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現在心頭似乎也釋然了一些,難怪現在的襄陽城中,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在野武將也隻有徐庶、石韜兩人啊。
其他或許還有很多文人名士存在,可他們的基礎能力沒能達到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標準,自然就不算是在野武將了。
又或者是三國遊戲係統也是根據黃月英探查到了信息,從而羅列出在野武將信息的,或許其他還有一些可以被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人物,黃月英卻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那自然不會在這個情報信息中了。
好吧,其實朱衛現在就算是知道了徐庶、石韜的下落,也是沒辦法23win他們的。
畢竟他們所在襄陽城和朱衛控製的豫章,可是隔著江夏郡和長沙郡呢。
另外在江陵城的武將一覽表中,朱衛倒也看到了在野武將黃月英、龐統的存在,這一下朱衛總算是知道了黃月英的下落。
原來現在黃月英正在江陵城這邊啊。
不過,龐統居然也在江陵城這邊,朱衛不免想到之前曾經對龐統動過的腦筋,要是可以把龐統弄來就好了,可惜隔得也是有些遠啊。
說實話,現在朱衛看著襄陽城劉表手下一大堆的文臣,真是看的有些眼熱,劉表現在是人多的沒地方安排,很多人就隻能在襄陽城裏猶如門客、客卿般的跟著劉表混飯吃。
還有很多人都在荊州這邊在野混日子,等著一個出仕的機會。
可朱衛這邊,伸出手指也就隻有王語嫣一個軍師謀士,到現在很多政務都是讓滕玉燕、太史慈這樣的武將來幫著處理,還真是可憐呢。
想到這個,朱衛對著荊州便又添了幾分渴望,要是能拿下荊州占據襄陽,朱衛覺得自己隻要一個月、一個月的執行人事搜索指令,估計每個月都能冒出新的在野武將來。
因為現在的襄陽城這邊真的是人才濟濟啊,哪怕不是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文臣,至少也是讀書識字的文人,不能做太守,放到地方上做一任縣令也是好的呀。
好吧,心頭雖然很癢,可實際上朱衛還是沒有馬上發動戰爭什麽的對荊州出兵。
轉眼便是兩個月過去了。
朱衛依舊是在豫章這邊休養生息,練兵訓兵,雖然朱衛準備向江夏動兵,可朱衛也需要找到合適的理由才行。
現在朱衛這邊即便是凝聚了近十萬大軍,可麵對劉表掌控的荊州七郡,朱衛必須有和劉表全麵開戰的準備。
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朱衛先是讓全郡軍民百姓都好好的過了一個年,然後便大肆推動了春耕之事,倒是讓豫章的民心側底穩定了下來。
接著朱衛便又對手下的軍隊大肆整頓了一番,將手下的軍隊分成了前、後、左、右、中五大營。
這中軍自然是朱衛自己直接統領的,由五千騎兵、四千弩兵再加上八千步兵構成,其中包括朱衛的親軍白羽營六部,不過中軍在名義上還是以穆蘭為主將,滕玉燕、董襲為副將。
然後是前鋒熊魃營,有五千弩兵再加上一萬五千步兵構成,主將龐偃,副將淩操,算是朱衛的主力精銳軍團了。
左翼神射營,主要是一千弩兵和五千弓步兵構成,主將太史慈,副將馬忠,右翼越山營,主要由兩千弩兵和八千山越兵構成,主將祖郎,副將陳仆、祖山。
後軍屯田營,主要是三千刀盾手和四萬多輔兵構成,主將騰虎芎,暫時沒有副將。
不過別看這後軍屯田營的人數最多,其實基本上是篩選出來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弱,十六歲以下的幼兵,專門負責屯田所用,基本上也是沒多少戰鬥力的。
朱衛幾乎把自己手下的部將都安排了職位,這其中王語嫣自然是軍師將軍一職,朱衛授予她總領調控指揮全軍的權利,在朱衛軍中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然經過了這麽一個軍事整頓,朱衛也是將自己主力軍的兵卒都變成了十六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青壯,所以除了後軍屯田營外,其他幾營軍隊都可算是精銳青壯構成,戰鬥力絕對得到了保證。
