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鐵劍書生徐青絕跡江湖,連長安往日裏經常走動的朋友也不見來往。他蓄起長須,人也消瘦了許多,依然是青衫方巾,一派書生打扮,握著寬厚的長劍,一遍又一遍地練。
練著永遠不會改換的巽乾歸元劍法。
五台山太乙劍派頂級的劍法一共五套,他卻隻習了這一劍法。
時至如今,他還是覺得,尚未練好。
他的父親又去了不知哪個姐兒的廂房中逍遙快活。自從舅舅魏顯死後,官職丟了,一派潦倒,越發醉生夢死,陷在銷金蝕骨的溫柔鄉裏。
“青兒。”
他收了劍招,向長廊下看去,娘親大人捧著一隻玉碗,笑著對他說道:“快來把湯喝了。”
他也笑著,走過去接了碗,“娘親,這些事讓下人做就是了。”
“娘想看著你喝了。你練武辛苦,須多補補身子。”
他低頭看了眼,碗裏三枚紅棗,幾片肉桂,湯色暗沉,熱香氣兒飄散。
連吞帶喝,碗裏一絲不剩,交還給娘親。
他走迴到庭中,靜立了片刻,起勢揮出劍招。
二十餘招之後,長廊下又傳來娘親的唿喚聲。
“青兒。”
他立刻收了劍招,走到長廊下。
“快把湯喝了。”娘親笑著,手裏捧著玉碗。
他低頭看著碗裏的湯色,暗沉的紅,紅的暗沉。
三枚紅棗,幾片肉桂。
他笑了笑,接過碗,對娘親說道:“這些小事,讓下人做便是了。”
“娘就喜歡給你做些美味,這湯補身子,冬日裏喝最合適不過!”
他喝的很快,一點也沒有因為湯裏有紅棗和肉桂而不習慣。
等娘親走後,他隻坐在廊下,看著庭中風吹葉落,寬厚的劍擱在一旁,十分安靜。
過去一些時間,腳步聲從後麵傳來。
娘親端著玉碗,笑著遞給他。
“娘還以為你在練劍,可是累了?快些把湯喝了。”
“這湯很是滋補,冬日裏喝再合適不過。倒是方才也不知哪個貪嘴的,舀了一些去,青兒,若有空暇,對這些個下人,可得好好管教管教。”
他喝了湯,捧著碗,讓娘親坐了,說:“孩兒過些日子,要出一趟遠門。”
“這天寒地凍的,到何處去?”
“河東有一位前輩過壽,他與師門頗有淵源,要孩兒前去拜見祝賀。”
“記得多穿一些,出門在外,也不要胡亂吃喝……還須跟你舅父告個假,莫要誤了他的事情。”
“孩兒記下了。”
…………
或許是聽到了一些傳聞,趙府上上下下,對葉雲生愈發尊重。趙員外還總是話裏話外的想將府上的養娘送予他。
這名養娘也是熟人,去歲還在床上喊他“三郎”。
隱約憶得,好似叫藍兒。
可惜家中有個極愛吃醋的二娘,打翻了醋壇子,一家人都不得安寧……
昱王劍師父傳授給他的內功是以劍導氣,不是靜坐修養的那一類內功。講究在運劍練招的時候,將內息按力氣的傳遞而順應走過相同部位的經脈要穴。
事實上,江湖中有許多傳承,內功和招式都是相輔相成,合在一處,不分彼此的。
這天他又教了一招,然後跟趙餘講解了劍招運行之中內息的走向。
要使出《追光斷影劍法》,這套內功必須要會,不然劍招就失了威力。
趙餘悟性高,又肯吃苦,最主要是怕他。怕他就聽話,聽話的徒弟,教來最是簡單……
天色漸暗的時候,連宇文清河都被他叫來站了會兒劍樁,趙餘,阿雨,也捏住劍訣站在一旁。
他呢,雙手垂在身旁,立在三人身前,麵對麵,一同站著劍樁。
就連阿雨的劍樁,也可以做到不動如山,抱靜守虛了。
趙府晚上宴客,請了一位從京師來的都監,專門派去西北,據說冬天一過,就要打仗了。
當然,長安絲毫沒有戰前的緊張氣氛,尋常人家哪裏管這些,又打不到長安來!
