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場的人後來說,我這一聲怒吼,不亞於後來張飛大鬧長阪橋吼死曹營一員將的威力。難怪在我一吼之下,不僅全場觀眾為之震撼,連眼前以“吼”聞名的黑老張,也一時之間被我吼得殺氣散盡,隻剩下虎軀依然屹立不倒。
打打殺殺的事情我從不在行,在現代如此,迴到古代更是如此。我之所以那麽不冷靜地衝到黃月英麵前,是因為張飛已經被羞辱之心蒙蔽了心智,若他執意要殺黃月英,那麽手中無刀的黃月英很可能在一瞬之間被他砍成兩半。
場上眾人都楞得沉默已久,張飛第一個迴過神,又想撲上來連我一起打,突然聽到劉備一聲大叫:“三弟住手!”
張飛馬上停了手。我見危機已除,第一時間迴過頭來看黃月英,隻見她臉色泛紅,胸脯隨著急促的氣喘而上下起伏,顯然經過一場惡戰的她已經力竭。若再打下去,真可能會被張飛“刀劍無眼”的殺掉。
劉備走過來,對著黃月英說:“軍師夫人受驚了。我這三弟向來鹵莽,惱怒起來不知所以,望軍師與軍師夫人原諒。”
黃月英氣喘說不出話,聽劉備這麽一說,我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我對劉關張三人說:“主公,二位將軍,內人年少無知,張將軍力拔山河,豪氣衝天,如此本領本應用在為主公建功立業上,不要為了自己人窩裏鬥而折損了力氣。今日之事,我向在場的每一位將士道歉,希望今後類似的事情不要再發生。”
說完後,我又麵向那些新兵蛋子鞠了個躬,大聲說到:“兄弟們,今日之事真是對不起了,張將軍力拔山河,其英勇無人能敵,我們能有這麽一位好將軍,實屬大幸!望今後各位能跟隨張將軍勤加練習,早日為主公建功立業!”
“願早日為主公建功立業!”
200名新兵蛋子異口同聲地將我最後那句話複述了一遍,整個校場上迴蕩的都是他們的聲音。
以往在電視上見到這樣的情景,我都以為是平時這些人為拍馬屁而練習好的口號。而這些人一直是張飛帶的,他不可能為了這種事而教士兵喊這樣的口號,我這才相信,在一個部隊裏,什麽叫默契。
我是現代人,不像古代那些大俠那麽愛麵子,眼下我一番低調的話,正與劉備“禮賢下士”的性格不某而合,而張飛此時也不好意思起來,畢竟跟一個女子相鬥,對他來說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事。張飛作了個揖說:“軍師,日後還請多多教誨。”
他沒向黃月英道歉,可聽他這麽跟我說已是難能可貴,畢竟我來這一周了,他還沒這麽好聲好氣地跟我說過話。於是我也作揖迴禮說:“張將軍過謙了,你我都為主公效命,談何教誨?況且我初出草廬,理應向您學習才是。”
劉備和關羽都麵帶笑容看著我們,特別是關羽,曆史上記載此人是“傲上而不忍下”,見到他大哥如此看重的人物,卻能以這樣低調的態度處理事情,因此對我的看法也改觀許多。
整個校場和氣融融,隻有一個人從頭到尾沒說過一句話,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這個人就是那個對發生的一切冷眼旁觀的趙雲。我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現在是大歡喜結局,我不想節外生枝,因此我對劉備說:“主公,內人受驚,我想先送她迴去休息。”
劉備說:“也好,軍師請自便。”
路上我和黃月英都一言不發,等迴到住處,她才低聲的說:“老公,今天我是不是丟你的臉了?”
我“唉”了一聲,說:“不怪你。這些人本來就認為我沒本事,更何況你是一女子,‘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這麽想也不奇怪。不過以後還是要收斂點,畢竟這是人家的地頭,我們寄人籬下,隻好見一步走一步了。”
我看到黃月英眼神有些發呆,還以為她剛才的比武中受了傷,於是拉著她的手問:“老婆,你是不是哪受傷了?”
黃月英迴過神來,沒迴答我的問題,反而很認真的問我:“老公,你老實告訴我,你以前是否習過武?”
