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先生救我。”
那人拜伏在地上,渾身的蓑衣淌著水。
千尋一哂,理了理被阿淩抓亂的衣襟,道:“邈邈,這麽大的雨,你怎麽來了?”
邈邈仍跪在地上,除了鬥笠和蓑衣,濕了大片的輕紗衣裙貼在身上,勾勒出窈窕的身姿。她微微抬頭,秀眉輕動,秋水盈盈,楚楚可憐的神情因那顆淚痣帶上了些嫵媚。她望著千尋,用鸝聲般的嗓音,殷殷道:“求先生救邈邈。”
千尋拉了阿淩走迴桌邊做下,抬手掀了碗碟上的遮布,向邈邈道:“用過飯了嗎?要不要一起?”
邈邈仔細瞧了瞧千尋的神色,見似乎不是玩笑,便拾了鬥笠和蓑衣起身,放在了屋內的門邊,合上門。做完這些,她款款移步到桌邊,拿了公筷替千尋和阿淩布菜。兩人都不喝酒,邈邈替兩人斟上茶。
阿淩吃著碗裏的菜,兩眼時不時在她的手上打轉。千尋有些無奈地說:“邈邈,坐下吧。這裏不過就四菜一湯,哪裏需要布菜這麽麻煩。”
聞言,邈邈點點頭,放下公筷,在千尋對麵坐下,卻似乎沒有再開口的打算。
一頓飯吃了過半,千尋已剔完了一整條鱸魚,湯汁裏一點碎肉都沒有落下。邈邈隻是靜靜看著,雙手一直放在桌下。千尋意猶未盡地讚了一句:“這魚蒸得火候恰到好處,魚肉彈嫩鮮美,真該向那廚子討教討教。”說著,她抬起頭看著邈邈,道:“你且說來聽聽。”
美人有些緊張地垂下眼,桌下的兩隻手交互捏著。她似斟酌著措辭,良久,才抬頭看著千尋,“求先生向梅姨討了邈邈。”
正在喝茶的千尋差點一口噴了出來,她放下茶盞,有些玩味地打量著邈邈。“聽聞燕子塢的名伶雅伎從不賣身,邈邈怎知我去討了,梅娘就會答應?”
邈邈咬唇,定定地望著千尋。“我知先生不是一般的客人。先生去討,梅姨必會答應。”
唔,敢情是打聽過底細。千尋眼裏閃過笑意,見阿淩吃著糖醋藕片,一臉茫然地看著邈邈。千尋又問:“我瞧著燕子塢飯菜不錯,你卻為何想走?”
此時,邈邈臉上多了抹苦笑,“外人隻道燕子塢是風雅之地,哪裏知道我們不過是受人擺布的棋子罷了。”
這話一說,意味就有些不同了。千尋看著她自嘲的神情,笑得愈發玩味。原本還想問她為何不直接去求梅娘放行,如今看來,燕子塢恐怕不隻是一個教坊這麽簡單。任誰聽到這些,都免不了好奇,這燕子塢背後的人到底想要做些什麽。若開口問了,無論她說出些什麽,這渾水就已沾到了身上。
邈邈微微蹙著眉頭,雙眼幽幽地看著不知何處,眼中摻雜著幾分憂愁和倔強,神色間全然是哀戚與無奈。半晌,未聽到千尋追問,她有些訝異地迴過頭,臉上已換了哀求的神色。見千尋仍看著她,眼中含著似有若無的笑意,心裏咯噔了一下,試探地喚道:“先生?”
