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日月山。
李承乾一道詔書傳出去之後,原本還在大明學堂參觀的虞世南徹底坐不住了。
本來,虞世南這幾天混在大明學堂,整個人心情都好了不少,可李承乾的一道詔書,又讓這個老學究憂心忡忡起來。
當即就和李孝恭還有秦瓊一道找上了大唐駐大明的使者盧正卿。
不過盧正卿因為常駐日月山的緣故,對李承乾的一些驚人之舉早就見怪不怪了,見這三人一起造訪,也隻是笑道:“不過是小事情罷了,怎麽還驚動了幾位?”
“小事情?”虞世南當即就坐不住了,雙手一撐就站了起來,說道,“這如果都隻是小事,不知道在盧使節眼中,什麽才算大事!”
說著,他整個人都在顫抖。
大唐在分崩離析啊!
不管是他,還是其他人,雖然都認可現在的大明王廷,可在他們心中,大明王廷終究還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他,因為大明王廷的王是他們大唐的太子,就這麽簡單!
可李承乾此舉,分明是在疏遠大唐。
如果大明的王換一個人,也就罷了!
大家互相防範著也很正常。
可問題是,大明的王不是別人啊!
李承乾這麽一弄,那未來李二駕崩了,到底傳位給誰?
換句話說,傳位給別人,他李承乾心甘麽?
這就是隱患啊!
哪怕那時候他虞世南墳頭的草估計都半人高了,但這並不影響他為了大唐的未來而擔憂。
“那不然呢?”盧正卿笑道,“如今唐明之間的爭鋒還少了麽?不管是從商業到軍事上,哪方麵不在競爭?
真要等兩國在邊境上摩擦出矛盾了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郡王、翼國公、永興公。
你們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你們自己捫心自問,這些事兒是我們能避免的麽?
別忘了,這一切不單單是陛下和殿下之間的爭鋒。
而是兩個朝堂上文武百官之間的爭鋒。
誰也不想成為被取代的那一個。
不信你們等著看,洮河郡那邊馬上就有動作的。”
他在日月山待了幾年,的確是看明白了很多東西。
尤其是這幾年,大明和大唐之間的明爭暗鬥,他是看得真真切切。
盧正卿一說完,眾人也是沉默不語,的確,這些年,唐明之間的爭鬥還真不少。
……
而就在他們糾結的時候,李承乾也收到了消息。
當即就笑道:“本王這舅舅還真是從沒讓本王失望過啊。”
對於長孫無忌,他從來不吝嗇於任何的防範。
畢竟這老家夥,在原本的曆史上,真就是李家皇室的災難。
李二駕崩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都是他一手遮天。
“殿下,那我們應該怎麽辦?”吳安問道。
李承乾笑了笑,道:“嗯,密諜司還是繼續盯著洮河郡的動靜,至於大趙王廷那邊,劉三。”
“末將在。”劉三聞言當即站了出來。
李承乾說道:“你現在動身,帶上慕容順,然後通知清水川的那些家夥,配合慕容順去找李元景,讓慕容順以吐穀渾嫡長子的名義,收迴清水川。”
“趙王怕是不會承認吧?”劉三聞言頓時就是一愣。
“廢話。”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又不是真的要收迴清水川,隻是找這麽個借口進大趙王廷罷了。
你還真想將清水川收迴來?
要是如此的話,當初李元景找上本王的時候,本王又何必拒絕?”
劉三聞言,當即就出去安排了。
而等他走後,李承乾又對尉遲寶林說道:“寶林,傳普仆射和李尚書。”
不多時,普西偌和李勤儉便一道走了進來。
“參見殿下。”
李承乾將大趙王廷的詳情跟眾人介紹了一下後,這才說道:“兩位愛卿該知道如何做了吧?”
“殿下放心,我大明豈會落於人後。”對於大趙王廷存在的目的,他們這些官員其實早就思量過,當下就點了點頭。
“那行,你們自行去安排。”李承乾說道,“李元景那邊,本王打過招唿,不過他畢竟是一國君主,雖然是個落魄戶,但身份畢竟擺在那裏,所以有所刁難,你們也見諒一二。
至於說他的一些私心,也不用管。
明白麽?”
