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劍無二在江湖中闖蕩四十餘載,從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後來的名冠中原,被奉為劍法第一,憑的,隻是他獨一無二的勤奮與天賦。既沒有幫派勢力的支持,也沒有大派絕技的傳承,行走江湖,從來都是一人一劍……
在江湖上,大派出個絕頂高手,人們都不以為怪,就像名門之後的少年郎,書畫琴棋樣樣俱精,科考節節暢通,誰也不會感到詫異。自小受到的熏陶與培養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完全無法比較的,甚至連想象都不能。
如宗野這般無大派傳承的野路子,又拜在不入流的江湖人之下,學成技藝也隻是不入流的江湖人,才是理所當然之事。
側邊的屋子門被拉開,發出木軸摩擦的咯吱聲。
聲並不響,尤其周圍眾人紛紛擾擾,本不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但遊廊下,進過那間屋子,拜會過其中那位老人的,早就在等著這一刻,所以幾乎不約而同的,數十道目光匯聚了過去。
差不多三四息之後,幾乎全場寂靜。
劍無二身量高大,肩寬臂長,腰背厚壯,穿一身粗麻布衣,水洗發白,腰間黑布束著,腳上陳舊的薄底快靴,雙袖緊紮,卻是極為老派的江湖人打扮。
他麵色顯黑,眉淡,雙眼清澈,鼻直嘴闊,須短,不似六十上下,精氣神極高。
走至十步開外,劍無二停下腳步,仔細地打量了一番他這一生最後一名對手。
自到王一友的這座府邸,見到老友昱王劍後,劍無二道出了退出江湖的封劍禮,老友便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封劍禮的對手,讓我那弟子來。
劍無二知道他在晚年又收了一名弟子,同時非常清楚老友指的,必定是那個早些年丟下劍放棄江湖路的弟子。
“人間無用”葉雲生。
其實有一年,他來看望老友,曾萌發過去找葉雲生的念頭。可第二天就打消了——因為他在江湖上四十餘年,受過的苦,挨過的傷,從未尋過旁人的援手。他的師父早些年就已經被人殺了,非常公平的一場比劍,十餘招就被對方刺穿了咽喉……沒什麽好怨恨的……他家裏的人在他幼年就病死了,與其說病,不如說是窮,吃得不好,辛苦勞作,受人欺負,稍稍一點寒病,或許喝一碗肉湯發身汗就能好,結果活活病死。
他放下了這個念頭,能不能出頭,能不能在追求劍道的路上,繼續走下去,靠不了別人。
一道坎,旁人扶你一次,第二道坎,再扶你一次,第三道坎,或許這個人已經不在了。過得去就是過得去,過不去,終究會被絆住。
劍無二年幼的時候就被送去做了學徒,不是弟子,隻是個學徒,跟著師父打雜。喊歸喊師父,可沒有磕過頭,沒有上過茶,沒有什麽禮,在師父心裏,這個小孩兒不過是個幫傭,不是來接受其傳承的。
但對他來說,至少有一口飯吃,能跟著學劍。
等長大了,他想去江湖上闖蕩,師父卻想讓他在身邊繼續服侍著。
師父說,隻要你能勝過大師兄,你就能走。
他在幾個師兄弟裏連排名都無,大夥兒從未認可過他——這人算什麽,家裏窮得都餓死了,一沒錢,二沒勢,師父也是受人所托照顧他,讓他在府上有口飯吃罷了。身份都不對等,這幾個師兄弟是什麽來曆?家裏都是在江湖上有名號的,能與這麽一個乞兒稱兄道弟嗎?