千尋垂眼,指尖緩緩摸索著茶杯的邊緣,似想了一會兒,才抬眼看她,道:“今日你先迴去,容我想想。”
……
第二日一早,天空放晴。
沈季昀一臉疲色地等在幽篁居的門口。不久,進去傳話的妙衣已引著千尋出來。兩人一照麵,沈季昀就抱拳一禮,道:“有勞蘇先生。”
千尋跟著他到了洗雨閣,就見到了情況更加糟糕的姚恆。
“昨日晚間,姚師兄淋了雨。等我來時,就見他渾身濕透地倒在房裏,後來就發了一夜的燒。”大約是因為熬夜看顧,沈季昀的鼻音有些重,“昨夜那般大雨,不敢去請先生。因之前先生開的退燒藥很是有效,所以就照樣煎了一副讓他喝下。”頓了一頓,他又說道:“上半夜他退了燒的,還和我說了會兒話。哪知下半夜的時候,他又燒了起來,再喝藥也不見好轉。”
千尋把著脈,聽他交代了昨日的情形,點點頭,說:“現下我要給他施針,勞你出去等我。”
沈季昀爽快地出去,帶上門,坐在外麵的長廊上。一場暴雨後,空氣中多了些清爽。庭中被雨水衝刷過的石子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晶瑩的光斑。
姚恆昨夜醒來的時候,眼中的鬱色帶了些哀戚,不等沈季昀發問,他便自己講了起來。
徐家,姚恆的外祖家。做了幾十年絲綢生意的徐鈺不缺錢,但若想在縉川躋身名流,卻不是以家產來定的。縉川姚家是赫赫有名的氏族,當朝丞相姚宗冕是姚家家主的嫡係兄弟,子弟入仕者不在少數。主母謝妧更出自臨川謝家嫡係。
所以,徐鈺動了不少腦筋,也托了不少關係,終於成功將女兒徐熙做媒給了姚宗冕的庶弟姚茂卿。他沒想到的是,姚家人根本看不上他一介商賈,徐熙見到了婚書才知自己是去做妾的。徐鈺想了想,一咬牙就對徐熙說:“做妾就做妾吧,到底是名門望族。何況那姚茂卿還未有正室,你若能令他滿意,或許還能扶正。”
徐熙還算幸運。姚茂卿體弱,常年流連病榻,直到姚恆五歲,也沒再娶妻納妾。興許這般下去,徐熙還真能憑著生養姚恆的功勞,成為正室。但姚恆卻繼承了他爹的體弱多病,從小就病懨懨的。姚茂卿愛護獨子,竟決定送他去天門山習武,強健體魄。徐熙雖不忍,卻也怕姚恆早夭。
此後,姚恆留在了天門,隻在過年的時候迴姚家團聚。初初幾年,他雖習武辛苦,但為了每年迴去打一套拳給床上的父親看,他便練得十分刻苦。十歲那年,姚茂卿病逝,徐熙也仍舊是妾室。
姚茂卿沒有什麽田產,姚家人留了間小院給徐熙,每月仍有例銀,算是照顧姚家子弟的遺孀。但每逢家族宴會,徐熙已經沒有位置了。
姚恆直到弱冠那年,才再次見到了姚家家主,也是他的大伯姚啟歆。姚啟歆看著這個被他遺忘了多年的孩子,似乎還有當年姚茂卿的影子,心中突然有些痛惜。他對姚恆說:“世族子弟不能不學無術,你父雖病弱,卻也是個通曉詩書的文人。”說著,他就做了個決定。“今年你不必迴天門山了,去京中太學讀書吧。”
那日,徐熙激動地哭了。她一直盼著兒子出人頭地,但光做個武人難有大器。好不容易家主開口,姚恆入了太學,以後興許還能入仕。
好巧不巧,姚恆得了入學承諾的第二天,徐家寄來了一封信,無異於晴天霹靂。徐鈺遭騙,生意上出了漏洞,一夜間負了巨債。徐家傾家蕩產,隻填上了半數的債務,若再還不出錢來,徐鈺就要蹲大牢了。
徐熙連夜清點了自己的所有財物,變賣了為數不多的首飾,讓家仆送去給老爹。哪知老爹隔了幾天又讓人送信,說自己已被關進了打牢。幾時能還上全部債款,才能被放出來。當天,徐熙咬牙,厚著臉皮跪在姚啟歆麵前,求他相助。姚啟歆摸了摸胡須,將她扶起來,道:“徐家與我們是姻親,我們自該相助。明日我讓人去看看,將錢還上吧。”
徐熙感激涕零,高興地一晚沒有睡著。隔了幾日,有人來傳話,說徐鈺已出了大牢。徐熙去姚啟歆那裏謝了,歡歡喜喜地給姚恆送行,分別時淚眼朦朧地囑咐他:“你要有出息,娘就指望你了。”
誰知,沒等徐熙高興幾天。徐家又來了信,老父字字血淚地在信中說道:“為父原想借錢重振家業,哪知一夜大火,燒毀了所有的新貨。如今重新欠了外債,還望愛女能助我緩解一二。”
又是來要錢的信,隻是徐熙如今已身無分文,也無臉再去跪求姚啟歆。她將每月的例銀送去給徐鈺,又偷偷替人做些女紅換錢。等姚恆再次迴家過年的時候,就見到了憔悴蒼老許多的母親。
徐熙不願姚恆摻入徐家的事,一心盼著他好好讀書。姚恆私下找徐熙的婢女一問,才知這一年裏,徐家出了這麽多事。看著徐熙偷偷抹淚,轉過臉卻要笑著迎他,姚恆心裏也不是滋味。
再次入京,姚恆決定替人打工賺錢。京中子弟因他是庶出,與他並不親近,又兼與謝煥之不合,是以大多都避著他。太學每十日才有一天沐休,白日都有課業。他在京中尋了些可以夜間做的零活,但給的錢很少。一日,他在宜蘭坊附近交活,聽一男一女在街邊對話。
女子約莫三十多,拉著那男子道:“墨雲先生,若不是您填的詞,姑娘們都是不願唱的。怎麽說走就要走,你讓我一時去哪裏找人替你?”
