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你去吧。」
路添貴也起身說道。
小官沒有迴答,隻是看了一眼依舊坐在那裏的葉曉瑜。
「嗯,時間緊迫你們倆趕緊去吧,我因為住在北區那邊,就不去了……」
葉曉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天有點晚了,她想迴去睡覺。而且看小官的樣子也不是很想葉曉瑜跟著。
「那曉瑜你自己一個人迴去路上小心點。」
路添貴說道,估計是擔心小官他也沒有多說話,直接跟著他出去了。
不過葉曉瑜倒是看到了小官整晚冷著的臉上出現的一點笑意。
到櫃檯結帳後,葉曉瑜慢悠悠的在街上走著。
因為牽著馬不太方便,葉曉瑜都是把它拴在茶樓的後院裏,等吃完晚飯後再迴去拿,反正吃飯的地方就在茶樓周圍,正好可以飯後散步。
榕洲城的夜市甚至比白天還要熱鬧,走在街上,身旁不斷有來來往往的行人擦身而過,小攤販上的各種說笑與叫賣聲,讓葉曉瑜有一股似曾相識的錯覺。
這兒物價雖然很高,但與越京相比會好一點,街邊的鋪子,若是位置靠的偏僻一點,租金還是比較實惠的。
已經在茶樓幹了三個月,雖然每天的活兒不會太重,而且從這個月開始葉曉瑜就可以拿每月3兩的工錢,可她卻不打算再幹下去,因為這份工對她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在茶樓裏當個跑堂的,雖然工錢穩定,但收入太少,而且受製於人。完全沒有人身自由。葉曉瑜現在已經不是剛重生那會兒的身無分文,在還有些積蓄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在這邊做些小生意比較靠譜。
可到底要做些什麽生意,葉曉瑜還沒有想好。正是因為這個,她才遲遲的沒有辭掉茶樓的工作。
已經是六月了,即便是夜晚,溫度還是很高。牽著馬。緩慢的踱著步子。看著一群群穿著漂亮裙子的女孩子從身邊走過,葉曉瑜覺得自己又老了幾歲。
「公子,買朵花兒吧。下午剛采的……」
突然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出現在葉曉瑜的麵前,可能是因為年紀未到,還沒留頭,隻是胡亂的戴著個小帽子。
「這花……」
葉曉瑜本來想走的。但看到女孩兒的樣子,突然想起了自己。便停下來看了看她手上提著的籃子。
「這花兒又大又漂亮,是我下午剛摘下來的。」
見葉曉瑜停下了腳步,那女孩兒更加殷勤的介紹。
現在是夏季,能開花的植物並不多。女孩兒籃子裏放的都是荷花。
一朵一朵的,是挺好看。
「這怎麽賣?」
葉曉瑜看著她問道。
「一朵三文錢,很便宜的。公子你可以買了送給心儀的女孩子。」
小女孩嘴巴倒挺甜。
「我全部要了。不過——」
葉曉瑜頓了頓。
「怎麽了?公子是覺得太貴了嗎,我可以便宜賣的。」
一聽葉曉瑜要全部買下來。女孩子高興的差點把籃子扔在地上,但又看到葉曉瑜猶豫,便一臉緊張,生怕這筆生意會做不成。
「你看我騎著馬,這花買了沒地方放,等我到家的時候,估計花瓣全掉了。」
葉曉瑜笑道。
「那——」
小女孩也陷入了猶豫。
「要不這樣吧,你把這個籃子也一起賣給我……」
賣了個關子,葉曉瑜接著說道。
「啊?」
聽了這話,女孩子驚訝的抬頭。
「能賣嗎?」
隻是一個竹藤編織的小籃子,葉曉瑜其實買來之後也沒有多大用處,可現在這些花需要有東西裝著。
「可以。不過價錢比較貴。」
女孩子考慮了一下說道。
「要10文。」
還真是挺貴的,不過好在這籃子編的倒是挺精緻的。
「可以,我買了。這籃子是你自己編的嗎?」
葉曉瑜心中有個想法,便多嘴問了一句。
「是我娘編的。」
小女孩如實迴答。
「你娘還會編織別的東西嗎?」
葉曉瑜又問。
「隻要有竹藤,我娘還會編很多其他的東西,像許願用的小船、燈籠這些也都會。」
小女孩一臉自豪的說道。
「小妹妹你都在這兒賣花嗎?」
這句話問出來,葉曉瑜覺得自己隱約有一種怪大叔的特質。本來她還想問家住哪裏呢,但怕嚇到小孩子,便挑了個委婉一點的問題。
「嗯。我家就住在浣衣巷那邊。」
小女孩天真的迴答。
這迴答葉曉瑜很滿意。
因為她的腦子裏隱約有了個自己該做什麽生意的念頭。不過萬事開頭難,想法與成品之間相距十萬八千裏,葉曉瑜想好好的規劃一番再做,她現在有錢是沒錯,可這錢目前還是死錢,用一點就少一點,特別需要她精打細算。
