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禦書房議事
穿越古代:從直播帶貨開始 作者:一晌貪歡on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燔祭”,就是將宰殺的豬、牛、羊一股腦全部用柴火燒成煙,祭祀給上天。但所有人都還不能走,必須等待犧牲全部燃燒殆盡才算完成儀式。
“可惜了啊……”周敞眼望衝天的黑煙,隱約還能聞到肉烤焦了的香氣。
風鑠就在身後小聲解釋:“九哥,這不是年初的春祭,之後也沒有分食的。”
“沒得分?難為我起個大早了。”周敞大大的失望寫在臉上。
濃煙蒸騰,直衝雲霄。
估摸著祭典也接近尾聲,周敞就想先撤了事。
畢竟大半年過去了,要做的事情,基本全都進度緩慢,今天還想再去戶部瞧一眼,“缺德三稅”要是不管用,就也真該撤了。
正在腳底抹油,準備開溜之時,遠遠地,方赦身邊的兩名小太監快步跑來傳召,說兵部來了急件,臨帝禦書房召見各位臣工。
顯王這場仗打得比前次還要疲憊,人人都好似麻木。
周敞都懶得過問,不加理會,轉身就走,卻被榮王一把拉住:“九弟,你這是去哪裏?軍國大事,你也該聽一聽了。”
“我嘛……”周敞剛要拒絕,榮王卻又看向風鑠,“鑠兒,你也一起來。”
“我?”風鑠意外驚喜。
榮王拿出長兄的架勢,理所當然的口吻:“再有一個月過了生辰,你虛歲十六了可也就奔著十七了,也該才開始學著替君父分憂了。”
“我可以嗎?”風鑠口中是個問句,但目光出賣了一切。
這兩年他的身高也是突飛猛進,幾乎就要與榮王齊平,卻是扭頭向周敞詢問。
周敞還被榮王拉住了手腕,又瞧出風鑠的心思,也就笑了笑:“也好,那九哥陪你去。”
於是二人跟著榮王攜同一群重臣又浩浩蕩蕩去了禦書房。
到了禦書房見駕之後,他們方才得知,顯王風錚由於遭遇了敵軍偷襲,燒毀了大半的糧草,急需補給,因此這才兵部八百裏加急,連催三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著馬上要入冬,朝廷的存糧也已經告急,為此臨帝一籌莫展。
召來眾臣也就議論開來,要麽是快入冬,國庫存糧尚且不夠,南方又有多地受災,水壩不但尚未建成還需大筆錢糧供應,別說糧食收不上來,就是災民也無法安撫……
說來說去老生常談,就有人提出,既然眼瞅著入冬,不若嚐試休戰,喘一口氣,待明年開春再說。
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反對,既然上一次大敗蜃國就是在冬季雪災之後,那麽這次也該抓住機會才對。
周敞聽了半天也就忍不住跟著道:“這是人家打上門來,侵略……侵略懂不懂?”
榮王則就是顧慮重重:“話雖如此,但再要靠九弟那一點兒凍瘡膏和草藥恐怕也是不夠的,這次比上一次麵臨的情況嚴峻,糧食若是沒有,難道讓將士們大冬天餓著肚子去打仗嗎?”
“那就籌集糧食,剛才國庫不是還能拿出一批的嘛,然後朝廷再向民間籌集第二批、第三批……”周敞倒不是覺得這件事情容易,但蜃國也是著實可惡。
上一次沒有打怕,這一次就更不能輸。
榮王就搖頭:“哪裏是你說得那麽容易,百姓手上的餘糧也不多,都等著過年、過冬,就算挺到了明年開春,也是強弩之末。”
“對方是侵略,這還能有得選?越北三州本來就是我臨國的,這個時候就是拚了性命,寸土也不能讓。”周敞要說一點兒私心也沒有那是假的,也是想起了上輩子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議論不出個結果,臨帝憂心如焚,掃視群臣,而群臣則隻剩下哀歎搖頭。
周敞一旦開口,奕王的意識也是壓不住,更加義憤填膺,奪過話語權:“這才幾年,蜃國是打不怕嗎?為什麽還敢進犯,還不是他們窮瘋了。一個窮瘋的國家都能堅持打這場仗,我們為什麽不能?”