普西偌兩人對視一眼,當即笑道:“殿下放心,這事兒不是個問題。”
李承乾擺了擺手,當即就將兩人打發了。
此番出兵的是征西軍,屬於鐵勒部的傳統勢力。
而商業和政治上的滲透卻是漢人和鮮卑族的勢力範圍。
等李勤儉和普西偌走出大明宮後,兩人互相拱了拱手,良久,還是李勤儉先說道:“普仆射,此番進駐大趙王廷,我們可是有共同的敵人。”
“那是自然。”普西偌也笑道,“殿下也確實是為了我們在著想,現階段,還需要我們團結一心才是。
畢竟,未來的朝堂上,還是多些熟麵孔舒服一些。”
他說完,兩人當即哈哈一笑。
雖然像是什麽都沒說,但對他們兩人而言,一切盡在不言中。
分開後,李勤儉當即就找到了王玄策、長孫衝等漢人一係的官員。
如今,大明的朝堂上,三股勢力分庭抗禮,而漢人一係中,自然以李勤儉和王玄策為尊。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要是他們抱團取暖,鮮卑族和鐵勒部的勢力根本就不是他們單獨可以抗衡的。
當然,哪怕如此,漢人一係中其實也分做了幾個派別。
“殿下這是要讓我們硬撼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啊。”長孫衝聞言,搖了搖頭,道,“這事兒怕是不那麽好搞啊,別的不說,就說下官那阿耶,想和他鬥,不容易就是。”
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是點了點頭。
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誰不是鬥爭經驗極其豐富的主?
而他們,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可即便如此,李勤儉也是笑道:“長孫侍郎此言在理,可我們有選擇麽?”
“沒有。”王玄策也是搖頭笑道,“倒不是說殿下在逼迫我們,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未來,唐明要是合為一體,你們誰願意被人取代?
三省六部就這麽多個位置,到底是大唐的官員上,還是我們上?”
一說到這個,眾人又沉默了。
在他們看來,李承乾未來繼承大唐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哪怕是李二敢將皇位傳給別人,他們也敢以大唐太子的身份殺迴長安。
就連長孫衝也是這個想法。
這倒不是說他們對大唐不認可還是怎麽的,說白了,這和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
凡事都一樣,隻要和自己的利益掛鉤後,一切都變了。
“所以說,此番其實是我們自己沒有更好的選擇。”李勤儉說道,“這麽多年來,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這個麽?
而且,此番其實也是殿下在考量我們,看看我們和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還有多大的差距。
不過也好,本官也想看看,比起大唐的那些開國之勳,我們大明的這些開國之勳究竟差在哪裏?”
“那兩位仆射是怎麽個說法?”長孫衝問道,“如果他們要是在暗中搞鬼的話,這事兒怕是沒那麽好辦。
而且諸位也知道,之前為了王妃一事,我們三方明爭暗鬥的事兒也不少。”
最近這些年,漢人、鮮卑、鐵勒的三方勢力也的確是暗中爭鬥了不少。
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方勢力,三方的爭鬥都極其膠著。
當然,如今三方其實也不分伯仲。
漢人一係在朝堂上有李勤儉和王玄策主持一部,而在軍事上長明軍就是最好的代表。
至於其餘兩方,實力其實也大差不差。
反正三方沒有哪一方強勢得格外明顯。
“這一點兒長孫侍郎放心好了。”李勤儉笑道,“什麽時候該爭,該怎麽爭,大家其實都清楚,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這倒是的。”王玄策也是點了點頭,道,“在這方麵,確實沒什麽好擔心的,大家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隻是,我們此番以什麽為錨點進駐大趙王廷?”
“商業啊。”李勤儉笑道,“本官廣邀了涇陽係的商賈,晚間就在長明酒樓宴請眾人,諸位一道去。”
其實,李勤儉早就有了安排。
而同一時間,普西偌其實也沒閑著。
他也召集了鮮卑係的官員聚在了一起。
其結果和李勤儉那邊大致相當。
……
兩日後。
大趙王廷。
大唐的軍隊剛剛進駐大趙王廷,慕容順就帶著人進入了大趙王廷,直言要李元景交迴清水川。
這一手,著實讓長孫無忌沒想到。
當然,李元景自然不會交還清水川,當即,慕容順就帶著人駐紮在了清水川,開始了無休止的扯皮。
不過此番,他也就隻是個幌子而已。
真正做主的,其實是征西軍孤狼騎的吐門羅。
吐門羅原本是吐穀渾太子芒波傑孫波的親兵,歸降大明之後,在數次大戰中屢建奇功,尤其是上次在覆滅吐穀渾一戰之中,更是立下了曠世之功。
雖然如今依舊隻是征西軍孤狼騎的將軍。
但權勢卻是今非昔比。
“殿下隻管好生歇息就是,其餘之事,本將軍自會處理好。”營帳之中,吐門羅對慕容順說道。
說起來也有些滑稽。
兩人許久之前還是敵對的,隻是誰也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有共事的一天。
慕容順搖了搖頭,失笑道:“將軍就別喊什麽殿下了,我如今不過是一介罪囚,若非明王大恩,哪兒還有苟活於世的機會?”
