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576-攻與守(二)
當日,鳴金收兵前,三名都尉如期擬定出詳細方略。
馮寶沒有仔細詢問,而是在晚膳後,於“中軍大帳”內,召集主要將領“議事”。
期間,“機弩營”都尉作為代表,將“設投石機、八牛弩之位置及方法”做了闡述……
這是一大段涉及算學應用的表述,由於用的並不是後世數學方法,所以馮寶也不是太懂。不過話又說迴來了,就算是用後世數學方法來說,估計他還是不懂,畢竟沒受過高等教育,過於專業性的一些東西,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但馮寶擁有超越時代的見識,所以他很快判斷出,內容裏關於具體數值的說法,並不是數學方法計算出來,而是依靠“實驗”,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
不過,馮寶敏銳意識到,在“算學”上,“皇家學堂”已經走得比較遠,代數、幾何、十進製等,均已涉獵。而且他相信,隨著應用需求出現,謝岩一定會“在不經意間”,將“高等數學”引入。
馮寶當然知道數學快速進步意味著什麽,隻是他沒有想到會這麽快。
“看來,‘精英學堂’需要加快才行,要不然被甩太遠,以後沒法追了。”馮寶心思迅速轉到其他地方,開始盤算著,戰後迴去,應該怎樣去做……
主帥神遊天外,其他人就算發現了也不好說什麽,況且,除了許恢和“羽林右衛”軍官,其餘將領皆都不是太明白,隻不過由於出身不同,他們的心思和反應也都不一樣。
雷火及“羽林左衛”軍官,多多少少知道一點,連蒙帶猜,大體聽懂;以劉仁願為首的“左武衛”、“左驍衛”軍官們,聽說過,但基本不懂內容,也不知道最終用處;而以彌植、黑齒常之為代表的“百濟”、“新羅”降將們,整個傻了眼,什麽都聽不懂。
於是,懂的人不用問,想問的人根本不知道從哪兒問,結果出現都尉話說完了,大帳裏寂靜無聲的場麵。
賀蘭敏之見沒人開口說話,便將目光投向馮寶,哪知道他根本沒反應。
無奈,隻得又看向林運。
“大都督,下官有一事不明。”林運起身道。
片刻,依然不見動靜,
林運隻得提高聲調:“大都督……”
“啊,說完啦!即按此行事便可。”馮寶根本沒注意到眾人的反應,轉過頭對賀蘭敏之道:“大總管,方略既定,旁皆小事爾。”
“善!善也!”賀蘭敏之實在不知道如何接話,便順著馮寶意思,直接揮手示意眾人可以退下了。
要不是在座將領們對馮寶有所了解,隻怕是誰都會被這兩位看起來“不靠譜”的主帥給嚇著,一場滅國大戰,三十萬大軍性命,哪能如他們般兒戲?
林運倒還好,他是接觸馮寶的人,知道馮寶行事隨性而為,但在大事上卻不會亂來,所以還能坐得住。
旁人可就不那麽想了,可當麵追問,太無禮數,且有“以下犯上之嫌”。
因此,不管是誰,有話都得憋著,一切待明日戰後見分曉。
次日,淩晨,“寅時”末。
“羽林右衛車步營”整裝出營,其後是“機弩營”,推著一十二架裝配好的“投石機”,六具“八牛弩”,緩緩而行。
由於事先已經安排軍卒在前方盡量平整路麵,因此,一路上沒有任何波折和難度,按計劃於“卯時”中抵達“平壤”城南門外三百步。
“報——機弩已全數安置妥當。”
“報——‘輜重營’已然抵達後方。”
“報——‘車步營’前移動列陣完畢。”
……
隨著陸續大軍就位的消息傳來,馮寶抬首看了一下微微露白的天空,揚起手臂,直指“平壤”城頭,大聲道:“傳令,放響箭!”
“嗖——啪——!”一支綁著爆竹的箭矢,飛上半空並且炸響。
城下,“機弩營”都尉毫不猶豫地扯起大嗓門兒喊叫道:“眾軍!放——!”
