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4名便衣從街巷裏鑽出來了。
砰~
一聲槍響,小偷撲街。
一名便衣從溫熱的屍體上摸出錢包,小跑過來,雙手奉上。
“伯爵閣下,讓您受驚了。”
“嗯。”
賈笑真矜持的點點頭,拿迴失物離開現場。
來自於憲兵部隊的便衣們目送賈伯爵離開,然後低聲議論:
“真倒楣,希望不會被上麵怪罪。巴黎真的是越來越糟糕了~”
……
“爵爺,看來他們一直在暗中跟蹤我們。”
賈笑真笑著解釋道:
“這叫暗中保護。國際慣例,可以理解。”
“我們迴去吧。”
隨員攔停一輛馬車。
馬車駛上香榭麗舍大街時,一路都很從容的賈笑真突然失態。
他瞪大眼睛,望著路邊。
怡紅院??
隨員也同樣詫異。
“爵爺?”
“停車。”
……
馬車停在怡紅院前。
賈笑真看到了他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的一幕。
懸掛著一排紅燈籠的屋簷下,穿極簡肚兜的大洋馬趴在露台上,揮舞手絹,怪聲怪氣地用漢語吆喝著:
“大爺,來玩啊。”
視線下移,見那牆壁掛滿毛筆楷書作品!
內容有:
上善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楷書棱角全無,竟是寫出了字母的圓潤,一看就是正經外國進士寫的。
……
最搞笑的是,門口還站著一個穿清裝的侏儒龜公,前後跑動,十分殷勤。
賈笑真深吸一口氣,指著門口的法語牌子~
“上麵寫的什麽?”
隨員低聲翻譯:
“巴黎第一家全中式青樓,來源於東方秦淮河。進門體驗請遵守本院規矩,時刻牢記紳士風度。”
“旁邊那塊呢?”
“友情提示:窮人和撒克遜人勿入。”
正說著,鞭炮劈裏啪啦。
一頂敞篷轎子被人抬著出了怡紅院。
一個紅光滿麵的胖子坐在轎子上,匈前掛紅花,頭戴中式狀元帽,一路喜氣洋洋,還不斷向圍觀群眾拱手示意。
轎子前麵還有4名開道洋女。
香榭麗舍大街的路人紛紛投來驚羨的目光。
……
賈笑真目光呆滯。
探花郎遊街?
隨員下去打聽了一番,又溜迴來。
“爵爺,坐在轎子上的這家夥連通怡紅院3關考驗,今晚有機會登堂入室。按照他們定的規矩,先遊街後做新郎。”
“他們從哪兒學的這套?”
“爵爺,這事怪不了別人。還是咱們自己人教的。”
“有嗎?”
“《艾菲爾報》上麵有一期青樓文化,還有一期婚俗文化。巴黎人把他們糅雜在一起了。”
賈笑真長歎一口氣。
“明白了,走吧。”
一路無言。
到了使館門口,隨員多給了1法郎。
車夫連忙跳下馬車,打了個千,努力把舌頭拉直,用漢語說道:
“謝謝老爺。”
……
賈笑真一夜未眠。
他猛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才是文化。
所謂的糟粕和精華也許隻差一線。
不管怎麽樣,陛下大抵是會滿意的。
從實物商品到消費文化,下一步就是文字(書籍)了。
方式是:
手帕印“字”,衣服印“字”,開設印刷廠成批量印刷中文連環畫。
意猶未盡的賈笑真又想到了一個更絕的辦法——招募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中世紀特殊品種。
可以理解為流浪漢或者說書人。
這些人的口才很好,相貌呈現兩極分化,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賣藝謀生,饑一頓飽一頓。
……
慢慢的~
出現了一些髒兮兮的吟遊詩人在各地的小酒館裏講東方童話故事,在鬧市區用中文吟誦《將進酒》,在無主的坍塌牆壁上刻“以人為本”。
吟遊詩人們沒理由拒絕伯爵的資助。
所謂驕傲而博學的吟遊詩人早就死在黑暗的中世紀了。
如今是18世紀,純純的金錢世紀。
市民們對賣油郎娶花魁、詩人和宰相女的愛情故事、狀元郎拋棄功名娶歌姬之類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套路也不複雜,就兩種:“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灰姑娘被王子愛的死去活來”。
好的故事總是基於人性的。
到了這一步,對於歐洲的市民階層而言,原本虛無縹緲的東方文明已經具像了。
……
野性的1783年結束了。
充滿希望的1784年緩緩拉開帷幕。
這一年裏,世界上發生了幾件大事。
一,花旗宣布獨立建國。
曾經打的死去活來的撒克遜、法蘭克、花旗三方在巴黎握手言和,一窮二白的花旗合眾國誕生,華盛頓就任大統領。
因為吳國的間接介入,導致獨立戰爭的烈度和時間均有變化。