他其實早就猜到了,李承乾沒殺他,不是殺不得,也不是李承乾怕背上什麽名,而因為他還有價值。
當然,他自己之所以沒有尋死,其實也是心有不甘,他就是想看看,看看李承乾帶領的大明王廷到底要比他當年執掌的赤水源強多少?
甚至,他還想親眼看到李承乾的覆滅。
隻是這麽多年下來,大明越來越強大,他漸漸的也就真的服氣了。
“誰能想到,你我二人有一天居然會一同共事。”吐門羅笑道,“不過殿下放心,此番我家明王交代過了,殿下的安危才是第一位的。”
吐門羅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李承乾的命令裏明確的說了,不需要他們做什麽,隻要留在大趙王廷就行。
如果真和大唐的軍隊發生了衝突,到時候由他全權做主。
是以,如今的他是真的清閑得很。
畢竟才將將進駐大趙王廷,就是想發生衝突,也沒那麽快。
而就在他們兩人閑聊之際。
大明和大唐的商賈幾乎是前後腳進駐了大趙王廷。
大明最狠,一口氣在整個大趙王廷開設了數十家商鋪、工坊、礦產。
投入之大,讓長孫無忌都是一驚。
當然,大唐方麵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也在短時間內在大趙王廷投入甚多。
他們雙方這麽一折騰,李元景倒是笑了。
“真他娘的搞笑,想當初我們怎麽想發展大趙王廷都發展不起來,結果一換了領地之後,大明和大唐倒是爭先搶後的來了。”李元景說著,無奈地搖了搖頭,心道,這都叫什麽事兒。
顧建章聞言卻是小聲道:“殿下,我們其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展自身啊,按照大明和大唐的這個趨勢,未來我大趙王廷的商業必然會井噴式爆發,這對我們而言,的確是個機會。”
“機會個屁,機會。”李元景沒好氣地說道,“你懂什麽?”
“嗯?”顧建章聞言一愣,這難道不是機會?
“你再想想,大明和大唐在我大趙王廷投入這麽多是為了什麽?你真以為大趙王廷還是當初的那個大趙王廷?”
李元景歎了口氣,說道,“就算我們此番借著唐明之爭的風口,將商業搞起來了,那又如何?大明和大唐都有軍隊在我大趙王廷,你能做什麽?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所以,我們如今啥都別幹。
放心,他們會幫我們折騰的。
那些家夥,一個比一個喜歡折騰。”
說完,李元景看了看遠處,心中卻是頗有幾分落寞的感覺。
曾幾何時,這才是他想要的大趙王廷,可有朝一日,這樣的大趙王廷出現了,卻再也不屬於他。
顧建章聞言仔細琢磨了一番,半晌才說道:“殿下,這大明和大唐是為了日後在做準備?”
“想明白了?”李元景笑道。
他如今其實不太在意了,退路自己留了,李承乾那邊他也做安排了,他幾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他真的無能為力了。
當然,李二那邊,他其實沒做什麽,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李二駕崩之前,他是不會踏入大唐的地界的。
沒辦法,對於他而言,李二才是最令人恐懼的。
“想明白了。”顧建章說著還搖了搖頭,道,“但是有些不敢置信,這麽鬥下去,大明和大唐早晚在我清水川鬥出肝火來。”
“這才是他們的目的。”李元景冷笑道,“或者說,這是本王那皇兄和侄兒的目的,他們兩個就是要讓大唐和大明的官員在我大趙王廷鬥個你死我活。
不然,你以為本王那侄兒為什麽要將這些領土劃歸到我大趙王廷?