我聽她的聲音中氣十足,不像受傷的樣子,就笑著對她說:“我是怎樣的人你不知道?平時你在家舞刀弄槍的時候,我總是躲得遠遠的,生怕你傷到我。我就是一讀書人,不懂什麽武功。”
“不對啊,”黃月英說:“我今天聽你那一聲吼,似乎聚集了幾十年的功力一般,連張飛那老粗都被你嚇楞了。”
我搖了搖頭說:“也許是那時情況危急,人在危急時刻總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反正我是沒練過什麽武的。”
黃月英似信非信地點了點頭。
日後我出席一些重要場合,黃月英還是緊隨其後,隻不過再也不隨意出聲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經過校場一役,別人也都知道,這個女子曾讓張飛吃過苦頭,便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對於她跟我出席重要場合這樣的事,也不再枉加議論。另外由於我在校場上一番極為低調的豪情壯語,眾人均認為我是一個能伸能曲的君子,因此不管是當官的,還是當兵的,見了都喜歡跟我打招唿。因此我軍師的身份,也不像老羅那本書裏寫的,要等到成了博望坡縱火案的主謀後才被人認可。但是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光靠人緣好是沒用的,若不露兩手出來讓別人瞧瞧,到頭來還是一點地位都沒有。
-
-
這段時間工作開展得還算順利。劉備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我討論如何能爭取一塊地盤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止一次跟他說過,最佳方案就是先取劉表而代之,成為荊襄之主。但他每次都搖頭,說什麽同宗基業,不忍取之。
我知道再這樣磨下去,夏侯惇那十萬大軍就快要從博望坡過來了,這一切全都因為我用修改器將諸葛亮出山的時間調早了5年,經過我觀察,很多事情都是提早了5年發生。因此我說:“主公,劉表對您似乎很是信任,很難說他已經把你當成自己的繼承人,若是不取荊州,恐怕辜負了他一番好意。”
我見劉備不說話,又說:“劉表正在生病,不如主公修書一封,就說過幾日要去拜訪,看望他病情是否好轉。”
劉備點了點頭,拿起筆寫了封信,交給手下人送去。
如果劉備真能當上荊襄之主,那後麵的大逃亡就能免了。我雖有諸葛亮的身體,卻沒有諸葛亮以前的記憶,因此我在這個世界裏唯一的優勢,就是自己對三國曆史的了解。
劉表派人迴了帖。兩日後,我和劉備來到了襄陽城劉表的府邸。
“景升兄(劉表的字)別來無恙?”
一見到劉表,劉備就忙不失地跟他打招唿。劉表身邊站著一個年輕人,從穿著打扮看,這人就是劉表的大兒子劉琦。
對於劉表和劉琦,我並不是第一次見。我的嶽父黃承彥,是荊襄地區排名第二大家族的宿老,因此在我和黃月英結婚後沒多久,黃承彥就把我引見給了劉表。他當然是希望我在劉表這謀得一官半職,好讓他女兒不必跟我過苦日子。嶽父的本意雖好,可我知道劉備遲早會來找我,我又何必放著日後的蜀丞相不做,去做那劉表的官?況且劉表那病秧子,哪天一命嗚唿後他那兩兒子還要爭權,關鍵時刻曹操又來插上一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難免會令我殃及池魚,所以對於劉表的盛情邀請一直是婉言拒絕。好在劉表礙於我嶽父麵子,也沒對我有什麽意見。倒是劉琦和我聊得挺來的,這人表現得心無城府,一天到晚隻想著讀聖賢書和孝敬長輩,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還真是難得。
這次來看劉表,發現他的病似乎好了些,但臉色仍然是青白青白的。待他跟劉備打過招唿後,我也上前對他說:“小侄拜見劉伯父,祝劉伯父身體安康。”
“啊,是孔明啊,”知道我和劉琦關係鐵,劉表對我印象也不錯:“近日聽說你在玄德處任了軍師,今後可以大展宏圖了啊!”
