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一品參軍
穿越古代:從直播帶貨開始 作者:一晌貪歡on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接下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朝廷倒是也勉強備齊了三十萬石糧食,其中十萬石還真就是朝廷眾臣和一些富戶捐出來的。
然而,還沒等送糧的軍隊出發,顯王又連著八百裏加急,不僅是糧草,藥材也是告急。
臨帝不得已,又想到了奕王。
“給你一個參軍的官職,藥材方麵你得多想些辦法。”臨帝再次將周敞召來禦書房。
周敞就不滿意:“參軍?那不是太監幹的活兒嗎?我不要。”
臨帝吹胡子瞪眼:“你這是一派胡言,你說的那是監軍,參軍乃是軍中謀士,正經的官職。”
“參軍能有幾品?”周敞主要還是想到了文傾言也是個左領參軍。
臨帝倒還沒想到這一層,認真思索了一下,似也不知參軍能是個幾品,就往身側侍立的金魚眼方赦。
方赦尷尬一笑,顯然也是不了解。
要怪就怪參軍品級太低,平日都沒什麽機會能跟這二位照麵。
臨帝能想了這麽個主意,給奕王一個“參軍”當當,已經是殊為不易,隻能變個說法:“你堂堂一個皇子,要品級做什麽?”
周敞自然還是為著文傾言。
參軍最高也就能做到三品、四品,總不能弄了半天,堂堂奕王倒要跟他去看齊了吧。
好在,周敞麵對臨帝,向來都能拿出耍無賴的精神:“參軍兒臣不要,兒臣就想當大將軍”
“不可……”臨帝也很幹脆,顯然也是再三權衡過的,“大將軍是何等重要的武職,非立過大功且功在社稷而不可得。你沒帶過兵,也不會打仗,怎麽能輕易給你這等武將頭銜?如此,恐將引發軍心不穩,且於你也沒半分好處。”
這麽一說,周敞也覺有道理,但是參軍實在太小,不能甘心,隻好再次討價還價:“參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兒臣得來個一品參軍才行。”
“一品參軍?”臨帝從沒聽過這等官職,不禁又揉起了太陽穴。
在召奕王前來禦書房之前卻也做好了心理建設,不打算再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頭痛。
可惜奕王向來就有這等本事,臨帝的頭又開始隱隱頭痛。
周敞全當沒看見:“沒有怎麽了,父皇封一個就是了。”
“你一個皇子,要品級做什麽?”臨帝實在無語,又重複問了一遍。
周敞歪頭,笑得還是像個狐狸:“不做什麽,就是說出去好聽。”
早在今日接旨入宮那一刻,就已經知道此事“有門兒”。
臨帝輕易不會召見奕王,若要召見,必是有事相求。
臨帝更加無語:“你什麽時候知道要麵子了?”
周敞也不含糊:“父皇難道能給兒臣‘裏子’嗎?”
“裏子”是什麽?
不言自明。
臨帝再沒半點兒猶豫:“好,一品參軍就一品參軍,你準備準備,籌集了藥材就出發北去吧。”
要錢沒有,要個虛名還是好給的。
“多謝父皇。”周敞這兩個月來,除了跟蹤證據和綁匪的事情以外,幹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收集藥材。
本來手上的藥材是鍾與和傅明提前備下,以防入冬後藥材價格上漲,要接濟窮困百姓的。
但自打上次禦書房迴來之後,周敞便琢磨著送軍需的事情不可能那般順利,既然缺糧,很快必定缺藥。
並且,藥材的籌備仍舊有元家的幫助,也不是難辦的事兒,無論奕王能不能撈個大將軍名頭玩玩,趁著這個機會賺朝廷一筆總還是可以的。
反正跟朝廷做生意,就算奕王不賺,中間多少道關卡也有人要賺,那就還不如自己賺了的好。
除此之外,周敞還有一件事情也醞釀了很久,趁此機會就打算也一並辦了:“父皇,兒臣還有一事。”
“對了,朕也有一事要跟你商量。”臨帝嚴防死守,生怕奕王再伸手要錢,幹脆來個先下手為強,“國庫現在是實在挪不出銀子,要不建水壩的事情先停一停?”
