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上第一場大型的異能連鎖失控事件。 這場事件,一下子讓許多人意識到,原來異能者有著這樣大的危險性。 ——和異能者吵架,是很可能有生命危險的。 ——和異能者相處,是很有可能被他使用異能進行暗算的。 ——哪怕就是和異能者站在一起,都是很可能被異能失控波及到的。 在這場“528遊-行事件”受傷的普通人,幾乎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典型。他們什麽事情都沒有做錯,就莫名其妙受到了波及,死亡、重傷、輕傷,卻還無人索賠。 而且,最恐怖的是,那位精神異能者失控時的異能範圍,幾乎覆蓋了小半個紐約市。 換句話說,小半個紐約市的人,都會在此後一段時間,深深陷入到頭暈、耳鳴、惡心、想吐的痛苦之中,而他們還要在這樣的狀態下繼續生活/學習/工作…… 這怎麽能不讓人痛恨? 當遊行的話題與普通人無關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漠不關心; 但當他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損害(親人或者自己受傷、昏眩)的時候,關注的目光和抗議的浪潮,一下子就匯聚起來了。 普通人充滿抱怨,超凡者也同樣充滿抱怨。 這場遊行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演講時候聽到的說法、遊行時候喊的口號、那些所有超凡者都會感同身受的東西,伴隨著“528遊-行事件”的變故開始廣泛地傳揚開來。 抱怨的情緒在醞釀,激蕩的戾氣在累積,那些宣傳口號,真的在所有超凡者的心中,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痕。 而這,還僅僅隻是一個開始。第240章 三個重磅炸彈 5月29日,關於“528遊-行事件”的報道與討論,開始大規模地出現在各個紙質媒體、網絡門戶、社交軟件、聊天論壇等等地方。 不同的人,從這個事件中看到了不同的消息。 有的普通人膽戰心驚,開始下意識的排斥超凡者;有的普通人開始在網上發表一些激進的排斥異己的言論;有的超凡者開始為未來擔憂;而有的超凡者,則看到了—— 則看到了這場遊-行與演講之中,那些蠱惑人心的東西。 ——超凡、超凡,字麵上理解,就是超越凡俗。 ——我這樣與眾不同、我這樣超越常人,為什麽還要平平常常地做著普通的工作?為什麽我還要承受著我那傻逼老板對我毫不留情的壓榨?為什麽我還要這樣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日子。做著和普通人一樣的事情? 能力越大,不一定責任越大,但很有可能導致野心越大。 當你擁有了超越凡俗的力量,你就會想要做出超越凡俗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超凡者的出現與壯大實在太快了,很多人的心態都沒有做好完全的調節。 而各種原本世界中橫行的超級英雄電影動漫、主角無敵網絡小說、個人英雄主義的盛行,以及現代社會充斥的浮躁感,則給那些本來就不安穩的超凡者心態,埋下了不安全的炸彈,似乎一觸即發。 而“528遊-行事件”,就是點燃這個炸彈的導火索。 5月30日上午11:21,聯邦大廈中爆發了一起看似普普通通的衝動殺人案。 之所以說它“看似普普通通”,是因為這種嫌疑人一時衝動之下激情殺人的案件,每天都會在全世界各地發生,並不特殊。 然而,這起案件有一個非常不普通的地方,那就是: 殺人者,是一位自主覺醒的超凡者。 超凡者殺人,再容易不過了,根本就不用像普通人一樣還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武器使用等問題;而超凡者一時衝動下的殺人,也比普通人容易太多。 這位超凡者在激情殺人之後,並沒有留在原地坐等警察拘捕,而是直接利用超凡能力衝出了聯邦大廈,開始了自己的逃亡旅程。 在逃亡之前,這位超凡者還有閑心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了一條狀態: “從今天開始,我真正進入了超越凡俗的超凡者生活。” 接到報警的聯邦警察快速出動,但手持著武器加成裝置的普通警察,幾乎無法對這位擁有著風係異能、速度奇快、根本無法被槍械瞄準的超凡者產生任何的傷害。 超凡者在對抗普通人和普通武器上的強大性,在這次逃亡追捕中,第一次赤裸裸地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麵前。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隻知道超凡動物植物非常難以清理,它們有著超凡能力,能夠加強自己的防禦、應對各種攻擊,普通的槍械根本無法對它們產生危害。 然而,人們還是從這起事件中第一次正式知道,原來,在成為超凡者之後,也同樣能夠對普通槍械產生根本性的抵禦能力。 這場超凡者的逃亡與追捕,鬧出了一個滿城風雨。 嗚嗚唿叫的警車聲和肆意爆發的異能交織,讓無數的路過的普通人遭到了無妄之災。這場抓捕期間造成的建築破壞與交通堵塞。不可計數,還搞出了18位被無辜牽連的普通傷亡者。 最終,聯邦的超凡事務特殊處理部門,出動了一整個超凡者小隊,才最終將這位超凡者抓捕就範。 媒體將這個案件稱為“530聯邦大廈超凡殺人案”。 在互聯網的時代,沒有什麽消息是能瞞得住的。很快,關於這個“530聯邦大廈超凡殺人案”的事件始末、實時進度、以及這位超凡者在之前的狀態留言,都快速地在網上流傳起來。 按照事後的調查,這位超凡者所在的這家公司,工作量較為繁重、加班要求較多、老板對待下屬比較苛刻、在薪資福利上並不慷慨。 這位衝動殺人的超凡者,很可能是在長久的工作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怨氣,從而在上午的老板主持的會議中突然爆發,直接殺死了自己的老板。 