即便是夏天,通往北區那條路上的行人依舊很少,還好葉曉瑜有匹馬,不然一個人每天走這麽長的一段夜路,實在是有點危險。想到這裏,葉曉瑜再次覺得自己那天的腦子進水了,浣衣巷沒有房子租,可以租市區其他一些價錢比較便宜的地方,至少找一間比北區近的,住在北區,簡直是自找麻煩。
之所以租在北區原來住過的地方,葉曉瑜覺得她自己隱隱的在期待著什麽,可如今都已經過了三個月,該期待的不該期待的都沒有發生,可她還是得住在這裏,有時候葉曉瑜自己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執著些什麽。
第二天。
「路哥,你不會昨晚通宵了吧?」
葉曉瑜一到茶樓,就看到路添貴頂著兩個濃重的黑眼圈,忍不住問道。
「通宵到沒有,不過是比較晚睡。」
路添貴的聲音有些疲倦。
「事情搞定了嗎?」
相對於路添貴的黑眼圈,葉曉瑜比較關心這個。
「喏,昨晚有聯繫了一些人,他們打算今天去報官。估計現在都已經在路上了。」
路添貴邊擺櫃檯上的東西,邊說。
被這麽一說,葉曉瑜才發現今早沒有看到小官的身影。
隻要他們去報官,淩煜就有可能挽迴清白。雖然他人現在還在千裏之外,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但葉曉瑜總覺得自己應該要為他做些什麽,也算是答謝他之前的那麽多幫助吧。
榕洲城的酒樓與飯館很多,且大多都是能上檯麵的高檔貨,正因為多,競爭也就變得十分激烈,很多酒樓在做生意的同時也會接手一些外快,比如兼顧售賣本地特產或是給外地來這裏做買賣的人當中間人等。但因為這兩項業務並不衝突,很多酒樓都有兼顧經營。
滿福樓也是如此。
它算是榕洲城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家老字號酒樓,之前專做衙門的接待酒席,後來因為聖上下令禁止過度鋪張,它便慢慢的轉型,也開始加入了榕洲城私人酒樓的大軍裏。
私人酒樓講究經營之道,滿福樓雖然名氣很大,但因為原先都是與官府聯繫,做的也是一板一眼的接待生意,隻要把官府交代的事情做好就行,不存在競爭的問題。可現在的情況大不如前,為了求得生存,滿福樓不得不放棄之前「老大哥」的架子,與那些私人酒家一起,招攬顧客,擺出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人來光顧。但即便是這樣,生意還是不大景氣。
滿福樓的東家是鄒譽小妾的表兄,本來是十分看不起那些利用酒樓客源來搞牙行生意的行徑,可眼看著滿福樓的生意一年不比一年,他終於也開始坐不住,開始學著其他人的樣子,兼顧做起了中間人。
那個「淩煜」就是因為滿福樓拓展業務後與它扯上聯繫的,雖然對外宣稱是酒樓的東家之一,但實際上就隻是滿福樓的顧客而已。當然,「淩煜」為了這個稱號,也是多付了不少的代價,不過這代價與「淩煜」因此獲得的利益而言,他還是賺到了。
「淩煜」本名不叫淩煜,他姓顧,名叫小樹,是滬州人,算是城裏的住戶,在滬州城裏也有房產,照這樣說出去好像還挺好聽的。可他們家所謂的「房產」就隻是滬州城巷子裏的一個小院子,總共才三間房。但家中卻有三個兄弟,外加他伯父家的四口人和祖父祖母,全家十幾號人全部都擠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擁擠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滬州的時候,顧小樹也是在城裏的一家茶樓裏當夥計,平常閑著沒事的時候,就站在那裏聽說書人說書。說書人口中描述的有關越京城遍地黃金的美好景象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但越京距離滬州有幾千裏遠,而且盤纏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所以他隻能在腦子裏想想越京的美好。
如果情況一直是這樣,那就不會滋生出以後的一係列事情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茶樓說書人在講有關越京城奇人異事的時候帶上了現實中存在的人物,越京首富淩大富便是那些人十分喜歡列舉的例子。因為聽的次數多了,顧小樹對說書人口中描述的越京首富淩大富的底細掌握的一清二楚。
他開始羨慕起富裕人家那種養尊處優、揮金如土、隨意差遣下人的生活,特別是每天下工迴家看到擠得像醃蘿蔔幹一樣的家中景象,這樣的想法更加猛烈。(未完待續)