曆史上~
1781年約克戰役之後雙方未曾發生大型戰役,僅有偶發的小股零星戰鬥,直到1783雙方簽署《巴黎和約》,喬治三世被迫承認花旗獨立。
而這個時空~
高烈度戰爭一直持續到1783年初。
撒克遜人雇傭了3萬歐洲雇傭軍和2萬印第安土著作為炮灰,烈度空前,許多的白人和許多的財富在這場戰爭中化為灰燼。
對於歐洲各國來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隱藏贏家是吳國)
花旗人在東起大西洋,西至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100萬平方公裏上成功建國,從此與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在北美大陸共存。
紐約時報評論:
獨立戰爭的結束,是下一次戰爭的開始。
……
二,吳國和歐洲諸國達成了《全球殖民地開放備忘錄》,也稱《蘇州條約》。
精髓是:妥協,讓步,共享。
原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內容大致包括:
各國承認並協助吳國在呂宋島北部、北美大陸西海岸、以及南亞次大陸各建立不少於2處永久殖民據點。
各國承認整個中南半島、以及扶桑、高麗、流球、蘇祿為吳國的保護國。
吳國不再獨占婆羅洲、爪哇島,承諾將不低於四分之一的未開發區域與各國共享。其餘島嶼,例如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等同理。
所有簽約國承諾,維持現有南洋格局不變,貫徹航行自由,貿易自由,獨立島嶼共享,維持南洋地區和平(對轄區土著、對海盜的戰爭不在其列)。
各國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海軍戰艦噸位總和,不得超過吳國南洋艦隊的一半。
全球剩餘空白土地奉行實行“先到先得”原則,後來者不得以武力形勢奪取(但可以貨幣購買)。
……
三,《倫敦條約》。
賈笑真伯爵以吳國駐歐全權使節的名義,和撒克遜、法蘭克、伊比利亞、尼德蘭、弗朗機、日耳曼各邦國、奧、瑞簽署該條約。
內容主要包含3點。
1,人員自由流動。
民眾在吳國和歐洲各國之間,擁有對等的遷徙、旅居、經商、讀書、務工、通婚、傳教權利。
2,減少關稅壁壘。
成立一個由各國資本家組成的國際貿易委員會,降低主要貿易商品的關稅,保持步調一致,減少通關程序。
3,控製順差。
吳國承諾將不低於年度貿易順差的五分之一,用於購買相應王國的商品或者投資(工業、農業、教育、慈善)。
……
1784,世界無戰事。
三大條約的簽署讓無數人歡欣鼓舞。
各國主流報紙極力吹噓:一個嶄新的、富裕的、文明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歐洲多個階層對吳國的好感到達巔峰。
原因很簡單,
戰爭結束了,王室就沒有理由繼續征收戰爭稅。
自由貿易,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
所有人都獲益。
究根結底~
人的立場,是基於自身的。
……
歐洲各國王室對吳國的態度很複雜很微妙,可以概括為:4分友好、4分忌憚、2分羨慕。
未來格局看不清,但共識是——挑戰和機遇並存。
在過去的數年內,
歐洲主要王國均直接或間接卷入北美戰爭,筋疲力盡,財政窘迫,內部矛盾巨大。
當前,各國迫切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歐洲強國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和吳國主動翻臉。
他們需要金錢流入,安撫憤怒的市民和不滿的資本家。
三大條約是眾望所歸。
喬治三世以領頭羊自居,畢竟是撒克遜人帶領各國一起向吳國“施壓”,為大家爭取到了利益。
……
不過,歐洲王室打死也想不到。
並不是他們施壓成功,而是吳皇早有此意。
李鬱巴不得營造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格局。大家攪合在一起,就很難分清彼此,很難割裂了。
李鬱的腦子裏裝的不是鬥爭思維,而是共贏思維。當然,雖是共贏。實際上還是我大贏,你小贏。
殖民地共享、移民自由~
這都不是事。
你來50萬移民,我去100萬移民。
你來500萬移民,我去1000移民。
你來5000萬移民?
