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聽圓成羅漢這麽一句話, 淨涪倒是沒什麽, 但這藏經閣裏的其他人尚且顧不上慶幸這一段出自自家祖師爺手筆的機緣落入外人手中,先就替淨涪生起氣來。
方才明明是你自己說的要將這一部佛經贈送給人家,現在又說不能給, 這不是耍著人家玩嗎?!
別管淨涪比丘本人到底想不想接受這一份機緣, 單你這樣前後反複的說法乃至態度就不對!
然而, 當這些怒火盈胸的沙彌、比丘們抬頭, 幾乎是下意識地瞪向上首的圓成羅漢的時候,他們才猛然醒覺, 此時承受他們怒火的不是別人,而是被他們供奉在祖師堂受他們供奉的祖師爺。
有那麽一會兒的工夫, 這些沙彌、比丘們的表情都是空白的。
作為當事人的淨涪倒是比他們所有人還要平靜得多,他就隻是禮貌性地望著虛空佛光中的圓成羅漢,沒有太多的情緒變化。
待那些沙彌、比丘迴過神來後, 不少人是低下頭誰都不看的,但也有不少人用愧疚擔憂的眼神打量他。
圓成羅漢將所有人這頃刻間的變化收入眼底, 但比起當年眼睜睜看著靜安寺敗落, 圓成羅漢此時的情緒著實算得上平靜而滿足。
他彎著唇高興地笑了笑, 對下方平靜淵深的淨涪眨了眨眼睛, 轉了話題道:“對了,比丘找到這一部佛經頭上來,是為的取走散落在此處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哈哈,那請比丘隨意,隨意。說起來, 我還挺好奇的,散落在這裏的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到底在哪裏?我怎麽都沒有看見?”
雖然說這也是緣法的問題,但放在暗格裏被妥當安置了這麽多年的那部《佛說阿彌陀經》可是出自他的手筆,可圓成卻敢擔保,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裏真的沒有哪一片貝葉是完全空白的。
別是他將記載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文的貝葉當做真正的空白貝葉用了吧。
圓成羅漢甚至開始翻找腦海裏的記憶,想要找出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裏到底哪一片紙張更為特殊一點了。然而,即便他的記憶清晰無有一絲模糊,他還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
淨涪似乎知道圓成這位羅漢的心思,他搖了搖頭。
圓成羅漢一挑眉:“哦?”
卻見淨涪雙手合十,向著他微微一個稽首,然後便伸出手來,抓住了那個被推移到另一側露出空格來的那一塊薄薄的木片。他的手指僅僅隻是一扭一扣,那塊薄薄的木片便乖乖地落在了他的手掌心。
圓成羅漢這會兒是真的驚訝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僧侶也都不自覺地瞪大了眼睛,直直地望著淨涪的手,完全迴不過神來。
是他們眼花了還是出現幻覺了,他們怎麽沒見著淨涪比丘伸手去拿暗格裏靜靜躺著的那部《佛說阿彌陀經》,而去找的那塊活動的木片?
淨涪卻不理會旁人的想法,他隻是微垂了眼瞼望著那塊木片。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到了他的掌心處,死死地盯著那一塊木片,仿佛能從這塊木片上看出些花兒來。
也許真的是受到了這些人的影響,又或者僅僅是感覺到淨涪的意誌,那塊木片開始有了些變化。
它的顏色從普通的深棕色褪成玉白色,形狀也從木條形狀開始拉扯變化,甚至連它的材質也在慢慢改變。
等到一切變化結束之後,靜靜躺在淨涪手掌心裏的就再不是方才的那一塊木片了,而是一片空白的薄薄貝葉。
貝葉瑩潤如玉,泛著薄薄的微光,觸手更有微溫,誰看了都不會相信它是凡物。
圓成羅漢恍然,卻不知道自己該哭該笑。
都到這個時候了,圓成羅漢哪兒還不知道,淨涪手裏的那一片貝葉才是真真正正刻錄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寶貝?
可這樣的一件寶貝,卻被人製成了木括,藏著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這可真的是......
