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李琮立太子的同時,朝堂上也任命了諸多官職。


    比如,顏杲卿被任為禦史大夫、兼東都留守,張巡被任為汴州刺史,並充任江淮河南轉運使,顯然都是衝著江淮的糧草。


    當時隨薛白在常山舉旗反正的河北官員,以袁履謙為首,包括饒陽太守盧全誠、清河太守李萼等人也紛紛被加官,他們當中很多已在李光弼勤王時隨著退到長安。另外,被薛白策反的河北叛臣,比如嚴莊,也得到了要職。


    哪怕是被薛白策反之後又曾倒向李亨的獨孤問俗、李史魚兩人,也被他招募為雍王府錄事參軍,給他們繼續效力的機會。


    這些人大多數是河北人或與河北關係匪淺,了解河北局勢、同情河北處境,正是薛白特意選出來解決河北問題的。


    “不得不承認,河北又亂了。”


    中書門下的大衙內擺著大沙盤,薛白指點著,道:“最新的情報,叛軍蔡希德所部還在攻取上黨郡,完全包括了潞州城。陛下已下旨,讓郭子儀救潞州,如今郭子儀與蔡希德對峙於漳水,但此前朝廷內亂帶所來的消耗、混亂,還待解決。”


    又豈能沒問題?一般而言,連皇帝都換了,像郭子儀這種在外掌兵的大將必須迴朝向李琮表態獻忠,朝中這種聲音很多,還是薛白力排眾議,要求郭子儀直接率軍救潞州。但將心未定、糧草不足,郭子儀安撫將領都難,一時也難以取勝。


    “李光弼這邊,則不得不退守到這裏,河陽。”


    薛白指向了沙盤上一個地處黃河北岸、離孟津渡不算太遠的地方。


    便有官員問道:“李光弼為何後撤?”


    “如何能不後撤?”薛白道:“史思明十三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絕不止是為救安慶緒,意在洛陽。李光弼若敗,其後方諸州縣連糧草尚不能籌措,豈能擋住?到時洛陽再次失守,誰擔得起?”


    他能體會到李光弼的處境不易,不僅是李光弼,如今在河南的張巡、王思禮、李晟等諸將也是焦頭爛額。


    “河陽城算是洛陽門戶,進可收複河北,退可守衛洛陽,是穩妥之策。”


    顏真卿對李光弼的戰略還是認可的,可臉色依舊憂慮,道:“倘若史思明趁李光弼立足未穩,立即南下。河陽城池不及修繕,糧草不及儲備,甚至河南、淮南諸地官員還未服朝廷調令,恐怕守不住。”


    “是啊。”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迎迴太上皇,向天下人澄清誤會。”顏真卿道,“朝廷令出一門,方可禦敵。”


    “快了,想必太上皇很快就會迴長安。”


    對此,薛白也知道,但這種需要皇權才能做到的事,目前他還無能為力。


    他在等嚴武、高適等人的消息。


    “還是得阻一阻史思明南下,爭取更多時間。”薛白轉向一人,問道:“長源兄,你有何看法?”


    每次議論局勢,他都會把李泌帶上。


    李泌不願為薛白出謀劃策,往往是置身事外的態度,穿著道袍坐在角落裏,與一眾官員格格不入。


    見他不答,薛白又道:“當時李亨也曾派人與史思明談判,很多細節你都清楚,說說如何?”


    既然連李亨都退位自罪了,此時所議又是禦敵平叛的大事,李泌還是開了口。


    “忠王之所以能招撫史思明,因為史思明麾下也有些心向朝廷之人,其中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烏承恩,一個是耿仁智。烏承恩原任信都太守,安祿山起兵時不得已投降史思明,忠王的使者聯絡了他之後,他極力促成了招撫一事;耿仁智則是史思明的幕僚,勸說史思明接受歸義王之位,想必他們也在勸史思明退兵。”


    薛白不認為李亨那是招撫,覺得更像是妥協,而要根除患禍,必然先徹底打敗史思明,光讓他退兵是沒有用的。


    “如今史思明勢大,而王師已誤了最好的戰機,可有破敵之法?”


