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八卦龜甲陣的核心區域,有幾輛馬車構成了一個指揮高台,穆蘭便站立在指揮台上操控著這處軍陣。
在穆蘭身後有四架戰鼓佇立著,同時也有幾個旗手手持號旗隨時可以搖旗發令,可以讓四周那些龜甲盾陣內的軍侯級軍官聽到戰鼓號令,窺看這些號旗的指令,引導整個軍陣產生變化,
這個軍陣的核心區域指揮高台四周,還有五個方型盾陣以五行姿態守護著指揮台,在這些方形盾陣內隱藏埋伏了一千弩兵,他們是守護軍陣指揮台的最後力量。
軍陣的核心區域和外圍軍陣區域之間倒也留出了約五百步的空間,這是調整軍陣變化的緩衝區,可以讓布陣的朱衛兵卒退迴來重整隊伍後,再次進入外圍軍陣區域。
當然,在此刻整個軍陣顯得靜悄悄,沒有任何騷動之音。
那藏在那些龜甲盾陣內的朱衛兵卒隻是透過盾牌的縫隙向外窺視著,隨著他們的唿吸,仿佛有無形殺氣從這一個個猶如巨型烏龜的盾陣中散發出來,從而讓整個八卦龜甲陣仿佛構成了一個具有神秘氣場的兇煞之地。
黃忠帶兵衝殺到了這邊近前,看了眼穆蘭擺出的陣勢,眉頭便是一皺。
如今的黃忠才四十五、六歲,正當壯年之時,也可算是他人生最巔峰的時期,可如今麵對穆蘭擺出的這個軍陣,黃忠心頭也不免大為吃驚。
這一看便不是容易闖過去的陣勢,那些看似可以讓黃忠兵卒殺入軍陣內部的通道,絕對是一道道對黃忠兵卒的劫殺之路。
隨著軍陣核心處穆蘭的指揮變化,可以讓衝進去的黃忠兵卒驟然麵對盾牆刀山,陷入絞肉殺局。
黃忠實在沒想到朱衛這邊居然可以擺出這樣的軍陣來,這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搞出來的東西,即便是黃忠自己也隻是知曉陣法,卻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訓練出足以發揮軍陣威力的精銳兵卒來。
在戰場之上軍隊布成的軍陣,可算是自古便有,很多軍陣的名頭聽起來都很神秘的樣子,什麽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什麽什麽之類的。
其實真正在戰場上對敵使用的軍陣,簡單來說就是行軍之陣、攻陣和守陣。
行軍之陣不用多說,也就是軍隊行軍之時的不同兵種位置安排,這樣便可以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敵人突襲,也能加快行軍的速度和效率。
而攻陣也就是衝鋒陷陣的兵種兵力安排了,主要就是將什麽兵種放在什麽位置,從而可以發揮不同兵種的特長,尋找敵方軍陣的破綻衝殺進去,從而獲得戰場上的兵力優勢。
不過在冷兵器戰爭中通常所謂的陣勢,大多應該算是守陣了,也就是安排一支軍隊固定守護在一處地方,從而阻止敵軍通過,實現其他的軍事戰略安排的防禦型軍陣。
這種守陣要是有時間的話,就是構造軍事要塞般的臨時營地,從而借助防禦工事來守護一處關鍵通道,可要是時間不多的話,那就隻能借助一些器械又或者防禦工具來構造臨時的防禦陣線了。
隨著軍事戰爭的發展,借助兵卒的站位和盾牌等等器械製造出防禦軍陣,便成為了通常所謂的軍陣,這其中最有名的自然也就是諸葛亮的八陣圖和後世大唐軍神李靖根據八陣圖演化而成的六花陣。
不過諸葛亮的八陣圖據說最初是源於黃帝丘井之法,後來薑太公演化成了太公陣,在後麵比較有名就是兵聖孫武的八卦陣了。
可以說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根據孫武的八卦陣演化而來的,這種其中基本原則也就是用大概九個小軍陣按照八卦型八個方位構成一個整體大陣,如此大陣包容小陣,前陣可以做後陣,後陣也可以做前陣,四方四角相互銜接,一曲一折彼此對應。
敵方一旦進入此陣,進攻不能很快攻擊到中心的大將,想退出此陣又非常的不容易,如此陷入兩難境地,進而被軍陣一點點的吞噬掉手下兵力。
但總的來說,這種軍陣都隻能固定的戰場上布置,不可能追擊移動,所以也隻能作為固守在一處區域的防禦性軍陣。
現在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其實也算是八卦陣的一種類型,王語嫣、穆蘭、龐偃都是得了的三國遊戲係統軍事知識灌輸的係統定製軍師、將軍級人才,自然也都熟悉如何布置軍陣了。
