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剛迴到府邸,後腳宮裏來人通傳皇帝口諭:“上朝失神,罰俸三月……”最後離開之際,還捎帶告訴馮寶:“明日榮安郡主出宮返鄉。”
至此,馮寶心中大定,總算可以迴家了。
臨近黃昏,三騎快馬沿官道急馳自西東行,堪堪在“洛陽”城門關閉之前進入,且不顧官府禁令,繼續揚鞭縱馬,直奔方向……途中,遇巡邏官兵阻止,留下一人分說,另外二人馬不停蹄,以最快速度來到“紫微宮”前。
“‘新安縣侯’府,‘翊麾校尉’王三狗,奉主母之命,入‘太醫署’麵見當值太醫,還請通傳。”王三狗一邊說一邊遞過自己官憑和府上信物。
值宿禁兵驗看間,王三狗語氣焦灼地又道:“府上小郎君得急病危矣,還請速速稟報。”
守衛皇宮的禁兵,多是勳貴、官員子侄,自然知道“新安縣侯”夫人乃是皇後親侄女,給予些許便利自不在話下,以最快速度將此事傳進後宮。
很快,宮裏傳來皇帝旨意:“著‘太醫令’葉運澤領太醫出診救治……”
且有宦官攜聖旨同行,以便出城。
皇宮雖然很大,但隻要有點事情發生,王福來總會在第一時間知道,而後稟報武皇後。
“可知病況?”武皇後震驚之餘不忘追問一句。
“迴娘娘,不甚明了,僅知謝家郎君高熱不止,‘衛崗鄉’乃至‘學堂醫道院’諸位皆束手無策。”王福來很小心地迴話,他很清楚,皇後極為看重賀蘭兄妹,如今賀蘭敏月唯一子嗣重病,皇後定然心緒極差,稍有應對不當,即有禍事。
“差人速去打探。”
“喏!”
王福來以最快速度安排好人手後,剛迴到殿前,卻見武皇後走出。他沒敢上前多話,默默隨侍左右。很快他就發現,皇後這是去偏殿,“榮安郡主”母女居處。
“皇後娘娘駕到!”至偏殿前,有值守宦官喊話通報。
“妾身恭迎娘娘。”武皇後方一踏足偏殿,狄萱萱即行禮而道,其後侍女、宦官更是跪下一片。
“免了。”武皇後話語中腳步不停,徑直走到狄萱萱身側一名懷抱嬰兒的中年宮女近前,目光落在孩子稚嫩麵龐上。
或許是孩子感應到什麽,原本熟睡中,忽然睜開了眼,清澈目光與武皇後對視,不一會兒,居然還展露出一絲微笑,發出“咯咯”之聲。
“甚好!甚好!”武皇後見後很是歡喜,肅容之狀大為緩解,輕歎一聲,上前落座,而後道:“坐下敘話。”
狄萱萱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王福來很清楚,此刻見皇後神情鬆弛一些,明顯心情有所好轉,不覺暗自鬆了口氣。
皇宮裏的人,最怕就是帝後不悅,因為那很容易遷怒旁人以宣泄怨氣,即使以“仁德”著稱的皇帝,也會偶爾處決一兩個宦官,更不用說一向雷厲風行的皇後了。
可總有些人,不長眼!或者說是運氣差。
正當武皇後與狄萱萱相談甚歡時,有宦官匆匆入殿,跪拜稟道:“啟稟娘娘,陛下命‘太醫令’領擅‘小兒科’三位太醫隨謝侯府上管家夤夜趕迴‘衛崗鄉’。”
皇後微不可察地輕輕頷首,緊跟著問:“可有言及病勢?”
一般而言,宦官若是迴答“不知”、“不詳”等模糊用語,都沒任何問題,可他偏偏實話說道:“迴稟娘娘,據聞,幾位太醫聽罷謝府管家所言,皆稱‘半日急熱不退,恐……恐不久矣’。”
“不久矣?”武皇後臉色瞬間凝重,沉聲道:“緣何如此斷言?”
“奴婢、奴婢不知……”這一刻,跪地宦官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打聽消息的時候,沒有問那麽仔細,全然忘記謝侯夫人乃皇後親侄女,其子亦是至親。
“既不知,要汝何用?來人,拖出去。”
在最初得知賀蘭敏月兒子得急病那會,武皇後心情已經很糟糕了,來狄萱萱處閑聊片刻,本已好些,卻被宦官一句“不知”引怒火,直接命人將其處置。
“娘娘饒命、娘娘饒命啊……”趁著禁兵還沒有到來的短暫空隙,那名宦官磕頭如搗蒜,口中發出哀求。
武皇後壓根兒不予理睬,表情漠然。
“娘娘,妾身有一事,不知當講與否?”