周敞自動忽略臨帝的問題,一本正經又嚴肅認真:“父皇,兒臣不是要銀子,而是想到了還能怎麽賺銀子。”
“哦?那你說來聽聽。”臨帝就又來了興趣。
“上次兒臣建議父皇推行的三稅收效甚微,不若取消算了。”周敞這些日子都沒能從“缺德三稅”上獲得綁匪以及贖金上的任何線索,已經失望到底,也打算取消。
畢竟“缺德三稅”實在是有夠缺德。
“收效小也還總有收效,也未必就要取消。”臨帝一向的原則是能收一點兒是一點兒,多了不嫌多,少了也不嫌少,但積少成多。
周敞就得循循善誘:“父皇,取消這三稅,當然是為了另立新名目。前麵的這三項橫在那裏,也讓人不好接受不是?不若取消,眼看過了年,萬象更新,朝廷也該有新政策。”
臨帝自然就更關心新政策:“你是又想出了什麽新名目?”
“唉……可惜啊……兒臣這個一品參軍空有名頭,卻無實權……”周敞擺出個大大委屈臉,卻不直說,“兒臣本來想著國庫空虛,但仗還要打,為了為父分憂,就應該多方湊集資金,支撐此戰,不過恐怕再好的主意,沒有實權也執行不下去。”
“你要什麽實權?”臨帝已經抻長了脖子等著聽答案了,但到底幾十年皇帝也不是白當的,沒那麽容易上當,又補上一句,“到底什麽主意?若不是無理取鬧,朕就依你。”
周敞扁扁嘴:“此前那三稅基本都是針對巨富大商的,本來主意是好,可惜實際執行起來,可鑽的空子太多。因此兒臣就想,或許應該製定專門針對這次戰爭的,畢竟保家衛國人人有責,誰也別想鑽空子。”
“嗯……你這話是話糙理不糙,具體如何,說來聽聽?”臨帝覺著有道理。
周敞貌似苦思冥想了一秒:“朝廷應該推行一個‘戰時令’,但凡在與蜃國對抗期間,一切均以戰爭所需為最重要,我臨國人強馬壯,人員是不缺的,但缺的銀子就得從這個‘戰時令’上找齊。”
然而,還沒等送糧的軍隊出發,顯王又連著八百裏加急,不僅是糧草,藥材也是告急。
臨帝不得已,又想到了奕王。
“給你一個參軍的官職,藥材方麵你得多想些辦法。”臨帝再次將周敞召來禦書房。
周敞就不滿意:“參軍?那不是太監幹的活兒嗎?我不要。”
臨帝吹胡子瞪眼:“你這是一派胡言,你說的那是監軍,參軍乃是軍中謀士,正經的官職。”
“參軍能有幾品?”周敞主要還是想到了文傾言也是個左領參軍。
臨帝倒還沒想到這一層,認真思索了一下,似也不知參軍能是個幾品,就往身側侍立的金魚眼方赦。
方赦尷尬一笑,顯然也是不了解。
要怪就怪參軍品級太低,平日都沒什麽機會能跟這二位照麵。
臨帝能想了這麽個主意,給奕王一個“參軍”當當,已經是殊為不易,隻能變個說法:“你堂堂一個皇子,要品級做什麽?”
周敞自然還是為著文傾言。
參軍最高也就能做到三品、四品,總不能弄了半天,堂堂奕王倒要跟他去看齊了吧。
好在,周敞麵對臨帝,向來都能拿出耍無賴的精神:“參軍兒臣不要,兒臣就想當大將軍”
“不可……”臨帝也很幹脆,顯然也是再三權衡過的,“大將軍是何等重要的武職,非立過大功且功在社稷而不可得。你沒帶過兵,也不會打仗,怎麽能輕易給你這等武將頭銜?如此,恐將引發軍心不穩,且於你也沒半分好處。”
這麽一說,周敞也覺有道理,但是參軍實在太小,不能甘心,隻好再次討價還價:“參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兒臣得來個一品參軍才行。”
“一品參軍?”臨帝從沒聽過這等官職,不禁又揉起了太陽穴。
在召奕王前來禦書房之前卻也做好了心理建設,不打算再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頭痛。
可惜奕王向來就有這等本事,臨帝的頭又開始隱隱頭痛。
周敞全當沒看見:“沒有怎麽了,父皇封一個就是了。”
“你一個皇子,要品級做什麽?”臨帝實在無語,又重複問了一遍。
周敞歪頭,笑得還是像個狐狸:“不做什麽,就是說出去好聽。”
早在今日接旨入宮那一刻,就已經知道此事“有門兒”。
臨帝輕易不會召見奕王,若要召見,必是有事相求。
臨帝更加無語:“你什麽時候知道要麵子了?”