說起仁義,我眼中的劉表絲毫不亞於劉備,若不是看他無所作為,我還真想跟了他。如今聽到他真誠的話語,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過去辜負劉伯父一番美意,小侄慚愧。”
“哪裏哪裏,咳咳咳~~~”才沒說幾句話,劉表就咳了起來,原本青白的臉頓時變得通紅。
劉備急忙過去扶著他坐下。劉表說:“唉,人老了,不中用了。”
劉備說:“景升何出此言?今後荊襄之地還要仰仗景升之才,景升還是多保重身體為秒。”
劉表屏退左右,把劉琦也支了出去,這才說:“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更兼連接南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占據荊州十餘年,將荊州經營得有聲有色。可近年來兵禍不斷,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總有歸西之時。隻可惜我那兩個兒子,大兒子軟弱,小兒子年幼,都無法擔當大任。”
說到這裏劉表就停住了,一雙忽明忽亮的眼睛似乎在觀察劉備的反應。這劉備也是會裝,他常說的“同宗之基業不忍取之”雲雲,實際上都是借口,他是擔心自己在荊州的人氣不夠旺,而且劉表死後兵權首先就會落在他小舅子蔡瑁的手上。這個蔡瑁也看出了劉備對劉表的用意,因此時常提防,所以說劉備想得到荊州的經營權是難上加難。
劉備說:“景升兄貴人多福。大公子天資聰慧,隻要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兩人聊了會,沒再進一步說到荊州繼承權的問題上,反而離正題越來越遠。我在一旁幹著急,卻也一點辦法也沒有。
到最後聊得差不多了,劉備就起身告別。我突然想起了什麽事情,對劉備說:“主公請先迴,我與劉琦有舊,難得來一次,想與之暢談一番。”
劉備笑著說:“這麽說倒是我礙著軍師了。軍師請便,我先行便是。”
我找劉琦,是因為看到今天見他時,他愁容滿麵,不像平日那個喜歡飲酒作賦時高談闊論的那個劉琦。
我問了個下人,得知他在後花園。我找到他時,他正在賞花。我走過去跟他說:“大公子可真有雅興啊!”
劉琦猛地迴頭,看見是我,激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孔明,我正有事找你,你就來了,哈哈!”
《三國演義》裏有個情節:劉琦受到後母蔡氏的排擠,生怕父親劉表死後自己無立足之地,於是假意請諸葛亮到閣樓喝酒,然後命人去掉下樓的梯子,借此逼諸葛亮說出救自己的方法。
曆史上未必有這麽一幕,但劉琦受蔡氏排擠的窘境卻是真實的,因此今天我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麽。
我故意說:“剛才看到大公子愁容滿麵,不知為何?”
劉琦被我識破心事,看看四周無人,便苦笑道:“父親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後母和舅舅(就是蔡瑁)為了讓劉琮繼位,不斷在父親麵前說我的不是。我也知道自己是個胸無大誌之人,可父親百年之後,我總得有個安身之所吧!”
我自從出了草廬後就一直謹慎行事,如今在我麵前有兩條路:要麽勸劉琦去江夏作為後援,要麽勸他奪權以助劉備。如果他能成功奪權,能支持他的隻有劉備,他想不向著劉備也不成,這樣劉備也可以免去大逃亡之苦;但若奪權不成,江夏又無人作後援,那麽大逃亡後劉備又哪有容身之所?為保險起見,我還是按照曆史上的來,叫他去江夏避禍。
我低頭思索了一會,劉琦見我不說話,又說:“請先生教我。”
我有了主意卻不能一下子說出,以免他認為我教唆他做壞事。我賣了個關子:“這是你的家事,我又怎好多嘴?”
劉琦一副萬念俱灰的樣子說:“我視先生為知己,才將心事和盤托出,如今先生不救我,恐怕不久以後你見到的,就將是我的屍體了!”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在給他建議時引用了申生和重耳的故事,我害怕自己記錯,又想了一下,才跟他說:“大公子飽讀詩書,應該知道申生、重耳的故事吧?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黃祖剛在戰鬥中身亡不久,江夏太守尚無人選,大公子何不跟你父親討個差事?”
劉琦聽後大喜,過了一會又發愁起來:“我父親恐怕時日不多了,為人子卻不能在父親最後的日子裏侍奉左右,真是不肖啊!”
