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祁山往南,翻越秦嶺山脈,經過成縣、徽縣、略陽縣等地,可抵達漢中。
祁山到漢中的古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
雖路途相對較遠,但道路很是平坦,對要攜帶足夠糧草的蜀軍來說,能以較省力的方式穿越秦嶺,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在諸葛亮北伐的計劃中,這條古道是連接隴右和漢中的重要交通線。
從祁山向西南方向,經武都(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再沿著陰平古道,可到達陰平郡(今甘肅隴南文縣西北一帶)。
其中,武都地處交通要道,是從祁山前往陰平的重要中轉地。
孟琰領軍守住祁山關,倒不是阻擊魏國的援軍,而是防止陰平、武都的魏軍從這裏逃跑。
諸葛亮的計劃非常嚴密,按照這個計劃,拿下陰平、武都易於反掌。
一路上,馬謖都在推演他和諸葛亮這次北伐計劃的各種變化。
如何獲得大勝,又是如何把這到手的勝利果實丟失的。
諸葛亮的計劃,一環扣一環,都是無懈可擊。
但馬謖總覺得有哪裏做的不對!
他內心感歎不已!
可惜!這次占領的三郡之地無法保住,隻是讓魏國虛驚一場。
慢著!
沒有占領魏國土地的戰果,那諸葛亮把所有底牌都露出來做什麽?
猛然,馬謖反應過來了。
這次進攻的重點,根本與陰平、武都沒有任何關係,如同與西平、武威一樣。
其實,攻打天水城,根本用不著從陰平調虎離山。
除了城內早就有內應,也可以派兵進攻南安郡,讓天水郡不得不出兵支援。
馬謖知道,諸葛亮這次不留餘地的北伐,風險可不小。
如果勝利了,有了涼州大馬的基地,又有馬岱、趙雲等訓練騎兵。
魏國沒有了騎兵的優勢,以後蜀漢的北伐,就變得順風順水。
一旦失敗,下次的北伐,就變得困難重重。
先不說魏國會吸取教訓,加強各個城池的防範,給下次北伐增加難度。
從蜀漢內部來說,本來西川的兵員和糧草就不充足,很多人都認為,目前需要休養生息。
就是因為相信諸葛亮的才能,才讓他們勉強支持北伐。
這次北伐,如果剛開始取得的勝利太多,後麵的失敗就越難接受。
如此巨大的反差,很難讓人信服!
也許有不少人,從中看出蜀漢無法取勝的問題。
也許就是因為這次大起大落的失敗,蜀漢內部的反對北伐聲音高漲,甚至讓諸葛亮的北伐難以為繼。
馬謖是支持諸葛亮北伐的,因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但馬謖對北伐的期許,卻與諸葛亮不一樣。
他不認為,以西川之地的綜合實力,就能夠擊敗魏國,恢複漢室!
馬謖認為,把匡扶漢室定為目標是可以的,這樣也算有了大義,占據道德上的製高點。
在什麽朝代,都不會明目張膽提倡反對朝廷!