在場眾人又被問個啞口無言。
風銘激憤,也就不管不顧:“糧食、糧食,剛才宋大人不是說還能供應十多萬石糧食嘛,至於籌集糧草,為什麽要向百姓籌集糧食?我府上一年米、麵也有三千石都吃不完,就可以捐出去一部分,榮王兄以及眾臣工想必也是吃不完的,不如捐出來。”
這個時候可也管不了各人心中是否願意了,先就來個“道德綁架”。
眾人一聽,更加默不作聲。
倒是兵部尚書彭派又不合時宜地站了出來:“陛下,不僅是糧草,前些日子南邊來報,南慶那邊似也有蠢蠢欲動之勢,若是我們全力應付北方,南方若再起戰勢,恐怕首尾難以兼顧啊。”
“南慶那邊也有動作了?”風銘意外,周敞也是不知。
許多人也都不自覺將目光投向了風鑠。
風鑠可是臨帝與南慶公主聯姻生下的皇子,因為這段聯姻,兩國邦交也算是穩固了多年,否則漵國公顧炎的國公之位是怎麽來的?
若是南慶這個時候背刺,風鑠豈不就成了一個笑話。
風銘也是反應過來,悄悄拉住了風鑠的手。
然而,風鑠一臉嚴肅,對眾人目光都是視而不見,身上散發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倒是好像比風銘還讓人安心。
尚書令丁茂又來分析:“諸位放心,這麽多年臨國與南慶都相安無事,南慶彈丸之地,這些年更多有貿易往來,我臨國國力強大,他們輕易不敢來犯。”
榮王就還是力求謹慎:“雖說南慶自二十年前遭遇我臨國重創之後,是不敢再輕易進犯,但凡事都有個萬一,也不可不防。”
“眾卿,如今局麵,到底該當如何啊?”臨帝肉眼可見的精神不濟,自己沒主意,隻能問眾臣。
榮王鄭重啟奏:“父皇,依兒臣之見,南慶那邊,若是真有所顧慮,不若派一人出使,稍加安撫。”
“這是個辦法。”臨帝微微點頭。
榮王繼續道:“這等外務出使,尚書即可,不過為表誠意,亦可派一位皇子出使,更能彰顯誠意。”
如今榮王在朝中已是“第一人”的存在,無論說什麽,群臣必紛紛附和。
“可惜了啊……”周敞眼望衝天的黑煙,隱約還能聞到肉烤焦了的香氣。
風鑠就在身後小聲解釋:“九哥,這不是年初的春祭,之後也沒有分食的。”
“沒得分?難為我起個大早了。”周敞大大的失望寫在臉上。
濃煙蒸騰,直衝雲霄。
估摸著祭典也接近尾聲,周敞就想先撤了事。
畢竟大半年過去了,要做的事情,基本全都進度緩慢,今天還想再去戶部瞧一眼,“缺德三稅”要是不管用,就也真該撤了。
正在腳底抹油,準備開溜之時,遠遠地,方赦身邊的兩名小太監快步跑來傳召,說兵部來了急件,臨帝禦書房召見各位臣工。
顯王這場仗打得比前次還要疲憊,人人都好似麻木。
周敞都懶得過問,不加理會,轉身就走,卻被榮王一把拉住:“九弟,你這是去哪裏?軍國大事,你也該聽一聽了。”
“我嘛……”周敞剛要拒絕,榮王卻又看向風鑠,“鑠兒,你也一起來。”
“我?”風鑠意外驚喜。
榮王拿出長兄的架勢,理所當然的口吻:“再有一個月過了生辰,你虛歲十六了可也就奔著十七了,也該才開始學著替君父分憂了。”
“我可以嗎?”風鑠口中是個問句,但目光出賣了一切。
這兩年他的身高也是突飛猛進,幾乎就要與榮王齊平,卻是扭頭向周敞詢問。
周敞還被榮王拉住了手腕,又瞧出風鑠的心思,也就笑了笑:“也好,那九哥陪你去。”
於是二人跟著榮王攜同一群重臣又浩浩蕩蕩去了禦書房。
到了禦書房見駕之後,他們方才得知,顯王風錚由於遭遇了敵軍偷襲,燒毀了大半的糧草,急需補給,因此這才兵部八百裏加急,連催三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著馬上要入冬,朝廷的存糧也已經告急,為此臨帝一籌莫展。
召來眾臣也就議論開來,要麽是快入冬,國庫存糧尚且不夠,南方又有多地受災,水壩不但尚未建成還需大筆錢糧供應,別說糧食收不上來,就是災民也無法安撫……
說來說去老生常談,就有人提出,既然眼瞅著入冬,不若嚐試休戰,喘一口氣,待明年開春再說。
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反對,既然上一次大敗蜃國就是在冬季雪災之後,那麽這次也該抓住機會才對。
周敞聽了半天也就忍不住跟著道:“這是人家打上門來,侵略……侵略懂不懂?”