這其中歲數在十六到二十一之間的兵卒,基本上都集中在朱衛的中軍之內,特別是朱衛的三千白羽營,更是由這些年齡段的兵卒構成。
朱衛也會把他們當作基礎軍官培養,日後年齡大了自然可以派到其他軍中擔任屯長、軍侯等低級軍官曆練,若是有什麽拔尖的人才更是可以提升為部將校尉之類的。
這樣他們對朱衛的忠誠度也能得到保證,朱衛對於軍隊的掌控便也更緊密了。
然後,朱衛也算是將原本來曆複雜的曆陽降卒、孫策降卒、陵陽縣新兵、陵陽縣各族私兵、山越兵、鍾嶺山民軍,以及新近從錢塘縣弄來的朱治降卒都打亂了編製,重新按照個人的特長、年齡加以重組了,也就沒有了原本那些有的沒得各種身份問題。
不過,說起來現在朱衛這邊的主力精銳兵卒還是以涇縣山越兵最多,畢竟能在山越中當兵之人,肯定都是山越青壯,年老和年幼的自動在山越出山劫掠中淘汰了。
所以朱衛手下的兵卒,其實更擅長山地戰。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朱衛現在沒有其他更多的兵源可以招募呢。
所以朱衛給祖郎這邊右翼越山營還是留了一萬兵力,基本上也都是原本祖郎、陳仆、祖山控製的山越兵為主。
然後淘汰到後軍屯田營的主要也是原本曆陽降卒、孫策降卒、陵陽縣各族私兵、錢塘縣的降卒中選出來的,另外就是多次征調的民夫所轉變成輔兵中挑選淘汰出來的。
這些軍卒中很多都是年齡太大的老卒,又或者是年齡太小的少年,已經跟不上朱衛的戰爭要求了。
這些屯田兵大多也是無家可歸,或者家都在很遠的其他州郡,現在朱衛依舊這樣養著他們,也算是讓他們可以安心住下了。
另外那些年齡小的兵卒,等他們的年齡到了標準,通過選拔還是有機會進入正規軍中的,所以這後軍其實也算是朱衛的新軍儲備之所。
當然,這是日後的規劃,至於新軍也必然是朱衛信任的將領來掌控,不會全交給騰虎芎一人。
而現在有了這後軍四萬三千多的屯田營兵馬,日後朱衛尋地方開戰,暫時也就不需要從豫章百姓中征調民夫了,至少也能確保一段時間豫章民事上的穩定,讓豫章百姓可以全心全意的開墾田地,穩定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現在朱衛手中近十萬大軍裏,能夠上戰場打仗的實際兵力大概在五萬左右……
其他或許還有很多文人名士存在,可他們的基礎能力沒能達到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標準,自然就不算是在野武將了。
又或者是三國遊戲係統也是根據黃月英探查到了信息,從而羅列出在野武將信息的,或許其他還有一些可以被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人物,黃月英卻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那自然不會在這個情報信息中了。
好吧,其實朱衛現在就算是知道了徐庶、石韜的下落,也是沒辦法23win他們的。
畢竟他們所在襄陽城和朱衛控製的豫章,可是隔著江夏郡和長沙郡呢。
另外在江陵城的武將一覽表中,朱衛倒也看到了在野武將黃月英、龐統的存在,這一下朱衛總算是知道了黃月英的下落。
原來現在黃月英正在江陵城這邊啊。
不過,龐統居然也在江陵城這邊,朱衛不免想到之前曾經對龐統動過的腦筋,要是可以把龐統弄來就好了,可惜隔得也是有些遠啊。
說實話,現在朱衛看著襄陽城劉表手下一大堆的文臣,真是看的有些眼熱,劉表現在是人多的沒地方安排,很多人就隻能在襄陽城裏猶如門客、客卿般的跟著劉表混飯吃。
還有很多人都在荊州這邊在野混日子,等著一個出仕的機會。
可朱衛這邊,伸出手指也就隻有王語嫣一個軍師謀士,到現在很多政務都是讓滕玉燕、太史慈這樣的武將來幫著處理,還真是可憐呢。
想到這個,朱衛對著荊州便又添了幾分渴望,要是能拿下荊州占據襄陽,朱衛覺得自己隻要一個月、一個月的執行人事搜索指令,估計每個月都能冒出新的在野武將來。
因為現在的襄陽城這邊真的是人才濟濟啊,哪怕不是三國遊戲係統認可的文臣,至少也是讀書識字的文人,不能做太守,放到地方上做一任縣令也是好的呀。
好吧,心頭雖然很癢,可實際上朱衛還是沒有馬上發動戰爭什麽的對荊州出兵。
轉眼便是兩個月過去了。
