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平今年五十五歲,三年前也不過五十二,算起來還沒到退休年齡。不過為了小女兒周誌美的前途,周春平還是咬咬牙辦了提前退休手續,讓女兒周誌美接班換了個城鎮戶口。
周誌美今年二十三,兩年前的她在農村裏算是老姑娘了。
吳金鳳急死了,家有老姑娘,是每個父母心中的痛。
周誌美咬著牙,硬是不肯聽吳金鳳的話,去相看人家。周誌美的心裏,也瞄上了老爹的那份工作。
要是沒有城市戶口,她周誌美隻能嫁到農村,以後做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婦。想起自家三嫂那麽漂亮一個姑娘,嫁到他們家後,沒過兩年就憔悴了很多。
想想趙芸香平時過的日子,周誌美不寒而慄。趙芸香天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還經常挨吳金鳳的罵。
周誌美不要嫁在農村,農村老太太十個有十個都像她媽吳金鳳一樣,不講理,還喜歡搓磨兒媳婦。她周誌美不要做一個農民,一輩子在地裏刨食。她要嫁個城裏人,穿漂亮的衣服,坐幹淨明亮的辦公室。
周誌美知道,沒有城鎮戶口,沒有工作,嫁個城裏人是做夢!
論理說,周家的三子一女誰都有權利接周春平的班。在農村,老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般遇上讓孩子接班這種好事,父母一般都會考慮給兒子而不是女兒。
周誌美硬是死磨硬泡地,磨著周春平同意讓她接班。周誌美巴拉巴拉舉出了好多理由來說服周春平。
周誌美說,要是她有城鎮戶口,就能高嫁個城裏人。她要是進了城,肯定不會不管家裏的。
女兒嫁到好,又顧著娘家,周春平以後的日子啊!肯定會越過越舒心。周誌美還答應,要是她婆家有能耐,到時候她會幫侄兒侄女解決工作問題,她自己以後每個月的工資,會拿一半迴周家孝敬二老。
周春平想了想,覺得周誌美說的也有道理,他有三個兒子,工作卻隻有一份,給了這個兒子,說不定那個兒子就有意見。給了那個兒子,說不定這個兒子又不高興。
退一步說,就算兒子們沒意見,兒媳婦的心裏保不準就會嘀咕。現在他和吳金鳳年紀還不大,不需要兒媳婦們的服侍,等到年紀大了,兒媳婦心裏對他們不痛快,肯好好對待他們嗎?
為了長遠著想,這份工作,給女兒反倒是更好的。誌美得了工作,以後也要養他們老兩口,他的三子一女,等於變成了四個兒子。
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娶的媳婦還都是農村的。
孩子的戶口跟著母親走,就算哪個兒子轉了戶口吃上了商品糧,總不可能換個老婆吧?孫子孫女以後還是農村的,這一點沒辦法改變。
如果他把工作給女兒,以後不管女兒生的是外孫還是外孫女,都能吃上商品糧。
想清楚了這其中的好處,周春平沒有和兒子們商量一聲,直接幫女兒辦了接班手續。
在周春平看來,他是周家的大家長,工作又是他的,他做的決定,幾個兒女接受就好,沒有反對的權利。
說起這個接班製度,還曾經鬧出個笑話。有位中學教師讓兒子接班,學校領導根據政策,讓教師的兒子接著教高一年級。可憐這位教師的兒子小學都沒有畢業,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站在講台上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把校長氣的夠嗆。
校長把這件事反應上去,接班的製度才修改了一下,改成接班的孩子隻接父母的戶口,工作可以另外安排,不一定和父母原來的工作一樣。
周誌美轉了戶口後,剛好於源縣的棉紡織廠到三合鎮來招工。
周誌美是個精明的,她答應過周春平和吳金鳳,上班後會向家裏交一半的工資,如果她工作的地方離周家村不遠,照吳金鳳的性子,每個月發工資的那天,肯定會去周誌美單位找她要錢。
一個月十幾塊錢的工資,要是少了一半,嘶~那不是在挖她的肉嗎?她說要交錢迴家,隻是為了得到周春平的接班資格而已,現在什麽手續都辦完了,她就算反悔了,她爸媽又能拿她怎麽辦?
