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另一個方向的city circle tram,再一次來到了federation square(聯邦廣場)的時候,顏灩決定拉齊亦下來遛一遛。
如果齊亦就是想要這麽手拉手地坐著,那還不如去廣場的台階上,安安靜靜地坐著聊聊天。
“齊亦,墨爾本的市中心,有很多特別有設計感的大樓,都是出自rmit的師生之手,等下我可以指給你看。
每年年末的時候,聯邦廣場的這個大屏幕會被承包來轉播rmit的畢業典禮。
而且呢,rmit的畢業典禮有點好玩,全校師生都會上街遊行。
就從剛剛我們去看電影的時候經過的那條swanston street(斯旺斯頓商業步行街),一直遊行到federation square這裏。”顏灩介紹聯邦廣場的方式有點特別。
每年在聯邦廣場上都會舉行很多的活動,rmit的畢業典禮,盡管辦的和全民狂歡似的,但畢竟也能不算是真正的狂歡節。
“rmit是什麽學校?也是理工科學校嗎?我隻聽說過mit(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齊亦並沒有了解過澳洲的學校。
“你這是來自學霸的赤裸裸的鄙視,rmit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並不是mit那樣的大牛學校,甚至連澳大利亞本國的八大五星高校都排不上號。最多也就一個四星。我剛剛的意思是說,今年年末的時候,我也要參加rmit的遊行。”顏灩向齊亦解釋。(注1)
“畢業遊行?你不是在墨爾本大學嗎?為什麽跑到rmit去參加畢業遊行?”
“因為我隻有本科是在墨爾本大學念的。我早上不是有和你說,我念的是master-of-fashion(時尚碩士)嗎?
你認真想一想就知道,墨爾本大學是學術研究型的學校,怎麽會有像master-of-fashion這樣的應用型專業呢?
我的master-of-fashion是在rmit的fashion and textiles school(時尚與服裝學院,簡稱時裝學院)念的。
rmit不算是一個太綜合的大學,但如果要學比較實用的專業,rmit就是更為合適的選擇了。
單純從和行業接軌的角度來說,rmit的設計要比墨爾本大學還要強一些。”顏灩繼續和齊亦解釋自己現在為什麽會在rmit。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沒有來得及了解澳洲的大學和專業,你早上沒有說,我就以為你的碩士也是在墨爾本大學念的。”齊亦在顏灩自己告訴他之前,還真的是沒有想過,墨爾本大學會不會有master-of-fashion這樣的問題。
“你也有這麽自以為是的時候啊?”顏灩笑著問齊亦。
“可能是被你傳染的。你這些年,還真的是有夠折騰的,從新聞跨界到建築,又從建築跨界到時尚,跨度這麽大,你都是怎麽申請的?”隻念過北大和斯坦福數學學院的齊亦,有點不太理解顏灩,是怎麽申請學校的。
“申請澳洲的學校,要比美國爬藤簡單得多,隻要能在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裏麵把故事給講好了,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注2)
很多中國留學生來澳洲念碩士,不管本科是什麽專業的,碩士都會申請會計。
會計是緊缺專業,移民分高。
澳洲很多學校的會計專業都被中國留學生給“占領”了。
有些學校的會計專業,一個專業的幾十個同學,全都是中國人。
稍不留神,都以為自己沒有出國,而是學校請了一個外教來上課。
非會計專業的本科生,申請來澳洲念會計碩士的理由也千奇百怪。
什麽我媽是會計,我雖然本科是學物理的,但我從小就夢想當個會計。
或者我們家是家族企業,對然我本科學了化工,但主要是為了方便以後迴到家裏的化工廠做會計。
隻要不是特別離譜的理由,都會被接納。”顏灩這是在吐槽一個事實。
“還能這樣啊。”齊亦安安靜靜地聽著顏灩的吐槽。
“是啊,所以呢,我到澳洲,最不想念的專業就是會計。
在國內選擇學校的時候,通常都還是會比較關注學校的排名。
到了這邊之後,才發現,本地的學生,基本上都比較關注專業的排名。
我本科快畢業的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其實是對時尚行業比較感興趣。
