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馮寶很多時候憑“穿越者”以“上帝視角”俯瞰唐人,總覺得他們知道的太少,思維落後且行事缺乏足夠全麵的考慮,簡而言之,是“比較笨”。
可在今日,大唐皇帝陛下李治以及幾位重臣卻展現出睿智思想與行動魄力。
不懂的,可以問;問不出一個所以然也不要緊,因為,先“試試”,當無妨。
馮寶心裏就納了悶,他不明白,大唐君臣,何來勇氣去“試”?
試錯,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出的決定!摸著石頭過河,說起來很容易,真做起來,風險極高,過了河,一切好說,要是過不去呢?如果在中途發生變故呢?後果不堪設想。
從離開“紫薇宮”那一刻起,馮寶就一直在思索……直到,馬車晃晃悠悠進入“衛崗鄉”,他方才整理出一些頭緒。
對於“安東大都護府”,皇帝要的是長治久安,而且還不能大多消耗國力,在這個大前提下,那一片土地誰主政,如何具體實施,並不是那麽特別重要。而謝岩在“策書”裏提及的方方麵麵,不僅看起來能夠以最小代價實現皇帝心中所想,同時還“設計”了一套“很不同”的製度,限製了“安東大都督”職權,因此,皇帝李治哪怕有不少地方想不通,也依然支持。
大唐軍方雖在“安東”地界利益不大,但是對設“軍械庫”一事很有興趣,問了一些細節後,即不再多言。
文官集團更是沒有反對理由,要知道,“安東大都護府”境內置州府,很多官員將由朝廷任免,那可是一塊大肥肉,送到嘴邊不吃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正因為兼顧多方利益,加上馮寶在迴答皇帝和宰相們問詢時,多用了一些模糊觀念糊弄,致使大唐朝廷最終采納謝岩“策書”內絕大多數內容。
從表麵上來看,是多贏,但馮寶卻知道,謝岩在“嚐試”。
如果說“衛崗鄉”是在科技,文化和經濟層麵影響大唐,那麽,“安東大都護府”,日後一定會在製度層麵發揮特殊的影響力。
至於說,謝岩的終極目標,馮寶感覺還太遙遠,一切慢慢來吧。
迴到府邸,馮寶陪伴妻女兩日以作休息,而後前去“衛崗鄉”官衙。
作為“新安黜置副使”,謝岩不在情形下,馮寶必須擔負起職責。
走進“公事房”,熱茶堪堪奉上,守衛親兵入內稟報:“侯爺,李公前來。”
“哦,速速有請。”馮寶知道親兵口中“李公”應是李義府,急忙起身言道,且快步迎出。
“哈哈哈哈,馮侯紅光滿麵,料有喜事也。”李義府一見馮寶走出,大笑言道。
“何曾有喜事乎?”馮寶完全不懂,至李義府近前行禮道:“小子見過李公。”
“馮侯得聖眷,妻女得上冊封,豈非天大喜事?”
“陛下恩典。”馮寶笑道:“李公,且請入內敘話。”
“善!”李義府也不客氣,應了一句,邁步進入“公事房”。
分賓主落座。
馮寶道:“李公素不喜進官衙,不知今日前來,有何指教?”
“聽聞,謝侯奏疏得陛下應允,不日將昭告天下,老夫有一事不明,故而登門以詢。”
“李公言重了,事有不明,修書一封便是,何故親來?”
“事關重大,需慎之。”
“哦?”馮寶很是詫異,看了一眼李義府,見其非隨口一說,便轉首對一旁伺候的劉長河道:“退下,門外候著。”
“李公但請直言。”馮寶目睹劉長河退出房間,方才開口道。
“‘安東’之境,涵昔日三國,今歸置‘大都護府’,宛若一體,謝侯以‘分製’限‘大都督’,可謂神來之筆,聖心得安也!然——”李義府話到此處,抬眼看向馮寶,語調略低些道:“然‘安東大都督’換做異族可汗,豈非異曲同工乎?”
