是要去封禪的麽?怎麽又變成了去東都?”玉明看著姐姐,聲問。
玉如搖搖頭,邊兒手裏折著衣裳,邊兒低聲道:“本來是要去封禪的,可是聽因為太子殿下年幼,主上到底是不放心的,所以還得再等兩年,於是就駁了那些朝臣們的奏疏。”
玉明哦了一聲,然後轉頭看看正替耍賴撒嬌地偎著不放手的李弘收拾衣裳的媚娘,又再放低些聲音道:“如此來,那清和的可是真的了。”
“清和?他什麽了?”
“他……之前那個劉弘業入殿求主上恩準退隱,卻是娘娘的主意呢!為的是主上。”
“啊?劉弘業入殿是娘娘的主意?”
“嗯,好像是之前與元舅公相謀的,是算準了主上會拿劉弘業來與娘娘頑笑,如此便能讓娘娘借題發揮,好歹讓主上的心思從廢太子身上轉移一番。趁著主上為了惹娘娘生氣的事情正發愁的時候,叫元舅公出麵來替主上打個主意,把心思扳迴了平定。
這樣,當元舅公勸主上恩賜廢太子的時候,也就好得多。廢太子便真正能安安穩穩地做個富貴閑人,斷然不至於失了性命。這也算是主上彌補於他……如此一來,日後主上也不必再為自己曾經對廢太子的那些過往而痛苦了。
不止如此,還有許王殿下也是。那一****進宮來見聖,求主上莫立儲於他,據清和所,多半也是娘娘著人在許王殿下身邊提著,他才想到這一招的。
而他一進宮,娘娘必然便安排好了後手,讓他得了那許多的好處,也讓主上留意到他難為的處境,甚至還得了影衛做保命符……
娘娘一片苦心,怕都是為了主上日後思及如今,卻不後悔自己未曾稍盡父皇之責呢!”
玉明這番話一出口,玉如便是好一陣怔愕,半晌她才眨眼道:
“你的意思是……
這廢太子,娘娘不僅不打算要除掉他,甚至還要設計主上去保他一生平安?這……這若是主上知曉了……”
玉明歎了口氣道:“姐姐好生糊塗,明兒都了是清和所的了……你想主上會不知道麽?”
玉如閉了口。的確,若是清和所,那多半……不,基本已然可以肯定,此事便是李治出口,清和才能想得到的。
隻是……
玉如看看玉明,低聲道:“難道娘娘不知道廢太子的心思麽?”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為了主上聲名,她總是要保得他們父子能留下情義二字的。何況在娘娘心裏,她總還是覺得自己欠著廢太子與他生母二人的一情份的。這一,你知我知,主上自然也知曉。所以主上此番便才會這般地沉默,順著娘娘與元舅公的心思去做呢。”
“如此來,那日弘文館裏……娘娘與元舅公相見之時,便是為了定此計了……也是,以主上這樣的人物,若非這二位聯手,又有誰能將他也算進去?”
玉如輕歎,迴首看了一眼媚娘,目光中盡是敬畏:“甚至……隻怕這樣算準了主上心性而定的計……換了另一個人,也是做不來的。隻有娘娘……也隻有她了。”
太極宮,立政殿。
媚娘坐在殿前,看著為了一塊玉屏該擺在哪裏而爭執不休的銀珂與錦幨,口角不由浮上淡淡笑意。這兩個孩子,她可是從再意外不過之處得的。想不到,幾番調教之後,便成了這般的好孩子。她越想,越是滿意,看著銀珂錦幨的目光也一發地溫柔起來。
正在此時,玉如徐徐而入,向她輕輕一禮道:“娘娘,主上駕已至立政殿院前。”
媚娘聞言,神色微斂,垂目半晌才輕道:“為何而來?”
“娘娘……”
“去問個清楚。”
她一句話,玉如也隻得出門去打聽了。不多時,她便又匆匆而來報道:“娘娘,午後元舅公卻是入太極殿,見過主上了。”
媚娘聞言,淡一斂眉,好一會兒才輕道:“東宮那邊兒……治郎可曾去過了?”
“自從那日廢太子詔書立下至今,已是久未見麵了。”玉如輕道。
媚娘閉了閉眼,複張開,目光中滿是憐憫與釋然:“……知道了,傳令,接駕。”
“是。”玉如大喜,不及思考為何媚娘態度突然變,便轉而奔出。
一邊兒的明和見狀,上前一步輕道:“娘娘……是為了太子殿下……”
“本宮欠他母子二人的,隻消今日一定局,便已算是還完了,以後再無幹係牽扯。何況……”
她停了停,好一會兒才輕道:“他的身子那般模樣,若是擱著別人照顧,本宮如何放得下心?”
