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雨菲菲,天空旬月不開,又到了遼東多雨的秋季,馬車吱吱呀呀駛過驛道,路旁枯草被碾碎在泥濘裏。
康應乾撩開窗簾,憂心忡忡望向困難深重的遼東大地。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霧蒙蒙的雨幕,烏泱泱的征夫排成隊列,首尾不能相望,不知有多少人,還在冒雨前行。
他們穿著單衣,身上沒什麽遮擋,連最簡陋的兵器都沒有,就這樣被鎮撫兵驅趕著,在淒風苦雨艱難前行。
隊伍中不時有人跌倒,旋即被淩厲的馬鞭抽打。
“敬修,還想從軍不?”
康應乾長歎一聲,放下了窗簾,使勁搓了搓枯枝一般的老手。
坐在旁邊的康敬修像冬眠醒來的青蛙,身子哆嗦一下,長大嘴巴,說不出話來,他把炭火銅爐推到叔叔身前,好讓康應乾暖和一些。
“叔,關外這是咋了,他們要去打仗嗎?”
叔侄倆昨天才過山海關,在遼西走廊這條寬闊筆直的驛道上,連續走了三天。
就在昨日,康敬修還在詫異於遼西驛道寬闊,能並列行駛四輛馬車,道路鋪陳的平平整整,光滑如砥,年輕人沉醉於強大帝國的宏偉敘事中,沒想到今天,便瞥見了大齊的另一麵。
“曹公公說,這是征發的新兵,要趕往朝鮮、山東集結。”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次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年輕氣盛的康敬修聽了,怒不可遏道:
“關內百姓都快吃不上飯了,朝廷還要打仗,這是要去攻打倭國嗎?”
康應乾沒再搭理侄兒,從行李中抽出一本古籍,就著昏暗的燭火,一雙老眼挨得很近很近,努力的閱讀。
“叔,你看得清不?要不我給你讀?”
車隊忽然停住,雨幕中傳來一片喧鬧,幾個隨行小太監扯著嗓子喝問最前麵的馬夫,是怎麽迴事,風雨中,傳來急切聲音:
“各位老爺,前麵讓洪水衝毀了,車輪太重,拉不動,下來幾個人,搭把手。”
前麵馬車一個小太監探出腦袋,指著那馬車罵道:
“你可知這馬車裏裝的是什麽?”
“是老祖宗孝敬太上皇萬壽節的大禮,大黃芽白菜、大蘿卜、大蔥、大梨子,老祖宗說了,務必要於十月二十日前,將這五千斤大黃鴨白菜、五千斤大蘿卜、五千斤大蔥、五千斤大梨子選最好的,送到沈陽,誤了期限,殺你人頭!”
“這位老爺,失期當斬,路走不通,便是殺了我全家也沒用啊,再耽擱一會兒,遇上流賊····”
康敬修在車上聽得張大了嘴巴:“叔,這老祖宗又是誰?”
康應乾望向窗外,輕描淡寫道:
“東方祝,臨清藥商,後來讓太上皇給閹了,做了個太監,風雲際會,成了和魏忠賢一樣的人物,權傾朝野。”
康敬修驚道:“叔,你咋知道這些?”
外麵亂成一片,曹變混氣唿唿的跳下車,踩著泥濘的路麵,大聲嗬斥太監們去前麵推車。
康應乾朝侄兒揮揮手,示意他也過去幫忙。
康敬修擼起袖子,剛要跳下車,在門口停住。
康應乾無奈,隻得解釋道:“我和東方祝是故交,金剛散是從臨清拿的貨。”
~~~~~
太初四年十月十九日,在一片淒風苦雨中,車隊沿著帝國四通八達的驛道,抵達沈陽城。
二十日,太上皇在大正宮單獨召見康應乾。
自從康應乾罷黜,離開遼東,兩人已有十二年不見。
如今老康已是風燭殘年,劉招孫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
等到今年臘月初八,武定皇帝便足足三十七歲了。
俗話說四十不惑。
可是,越接近不惑之年,穿越者的困惑反而越多。
“康監軍越發清臒了,在雞澤縣過的還好吧?”
“謝陛下掛念,除了金剛散不能售賣,一切都好。”
君臣兩人一陣寒暄,看不出有什麽真情實意,太上皇讓琥珀給康應乾賜座,揮退左右。
空蕩蕩的大殿上,隻剩下他們兩人。
“盧象升、喬一琦,路途生變,會耽誤幾天,晚幾日到沈陽,既然康監軍來了,便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一說,大齊接下來該怎麽辦?”
康應乾對劉招孫的坦率頗為震驚,不過他還是小心翼翼道。
“臣鬥膽問一句,盧象升喬一琦他們在路上發生了什麽變故?”
太上皇脫口而出道:“流賊。”
“流賊?”