“李公說笑了。”馮寶麵色絲毫不變,臉上微微帶笑,心裏卻是翻起巨浪,因為他相信,李義府此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限製肆意妄為,隨心所欲的皇權,那是謝岩曾有的想法,也是馮寶認為必須的事。要不然,自家生命安全恐怕都沒法保證。但是,在具體做法上,馮寶想不出來,這一次卻從謝岩“策書”當中隱約感覺到,正是基於此,在皇帝和宰相們麵前,他含糊應對很多事,以蒙混過關。哪裏能夠想到李義府居然能夠察覺出一絲端倪——所謂“異族可汗”,不過是“皇帝”代名詞罷了。
心念電轉之下,馮寶先是舉杯品一口香茶,跟著又道:“異族部落眾多,事,多議而決,可汗雖首領,亦靠兵馬強壯也。‘安東大都督’乃朝廷授命,天子之臣,怎可類比乎?”
李義府當然能夠聽出來馮寶話裏意思,那不外就是二者權力來源不同,不好相提並論。可是他更加清楚,自己眼前這個年輕的大唐勳貴,必定是揣著明白在裝糊塗。於是,他斟酌片刻,話語聲又低了兩分,問道:“倘若為一國,又當如何?”
“李公還請慎言!”馮寶實在吃不透李義府到底在想什麽?隻能正色道:“謝警官與吾雖有隙,然其忠於大唐之心,卻不容置疑。”
“馮侯莫要多慮,老夫之意……”
“李公所想,馮某明了於心,然行正事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地利?人和?”李義府嘴裏輕輕自語,右手不斷輕撫胡須,似在有所思。
馮寶靜靜地注視李義府,心想:“連我都還沒能完全整明白,你要是能想通了,那才叫有鬼。”
果然,大約半炷香後,李義府發出一聲長歎息,微微搖首道:“或是老夫多慮也!”
“自是如此。”馮寶抓住機會,趕緊岔開話題道:“李公任‘督學’一事,不知可有定奪?”
李義府聞言一愣,反問道:“不曾聽聞娘娘有問詢學堂之事,以如今之學堂,豈是老夫安身之處?”
“學堂之事,馮某托請賀蘭侯爺黜置,料明年開學前後定有迴音。”
“原來如此。”李義府微微頷首,旋即道:“‘精英學堂’成為官學,老夫自是責無旁怠。”
“李公此言差矣。”馮寶笑道:“‘精英學堂’現為私學,誰任督學,俱在馮某一言,若成官學,變數甚多,此時居於此位,他日何人又可多言?”
李義府那是多精明的一個人,怎麽可能不懂“先、後”之別,過往一直沒有答應馮寶出任“學堂督學”,怕得是成為官學一事遙遙無期,那樣一來,居學堂而窺廟堂的想法就得落空,可此刻馮寶給出了一個大概期限,又明確指出成為官學後,有些事情會不可控,在這種情形下,再說“不”,難免和自己過不去了。
於是乎,笑而允之!
與李義府暢聊一上午,馮寶受益頗多,對於大唐朝廷上下也有了更多更深了認知,這對日後應付朝廷各個衙門有著極大幫助。
在官衙食堂設宴款待,那是理所應當,李義府酒足飯飽後,方才告辭離開。
馮寶親自將其禮送出官衙,而後命人將各類待辦文書送至“公事房”,他花費整整一個下午,才把需要自己簽署和過目的公文處理完畢。
“長河,讓人迴府稟告夫人,就說吾有事,晚些迴去。”馮寶緊跟著又道:“另外差人去請石子、方九、林大憨、衛德子他們四個前往‘知味樓’,本侯宴請他們。”
“侯爺,房郎君今日亦在鄉裏,要不要一並喚上?”
“嗯?他來做甚?”
“迴侯爺話,房郎君去了學堂,聽聞是請教黃一清先生。”
“那就一起請吧。”馮寶無意多問,說完即邁步往官衙外走去。
馮寶請客,石子等人自然歡喜得緊,無一人不允,都以最快速度趕赴“知味樓”……
第一個出現在馮寶麵前的是房元昭,緊隨其後是石子和方九,林大憨與衛德子則是聯袂到來。
“讓掌櫃的上菜。”馮寶吩咐了一句,跟著對石子他們幾個道:“今日找爾等前來,隻為解決個人問題。”說完,他似乎想起這是在大唐,急忙又解釋道:“就是給你們找媳婦,想說什麽都直說,誰都不許閉口不言,聽清楚沒?”
“找媳婦?”
“啊——?”