周敞也不含糊:“父皇難道能給兒臣‘裏子’嗎?”
“裏子”是什麽?
不言自明。
臨帝再沒半點兒猶豫:“好,一品參軍就一品參軍,你準備準備,籌集了藥材就出發北去吧。”
要錢沒有,要個虛名還是好給的。
“多謝父皇。”周敞這兩個月來,除了跟蹤證據和綁匪的事情以外,幹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收集藥材。
本來手上的藥材是鍾與和傅明提前備下,以防入冬後藥材價格上漲,要接濟窮困百姓的。
但自打上次禦書房迴來之後,周敞便琢磨著送軍需的事情不可能那般順利,既然缺糧,很快必定缺藥。
並且,藥材的籌備仍舊有元家的幫助,也不是難辦的事兒,無論奕王能不能撈個大將軍名頭玩玩,趁著這個機會賺朝廷一筆總還是可以的。
反正跟朝廷做生意,就算奕王不賺,中間多少道關卡也有人要賺,那就還不如自己賺了的好。
除此之外,周敞還有一件事情也醞釀了很久,趁此機會就打算也一並辦了:“父皇,兒臣還有一事。”
“對了,朕也有一事要跟你商量。”臨帝嚴防死守,生怕奕王再伸手要錢,幹脆來個先下手為強,“國庫現在是實在挪不出銀子,要不建水壩的事情先停一停?”
周敞自動忽略臨帝的問題,一本正經又嚴肅認真:“父皇,兒臣不是要銀子,而是想到了還能怎麽賺銀子。”
“哦?那你說來聽聽。”臨帝就又來了興趣。
“上次兒臣建議父皇推行的三稅收效甚微,不若取消算了。”周敞這些日子都沒能從“缺德三稅”上獲得綁匪以及贖金上的任何線索,已經失望到底,也打算取消。
畢竟“缺德三稅”實在是有夠缺德。
“收效小也還總有收效,也未必就要取消。”臨帝一向的原則是能收一點兒是一點兒,多了不嫌多,少了也不嫌少,但積少成多。
周敞就得循循善誘:“父皇,取消這三稅,當然是為了另立新名目。前麵的這三項橫在那裏,也讓人不好接受不是?不若取消,眼看過了年,萬象更新,朝廷也該有新政策。”
臨帝自然就更關心新政策:“你是又想出了什麽新名目?”
“唉……可惜啊……兒臣這個一品參軍空有名頭,卻無實權……”周敞擺出個大大委屈臉,卻不直說,“兒臣本來想著國庫空虛,但仗還要打,為了為父分憂,就應該多方湊集資金,支撐此戰,不過恐怕再好的主意,沒有實權也執行不下去。”
“你要什麽實權?”臨帝已經抻長了脖子等著聽答案了,但到底幾十年皇帝也不是白當的,沒那麽容易上當,又補上一句,“到底什麽主意?若不是無理取鬧,朕就依你。”
周敞扁扁嘴:“此前那三稅基本都是針對巨富大商的,本來主意是好,可惜實際執行起來,可鑽的空子太多。因此兒臣就想,或許應該製定專門針對這次戰爭的,畢竟保家衛國人人有責,誰也別想鑽空子。”
“嗯……你這話是話糙理不糙,具體如何,說來聽聽?”臨帝覺著有道理。
周敞貌似苦思冥想了一秒:“朝廷應該推行一個‘戰時令’,但凡在與蜃國對抗期間,一切均以戰爭所需為最重要,我臨國人強馬壯,人員是不缺的,但缺的銀子就得從這個‘戰時令’上找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