遊戲結束了!
……
曆史上有無數狂人想征服世界,他們的征服=殺戮。
李鬱的征服也包含“殺戮”,但不多。更多的是建立一個對我方最有利的秩序環境,讓別人臣服,而不是搞大物種滅絕。
帝國的土地年年產出茶絲瓷,源源不斷的換取別國的真金白銀。
我方資源無限。
敵方金幣有限。
我方隻需維持唯一國地位,就能源源不斷的吸敵方的資源。這是一種多麽美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經營得當,帝國將維持世界中心300年。
……
對他國,大體分3種類型。
一,你有利用價值,但是你拒絕和我合作,我會出手揍你,揍到你服輸為止。
二,你沒有利用價值,也沒有擋路,我懶得搭理你。
三,你沒有利用價值,卻執意擋路,我就滅了你。
歐洲諸國基本屬於第一類。
可以談,可以打,可以簽合約,可以做生意。
羅刹屬於第三類。
永遠蹬鼻子上臉,打輕了不服,打重了記仇,隻能將其打迴16世紀的公國。
……
《蘇州條約》、《倫敦條約》簽署之後,吳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出海狂潮。
移民口號喊的格外響亮。
想掙錢養家嗎?
搭上朝廷的致富海船。
到北美去,薪水5倍,2年升一級。
到南亞去,薪水4倍,2年升一級。
到呂宋去,薪水3倍,5年升一級。
出海吧,去做人上人。
……
一次史無前例的移民運動席卷帝國。
招募計劃針對以下人群:文官、軍官、士兵、工人、書生、小商販,不論地域不論出身。
要求很簡單:
有家室(家族龐大優先),年齡30歲以下,身強力壯。
李鬱很清楚,殖民地一代忠誠,二代叛逆,三代翻臉不認人。
天高皇帝遠。
他們背後的家庭家族是一根纖細的風箏線,隔著萬水千山,對風箏保持微弱束縛。
未來,
吳國殖民地人員配置將分:流官、定居民、駐軍三類。
流官5年一換。
駐軍3年1換。
帝國要限製殖民地居民的上升通道,限製其成為行政官,而是往技術人員、農場主和貿易商的路線上發展。
論製衡,李鬱是專業的。
這些手段隻是尋常,不尋常的暫時藏在工具箱裏。
……
此外,吳廷還做了幾件小事。
第一,
保護國參戰仆從軍5000餘,幸存下來的2000人每人賞賜金幣50枚,銀幣50枚,軍服武器一套。
從其中挑選400人,送至士官學校昆明分校就讀,學製1年半,學漢語、學軍事。
畢業時賜予佩劍配槍,授予帝國陸軍準尉軍銜,外務部使節護送歸國,當麵向各國君主推薦,要求重用。
摻沙子。
埋種子。
李鬱要求外務部,密切關注這批種子的發展情況,保持聯絡~
……
第二,
在保護國駐軍,一應開支必須由所在國支付。
曆史“被保護”的欠賬必須定期償還,拿不出現錢?沒關係。可以拿礦產、特產、牲畜、女子抵賬。
總之,
窮沒關係,但必須有個態度。
如果態度不端正,王位立馬不保。雖然兒皇帝不好聽,但想做的人數不清~
這個方案不錯,