故而在軍事訓練之時,便會進行各種軍陣的訓練,這樣在戰場上也能隨時布置出各種軍陣來。
當然,所謂的八卦陣也沒傳說的那麽神奇,畢竟組成軍陣的兵卒也是普通人,不是什麽機器人,太過於複雜的軍陣走位根本就不可能記得清楚,那樣隻會因為一個小小錯亂就自亂了陣腳。
就現在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而言,主要就是讓持有大盾、小盾和環首刀一曲兵卒構成一個個圓形龜甲軍陣,繼而在軍侯的指揮下,龜甲軍陣內的兵卒隻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動走位,繼而借助盾牌和人力衝散進入陣中的敵軍,從而實現一定範圍內的以多打少局麵,最終將進入陣中的敵軍消滅幹淨。
所以這種軍陣內兵卒的走位也很簡單,隻要由構成一個個龜甲軍陣內負責指揮的軍侯,把握一個“步數固定、迴旋整齊”的方針,就可以在整體軍陣走動變化中不容易發生混亂了。
其實也就是讓這些構成整體大陣的龜甲軍陣中兵卒永遠隻能往特定方位移動一定的步數,然後重新計算步數變化方向移動就行了。
可以說整體上,這些兵卒是以八卦形態在軍陣中循環而動,這樣便可以讓整個八卦龜甲陣在移動變化中保持整體陣勢的穩定。
當然,在軍陣變化中要是有一支龜甲軍陣隊伍實在找不到自己的走法了,那便就撤入軍陣核心區域的緩衝地帶,給其他隊伍讓出移動空間後,然後重新找到位置插迴去就行了。
如此布陣的軍卒隻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動,繼而齊心合力借助大盾、小盾衝擠進入軍陣內的敵軍,便可以一次次的將一股股敵軍分割開來,進而通過包圍小股敵軍,用己方優勢兵力消滅掉這股敵軍就可以了。
當然,在戰鬥的進行中己方一旦有人受傷或者死亡,馬上便會有小龜甲陣內部的人替補,這樣在敵軍眼中便仿佛是有著源源不絕的人手,包圍砍殺著自己。
同時為了軍陣不會因為地上有屍體而影響了走位,所以無論是受傷或者死亡的敵軍還是自己這邊的同伴,都會有專門不負責廝殺的龜甲軍陣兵卒在第一時間將屍體運到陣外,將自己這邊的傷兵保護到軍陣的中心位置。
這樣在軍陣的廝殺中,地麵上絕不會留下任何屍體和傷者,如此也可以讓軍陣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當然,這樣的軍陣也不是完全沒有破解方法的,一個同樣熟悉軍陣的武將可以帶兵殺入軍陣後,強行阻斷軍陣中布陣兵卒的移動路線,讓軍陣沒辦法循環運轉起來,就不能發揮軍陣的功效了。
這樣一來,也就變成了普通戰場上人堆人拚殺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位於軍陣核心處的指揮將領也會指派武力強的部將、軍侯過來,強行突破軍陣中敵方武將和兵卒的聚集點,再次盤活軍陣的運轉,再次借助軍陣的變化將敵軍分割開來,發揮軍陣的剿殺功效。
不過這樣的話,就看哪一方的武將以及兵卒戰鬥力更強了,所以一處軍陣往往需要具有一定武力的武將壓陣,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了,一個軍陣也不是隻有一種走位方法的,有時候指揮軍陣的將領發現敵方破解了現行軍陣走位後,完全可以變陣一下,從而讓被阻塞的軍陣換個方向移動起來。
隻是這樣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知道了軍陣移動原理的敵方將領還是可以找到新的破綻重新破陣。
不過,想要構造一個軍陣也需要有訓練有素的精銳兵卒才行,否則不用敵人來攻,軍陣也會因為自己兵卒的走動而扭曲失效了。
幸好朱衛的兵卒都是通過三國遊戲係統訓練出來的,所以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而在這個現實的三國世界中想要訓練出一支可以布陣的兵卒,那就需要專門指定一支部隊,然後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專項訓練才行。
所以現在黃忠看到穆蘭布下的這八卦龜甲陣,也隻能望而心畏,因為他知道訓練一支能夠布陣的軍隊實在很難,可一旦能訓練出來,那便是具有改變戰局能力的特殊部隊。