明和頭應是。
……
子夜時分。
李治緊緊抱著媚娘,不肯鬆手,好一會兒才輕道:“你終究還是肯原諒我的。”
“隻這一次,若有下次……”媚娘語未盡,便已覺李治雙手緊緊一箍,幾乎將她腰身勒斷。
“不會的。再不會的。”李治細語。
媚娘淡淡一笑,卻不再言語,隻偎入他懷中,由著他替自己仔細摩挲著額頭。
好一會兒,李治突然輕道:“過了這一段時光,你陪我一道去封禪可好?”
“我?我陪你去做什麽?”
“你現在有著身孕,留你一人在宮中,我終究是不放心。何況……”李治將下頜擱在她頭,喃喃道:“我們不是早就好的麽?以後,要一起遊曆天下。”
媚娘沉默,好一會兒才輕輕道:“好。但是你走之前,總是要將宮中內外事情,都打好了才妥當。”
“無妨。你眼下初初受妊,隻怕也不便就貿然行動,所以自然是要等到胎氣穩固了再走的。至那時,弘兒大位已定,再留下舅舅……”
言及長孫無忌,李治突然停下來,不語,目光中有些了然,有些愕然。
“元舅怎麽了?”媚娘躺在他懷中,聽著他突然慢了一拍的心跳,淡淡地問。
李治沉默,好一會兒才道:“沒什麽……我就是想,至那時,留下舅舅來陪著弘兒,自然也就無大礙了。而且他不跟著去,也少些嘮叨。”
“那……三公之中,總要有一位跟著的。想來便是英國公了?”
“他是最合適的人選。畢竟以後,他是要代替舅舅的人。”李治輕輕道。
媚娘沉默,好一會兒才道:“的確是……”
夫妻二人,一時無言。聽著彼此的唿吸心跳,好一會兒,媚娘才問道:“治郎沒什麽要問媚娘的麽?”
“不必了。”李治聽到她這般問,突然歎了口氣,微微閉了閉眼,然後摟緊了她的身體,將臉埋在她頸窩之中:“不必的……你,都是為了我。”
媚娘無言,隻能柔情迴以擁抱。
……
次日,午後。
太極宮,太極殿中,玉階之上。
李治身披墨裘大氅,手中抱著一隻手爐,神情有些恍惚地看著前方,好一會兒才輕問道:“瑞安迴來了麽?”
“瑞安師傅已然迴了正宮……主上可是要召他前來?”清和聞言,立時輕道。
李治頭稱是,於是便立時有人去通傳。不多時,瑞安微弓著腰背,便匆匆而入。行禮,起身,然後輕道:
“不知主上召見瑞安,有何要事?”
“弘文館裏的事,你是不知道的,對吧?”李治有些猶豫地問著瑞安,見他果然一臉茫然,便閉目微歎,接著,再問道:“那朕召了劉弘業入內之事……媚娘是知道的,對吧?”
瑞安立時垂首不語。
看他這副樣子,李治心裏反而坦然了許多——或者,有那麽一絲絲的歡喜了。
他背負雙手,徐徐起身,緩緩拾階而下,來到瑞安麵前,立定,盯著他看了兩眼,轉頭越過他,走到殿門前,看著殿外,又輕輕地,但聲音堅定地道:“甚至……劉弘業會入殿求見,請求告退……是媚娘著你使意他來的。是罷?”
瑞安立時僵了身子,半晌撲通一聲跪下,叩道:“臣該死!”
李治沒有生氣,卻笑了起來,好一會兒才搖頭,苦笑道:“是為了忠兒與孝兒兩個孩子罷?孝兒入內,便是你們設法動了他身邊的人,讓他相信,若為保全己身,必然得入宮這一趟……對吧?”
瑞安叩首不語。
李治歎了口氣,閉了閉眼睛,又複張開,輕道:“比起忠兒,朕覺得最對不起的正是孝兒。他又這般不爭不搶……誠所謂不爭勝爭……所以自然他便會得到朕的加倍憐憫,更多照顧。而至於忠兒,經了孝兒之事後,朕對他,必然也會再度多些內疚。所以這孩子,自然也就會永遠高枕無憂,做個富貴閑人。兩個朕一生愧對的孩子,能夠得到保全,而且是朕的保全。這樣一來,日後朕每思及這兩個孩子之時,內疚之心自然稍得減緩,也好過許多……這才是媚娘要的。對吧?”
瑞安好一會兒才道:“娘娘所做,一切均為主上。”
李治頭,好一會兒才道:“接下來,便是舅舅要入內奏本,請朕對忠兒多加厚待,不使其一生孤苦。如此一來,舅舅得了美名,朕得了德名,忠兒孝兒兩個孩子,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連弘兒在長大之後,都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兄長受苦而自感內疚……
那她呢?她能得到什麽?”
瑞安抬眼,看著有些迷惑不解的李治,好一會兒,突然搖頭淡笑道:“主上……您以為娘娘什麽也沒得到麽?”