但蜀漢不能受匡扶漢室所束縛,每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都可以不同。
比如,這次諸葛亮這次的目標是占領涼州,建立自己的“涼州大馬”培育基地。
“涼州大馬”,主要是指曆史上涼州地區(今甘肅武威、西寧周邊地區)所產的優良馬匹。
漢武帝開辟河西諸郡後,河西走廊成為大漢帝國的軍馬蓄養基地。
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從西域引進有名的汗血寶馬,在涼州地區的漢陽牧苑,培育出新品種優良戰馬,這些馬成為“涼州大馬”的重要源頭。
它們奔跑速度快,動作敏捷,在戰場上能夠迅速衝擊敵方陣營,打亂敵人的部署,也適合在草原、沙漠等地形上快速機動。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童謠在洛陽流傳日久,反映了魏國將士對涼州大馬的認可和敬畏。
如果蜀漢真的能夠控製涼州地區,訓練出強大騎兵,確實能夠對魏國文武官員產生威懾作用,對“北伐”大業的助力可不小。
馬謖認為,涼州大馬作為魏國騎兵的殺手鐧,魏國君臣,絕對不會允許蜀漢占據涼州地區。
所以,馬謖向諸葛亮建議,可以有幾種打算:
占領涼州不成,可以掠奪官府的糧草、馬匹等戰略物質,同時也可以用官府的錢糧購買老百姓手中的馬匹,還可以招攬各種特殊人才。
當然,如果蜀軍能夠放棄愛民的名聲,就糧於敵占區,也可以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不擇手段,以消滅魏國軍隊有生力量、搶奪對方軍資、糧草為目的。
這樣一來,經過一年半載的削弱,也許蜀漢可以順利占領涼州,進一步可以占領關中地區。
但此時蜀漢軍隊肯定名聲狼藉,這些飽受兵災的地區,居民生活艱難,對搶掠他們糧食的蜀軍,就算不恨之入骨,也絕不會擁戴支持。
因此,就算占領涼州,甚至占領關中,得不到民心,能得到的兵員和戰馬,相當有限。
諸葛亮以漢朝正統自居,要中興漢室,不說愛民如子,要讓他搶奪魏國當地人的口糧,肯定是不可能的。
蜀漢軍隊出征,自帶糧草,隻取用從魏國官府繳獲的糧食,是沒有辦法久戰的。
按照馬謖的設想,蜀漢要想按部就班打垮魏國,基本是不可能的!
就是騎兵這一關,蜀軍就沒有辦法繞過去。
尤其是涼州大馬組成的騎兵,在野戰中,蜀軍是不可能獲勝的。
所以,這第一次北伐,是要打出蜀漢軍隊的威風,打出匡扶漢室的希望,堅定給蜀漢朝廷文武北伐的信心。
所以,北伐要盡量避免和魏國的騎兵接戰。
而不是孤注一擲,與魏國騎兵接戰,造成蜀國軍隊損失過多的事實。
馬謖決定,向諸葛亮建議,先不打武都、陰平二座城池,裏麵的內應繼續潛伏,為下次北伐取勝留下機會。
於是,馬謖把自己的軍隊交給田石、邢道榮統領。
整個隊伍,則交給資格相對較老的陳式統領。
雖然陳式投入了李嚴陣營,但馬謖認為,他的能力比較均勻,統領軍隊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祁山到漢中的古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
雖路途相對較遠,但道路很是平坦,對要攜帶足夠糧草的蜀軍來說,能以較省力的方式穿越秦嶺,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在諸葛亮北伐的計劃中,這條古道是連接隴右和漢中的重要交通線。
從祁山向西南方向,經武都(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再沿著陰平古道,可到達陰平郡(今甘肅隴南文縣西北一帶)。
其中,武都地處交通要道,是從祁山前往陰平的重要中轉地。
孟琰領軍守住祁山關,倒不是阻擊魏國的援軍,而是防止陰平、武都的魏軍從這裏逃跑。
諸葛亮的計劃非常嚴密,按照這個計劃,拿下陰平、武都易於反掌。
一路上,馬謖都在推演他和諸葛亮這次北伐計劃的各種變化。
如何獲得大勝,又是如何把這到手的勝利果實丟失的。
諸葛亮的計劃,一環扣一環,都是無懈可擊。
但馬謖總覺得有哪裏做的不對!
他內心感歎不已!
可惜!這次占領的三郡之地無法保住,隻是讓魏國虛驚一場。
慢著!
沒有占領魏國土地的戰果,那諸葛亮把所有底牌都露出來做什麽?
猛然,馬謖反應過來了。
這次進攻的重點,根本與陰平、武都沒有任何關係,如同與西平、武威一樣。
其實,攻打天水城,根本用不著從陰平調虎離山。
除了城內早就有內應,也可以派兵進攻南安郡,讓天水郡不得不出兵支援。
馬謖知道,諸葛亮這次不留餘地的北伐,風險可不小。
如果勝利了,有了涼州大馬的基地,又有馬岱、趙雲等訓練騎兵。
魏國沒有了騎兵的優勢,以後蜀漢的北伐,就變得順風順水。
一旦失敗,下次的北伐,就變得困難重重。
先不說魏國會吸取教訓,加強各個城池的防範,給下次北伐增加難度。
從蜀漢內部來說,本來西川的兵員和糧草就不充足,很多人都認為,目前需要休養生息。
就是因為相信諸葛亮的才能,才讓他們勉強支持北伐。
這次北伐,如果剛開始取得的勝利太多,後麵的失敗就越難接受。
如此巨大的反差,很難讓人信服!