隨即,二十斤裝的“煤油陶罐”被拋出,成完美弧線越過高聳城牆,落入其後,緊跟著,射向空中的“八牛弩”弩箭,帶著被點燃的“火藥包”跟著越過城牆,在爆炸聲過後,熊熊烈火瞬間爆燃,映亮整片天空!
“一到八投石機繼續放三次,餘下放兩次,換‘火藥彈’改目標為城樓上。”
“得令!”
隨著最新軍令傳達,“投石機”和“八牛弩”皆作出對應調整……
昨日之土丘上,馮寶拿“望遠鏡”認真看了看攻城態勢,而後將“望遠鏡”遞給林運,迴身對劉長河道:“傳令‘機弩營’,‘城門’左側攻擊持續,注意右側,一旦有敵‘投石機’攻擊,務必毀之。”
“喏!”
隨著馮寶命令傳達到最前線,原本稀疏的爆炸聲,又密集起來……
彌植、黑齒常之、金植信三人,此刻站在“輜重營”旁,作為觀摩者,在仔細看著唐軍非同一般的作戰方式,
“機弩營”那些自不必說,當然是震撼!
而“輜重營”有條不紊地向前方運送各類“油罐”、“火藥包”等,那卻是極其不容易。
首先,“猛火油”是用大鐵桶裝運,需要分裝;其次,“火藥包”需要安插引信,雖然長短調節不歸他們管,但是步驟一樣不能少,而且不能出錯;最後是三人一組運送至兩百步外指定區域放置。整個過程,忙而不亂。
彌植他們不知道,這是“流水作業法”的妙用,一人管一樣,高效有序。
“卯時”末,天色完全放亮。
在已經過去的近一個時辰裏,“平壤”城始終沒有作出任何反應,甚至在南門城頭上,包括左右兩側近百步範圍內都看不見軍卒身影,擺出一副“任你燒、隨你炸”的模樣。
唐軍可不管這些。尤其是信奉絕對實力的馮寶,通過“望遠鏡”,看見攻城隊伍集結完畢,並且做好相應準備,即刻向劉長河下令道:“吹‘衝鋒號’,攻城!”
“滴滴……”
當讓人熱血澎湃的“衝鋒號”響徹雲霄時,以每兩百人、一架“雲梯”為一隊,總共十隊,如同十條長龍,直撲“平壤”城下。
同一時刻,最前端“車步營”,分段集結,讓開通道,且向前推進,他們將進至城下五十步,以密集弩箭,掩護攻城。
“機弩換弦,改目標城牆上,‘猛火油’、‘火藥包’依次,落地爆炸!”
所謂“落地爆炸”,指的是增加引信長度,避免在空中爆炸,畢竟攻城開始了,空中爆炸,很容易誤傷自己人。
在以往,攻城,從來都是用人命填!
自今日始,守城,同樣代價高昂!
唐軍攻城,“高句麗”軍迅速出現城上,頂著火燒和爆炸,一排排箭矢如雨傾瀉……
“車步營”有“車盾”,又全為甲兵,根本無所畏懼,至城下五十步,止!以弩箭仰射城上。
很快,有“高句麗”軍卒跌落城下而亡。
須臾,攻城隊伍抵達,架“雲梯”,步卒奮勇而登,城頭箭矢更急,且有大木、石塊落下……
“一至五換‘火藥彈’,空爆,餘者不變,‘八牛弩’射城牆,呈階梯,助力攻城!”
“機弩營”再次做出調整。
很快,十餘支“八牛弩”弩箭釘射於城牆上,且入數分,足以支撐一個人的重量,於是,有攻城軍卒舍棄“雲梯”,借力“八牛弩”弩箭上爬……如此一來,等於多出一些可供攀爬通道。
戰事極為慘烈!
幾乎每一刻,都有“高句麗”軍卒從城上跌落,而唐軍也好不到哪去,陸續有人掉落“雲梯”,好在高度低些,死者極少,多為傷者。
“來人!”馮寶拿著“望遠鏡”,邊看邊大喝道。
“侯爺,有何吩咐?”劉長河迅速迴應。
“令,‘百濟弓兵’出動三千,置‘車步營’後,放箭城上,壓製敵軍;另組三千‘善射軍卒’待命。”
“得令!”