葉雲生早早的就被趕了出去,當然了,還送了兩隻籃子,裏麵裝滿了雞鴨魚肉。
也好,晚上不用一身煙火氣兒,二娘不喜歡。
最近或許是要去見師父了,葉雲生頗有些近鄉情怯之感,即便劍法有所成,也抵不過曾經的低落。
晚上又一個人去買了些酒,找了處三層高的樓閣頂上,躺在那兒喝酒。
月被烏雲遮著,一片昏暗,身子下麵隱隱約約傳來喧囂,也如夜風一般經不住留戀。
從極遠的地方,有江湖人夜行的動靜。
換做一個愛熱鬧的,怕是要湊上去觀望一下。他翹著腿,抖著腳,隻管把酒往嘴裏送,不知不覺,一大壇子酒見了底。
夜色再美,酒壺空了,也失了顏色。
何況今晚的夜色,詩仙重生也寫不出兩句來。
除了黑還是黑。
他將酒壇子擱在一邊,躺在那兒伸了個懶腰,正要走,那夜行的江湖人落到了不遠處。
他沒有用眼去看,隻聽風聲,就知是名女子,飄飄然地躍向這裏。
風湧過來。
他伸手抓住丟來的東西。
是一隻酒壇。
來人到他身邊躺了下來。
烏雲散開,月光輕輕灑落。
他把泥封挖開,倒了一口酒,上好的西鳳。
轉過臉,就見到正看著他的寧紅豆。
姑娘家也像他一樣,躺在樓頂瓦麵,自己的肚子上擱著一隻酒壇,翹著腿,抖著腳丫子。
“小鼻涕。”
她飛遍了整座長安的高處,終於在這裏見著了葉雲生。
聽他喊自己小鼻涕,不禁皺起鼻子,露出虎牙,“都說我長大了,不是那個流鼻涕的小丫頭了!”
“不是和子君去雲遊四海了,怎又來了長安?”
“老祖宗派人找了我。”
“很重要的事吧。”
“讓我代表寧家,去給昱王劍前輩祝壽。”
她的臉上很少有大叔的痕跡,五官就像是按照她母親的像給描繪出來的。可偏偏神情之中,處處是大叔的風采。
他舉起酒壇和她碰了一下,“據我所知,寧家與我師父隻是略有交情。”
“前輩封劍十載,意義非同一般。”
她沒有說實話。
葉雲生並未細探究竟,反倒想著,曾經那在背上與他一同浴血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娘子了。
說不定來年就要喝她一杯喜酒,看著她頭戴紅紗,步入洞房。
廝殺喊叫的聲響迴蕩在耳邊,兵器砍在身上的刺痛,還有滾燙的鮮血噴湧而出的感覺……
“子君呢?”
“在三叔的院子裏睡覺呢!”
“小四也去嗎?”
“也去。”
手裏的酒壇隻剩了一半。
烏雲又要遮住彎月,就像黑布扯上雙眼。
柔柔的月光一點一點被遮擋住。
樓下有人摔倒在地上,邊上眾人起哄,喝醉的人啊。
“何家的人追丟了?”
“已經一個月找不到人影了。”
在哪裏追丟的,他沒有問。那個答案,就像天上的月光,被遮的隻剩了一圈光影,但就算閉上雙眼,這光影還會在心底浮現。
練著永遠不會改換的巽乾歸元劍法。
五台山太乙劍派頂級的劍法一共五套,他卻隻習了這一劍法。
時至如今,他還是覺得,尚未練好。
他的父親又去了不知哪個姐兒的廂房中逍遙快活。自從舅舅魏顯死後,官職丟了,一派潦倒,越發醉生夢死,陷在銷金蝕骨的溫柔鄉裏。
“青兒。”
他收了劍招,向長廊下看去,娘親大人捧著一隻玉碗,笑著對他說道:“快來把湯喝了。”
他也笑著,走過去接了碗,“娘親,這些事讓下人做就是了。”
“娘想看著你喝了。你練武辛苦,須多補補身子。”
他低頭看了眼,碗裏三枚紅棗,幾片肉桂,湯色暗沉,熱香氣兒飄散。
連吞帶喝,碗裏一絲不剩,交還給娘親。
他走迴到庭中,靜立了片刻,起勢揮出劍招。
二十餘招之後,長廊下又傳來娘親的唿喚聲。
“青兒。”
他立刻收了劍招,走到長廊下。
“快把湯喝了。”娘親笑著,手裏捧著玉碗。
他低頭看著碗裏的湯色,暗沉的紅,紅的暗沉。
三枚紅棗,幾片肉桂。
他笑了笑,接過碗,對娘親說道:“這些小事,讓下人做便是了。”
“娘就喜歡給你做些美味,這湯補身子,冬日裏喝最合適不過!”
他喝的很快,一點也沒有因為湯裏有紅棗和肉桂而不習慣。
等娘親走後,他隻坐在廊下,看著庭中風吹葉落,寬厚的劍擱在一旁,十分安靜。
過去一些時間,腳步聲從後麵傳來。
娘親端著玉碗,笑著遞給他。
“娘還以為你在練劍,可是累了?快些把湯喝了。”
“這湯很是滋補,冬日裏喝再合適不過。倒是方才也不知哪個貪嘴的,舀了一些去,青兒,若有空暇,對這些個下人,可得好好管教管教。”
他喝了湯,捧著碗,讓娘親坐了,說:“孩兒過些日子,要出一趟遠門。”
“這天寒地凍的,到何處去?”