劉招孫絲毫不顧及老康詫異的眼神,繼續道:
“對,其實就是一些退伍的老兵,銀錢讓民政一些碩鼠給貪了,生活沒有著落,所以才鋌而走險·····”
“哦。”
康應乾哦了一聲,沒再問下去,他在雞澤縣賦閑時,曾無數次想象過帝國現在的艱難。
然而,他沒想到,竟然會到這一步,連官員的正常調動都會受到威脅。
“康監軍,今日先不議這個,先說對策吧,”
穿越者仍舊一如既往的操切,急躁,急不可耐。
康應乾搖頭歎息,良久才道:
“臣在雞澤縣,這些年,虛度光陰,蹉跎歲月,且臣老邁,不如孫閣老等人,哪有什麽對策?”
太上皇急道:“如今形勢危急,康監軍切勿推辭!”
康應乾見太上皇態度誠摯,便提起自己的上中下三策。”
“哦?”
劉招孫仿佛將死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連忙道:“說來聽聽。”
“上策:停止發行糧票,恢複白銀銅錢流通;逐步廢除《齊朝田畝製度》,出台法令保護私人土地,保護私產;允許百姓經商、海貿;允許田地流通;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付幫後付;停止與周邊各國交戰;恢複與明國、倭國、泰西諸國的通商貿易;裁減軍隊,降低戰兵地位;取消登陸倭國、北伐羅刹國作戰行動;將各省府縣財政徭役權力收迴;設立營口、蓬萊、漢口、揚州等地為通商口岸……
中策:發布罪己詔,繼續盤剝農戶,支撐陛下所謂的工業化,這樣以來,各省暴亂可能會延遲,關內的幾支軍隊背叛大齊,謀求自立的進度也會緩慢下來。”
劉招孫對上中兩策都不感興趣,繼續問道:
“那麽,下策呢?”
康應乾殺氣騰騰道:
“繼續新一輪的大清洗,抄沒貪官汙吏,除掉幾個不聽調遣的軍頭,比如秦建勳,對內搜刮,壓榨農戶,對外征戰,掠奪外藩,對南明、倭國投入更多兵力,以戰養戰,將兆億百姓當成柴火燒,照亮陛下所謂的大道。不過,照目前這態勢,大齊已是山窮水盡,若是實行下策,不出三年,天下沸騰,關內關外,遍地草莽,各省都會有陳勝吳廣。”
劉招孫搖頭道:“朕不願裁軍,也不願意開倒車。”
7017k
康應乾撩開窗簾,憂心忡忡望向困難深重的遼東大地。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霧蒙蒙的雨幕,烏泱泱的征夫排成隊列,首尾不能相望,不知有多少人,還在冒雨前行。
他們穿著單衣,身上沒什麽遮擋,連最簡陋的兵器都沒有,就這樣被鎮撫兵驅趕著,在淒風苦雨艱難前行。
隊伍中不時有人跌倒,旋即被淩厲的馬鞭抽打。
“敬修,還想從軍不?”
康應乾長歎一聲,放下了窗簾,使勁搓了搓枯枝一般的老手。
坐在旁邊的康敬修像冬眠醒來的青蛙,身子哆嗦一下,長大嘴巴,說不出話來,他把炭火銅爐推到叔叔身前,好讓康應乾暖和一些。
“叔,關外這是咋了,他們要去打仗嗎?”
叔侄倆昨天才過山海關,在遼西走廊這條寬闊筆直的驛道上,連續走了三天。
就在昨日,康敬修還在詫異於遼西驛道寬闊,能並列行駛四輛馬車,道路鋪陳的平平整整,光滑如砥,年輕人沉醉於強大帝國的宏偉敘事中,沒想到今天,便瞥見了大齊的另一麵。
“曹公公說,這是征發的新兵,要趕往朝鮮、山東集結。”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次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年輕氣盛的康敬修聽了,怒不可遏道:
“關內百姓都快吃不上飯了,朝廷還要打仗,這是要去攻打倭國嗎?”
康應乾沒再搭理侄兒,從行李中抽出一本古籍,就著昏暗的燭火,一雙老眼挨得很近很近,努力的閱讀。
“叔,你看得清不?要不我給你讀?”
車隊忽然停住,雨幕中傳來一片喧鬧,幾個隨行小太監扯著嗓子喝問最前麵的馬夫,是怎麽迴事,風雨中,傳來急切聲音:
“各位老爺,前麵讓洪水衝毀了,車輪太重,拉不動,下來幾個人,搭把手。”
前麵馬車一個小太監探出腦袋,指著那馬車罵道:
“你可知這馬車裏裝的是什麽?”
