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581-攻與守(七)
“報,‘高句麗’騎兵出東門,繞北向西而來。”
“報,敵軍步卒已出北門。”
“報,敵軍騎步匯聚,正急速而來。”
……
隨著斥侯上報軍情,謝岩心下大定,“高句麗”大軍的選擇,終究還是在意料中。
在準備不充分情況下,放棄城上爭奪,將戰事決勝放在城內或城外,其實是應對“火藥”的不二法門。
因兩軍混戰時,如“投石機”、“八牛弩”都無法發揮作用,真正依靠者,唯將士血勇爾!
“傳令,水師第二營、第三營入城奪取‘西門’,而後據守,不得深入。”
“令,‘車步營’列陣向北,水師第一營護其左翼,‘騎步營’置後。”
“令,水師第四營列陣西門前,不得入城,亦不可防敵軍出城。”
“令,‘機弩隊’換弦後撤,隨時待命。”
隨謝岩一連串軍令下達,唐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快速移動,以完成最新部署,至於“西門”城上廝殺,反而沒有人去關心,畢竟登城唐軍已然站穩腳跟,餘下不過雙方混戰。
“報——”一名斥侯飛速跑來,大聲道:“敵軍步騎約三萬,近三裏處。”
“報——‘南門’外山上軍寨點燃狼煙。”
“報——敵兩千披甲鐵騎自‘東門’出,往南繞行,距此已近五裏。”
“嗬!‘大行城’竟然有重騎兵,真是想不到啊!”謝岩心中感歎,行動上卻毫不遲疑,當即下令:“傳令,郎將程務忠領騎兵迎戰敵重騎兵。”
“喏!”有傳令兵大聲應下。
很快,程務忠得令,即領騎兵快速往南,再折向東,無論如何也得在半道上截住敵軍重騎兵。
“羽林右衛”所屬騎兵並不多,總數在一千五百騎,但是裝備精良,半數配馬槊、半數配折疊鐵槍,而且每一名騎兵都攜有可發射“精鋼弩箭”的強弩和近戰手弩。
因此,哪怕兵力少,也無懼!
重騎兵優勢在於防護力高,衝擊力強,但對此輕騎兵而言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機動性弱,持續力差。
作為騎兵將領,程務忠很清楚優劣所在,行進途中,命傳令兵告知騎兵統領都尉:“汝領五百騎,近敵繞行,而自後衝殺,本將領餘下千騎,側翼衝入,定可戰而勝之!”
騎兵統領都尉旋即明白程務忠用意,即避開與重騎兵正麵對決,利用麾下騎兵靈活快速的優勢,在臨戰之際,正麵佯攻,而後繞開敵軍正麵衝鋒,從側、後兩個方向發起攻擊。
騎兵對壘,避敵鋒銳,攻其薄弱,此戰法需要有足夠迂迴空間。幸此地為“大行城”西平原,否則唯有硬抗敵軍重騎兵衝鋒!
謝岩沒有去關注雙方騎兵對決,而是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支近三萬的敵軍上。
由於己方此刻沒了騎兵策應,依靠純步卒在平原地迎戰步騎混編敵軍,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稍有不慎,即可能鑄成大錯。
“車步營”與“輜重營”有各類馬車近六百輛,全部用上構成弧形“車盾”防禦,它將是抵禦騎兵突擊最有效的手段。
“傳令,‘水師第一營’待敵抵近,躍陣出擊。”當謝岩從“望遠鏡”裏發現“高句麗”大軍已近至五百步時,即刻發出軍令。
“水師第一營”,是“水師”中唯一全甲兵軍卒,戰力彪悍,突入“高句麗”前軍三千軍卒中,瞬間形成混戰,即使深陷重圍,亦毫不畏懼!
謝岩見敵軍攻擊節奏被打亂,再次下令道:“‘騎步營’所屬步卒,列陣前出,迎戰左側敵軍。”
謝岩口中的“左側敵軍”,是一支總兵力在五千上下的全步卒隊伍,自行動方向來看,乃試圖攻擊“車盾”防禦左翼,將其半道攔截,列陣以拒,實為上策。
此時,戰場東麵,大唐鐵騎與“高句麗”重騎兵,正展開一場硬碰硬的對戰!