高麗王國每年償還2000名少女和500匹馬。
扶桑王國每年償還2000名少女和500名流浪武士。
安南是煤、鐵、木材。
暹羅是錫、鉛。
緬邦是銅、玉石寶石、木材。
其餘各國是大米和海產品。
……
第三,
要求各個保護國派出不低於20名本國貴族少年到吳國深造。這批人會在文官學校、士官學校輪轉。
打造一批可以施加影響力的殖民地精英階層。
和以上2條一樣,都屬於陽謀。
天子當行陽謀,堂堂正正的下棋。無論你如何支應,都是螳臂當車。
……
第四,
在部分邊境省份,如雲南、廣西、西域成立陸軍少年軍校。
吸納7~9歲貧寒農家子弟入學,包食宿、學費、服裝。
入學即授予士官軍銜,享受相應等級的軍餉,學製6年,4年在校,2年軍營輪轉,主修軍事,輔修文化。
東山士官學校是帝國的黃埔軍校,但李鬱並不滿意。
入校時都是成年學員,他們在社會浸潤的時間太久了,沾染了許多洗不掉的時代烙印。
少年軍校則不同。
邊境農家子弟,思維純粹。
7~9歲,是個很好的年齡,開始懂事,但未曾定型。入校前的窘迫生活和入校後的尊嚴生活對比,將產生最純粹的忠誠。
畢業後,給帝國陸軍陸軍注入新鮮血液。
……
第五,
陸海軍擴編。
陸軍增加50個獨立步兵團(每團2500人),從北方各省募兵。
海軍增加10000名本土水手,從福建和廣東沿海招募。增加1000名外籍規化水手,全球招募。
砰~
一聲槍響,小偷撲街。
一名便衣從溫熱的屍體上摸出錢包,小跑過來,雙手奉上。
“伯爵閣下,讓您受驚了。”
“嗯。”
賈笑真矜持的點點頭,拿迴失物離開現場。
來自於憲兵部隊的便衣們目送賈伯爵離開,然後低聲議論:
“真倒楣,希望不會被上麵怪罪。巴黎真的是越來越糟糕了~”
……
“爵爺,看來他們一直在暗中跟蹤我們。”
賈笑真笑著解釋道:
“這叫暗中保護。國際慣例,可以理解。”
“我們迴去吧。”
隨員攔停一輛馬車。
馬車駛上香榭麗舍大街時,一路都很從容的賈笑真突然失態。
他瞪大眼睛,望著路邊。
怡紅院??
隨員也同樣詫異。
“爵爺?”
“停車。”
……
馬車停在怡紅院前。
賈笑真看到了他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的一幕。
懸掛著一排紅燈籠的屋簷下,穿極簡肚兜的大洋馬趴在露台上,揮舞手絹,怪聲怪氣地用漢語吆喝著:
“大爺,來玩啊。”
視線下移,見那牆壁掛滿毛筆楷書作品!
內容有:
上善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楷書棱角全無,竟是寫出了字母的圓潤,一看就是正經外國進士寫的。
……
最搞笑的是,門口還站著一個穿清裝的侏儒龜公,前後跑動,十分殷勤。
賈笑真深吸一口氣,指著門口的法語牌子~
“上麵寫的什麽?”
隨員低聲翻譯:
“巴黎第一家全中式青樓,來源於東方秦淮河。進門體驗請遵守本院規矩,時刻牢記紳士風度。”
“旁邊那塊呢?”