“是老祖宗孝敬太上皇萬壽節的大禮,大黃芽白菜、大蘿卜、大蔥、大梨子,老祖宗說了,務必要於十月二十日前,將這五千斤大黃鴨白菜、五千斤大蘿卜、五千斤大蔥、五千斤大梨子選最好的,送到沈陽,誤了期限,殺你人頭!”
“這位老爺,失期當斬,路走不通,便是殺了我全家也沒用啊,再耽擱一會兒,遇上流賊····”
康敬修在車上聽得張大了嘴巴:“叔,這老祖宗又是誰?”
康應乾望向窗外,輕描淡寫道:
“東方祝,臨清藥商,後來讓太上皇給閹了,做了個太監,風雲際會,成了和魏忠賢一樣的人物,權傾朝野。”
康敬修驚道:“叔,你咋知道這些?”
外麵亂成一片,曹變混氣唿唿的跳下車,踩著泥濘的路麵,大聲嗬斥太監們去前麵推車。
康應乾朝侄兒揮揮手,示意他也過去幫忙。
康敬修擼起袖子,剛要跳下車,在門口停住。
康應乾無奈,隻得解釋道:“我和東方祝是故交,金剛散是從臨清拿的貨。”
~~~~~
太初四年十月十九日,在一片淒風苦雨中,車隊沿著帝國四通八達的驛道,抵達沈陽城。
二十日,太上皇在大正宮單獨召見康應乾。
自從康應乾罷黜,離開遼東,兩人已有十二年不見。
如今老康已是風燭殘年,劉招孫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
等到今年臘月初八,武定皇帝便足足三十七歲了。
俗話說四十不惑。
可是,越接近不惑之年,穿越者的困惑反而越多。
“康監軍越發清臒了,在雞澤縣過的還好吧?”
“謝陛下掛念,除了金剛散不能售賣,一切都好。”
君臣兩人一陣寒暄,看不出有什麽真情實意,太上皇讓琥珀給康應乾賜座,揮退左右。
空蕩蕩的大殿上,隻剩下他們兩人。
“盧象升、喬一琦,路途生變,會耽誤幾天,晚幾日到沈陽,既然康監軍來了,便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一說,大齊接下來該怎麽辦?”
康應乾對劉招孫的坦率頗為震驚,不過他還是小心翼翼道。
“臣鬥膽問一句,盧象升喬一琦他們在路上發生了什麽變故?”
太上皇脫口而出道:“流賊。”
“流賊?”
劉招孫絲毫不顧及老康詫異的眼神,繼續道:
“對,其實就是一些退伍的老兵,銀錢讓民政一些碩鼠給貪了,生活沒有著落,所以才鋌而走險·····”
“哦。”
康應乾哦了一聲,沒再問下去,他在雞澤縣賦閑時,曾無數次想象過帝國現在的艱難。
然而,他沒想到,竟然會到這一步,連官員的正常調動都會受到威脅。
“康監軍,今日先不議這個,先說對策吧,”
穿越者仍舊一如既往的操切,急躁,急不可耐。
康應乾搖頭歎息,良久才道:
“臣在雞澤縣,這些年,虛度光陰,蹉跎歲月,且臣老邁,不如孫閣老等人,哪有什麽對策?”
太上皇急道:“如今形勢危急,康監軍切勿推辭!”
康應乾見太上皇態度誠摯,便提起自己的上中下三策。”
“哦?”
劉招孫仿佛將死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連忙道:“說來聽聽。”
“上策:停止發行糧票,恢複白銀銅錢流通;逐步廢除《齊朝田畝製度》,出台法令保護私人土地,保護私產;允許百姓經商、海貿;允許田地流通;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付幫後付;停止與周邊各國交戰;恢複與明國、倭國、泰西諸國的通商貿易;裁減軍隊,降低戰兵地位;取消登陸倭國、北伐羅刹國作戰行動;將各省府縣財政徭役權力收迴;設立營口、蓬萊、漢口、揚州等地為通商口岸……
中策:發布罪己詔,繼續盤剝農戶,支撐陛下所謂的工業化,這樣以來,各省暴亂可能會延遲,關內的幾支軍隊背叛大齊,謀求自立的進度也會緩慢下來。”
劉招孫對上中兩策都不感興趣,繼續問道:
“那麽,下策呢?”
康應乾殺氣騰騰道:
“繼續新一輪的大清洗,抄沒貪官汙吏,除掉幾個不聽調遣的軍頭,比如秦建勳,對內搜刮,壓榨農戶,對外征戰,掠奪外藩,對南明、倭國投入更多兵力,以戰養戰,將兆億百姓當成柴火燒,照亮陛下所謂的大道。不過,照目前這態勢,大齊已是山窮水盡,若是實行下策,不出三年,天下沸騰,關內關外,遍地草莽,各省都會有陳勝吳廣。”
劉招孫搖頭道:“朕不願裁軍,也不願意開倒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