rmit的時尚碩士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entrepreneurship(創業學),是澳洲唯一的時尚創業課程。
我一開始想選這個的,後來發現這個方向是在brunswick校區,而不是在市中心的校區,就猶豫了一下。
猶豫的結果呢,我覺得創業的基因,是紮根在我們溫州人的骨子裏麵的,從小耳濡目染,應該不需要再特別學習。
然後我就選了另外一個方向,也就是我現在念的這個master of fashion (design)(時尚設計碩士)。
要說跨度大,我本科也念了一個graphic design的學位,視覺傳達設計和時尚設計都屬於設計,對基本功的要求是一樣的。
認真算起來,應該也不能算是太大的跨界吧。
rmit的時裝學院是澳洲最好的,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時裝學院。
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應該可以作為我的新的起點。
除了rmit,也沒有其他學校有開設這樣的專業。
所以,我最後就到了rmit的時裝學院,念了現在的時尚設計方麵的碩士,未來希望可以在時尚行業深耕。”顏灩和齊亦說起自己選擇rmit的原因。
“未來希望在時尚行業''深耕''啊……”齊亦重複了一下顏灩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齊亦沒有再接著說話。
“哦,對了,我和你說,rmit在墨爾本,完全就是一副不求最好,隻求最''壕''的樣子。
每年年底,rmit的畢業典禮,除了剛剛說的聯邦廣場的屏幕和步行街的遊行。
最後學位授予儀式,在dds那邊的etihad stadium(阿提哈德體育場)舉行。
這個體育場我來的時候還是telstra(澳大利亞電信公司)冠名的,09年才改了現在的名字,就在我們剛剛坐的免費電車的終點站那邊。
不過這個體育場的冠名一直在改,所以澳洲人比較喜歡直接按地名叫dds stadium。
這是南半球唯一一個帶頂的體育場館,頂棚打開的時間是八分鍾,不下雨的話可以做露天的場館,下雨的話就變成室內的。
etihad stadium可以容納五萬人,除了著名的體育賽事,就得是國際頂級巨星來開演唱會才會使用得到。
用這樣的體育場來開畢業典禮,是隻有rmit壕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一所學校畢業典禮,從早到晚,要狂歡一整天,市中心的swanston street(斯旺斯頓步行街)還要為師生遊行封路。
墨爾本平時路上基本看不怎麽到的警察,都會出來維持秩序。”顏灩開心地和齊亦分享關於rmit的一些信息。
“哦,我知道了。”齊亦用非常簡潔的話,迴應了顏灩剛剛的一大段。
“你知道什麽?”顏灩不禁好奇。
“我會來參加你的畢業典禮的。”齊亦有點傷感地看著顏灩。
顏灩有好多的話,都想對齊亦說,她想和齊亦分享的那些事情,已經積攢了五年了。
可齊亦的傷感,卻讓顏灩忽然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說什麽。
rmit的畢業典禮是每年的十二月,現在是一月。
橫在一月和十二月之間的,是一整個春夏秋冬。
…………………………
注1:
澳洲有八所五星的大學。墨爾本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莫納許大學(也在墨爾本,不過是郊區的學校),阿德萊德大學,和西澳大學。
注2:
爬藤是有點“專業”的術語,指的是一個人申請到美國的常春藤盟校的過程。爬藤的關鍵,除了學習成績,還要有非常漂亮的履曆。
參加過著名的國際誌願者組織的;在聯合國的各種大會上,做過代表,發過言的;有特別過人的一技之長的。
都可以成為這份履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爬藤。
網絡傳言,說有學生因為特別會吃泡麵,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各種泡麵了如指掌,並且因此收到了多所美國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
應該算是一個半真半假的消息。
錄取官員因為吃泡麵這個“一技之長”,而最終發出錄取通知書的可能是存在的,但前提必須是在學習成績和履曆上的其他條件,都已經達到學校的錄取標準。