    “倒有一法。”李泌道:“可許諾烏承恩,允他範陽、平盧二鎮節度使之位,隻要他能除掉史思明。”


    薛白聞言點了點頭,卻許久沒有作聲。


    獨孤問俗想了想,道:“李先生此計妙哉,叛軍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史思明原本隻是安祿山的部下,如今聲勢浩大,有取代安慶緒之意,難免有人離心離德,正可利用。”


    薛白道:“此計雖好,可……且不說事若不成如何,即使成了,如何彰朝廷威嚴。以烏承恩取代史思明為節度使,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李泌明白薛白的心意,微微歎息,道:“再目光長遠,眼下無兵無糧,朝廷政令不出一門。也唯有徐徐圖之,先解燃眉之急了。”


    “也好。”


    薛白思量了,李泌這計策雖不能根除積弊,可不必有太多損失就能緩解局麵,至少沒有壞處,確實值得一試。至於更長遠的,還是得先解決朝廷自身的問題。


    “那便依長源兄之計行事,需遣人聯絡烏承恩。”


    “我可去說服烏承恩。”有人應聲而出,卻是嚴莊。


    袁履謙見此情形,微微皺眉,心想嚴莊自告奮勇去出使,莫不是想借機投奔史思明,他遂道:“我亦願往。”


    “我另有要事需袁公讚畫,魏州便由嚴莊去足矣。”


    薛白還是相信嚴莊的,在他還被李隆基視為叛逆時,嚴莊就能被他策反。如今他躍為雍王,嚴莊這種野心勃勃之人,必然會想與他一同上進。


    商議之後,他私下裏又叮囑了嚴莊幾句話。


    “以烏承恩除史思明,事成固然可喜,可你此番前去,至少得拖住史思明南下的腳步,寧可讓他稱帝,則勢必與安慶緒相鬥……”


    ~~


    很快,薛白便請來了秘旨,授烏承恩為範陽、平盧節度使,令他除掉史思明。


    嚴莊心裏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新成為宰相,這次是真正的宰相,對自己此行寄予厚望。


    他讓人製了一根空心的木杖,將密旨藏入其中,便辭別薛白,踏上了前往魏州的道路。


    當他再次來到洛陽,卻發現洛陽人心惶惶,官民都在議論叛軍又要來了。李光弼就退在不遠處的河陽城,消息傳得很快。


    顏杲卿初到任上,與王思禮、李晟商議之後,雖然也用報紙安撫輿情,卻沒有明確表示洛陽一定會平安無事,竟有種隨時要把人都遷往它處避難的態度。


    因為顏杲卿此前與張巡一起守在雍丘,最了解江淮的情形,知道賀蘭進明不僅不支援糧草,還有視他們為叛逆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史思明大軍一旦過黃河,洛陽根本難以堅守。


    “顏公不必憂慮。”嚴莊道,“我此去,或可為顏公拖延時日,做好應戰的準備。”


    “希望如此啊。”


    兩人的關係早在一同在河北為官時就不甚好,如今在一條戰線上迎著史思明的十三萬大軍,終於是放下了個人恩怨。


    嚴莊繼續北上,渡過黃河,迴到了他熟悉的河北,在兵荒馬亂中,直接往魏州去見史思明。


    然而,才到魏州城外報了名字,他當即就被捉拿了起來,燕軍很粗魯地把他押到了史思明麵前。


    “你竟還敢來?”史思明沉聲叱道:“把這背主求榮的叛逆剝了皮,掏出他的心肝,祭我大燕聖人!”


    “大聖周王,你誤會了。”嚴莊連忙稱唿著史思明那自封的奇怪名號,道:“背叛聖人的是李豬兒,我是事後才知道的,當時之所以投降,是為了想辦法救出聖人,沒想到安慶緒弑君弑父啊!”


    史思明抬了抬手,止住了士卒們。


    是安慶緒許諾了會把大燕帝位讓給他,他才率軍南下。可如今相州之圍一解,安慶緒也不再提讓位之事,似乎想蒙混過去,那麽,嚴莊此來,倒是成了一個人證,讓他能名正言順取代安慶緒。


    “安慶緒真弑父了?”


    “千真萬確。”


    史思明道:“唐廷派你來,何事?”


    嚴莊略略躊躇,自嘲地一笑,道:“唐廷發生了一些變故,李亨已退位自罪,李琮成了唐皇帝,下旨稱李亨當時許諾的歸義王,範陽、平盧節度使不作數,須請大王重新上表到長安稱臣請封。”


    他話到後來,史思明看他的眼神愈發可怕。


    “這樣的旨意,你竟敢來宣讀?”


    “唐廷當中無人敢來出使。”嚴莊道,“隻好由我來了。”


    史思明問道:“你不怕死?”


    “怕,很怕。”嚴莊道:“可我無所作為,鬱鬱不得誌。”


    史思明臉色愈冷,再次起了殺心。但他還需要用嚴莊來坐實安慶緒弑父之罪,這才強自忍著。


    “我有鴻鵠之誌!”嚴莊道,“我出身雖低賤,卻誌在掌大權,宰執天下,故而,我當年總是勸先帝起兵。沒有我,豈有這大燕?”


    激昂地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道:“可惜,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安慶緒絕非良主,唐廷則根本不信任我。惜我身懷淩雲壯誌,不得施展。故而,唐廷無一人願來此,而我願來。”


    史思明聞言,站了起來,臉上的殺氣漸漸褪下,散發出了雄主的強大氣場。


    嚴莊感受到了他的王霸之氣,納頭拜倒,道:“臣此來,非為唐廷庸主宣旨,而為投奔世間真龍。”


    安靜了一會兒之後史思明開口,問道:“伱可知我的誌向?”