“友情提示:窮人和撒克遜人勿入。”
正說著,鞭炮劈裏啪啦。
一頂敞篷轎子被人抬著出了怡紅院。
一個紅光滿麵的胖子坐在轎子上,匈前掛紅花,頭戴中式狀元帽,一路喜氣洋洋,還不斷向圍觀群眾拱手示意。
轎子前麵還有4名開道洋女。
香榭麗舍大街的路人紛紛投來驚羨的目光。
……
賈笑真目光呆滯。
探花郎遊街?
隨員下去打聽了一番,又溜迴來。
“爵爺,坐在轎子上的這家夥連通怡紅院3關考驗,今晚有機會登堂入室。按照他們定的規矩,先遊街後做新郎。”
“他們從哪兒學的這套?”
“爵爺,這事怪不了別人。還是咱們自己人教的。”
“有嗎?”
“《艾菲爾報》上麵有一期青樓文化,還有一期婚俗文化。巴黎人把他們糅雜在一起了。”
賈笑真長歎一口氣。
“明白了,走吧。”
一路無言。
到了使館門口,隨員多給了1法郎。
車夫連忙跳下馬車,打了個千,努力把舌頭拉直,用漢語說道:
“謝謝老爺。”
……
賈笑真一夜未眠。
他猛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才是文化。
所謂的糟粕和精華也許隻差一線。
不管怎麽樣,陛下大抵是會滿意的。
從實物商品到消費文化,下一步就是文字(書籍)了。
方式是:
手帕印“字”,衣服印“字”,開設印刷廠成批量印刷中文連環畫。
意猶未盡的賈笑真又想到了一個更絕的辦法——招募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中世紀特殊品種。
可以理解為流浪漢或者說書人。
這些人的口才很好,相貌呈現兩極分化,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賣藝謀生,饑一頓飽一頓。
……
慢慢的~
出現了一些髒兮兮的吟遊詩人在各地的小酒館裏講東方童話故事,在鬧市區用中文吟誦《將進酒》,在無主的坍塌牆壁上刻“以人為本”。
吟遊詩人們沒理由拒絕伯爵的資助。
所謂驕傲而博學的吟遊詩人早就死在黑暗的中世紀了。
如今是18世紀,純純的金錢世紀。
市民們對賣油郎娶花魁、詩人和宰相女的愛情故事、狀元郎拋棄功名娶歌姬之類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套路也不複雜,就兩種:“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灰姑娘被王子愛的死去活來”。
好的故事總是基於人性的。
到了這一步,對於歐洲的市民階層而言,原本虛無縹緲的東方文明已經具像了。
……
野性的1783年結束了。
充滿希望的1784年緩緩拉開帷幕。
這一年裏,世界上發生了幾件大事。
一,花旗宣布獨立建國。
曾經打的死去活來的撒克遜、法蘭克、花旗三方在巴黎握手言和,一窮二白的花旗合眾國誕生,華盛頓就任大統領。
因為吳國的間接介入,導致獨立戰爭的烈度和時間均有變化。
曆史上~
1781年約克戰役之後雙方未曾發生大型戰役,僅有偶發的小股零星戰鬥,直到1783雙方簽署《巴黎和約》,喬治三世被迫承認花旗獨立。
而這個時空~
高烈度戰爭一直持續到1783年初。
撒克遜人雇傭了3萬歐洲雇傭軍和2萬印第安土著作為炮灰,烈度空前,許多的白人和許多的財富在這場戰爭中化為灰燼。
對於歐洲各國來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隱藏贏家是吳國)
花旗人在東起大西洋,西至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100萬平方公裏上成功建國,從此與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在北美大陸共存。
紐約時報評論:
獨立戰爭的結束,是下一次戰爭的開始。
……
二,吳國和歐洲諸國達成了《全球殖民地開放備忘錄》,也稱《蘇州條約》。
精髓是:妥協,讓步,共享。
原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內容大致包括:
各國承認並協助吳國在呂宋島北部、北美大陸西海岸、以及南亞次大陸各建立不少於2處永久殖民據點。
各國承認整個中南半島、以及扶桑、高麗、流球、蘇祿為吳國的保護國。