抱著自己的小心思,周誌美參加了於源縣棉紡廠的招工考試,順利成了一名紡織女工。
山長水遠,從三合鎮到於源縣城,有一百多公裏,每天隻有一班車。
周誌美上班後,幾個月都不迴一次家。吳金鳳一坐車就暈,不可能跑到縣城去找周誌美要工資。就這樣,周誌美承諾的一半工資不了了之。
隔了半年,周誌美找了個城裏的小夥子嫁了。嫁了人後,周誌美更不可能往娘家拿錢,每次迴娘家,都要大包小包的往自己家裏搬。
吳金鳳見周誌美真的嫁到了城裏,覺得女兒給自己長了臉麵,在周家村的頭也昂高了幾分。加上吳金鳳自己有周誌新每個月寄迴來的二十塊錢,手裏也不缺錢花,女兒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對周誌美的撒賴,也沒有半句怨言。
周家其它人卻有點憋氣。
周誌美頂班後,李春嬌和穀大花摔摔打打了幾天,話裏話外說周春平偏心女兒,不顧兒子孫子的死活。
李春嬌和穀大花可不是趙芸香那樣的包子,做事利索,嘴皮子更利索。
加上那段時間周誌剛和周誌強的臉色也不對勁,周春平才醒悟過來,周誌美頂班的事,他把幾個兒子媳婦都得罪了。
為了家庭的和諧,周春平和家裏幾個兒子媳婦說,周誌美頂班是有條件的,周誌美以後至少要幫每個哥哥家的孩子找一份工作,還答應往家裏交一半工資。
找工作的事,除了老大周誌剛家的大兒子周家興今年十六了,其它的孩子都還小,不急。
至於周誌美每個月給家裏的錢,周春平和吳金鳳都用不上,到時候他們兄弟幾房分一分,也算是誌美這個做妹妹的一片心。
結果,周誌美去了城裏上班,也嫁了個城裏人。答應的工資一分沒看見,答應的工作看起來也玄。
幾個媳婦都這樣想。
隻有趙芸香,沒有把周春平的話當真。周誌新每個月的二十塊錢被婆婆硬要去,公公都沒有說一句話。小姑子每個月的幾塊錢,也肯定和他們三房不相幹。
</br>
周誌美今年二十三,兩年前的她在農村裏算是老姑娘了。
吳金鳳急死了,家有老姑娘,是每個父母心中的痛。
周誌美咬著牙,硬是不肯聽吳金鳳的話,去相看人家。周誌美的心裏,也瞄上了老爹的那份工作。
要是沒有城市戶口,她周誌美隻能嫁到農村,以後做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婦。想起自家三嫂那麽漂亮一個姑娘,嫁到他們家後,沒過兩年就憔悴了很多。
想想趙芸香平時過的日子,周誌美不寒而慄。趙芸香天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還經常挨吳金鳳的罵。
周誌美不要嫁在農村,農村老太太十個有十個都像她媽吳金鳳一樣,不講理,還喜歡搓磨兒媳婦。她周誌美不要做一個農民,一輩子在地裏刨食。她要嫁個城裏人,穿漂亮的衣服,坐幹淨明亮的辦公室。
周誌美知道,沒有城鎮戶口,沒有工作,嫁個城裏人是做夢!
論理說,周家的三子一女誰都有權利接周春平的班。在農村,老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般遇上讓孩子接班這種好事,父母一般都會考慮給兒子而不是女兒。
周誌美硬是死磨硬泡地,磨著周春平同意讓她接班。周誌美巴拉巴拉舉出了好多理由來說服周春平。
周誌美說,要是她有城鎮戶口,就能高嫁個城裏人。她要是進了城,肯定不會不管家裏的。
女兒嫁到好,又顧著娘家,周春平以後的日子啊!肯定會越過越舒心。周誌美還答應,要是她婆家有能耐,到時候她會幫侄兒侄女解決工作問題,她自己以後每個月的工資,會拿一半迴周家孝敬二老。
周春平想了想,覺得周誌美說的也有道理,他有三個兒子,工作卻隻有一份,給了這個兒子,說不定那個兒子就有意見。給了那個兒子,說不定這個兒子又不高興。
退一步說,就算兒子們沒意見,兒媳婦的心裏保不準就會嘀咕。現在他和吳金鳳年紀還不大,不需要兒媳婦們的服侍,等到年紀大了,兒媳婦心裏對他們不痛快,肯好好對待他們嗎?
