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煥之看了眼麵露歉然的李清玹,緩緩說道:“吳郡朱家營私舞弊,勾結官員,危害一方多年。要不是忌憚朱家背後的李輔國,本官早就將朱家繩之以法了。幸好有你出手相助,否則本官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除掉朱家,這件事,本官謝謝你了。”
李清玹笑了笑,淡淡說道:“大人過譽了,在下隻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就算沒有我出手相助,大人也能除掉為非作歹的朱家。”
崔煥之聽了李清玹所言,微微歎息了一聲,說道:“吳郡朱家不過是癬疥之疾,朱家幕後的李輔國才是巨大惡之徒,但是就算是巨大惡的李輔國,也不過是凡俗之輩耳,百年之後不過是一堆黃土。隻有你這樣的修道人,才是真正厲害的大人物。”
李清玹微微挑了挑眉,說道:“修道人一心修行,不假於外物,追求的是長生久視之道。修道人對於人間富貴,視之為過眼煙雲,很少有修道人插手人間興亡之事。不知大人,對修道之人,有何顧慮麽?”
崔煥之看了眼李清玹,沉聲說道:“不說修道之人,單說俗世江湖之中,但凡有點武功之人,都想要以武犯,這些江湖中人比起修道之人來說,簡直就是雲泥之別,江湖中人雖然有時會以武犯,但是終究翻不起大浪來。”
“修道之人則是不同於江湖中人,修道之人但凡修道有成者,唿風喚雨不在話下,若是品行端正的修道人,也就罷了,但是有的修道人為了一己私,肆意殺戮凡俗百姓,這種修道人所造成的罪孽,比起李輔國來,還要厲害一些。”
崔煥之說到這裏,微微皺了皺眉,歎息的說道:“就算是本官這樣的三品大員,在修道人的眼裏,也隻不過是隻大一點的螻蟻,若是本官惹得這樣的修道者了,說不得把命就丟掉了,更有甚者,還會累及家人。”
李清玹低聲道:“修道之人大多都是資淳良之人,很少有視人命為草芥者,修道者當中有個約定成俗的規矩,便是不得無故殺戮凡俗百姓,否則一旦發現,便會被司天台追殺到底,因此隻要不去無故招惹修道人,便不會有被打殺的風險。”
崔煥之聽了李清玹所言,頓時舒展開了眉毛,並淡淡說道:“幸好有司天台掌控天下修道秩序,否則的話,若是沒了規矩束縛,那些心術不正的修道之人,便會在這人世間百無忌了,一旦事發展到了那種地步,也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百姓死在那些人的手裏。”
李清玹笑了笑,說道:“大人有些杞人憂天了,就算是沒有司天台掌控修道秩序,這世上的名門大派,也不會放任那些心術不正的修道人胡亂非為的,名門大派想要讓自家道統薪火相傳,就得保護這人世間的凡俗百姓,隻有這樣,名門大派才會有新鮮血液傳承下去。”
崔煥之微微點了點頭,說道:“話雖如此,本官還是覺得司天台做事更為不偏不倚一些,名門大派總會有些自己的私心。”
李清玹看了眼崔煥之,說道:“修道人上體天心,下合人道,心順理﹐唯道是從。因此,很少有修道人隨意殺戮,仙道貴生,若是殺戮太多,便會招來天劫天罰,到了那時,不論修為有多高,都會在天罰之下化為灰灰。”
崔煥之輕歎了聲,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太上道祖所言,果真是大道至理也!”
李清玹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韓非子說過,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俗世江湖中人,但凡有些本領之輩,多是狂妄自大、自視極高之人,因此朝廷法度也就看不到眼裏了。而修道之人本領通天,因此大人覺得修道人更不會將朝廷法度放在眼中了?”
崔煥之微微沉默了一下,沉聲說道:“司天台掌控天下修道秩序,止修道人隨意在凡俗之人麵前顯露神通道法,不得無故打殺凡俗之人,或許就是因為修道人本領高絕,難以管教的原因。若是天下人都去修道長生了,那麽這個天下也就亂了!”
李清玹微微點頭,淡然說道:“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天下之事,莫不是如此!修道者收徒,講究法不傳六耳,道不傳非人!因此大人的擔憂,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
崔煥之捋了捋胡須,說道:“或許吧,殷商末期,神仙量劫起,無數凡俗百姓因此而遭難。至西周以後,便有太史監掌控天下修道秩序,太史監是司天台的前,因此從西周以後,這世上便少有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禍事了。”
李清玹聽了崔煥之所言,微微有些沉默,殷商末期發生的神仙量劫之事,李清玹聽自家師父講起過,神仙量劫是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後的第二次大量劫。
因這次神仙量劫,世間無數凡俗百姓因此而遭難。因此從西周以後,世間便有了修道人不得隨意在凡俗之人麵前顯露道法的規矩,至於無故打殺凡俗之人,則會引起整個修道門派的追殺,若是修道人殺戮過多,還會引來天罰焚。
李清玹雖然聽說過殷商末期的神仙量劫之事,但是對於司天台的來曆傳承,倒是不甚清楚。此時聽了崔煥之所言,李清玹才略微有些恍然。
李清玹的眼中忽然閃過一道奇異之色,他倏然朗聲說道:“不知哪位閣下做了梁上君子,竟然摸到我家附近來了,閣下還不現一見,非要本尊來請你出來不成?”