朱衛依舊是在豫章這邊休養生息,練兵訓兵,雖然朱衛準備向江夏動兵,可朱衛也需要找到合適的理由才行。
現在朱衛這邊即便是凝聚了近十萬大軍,可麵對劉表掌控的荊州七郡,朱衛必須有和劉表全麵開戰的準備。
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朱衛先是讓全郡軍民百姓都好好的過了一個年,然後便大肆推動了春耕之事,倒是讓豫章的民心側底穩定了下來。
接著朱衛便又對手下的軍隊大肆整頓了一番,將手下的軍隊分成了前、後、左、右、中五大營。
這中軍自然是朱衛自己直接統領的,由五千騎兵、四千弩兵再加上八千步兵構成,其中包括朱衛的親軍白羽營六部,不過中軍在名義上還是以穆蘭為主將,滕玉燕、董襲為副將。
然後是前鋒熊魃營,有五千弩兵再加上一萬五千步兵構成,主將龐偃,副將淩操,算是朱衛的主力精銳軍團了。
左翼神射營,主要是一千弩兵和五千弓步兵構成,主將太史慈,副將馬忠,右翼越山營,主要由兩千弩兵和八千山越兵構成,主將祖郎,副將陳仆、祖山。
後軍屯田營,主要是三千刀盾手和四萬多輔兵構成,主將騰虎芎,暫時沒有副將。
不過別看這後軍屯田營的人數最多,其實基本上是篩選出來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弱,十六歲以下的幼兵,專門負責屯田所用,基本上也是沒多少戰鬥力的。
朱衛幾乎把自己手下的部將都安排了職位,這其中王語嫣自然是軍師將軍一職,朱衛授予她總領調控指揮全軍的權利,在朱衛軍中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然經過了這麽一個軍事整頓,朱衛也是將自己主力軍的兵卒都變成了十六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青壯,所以除了後軍屯田營外,其他幾營軍隊都可算是精銳青壯構成,戰鬥力絕對得到了保證。
這其中歲數在十六到二十一之間的兵卒,基本上都集中在朱衛的中軍之內,特別是朱衛的三千白羽營,更是由這些年齡段的兵卒構成。
朱衛也會把他們當作基礎軍官培養,日後年齡大了自然可以派到其他軍中擔任屯長、軍侯等低級軍官曆練,若是有什麽拔尖的人才更是可以提升為部將校尉之類的。
這樣他們對朱衛的忠誠度也能得到保證,朱衛對於軍隊的掌控便也更緊密了。
然後,朱衛也算是將原本來曆複雜的曆陽降卒、孫策降卒、陵陽縣新兵、陵陽縣各族私兵、山越兵、鍾嶺山民軍,以及新近從錢塘縣弄來的朱治降卒都打亂了編製,重新按照個人的特長、年齡加以重組了,也就沒有了原本那些有的沒得各種身份問題。
不過,說起來現在朱衛這邊的主力精銳兵卒還是以涇縣山越兵最多,畢竟能在山越中當兵之人,肯定都是山越青壯,年老和年幼的自動在山越出山劫掠中淘汰了。
所以朱衛手下的兵卒,其實更擅長山地戰。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朱衛現在沒有其他更多的兵源可以招募呢。
所以朱衛給祖郎這邊右翼越山營還是留了一萬兵力,基本上也都是原本祖郎、陳仆、祖山控製的山越兵為主。
然後淘汰到後軍屯田營的主要也是原本曆陽降卒、孫策降卒、陵陽縣各族私兵、錢塘縣的降卒中選出來的,另外就是多次征調的民夫所轉變成輔兵中挑選淘汰出來的。
這些軍卒中很多都是年齡太大的老卒,又或者是年齡太小的少年,已經跟不上朱衛的戰爭要求了。
這些屯田兵大多也是無家可歸,或者家都在很遠的其他州郡,現在朱衛依舊這樣養著他們,也算是讓他們可以安心住下了。
另外那些年齡小的兵卒,等他們的年齡到了標準,通過選拔還是有機會進入正規軍中的,所以這後軍其實也算是朱衛的新軍儲備之所。
當然,這是日後的規劃,至於新軍也必然是朱衛信任的將領來掌控,不會全交給騰虎芎一人。
而現在有了這後軍四萬三千多的屯田營兵馬,日後朱衛尋地方開戰,暫時也就不需要從豫章百姓中征調民夫了,至少也能確保一段時間豫章民事上的穩定,讓豫章百姓可以全心全意的開墾田地,穩定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現在朱衛手中近十萬大軍裏,能夠上戰場打仗的實際兵力大概在五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