連續兩輪密集“精鋼弩箭”,雖然射殺近一成敵軍,但雙方已然接近,沒可能再裝箭上弦,隻能提槍廝殺。
都是甲兵,武器也相差不多,兵力差距也微乎其微,故,將士勇猛,看似左右勝負之唯一!實則不然,戰法,在這一刻,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效果。
“羽林右衛”騎兵,每四騎為一隊,成菱形突擊陣型,一騎突前,兩騎策應,最後一騎以手弩支援,盡可能從重騎兵側麵衝殺,以避免正麵馬匹互撞。
程務忠並非以勇悍著稱,是以與三名親衛組一小隊在大軍中部隨軍衝鋒,一般而言,很難遇上硬茬,畢竟在兩軍相互衝殺下,勇士通常都在最前方。
但很多時候有些事情總是有些意外,兩軍前端交錯衝鋒之後,自然少不了人仰馬翻,由於都需要避讓倒地馬匹,因此,總有勇士錯過擊殺對手,跟後麵衝來的“敵軍”交鋒。此事不分敵我,皆如此也!
很不幸,程務忠發現敵軍迎麵而來,挺馬槊直刺,哪知對方單手舉起狼牙棒,照著馬槊猛錘一擊,那巨大的力量,直接震得程務忠虎口發麻。若不是潛意識裏不敢丟棄兵器,僅此一下,手中馬槊就會被震飛出去。
尤為甚者。程務忠馬槊被震開,已無法格擋敵軍狼牙棒,所以當狼牙棒再次落下時,他根本避無可避,隻本能催動戰馬快速向前,以期能夠讓開。
戰馬瞬間加速,但依然做不到擺脫狼牙棒擊打範圍,唯一好處就是得以令程務忠躲過頭部和肩膀,連帶著消去一部分力量。
“砰!”程務忠感到後背遭受重錘,兩眼一黑,同時腹腔中湧上來的鮮血直充口鼻。
“無論如何,也不能落下戰馬!”這是每一名騎兵必須遵守的信條。
程務忠盡管渾身劇痛難當,且口中鮮血忍不住往外直流,但仍然能夠牢記這一騎兵信條,左手死死抓住韁繩,身體趴在馬上,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控製自己在馬上,至於後麵會發生什麽,那是完全顧不上了。
當程務忠衝過敵軍狼牙棒控製範圍,其身後親衛已然雙手執馬槊捅過來,且小隊最後一騎已發現敵軍驍勇,揚手射出“精鋼弩箭”,緊跟著單手裝箭上弦,再來一擊。
那名敵軍當真悍勇絕倫,先是以狼牙棒震開馬槊,緊跟著馬上側身讓過“精鋼弩箭”,隻是待其迴身坐穩之際,第二支“精鋼弩箭”驟到近前,避無可避之下,盡可能移動身軀,讓過要害處,以左肩硬扛。隻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精鋼弩箭”破甲直入,近半沒入肩頭,劇痛,令其身體一震,差點從馬上掉下來。
程務忠的親衛沒再理會那名敵軍,反正後續還有已方人馬,中了一箭的敵軍,是不可能在亂軍中存活下去的,而他們,還需要麵對更多的敵軍。
戰場之上,如程務忠般者,比比皆是,幸運的,能夠一直衝鋒,直到衝出敵軍範圍;不幸者,要麽當場被殺,要麽落馬被踏成肉泥!這就是戰爭,血腥而殘酷!
“傳……傳令,集結,迴衝!”程務忠衝出戰場,放慢馬速,掀開麵甲,扭頭對後麵親衛努力大聲道:“敵軍不退,衝鋒——不止!”
“喏!”一名親衛大聲應下。
另外一名親衛策馬來到程務忠近前,掀開麵甲道:“將軍有傷,不如……”
“住口!”程務忠吐一口血沫,道:“汝再多言擾亂軍心,定斬不饒!滾開!”
喝退親兵,程務忠抬首看了一眼四周,粗略估算,戰損約一成。再遙望敵軍,隱約覺得戰損更大。
當下心情大好,感覺後背疼痛也輕鬆許多。
騎兵重整,用時極短。
很快,“羽林右衛”騎兵再度發起衝擊……
“高句麗”騎兵同樣經過重整,調轉馬頭,迎麵撲來。
此番,“高句麗”重騎兵沒有采用密集衝鋒,而是陣型較為分散,顯然是不給唐軍迂迴空間,以逼迫正麵廝殺。
唐軍則祭出“鋒矢陣”型,一千多騎兵如同一支利箭,直插過去。
和初戰不同的是,所有唐軍全部以強弩開道,手弩近射,甭管是射中人或者馬,都可以最大程度消滅敵軍。
軍械裝備再次展現出巨大優勢,兩軍尚未交鋒,不少“高句麗”騎兵紛紛中箭落馬,慘叫聲、馬匹悲鳴聲,在“得得”馬蹄聲中,顯得無比刺耳!
然,皆被無視!
蓋因戰場之上,人命如草芥,況馬匹乎!