我心想這劉琦瞻前顧後,又不求發展,簡直像足了劉表,哪裏還有半點“不肖”。於是我說:“關係到大公子安危,你自己拿主意好了。”
說完我便告辭,準備迴新野。我朝後花園大門走去,卻遠遠瞧見劉表走了進來,隻聽他說:“孔明還在啊。”
打打殺殺的事情我從不在行,在現代如此,迴到古代更是如此。我之所以那麽不冷靜地衝到黃月英麵前,是因為張飛已經被羞辱之心蒙蔽了心智,若他執意要殺黃月英,那麽手中無刀的黃月英很可能在一瞬之間被他砍成兩半。
場上眾人都楞得沉默已久,張飛第一個迴過神,又想撲上來連我一起打,突然聽到劉備一聲大叫:“三弟住手!”
張飛馬上停了手。我見危機已除,第一時間迴過頭來看黃月英,隻見她臉色泛紅,胸脯隨著急促的氣喘而上下起伏,顯然經過一場惡戰的她已經力竭。若再打下去,真可能會被張飛“刀劍無眼”的殺掉。
劉備走過來,對著黃月英說:“軍師夫人受驚了。我這三弟向來鹵莽,惱怒起來不知所以,望軍師與軍師夫人原諒。”
黃月英氣喘說不出話,聽劉備這麽一說,我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我對劉關張三人說:“主公,二位將軍,內人年少無知,張將軍力拔山河,豪氣衝天,如此本領本應用在為主公建功立業上,不要為了自己人窩裏鬥而折損了力氣。今日之事,我向在場的每一位將士道歉,希望今後類似的事情不要再發生。”
說完後,我又麵向那些新兵蛋子鞠了個躬,大聲說到:“兄弟們,今日之事真是對不起了,張將軍力拔山河,其英勇無人能敵,我們能有這麽一位好將軍,實屬大幸!望今後各位能跟隨張將軍勤加練習,早日為主公建功立業!”
“願早日為主公建功立業!”
200名新兵蛋子異口同聲地將我最後那句話複述了一遍,整個校場上迴蕩的都是他們的聲音。
以往在電視上見到這樣的情景,我都以為是平時這些人為拍馬屁而練習好的口號。而這些人一直是張飛帶的,他不可能為了這種事而教士兵喊這樣的口號,我這才相信,在一個部隊裏,什麽叫默契。
我是現代人,不像古代那些大俠那麽愛麵子,眼下我一番低調的話,正與劉備“禮賢下士”的性格不某而合,而張飛此時也不好意思起來,畢竟跟一個女子相鬥,對他來說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事。張飛作了個揖說:“軍師,日後還請多多教誨。”
他沒向黃月英道歉,可聽他這麽跟我說已是難能可貴,畢竟我來這一周了,他還沒這麽好聲好氣地跟我說過話。於是我也作揖迴禮說:“張將軍過謙了,你我都為主公效命,談何教誨?況且我初出草廬,理應向您學習才是。”
劉備和關羽都麵帶笑容看著我們,特別是關羽,曆史上記載此人是“傲上而不忍下”,見到他大哥如此看重的人物,卻能以這樣低調的態度處理事情,因此對我的看法也改觀許多。
整個校場和氣融融,隻有一個人從頭到尾沒說過一句話,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這個人就是那個對發生的一切冷眼旁觀的趙雲。我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現在是大歡喜結局,我不想節外生枝,因此我對劉備說:“主公,內人受驚,我想先送她迴去休息。”
劉備說:“也好,軍師請自便。”
路上我和黃月英都一言不發,等迴到住處,她才低聲的說:“老公,今天我是不是丟你的臉了?”
我“唉”了一聲,說:“不怪你。這些人本來就認為我沒本事,更何況你是一女子,‘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這麽想也不奇怪。不過以後還是要收斂點,畢竟這是人家的地頭,我們寄人籬下,隻好見一步走一步了。”
我看到黃月英眼神有些發呆,還以為她剛才的比武中受了傷,於是拉著她的手問:“老婆,你是不是哪受傷了?”
黃月英迴過神來,沒迴答我的問題,反而很認真的問我:“老公,你老實告訴我,你以前是否習過武?”