他看著李治,好一會兒才徐徐搖頭道:“是您啊!娘娘得到的,卻正是於她而言最珍貴的東西——您的歡喜,您的平靜……主上,這是對娘娘而言,最最珍貴的東西,難道時至今日,您都不明白麽?”
李治明白,他當然明白。
隻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是……
媚娘這些年來,風風雨雨是一直看著他走過來的。
她看著他殺伐謀斷,她看著他謀算親兄,她看著他冷虐妻兒……
這樣的男人,她怎麽還肯這般為他著想呢?
她不會覺得……他是個卑鄙的人麽?
大唐顯慶二年閏正月。
唐高宗李治著因群臣之議,乃立新後武氏所生代王弘為國儲,更著令賜冠冕禮袍。
代王弘,仁惠愛孝,朝臣頗意之,乃皆稱善。
次日,李治再朝中宣旨,因今歲閏正月,冬時綿延,又兼之京城地處西北,天氣格外苦寒,文武百官俱受之不禁,更有諸多要員盡數受寒而病,乃著令朝中上下,盡可隨駕移於東都洛陽,安度冬寒。
……
是日,午後。
立政殿中,因著要理治一應去東都的東西。是故便格外忙碌。上上下下形形色色,個個都是行色匆匆,喜氣洋洋。
一邊兒,瑞安與明和在一處正盤著相應物事,反而是負責內政的玉氏姐妹此時得了些兒閑,便在殿後邊收拾著媚娘諸色衣物,抽著空兒了幾句閑話。
是閑話,卻也是與時下這樁事有些關聯的。
“姐姐,不是之前是要去封禪的麽?怎麽又變成了去東都?”玉明看著姐姐,聲問。
玉如搖搖頭,邊兒手裏折著衣裳,邊兒低聲道:“本來是要去封禪的,可是聽因為太子殿下年幼,主上到底是不放心的,所以還得再等兩年,於是就駁了那些朝臣們的奏疏。”
玉明哦了一聲,然後轉頭看看正替耍賴撒嬌地偎著不放手的李弘收拾衣裳的媚娘,又再放低些聲音道:“如此來,那清和的可是真的了。”
“清和?他什麽了?”
“他……之前那個劉弘業入殿求主上恩準退隱,卻是娘娘的主意呢!為的是主上。”
“啊?劉弘業入殿是娘娘的主意?”
“嗯,好像是之前與元舅公相謀的,是算準了主上會拿劉弘業來與娘娘頑笑,如此便能讓娘娘借題發揮,好歹讓主上的心思從廢太子身上轉移一番。趁著主上為了惹娘娘生氣的事情正發愁的時候,叫元舅公出麵來替主上打個主意,把心思扳迴了平定。
這樣,當元舅公勸主上恩賜廢太子的時候,也就好得多。廢太子便真正能安安穩穩地做個富貴閑人,斷然不至於失了性命。這也算是主上彌補於他……如此一來,日後主上也不必再為自己曾經對廢太子的那些過往而痛苦了。
不止如此,還有許王殿下也是。那一****進宮來見聖,求主上莫立儲於他,據清和所,多半也是娘娘著人在許王殿下身邊提著,他才想到這一招的。
而他一進宮,娘娘必然便安排好了後手,讓他得了那許多的好處,也讓主上留意到他難為的處境,甚至還得了影衛做保命符……
娘娘一片苦心,怕都是為了主上日後思及如今,卻不後悔自己未曾稍盡父皇之責呢!”
玉明這番話一出口,玉如便是好一陣怔愕,半晌她才眨眼道:
“你的意思是……
這廢太子,娘娘不僅不打算要除掉他,甚至還要設計主上去保他一生平安?這……這若是主上知曉了……”
玉明歎了口氣道:“姐姐好生糊塗,明兒都了是清和所的了……你想主上會不知道麽?”
玉如閉了口。的確,若是清和所,那多半……不,基本已然可以肯定,此事便是李治出口,清和才能想得到的。
隻是……
玉如看看玉明,低聲道:“難道娘娘不知道廢太子的心思麽?”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為了主上聲名,她總是要保得他們父子能留下情義二字的。何況在娘娘心裏,她總還是覺得自己欠著廢太子與他生母二人的一情份的。這一,你知我知,主上自然也知曉。所以主上此番便才會這般地沉默,順著娘娘與元舅公的心思去做呢。”
“如此來,那日弘文館裏……娘娘與元舅公相見之時,便是為了定此計了……也是,以主上這樣的人物,若非這二位聯手,又有誰能將他也算進去?”
玉如輕歎,迴首看了一眼媚娘,目光中盡是敬畏:“甚至……隻怕這樣算準了主上心性而定的計……換了另一個人,也是做不來的。隻有娘娘……也隻有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