不就是因為他需要給大唐和大明的那些官員,開辟一個最合適的戰場麽?
至於我們,說白了,連上陣的資格都沒,充其量也就是充當幾個觀眾罷了。”
李元景如今也算看得很通透了,隻是每每想到這些事兒,心裏總是有些不得勁兒。
自己好歹也是大唐皇室的嫡係,結果連上場的資格都沒,說起來,多少有些諷刺。
可顧建章還是不明白,又搖了搖頭:“為什麽啊?這鬥起來對大唐和大明有什麽好處?”
“好處?”李元景笑道,“那好處可就多了,隻要鬥起來,那兩位都將賺個盆滿缽滿吧,得了,這些東西跟你說了你也不懂。
對了,聽說你們的家眷也都被你們接來了是吧?”
“是的。”顧建章說完,林州等人也點了點頭。
李元景道:“抓緊時間送走吧,不管是送迴大唐還是送到大明王廷都可以,就是別留在大趙王廷。
這破地方,安穩不了幾年了。
未來啊,這片土地真就要成為一處戰場了。
這些黑了心的家夥,真就是別人家的瓶瓶罐罐不值錢,打碎了他們也不會心疼的。”
說完,李元景就走了出去,他想看看,看看以往自己朝思暮想的繁榮景象。
不管怎麽說,如今他還是大趙王廷的王,大趙王廷的繁榮雖然是短暫的,但終究也是屬於他的曇花一現。
而他走後,顧建章、林州等人麵麵相覷。
這事兒鬧得。
不過李元景的話他們倒也放在了心上。
比他們更加為難的人則是龜茲王。
當李元景和李承乾交換了領土之後,龜茲王就分外的擔心。
而當唐明的軍隊都正式進駐大趙王廷後,他更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當然,他阻止不了,雖然他還有一些殘兵敗將,但不管是大明還是大唐,都不是他能招惹的。
他現在就怕大明來找他的麻煩。
因為他的族人中,可還藏著不少的秘密。
“王,我們該怎麽辦?”部落中,有人問道。
龜茲王深唿了一口氣,這才說道,“是時候做出抉擇了。”
(本章完)
李承乾一道詔書傳出去之後,原本還在大明學堂參觀的虞世南徹底坐不住了。
本來,虞世南這幾天混在大明學堂,整個人心情都好了不少,可李承乾的一道詔書,又讓這個老學究憂心忡忡起來。
當即就和李孝恭還有秦瓊一道找上了大唐駐大明的使者盧正卿。
不過盧正卿因為常駐日月山的緣故,對李承乾的一些驚人之舉早就見怪不怪了,見這三人一起造訪,也隻是笑道:“不過是小事情罷了,怎麽還驚動了幾位?”
“小事情?”虞世南當即就坐不住了,雙手一撐就站了起來,說道,“這如果都隻是小事,不知道在盧使節眼中,什麽才算大事!”
說著,他整個人都在顫抖。
大唐在分崩離析啊!
不管是他,還是其他人,雖然都認可現在的大明王廷,可在他們心中,大明王廷終究還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他,因為大明王廷的王是他們大唐的太子,就這麽簡單!
可李承乾此舉,分明是在疏遠大唐。
如果大明的王換一個人,也就罷了!
大家互相防範著也很正常。
可問題是,大明的王不是別人啊!
李承乾這麽一弄,那未來李二駕崩了,到底傳位給誰?
換句話說,傳位給別人,他李承乾心甘麽?
這就是隱患啊!
哪怕那時候他虞世南墳頭的草估計都半人高了,但這並不影響他為了大唐的未來而擔憂。
“那不然呢?”盧正卿笑道,“如今唐明之間的爭鋒還少了麽?不管是從商業到軍事上,哪方麵不在競爭?
真要等兩國在邊境上摩擦出矛盾了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郡王、翼國公、永興公。
你們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你們自己捫心自問,這些事兒是我們能避免的麽?