我聽她的聲音中氣十足,不像受傷的樣子,就笑著對她說:“我是怎樣的人你不知道?平時你在家舞刀弄槍的時候,我總是躲得遠遠的,生怕你傷到我。我就是一讀書人,不懂什麽武功。”
“不對啊,”黃月英說:“我今天聽你那一聲吼,似乎聚集了幾十年的功力一般,連張飛那老粗都被你嚇楞了。”
我搖了搖頭說:“也許是那時情況危急,人在危急時刻總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反正我是沒練過什麽武的。”
黃月英似信非信地點了點頭。
日後我出席一些重要場合,黃月英還是緊隨其後,隻不過再也不隨意出聲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經過校場一役,別人也都知道,這個女子曾讓張飛吃過苦頭,便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對於她跟我出席重要場合這樣的事,也不再枉加議論。另外由於我在校場上一番極為低調的豪情壯語,眾人均認為我是一個能伸能曲的君子,因此不管是當官的,還是當兵的,見了都喜歡跟我打招唿。因此我軍師的身份,也不像老羅那本書裏寫的,要等到成了博望坡縱火案的主謀後才被人認可。但是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光靠人緣好是沒用的,若不露兩手出來讓別人瞧瞧,到頭來還是一點地位都沒有。
-
-
這段時間工作開展得還算順利。劉備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我討論如何能爭取一塊地盤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止一次跟他說過,最佳方案就是先取劉表而代之,成為荊襄之主。但他每次都搖頭,說什麽同宗基業,不忍取之。
我知道再這樣磨下去,夏侯惇那十萬大軍就快要從博望坡過來了,這一切全都因為我用修改器將諸葛亮出山的時間調早了5年,經過我觀察,很多事情都是提早了5年發生。因此我說:“主公,劉表對您似乎很是信任,很難說他已經把你當成自己的繼承人,若是不取荊州,恐怕辜負了他一番好意。”
我見劉備不說話,又說:“劉表正在生病,不如主公修書一封,就說過幾日要去拜訪,看望他病情是否好轉。”
劉備點了點頭,拿起筆寫了封信,交給手下人送去。
如果劉備真能當上荊襄之主,那後麵的大逃亡就能免了。我雖有諸葛亮的身體,卻沒有諸葛亮以前的記憶,因此我在這個世界裏唯一的優勢,就是自己對三國曆史的了解。
劉表派人迴了帖。兩日後,我和劉備來到了襄陽城劉表的府邸。
“景升兄(劉表的字)別來無恙?”
一見到劉表,劉備就忙不失地跟他打招唿。劉表身邊站著一個年輕人,從穿著打扮看,這人就是劉表的大兒子劉琦。
對於劉表和劉琦,我並不是第一次見。我的嶽父黃承彥,是荊襄地區排名第二大家族的宿老,因此在我和黃月英結婚後沒多久,黃承彥就把我引見給了劉表。他當然是希望我在劉表這謀得一官半職,好讓他女兒不必跟我過苦日子。嶽父的本意雖好,可我知道劉備遲早會來找我,我又何必放著日後的蜀丞相不做,去做那劉表的官?況且劉表那病秧子,哪天一命嗚唿後他那兩兒子還要爭權,關鍵時刻曹操又來插上一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難免會令我殃及池魚,所以對於劉表的盛情邀請一直是婉言拒絕。好在劉表礙於我嶽父麵子,也沒對我有什麽意見。倒是劉琦和我聊得挺來的,這人表現得心無城府,一天到晚隻想著讀聖賢書和孝敬長輩,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還真是難得。
這次來看劉表,發現他的病似乎好了些,但臉色仍然是青白青白的。待他跟劉備打過招唿後,我也上前對他說:“小侄拜見劉伯父,祝劉伯父身體安康。”
“啊,是孔明啊,”知道我和劉琦關係鐵,劉表對我印象也不錯:“近日聽說你在玄德處任了軍師,今後可以大展宏圖了啊!”
