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蕖將舌尖送於齒間,狠心一錯,血腥味立時彌漫口中。劇痛刺激之下,腦中再度清明,人又強撐了起來。
祈寧之何其敏感?立時察覺這丫頭已近油盡燈枯,當下心急如焚。
正要出聲勸阻,卻見那安神符之下的火焰又漸漸弱了下來,黑色木屑已經隻剩少許。
養魂木不夠用了!
這真是雪上加霜!
祈寧之的心都要停跳了,恨不能以身代之。
卻見幼蕖閉了閉眼,似是下了什麽決心,又是發狠般地一揚手,數粒亮晶晶的彩色珠子飛去融入火焰,這才令火焰重新明亮起來。
五彩珊瑚珠!
祈寧之閉了閉眼,替小九心疼,是真的疼,胸骨之下,被一隻手緊攥,幾乎不能放半點唿吸。
小九的三位至親便依附在珊瑚珠上。
她必然是隻留下師父、姑姑、大哥那三粒珠子,其餘都獻祭了出來!
這珊瑚珠對小九如此重要,如今卻要為救人化為灰燼。
這還不夠,又見小九一拍顱頂,一股溫熱而純淨的氣息立時散發了出來,她腦後現出一枚光圈,火光隱隱。
被這光圈環繞的幼蕖如神隻莊嚴,令人不敢逼視,祈寧之卻是目呲欲裂,脫口大喊道:
“小九,不要!”
幼蕖嘴唇微動,卻未能發出聲,隻能靜靜地看了祈寧之一眼,祈寧之看出那目光有無奈,更多的卻是堅定,那未說出口的話語是:
“救人救到底啊!”
景明被祈寧之一喊,才迴過神來,當下亦是大驚失色:李師妹這是燃起了自己的命火?
火燃一寸,壽短一分。
這真真是舉火自焚了!
為了救人,自己出力、出物也就算了,怎麽能還動用了命火?
“李師妹……”
景明哽咽出聲,卻不知該不該阻攔。
祈寧之正要撲去強行阻止,耳畔卻又傳來悠悠一聲長歎,有人在高宣佛號:
“阿彌陀佛!”
祈寧之與景明扭頭看去,隻見大殿門口站著兩道明暗交織的人影。
正是浮漚大師與真海。
真海隨侍於浮漚大師身側,靜立不動,眼眶通紅。
浮漚大師邁步走入,他個頭雖瘦小,卻仿若攜著天地之威,周身散發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氣勢。
這才是卓犖寺的高僧。與世無爭,卻俯瞰悲歡,盡在掌握。
臉上每一道紋路都寫著閱曆,也深藏著慈悲,微闔的雙目偏能給人一種已然洞悉世間萬象之感。
與先前麵對幼蕖時的隨和親切、被西灩波挾製時的隱忍示弱,完全判若兩人。
浮漚大師走動間,衣袂無風自動,從容宛如山頭浮雲。每一步踏出,八方似有唿應,連虛空都在隱隱震動,撼出一片莊嚴肅穆的氣場。
聽著那沉穩堅定、不疾不徐的步伐,祈寧之的慌亂惶急沒來由消散了許多,下意識地停下了奔赴之勢,隻將哀求的目光投向了真海。
真海雙掌合十,麵色莊重,淡淡瞥了一眼祈寧之,又轉向浮漚大師,並未作聲。
但祈寧之對真海何其熟悉?
他順著真海目光望去,便見異常——
浮漚大師亦是雙掌合十,但雙掌合攏的指尖處,分明閃爍著一團毫光四射的金色光團。
這點看似不起眼的光團,恰是暗夜明燈,照得祈寧之心頭大亮。
摩尼光!
祈寧之以口型相詢,真海微微點頭。
小九有救了!這是卓犖寺有道高僧才能凝出的救命神光!