最多兩炷香,“百濟”弓兵列陣城下,放箭仰射。雖說效果不佳,但是,密集箭雨中,總有倒黴蛋中招。
“啊……
“啊!”
……
每一聲慘叫中,都有“高句麗”軍卒從城頭掉落,要麽摔死,要麽被“車步營”近距離射殺。
短短半個時辰,城下屍體遍布,目測少說也有數百具。
“有登上城牆者!”同在用“望遠鏡”觀戰的賀蘭敏之突然興奮地大聲道。
“唉……”還沒來得及高興,賀蘭敏之卻見那人突然被長槍捅翻,隻得發出重重歎息。
但在下一秒,他又看見有唐軍登上城頭。
“一個,兩個,三個……”馮寶心裏默數,眼睛卻死死盯著城上,因為他知道,隻要能有幾十個唐軍登上城頭,憑借犀利兵甲,就能立足於城上,最終就能拿下南門。
然而,還沒等馮寶數到第十個人的時候,忽然發現,已經登上城牆的唐軍,似乎一個個立足不穩,在極短時間裏,接二連三被人用長槍捅翻,且跌落城下。
馮寶突然意識到,應該有哪裏不對?
“傳令,收兵!暫緩攻城,收迴將士遺體,命‘左武衛’置‘野戰工事’於城下三百步,大軍前移,於此地安營紮寨。”馮寶一連串的命令,直接讓所有人都蒙了。
再者,馮寶並非全軍最高統帥,如此下令,實有僭越。
“都望著本官作甚?”賀蘭敏之盡管不解馮寶意思,卻不妨礙支持,收起“望遠鏡”,大聲道:“大都督有令,還不去?”
“喏——!”
幾名傳令兵,同時應和。
畢竟,涉及整場戰事的軍令,隻有大總管才有權下達。
當日,鳴金收兵前,三名都尉如期擬定出詳細方略。
馮寶沒有仔細詢問,而是在晚膳後,於“中軍大帳”內,召集主要將領“議事”。
期間,“機弩營”都尉作為代表,將“設投石機、八牛弩之位置及方法”做了闡述……
這是一大段涉及算學應用的表述,由於用的並不是後世數學方法,所以馮寶也不是太懂。不過話又說迴來了,就算是用後世數學方法來說,估計他還是不懂,畢竟沒受過高等教育,過於專業性的一些東西,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但馮寶擁有超越時代的見識,所以他很快判斷出,內容裏關於具體數值的說法,並不是數學方法計算出來,而是依靠“實驗”,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
不過,馮寶敏銳意識到,在“算學”上,“皇家學堂”已經走得比較遠,代數、幾何、十進製等,均已涉獵。而且他相信,隨著應用需求出現,謝岩一定會“在不經意間”,將“高等數學”引入。
馮寶當然知道數學快速進步意味著什麽,隻是他沒有想到會這麽快。
“看來,‘精英學堂’需要加快才行,要不然被甩太遠,以後沒法追了。”馮寶心思迅速轉到其他地方,開始盤算著,戰後迴去,應該怎樣去做……
主帥神遊天外,其他人就算發現了也不好說什麽,況且,除了許恢和“羽林右衛”軍官,其餘將領皆都不是太明白,隻不過由於出身不同,他們的心思和反應也都不一樣。
雷火及“羽林左衛”軍官,多多少少知道一點,連蒙帶猜,大體聽懂;以劉仁願為首的“左武衛”、“左驍衛”軍官們,聽說過,但基本不懂內容,也不知道最終用處;而以彌植、黑齒常之為代表的“百濟”、“新羅”降將們,整個傻了眼,什麽都聽不懂。
於是,懂的人不用問,想問的人根本不知道從哪兒問,結果出現都尉話說完了,大帳裏寂靜無聲的場麵。
賀蘭敏之見沒人開口說話,便將目光投向馮寶,哪知道他根本沒反應。
無奈,隻得又看向林運。
“大都督,下官有一事不明。”林運起身道。
片刻,依然不見動靜,
林運隻得提高聲調:“大都督……”
“啊,說完啦!即按此行事便可。”馮寶根本沒注意到眾人的反應,轉過頭對賀蘭敏之道:“大總管,方略既定,旁皆小事爾。”
“善!善也!”賀蘭敏之實在不知道如何接話,便順著馮寶意思,直接揮手示意眾人可以退下了。
要不是在座將領們對馮寶有所了解,隻怕是誰都會被這兩位看起來“不靠譜”的主帥給嚇著,一場滅國大戰,三十萬大軍性命,哪能如他們般兒戲?