為了長遠著想,這份工作,給女兒反倒是更好的。誌美得了工作,以後也要養他們老兩口,他的三子一女,等於變成了四個兒子。
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娶的媳婦還都是農村的。
孩子的戶口跟著母親走,就算哪個兒子轉了戶口吃上了商品糧,總不可能換個老婆吧?孫子孫女以後還是農村的,這一點沒辦法改變。
如果他把工作給女兒,以後不管女兒生的是外孫還是外孫女,都能吃上商品糧。
想清楚了這其中的好處,周春平沒有和兒子們商量一聲,直接幫女兒辦了接班手續。
在周春平看來,他是周家的大家長,工作又是他的,他做的決定,幾個兒女接受就好,沒有反對的權利。
說起這個接班製度,還曾經鬧出個笑話。有位中學教師讓兒子接班,學校領導根據政策,讓教師的兒子接著教高一年級。可憐這位教師的兒子小學都沒有畢業,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站在講台上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把校長氣的夠嗆。
校長把這件事反應上去,接班的製度才修改了一下,改成接班的孩子隻接父母的戶口,工作可以另外安排,不一定和父母原來的工作一樣。
周誌美轉了戶口後,剛好於源縣的棉紡織廠到三合鎮來招工。
周誌美是個精明的,她答應過周春平和吳金鳳,上班後會向家裏交一半的工資,如果她工作的地方離周家村不遠,照吳金鳳的性子,每個月發工資的那天,肯定會去周誌美單位找她要錢。
一個月十幾塊錢的工資,要是少了一半,嘶~那不是在挖她的肉嗎?她說要交錢迴家,隻是為了得到周春平的接班資格而已,現在什麽手續都辦完了,她就算反悔了,她爸媽又能拿她怎麽辦?
抱著自己的小心思,周誌美參加了於源縣棉紡廠的招工考試,順利成了一名紡織女工。
山長水遠,從三合鎮到於源縣城,有一百多公裏,每天隻有一班車。
周誌美上班後,幾個月都不迴一次家。吳金鳳一坐車就暈,不可能跑到縣城去找周誌美要工資。就這樣,周誌美承諾的一半工資不了了之。
隔了半年,周誌美找了個城裏的小夥子嫁了。嫁了人後,周誌美更不可能往娘家拿錢,每次迴娘家,都要大包小包的往自己家裏搬。
吳金鳳見周誌美真的嫁到了城裏,覺得女兒給自己長了臉麵,在周家村的頭也昂高了幾分。加上吳金鳳自己有周誌新每個月寄迴來的二十塊錢,手裏也不缺錢花,女兒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對周誌美的撒賴,也沒有半句怨言。
周家其它人卻有點憋氣。
周誌美頂班後,李春嬌和穀大花摔摔打打了幾天,話裏話外說周春平偏心女兒,不顧兒子孫子的死活。
李春嬌和穀大花可不是趙芸香那樣的包子,做事利索,嘴皮子更利索。
加上那段時間周誌剛和周誌強的臉色也不對勁,周春平才醒悟過來,周誌美頂班的事,他把幾個兒子媳婦都得罪了。
為了家庭的和諧,周春平和家裏幾個兒子媳婦說,周誌美頂班是有條件的,周誌美以後至少要幫每個哥哥家的孩子找一份工作,還答應往家裏交一半工資。
找工作的事,除了老大周誌剛家的大兒子周家興今年十六了,其它的孩子都還小,不急。
至於周誌美每個月給家裏的錢,周春平和吳金鳳都用不上,到時候他們兄弟幾房分一分,也算是誌美這個做妹妹的一片心。
結果,周誌美去了城裏上班,也嫁了個城裏人。答應的工資一分沒看見,答應的工作看起來也玄。
幾個媳婦都這樣想。
隻有趙芸香,沒有把周春平的話當真。周誌新每個月的二十塊錢被婆婆硬要去,公公都沒有說一句話。小姑子每個月的幾塊錢,也肯定和他們三房不相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