</br>
路添貴也起身說道。
小官沒有迴答,隻是看了一眼依舊坐在那裏的葉曉瑜。
「嗯,時間緊迫你們倆趕緊去吧,我因為住在北區那邊,就不去了……」
葉曉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天有點晚了,她想迴去睡覺。而且看小官的樣子也不是很想葉曉瑜跟著。
「那曉瑜你自己一個人迴去路上小心點。」
路添貴說道,估計是擔心小官他也沒有多說話,直接跟著他出去了。
不過葉曉瑜倒是看到了小官整晚冷著的臉上出現的一點笑意。
到櫃檯結帳後,葉曉瑜慢悠悠的在街上走著。
因為牽著馬不太方便,葉曉瑜都是把它拴在茶樓的後院裏,等吃完晚飯後再迴去拿,反正吃飯的地方就在茶樓周圍,正好可以飯後散步。
榕洲城的夜市甚至比白天還要熱鬧,走在街上,身旁不斷有來來往往的行人擦身而過,小攤販上的各種說笑與叫賣聲,讓葉曉瑜有一股似曾相識的錯覺。
這兒物價雖然很高,但與越京相比會好一點,街邊的鋪子,若是位置靠的偏僻一點,租金還是比較實惠的。
已經在茶樓幹了三個月,雖然每天的活兒不會太重,而且從這個月開始葉曉瑜就可以拿每月3兩的工錢,可她卻不打算再幹下去,因為這份工對她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在茶樓裏當個跑堂的,雖然工錢穩定,但收入太少,而且受製於人。完全沒有人身自由。葉曉瑜現在已經不是剛重生那會兒的身無分文,在還有些積蓄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在這邊做些小生意比較靠譜。
可到底要做些什麽生意,葉曉瑜還沒有想好。正是因為這個,她才遲遲的沒有辭掉茶樓的工作。
已經是六月了,即便是夜晚,溫度還是很高。牽著馬。緩慢的踱著步子。看著一群群穿著漂亮裙子的女孩子從身邊走過,葉曉瑜覺得自己又老了幾歲。
「公子,買朵花兒吧。下午剛采的……」
突然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出現在葉曉瑜的麵前,可能是因為年紀未到,還沒留頭,隻是胡亂的戴著個小帽子。
「這花……」
葉曉瑜本來想走的。但看到女孩兒的樣子,突然想起了自己。便停下來看了看她手上提著的籃子。
「這花兒又大又漂亮,是我下午剛摘下來的。」
見葉曉瑜停下了腳步,那女孩兒更加殷勤的介紹。
現在是夏季,能開花的植物並不多。女孩兒籃子裏放的都是荷花。
一朵一朵的,是挺好看。
「這怎麽賣?」
葉曉瑜看著她問道。
「一朵三文錢,很便宜的。公子你可以買了送給心儀的女孩子。」
小女孩嘴巴倒挺甜。
「我全部要了。不過——」
葉曉瑜頓了頓。
「怎麽了?公子是覺得太貴了嗎,我可以便宜賣的。」
一聽葉曉瑜要全部買下來。女孩子高興的差點把籃子扔在地上,但又看到葉曉瑜猶豫,便一臉緊張,生怕這筆生意會做不成。
「你看我騎著馬,這花買了沒地方放,等我到家的時候,估計花瓣全掉了。」
葉曉瑜笑道。
「那——」
小女孩也陷入了猶豫。
「要不這樣吧,你把這個籃子也一起賣給我……」
賣了個關子,葉曉瑜接著說道。
「啊?」
聽了這話,女孩子驚訝的抬頭。
「能賣嗎?」
隻是一個竹藤編織的小籃子,葉曉瑜其實買來之後也沒有多大用處,可現在這些花需要有東西裝著。
「可以。不過價錢比較貴。」
女孩子考慮了一下說道。
「要10文。」
還真是挺貴的,不過好在這籃子編的倒是挺精緻的。
「可以,我買了。這籃子是你自己編的嗎?」
葉曉瑜心中有個想法,便多嘴問了一句。
「是我娘編的。」
小女孩如實迴答。
「你娘還會編織別的東西嗎?」
葉曉瑜又問。
「隻要有竹藤,我娘還會編很多其他的東西,像許願用的小船、燈籠這些也都會。」
小女孩一臉自豪的說道。
「小妹妹你都在這兒賣花嗎?」
這句話問出來,葉曉瑜覺得自己隱約有一種怪大叔的特質。本來她還想問家住哪裏呢,但怕嚇到小孩子,便挑了個委婉一點的問題。
「嗯。我家就住在浣衣巷那邊。」
小女孩天真的迴答。
這迴答葉曉瑜很滿意。
因為她的腦子裏隱約有了個自己該做什麽生意的念頭。不過萬事開頭難,想法與成品之間相距十萬八千裏,葉曉瑜想好好的規劃一番再做,她現在有錢是沒錯,可這錢目前還是死錢,用一點就少一點,特別需要她精打細算。
即便是夏天,通往北區那條路上的行人依舊很少,還好葉曉瑜有匹馬,不然一個人每天走這麽長的一段夜路,實在是有點危險。想到這裏,葉曉瑜再次覺得自己那天的腦子進水了,浣衣巷沒有房子租,可以租市區其他一些價錢比較便宜的地方,至少找一間比北區近的,住在北區,簡直是自找麻煩。