林運倒還好,他是接觸馮寶的人,知道馮寶行事隨性而為,但在大事上卻不會亂來,所以還能坐得住。
旁人可就不那麽想了,可當麵追問,太無禮數,且有“以下犯上之嫌”。
因此,不管是誰,有話都得憋著,一切待明日戰後見分曉。
次日,淩晨,“寅時”末。
“羽林右衛車步營”整裝出營,其後是“機弩營”,推著一十二架裝配好的“投石機”,六具“八牛弩”,緩緩而行。
由於事先已經安排軍卒在前方盡量平整路麵,因此,一路上沒有任何波折和難度,按計劃於“卯時”中抵達“平壤”城南門外三百步。
“報——機弩已全數安置妥當。”
“報——‘輜重營’已然抵達後方。”
“報——‘車步營’前移動列陣完畢。”
……
隨著陸續大軍就位的消息傳來,馮寶抬首看了一下微微露白的天空,揚起手臂,直指“平壤”城頭,大聲道:“傳令,放響箭!”
“嗖——啪——!”一支綁著爆竹的箭矢,飛上半空並且炸響。
城下,“機弩營”都尉毫不猶豫地扯起大嗓門兒喊叫道:“眾軍!放——!”
隨即,二十斤裝的“煤油陶罐”被拋出,成完美弧線越過高聳城牆,落入其後,緊跟著,射向空中的“八牛弩”弩箭,帶著被點燃的“火藥包”跟著越過城牆,在爆炸聲過後,熊熊烈火瞬間爆燃,映亮整片天空!
“一到八投石機繼續放三次,餘下放兩次,換‘火藥彈’改目標為城樓上。”
“得令!”
隨著最新軍令傳達,“投石機”和“八牛弩”皆作出對應調整……
昨日之土丘上,馮寶拿“望遠鏡”認真看了看攻城態勢,而後將“望遠鏡”遞給林運,迴身對劉長河道:“傳令‘機弩營’,‘城門’左側攻擊持續,注意右側,一旦有敵‘投石機’攻擊,務必毀之。”
“喏!”
隨著馮寶命令傳達到最前線,原本稀疏的爆炸聲,又密集起來……
彌植、黑齒常之、金植信三人,此刻站在“輜重營”旁,作為觀摩者,在仔細看著唐軍非同一般的作戰方式,
“機弩營”那些自不必說,當然是震撼!
而“輜重營”有條不紊地向前方運送各類“油罐”、“火藥包”等,那卻是極其不容易。
首先,“猛火油”是用大鐵桶裝運,需要分裝;其次,“火藥包”需要安插引信,雖然長短調節不歸他們管,但是步驟一樣不能少,而且不能出錯;最後是三人一組運送至兩百步外指定區域放置。整個過程,忙而不亂。
彌植他們不知道,這是“流水作業法”的妙用,一人管一樣,高效有序。
“卯時”末,天色完全放亮。
在已經過去的近一個時辰裏,“平壤”城始終沒有作出任何反應,甚至在南門城頭上,包括左右兩側近百步範圍內都看不見軍卒身影,擺出一副“任你燒、隨你炸”的模樣。
唐軍可不管這些。尤其是信奉絕對實力的馮寶,通過“望遠鏡”,看見攻城隊伍集結完畢,並且做好相應準備,即刻向劉長河下令道:“吹‘衝鋒號’,攻城!”