說起仁義,我眼中的劉表絲毫不亞於劉備,若不是看他無所作為,我還真想跟了他。如今聽到他真誠的話語,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過去辜負劉伯父一番美意,小侄慚愧。”
“哪裏哪裏,咳咳咳~~~”才沒說幾句話,劉表就咳了起來,原本青白的臉頓時變得通紅。
劉備急忙過去扶著他坐下。劉表說:“唉,人老了,不中用了。”
劉備說:“景升何出此言?今後荊襄之地還要仰仗景升之才,景升還是多保重身體為秒。”
劉表屏退左右,把劉琦也支了出去,這才說:“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更兼連接南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占據荊州十餘年,將荊州經營得有聲有色。可近年來兵禍不斷,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總有歸西之時。隻可惜我那兩個兒子,大兒子軟弱,小兒子年幼,都無法擔當大任。”
說到這裏劉表就停住了,一雙忽明忽亮的眼睛似乎在觀察劉備的反應。這劉備也是會裝,他常說的“同宗之基業不忍取之”雲雲,實際上都是借口,他是擔心自己在荊州的人氣不夠旺,而且劉表死後兵權首先就會落在他小舅子蔡瑁的手上。這個蔡瑁也看出了劉備對劉表的用意,因此時常提防,所以說劉備想得到荊州的經營權是難上加難。
劉備說:“景升兄貴人多福。大公子天資聰慧,隻要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兩人聊了會,沒再進一步說到荊州繼承權的問題上,反而離正題越來越遠。我在一旁幹著急,卻也一點辦法也沒有。
到最後聊得差不多了,劉備就起身告別。我突然想起了什麽事情,對劉備說:“主公請先迴,我與劉琦有舊,難得來一次,想與之暢談一番。”
劉備笑著說:“這麽說倒是我礙著軍師了。軍師請便,我先行便是。”
我找劉琦,是因為看到今天見他時,他愁容滿麵,不像平日那個喜歡飲酒作賦時高談闊論的那個劉琦。
我問了個下人,得知他在後花園。我找到他時,他正在賞花。我走過去跟他說:“大公子可真有雅興啊!”
劉琦猛地迴頭,看見是我,激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孔明,我正有事找你,你就來了,哈哈!”
《三國演義》裏有個情節:劉琦受到後母蔡氏的排擠,生怕父親劉表死後自己無立足之地,於是假意請諸葛亮到閣樓喝酒,然後命人去掉下樓的梯子,借此逼諸葛亮說出救自己的方法。
曆史上未必有這麽一幕,但劉琦受蔡氏排擠的窘境卻是真實的,因此今天我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麽。
我故意說:“剛才看到大公子愁容滿麵,不知為何?”
劉琦被我識破心事,看看四周無人,便苦笑道:“父親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後母和舅舅(就是蔡瑁)為了讓劉琮繼位,不斷在父親麵前說我的不是。我也知道自己是個胸無大誌之人,可父親百年之後,我總得有個安身之所吧!”
我自從出了草廬後就一直謹慎行事,如今在我麵前有兩條路:要麽勸劉琦去江夏作為後援,要麽勸他奪權以助劉備。如果他能成功奪權,能支持他的隻有劉備,他想不向著劉備也不成,這樣劉備也可以免去大逃亡之苦;但若奪權不成,江夏又無人作後援,那麽大逃亡後劉備又哪有容身之所?為保險起見,我還是按照曆史上的來,叫他去江夏避禍。
我低頭思索了一會,劉琦見我不說話,又說:“請先生教我。”
我有了主意卻不能一下子說出,以免他認為我教唆他做壞事。我賣了個關子:“這是你的家事,我又怎好多嘴?”
劉琦一副萬念俱灰的樣子說:“我視先生為知己,才將心事和盤托出,如今先生不救我,恐怕不久以後你見到的,就將是我的屍體了!”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在給他建議時引用了申生和重耳的故事,我害怕自己記錯,又想了一下,才跟他說:“大公子飽讀詩書,應該知道申生、重耳的故事吧?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黃祖剛在戰鬥中身亡不久,江夏太守尚無人選,大公子何不跟你父親討個差事?”
劉琦聽後大喜,過了一會又發愁起來:“我父親恐怕時日不多了,為人子卻不能在父親最後的日子裏侍奉左右,真是不肖啊!”
我心想這劉琦瞻前顧後,又不求發展,簡直像足了劉表,哪裏還有半點“不肖”。於是我說:“關係到大公子安危,你自己拿主意好了。”
說完我便告辭,準備迴新野。我朝後花園大門走去,卻遠遠瞧見劉表走了進來,隻聽他說:“孔明還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