“校尉——吾……”
幾個年青人瞬間都有點懵,全都有些傻了眼,互相之間麵麵相覷,有些不知所錯。
可在今日,大唐皇帝陛下李治以及幾位重臣卻展現出睿智思想與行動魄力。
不懂的,可以問;問不出一個所以然也不要緊,因為,先“試試”,當無妨。
馮寶心裏就納了悶,他不明白,大唐君臣,何來勇氣去“試”?
試錯,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出的決定!摸著石頭過河,說起來很容易,真做起來,風險極高,過了河,一切好說,要是過不去呢?如果在中途發生變故呢?後果不堪設想。
從離開“紫薇宮”那一刻起,馮寶就一直在思索……直到,馬車晃晃悠悠進入“衛崗鄉”,他方才整理出一些頭緒。
對於“安東大都護府”,皇帝要的是長治久安,而且還不能大多消耗國力,在這個大前提下,那一片土地誰主政,如何具體實施,並不是那麽特別重要。而謝岩在“策書”裏提及的方方麵麵,不僅看起來能夠以最小代價實現皇帝心中所想,同時還“設計”了一套“很不同”的製度,限製了“安東大都督”職權,因此,皇帝李治哪怕有不少地方想不通,也依然支持。
大唐軍方雖在“安東”地界利益不大,但是對設“軍械庫”一事很有興趣,問了一些細節後,即不再多言。
文官集團更是沒有反對理由,要知道,“安東大都護府”境內置州府,很多官員將由朝廷任免,那可是一塊大肥肉,送到嘴邊不吃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正因為兼顧多方利益,加上馮寶在迴答皇帝和宰相們問詢時,多用了一些模糊觀念糊弄,致使大唐朝廷最終采納謝岩“策書”內絕大多數內容。
從表麵上來看,是多贏,但馮寶卻知道,謝岩在“嚐試”。
如果說“衛崗鄉”是在科技,文化和經濟層麵影響大唐,那麽,“安東大都護府”,日後一定會在製度層麵發揮特殊的影響力。
至於說,謝岩的終極目標,馮寶感覺還太遙遠,一切慢慢來吧。
迴到府邸,馮寶陪伴妻女兩日以作休息,而後前去“衛崗鄉”官衙。
作為“新安黜置副使”,謝岩不在情形下,馮寶必須擔負起職責。
走進“公事房”,熱茶堪堪奉上,守衛親兵入內稟報:“侯爺,李公前來。”
“哦,速速有請。”馮寶知道親兵口中“李公”應是李義府,急忙起身言道,且快步迎出。
“哈哈哈哈,馮侯紅光滿麵,料有喜事也。”李義府一見馮寶走出,大笑言道。
“何曾有喜事乎?”馮寶完全不懂,至李義府近前行禮道:“小子見過李公。”
“馮侯得聖眷,妻女得上冊封,豈非天大喜事?”
“陛下恩典。”馮寶笑道:“李公,且請入內敘話。”
“善!”李義府也不客氣,應了一句,邁步進入“公事房”。
分賓主落座。
馮寶道:“李公素不喜進官衙,不知今日前來,有何指教?”
“聽聞,謝侯奏疏得陛下應允,不日將昭告天下,老夫有一事不明,故而登門以詢。”
“李公言重了,事有不明,修書一封便是,何故親來?”
“事關重大,需慎之。”
“哦?”馮寶很是詫異,看了一眼李義府,見其非隨口一說,便轉首對一旁伺候的劉長河道:“退下,門外候著。”
“李公但請直言。”馮寶目睹劉長河退出房間,方才開口道。
“‘安東’之境,涵昔日三國,今歸置‘大都護府’,宛若一體,謝侯以‘分製’限‘大都督’,可謂神來之筆,聖心得安也!然——”李義府話到此處,抬眼看向馮寶,語調略低些道:“然‘安東大都督’換做異族可汗,豈非異曲同工乎?”