別忘了,這一切不單單是陛下和殿下之間的爭鋒。
而是兩個朝堂上文武百官之間的爭鋒。
誰也不想成為被取代的那一個。
不信你們等著看,洮河郡那邊馬上就有動作的。”
他在日月山待了幾年,的確是看明白了很多東西。
尤其是這幾年,大明和大唐之間的明爭暗鬥,他是看得真真切切。
盧正卿一說完,眾人也是沉默不語,的確,這些年,唐明之間的爭鬥還真不少。
……
而就在他們糾結的時候,李承乾也收到了消息。
當即就笑道:“本王這舅舅還真是從沒讓本王失望過啊。”
對於長孫無忌,他從來不吝嗇於任何的防範。
畢竟這老家夥,在原本的曆史上,真就是李家皇室的災難。
李二駕崩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都是他一手遮天。
“殿下,那我們應該怎麽辦?”吳安問道。
李承乾笑了笑,道:“嗯,密諜司還是繼續盯著洮河郡的動靜,至於大趙王廷那邊,劉三。”
“末將在。”劉三聞言當即站了出來。
李承乾說道:“你現在動身,帶上慕容順,然後通知清水川的那些家夥,配合慕容順去找李元景,讓慕容順以吐穀渾嫡長子的名義,收迴清水川。”
“趙王怕是不會承認吧?”劉三聞言頓時就是一愣。
“廢話。”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又不是真的要收迴清水川,隻是找這麽個借口進大趙王廷罷了。
你還真想將清水川收迴來?
要是如此的話,當初李元景找上本王的時候,本王又何必拒絕?”
劉三聞言,當即就出去安排了。
而等他走後,李承乾又對尉遲寶林說道:“寶林,傳普仆射和李尚書。”
不多時,普西偌和李勤儉便一道走了進來。
“參見殿下。”
李承乾將大趙王廷的詳情跟眾人介紹了一下後,這才說道:“兩位愛卿該知道如何做了吧?”
“殿下放心,我大明豈會落於人後。”對於大趙王廷存在的目的,他們這些官員其實早就思量過,當下就點了點頭。
“那行,你們自行去安排。”李承乾說道,“李元景那邊,本王打過招唿,不過他畢竟是一國君主,雖然是個落魄戶,但身份畢竟擺在那裏,所以有所刁難,你們也見諒一二。
至於說他的一些私心,也不用管。
明白麽?”
普西偌兩人對視一眼,當即笑道:“殿下放心,這事兒不是個問題。”
李承乾擺了擺手,當即就將兩人打發了。
此番出兵的是征西軍,屬於鐵勒部的傳統勢力。
而商業和政治上的滲透卻是漢人和鮮卑族的勢力範圍。
等李勤儉和普西偌走出大明宮後,兩人互相拱了拱手,良久,還是李勤儉先說道:“普仆射,此番進駐大趙王廷,我們可是有共同的敵人。”
“那是自然。”普西偌也笑道,“殿下也確實是為了我們在著想,現階段,還需要我們團結一心才是。
畢竟,未來的朝堂上,還是多些熟麵孔舒服一些。”
他說完,兩人當即哈哈一笑。
雖然像是什麽都沒說,但對他們兩人而言,一切盡在不言中。
分開後,李勤儉當即就找到了王玄策、長孫衝等漢人一係的官員。
如今,大明的朝堂上,三股勢力分庭抗禮,而漢人一係中,自然以李勤儉和王玄策為尊。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要是他們抱團取暖,鮮卑族和鐵勒部的勢力根本就不是他們單獨可以抗衡的。
當然,哪怕如此,漢人一係中其實也分做了幾個派別。
“殿下這是要讓我們硬撼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啊。”長孫衝聞言,搖了搖頭,道,“這事兒怕是不那麽好搞啊,別的不說,就說下官那阿耶,想和他鬥,不容易就是。”
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是點了點頭。
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誰不是鬥爭經驗極其豐富的主?
而他們,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可即便如此,李勤儉也是笑道:“長孫侍郎此言在理,可我們有選擇麽?”
“沒有。”王玄策也是搖頭笑道,“倒不是說殿下在逼迫我們,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未來,唐明要是合為一體,你們誰願意被人取代?
三省六部就這麽多個位置,到底是大唐的官員上,還是我們上?”
一說到這個,眾人又沉默了。
在他們看來,李承乾未來繼承大唐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哪怕是李二敢將皇位傳給別人,他們也敢以大唐太子的身份殺迴長安。
就連長孫衝也是這個想法。
這倒不是說他們對大唐不認可還是怎麽的,說白了,這和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
凡事都一樣,隻要和自己的利益掛鉤後,一切都變了。
“所以說,此番其實是我們自己沒有更好的選擇。”李勤儉說道,“這麽多年來,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這個麽?