大師兄沒把他當迴事,提了劍心想,讓個十招也就是了。
結果他三招就把大師兄的劍給絞飛,第四招,劍指大師兄的心口。
順順利利地走入江湖,他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多賺點錢,也不是為了自在的生活……
他隻是想多見識見識天下間的各路劍法。
…………
王一友的大兒子,王善木手拿兩把出鞘之劍,從遊廊中徐徐走到兩人中間。
劍無二與葉雲生走到近處,分別從王善木手中接過劍,王善木彎腰垂首,再徐徐退走。兩人又一步一步退後,直到相距十步,葉雲生抱劍行禮。
劍無二還了一禮,然後擺了一個劍樁。
這劍蓮鍔,黃木把,唐製劍式,兩人都不陌生,是江湖上極為常見的切磋劍,對道家上清派出身的葉雲生來說,更是趁手,因為在小神山上,這叫長生劍。
長生劍無鋒,無尖,葉雲生上小神山,第一次握的就是這樣的一把劍。
劍無二說道:“這兩把劍,自你上小神山後,你師父便存放在了家中,六年前我到他家中與他比劍,用的便是這兩把劍。”
葉雲生不覺有些恍惚,師父家中的劍,自是用過的,初到手上,卻是沒有發現。此刻經由劍無二提醒,才深覺師父對自己的關切,許多年前如此,許多年後亦是如此。
原本遊廊下眾江湖人屏息以待,就等兩人出手,誰料劍無二開口提了一句,氣氛瞬間改變。
其中有人忍不住聊了起來。
“劍無二前輩是何等身份,怎會用切磋劍來做封劍禮?”
“此劍如同一根鐵條,初學用劍之人方才會用,今日天下英雄齊聚,怎能如此兒戲?”
“我看那葉雲生不愧是人間無用,膽小如鼠,竟用道家長生劍與劍無二比鬥!”
“不用長生劍,不出十招他就會死!憑什麽與劍無二做封劍禮。”
“我十餘年前,持劍就已無心榮譽和生死。”劍無二依然拿住劍樁,隨著葉雲生側身做進擊狀而稍稍改變了劍尖的指向。“雖一直未與你熟識,但聽你師父說過許多。你既能因一種劍技而苦熬多年,受盡江湖冷落,世人輕視,想來也是醉心於劍,無關其餘之人。”
“晚輩執劍之心豈能與前輩相比。”葉雲生搖頭說著,身子徐徐低下,已有前衝之勢,此刻早已功聚全身。“渾噩半生,幸得上蒼垂憐,還能與劍相伴,隻此足矣。”
劍無二衣袖鼓蕩,內力也已灌注全身上下,隻手中長劍未見動靜。
“江湖之大,以劍識人者,能有幾許?來,讓老夫看看,你的劍,你的人。”
在江湖上,大派出個絕頂高手,人們都不以為怪,就像名門之後的少年郎,書畫琴棋樣樣俱精,科考節節暢通,誰也不會感到詫異。自小受到的熏陶與培養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完全無法比較的,甚至連想象都不能。
如宗野這般無大派傳承的野路子,又拜在不入流的江湖人之下,學成技藝也隻是不入流的江湖人,才是理所當然之事。
側邊的屋子門被拉開,發出木軸摩擦的咯吱聲。
聲並不響,尤其周圍眾人紛紛擾擾,本不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但遊廊下,進過那間屋子,拜會過其中那位老人的,早就在等著這一刻,所以幾乎不約而同的,數十道目光匯聚了過去。
差不多三四息之後,幾乎全場寂靜。
劍無二身量高大,肩寬臂長,腰背厚壯,穿一身粗麻布衣,水洗發白,腰間黑布束著,腳上陳舊的薄底快靴,雙袖緊紮,卻是極為老派的江湖人打扮。
他麵色顯黑,眉淡,雙眼清澈,鼻直嘴闊,須短,不似六十上下,精氣神極高。
走至十步開外,劍無二停下腳步,仔細地打量了一番他這一生最後一名對手。
自到王一友的這座府邸,見到老友昱王劍後,劍無二道出了退出江湖的封劍禮,老友便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封劍禮的對手,讓我那弟子來。
劍無二知道他在晚年又收了一名弟子,同時非常清楚老友指的,必定是那個早些年丟下劍放棄江湖路的弟子。