這場事故,光從表麵的描述看起來,似乎也有情有可原的地方,然而…… 然而,在現代社會這樣一個壓力巨大的時代,有哪一份工作,不是事務繁重、加班較多、薪資福利並不慷慨的? 有哪一個上司,敢說自己對所有的下屬都非常溫和、從來不壓榨人的? 在kpi的壓力麵前、在繁重的工作麵前,有誰不會產生浮躁抓狂的心態?又有誰敢說自己從來不會遷怒於人? 而脫開這起事件的公司的範圍,在普通的日常生活裏。有誰沒有跟人發生過口角?有誰沒有跟別人結過怨仇?有誰沒有在有意或者無意之間惹怒到他人? 在以前,這些似乎都沒有什麽,可是現在…… 如果你的下屬/你遇到的路人/你的仇人,是一個超凡者呢? 他會不會也來一個激情殺人? 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而這位超凡者在逃亡之前發在facebook上的留言,也引起了大量的關注: “從今天開始,我真正進入了超越凡俗的超凡者生活。” 普通人對這句話充滿驚怒,而有些超凡者,則對這句話暗自感到了一些憧憬與向往。 爆炸、逃亡、追捕、殺人,如何不暢快? 人的心中,其實永遠藏著一個惡魔,隻是被道德與能力的枷鎖所束縛。大多數事情論跡不論心,畢竟論心世上無完人。 而現在,在有些超凡者的心中,這個惡魔,似乎掙脫了一部分的枷鎖…… 在很多新聞媒體的道德要求上,常常會要求記者不要對一些殺人案、jq案、以及其他惡劣案件進行報道。 這不僅是因為要保護案情、保護受害者,更是因為,在這個社會上,其實存在著一種“模仿犯罪”。 當一些惡性案件在媒體上被公開報道的時候,閱讀到這些報道的人群之中,有部分人會產生一種模仿的衝動。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曾經提出了行為主義學派的模仿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所有社會生活的重要行為與現象都是由模仿獲得的,而犯罪行為也是模仿而來的。 1888年的開膛手傑克案件被報道之後,直到120年後都有德裏克布朗的模仿開膛案;1982年泰諾投毒事件被報道之後,用感冒藥投毒害人的方式頻繁出現,包括1986年的埃克塞德林投毒事件和泰諾膠囊事件;19世紀大眾傳媒在法國興起後,法國犯罪率大量上升;20世紀電影與電視興起的時代,美國社會湧現出大量暴力犯罪行為……[注] “530聯邦大廈超凡殺人案”之後,僅僅是在一天之後的5月31號,又再次爆發了一起異能者衝動殺人案。 這起案件,比聯邦大廈殺人案,影響更加惡劣。 原因在於這起事故的原因,隻是在於街頭一次看似普通的口角衝突。 “你瞅啥?”“瞅你咋滴?”“fxxx!” 這看似普通的罵娘,隻是因為其中一方是一位超凡者,就將事故導向了一個極其惡劣的結局。 經過事後調查,本次殺人案的犯罪人,長期遭受著重大的心理壓力,包括工作不順利、妻子離婚、孩子叛逆等——其實也就是中年危機那迴事,說起來大多數人都會遇到。 之後,仿佛是受到了530聯邦大廈殺人案的啟發,這起“531紐約街頭殺人案”的犯罪者,也直接選擇了逃亡。 不過,他的做法,比那位搞出大事情的風係異能者聰明得多。不知道他用了什麽招數——大多數人猜測,他是使用了某種特殊超凡能力——躲開了聯邦官方的追捕,至今仍舊在逍遙法外。 而“531紐約街頭殺人案”一出,網絡輿論徹底爆炸。 “528遊-行事件”“530聯邦大廈超凡殺人案”“531街頭殺人案”,這接連的三個重磅炸彈,幾乎完全摧毀了大多數人對於超凡者的信任。 人們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避開超凡者——也就是那些戴著黑色手環的人的人。 不爭吵、不說話、不溝通、遠遠避開。 而這種看似屬於普通人自我保護的行為,這更加激起了部分超凡者的逆反心理。 ——你們歧視我。 ——我曾經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線,為了保護你們而辛辛苦苦地作戰,但你們迴饋給我的,就是這種視我為異類的歧視? 在這個全球通網的年代,信息的傳遞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輿情的變化往往隻在眨眼之間。 從5月28號到5月31號,不過4天功夫,超凡者的聲望似乎就從天堂墜落到了地獄。 那些原本被視為戰爭英雄的超凡者,似乎一下子成為了社會的不安定分子。 相比於全球60億的普通人,上千萬的超凡者不過是滄海一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也因此,網絡上輿論的力量,就在普通人的唿喊聲中,變成了歧視超凡者的一邊倒。 “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應該對超凡者的能力進行一些管控。” “有些超凡者就是定時炸彈!誰也說不清它會什麽時候爆炸,炸到我們這些普通人!” “說真的,哪怕在家裏呆著,好像也會被超凡者的攻擊給傷害到,究竟哪裏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國家應該對所有的超凡者進行強製登記。” “我隻想避開我身邊的那些超凡者……” “我真的不想在哪一天,變成被超凡衝突波及而死亡或者受傷的人!” 在現在勉強保持著平和的社會表麵之下,似乎已經有驚天的巨浪在醞釀著……第241章 暗示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由許多偶然和必然構成的。 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其實不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刺殺了菲迪南大公而已。而那一起刺殺事件,直接將整個世界席卷進巨大的漩渦之中,餘波甚至蔓延了上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