而且,此番其實也是殿下在考量我們,看看我們和大唐朝堂上的那些家夥還有多大的差距。
不過也好,本官也想看看,比起大唐的那些開國之勳,我們大明的這些開國之勳究竟差在哪裏?”
“那兩位仆射是怎麽個說法?”長孫衝問道,“如果他們要是在暗中搞鬼的話,這事兒怕是沒那麽好辦。
而且諸位也知道,之前為了王妃一事,我們三方明爭暗鬥的事兒也不少。”
最近這些年,漢人、鮮卑、鐵勒的三方勢力也的確是暗中爭鬥了不少。
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方勢力,三方的爭鬥都極其膠著。
當然,如今三方其實也不分伯仲。
漢人一係在朝堂上有李勤儉和王玄策主持一部,而在軍事上長明軍就是最好的代表。
至於其餘兩方,實力其實也大差不差。
反正三方沒有哪一方強勢得格外明顯。
“這一點兒長孫侍郎放心好了。”李勤儉笑道,“什麽時候該爭,該怎麽爭,大家其實都清楚,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這倒是的。”王玄策也是點了點頭,道,“在這方麵,確實沒什麽好擔心的,大家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隻是,我們此番以什麽為錨點進駐大趙王廷?”
“商業啊。”李勤儉笑道,“本官廣邀了涇陽係的商賈,晚間就在長明酒樓宴請眾人,諸位一道去。”
其實,李勤儉早就有了安排。
而同一時間,普西偌其實也沒閑著。
他也召集了鮮卑係的官員聚在了一起。
其結果和李勤儉那邊大致相當。
……
兩日後。
大趙王廷。
大唐的軍隊剛剛進駐大趙王廷,慕容順就帶著人進入了大趙王廷,直言要李元景交迴清水川。
這一手,著實讓長孫無忌沒想到。
當然,李元景自然不會交還清水川,當即,慕容順就帶著人駐紮在了清水川,開始了無休止的扯皮。
不過此番,他也就隻是個幌子而已。
真正做主的,其實是征西軍孤狼騎的吐門羅。
吐門羅原本是吐穀渾太子芒波傑孫波的親兵,歸降大明之後,在數次大戰中屢建奇功,尤其是上次在覆滅吐穀渾一戰之中,更是立下了曠世之功。
雖然如今依舊隻是征西軍孤狼騎的將軍。
但權勢卻是今非昔比。
“殿下隻管好生歇息就是,其餘之事,本將軍自會處理好。”營帳之中,吐門羅對慕容順說道。
說起來也有些滑稽。
兩人許久之前還是敵對的,隻是誰也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有共事的一天。
慕容順搖了搖頭,失笑道:“將軍就別喊什麽殿下了,我如今不過是一介罪囚,若非明王大恩,哪兒還有苟活於世的機會?”
他其實早就猜到了,李承乾沒殺他,不是殺不得,也不是李承乾怕背上什麽名,而因為他還有價值。
當然,他自己之所以沒有尋死,其實也是心有不甘,他就是想看看,看看李承乾帶領的大明王廷到底要比他當年執掌的赤水源強多少?
甚至,他還想親眼看到李承乾的覆滅。
隻是這麽多年下來,大明越來越強大,他漸漸的也就真的服氣了。
“誰能想到,你我二人有一天居然會一同共事。”吐門羅笑道,“不過殿下放心,此番我家明王交代過了,殿下的安危才是第一位的。”
吐門羅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李承乾的命令裏明確的說了,不需要他們做什麽,隻要留在大趙王廷就行。
如果真和大唐的軍隊發生了衝突,到時候由他全權做主。
是以,如今的他是真的清閑得很。
畢竟才將將進駐大趙王廷,就是想發生衝突,也沒那麽快。
而就在他們兩人閑聊之際。
大明和大唐的商賈幾乎是前後腳進駐了大趙王廷。
大明最狠,一口氣在整個大趙王廷開設了數十家商鋪、工坊、礦產。
投入之大,讓長孫無忌都是一驚。
當然,大唐方麵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也在短時間內在大趙王廷投入甚多。
他們雙方這麽一折騰,李元景倒是笑了。
“真他娘的搞笑,想當初我們怎麽想發展大趙王廷都發展不起來,結果一換了領地之後,大明和大唐倒是爭先搶後的來了。”李元景說著,無奈地搖了搖頭,心道,這都叫什麽事兒。
顧建章聞言卻是小聲道:“殿下,我們其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展自身啊,按照大明和大唐的這個趨勢,未來我大趙王廷的商業必然會井噴式爆發,這對我們而言,的確是個機會。”
“機會個屁,機會。”李元景沒好氣地說道,“你懂什麽?”