那墨雲先生一臉為難:“坊主,不是在下不講道義,實在是家中老父病重,為人子女的總要迴去盡孝。若非如此,宜蘭坊這麽高的月銀,在下是不願離去的。”
之後兩人僵持了一會兒,墨雲先生仍是走了。那女子恨恨地一跺腳,轉身迴去。姚恆幾步追了上去,喊道:“坊主留步,在下可以填詞。”
姚恆就這樣,成為了宜蘭坊的填詞先生。這份活並不辛勞,隻需聽樂師奏幾遍新曲,然後寫些差不多意境的歌詞。姚恆在那裏做了幾個月,直到有一天,坊主把他喊去了房裏。坊主先是甩出了兩疊紙在桌上,指著其中的一疊道:“先生來此已有數月,隻是近來,姑娘們多次向我抱怨,客人不喜歡那些酸腐的詩句,說是枯燥乏味的很。”說著,她又指向另外一疊,“那是蘆荻坊秋水先生的詞,如今客人們都去蘆荻坊了。”說到這裏,她頓了頓,又甩出了一小袋碎銀,“請先生另謀高就吧。”
姚恆最終還是留在了宜蘭坊,作為雜役,而宜蘭坊新來的填詞,就是秋水先生。京中子弟多有來教坊尋樂的,為了不讓人認出來,姚恆隻能在後院幹活。挑水、劈柴、砌牆,夜裏還要搬運酩酊大醉的客人,清理被他們嘔了一地的花園。
也就是那日,他提了水桶,抬眼就看到了怔在那裏的秦懷止。
那人拜伏在地上,渾身的蓑衣淌著水。
千尋一哂,理了理被阿淩抓亂的衣襟,道:“邈邈,這麽大的雨,你怎麽來了?”
邈邈仍跪在地上,除了鬥笠和蓑衣,濕了大片的輕紗衣裙貼在身上,勾勒出窈窕的身姿。她微微抬頭,秀眉輕動,秋水盈盈,楚楚可憐的神情因那顆淚痣帶上了些嫵媚。她望著千尋,用鸝聲般的嗓音,殷殷道:“求先生救邈邈。”
千尋拉了阿淩走迴桌邊做下,抬手掀了碗碟上的遮布,向邈邈道:“用過飯了嗎?要不要一起?”
邈邈仔細瞧了瞧千尋的神色,見似乎不是玩笑,便拾了鬥笠和蓑衣起身,放在了屋內的門邊,合上門。做完這些,她款款移步到桌邊,拿了公筷替千尋和阿淩布菜。兩人都不喝酒,邈邈替兩人斟上茶。
阿淩吃著碗裏的菜,兩眼時不時在她的手上打轉。千尋有些無奈地說:“邈邈,坐下吧。這裏不過就四菜一湯,哪裏需要布菜這麽麻煩。”
聞言,邈邈點點頭,放下公筷,在千尋對麵坐下,卻似乎沒有再開口的打算。
一頓飯吃了過半,千尋已剔完了一整條鱸魚,湯汁裏一點碎肉都沒有落下。邈邈隻是靜靜看著,雙手一直放在桌下。千尋意猶未盡地讚了一句:“這魚蒸得火候恰到好處,魚肉彈嫩鮮美,真該向那廚子討教討教。”說著,她抬起頭看著邈邈,道:“你且說來聽聽。”
美人有些緊張地垂下眼,桌下的兩隻手交互捏著。她似斟酌著措辭,良久,才抬頭看著千尋,“求先生向梅姨討了邈邈。”
正在喝茶的千尋差點一口噴了出來,她放下茶盞,有些玩味地打量著邈邈。“聽聞燕子塢的名伶雅伎從不賣身,邈邈怎知我去討了,梅娘就會答應?”