然而,不管旁人想法如何,那躺在淨涪手心處的空白貝葉卻漸漸地升起了一縷比上空圓成羅漢身上的佛光更璀璨更通透的佛光。佛光流轉間,牢牢吸引住了所有人的心神和目光。可這一藏經閣的大小僧侶們,也僅僅隻有淨涪比丘一人得到了特殊的迴應。
如同以往他每次找到刻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貝葉一樣,佛光升起的那一刻,淨涪的心神便被拖入了不知在哪一處時空中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但園林中,還是那些熟悉的樹木、熟悉的大比丘和比丘眾、熟悉的菩提樹,以及菩提樹下端坐的世尊。
世尊正與一眾大比丘、比丘說法,對於淨涪的突然出現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在意。
淨涪也是習以為常,他眨了眨眼睛,便收攝了心神,平靜了思緒,安安穩穩地坐在蒲團上,認真聽著經文。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涪神色一凜,不由得抬起頭來直直望向上首的世尊。
世尊卻麵色不改,仍然放鬆自如地與在場的眾人講經。
世尊此後的經文講解,淨涪已沒再留心,他隻是一字一句地咀嚼著那一段經文。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薩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薩菩提,指的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果。然而,世尊說“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得證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個境界,甚至連一點點的少量法門都沒有得到,才將這一層境界命名為無上正等正覺。
然而,在世尊釋迦哞尼說這一句之前,卻又有須菩提問的“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須菩提問的是,世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不是什麽都沒有得到?
其後世尊釋迦牟尼答這一問說的明明是“如是如是”,卻又解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無所得”、“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所得”、“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涪隻一遍遍咀嚼著這些詞語,始終沒有厭倦,也一直沒有分神分心,甚至直到他的心神被送出這一處園林,他還是專心致誌地咀嚼著這些詞語,未曾有過半點停歇。
坐在上首虛空處的圓成羅漢看著淨涪眼睛明暗一個閃爍之後,竟就開始不停不休地來迴念叨著幾個詞語,幾近瘋魔。
他挑了挑眉,便將目光從淨涪的臉麵往下一挪,落在他手上拿著的那一片空白貝葉上。
原本那一片空白的貝葉,漸漸地被金色佛光刻印上了一個個文字。
圓成羅漢謹慎地掃了那片貝葉一眼,便急急地轉開了目光。
不怪他膽小,實在是他不能看。
圓成羅漢挪開目光的那一瞬息間,他瞥了一眼對危險不自知視線仍舊緊緊黏著在那片貝葉上出現的鎏金文字的大小僧眾,再顧不上其他,沉下臉直接哼了一聲。
冷哼聲炸響在這藏經閣裏除了淨涪之外的每一個人耳邊,炸得他們不自覺地跟隨著那聲音的指示,轉頭抽離了視線。
“別看!”
一眾比丘、沙彌們還在愣神的時候,諸位大和尚已經迴過神來了,雖然他們還是很想很想再看一看那片貝葉上的經文,但他們還是堅持住了,沒真的再轉眼去看。甚至,他們在偷看了圓成羅漢的臉色後,還乖覺地分工幫忙約束一眾弟子們。
在這些大和尚的約束乃至鎮壓下,這裏站著的每一個比丘、沙彌,還真的沒有誰有膽子再往淨涪的方向再偷看一眼。
哪怕他們再渴求再貪念,也始終還是控製住了。
見得這般情況,圓成羅漢終於放緩了神色。
他側頭往淨涪的方向看了一眼。
隻看淨涪的表情,視線完全沒有往淨涪手上貝葉的方向轉。
然後,圓成羅漢垂眸看著下方的一眾徒子徒孫,沉聲道:“你們誰若是打定了注意更易佛統,想要隨著淨涪比丘一起參禪,那就看。”
“看個夠!看個仔細!別錯過這一次難得的機緣!”
雖然圓成羅漢在催促他們看認真看仔細,但還是沒有哪個人真的膽敢再往淨涪的方向瞥一眼。
所有人,他們中的所有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圓成羅漢話中的“更易佛統”四個字嚇到了。
“更易佛統”或許意味著他們會脫離靜安寺,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更易佛統”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更多意味著折損自身根基,攪亂自身根底,磨損自身底蘊。或許“更易佛統”之後還真的會有天大的好處,甚至足以彌補他們在“更易佛統”過程中的折損,但在他們心思還沒有完全確定的當下,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圓成羅漢來迴打量過藏經閣裏的大小僧侶,才鬆了一口氣。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段佛經解析我翻了些資料,隻敢說是粗解謬解,不敢保證其他,各位親們想要細究的話,可以自己翻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可以自己翻找一下譯經或者解注,應該也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就不要太細究了吧,啊哈哈。
好了,各位親們晚安。
聽圓成羅漢這麽一句話, 淨涪倒是沒什麽, 但這藏經閣裏的其他人尚且顧不上慶幸這一段出自自家祖師爺手筆的機緣落入外人手中,先就替淨涪生起氣來。
方才明明是你自己說的要將這一部佛經贈送給人家,現在又說不能給, 這不是耍著人家玩嗎?!