“滴滴……”
當讓人熱血澎湃的“衝鋒號”響徹雲霄時,以每兩百人、一架“雲梯”為一隊,總共十隊,如同十條長龍,直撲“平壤”城下。
同一時刻,最前端“車步營”,分段集結,讓開通道,且向前推進,他們將進至城下五十步,以密集弩箭,掩護攻城。
“機弩換弦,改目標城牆上,‘猛火油’、‘火藥包’依次,落地爆炸!”
所謂“落地爆炸”,指的是增加引信長度,避免在空中爆炸,畢竟攻城開始了,空中爆炸,很容易誤傷自己人。
在以往,攻城,從來都是用人命填!
自今日始,守城,同樣代價高昂!
唐軍攻城,“高句麗”軍迅速出現城上,頂著火燒和爆炸,一排排箭矢如雨傾瀉……
“車步營”有“車盾”,又全為甲兵,根本無所畏懼,至城下五十步,止!以弩箭仰射城上。
很快,有“高句麗”軍卒跌落城下而亡。
須臾,攻城隊伍抵達,架“雲梯”,步卒奮勇而登,城頭箭矢更急,且有大木、石塊落下……
“一至五換‘火藥彈’,空爆,餘者不變,‘八牛弩’射城牆,呈階梯,助力攻城!”
“機弩營”再次做出調整。
很快,十餘支“八牛弩”弩箭釘射於城牆上,且入數分,足以支撐一個人的重量,於是,有攻城軍卒舍棄“雲梯”,借力“八牛弩”弩箭上爬……如此一來,等於多出一些可供攀爬通道。
戰事極為慘烈!
幾乎每一刻,都有“高句麗”軍卒從城上跌落,而唐軍也好不到哪去,陸續有人掉落“雲梯”,好在高度低些,死者極少,多為傷者。
“來人!”馮寶拿著“望遠鏡”,邊看邊大喝道。
“侯爺,有何吩咐?”劉長河迅速迴應。
“令,‘百濟弓兵’出動三千,置‘車步營’後,放箭城上,壓製敵軍;另組三千‘善射軍卒’待命。”
“得令!”
最多兩炷香,“百濟”弓兵列陣城下,放箭仰射。雖說效果不佳,但是,密集箭雨中,總有倒黴蛋中招。
“啊……
“啊!”
……
每一聲慘叫中,都有“高句麗”軍卒從城頭掉落,要麽摔死,要麽被“車步營”近距離射殺。
短短半個時辰,城下屍體遍布,目測少說也有數百具。
“有登上城牆者!”同在用“望遠鏡”觀戰的賀蘭敏之突然興奮地大聲道。
“唉……”還沒來得及高興,賀蘭敏之卻見那人突然被長槍捅翻,隻得發出重重歎息。
但在下一秒,他又看見有唐軍登上城頭。
“一個,兩個,三個……”馮寶心裏默數,眼睛卻死死盯著城上,因為他知道,隻要能有幾十個唐軍登上城頭,憑借犀利兵甲,就能立足於城上,最終就能拿下南門。
然而,還沒等馮寶數到第十個人的時候,忽然發現,已經登上城牆的唐軍,似乎一個個立足不穩,在極短時間裏,接二連三被人用長槍捅翻,且跌落城下。
馮寶突然意識到,應該有哪裏不對?
“傳令,收兵!暫緩攻城,收迴將士遺體,命‘左武衛’置‘野戰工事’於城下三百步,大軍前移,於此地安營紮寨。”馮寶一連串的命令,直接讓所有人都蒙了。
再者,馮寶並非全軍最高統帥,如此下令,實有僭越。
“都望著本官作甚?”賀蘭敏之盡管不解馮寶意思,卻不妨礙支持,收起“望遠鏡”,大聲道:“大都督有令,還不去?”
“喏——!”
幾名傳令兵,同時應和。
畢竟,涉及整場戰事的軍令,隻有大總管才有權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