邈邈咬唇,定定地望著千尋。“我知先生不是一般的客人。先生去討,梅姨必會答應。”
唔,敢情是打聽過底細。千尋眼裏閃過笑意,見阿淩吃著糖醋藕片,一臉茫然地看著邈邈。千尋又問:“我瞧著燕子塢飯菜不錯,你卻為何想走?”
此時,邈邈臉上多了抹苦笑,“外人隻道燕子塢是風雅之地,哪裏知道我們不過是受人擺布的棋子罷了。”
這話一說,意味就有些不同了。千尋看著她自嘲的神情,笑得愈發玩味。原本還想問她為何不直接去求梅娘放行,如今看來,燕子塢恐怕不隻是一個教坊這麽簡單。任誰聽到這些,都免不了好奇,這燕子塢背後的人到底想要做些什麽。若開口問了,無論她說出些什麽,這渾水就已沾到了身上。
邈邈微微蹙著眉頭,雙眼幽幽地看著不知何處,眼中摻雜著幾分憂愁和倔強,神色間全然是哀戚與無奈。半晌,未聽到千尋追問,她有些訝異地迴過頭,臉上已換了哀求的神色。見千尋仍看著她,眼中含著似有若無的笑意,心裏咯噔了一下,試探地喚道:“先生?”
千尋垂眼,指尖緩緩摸索著茶杯的邊緣,似想了一會兒,才抬眼看她,道:“今日你先迴去,容我想想。”
……
第二日一早,天空放晴。
沈季昀一臉疲色地等在幽篁居的門口。不久,進去傳話的妙衣已引著千尋出來。兩人一照麵,沈季昀就抱拳一禮,道:“有勞蘇先生。”
千尋跟著他到了洗雨閣,就見到了情況更加糟糕的姚恆。
“昨日晚間,姚師兄淋了雨。等我來時,就見他渾身濕透地倒在房裏,後來就發了一夜的燒。”大約是因為熬夜看顧,沈季昀的鼻音有些重,“昨夜那般大雨,不敢去請先生。因之前先生開的退燒藥很是有效,所以就照樣煎了一副讓他喝下。”頓了一頓,他又說道:“上半夜他退了燒的,還和我說了會兒話。哪知下半夜的時候,他又燒了起來,再喝藥也不見好轉。”
千尋把著脈,聽他交代了昨日的情形,點點頭,說:“現下我要給他施針,勞你出去等我。”
沈季昀爽快地出去,帶上門,坐在外麵的長廊上。一場暴雨後,空氣中多了些清爽。庭中被雨水衝刷過的石子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晶瑩的光斑。
姚恆昨夜醒來的時候,眼中的鬱色帶了些哀戚,不等沈季昀發問,他便自己講了起來。
徐家,姚恆的外祖家。做了幾十年絲綢生意的徐鈺不缺錢,但若想在縉川躋身名流,卻不是以家產來定的。縉川姚家是赫赫有名的氏族,當朝丞相姚宗冕是姚家家主的嫡係兄弟,子弟入仕者不在少數。主母謝妧更出自臨川謝家嫡係。
所以,徐鈺動了不少腦筋,也托了不少關係,終於成功將女兒徐熙做媒給了姚宗冕的庶弟姚茂卿。他沒想到的是,姚家人根本看不上他一介商賈,徐熙見到了婚書才知自己是去做妾的。徐鈺想了想,一咬牙就對徐熙說:“做妾就做妾吧,到底是名門望族。何況那姚茂卿還未有正室,你若能令他滿意,或許還能扶正。”
徐熙還算幸運。姚茂卿體弱,常年流連病榻,直到姚恆五歲,也沒再娶妻納妾。興許這般下去,徐熙還真能憑著生養姚恆的功勞,成為正室。但姚恆卻繼承了他爹的體弱多病,從小就病懨懨的。姚茂卿愛護獨子,竟決定送他去天門山習武,強健體魄。徐熙雖不忍,卻也怕姚恆早夭。
此後,姚恆留在了天門,隻在過年的時候迴姚家團聚。初初幾年,他雖習武辛苦,但為了每年迴去打一套拳給床上的父親看,他便練得十分刻苦。十歲那年,姚茂卿病逝,徐熙也仍舊是妾室。
姚茂卿沒有什麽田產,姚家人留了間小院給徐熙,每月仍有例銀,算是照顧姚家子弟的遺孀。但每逢家族宴會,徐熙已經沒有位置了。