之所以租在北區原來住過的地方,葉曉瑜覺得她自己隱隱的在期待著什麽,可如今都已經過了三個月,該期待的不該期待的都沒有發生,可她還是得住在這裏,有時候葉曉瑜自己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執著些什麽。
第二天。
「路哥,你不會昨晚通宵了吧?」
葉曉瑜一到茶樓,就看到路添貴頂著兩個濃重的黑眼圈,忍不住問道。
「通宵到沒有,不過是比較晚睡。」
路添貴的聲音有些疲倦。
「事情搞定了嗎?」
相對於路添貴的黑眼圈,葉曉瑜比較關心這個。
「喏,昨晚有聯繫了一些人,他們打算今天去報官。估計現在都已經在路上了。」
路添貴邊擺櫃檯上的東西,邊說。
被這麽一說,葉曉瑜才發現今早沒有看到小官的身影。
隻要他們去報官,淩煜就有可能挽迴清白。雖然他人現在還在千裏之外,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但葉曉瑜總覺得自己應該要為他做些什麽,也算是答謝他之前的那麽多幫助吧。
榕洲城的酒樓與飯館很多,且大多都是能上檯麵的高檔貨,正因為多,競爭也就變得十分激烈,很多酒樓在做生意的同時也會接手一些外快,比如兼顧售賣本地特產或是給外地來這裏做買賣的人當中間人等。但因為這兩項業務並不衝突,很多酒樓都有兼顧經營。
滿福樓也是如此。
它算是榕洲城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家老字號酒樓,之前專做衙門的接待酒席,後來因為聖上下令禁止過度鋪張,它便慢慢的轉型,也開始加入了榕洲城私人酒樓的大軍裏。
私人酒樓講究經營之道,滿福樓雖然名氣很大,但因為原先都是與官府聯繫,做的也是一板一眼的接待生意,隻要把官府交代的事情做好就行,不存在競爭的問題。可現在的情況大不如前,為了求得生存,滿福樓不得不放棄之前「老大哥」的架子,與那些私人酒家一起,招攬顧客,擺出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人來光顧。但即便是這樣,生意還是不大景氣。
滿福樓的東家是鄒譽小妾的表兄,本來是十分看不起那些利用酒樓客源來搞牙行生意的行徑,可眼看著滿福樓的生意一年不比一年,他終於也開始坐不住,開始學著其他人的樣子,兼顧做起了中間人。
那個「淩煜」就是因為滿福樓拓展業務後與它扯上聯繫的,雖然對外宣稱是酒樓的東家之一,但實際上就隻是滿福樓的顧客而已。當然,「淩煜」為了這個稱號,也是多付了不少的代價,不過這代價與「淩煜」因此獲得的利益而言,他還是賺到了。
「淩煜」本名不叫淩煜,他姓顧,名叫小樹,是滬州人,算是城裏的住戶,在滬州城裏也有房產,照這樣說出去好像還挺好聽的。可他們家所謂的「房產」就隻是滬州城巷子裏的一個小院子,總共才三間房。但家中卻有三個兄弟,外加他伯父家的四口人和祖父祖母,全家十幾號人全部都擠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擁擠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滬州的時候,顧小樹也是在城裏的一家茶樓裏當夥計,平常閑著沒事的時候,就站在那裏聽說書人說書。說書人口中描述的有關越京城遍地黃金的美好景象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但越京距離滬州有幾千裏遠,而且盤纏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所以他隻能在腦子裏想想越京的美好。
如果情況一直是這樣,那就不會滋生出以後的一係列事情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茶樓說書人在講有關越京城奇人異事的時候帶上了現實中存在的人物,越京首富淩大富便是那些人十分喜歡列舉的例子。因為聽的次數多了,顧小樹對說書人口中描述的越京首富淩大富的底細掌握的一清二楚。
他開始羨慕起富裕人家那種養尊處優、揮金如土、隨意差遣下人的生活,特別是每天下工迴家看到擠得像醃蘿蔔幹一樣的家中景象,這樣的想法更加猛烈。(未完待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