    嚴莊道:“主公之才能、誌向,遠勝於安氏!”


    “我與安祿山不同。”這次,史思明不再掩飾,直唿安祿山之名,道:“我起兵造反,並非為一己之享樂。而是要掀翻大唐,開創一個新的王朝,我將勵精圖治,成百代之功業。”


    嚴莊聞言,熱淚盈眶,道:“若安氏有此誌,我半生心血也就不會枉費了啊。”


    史思明上前,親手扶起嚴莊,道:“不晚,你若願輔佐我,我必許你一個宰相。”


    “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在堂上,作為史思明智囊的耿仁智、周贄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浮起了猜疑之色。


    待嚴莊退下,周贄立即就對史思明道:“主公,嚴莊既背主求榮,如今又來,十分可疑啊。”


    耿仁智也道:“是啊,三姓家奴,萬不可信。”


    “哈哈哈。”史思明大笑道:“你們所言,我又如何沒想到?且留下他,看看他打的是何算盤。”


    入夜。


    史思明設宴招待嚴莊,軍中將領幾乎都在,氣氛昂然,都在說著大軍南下,嚇退郭子儀、李光弼的壯舉。待到酒酣耳熱,更是說等史思明當了皇帝,大家都是開國功臣。


    混在其中,嚴莊見到了烏承恩。


    烏承恩對他也很留意,向他敬了兩杯酒。當嚴莊拄著那根裝著秘旨的木杖去往茅房時,烏承恩也跟了過去,兩人還交談了幾句。


    可嚴莊並未把秘旨拿出來宣讀,隻是感慨了一句“迴來真好”。


    當晚,嚴莊住在了魏州的驛館當中,他刻意讓人燒些水來,等爐火被點燃了,他就走過去,“哢”地把那木杖折成兩截,直接將它丟進了爐火當中。


    ~~


    自從史思明在魏州稱王,又解了相州之圍,他麾下將士們士氣很高。


    周贄遂勸史思明乘勝追擊,先取洛陽,然後再稱帝。


    他說的很有道理,眼下,唐廷二帝內鬥局麵已經結束了,郭子儀、李光弼接下來早晚會合作無間,到時就難以對付了。不如趁著目前唐廷還一團亂,以助李隆基平叛之名先攻下河南。


    史思明是非常懂打仗的人,知戰機轉瞬即逝,對周贄的提議十分認同,聞言不住點頭。


    “如今,隻需遣一員上將扼住壺關,隔絕郭子儀支援李光弼。則河南唐軍絕不是主公對手。”周贄又道:“至於安慶緒,不過是個廢物,待主公奠定基業,又何愁他不讓位呢?”


    史思明深以為然,但目光掃過嚴莊,起了試探之意,問道:“你如何看?”


    “周贄妙計。”嚴莊道:“我唯有一個憂慮。”


    “什麽?”


    嚴莊道:“安慶緒既許諾把大燕皇位讓於主公,如今他食言。主公雖不計較,他心中卻未必不會猜忌主公,起了迫害之意。萬一他與郭子儀聯絡,切斷了大軍後路,如何是好?”


    安氏造反就是因為戰線太長了,被唐軍不斷突襲,切斷了各路的聯絡,才一敗塗地。


    史明思不會犯與安祿山同樣的錯誤。


    那麽,擺在他眼前唯一該做的,就是解決好安慶緒的問題。


    ~~


    相州。


    張通儒大步趕到了安慶緒麵前,隻見安慶緒正在飲酒作樂,臉色便垮了下來,上前苦口婆心地勸說了起來。


    “聖人,如今史思明擊退唐軍已有許多天了,聖人也該去迎接他。”


    “迎他?”安慶緒臉頰通紅,冷笑道:“我去迎他,他就能放過我嗎?”


    張通儒無奈,歎道:“聖人既已許諾把皇位讓給他,如今若不讓,他必是要強奪的,到時恐怕還要害了聖人性命。唯有讓了,他或許還能念在昔日的情麵上網開一麵。”


    安慶緒猛地把手裏的酒杯往張通儒腳下一擲,罵道:“煩死了!滾。”


    他其實心裏很清楚,如今這皇位讓不讓,自己都死定了倒不如及時行樂。


    而張通儒見他如此頹廢,歎息了一聲,自退了下去,與平冽等人商議去迎接史思明之事,以免等之後被史思明清算。


    安慶緒竟是連阻攔都懶得再阻攔。


    張通儒、平冽遂趕到魏州,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是見到了嚴莊。


    多年前,三人曾一起進京趕考,在務本坊與人飲酒,議論國事。如今再相見已是物是人非,大唐盛世不再,亂臣賊子頻出,此間亦有他們的功勞。


    他們迴憶往昔,痛哭流涕,之後說起如今的情形,張通儒替安慶緒做了表態,稱安慶緒願意歸降。


    嚴莊道:“話雖如此,可大王若是去了相州城,難保不會因為功高蓋主而被害……”