可以說由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構成的軍陣,將他們安排在一處重要地方,便能夠像一塊磬石般在江河的衝刷下屹立不倒。
有時候隻需要幾千軍隊組成一個軍陣,便可以阻擊數倍於己的敵軍進攻,如果進攻軍陣的敵方部隊是烏合之眾,那一次次攻入軍陣的行為,隻會是一次次的白白送死。
這也就是曆史上那些軍事名將的厲害之處。
打仗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自古能夠留下名號的曆史名將也不是簡單的隻具有武力,更是需要有這種軍事能力,否則也隻能稱一個勇字,而不能算是真正的軍事大家。
在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布下了八卦石頭陣,便阻擋了陸遜火燒連營之後乘勝追擊劉備敗軍的十萬東吳兵馬,據說當時陸遜都陷入了八卦陣中,若不是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給陸遜指點出路,陸遜都會死在八卦陣中什麽的。
雖然現在也不能確定諸葛亮布下的八卦石頭陣究竟是什麽狀態,可有很大可能就是一支斷後的西蜀精銳步兵借助石頭布成了一個八卦石頭陣,從而形成一道阻擊東吳追兵的防線,從而擋下了陸遜指揮的十萬東吳追兵。
劉備就是借助八卦石頭陣的阻擊,才能獲得喘息的時機,進而帶著西蜀殘軍撤退到白石城托孤。
而陸遜失去了乘勝追擊的時機,考慮到曹魏突襲東吳的威脅,便也就隨之收兵了。
雖然三國演義可能對諸葛亮有很多誇大之詞,可真實曆史上陸遜也許真的親自帶兵打進了八卦石頭陣中,然後差點被這個軍陣殺死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黃承彥什麽救了陸遜什麽的,具體發生了什麽就無從考證了。
好吧,這些不多扯了,反正現在黃忠看到了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作為一個同樣熟讀兵書的大將,自然可以看出這個軍陣的可怕之處……
在穆蘭身後有四架戰鼓佇立著,同時也有幾個旗手手持號旗隨時可以搖旗發令,可以讓四周那些龜甲盾陣內的軍侯級軍官聽到戰鼓號令,窺看這些號旗的指令,引導整個軍陣產生變化,
這個軍陣的核心區域指揮高台四周,還有五個方型盾陣以五行姿態守護著指揮台,在這些方形盾陣內隱藏埋伏了一千弩兵,他們是守護軍陣指揮台的最後力量。
軍陣的核心區域和外圍軍陣區域之間倒也留出了約五百步的空間,這是調整軍陣變化的緩衝區,可以讓布陣的朱衛兵卒退迴來重整隊伍後,再次進入外圍軍陣區域。
當然,在此刻整個軍陣顯得靜悄悄,沒有任何騷動之音。
那藏在那些龜甲盾陣內的朱衛兵卒隻是透過盾牌的縫隙向外窺視著,隨著他們的唿吸,仿佛有無形殺氣從這一個個猶如巨型烏龜的盾陣中散發出來,從而讓整個八卦龜甲陣仿佛構成了一個具有神秘氣場的兇煞之地。
黃忠帶兵衝殺到了這邊近前,看了眼穆蘭擺出的陣勢,眉頭便是一皺。
如今的黃忠才四十五、六歲,正當壯年之時,也可算是他人生最巔峰的時期,可如今麵對穆蘭擺出的這個軍陣,黃忠心頭也不免大為吃驚。
這一看便不是容易闖過去的陣勢,那些看似可以讓黃忠兵卒殺入軍陣內部的通道,絕對是一道道對黃忠兵卒的劫殺之路。
隨著軍陣核心處穆蘭的指揮變化,可以讓衝進去的黃忠兵卒驟然麵對盾牆刀山,陷入絞肉殺局。
黃忠實在沒想到朱衛這邊居然可以擺出這樣的軍陣來,這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搞出來的東西,即便是黃忠自己也隻是知曉陣法,卻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訓練出足以發揮軍陣威力的精銳兵卒來。
在戰場之上軍隊布成的軍陣,可算是自古便有,很多軍陣的名頭聽起來都很神秘的樣子,什麽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什麽什麽之類的。
其實真正在戰場上對敵使用的軍陣,簡單來說就是行軍之陣、攻陣和守陣。