“嗯?”顧建章聞言一愣,這難道不是機會?
“你再想想,大明和大唐在我大趙王廷投入這麽多是為了什麽?你真以為大趙王廷還是當初的那個大趙王廷?”
李元景歎了口氣,說道,“就算我們此番借著唐明之爭的風口,將商業搞起來了,那又如何?大明和大唐都有軍隊在我大趙王廷,你能做什麽?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所以,我們如今啥都別幹。
放心,他們會幫我們折騰的。
那些家夥,一個比一個喜歡折騰。”
說完,李元景看了看遠處,心中卻是頗有幾分落寞的感覺。
曾幾何時,這才是他想要的大趙王廷,可有朝一日,這樣的大趙王廷出現了,卻再也不屬於他。
顧建章聞言仔細琢磨了一番,半晌才說道:“殿下,這大明和大唐是為了日後在做準備?”
“想明白了?”李元景笑道。
他如今其實不太在意了,退路自己留了,李承乾那邊他也做安排了,他幾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他真的無能為力了。
當然,李二那邊,他其實沒做什麽,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李二駕崩之前,他是不會踏入大唐的地界的。
沒辦法,對於他而言,李二才是最令人恐懼的。
“想明白了。”顧建章說著還搖了搖頭,道,“但是有些不敢置信,這麽鬥下去,大明和大唐早晚在我清水川鬥出肝火來。”
“這才是他們的目的。”李元景冷笑道,“或者說,這是本王那皇兄和侄兒的目的,他們兩個就是要讓大唐和大明的官員在我大趙王廷鬥個你死我活。
不然,你以為本王那侄兒為什麽要將這些領土劃歸到我大趙王廷?
不就是因為他需要給大唐和大明的那些官員,開辟一個最合適的戰場麽?
至於我們,說白了,連上陣的資格都沒,充其量也就是充當幾個觀眾罷了。”
李元景如今也算看得很通透了,隻是每每想到這些事兒,心裏總是有些不得勁兒。
自己好歹也是大唐皇室的嫡係,結果連上場的資格都沒,說起來,多少有些諷刺。
可顧建章還是不明白,又搖了搖頭:“為什麽啊?這鬥起來對大唐和大明有什麽好處?”
“好處?”李元景笑道,“那好處可就多了,隻要鬥起來,那兩位都將賺個盆滿缽滿吧,得了,這些東西跟你說了你也不懂。
對了,聽說你們的家眷也都被你們接來了是吧?”
“是的。”顧建章說完,林州等人也點了點頭。
李元景道:“抓緊時間送走吧,不管是送迴大唐還是送到大明王廷都可以,就是別留在大趙王廷。
這破地方,安穩不了幾年了。
未來啊,這片土地真就要成為一處戰場了。
這些黑了心的家夥,真就是別人家的瓶瓶罐罐不值錢,打碎了他們也不會心疼的。”
說完,李元景就走了出去,他想看看,看看以往自己朝思暮想的繁榮景象。
不管怎麽說,如今他還是大趙王廷的王,大趙王廷的繁榮雖然是短暫的,但終究也是屬於他的曇花一現。
而他走後,顧建章、林州等人麵麵相覷。
這事兒鬧得。
不過李元景的話他們倒也放在了心上。
比他們更加為難的人則是龜茲王。
當李元景和李承乾交換了領土之後,龜茲王就分外的擔心。
而當唐明的軍隊都正式進駐大趙王廷後,他更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當然,他阻止不了,雖然他還有一些殘兵敗將,但不管是大明還是大唐,都不是他能招惹的。
他現在就怕大明來找他的麻煩。
因為他的族人中,可還藏著不少的秘密。
“王,我們該怎麽辦?”部落中,有人問道。
龜茲王深唿了一口氣,這才說道,“是時候做出抉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