別管淨涪比丘本人到底想不想接受這一份機緣, 單你這樣前後反複的說法乃至態度就不對!
然而, 當這些怒火盈胸的沙彌、比丘們抬頭, 幾乎是下意識地瞪向上首的圓成羅漢的時候,他們才猛然醒覺, 此時承受他們怒火的不是別人,而是被他們供奉在祖師堂受他們供奉的祖師爺。
有那麽一會兒的工夫, 這些沙彌、比丘們的表情都是空白的。
作為當事人的淨涪倒是比他們所有人還要平靜得多,他就隻是禮貌性地望著虛空佛光中的圓成羅漢,沒有太多的情緒變化。
待那些沙彌、比丘迴過神來後, 不少人是低下頭誰都不看的,但也有不少人用愧疚擔憂的眼神打量他。
圓成羅漢將所有人這頃刻間的變化收入眼底, 但比起當年眼睜睜看著靜安寺敗落, 圓成羅漢此時的情緒著實算得上平靜而滿足。
他彎著唇高興地笑了笑, 對下方平靜淵深的淨涪眨了眨眼睛, 轉了話題道:“對了,比丘找到這一部佛經頭上來,是為的取走散落在此處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哈哈,那請比丘隨意,隨意。說起來, 我還挺好奇的,散落在這裏的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到底在哪裏?我怎麽都沒有看見?”
雖然說這也是緣法的問題,但放在暗格裏被妥當安置了這麽多年的那部《佛說阿彌陀經》可是出自他的手筆,可圓成卻敢擔保,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裏真的沒有哪一片貝葉是完全空白的。
別是他將記載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文的貝葉當做真正的空白貝葉用了吧。
圓成羅漢甚至開始翻找腦海裏的記憶,想要找出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裏到底哪一片紙張更為特殊一點了。然而,即便他的記憶清晰無有一絲模糊,他還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
淨涪似乎知道圓成這位羅漢的心思,他搖了搖頭。
圓成羅漢一挑眉:“哦?”
卻見淨涪雙手合十,向著他微微一個稽首,然後便伸出手來,抓住了那個被推移到另一側露出空格來的那一塊薄薄的木片。他的手指僅僅隻是一扭一扣,那塊薄薄的木片便乖乖地落在了他的手掌心。
圓成羅漢這會兒是真的驚訝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僧侶也都不自覺地瞪大了眼睛,直直地望著淨涪的手,完全迴不過神來。
是他們眼花了還是出現幻覺了,他們怎麽沒見著淨涪比丘伸手去拿暗格裏靜靜躺著的那部《佛說阿彌陀經》,而去找的那塊活動的木片?
淨涪卻不理會旁人的想法,他隻是微垂了眼瞼望著那塊木片。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到了他的掌心處,死死地盯著那一塊木片,仿佛能從這塊木片上看出些花兒來。
也許真的是受到了這些人的影響,又或者僅僅是感覺到淨涪的意誌,那塊木片開始有了些變化。
它的顏色從普通的深棕色褪成玉白色,形狀也從木條形狀開始拉扯變化,甚至連它的材質也在慢慢改變。
等到一切變化結束之後,靜靜躺在淨涪手掌心裏的就再不是方才的那一塊木片了,而是一片空白的薄薄貝葉。
貝葉瑩潤如玉,泛著薄薄的微光,觸手更有微溫,誰看了都不會相信它是凡物。
圓成羅漢恍然,卻不知道自己該哭該笑。
都到這個時候了,圓成羅漢哪兒還不知道,淨涪手裏的那一片貝葉才是真真正正刻錄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寶貝?
可這樣的一件寶貝,卻被人製成了木括,藏著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這可真的是......