也許有不少人,從中看出蜀漢無法取勝的問題。
也許就是因為這次大起大落的失敗,蜀漢內部的反對北伐聲音高漲,甚至讓諸葛亮的北伐難以為繼。
馬謖是支持諸葛亮北伐的,因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但馬謖對北伐的期許,卻與諸葛亮不一樣。
他不認為,以西川之地的綜合實力,就能夠擊敗魏國,恢複漢室!
馬謖認為,把匡扶漢室定為目標是可以的,這樣也算有了大義,占據道德上的製高點。
在什麽朝代,都不會明目張膽提倡反對朝廷!
但蜀漢不能受匡扶漢室所束縛,每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都可以不同。
比如,這次諸葛亮這次的目標是占領涼州,建立自己的“涼州大馬”培育基地。
“涼州大馬”,主要是指曆史上涼州地區(今甘肅武威、西寧周邊地區)所產的優良馬匹。
漢武帝開辟河西諸郡後,河西走廊成為大漢帝國的軍馬蓄養基地。
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從西域引進有名的汗血寶馬,在涼州地區的漢陽牧苑,培育出新品種優良戰馬,這些馬成為“涼州大馬”的重要源頭。
它們奔跑速度快,動作敏捷,在戰場上能夠迅速衝擊敵方陣營,打亂敵人的部署,也適合在草原、沙漠等地形上快速機動。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童謠在洛陽流傳日久,反映了魏國將士對涼州大馬的認可和敬畏。
如果蜀漢真的能夠控製涼州地區,訓練出強大騎兵,確實能夠對魏國文武官員產生威懾作用,對“北伐”大業的助力可不小。
馬謖認為,涼州大馬作為魏國騎兵的殺手鐧,魏國君臣,絕對不會允許蜀漢占據涼州地區。
所以,馬謖向諸葛亮建議,可以有幾種打算:
占領涼州不成,可以掠奪官府的糧草、馬匹等戰略物質,同時也可以用官府的錢糧購買老百姓手中的馬匹,還可以招攬各種特殊人才。
當然,如果蜀軍能夠放棄愛民的名聲,就糧於敵占區,也可以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不擇手段,以消滅魏國軍隊有生力量、搶奪對方軍資、糧草為目的。
這樣一來,經過一年半載的削弱,也許蜀漢可以順利占領涼州,進一步可以占領關中地區。
但此時蜀漢軍隊肯定名聲狼藉,這些飽受兵災的地區,居民生活艱難,對搶掠他們糧食的蜀軍,就算不恨之入骨,也絕不會擁戴支持。
因此,就算占領涼州,甚至占領關中,得不到民心,能得到的兵員和戰馬,相當有限。
諸葛亮以漢朝正統自居,要中興漢室,不說愛民如子,要讓他搶奪魏國當地人的口糧,肯定是不可能的。
蜀漢軍隊出征,自帶糧草,隻取用從魏國官府繳獲的糧食,是沒有辦法久戰的。
按照馬謖的設想,蜀漢要想按部就班打垮魏國,基本是不可能的!
就是騎兵這一關,蜀軍就沒有辦法繞過去。
尤其是涼州大馬組成的騎兵,在野戰中,蜀軍是不可能獲勝的。
所以,這第一次北伐,是要打出蜀漢軍隊的威風,打出匡扶漢室的希望,堅定給蜀漢朝廷文武北伐的信心。
所以,北伐要盡量避免和魏國的騎兵接戰。
而不是孤注一擲,與魏國騎兵接戰,造成蜀國軍隊損失過多的事實。
馬謖決定,向諸葛亮建議,先不打武都、陰平二座城池,裏麵的內應繼續潛伏,為下次北伐取勝留下機會。
於是,馬謖把自己的軍隊交給田石、邢道榮統領。
整個隊伍,則交給資格相對較老的陳式統領。
雖然陳式投入了李嚴陣營,但馬謖認為,他的能力比較均勻,統領軍隊的能力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