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也想不明白,皇帝為什麽要把太子派到這裏!
而想明白的那個人,卻借著先鋒的名義,帶領著益州軍團最精銳的兩萬山地兵,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交州。
至於剩下的苗訓和程昱他們,他們和白起的關係又不熟,沒必要去提醒他,這裏麵的門門道道。
說白了,他們兩個人,一個是跟隨一眾曹將而來,雖然也算是主動投靠,但滅亡之後的主動投靠,說好聽點叫主動投靠,說不好聽點,那叫尋求庇護。
也得虧是在前一次的中原大戰和南方大戰之中,他們曹係將領,可謂是舍生忘死。
在整個中原大戰或者是南方戰場之上,曹係將領足足戰死了十多人,這其中還有很多是曹家或者是夏侯家的小一輩,這樣之後,才得到了朝廷之中其餘派係的認同,才讓他們開始在大晉之中真正站穩了腳跟。
畢竟,他們曹係雖然在中原之戰中作戰勇猛,一個個都發揮了拚命三郎的作風,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有當初的仇恨在。可是,上麵的皇帝和朝廷,他們可不管這個,他們隻會看最後的結果。
至於原因什麽的,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麽意義,至少這個意義並不大。
而另一個,更加是實打實的降臣了。
他們兩個人,自己在大晉之中地位都尷尬無比,怎麽可能去參和皇家之間的事情?甚至別說是參與了,幹脆是能躲多遠就要躲多遠。
更不要說,他們兩個人之前一個在曹操的手底下,一個在趙匡胤的手底下,後者當初在滅亡曹魏一戰之中,那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本身,他們兩個人去當白起的左右謀士,就有一種相互監督的意味。
這個時候要是某個人紮進了這件事情之中,那不是等於給了別人給他穿小鞋的機會嗎?
他們兩個人也是很羨慕楊素的,大家同樣都是降臣出身,可雙方在大晉之中的地位,那可是截然不同,猶如天壤之別。隻不過,人家能混到這種份上,對於他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實在是難以複製。
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憑借著接二連三立下的汗馬功勞,先是打開了長安的城門,直接影響到了楊堅的滅亡,後來又是說降了自己的父親楊素,讓衛青叩開了白水關。
以至於,直接成為了大晉之中最頂級的武將之一。雖然他在大晉最頂級的武將之中,是最透明的一個,但畢竟已經置身於這個層次之中,地位就放在那裏。
固然,在整個大晉之內,能力要超過楊玄感的人數不勝數,但有能力沒功勞是沒有用的。
在任何一方勢力之中,想要加官進爵的話,拋開其他因素,首先要看的也絕對是功勞,而不是什麽能力。能力固然有幫助,但是,他在功勞麵前,就得往後排了。
說白了,你想要往上爬的話,自然要展現出你的貢獻,而這些貢獻,就是功勞!要不然的話,讓你爬上去的話,別人憑什麽服你?
難道就憑你說你有能力?
這玩意兒,如果不能兌現成實打實的功勞的話,隻能是空口白牙的玩笑話!
表現出了能力,上位者會考慮酌情提拔你,給你立下功勞的機會,但是一般情況而言,絕不可能直接來到最後一步。
畢竟,如今的大晉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無規矩不成方圓。
楊玄感的能力,就算是不如很多人,但他有能力兌現出功勞,那其他人就比不上他。畢竟,你就算是再有能力,但為大晉做不出足夠的貢獻,那也是沒有用的!
本身就有楊玄感這麽一個頂級的武官了,楊素本人也因為楊玄感染關係,在入了晉軍之後,雖然是以降臣的身份,但也第一時間就站住了腳,並沒有其他詳情那樣尷尬的階段。並且,如今已經躋身晉軍的高級武官的一員。
在南方大戰之中,雖然領五萬大軍正麵攻伐一座小城一年不下,但是,也成功地拖住了朱元璋勢力的數萬兵馬,並且,連朱元璋本人也被逼到了南方戰線。
在這一點之上,是具備一定的戰略意義的。故而,雖然沒打下城池,但不代表就沒有功勞了。
而且,在那之前,他本身就已經領兵攻伐下兩郡之地了。
可以說,不是因為兒子已經躋身於進軍頂級武官的行列了,他此生未必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尤其是在這一次的對外開拓戰爭之中,如果能想立下大功的話,就更加容易更進一步了。
不過,正因為已經有了一個楊玄感了,他想要更進一步的話,並非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隻不過,這個難度,比起正常情況下,肯定要難上數倍。
可就算是如此,已經足夠讓其他降臣羨慕不已了。
楊素能夠像白起打一道報告,然後帶著兩萬兵馬直接離開,盡可能避開這一件事情,但是,他們就沒有這個資格了!