吳國不再獨占婆羅洲、爪哇島,承諾將不低於四分之一的未開發區域與各國共享。其餘島嶼,例如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等同理。
所有簽約國承諾,維持現有南洋格局不變,貫徹航行自由,貿易自由,獨立島嶼共享,維持南洋地區和平(對轄區土著、對海盜的戰爭不在其列)。
各國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海軍戰艦噸位總和,不得超過吳國南洋艦隊的一半。
全球剩餘空白土地奉行實行“先到先得”原則,後來者不得以武力形勢奪取(但可以貨幣購買)。
……
三,《倫敦條約》。
賈笑真伯爵以吳國駐歐全權使節的名義,和撒克遜、法蘭克、伊比利亞、尼德蘭、弗朗機、日耳曼各邦國、奧、瑞簽署該條約。
內容主要包含3點。
1,人員自由流動。
民眾在吳國和歐洲各國之間,擁有對等的遷徙、旅居、經商、讀書、務工、通婚、傳教權利。
2,減少關稅壁壘。
成立一個由各國資本家組成的國際貿易委員會,降低主要貿易商品的關稅,保持步調一致,減少通關程序。
3,控製順差。
吳國承諾將不低於年度貿易順差的五分之一,用於購買相應王國的商品或者投資(工業、農業、教育、慈善)。
……
1784,世界無戰事。
三大條約的簽署讓無數人歡欣鼓舞。
各國主流報紙極力吹噓:一個嶄新的、富裕的、文明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歐洲多個階層對吳國的好感到達巔峰。
原因很簡單,
戰爭結束了,王室就沒有理由繼續征收戰爭稅。
自由貿易,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
所有人都獲益。
究根結底~
人的立場,是基於自身的。
……
歐洲各國王室對吳國的態度很複雜很微妙,可以概括為:4分友好、4分忌憚、2分羨慕。
未來格局看不清,但共識是——挑戰和機遇並存。
在過去的數年內,
歐洲主要王國均直接或間接卷入北美戰爭,筋疲力盡,財政窘迫,內部矛盾巨大。
當前,各國迫切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歐洲強國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和吳國主動翻臉。
他們需要金錢流入,安撫憤怒的市民和不滿的資本家。
三大條約是眾望所歸。
喬治三世以領頭羊自居,畢竟是撒克遜人帶領各國一起向吳國“施壓”,為大家爭取到了利益。
……
不過,歐洲王室打死也想不到。
並不是他們施壓成功,而是吳皇早有此意。
李鬱巴不得營造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格局。大家攪合在一起,就很難分清彼此,很難割裂了。
李鬱的腦子裏裝的不是鬥爭思維,而是共贏思維。當然,雖是共贏。實際上還是我大贏,你小贏。
殖民地共享、移民自由~
這都不是事。
你來50萬移民,我去100萬移民。
你來500萬移民,我去1000移民。
你來5000萬移民?
遊戲結束了!
……
曆史上有無數狂人想征服世界,他們的征服=殺戮。
李鬱的征服也包含“殺戮”,但不多。更多的是建立一個對我方最有利的秩序環境,讓別人臣服,而不是搞大物種滅絕。
帝國的土地年年產出茶絲瓷,源源不斷的換取別國的真金白銀。
我方資源無限。
敵方金幣有限。
我方隻需維持唯一國地位,就能源源不斷的吸敵方的資源。這是一種多麽美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經營得當,帝國將維持世界中心300年。
……
對他國,大體分3種類型。
一,你有利用價值,但是你拒絕和我合作,我會出手揍你,揍到你服輸為止。
二,你沒有利用價值,也沒有擋路,我懶得搭理你。
三,你沒有利用價值,卻執意擋路,我就滅了你。
歐洲諸國基本屬於第一類。
可以談,可以打,可以簽合約,可以做生意。
羅刹屬於第三類。
永遠蹬鼻子上臉,打輕了不服,打重了記仇,隻能將其打迴16世紀的公國。
……
《蘇州條約》、《倫敦條約》簽署之後,吳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出海狂潮。
移民口號喊的格外響亮。
想掙錢養家嗎?