“人間無用”葉雲生。
其實有一年,他來看望老友,曾萌發過去找葉雲生的念頭。可第二天就打消了——因為他在江湖上四十餘年,受過的苦,挨過的傷,從未尋過旁人的援手。他的師父早些年就已經被人殺了,非常公平的一場比劍,十餘招就被對方刺穿了咽喉……沒什麽好怨恨的……他家裏的人在他幼年就病死了,與其說病,不如說是窮,吃得不好,辛苦勞作,受人欺負,稍稍一點寒病,或許喝一碗肉湯發身汗就能好,結果活活病死。
他放下了這個念頭,能不能出頭,能不能在追求劍道的路上,繼續走下去,靠不了別人。
一道坎,旁人扶你一次,第二道坎,再扶你一次,第三道坎,或許這個人已經不在了。過得去就是過得去,過不去,終究會被絆住。
劍無二年幼的時候就被送去做了學徒,不是弟子,隻是個學徒,跟著師父打雜。喊歸喊師父,可沒有磕過頭,沒有上過茶,沒有什麽禮,在師父心裏,這個小孩兒不過是個幫傭,不是來接受其傳承的。
但對他來說,至少有一口飯吃,能跟著學劍。
等長大了,他想去江湖上闖蕩,師父卻想讓他在身邊繼續服侍著。
師父說,隻要你能勝過大師兄,你就能走。
他在幾個師兄弟裏連排名都無,大夥兒從未認可過他——這人算什麽,家裏窮得都餓死了,一沒錢,二沒勢,師父也是受人所托照顧他,讓他在府上有口飯吃罷了。身份都不對等,這幾個師兄弟是什麽來曆?家裏都是在江湖上有名號的,能與這麽一個乞兒稱兄道弟嗎?
大師兄沒把他當迴事,提了劍心想,讓個十招也就是了。
結果他三招就把大師兄的劍給絞飛,第四招,劍指大師兄的心口。
順順利利地走入江湖,他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多賺點錢,也不是為了自在的生活……
他隻是想多見識見識天下間的各路劍法。
…………
王一友的大兒子,王善木手拿兩把出鞘之劍,從遊廊中徐徐走到兩人中間。
劍無二與葉雲生走到近處,分別從王善木手中接過劍,王善木彎腰垂首,再徐徐退走。兩人又一步一步退後,直到相距十步,葉雲生抱劍行禮。
劍無二還了一禮,然後擺了一個劍樁。
這劍蓮鍔,黃木把,唐製劍式,兩人都不陌生,是江湖上極為常見的切磋劍,對道家上清派出身的葉雲生來說,更是趁手,因為在小神山上,這叫長生劍。
長生劍無鋒,無尖,葉雲生上小神山,第一次握的就是這樣的一把劍。
劍無二說道:“這兩把劍,自你上小神山後,你師父便存放在了家中,六年前我到他家中與他比劍,用的便是這兩把劍。”
葉雲生不覺有些恍惚,師父家中的劍,自是用過的,初到手上,卻是沒有發現。此刻經由劍無二提醒,才深覺師父對自己的關切,許多年前如此,許多年後亦是如此。
原本遊廊下眾江湖人屏息以待,就等兩人出手,誰料劍無二開口提了一句,氣氛瞬間改變。
其中有人忍不住聊了起來。
“劍無二前輩是何等身份,怎會用切磋劍來做封劍禮?”
“此劍如同一根鐵條,初學用劍之人方才會用,今日天下英雄齊聚,怎能如此兒戲?”
“我看那葉雲生不愧是人間無用,膽小如鼠,竟用道家長生劍與劍無二比鬥!”
“不用長生劍,不出十招他就會死!憑什麽與劍無二做封劍禮。”
“我十餘年前,持劍就已無心榮譽和生死。”劍無二依然拿住劍樁,隨著葉雲生側身做進擊狀而稍稍改變了劍尖的指向。“雖一直未與你熟識,但聽你師父說過許多。你既能因一種劍技而苦熬多年,受盡江湖冷落,世人輕視,想來也是醉心於劍,無關其餘之人。”
“晚輩執劍之心豈能與前輩相比。”葉雲生搖頭說著,身子徐徐低下,已有前衝之勢,此刻早已功聚全身。“渾噩半生,幸得上蒼垂憐,還能與劍相伴,隻此足矣。”
劍無二衣袖鼓蕩,內力也已灌注全身上下,隻手中長劍未見動靜。
“江湖之大,以劍識人者,能有幾許?來,讓老夫看看,你的劍,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