崔煥之和王源聽了李清玹所言,頓時微微一愣,他倆相互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震驚之色。
就在崔煥之和王源震驚莫名之時,院子外麵忽然有人朗聲說道:“下官申景文,前來拜見道玄真人,下官自認為精通隱匿之術,誰知被真人一言道破,下官深感佩服之至。”
李清玹笑了笑,淡淡說道:“大人過譽了,在下隻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就算沒有我出手相助,大人也能除掉為非作歹的朱家。”
崔煥之聽了李清玹所言,微微歎息了一聲,說道:“吳郡朱家不過是癬疥之疾,朱家幕後的李輔國才是巨大惡之徒,但是就算是巨大惡的李輔國,也不過是凡俗之輩耳,百年之後不過是一堆黃土。隻有你這樣的修道人,才是真正厲害的大人物。”
李清玹微微挑了挑眉,說道:“修道人一心修行,不假於外物,追求的是長生久視之道。修道人對於人間富貴,視之為過眼煙雲,很少有修道人插手人間興亡之事。不知大人,對修道之人,有何顧慮麽?”
崔煥之看了眼李清玹,沉聲說道:“不說修道之人,單說俗世江湖之中,但凡有點武功之人,都想要以武犯,這些江湖中人比起修道之人來說,簡直就是雲泥之別,江湖中人雖然有時會以武犯,但是終究翻不起大浪來。”
“修道之人則是不同於江湖中人,修道之人但凡修道有成者,唿風喚雨不在話下,若是品行端正的修道人,也就罷了,但是有的修道人為了一己私,肆意殺戮凡俗百姓,這種修道人所造成的罪孽,比起李輔國來,還要厲害一些。”
崔煥之說到這裏,微微皺了皺眉,歎息的說道:“就算是本官這樣的三品大員,在修道人的眼裏,也隻不過是隻大一點的螻蟻,若是本官惹得這樣的修道者了,說不得把命就丟掉了,更有甚者,還會累及家人。”
李清玹低聲道:“修道之人大多都是資淳良之人,很少有視人命為草芥者,修道者當中有個約定成俗的規矩,便是不得無故殺戮凡俗百姓,否則一旦發現,便會被司天台追殺到底,因此隻要不去無故招惹修道人,便不會有被打殺的風險。”
崔煥之聽了李清玹所言,頓時舒展開了眉毛,並淡淡說道:“幸好有司天台掌控天下修道秩序,否則的話,若是沒了規矩束縛,那些心術不正的修道之人,便會在這人世間百無忌了,一旦事發展到了那種地步,也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百姓死在那些人的手裏。”
李清玹笑了笑,說道:“大人有些杞人憂天了,就算是沒有司天台掌控修道秩序,這世上的名門大派,也不會放任那些心術不正的修道人胡亂非為的,名門大派想要讓自家道統薪火相傳,就得保護這人世間的凡俗百姓,隻有這樣,名門大派才會有新鮮血液傳承下去。”
崔煥之微微點了點頭,說道:“話雖如此,本官還是覺得司天台做事更為不偏不倚一些,名門大派總會有些自己的私心。”
李清玹看了眼崔煥之,說道:“修道人上體天心,下合人道,心順理﹐唯道是從。因此,很少有修道人隨意殺戮,仙道貴生,若是殺戮太多,便會招來天劫天罰,到了那時,不論修為有多高,都會在天罰之下化為灰灰。”
崔煥之輕歎了聲,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太上道祖所言,果真是大道至理也!”
李清玹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韓非子說過,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俗世江湖中人,但凡有些本領之輩,多是狂妄自大、自視極高之人,因此朝廷法度也就看不到眼裏了。而修道之人本領通天,因此大人覺得修道人更不會將朝廷法度放在眼中了?”
崔煥之微微沉默了一下,沉聲說道:“司天台掌控天下修道秩序,止修道人隨意在凡俗之人麵前顯露神通道法,不得無故打殺凡俗之人,或許就是因為修道人本領高絕,難以管教的原因。若是天下人都去修道長生了,那麽這個天下也就亂了!”
李清玹微微點頭,淡然說道:“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天下之事,莫不是如此!修道者收徒,講究法不傳六耳,道不傳非人!因此大人的擔憂,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
崔煥之捋了捋胡須,說道:“或許吧,殷商末期,神仙量劫起,無數凡俗百姓因此而遭難。至西周以後,便有太史監掌控天下修道秩序,太史監是司天台的前,因此從西周以後,這世上便少有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禍事了。”
李清玹聽了崔煥之所言,微微有些沉默,殷商末期發生的神仙量劫之事,李清玹聽自家師父講起過,神仙量劫是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後的第二次大量劫。
因這次神仙量劫,世間無數凡俗百姓因此而遭難。因此從西周以後,世間便有了修道人不得隨意在凡俗之人麵前顯露道法的規矩,至於無故打殺凡俗之人,則會引起整個修道門派的追殺,若是修道人殺戮過多,還會引來天罰焚。
李清玹雖然聽說過殷商末期的神仙量劫之事,但是對於司天台的來曆傳承,倒是不甚清楚。此時聽了崔煥之所言,李清玹才略微有些恍然。
李清玹的眼中忽然閃過一道奇異之色,他倏然朗聲說道:“不知哪位閣下做了梁上君子,竟然摸到我家附近來了,閣下還不現一見,非要本尊來請你出來不成?”
崔煥之和王源聽了李清玹所言,頓時微微一愣,他倆相互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震驚之色。
就在崔煥之和王源震驚莫名之時,院子外麵忽然有人朗聲說道:“下官申景文,前來拜見道玄真人,下官自認為精通隱匿之術,誰知被真人一言道破,下官深感佩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