    “自是不會如此。”張通儒忙道。


    “大王不敢輕信,除非聖人能出城來迎接他。”


    張通儒知道安慶緒的性格,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敢出城的,怕被史思明一刀斬了,不由十分為難。


    嚴莊見他為難,道:“那不如這樣,我在洛陽時不得已而降了唐廷,聖人一定很恨我。不如由我代大王去見聖人?若聖人沒有猜忌大王,自然也不會殺我,我便可勸他親自出城迎大王。”


    對此,張通儒、平冽自是沒什麽不可的,三人遂一道去求見史思明。


    史思明很高興張通儒、平冽能來,給了大量的賞賜,又派嚴莊與他們一同去見安慶緒,告訴安慶緒,他一定會善待他。


    嚴莊遂又去了相州,路上,他問起了當時在洛陽的一些俘虜,比如哥舒翰。


    “哥舒翰雖中風癱瘓了,聖人北逃的這一路卻都帶著。”


    “為何?想必金銀都棄了不少,何必還帶個殘廢。”嚴莊道:“若依我看,便直接殺了。”


    張通儒道:“當時唐軍攻洛陽的主將是王思禮、李晟,他們很在意哥舒翰的性命。我便讓人押著他,阻止追兵,至少能讓唐軍不再放箭。”


    “原來如此。”


    嚴莊微微冷笑,問道:“我可否去見見?”


    張通儒以為他是想殺了哥舒翰,有些猶豫,可他並不好拒絕嚴莊,隻好依著。


    哥舒翰被俘之後被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事實上與囚徒無異。到了相州,他也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子住著,由曹不遮、曹不正姐弟照顧著。


    嚴莊見了哥舒翰,倒也沒說什麽,隻是譏諷了幾句。


    之後,他去見安慶緒,語氣更顯冷峻,勒令安慶緒出城迎接史思明,否則便等著兵戎相見。


    安慶緒心知一旦出城,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問道:“我願與史公作兄弟之國,互為表裏,鼎足而立,如何?”


    嚴莊當即便冷了臉,大罵安慶緒言而無信,之後摔袖而去,隻留下一句“等死吧”。


    安慶緒大恨,心想當年若非嚴莊背叛安祿山,他也不會到這個局麵,抬手一指,讓張通儒、平冽招人去殺了嚴莊。然而,這些人心裏已投了史思明,聞言並不肯動手。


    如此情形安慶緒自知眾叛親離,離死不遠了,隻好借酒澆愁。不再去管臣下這些蠅營狗苟。


    兩杯酒下肚,他竟是聽聞哥舒翰求見,這倒是怪事。自哥舒翰投降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主動求見,他遂連忙招見。


    哥舒翰是坐在椅子上被抬進來的,見禮之後,很快說及來意。


    “史思明為謀聖人之位而來,聖人何不抵禦?”


    “唉。”安慶緒歎道,“朕又何嚐沒想過閉城抵禦,可史思明有十三萬大軍,你看這人心惶惶,都不敢與他交戰。”


    “敢問聖人,還有多少兵馬?”


    安慶緒想了想,道:“若說還能聽命於朕,信得過的,隻有三千三百親兵了啊,是在黃河一戰潰散之後又重新收攏的,忠心可靠。”


    哥舒翰沉吟了一會,問道:“聖人可否給臣一個與史思明交手的機會?”


    “你?”安慶緒大為驚訝。


    “我願為聖人一戰。”哥舒翰道:“若萬一勝了,史思明便奪不走聖人的大燕國。”


    安慶緒其實知道,哥舒翰這麽做不是忠於他,而是想消耗大燕,為大唐拖延時間……他又不傻,都看得出來。


    可為何不試試呢?他已經沒什麽能輸的了,史思明一定要奪位並殺了他。那為何不拿旁人的性命去賭一線生機。


    至於是否太過損耗大燕的實力,那也得等拿迴大燕國再說。


    “好啊。”


    安慶緒很快答應下來,道:“朕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臣,定不辜負聖人。”


    中風了的哥舒翰不能全禮,目光看著那醉醺醺的安慶緒,也覺得這情形有些荒唐。


    可這一刻,他還是想起了當年在長安,大唐天子封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讓他去守潼關的情形。那一次,他沒能守住大唐。


    如今終於又有了一次機會,雖隻領區區一點叛軍,他卻不想再輸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唐華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怪誕的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怪誕的表哥並收藏滿唐華彩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