光會吃泡麵,並不足以成為任何人爬藤的籌碼。
如果齊亦就是想要這麽手拉手地坐著,那還不如去廣場的台階上,安安靜靜地坐著聊聊天。
“齊亦,墨爾本的市中心,有很多特別有設計感的大樓,都是出自rmit的師生之手,等下我可以指給你看。
每年年末的時候,聯邦廣場的這個大屏幕會被承包來轉播rmit的畢業典禮。
而且呢,rmit的畢業典禮有點好玩,全校師生都會上街遊行。
就從剛剛我們去看電影的時候經過的那條swanston street(斯旺斯頓商業步行街),一直遊行到federation square這裏。”顏灩介紹聯邦廣場的方式有點特別。
每年在聯邦廣場上都會舉行很多的活動,rmit的畢業典禮,盡管辦的和全民狂歡似的,但畢竟也能不算是真正的狂歡節。
“rmit是什麽學校?也是理工科學校嗎?我隻聽說過mit(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齊亦並沒有了解過澳洲的學校。
“你這是來自學霸的赤裸裸的鄙視,rmit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並不是mit那樣的大牛學校,甚至連澳大利亞本國的八大五星高校都排不上號。最多也就一個四星。我剛剛的意思是說,今年年末的時候,我也要參加rmit的遊行。”顏灩向齊亦解釋。(注1)
“畢業遊行?你不是在墨爾本大學嗎?為什麽跑到rmit去參加畢業遊行?”
“因為我隻有本科是在墨爾本大學念的。我早上不是有和你說,我念的是master-of-fashion(時尚碩士)嗎?
你認真想一想就知道,墨爾本大學是學術研究型的學校,怎麽會有像master-of-fashion這樣的應用型專業呢?
我的master-of-fashion是在rmit的fashion and textiles school(時尚與服裝學院,簡稱時裝學院)念的。
rmit不算是一個太綜合的大學,但如果要學比較實用的專業,rmit就是更為合適的選擇了。
單純從和行業接軌的角度來說,rmit的設計要比墨爾本大學還要強一些。”顏灩繼續和齊亦解釋自己現在為什麽會在rmit。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沒有來得及了解澳洲的大學和專業,你早上沒有說,我就以為你的碩士也是在墨爾本大學念的。”齊亦在顏灩自己告訴他之前,還真的是沒有想過,墨爾本大學會不會有master-of-fashion這樣的問題。
“你也有這麽自以為是的時候啊?”顏灩笑著問齊亦。
“可能是被你傳染的。你這些年,還真的是有夠折騰的,從新聞跨界到建築,又從建築跨界到時尚,跨度這麽大,你都是怎麽申請的?”隻念過北大和斯坦福數學學院的齊亦,有點不太理解顏灩,是怎麽申請學校的。
“申請澳洲的學校,要比美國爬藤簡單得多,隻要能在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裏麵把故事給講好了,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注2)
很多中國留學生來澳洲念碩士,不管本科是什麽專業的,碩士都會申請會計。
會計是緊缺專業,移民分高。
澳洲很多學校的會計專業都被中國留學生給“占領”了。
有些學校的會計專業,一個專業的幾十個同學,全都是中國人。
稍不留神,都以為自己沒有出國,而是學校請了一個外教來上課。
非會計專業的本科生,申請來澳洲念會計碩士的理由也千奇百怪。
什麽我媽是會計,我雖然本科是學物理的,但我從小就夢想當個會計。
或者我們家是家族企業,對然我本科學了化工,但主要是為了方便以後迴到家裏的化工廠做會計。
隻要不是特別離譜的理由,都會被接納。”顏灩這是在吐槽一個事實。
“還能這樣啊。”齊亦安安靜靜地聽著顏灩的吐槽。
“是啊,所以呢,我到澳洲,最不想念的專業就是會計。
在國內選擇學校的時候,通常都還是會比較關注學校的排名。
到了這邊之後,才發現,本地的學生,基本上都比較關注專業的排名。
我本科快畢業的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其實是對時尚行業比較感興趣。
rmit的時尚碩士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entrepreneurship(創業學),是澳洲唯一的時尚創業課程。