姚恆直到弱冠那年,才再次見到了姚家家主,也是他的大伯姚啟歆。姚啟歆看著這個被他遺忘了多年的孩子,似乎還有當年姚茂卿的影子,心中突然有些痛惜。他對姚恆說:“世族子弟不能不學無術,你父雖病弱,卻也是個通曉詩書的文人。”說著,他就做了個決定。“今年你不必迴天門山了,去京中太學讀書吧。”
那日,徐熙激動地哭了。她一直盼著兒子出人頭地,但光做個武人難有大器。好不容易家主開口,姚恆入了太學,以後興許還能入仕。
好巧不巧,姚恆得了入學承諾的第二天,徐家寄來了一封信,無異於晴天霹靂。徐鈺遭騙,生意上出了漏洞,一夜間負了巨債。徐家傾家蕩產,隻填上了半數的債務,若再還不出錢來,徐鈺就要蹲大牢了。
徐熙連夜清點了自己的所有財物,變賣了為數不多的首飾,讓家仆送去給老爹。哪知老爹隔了幾天又讓人送信,說自己已被關進了打牢。幾時能還上全部債款,才能被放出來。當天,徐熙咬牙,厚著臉皮跪在姚啟歆麵前,求他相助。姚啟歆摸了摸胡須,將她扶起來,道:“徐家與我們是姻親,我們自該相助。明日我讓人去看看,將錢還上吧。”
徐熙感激涕零,高興地一晚沒有睡著。隔了幾日,有人來傳話,說徐鈺已出了大牢。徐熙去姚啟歆那裏謝了,歡歡喜喜地給姚恆送行,分別時淚眼朦朧地囑咐他:“你要有出息,娘就指望你了。”
誰知,沒等徐熙高興幾天。徐家又來了信,老父字字血淚地在信中說道:“為父原想借錢重振家業,哪知一夜大火,燒毀了所有的新貨。如今重新欠了外債,還望愛女能助我緩解一二。”
又是來要錢的信,隻是徐熙如今已身無分文,也無臉再去跪求姚啟歆。她將每月的例銀送去給徐鈺,又偷偷替人做些女紅換錢。等姚恆再次迴家過年的時候,就見到了憔悴蒼老許多的母親。
徐熙不願姚恆摻入徐家的事,一心盼著他好好讀書。姚恆私下找徐熙的婢女一問,才知這一年裏,徐家出了這麽多事。看著徐熙偷偷抹淚,轉過臉卻要笑著迎他,姚恆心裏也不是滋味。
再次入京,姚恆決定替人打工賺錢。京中子弟因他是庶出,與他並不親近,又兼與謝煥之不合,是以大多都避著他。太學每十日才有一天沐休,白日都有課業。他在京中尋了些可以夜間做的零活,但給的錢很少。一日,他在宜蘭坊附近交活,聽一男一女在街邊對話。
女子約莫三十多,拉著那男子道:“墨雲先生,若不是您填的詞,姑娘們都是不願唱的。怎麽說走就要走,你讓我一時去哪裏找人替你?”
那墨雲先生一臉為難:“坊主,不是在下不講道義,實在是家中老父病重,為人子女的總要迴去盡孝。若非如此,宜蘭坊這麽高的月銀,在下是不願離去的。”
之後兩人僵持了一會兒,墨雲先生仍是走了。那女子恨恨地一跺腳,轉身迴去。姚恆幾步追了上去,喊道:“坊主留步,在下可以填詞。”
姚恆就這樣,成為了宜蘭坊的填詞先生。這份活並不辛勞,隻需聽樂師奏幾遍新曲,然後寫些差不多意境的歌詞。姚恆在那裏做了幾個月,直到有一天,坊主把他喊去了房裏。坊主先是甩出了兩疊紙在桌上,指著其中的一疊道:“先生來此已有數月,隻是近來,姑娘們多次向我抱怨,客人不喜歡那些酸腐的詩句,說是枯燥乏味的很。”說著,她又指向另外一疊,“那是蘆荻坊秋水先生的詞,如今客人們都去蘆荻坊了。”說到這裏,她頓了頓,又甩出了一小袋碎銀,“請先生另謀高就吧。”
姚恆最終還是留在了宜蘭坊,作為雜役,而宜蘭坊新來的填詞,就是秋水先生。京中子弟多有來教坊尋樂的,為了不讓人認出來,姚恆隻能在後院幹活。挑水、劈柴、砌牆,夜裏還要搬運酩酊大醉的客人,清理被他們嘔了一地的花園。
也就是那日,他提了水桶,抬眼就看到了怔在那裏的秦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