“河東有一位前輩過壽,他與師門頗有淵源,要孩兒前去拜見祝賀。”
“記得多穿一些,出門在外,也不要胡亂吃喝……還須跟你舅父告個假,莫要誤了他的事情。”
“孩兒記下了。”
…………
或許是聽到了一些傳聞,趙府上上下下,對葉雲生愈發尊重。趙員外還總是話裏話外的想將府上的養娘送予他。
這名養娘也是熟人,去歲還在床上喊他“三郎”。
隱約憶得,好似叫藍兒。
可惜家中有個極愛吃醋的二娘,打翻了醋壇子,一家人都不得安寧……
昱王劍師父傳授給他的內功是以劍導氣,不是靜坐修養的那一類內功。講究在運劍練招的時候,將內息按力氣的傳遞而順應走過相同部位的經脈要穴。
事實上,江湖中有許多傳承,內功和招式都是相輔相成,合在一處,不分彼此的。
這天他又教了一招,然後跟趙餘講解了劍招運行之中內息的走向。
要使出《追光斷影劍法》,這套內功必須要會,不然劍招就失了威力。
趙餘悟性高,又肯吃苦,最主要是怕他。怕他就聽話,聽話的徒弟,教來最是簡單……
天色漸暗的時候,連宇文清河都被他叫來站了會兒劍樁,趙餘,阿雨,也捏住劍訣站在一旁。
他呢,雙手垂在身旁,立在三人身前,麵對麵,一同站著劍樁。
就連阿雨的劍樁,也可以做到不動如山,抱靜守虛了。
趙府晚上宴客,請了一位從京師來的都監,專門派去西北,據說冬天一過,就要打仗了。
當然,長安絲毫沒有戰前的緊張氣氛,尋常人家哪裏管這些,又打不到長安來!
葉雲生早早的就被趕了出去,當然了,還送了兩隻籃子,裏麵裝滿了雞鴨魚肉。
也好,晚上不用一身煙火氣兒,二娘不喜歡。
最近或許是要去見師父了,葉雲生頗有些近鄉情怯之感,即便劍法有所成,也抵不過曾經的低落。
晚上又一個人去買了些酒,找了處三層高的樓閣頂上,躺在那兒喝酒。
月被烏雲遮著,一片昏暗,身子下麵隱隱約約傳來喧囂,也如夜風一般經不住留戀。
從極遠的地方,有江湖人夜行的動靜。
換做一個愛熱鬧的,怕是要湊上去觀望一下。他翹著腿,抖著腳,隻管把酒往嘴裏送,不知不覺,一大壇子酒見了底。
夜色再美,酒壺空了,也失了顏色。
何況今晚的夜色,詩仙重生也寫不出兩句來。
除了黑還是黑。
他將酒壇子擱在一邊,躺在那兒伸了個懶腰,正要走,那夜行的江湖人落到了不遠處。
他沒有用眼去看,隻聽風聲,就知是名女子,飄飄然地躍向這裏。
風湧過來。
他伸手抓住丟來的東西。
是一隻酒壇。
來人到他身邊躺了下來。
烏雲散開,月光輕輕灑落。
他把泥封挖開,倒了一口酒,上好的西鳳。
轉過臉,就見到正看著他的寧紅豆。
姑娘家也像他一樣,躺在樓頂瓦麵,自己的肚子上擱著一隻酒壇,翹著腿,抖著腳丫子。
“小鼻涕。”
她飛遍了整座長安的高處,終於在這裏見著了葉雲生。
聽他喊自己小鼻涕,不禁皺起鼻子,露出虎牙,“都說我長大了,不是那個流鼻涕的小丫頭了!”
“不是和子君去雲遊四海了,怎又來了長安?”
“老祖宗派人找了我。”
“很重要的事吧。”
“讓我代表寧家,去給昱王劍前輩祝壽。”
她的臉上很少有大叔的痕跡,五官就像是按照她母親的像給描繪出來的。可偏偏神情之中,處處是大叔的風采。
他舉起酒壇和她碰了一下,“據我所知,寧家與我師父隻是略有交情。”
“前輩封劍十載,意義非同一般。”
她沒有說實話。
葉雲生並未細探究竟,反倒想著,曾經那在背上與他一同浴血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娘子了。
說不定來年就要喝她一杯喜酒,看著她頭戴紅紗,步入洞房。
廝殺喊叫的聲響迴蕩在耳邊,兵器砍在身上的刺痛,還有滾燙的鮮血噴湧而出的感覺……
“子君呢?”
“在三叔的院子裏睡覺呢!”
“小四也去嗎?”
“也去。”
手裏的酒壇隻剩了一半。
烏雲又要遮住彎月,就像黑布扯上雙眼。
柔柔的月光一點一點被遮擋住。
樓下有人摔倒在地上,邊上眾人起哄,喝醉的人啊。
“何家的人追丟了?”
“已經一個月找不到人影了。”
在哪裏追丟的,他沒有問。那個答案,就像天上的月光,被遮的隻剩了一圈光影,但就算閉上雙眼,這光影還會在心底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