我一開始想選這個的,後來發現這個方向是在brunswick校區,而不是在市中心的校區,就猶豫了一下。
猶豫的結果呢,我覺得創業的基因,是紮根在我們溫州人的骨子裏麵的,從小耳濡目染,應該不需要再特別學習。
然後我就選了另外一個方向,也就是我現在念的這個master of fashion (design)(時尚設計碩士)。
要說跨度大,我本科也念了一個graphic design的學位,視覺傳達設計和時尚設計都屬於設計,對基本功的要求是一樣的。
認真算起來,應該也不能算是太大的跨界吧。
rmit的時裝學院是澳洲最好的,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時裝學院。
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應該可以作為我的新的起點。
除了rmit,也沒有其他學校有開設這樣的專業。
所以,我最後就到了rmit的時裝學院,念了現在的時尚設計方麵的碩士,未來希望可以在時尚行業深耕。”顏灩和齊亦說起自己選擇rmit的原因。
“未來希望在時尚行業''深耕''啊……”齊亦重複了一下顏灩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齊亦沒有再接著說話。
“哦,對了,我和你說,rmit在墨爾本,完全就是一副不求最好,隻求最''壕''的樣子。
每年年底,rmit的畢業典禮,除了剛剛說的聯邦廣場的屏幕和步行街的遊行。
最後學位授予儀式,在dds那邊的etihad stadium(阿提哈德體育場)舉行。
這個體育場我來的時候還是telstra(澳大利亞電信公司)冠名的,09年才改了現在的名字,就在我們剛剛坐的免費電車的終點站那邊。
不過這個體育場的冠名一直在改,所以澳洲人比較喜歡直接按地名叫dds stadium。
這是南半球唯一一個帶頂的體育場館,頂棚打開的時間是八分鍾,不下雨的話可以做露天的場館,下雨的話就變成室內的。
etihad stadium可以容納五萬人,除了著名的體育賽事,就得是國際頂級巨星來開演唱會才會使用得到。
用這樣的體育場來開畢業典禮,是隻有rmit壕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一所學校畢業典禮,從早到晚,要狂歡一整天,市中心的swanston street(斯旺斯頓步行街)還要為師生遊行封路。
墨爾本平時路上基本看不怎麽到的警察,都會出來維持秩序。”顏灩開心地和齊亦分享關於rmit的一些信息。
“哦,我知道了。”齊亦用非常簡潔的話,迴應了顏灩剛剛的一大段。
“你知道什麽?”顏灩不禁好奇。
“我會來參加你的畢業典禮的。”齊亦有點傷感地看著顏灩。
顏灩有好多的話,都想對齊亦說,她想和齊亦分享的那些事情,已經積攢了五年了。
可齊亦的傷感,卻讓顏灩忽然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說什麽。
rmit的畢業典禮是每年的十二月,現在是一月。
橫在一月和十二月之間的,是一整個春夏秋冬。
…………………………
注1:
澳洲有八所五星的大學。墨爾本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莫納許大學(也在墨爾本,不過是郊區的學校),阿德萊德大學,和西澳大學。
注2:
爬藤是有點“專業”的術語,指的是一個人申請到美國的常春藤盟校的過程。爬藤的關鍵,除了學習成績,還要有非常漂亮的履曆。
參加過著名的國際誌願者組織的;在聯合國的各種大會上,做過代表,發過言的;有特別過人的一技之長的。
都可以成為這份履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爬藤。
網絡傳言,說有學生因為特別會吃泡麵,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各種泡麵了如指掌,並且因此收到了多所美國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
應該算是一個半真半假的消息。
錄取官員因為吃泡麵這個“一技之長”,而最終發出錄取通知書的可能是存在的,但前提必須是在學習成績和履曆上的其他條件,都已經達到學校的錄取標準。
光會吃泡麵,並不足以成為任何人爬藤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