行軍之陣不用多說,也就是軍隊行軍之時的不同兵種位置安排,這樣便可以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敵人突襲,也能加快行軍的速度和效率。
而攻陣也就是衝鋒陷陣的兵種兵力安排了,主要就是將什麽兵種放在什麽位置,從而可以發揮不同兵種的特長,尋找敵方軍陣的破綻衝殺進去,從而獲得戰場上的兵力優勢。
不過在冷兵器戰爭中通常所謂的陣勢,大多應該算是守陣了,也就是安排一支軍隊固定守護在一處地方,從而阻止敵軍通過,實現其他的軍事戰略安排的防禦型軍陣。
這種守陣要是有時間的話,就是構造軍事要塞般的臨時營地,從而借助防禦工事來守護一處關鍵通道,可要是時間不多的話,那就隻能借助一些器械又或者防禦工具來構造臨時的防禦陣線了。
隨著軍事戰爭的發展,借助兵卒的站位和盾牌等等器械製造出防禦軍陣,便成為了通常所謂的軍陣,這其中最有名的自然也就是諸葛亮的八陣圖和後世大唐軍神李靖根據八陣圖演化而成的六花陣。
不過諸葛亮的八陣圖據說最初是源於黃帝丘井之法,後來薑太公演化成了太公陣,在後麵比較有名就是兵聖孫武的八卦陣了。
可以說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根據孫武的八卦陣演化而來的,這種其中基本原則也就是用大概九個小軍陣按照八卦型八個方位構成一個整體大陣,如此大陣包容小陣,前陣可以做後陣,後陣也可以做前陣,四方四角相互銜接,一曲一折彼此對應。
敵方一旦進入此陣,進攻不能很快攻擊到中心的大將,想退出此陣又非常的不容易,如此陷入兩難境地,進而被軍陣一點點的吞噬掉手下兵力。
但總的來說,這種軍陣都隻能固定的戰場上布置,不可能追擊移動,所以也隻能作為固守在一處區域的防禦性軍陣。
現在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其實也算是八卦陣的一種類型,王語嫣、穆蘭、龐偃都是得了的三國遊戲係統軍事知識灌輸的係統定製軍師、將軍級人才,自然也都熟悉如何布置軍陣了。
故而在軍事訓練之時,便會進行各種軍陣的訓練,這樣在戰場上也能隨時布置出各種軍陣來。
當然,所謂的八卦陣也沒傳說的那麽神奇,畢竟組成軍陣的兵卒也是普通人,不是什麽機器人,太過於複雜的軍陣走位根本就不可能記得清楚,那樣隻會因為一個小小錯亂就自亂了陣腳。
就現在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而言,主要就是讓持有大盾、小盾和環首刀一曲兵卒構成一個個圓形龜甲軍陣,繼而在軍侯的指揮下,龜甲軍陣內的兵卒隻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動走位,繼而借助盾牌和人力衝散進入陣中的敵軍,從而實現一定範圍內的以多打少局麵,最終將進入陣中的敵軍消滅幹淨。
所以這種軍陣內兵卒的走位也很簡單,隻要由構成一個個龜甲軍陣內負責指揮的軍侯,把握一個“步數固定、迴旋整齊”的方針,就可以在整體軍陣走動變化中不容易發生混亂了。
其實也就是讓這些構成整體大陣的龜甲軍陣中兵卒永遠隻能往特定方位移動一定的步數,然後重新計算步數變化方向移動就行了。
可以說整體上,這些兵卒是以八卦形態在軍陣中循環而動,這樣便可以讓整個八卦龜甲陣在移動變化中保持整體陣勢的穩定。
當然,在軍陣變化中要是有一支龜甲軍陣隊伍實在找不到自己的走法了,那便就撤入軍陣核心區域的緩衝地帶,給其他隊伍讓出移動空間後,然後重新找到位置插迴去就行了。
如此布陣的軍卒隻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動,繼而齊心合力借助大盾、小盾衝擠進入軍陣內的敵軍,便可以一次次的將一股股敵軍分割開來,進而通過包圍小股敵軍,用己方優勢兵力消滅掉這股敵軍就可以了。
當然,在戰鬥的進行中己方一旦有人受傷或者死亡,馬上便會有小龜甲陣內部的人替補,這樣在敵軍眼中便仿佛是有著源源不絕的人手,包圍砍殺著自己。
同時為了軍陣不會因為地上有屍體而影響了走位,所以無論是受傷或者死亡的敵軍還是自己這邊的同伴,都會有專門不負責廝殺的龜甲軍陣兵卒在第一時間將屍體運到陣外,將自己這邊的傷兵保護到軍陣的中心位置。