“李公說笑了。”馮寶麵色絲毫不變,臉上微微帶笑,心裏卻是翻起巨浪,因為他相信,李義府此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限製肆意妄為,隨心所欲的皇權,那是謝岩曾有的想法,也是馮寶認為必須的事。要不然,自家生命安全恐怕都沒法保證。但是,在具體做法上,馮寶想不出來,這一次卻從謝岩“策書”當中隱約感覺到,正是基於此,在皇帝和宰相們麵前,他含糊應對很多事,以蒙混過關。哪裏能夠想到李義府居然能夠察覺出一絲端倪——所謂“異族可汗”,不過是“皇帝”代名詞罷了。
心念電轉之下,馮寶先是舉杯品一口香茶,跟著又道:“異族部落眾多,事,多議而決,可汗雖首領,亦靠兵馬強壯也。‘安東大都督’乃朝廷授命,天子之臣,怎可類比乎?”
李義府當然能夠聽出來馮寶話裏意思,那不外就是二者權力來源不同,不好相提並論。可是他更加清楚,自己眼前這個年輕的大唐勳貴,必定是揣著明白在裝糊塗。於是,他斟酌片刻,話語聲又低了兩分,問道:“倘若為一國,又當如何?”
“李公還請慎言!”馮寶實在吃不透李義府到底在想什麽?隻能正色道:“謝警官與吾雖有隙,然其忠於大唐之心,卻不容置疑。”
“馮侯莫要多慮,老夫之意……”
“李公所想,馮某明了於心,然行正事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地利?人和?”李義府嘴裏輕輕自語,右手不斷輕撫胡須,似在有所思。
馮寶靜靜地注視李義府,心想:“連我都還沒能完全整明白,你要是能想通了,那才叫有鬼。”
果然,大約半炷香後,李義府發出一聲長歎息,微微搖首道:“或是老夫多慮也!”
“自是如此。”馮寶抓住機會,趕緊岔開話題道:“李公任‘督學’一事,不知可有定奪?”
李義府聞言一愣,反問道:“不曾聽聞娘娘有問詢學堂之事,以如今之學堂,豈是老夫安身之處?”
“學堂之事,馮某托請賀蘭侯爺黜置,料明年開學前後定有迴音。”
“原來如此。”李義府微微頷首,旋即道:“‘精英學堂’成為官學,老夫自是責無旁怠。”
“李公此言差矣。”馮寶笑道:“‘精英學堂’現為私學,誰任督學,俱在馮某一言,若成官學,變數甚多,此時居於此位,他日何人又可多言?”
李義府那是多精明的一個人,怎麽可能不懂“先、後”之別,過往一直沒有答應馮寶出任“學堂督學”,怕得是成為官學一事遙遙無期,那樣一來,居學堂而窺廟堂的想法就得落空,可此刻馮寶給出了一個大概期限,又明確指出成為官學後,有些事情會不可控,在這種情形下,再說“不”,難免和自己過不去了。
於是乎,笑而允之!
與李義府暢聊一上午,馮寶受益頗多,對於大唐朝廷上下也有了更多更深了認知,這對日後應付朝廷各個衙門有著極大幫助。
在官衙食堂設宴款待,那是理所應當,李義府酒足飯飽後,方才告辭離開。
馮寶親自將其禮送出官衙,而後命人將各類待辦文書送至“公事房”,他花費整整一個下午,才把需要自己簽署和過目的公文處理完畢。
“長河,讓人迴府稟告夫人,就說吾有事,晚些迴去。”馮寶緊跟著又道:“另外差人去請石子、方九、林大憨、衛德子他們四個前往‘知味樓’,本侯宴請他們。”
“侯爺,房郎君今日亦在鄉裏,要不要一並喚上?”
“嗯?他來做甚?”
“迴侯爺話,房郎君去了學堂,聽聞是請教黃一清先生。”
“那就一起請吧。”馮寶無意多問,說完即邁步往官衙外走去。
馮寶請客,石子等人自然歡喜得緊,無一人不允,都以最快速度趕赴“知味樓”……
第一個出現在馮寶麵前的是房元昭,緊隨其後是石子和方九,林大憨與衛德子則是聯袂到來。
“讓掌櫃的上菜。”馮寶吩咐了一句,跟著對石子他們幾個道:“今日找爾等前來,隻為解決個人問題。”說完,他似乎想起這是在大唐,急忙又解釋道:“就是給你們找媳婦,想說什麽都直說,誰都不許閉口不言,聽清楚沒?”
“找媳婦?”
“啊——?”
“校尉——吾……”
幾個年青人瞬間都有點懵,全都有些傻了眼,互相之間麵麵相覷,有些不知所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