“報,‘高句麗’騎兵出東門,繞北向西而來。”
“報,敵軍步卒已出北門。”
“報,敵軍騎步匯聚,正急速而來。”
……
隨著斥侯上報軍情,謝岩心下大定,“高句麗”大軍的選擇,終究還是在意料中。
在準備不充分情況下,放棄城上爭奪,將戰事決勝放在城內或城外,其實是應對“火藥”的不二法門。
因兩軍混戰時,如“投石機”、“八牛弩”都無法發揮作用,真正依靠者,唯將士血勇爾!
“傳令,水師第二營、第三營入城奪取‘西門’,而後據守,不得深入。”
“令,‘車步營’列陣向北,水師第一營護其左翼,‘騎步營’置後。”
“令,水師第四營列陣西門前,不得入城,亦不可防敵軍出城。”
“令,‘機弩隊’換弦後撤,隨時待命。”
隨謝岩一連串軍令下達,唐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快速移動,以完成最新部署,至於“西門”城上廝殺,反而沒有人去關心,畢竟登城唐軍已然站穩腳跟,餘下不過雙方混戰。
“報——”一名斥侯飛速跑來,大聲道:“敵軍步騎約三萬,近三裏處。”
“報——‘南門’外山上軍寨點燃狼煙。”
“報——敵兩千披甲鐵騎自‘東門’出,往南繞行,距此已近五裏。”
“嗬!‘大行城’竟然有重騎兵,真是想不到啊!”謝岩心中感歎,行動上卻毫不遲疑,當即下令:“傳令,郎將程務忠領騎兵迎戰敵重騎兵。”
“喏!”有傳令兵大聲應下。
很快,程務忠得令,即領騎兵快速往南,再折向東,無論如何也得在半道上截住敵軍重騎兵。
“羽林右衛”所屬騎兵並不多,總數在一千五百騎,但是裝備精良,半數配馬槊、半數配折疊鐵槍,而且每一名騎兵都攜有可發射“精鋼弩箭”的強弩和近戰手弩。
因此,哪怕兵力少,也無懼!
重騎兵優勢在於防護力高,衝擊力強,但對此輕騎兵而言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機動性弱,持續力差。
作為騎兵將領,程務忠很清楚優劣所在,行進途中,命傳令兵告知騎兵統領都尉:“汝領五百騎,近敵繞行,而自後衝殺,本將領餘下千騎,側翼衝入,定可戰而勝之!”
騎兵統領都尉旋即明白程務忠用意,即避開與重騎兵正麵對決,利用麾下騎兵靈活快速的優勢,在臨戰之際,正麵佯攻,而後繞開敵軍正麵衝鋒,從側、後兩個方向發起攻擊。
騎兵對壘,避敵鋒銳,攻其薄弱,此戰法需要有足夠迂迴空間。幸此地為“大行城”西平原,否則唯有硬抗敵軍重騎兵衝鋒!
謝岩沒有去關注雙方騎兵對決,而是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支近三萬的敵軍上。
由於己方此刻沒了騎兵策應,依靠純步卒在平原地迎戰步騎混編敵軍,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稍有不慎,即可能鑄成大錯。
“車步營”與“輜重營”有各類馬車近六百輛,全部用上構成弧形“車盾”防禦,它將是抵禦騎兵突擊最有效的手段。
“傳令,‘水師第一營’待敵抵近,躍陣出擊。”當謝岩從“望遠鏡”裏發現“高句麗”大軍已近至五百步時,即刻發出軍令。
“水師第一營”,是“水師”中唯一全甲兵軍卒,戰力彪悍,突入“高句麗”前軍三千軍卒中,瞬間形成混戰,即使深陷重圍,亦毫不畏懼!
謝岩見敵軍攻擊節奏被打亂,再次下令道:“‘騎步營’所屬步卒,列陣前出,迎戰左側敵軍。”
謝岩口中的“左側敵軍”,是一支總兵力在五千上下的全步卒隊伍,自行動方向來看,乃試圖攻擊“車盾”防禦左翼,將其半道攔截,列陣以拒,實為上策。
此時,戰場東麵,大唐鐵騎與“高句麗”重騎兵,正展開一場硬碰硬的對戰!