然而,不管旁人想法如何,那躺在淨涪手心處的空白貝葉卻漸漸地升起了一縷比上空圓成羅漢身上的佛光更璀璨更通透的佛光。佛光流轉間,牢牢吸引住了所有人的心神和目光。可這一藏經閣的大小僧侶們,也僅僅隻有淨涪比丘一人得到了特殊的迴應。
如同以往他每次找到刻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貝葉一樣,佛光升起的那一刻,淨涪的心神便被拖入了不知在哪一處時空中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但園林中,還是那些熟悉的樹木、熟悉的大比丘和比丘眾、熟悉的菩提樹,以及菩提樹下端坐的世尊。
世尊正與一眾大比丘、比丘說法,對於淨涪的突然出現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在意。
淨涪也是習以為常,他眨了眨眼睛,便收攝了心神,平靜了思緒,安安穩穩地坐在蒲團上,認真聽著經文。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涪神色一凜,不由得抬起頭來直直望向上首的世尊。
世尊卻麵色不改,仍然放鬆自如地與在場的眾人講經。
世尊此後的經文講解,淨涪已沒再留心,他隻是一字一句地咀嚼著那一段經文。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薩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薩菩提,指的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果。然而,世尊說“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得證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個境界,甚至連一點點的少量法門都沒有得到,才將這一層境界命名為無上正等正覺。
然而,在世尊釋迦哞尼說這一句之前,卻又有須菩提問的“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須菩提問的是,世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不是什麽都沒有得到?
其後世尊釋迦牟尼答這一問說的明明是“如是如是”,卻又解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無所得”、“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所得”、“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涪隻一遍遍咀嚼著這些詞語,始終沒有厭倦,也一直沒有分神分心,甚至直到他的心神被送出這一處園林,他還是專心致誌地咀嚼著這些詞語,未曾有過半點停歇。
坐在上首虛空處的圓成羅漢看著淨涪眼睛明暗一個閃爍之後,竟就開始不停不休地來迴念叨著幾個詞語,幾近瘋魔。
他挑了挑眉,便將目光從淨涪的臉麵往下一挪,落在他手上拿著的那一片空白貝葉上。
原本那一片空白的貝葉,漸漸地被金色佛光刻印上了一個個文字。
圓成羅漢謹慎地掃了那片貝葉一眼,便急急地轉開了目光。
不怪他膽小,實在是他不能看。
圓成羅漢挪開目光的那一瞬息間,他瞥了一眼對危險不自知視線仍舊緊緊黏著在那片貝葉上出現的鎏金文字的大小僧眾,再顧不上其他,沉下臉直接哼了一聲。
冷哼聲炸響在這藏經閣裏除了淨涪之外的每一個人耳邊,炸得他們不自覺地跟隨著那聲音的指示,轉頭抽離了視線。
“別看!”
一眾比丘、沙彌們還在愣神的時候,諸位大和尚已經迴過神來了,雖然他們還是很想很想再看一看那片貝葉上的經文,但他們還是堅持住了,沒真的再轉眼去看。甚至,他們在偷看了圓成羅漢的臉色後,還乖覺地分工幫忙約束一眾弟子們。
在這些大和尚的約束乃至鎮壓下,這裏站著的每一個比丘、沙彌,還真的沒有誰有膽子再往淨涪的方向再偷看一眼。
哪怕他們再渴求再貪念,也始終還是控製住了。
見得這般情況,圓成羅漢終於放緩了神色。
他側頭往淨涪的方向看了一眼。
隻看淨涪的表情,視線完全沒有往淨涪手上貝葉的方向轉。
然後,圓成羅漢垂眸看著下方的一眾徒子徒孫,沉聲道:“你們誰若是打定了注意更易佛統,想要隨著淨涪比丘一起參禪,那就看。”
“看個夠!看個仔細!別錯過這一次難得的機緣!”
雖然圓成羅漢在催促他們看認真看仔細,但還是沒有哪個人真的膽敢再往淨涪的方向瞥一眼。
所有人,他們中的所有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圓成羅漢話中的“更易佛統”四個字嚇到了。
“更易佛統”或許意味著他們會脫離靜安寺,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更易佛統”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更多意味著折損自身根基,攪亂自身根底,磨損自身底蘊。或許“更易佛統”之後還真的會有天大的好處,甚至足以彌補他們在“更易佛統”過程中的折損,但在他們心思還沒有完全確定的當下,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圓成羅漢來迴打量過藏經閣裏的大小僧侶,才鬆了一口氣。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段佛經解析我翻了些資料,隻敢說是粗解謬解,不敢保證其他,各位親們想要細究的話,可以自己翻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可以自己翻找一下譯經或者解注,應該也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就不要太細究了吧,啊哈哈。
好了,各位親們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