榮王則就是顧慮重重:“話雖如此,但再要靠九弟那一點兒凍瘡膏和草藥恐怕也是不夠的,這次比上一次麵臨的情況嚴峻,糧食若是沒有,難道讓將士們大冬天餓著肚子去打仗嗎?”
“那就籌集糧食,剛才國庫不是還能拿出一批的嘛,然後朝廷再向民間籌集第二批、第三批……”周敞倒不是覺得這件事情容易,但蜃國也是著實可惡。
上一次沒有打怕,這一次就更不能輸。
榮王就搖頭:“哪裏是你說得那麽容易,百姓手上的餘糧也不多,都等著過年、過冬,就算挺到了明年開春,也是強弩之末。”
“對方是侵略,這還能有得選?越北三州本來就是我臨國的,這個時候就是拚了性命,寸土也不能讓。”周敞要說一點兒私心也沒有那是假的,也是想起了上輩子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議論不出個結果,臨帝憂心如焚,掃視群臣,而群臣則隻剩下哀歎搖頭。
周敞一旦開口,奕王的意識也是壓不住,更加義憤填膺,奪過話語權:“這才幾年,蜃國是打不怕嗎?為什麽還敢進犯,還不是他們窮瘋了。一個窮瘋的國家都能堅持打這場仗,我們為什麽不能?”
在場眾人又被問個啞口無言。
風銘激憤,也就不管不顧:“糧食、糧食,剛才宋大人不是說還能供應十多萬石糧食嘛,至於籌集糧草,為什麽要向百姓籌集糧食?我府上一年米、麵也有三千石都吃不完,就可以捐出去一部分,榮王兄以及眾臣工想必也是吃不完的,不如捐出來。”
這個時候可也管不了各人心中是否願意了,先就來個“道德綁架”。
眾人一聽,更加默不作聲。
倒是兵部尚書彭派又不合時宜地站了出來:“陛下,不僅是糧草,前些日子南邊來報,南慶那邊似也有蠢蠢欲動之勢,若是我們全力應付北方,南方若再起戰勢,恐怕首尾難以兼顧啊。”
“南慶那邊也有動作了?”風銘意外,周敞也是不知。
許多人也都不自覺將目光投向了風鑠。
風鑠可是臨帝與南慶公主聯姻生下的皇子,因為這段聯姻,兩國邦交也算是穩固了多年,否則漵國公顧炎的國公之位是怎麽來的?
若是南慶這個時候背刺,風鑠豈不就成了一個笑話。
風銘也是反應過來,悄悄拉住了風鑠的手。
然而,風鑠一臉嚴肅,對眾人目光都是視而不見,身上散發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倒是好像比風銘還讓人安心。
尚書令丁茂又來分析:“諸位放心,這麽多年臨國與南慶都相安無事,南慶彈丸之地,這些年更多有貿易往來,我臨國國力強大,他們輕易不敢來犯。”
榮王就還是力求謹慎:“雖說南慶自二十年前遭遇我臨國重創之後,是不敢再輕易進犯,但凡事都有個萬一,也不可不防。”
“眾卿,如今局麵,到底該當如何啊?”臨帝肉眼可見的精神不濟,自己沒主意,隻能問眾臣。
榮王鄭重啟奏:“父皇,依兒臣之見,南慶那邊,若是真有所顧慮,不若派一人出使,稍加安撫。”
“這是個辦法。”臨帝微微點頭。
榮王繼續道:“這等外務出使,尚書即可,不過為表誠意,亦可派一位皇子出使,更能彰顯誠意。”
如今榮王在朝中已是“第一人”的存在,無論說什麽,群臣必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