連續兩輪密集“精鋼弩箭”,雖然射殺近一成敵軍,但雙方已然接近,沒可能再裝箭上弦,隻能提槍廝殺。
都是甲兵,武器也相差不多,兵力差距也微乎其微,故,將士勇猛,看似左右勝負之唯一!實則不然,戰法,在這一刻,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效果。
“羽林右衛”騎兵,每四騎為一隊,成菱形突擊陣型,一騎突前,兩騎策應,最後一騎以手弩支援,盡可能從重騎兵側麵衝殺,以避免正麵馬匹互撞。
程務忠並非以勇悍著稱,是以與三名親衛組一小隊在大軍中部隨軍衝鋒,一般而言,很難遇上硬茬,畢竟在兩軍相互衝殺下,勇士通常都在最前方。
但很多時候有些事情總是有些意外,兩軍前端交錯衝鋒之後,自然少不了人仰馬翻,由於都需要避讓倒地馬匹,因此,總有勇士錯過擊殺對手,跟後麵衝來的“敵軍”交鋒。此事不分敵我,皆如此也!
很不幸,程務忠發現敵軍迎麵而來,挺馬槊直刺,哪知對方單手舉起狼牙棒,照著馬槊猛錘一擊,那巨大的力量,直接震得程務忠虎口發麻。若不是潛意識裏不敢丟棄兵器,僅此一下,手中馬槊就會被震飛出去。
尤為甚者。程務忠馬槊被震開,已無法格擋敵軍狼牙棒,所以當狼牙棒再次落下時,他根本避無可避,隻本能催動戰馬快速向前,以期能夠讓開。
戰馬瞬間加速,但依然做不到擺脫狼牙棒擊打範圍,唯一好處就是得以令程務忠躲過頭部和肩膀,連帶著消去一部分力量。
“砰!”程務忠感到後背遭受重錘,兩眼一黑,同時腹腔中湧上來的鮮血直充口鼻。
“無論如何,也不能落下戰馬!”這是每一名騎兵必須遵守的信條。
程務忠盡管渾身劇痛難當,且口中鮮血忍不住往外直流,但仍然能夠牢記這一騎兵信條,左手死死抓住韁繩,身體趴在馬上,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控製自己在馬上,至於後麵會發生什麽,那是完全顧不上了。
當程務忠衝過敵軍狼牙棒控製範圍,其身後親衛已然雙手執馬槊捅過來,且小隊最後一騎已發現敵軍驍勇,揚手射出“精鋼弩箭”,緊跟著單手裝箭上弦,再來一擊。
那名敵軍當真悍勇絕倫,先是以狼牙棒震開馬槊,緊跟著馬上側身讓過“精鋼弩箭”,隻是待其迴身坐穩之際,第二支“精鋼弩箭”驟到近前,避無可避之下,盡可能移動身軀,讓過要害處,以左肩硬扛。隻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精鋼弩箭”破甲直入,近半沒入肩頭,劇痛,令其身體一震,差點從馬上掉下來。
程務忠的親衛沒再理會那名敵軍,反正後續還有已方人馬,中了一箭的敵軍,是不可能在亂軍中存活下去的,而他們,還需要麵對更多的敵軍。
戰場之上,如程務忠般者,比比皆是,幸運的,能夠一直衝鋒,直到衝出敵軍範圍;不幸者,要麽當場被殺,要麽落馬被踏成肉泥!這就是戰爭,血腥而殘酷!
“傳……傳令,集結,迴衝!”程務忠衝出戰場,放慢馬速,掀開麵甲,扭頭對後麵親衛努力大聲道:“敵軍不退,衝鋒——不止!”
“喏!”一名親衛大聲應下。
另外一名親衛策馬來到程務忠近前,掀開麵甲道:“將軍有傷,不如……”
“住口!”程務忠吐一口血沫,道:“汝再多言擾亂軍心,定斬不饒!滾開!”
喝退親兵,程務忠抬首看了一眼四周,粗略估算,戰損約一成。再遙望敵軍,隱約覺得戰損更大。
當下心情大好,感覺後背疼痛也輕鬆許多。
騎兵重整,用時極短。
很快,“羽林右衛”騎兵再度發起衝擊……
“高句麗”騎兵同樣經過重整,調轉馬頭,迎麵撲來。
此番,“高句麗”重騎兵沒有采用密集衝鋒,而是陣型較為分散,顯然是不給唐軍迂迴空間,以逼迫正麵廝殺。
唐軍則祭出“鋒矢陣”型,一千多騎兵如同一支利箭,直插過去。
和初戰不同的是,所有唐軍全部以強弩開道,手弩近射,甭管是射中人或者馬,都可以最大程度消滅敵軍。
軍械裝備再次展現出巨大優勢,兩軍尚未交鋒,不少“高句麗”騎兵紛紛中箭落馬,慘叫聲、馬匹悲鳴聲,在“得得”馬蹄聲中,顯得無比刺耳!
然,皆被無視!
蓋因戰場之上,人命如草芥,況馬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