武皇後偏首看向狄萱萱,道:“但說無妨。”
“稟娘娘,夫君曾有告知,若妞妞突發急熱之疾,務必最快讓其知曉,如夫君在外,則知會明崇儼,今謝府小郎君遭遇,恰若‘急熱之病’,何不差人詢問夫君,或有良策也。”
“此話當真?”武皇後脫口而問,隻不過她根本不用等答案,旋即起身道:“王福來,陛下何在?”
“娘娘,陛下在‘貞觀殿’……”王福來話還沒有來得及完全說完,就看到武皇後邁步前行,趕緊閉口,緊緊跟上。
武皇後得去麵聖,將狄萱萱所言奏稟,因為她知道,馮寶對其妻說話,絕不會虛假,或許他真有什麽方法。
幾乎在同一時刻,明崇儼緩緩走出“謝府”。
一街之隔,即為“馮府”,然僅僅不過百步距離,明崇儼卻數次停下,仿佛在思考,又似乎在猶豫……直至步入府門,方才加快腳步,同時對府門值守仆役大聲道:“速請劉叔召集護衛前往冰窖,吾有要事,十萬火急。”
明崇儼在“馮府”地位極高,說一不二,哪怕是劉大山,也得聽其調動,所以,盡管不知因由,還是匆匆集合近二十名護衛,來到冰窖所在。
“煩勞劉叔帶人將冰窖裏所有東西取出,包括冰塊。”
“小郎君,這是為何?”劉大山滿臉疑惑,忍不住問。
“詳情容後細說,事情緊急,拜托了。”明崇儼對劉大山這些府上老兵言語間非常尊重。
劉大山縱使不解,卻不敢怠慢,當下指揮護衛們開始行動……
“冰窖最裏麵的角落有一個巴掌大木盒,裝有獨立包裝的六片藥,此藥世間絕無僅有,堪稱無價之寶!雖不敢說包治百病,卻可用於常見病症,如高熱、感染……”明崇儼看著進出忙碌的護衛,腦海裏閃現出數月前師父馮寶特意交待的話。
明崇儼並不知道,在馮寶眼中,大唐孩童死亡率很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退燒藥”和“抗生素”。
因為孩子們的抵抗力弱,所以很容易發燒,普通的還好些,可若是遇上“小兒肺炎”之類的,那基本上除了等死沒有任何方法。考慮到自己作為朝廷官員,難保有時候出征或遠行,萬一女兒遇上這種情況,那還得了!正是出於預防考慮,馮寶將“抗生素”一事,告訴了明崇儼,當然了,他沒有說的太多,僅僅說明用途和用法,以及注意事項。
出於少年人的好奇,明崇儼曾經進冰窖找過,可怎麽也沒發現?後來問了師父才得知,當年冰窖剛剛建好的時候,他把裝藥木盒放到了最裏端,完全忘了等冰塊運進來,還會有瓜果蔬菜存放(肉類有另外一個冰窖),結果就導致,要想找到那藥,就得清空整個冰窖。
差不多快搬空冰窖的時候,明崇儼讓所有人停下且退出冰窖,他和劉大山兩個人這才進入,經過一番搜索,最終在一個角落裏,找到了師父口中的“木盒”。
盒子很普通,但裏麵的東西,卻讓明崇儼與劉大山傻了眼。“鋁塑封裝片劑”,這種千年之後才有的包裝,他們何曾見過?