而說起楊素,雖然此前也是天下名將一枚了。
但是,以他的征戰經曆,還絕對不足以稱得上天下最頂級的那一批名將。
而他作為隋代的第一名將,也是自然有資格和天下最頂級的那一批名將角逐爭鋒的。
要知道,隋朝時期的開國文武之中,唯一有資格和他堪比的高熲,還是一個謀士,而並非是以將領的身份。在眾多隋朝開國名將之中,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不過,也不得不說,隋朝雖然國運非常短暫,和秦朝一樣,鬥不過僅僅隻是二世而已。但是,在人才的質量之上,卻是一點都不差。
不管是楊素,又或者是高熲,他們都是非常全能的多麵手,不管是統兵打仗,或者是治理地方,兩個人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到了東南亞戰場之上之後,楊素方才是表現出了他作為隋代軍神犀利的一麵。
白起的兵馬才剛剛出了交州的邊境,正準備要進入林邑國之際,卻已經收到了楊素一戰滅敵國主力,不過一月時間,已經滅國林邑的消息。
而想明白的那個人,卻借著先鋒的名義,帶領著益州軍團最精銳的兩萬山地兵,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交州。
至於剩下的苗訓和程昱他們,他們和白起的關係又不熟,沒必要去提醒他,這裏麵的門門道道。
說白了,他們兩個人,一個是跟隨一眾曹將而來,雖然也算是主動投靠,但滅亡之後的主動投靠,說好聽點叫主動投靠,說不好聽點,那叫尋求庇護。
也得虧是在前一次的中原大戰和南方大戰之中,他們曹係將領,可謂是舍生忘死。
在整個中原大戰或者是南方戰場之上,曹係將領足足戰死了十多人,這其中還有很多是曹家或者是夏侯家的小一輩,這樣之後,才得到了朝廷之中其餘派係的認同,才讓他們開始在大晉之中真正站穩了腳跟。
畢竟,他們曹係雖然在中原之戰中作戰勇猛,一個個都發揮了拚命三郎的作風,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有當初的仇恨在。可是,上麵的皇帝和朝廷,他們可不管這個,他們隻會看最後的結果。
至於原因什麽的,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麽意義,至少這個意義並不大。
而另一個,更加是實打實的降臣了。
他們兩個人,自己在大晉之中地位都尷尬無比,怎麽可能去參和皇家之間的事情?甚至別說是參與了,幹脆是能躲多遠就要躲多遠。
更不要說,他們兩個人之前一個在曹操的手底下,一個在趙匡胤的手底下,後者當初在滅亡曹魏一戰之中,那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本身,他們兩個人去當白起的左右謀士,就有一種相互監督的意味。
這個時候要是某個人紮進了這件事情之中,那不是等於給了別人給他穿小鞋的機會嗎?
他們兩個人也是很羨慕楊素的,大家同樣都是降臣出身,可雙方在大晉之中的地位,那可是截然不同,猶如天壤之別。隻不過,人家能混到這種份上,對於他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實在是難以複製。
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憑借著接二連三立下的汗馬功勞,先是打開了長安的城門,直接影響到了楊堅的滅亡,後來又是說降了自己的父親楊素,讓衛青叩開了白水關。
以至於,直接成為了大晉之中最頂級的武將之一。雖然他在大晉最頂級的武將之中,是最透明的一個,但畢竟已經置身於這個層次之中,地位就放在那裏。
固然,在整個大晉之內,能力要超過楊玄感的人數不勝數,但有能力沒功勞是沒有用的。
在任何一方勢力之中,想要加官進爵的話,拋開其他因素,首先要看的也絕對是功勞,而不是什麽能力。能力固然有幫助,但是,他在功勞麵前,就得往後排了。
說白了,你想要往上爬的話,自然要展現出你的貢獻,而這些貢獻,就是功勞!要不然的話,讓你爬上去的話,別人憑什麽服你?
難道就憑你說你有能力?
這玩意兒,如果不能兌現成實打實的功勞的話,隻能是空口白牙的玩笑話!
表現出了能力,上位者會考慮酌情提拔你,給你立下功勞的機會,但是一般情況而言,絕不可能直接來到最後一步。
畢竟,如今的大晉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無規矩不成方圓。
楊玄感的能力,就算是不如很多人,但他有能力兌現出功勞,那其他人就比不上他。畢竟,你就算是再有能力,但為大晉做不出足夠的貢獻,那也是沒有用的!
本身就有楊玄感這麽一個頂級的武官了,楊素本人也因為楊玄感染關係,在入了晉軍之後,雖然是以降臣的身份,但也第一時間就站住了腳,並沒有其他詳情那樣尷尬的階段。並且,如今已經躋身晉軍的高級武官的一員。
在南方大戰之中,雖然領五萬大軍正麵攻伐一座小城一年不下,但是,也成功地拖住了朱元璋勢力的數萬兵馬,並且,連朱元璋本人也被逼到了南方戰線。
在這一點之上,是具備一定的戰略意義的。故而,雖然沒打下城池,但不代表就沒有功勞了。
而且,在那之前,他本身就已經領兵攻伐下兩郡之地了。
可以說,不是因為兒子已經躋身於進軍頂級武官的行列了,他此生未必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尤其是在這一次的對外開拓戰爭之中,如果能想立下大功的話,就更加容易更進一步了。
不過,正因為已經有了一個楊玄感了,他想要更進一步的話,並非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隻不過,這個難度,比起正常情況下,肯定要難上數倍。
可就算是如此,已經足夠讓其他降臣羨慕不已了。
楊素能夠像白起打一道報告,然後帶著兩萬兵馬直接離開,盡可能避開這一件事情,但是,他們就沒有這個資格了!
而說起楊素,雖然此前也是天下名將一枚了。
但是,以他的征戰經曆,還絕對不足以稱得上天下最頂級的那一批名將。
而他作為隋代的第一名將,也是自然有資格和天下最頂級的那一批名將角逐爭鋒的。
要知道,隋朝時期的開國文武之中,唯一有資格和他堪比的高熲,還是一個謀士,而並非是以將領的身份。在眾多隋朝開國名將之中,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不過,也不得不說,隋朝雖然國運非常短暫,和秦朝一樣,鬥不過僅僅隻是二世而已。但是,在人才的質量之上,卻是一點都不差。
不管是楊素,又或者是高熲,他們都是非常全能的多麵手,不管是統兵打仗,或者是治理地方,兩個人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到了東南亞戰場之上之後,楊素方才是表現出了他作為隋代軍神犀利的一麵。
白起的兵馬才剛剛出了交州的邊境,正準備要進入林邑國之際,卻已經收到了楊素一戰滅敵國主力,不過一月時間,已經滅國林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