這樣在軍陣的廝殺中,地麵上絕不會留下任何屍體和傷者,如此也可以讓軍陣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當然,這樣的軍陣也不是完全沒有破解方法的,一個同樣熟悉軍陣的武將可以帶兵殺入軍陣後,強行阻斷軍陣中布陣兵卒的移動路線,讓軍陣沒辦法循環運轉起來,就不能發揮軍陣的功效了。
這樣一來,也就變成了普通戰場上人堆人拚殺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位於軍陣核心處的指揮將領也會指派武力強的部將、軍侯過來,強行突破軍陣中敵方武將和兵卒的聚集點,再次盤活軍陣的運轉,再次借助軍陣的變化將敵軍分割開來,發揮軍陣的剿殺功效。
不過這樣的話,就看哪一方的武將以及兵卒戰鬥力更強了,所以一處軍陣往往需要具有一定武力的武將壓陣,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了,一個軍陣也不是隻有一種走位方法的,有時候指揮軍陣的將領發現敵方破解了現行軍陣走位後,完全可以變陣一下,從而讓被阻塞的軍陣換個方向移動起來。
隻是這樣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知道了軍陣移動原理的敵方將領還是可以找到新的破綻重新破陣。
不過,想要構造一個軍陣也需要有訓練有素的精銳兵卒才行,否則不用敵人來攻,軍陣也會因為自己兵卒的走動而扭曲失效了。
幸好朱衛的兵卒都是通過三國遊戲係統訓練出來的,所以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而在這個現實的三國世界中想要訓練出一支可以布陣的兵卒,那就需要專門指定一支部隊,然後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專項訓練才行。
所以現在黃忠看到穆蘭布下的這八卦龜甲陣,也隻能望而心畏,因為他知道訓練一支能夠布陣的軍隊實在很難,可一旦能訓練出來,那便是具有改變戰局能力的特殊部隊。
可以說由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構成的軍陣,將他們安排在一處重要地方,便能夠像一塊磬石般在江河的衝刷下屹立不倒。
有時候隻需要幾千軍隊組成一個軍陣,便可以阻擊數倍於己的敵軍進攻,如果進攻軍陣的敵方部隊是烏合之眾,那一次次攻入軍陣的行為,隻會是一次次的白白送死。
這也就是曆史上那些軍事名將的厲害之處。
打仗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自古能夠留下名號的曆史名將也不是簡單的隻具有武力,更是需要有這種軍事能力,否則也隻能稱一個勇字,而不能算是真正的軍事大家。
在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布下了八卦石頭陣,便阻擋了陸遜火燒連營之後乘勝追擊劉備敗軍的十萬東吳兵馬,據說當時陸遜都陷入了八卦陣中,若不是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給陸遜指點出路,陸遜都會死在八卦陣中什麽的。
雖然現在也不能確定諸葛亮布下的八卦石頭陣究竟是什麽狀態,可有很大可能就是一支斷後的西蜀精銳步兵借助石頭布成了一個八卦石頭陣,從而形成一道阻擊東吳追兵的防線,從而擋下了陸遜指揮的十萬東吳追兵。
劉備就是借助八卦石頭陣的阻擊,才能獲得喘息的時機,進而帶著西蜀殘軍撤退到白石城托孤。
而陸遜失去了乘勝追擊的時機,考慮到曹魏突襲東吳的威脅,便也就隨之收兵了。
雖然三國演義可能對諸葛亮有很多誇大之詞,可真實曆史上陸遜也許真的親自帶兵打進了八卦石頭陣中,然後差點被這個軍陣殺死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黃承彥什麽救了陸遜什麽的,具體發生了什麽就無從考證了。
好吧,這些不多扯了,反正現在黃忠看到了穆蘭擺出的這個八卦龜甲陣,作為一個同樣熟讀兵書的大將,自然可以看出這個軍陣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