“小郎君,此物……?”劉大山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問才好。
“藥!救命之藥!”明崇儼伸手拿起一片,然後蓋上盒子遞給劉大山,再道:“收好此物,不得告知旁人。”
“嗯,老漢曉得。”
明崇儼剛想轉身走出,忽然又想起一事,再次對劉大山道:“此藥恐得放於冰中才行。”
劉大山瞬間反應過來,急忙應道:“對對,小郎君說的是。”
“吾去‘謝府’。”明崇儼留下一句後,快步走出冰窖。
明崇儼是“謝府”常客,進出無人阻攔,隻是他並沒有直接去後宅,而是徑直前往書房,因為他需要打開“藥”,更需要用紙筆計算劑量,畢竟馮寶曾經告訴過他:“十八歲以上的人,一片足矣,但孩童,要根據身子重量進行計算,否則會有嚴重副作用。”
“副作用”是什麽意思?當時馮寶沒細說,不過明崇儼知道肯定不是好事,因此,他必須得準備好一切後,才能將“藥”拿到謝侯夫人賀蘭敏月麵前。
至此,馮寶心中大定,總算可以迴家了。
臨近黃昏,三騎快馬沿官道急馳自西東行,堪堪在“洛陽”城門關閉之前進入,且不顧官府禁令,繼續揚鞭縱馬,直奔方向……途中,遇巡邏官兵阻止,留下一人分說,另外二人馬不停蹄,以最快速度來到“紫微宮”前。
“‘新安縣侯’府,‘翊麾校尉’王三狗,奉主母之命,入‘太醫署’麵見當值太醫,還請通傳。”王三狗一邊說一邊遞過自己官憑和府上信物。
值宿禁兵驗看間,王三狗語氣焦灼地又道:“府上小郎君得急病危矣,還請速速稟報。”
守衛皇宮的禁兵,多是勳貴、官員子侄,自然知道“新安縣侯”夫人乃是皇後親侄女,給予些許便利自不在話下,以最快速度將此事傳進後宮。
很快,宮裏傳來皇帝旨意:“著‘太醫令’葉運澤領太醫出診救治……”
且有宦官攜聖旨同行,以便出城。
皇宮雖然很大,但隻要有點事情發生,王福來總會在第一時間知道,而後稟報武皇後。
“可知病況?”武皇後震驚之餘不忘追問一句。
“迴娘娘,不甚明了,僅知謝家郎君高熱不止,‘衛崗鄉’乃至‘學堂醫道院’諸位皆束手無策。”王福來很小心地迴話,他很清楚,皇後極為看重賀蘭兄妹,如今賀蘭敏月唯一子嗣重病,皇後定然心緒極差,稍有應對不當,即有禍事。
“差人速去打探。”
“喏!”
王福來以最快速度安排好人手後,剛迴到殿前,卻見武皇後走出。他沒敢上前多話,默默隨侍左右。很快他就發現,皇後這是去偏殿,“榮安郡主”母女居處。
“皇後娘娘駕到!”至偏殿前,有值守宦官喊話通報。
“妾身恭迎娘娘。”武皇後方一踏足偏殿,狄萱萱即行禮而道,其後侍女、宦官更是跪下一片。
“免了。”武皇後話語中腳步不停,徑直走到狄萱萱身側一名懷抱嬰兒的中年宮女近前,目光落在孩子稚嫩麵龐上。
或許是孩子感應到什麽,原本熟睡中,忽然睜開了眼,清澈目光與武皇後對視,不一會兒,居然還展露出一絲微笑,發出“咯咯”之聲。
“甚好!甚好!”武皇後見後很是歡喜,肅容之狀大為緩解,輕歎一聲,上前落座,而後道:“坐下敘話。”
狄萱萱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王福來很清楚,此刻見皇後神情鬆弛一些,明顯心情有所好轉,不覺暗自鬆了口氣。
皇宮裏的人,最怕就是帝後不悅,因為那很容易遷怒旁人以宣泄怨氣,即使以“仁德”著稱的皇帝,也會偶爾處決一兩個宦官,更不用說一向雷厲風行的皇後了。
可總有些人,不長眼!或者說是運氣差。
正當武皇後與狄萱萱相談甚歡時,有宦官匆匆入殿,跪拜稟道:“啟稟娘娘,陛下命‘太醫令’領擅‘小兒科’三位太醫隨謝侯府上管家夤夜趕迴‘衛崗鄉’。”
皇後微不可察地輕輕頷首,緊跟著問:“可有言及病勢?”
一般而言,宦官若是迴答“不知”、“不詳”等模糊用語,都沒任何問題,可他偏偏實話說道:“迴稟娘娘,據聞,幾位太醫聽罷謝府管家所言,皆稱‘半日急熱不退,恐……恐不久矣’。”
“不久矣?”武皇後臉色瞬間凝重,沉聲道:“緣何如此斷言?”
“奴婢、奴婢不知……”這一刻,跪地宦官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打聽消息的時候,沒有問那麽仔細,全然忘記謝侯夫人乃皇後親侄女,其子亦是至親。
“既不知,要汝何用?來人,拖出去。”
在最初得知賀蘭敏月兒子得急病那會,武皇後心情已經很糟糕了,來狄萱萱處閑聊片刻,本已好些,卻被宦官一句“不知”引怒火,直接命人將其處置。
“娘娘饒命、娘娘饒命啊……”趁著禁兵還沒有到來的短暫空隙,那名宦官磕頭如搗蒜,口中發出哀求。
武皇後壓根兒不予理睬,表情漠然。
“娘娘,妾身有一事,不知當講與否?”