搭上朝廷的致富海船。
到北美去,薪水5倍,2年升一級。
到南亞去,薪水4倍,2年升一級。
到呂宋去,薪水3倍,5年升一級。
出海吧,去做人上人。
……
一次史無前例的移民運動席卷帝國。
招募計劃針對以下人群:文官、軍官、士兵、工人、書生、小商販,不論地域不論出身。
要求很簡單:
有家室(家族龐大優先),年齡30歲以下,身強力壯。
李鬱很清楚,殖民地一代忠誠,二代叛逆,三代翻臉不認人。
天高皇帝遠。
他們背後的家庭家族是一根纖細的風箏線,隔著萬水千山,對風箏保持微弱束縛。
未來,
吳國殖民地人員配置將分:流官、定居民、駐軍三類。
流官5年一換。
駐軍3年1換。
帝國要限製殖民地居民的上升通道,限製其成為行政官,而是往技術人員、農場主和貿易商的路線上發展。
論製衡,李鬱是專業的。
這些手段隻是尋常,不尋常的暫時藏在工具箱裏。
……
此外,吳廷還做了幾件小事。
第一,
保護國參戰仆從軍5000餘,幸存下來的2000人每人賞賜金幣50枚,銀幣50枚,軍服武器一套。
從其中挑選400人,送至士官學校昆明分校就讀,學製1年半,學漢語、學軍事。
畢業時賜予佩劍配槍,授予帝國陸軍準尉軍銜,外務部使節護送歸國,當麵向各國君主推薦,要求重用。
摻沙子。
埋種子。
李鬱要求外務部,密切關注這批種子的發展情況,保持聯絡~
……
第二,
在保護國駐軍,一應開支必須由所在國支付。
曆史“被保護”的欠賬必須定期償還,拿不出現錢?沒關係。可以拿礦產、特產、牲畜、女子抵賬。
總之,
窮沒關係,但必須有個態度。
如果態度不端正,王位立馬不保。雖然兒皇帝不好聽,但想做的人數不清~
這個方案不錯,
高麗王國每年償還2000名少女和500匹馬。
扶桑王國每年償還2000名少女和500名流浪武士。
安南是煤、鐵、木材。
暹羅是錫、鉛。
緬邦是銅、玉石寶石、木材。
其餘各國是大米和海產品。
……
第三,
要求各個保護國派出不低於20名本國貴族少年到吳國深造。這批人會在文官學校、士官學校輪轉。
打造一批可以施加影響力的殖民地精英階層。
和以上2條一樣,都屬於陽謀。
天子當行陽謀,堂堂正正的下棋。無論你如何支應,都是螳臂當車。
……
第四,
在部分邊境省份,如雲南、廣西、西域成立陸軍少年軍校。
吸納7~9歲貧寒農家子弟入學,包食宿、學費、服裝。
入學即授予士官軍銜,享受相應等級的軍餉,學製6年,4年在校,2年軍營輪轉,主修軍事,輔修文化。
東山士官學校是帝國的黃埔軍校,但李鬱並不滿意。
入校時都是成年學員,他們在社會浸潤的時間太久了,沾染了許多洗不掉的時代烙印。
少年軍校則不同。
邊境農家子弟,思維純粹。
7~9歲,是個很好的年齡,開始懂事,但未曾定型。入校前的窘迫生活和入校後的尊嚴生活對比,將產生最純粹的忠誠。
畢業後,給帝國陸軍陸軍注入新鮮血液。
……
第五,
陸海軍擴編。
陸軍增加50個獨立步兵團(每團2500人),從北方各省募兵。
海軍增加10000名本土水手,從福建和廣東沿海招募。增加1000名外籍規化水手,全球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