武皇後偏首看向狄萱萱,道:“但說無妨。”
“稟娘娘,夫君曾有告知,若妞妞突發急熱之疾,務必最快讓其知曉,如夫君在外,則知會明崇儼,今謝府小郎君遭遇,恰若‘急熱之病’,何不差人詢問夫君,或有良策也。”
“此話當真?”武皇後脫口而問,隻不過她根本不用等答案,旋即起身道:“王福來,陛下何在?”
“娘娘,陛下在‘貞觀殿’……”王福來話還沒有來得及完全說完,就看到武皇後邁步前行,趕緊閉口,緊緊跟上。
武皇後得去麵聖,將狄萱萱所言奏稟,因為她知道,馮寶對其妻說話,絕不會虛假,或許他真有什麽方法。
幾乎在同一時刻,明崇儼緩緩走出“謝府”。
一街之隔,即為“馮府”,然僅僅不過百步距離,明崇儼卻數次停下,仿佛在思考,又似乎在猶豫……直至步入府門,方才加快腳步,同時對府門值守仆役大聲道:“速請劉叔召集護衛前往冰窖,吾有要事,十萬火急。”
明崇儼在“馮府”地位極高,說一不二,哪怕是劉大山,也得聽其調動,所以,盡管不知因由,還是匆匆集合近二十名護衛,來到冰窖所在。
“煩勞劉叔帶人將冰窖裏所有東西取出,包括冰塊。”
“小郎君,這是為何?”劉大山滿臉疑惑,忍不住問。
“詳情容後細說,事情緊急,拜托了。”明崇儼對劉大山這些府上老兵言語間非常尊重。
劉大山縱使不解,卻不敢怠慢,當下指揮護衛們開始行動……
“冰窖最裏麵的角落有一個巴掌大木盒,裝有獨立包裝的六片藥,此藥世間絕無僅有,堪稱無價之寶!雖不敢說包治百病,卻可用於常見病症,如高熱、感染……”明崇儼看著進出忙碌的護衛,腦海裏閃現出數月前師父馮寶特意交待的話。
明崇儼並不知道,在馮寶眼中,大唐孩童死亡率很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退燒藥”和“抗生素”。
因為孩子們的抵抗力弱,所以很容易發燒,普通的還好些,可若是遇上“小兒肺炎”之類的,那基本上除了等死沒有任何方法。考慮到自己作為朝廷官員,難保有時候出征或遠行,萬一女兒遇上這種情況,那還得了!正是出於預防考慮,馮寶將“抗生素”一事,告訴了明崇儼,當然了,他沒有說的太多,僅僅說明用途和用法,以及注意事項。
出於少年人的好奇,明崇儼曾經進冰窖找過,可怎麽也沒發現?後來問了師父才得知,當年冰窖剛剛建好的時候,他把裝藥木盒放到了最裏端,完全忘了等冰塊運進來,還會有瓜果蔬菜存放(肉類有另外一個冰窖),結果就導致,要想找到那藥,就得清空整個冰窖。
差不多快搬空冰窖的時候,明崇儼讓所有人停下且退出冰窖,他和劉大山兩個人這才進入,經過一番搜索,最終在一個角落裏,找到了師父口中的“木盒”。
盒子很普通,但裏麵的東西,卻讓明崇儼與劉大山傻了眼。“鋁塑封裝片劑”,這種千年之後才有的包裝,他們何曾見過?
“小郎君,此物……?”劉大山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問才好。
“藥!救命之藥!”明崇儼伸手拿起一片,然後蓋上盒子遞給劉大山,再道:“收好此物,不得告知旁人。”
“嗯,老漢曉得。”
明崇儼剛想轉身走出,忽然又想起一事,再次對劉大山道:“此藥恐得放於冰中才行。”
劉大山瞬間反應過來,急忙應道:“對對,小郎君說的是。”
“吾去‘謝府’。”明崇儼留下一句後,快步走出冰窖。
明崇儼是“謝府”常客,進出無人阻攔,隻是他並沒有直接去後宅,而是徑直前往書房,因為他需要打開“藥”,更需要用紙筆計算劑量,畢竟馮寶曾經告訴過他:“十八歲以上的人,一片足矣,但孩童,要根據身子重量進行計算,否則會有嚴重副作用。”
“副作用”是什麽意思?當時馮寶沒細說,不過明崇儼知道肯定不是好事,因此,他必須得準備好一切後,才能將“藥”拿到謝侯夫人賀蘭敏月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