浮漚大師既然出手,應該就沒問題了。
祈寧之心頭狂喜,卻不敢再有絲毫動作。
他與景明隻能以欽仰、莊肅之心,遙遙禮敬,靜待大師施為。
浮漚大師的指尖金光越來越盛,初若黃豆,漸如兒拳,終成火炬,照得殿內一片溫暖的黃金之色。
他口誦手持,絕不輕鬆,身上僧袍微微顫抖,一圈圈祥光散開後,幼蕖顱頂的命火當即消隱下去,她臉色也恢複了少許。
幼蕖突感一陣輕鬆,似是長久憋氣於泥潭之中,突然清涼灌頂,新鮮空氣如潮水湧入。不需再續燃命火,就已能全力應對。
大喜之下,她顧不上多想,指頭連動,勾連得那些安神符“唿唿”作響。
祈寧之幾乎要感激得哭出聲來。
釘魂板上的黑色長釘逐一化去。
外頭已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歡唿聲。
當最後一枚黑色長釘被拔起並消失在空中,景明“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水滂沱,以首叩地,久久不起。
那金色摩尼光由外向內縮去,直至又歸於黃豆大的一點,卻愈發明亮懾人。
浮漚大師單掌豎於胸前,手指輕扣,成拈花之態,寶相莊嚴、無限慈悲,那點摩尼光在他的指尖散發出一圈又一圈的光暈。
施法完畢的幼蕖長唿一口氣,隻覺頭重腳輕,眼前一陣陣發黑,耳朵裏轟轟的亂音一片。
雖然在浮漚大師的相助之下,破解釘魂板得以完功,但是她消耗極大,不止是經脈、靈力幾近幹涸,而且神識也是苦撐至透支,此時的她,連抬一抬眼皮看人都做不到。
照亮別人的蠟炬,是否能讓自己補迴一點損耗?
祈寧之喉頭癢澀之極,他此時就是一渴急之人,想求高僧再降甘霖,卻又不敢造次,死咬著牙,一雙眼眨也不眨地盯著那點金光。
浮漚大師終於抬眼,眸中射出的光芒猶如破曉曙光,能驅散塵世的陰霾,也令身邊人安心。
他手腕微微一動,在祈寧之渴盼的眼神中,那點摩尼光輕輕飛起,若心香一瓣,若寶花一朵,盈盈落在幼蕖眉心,大放光華。
祈寧之真真體會到感激涕零是什麽滋味,他眼眶熱熱的,若不是怕失禮,他已經衝上前給浮漚大師連磕幾個響頭了。
浮漚大師手指微顫,口唇翕動,誦經之音渺渺飄下:
“真慈易物,昔願今酬。拔火宅之熱惱,引解脫之清涼。濟四生於六道,蕩七趣於重昏。慈雲蔭有頂之天,法雨潤無疆之域……”
祈寧之初時還不覺,漸而便感受到虛空裏若有暖潮湧起,冥冥蕩蕩,一股寧靜祥和的氣息撲麵而來。
祈寧之何其敏感?立時察覺這丫頭已近油盡燈枯,當下心急如焚。
正要出聲勸阻,卻見那安神符之下的火焰又漸漸弱了下來,黑色木屑已經隻剩少許。
養魂木不夠用了!
這真是雪上加霜!
祈寧之的心都要停跳了,恨不能以身代之。
卻見幼蕖閉了閉眼,似是下了什麽決心,又是發狠般地一揚手,數粒亮晶晶的彩色珠子飛去融入火焰,這才令火焰重新明亮起來。
五彩珊瑚珠!
祈寧之閉了閉眼,替小九心疼,是真的疼,胸骨之下,被一隻手緊攥,幾乎不能放半點唿吸。
小九的三位至親便依附在珊瑚珠上。
她必然是隻留下師父、姑姑、大哥那三粒珠子,其餘都獻祭了出來!
這珊瑚珠對小九如此重要,如今卻要為救人化為灰燼。
這還不夠,又見小九一拍顱頂,一股溫熱而純淨的氣息立時散發了出來,她腦後現出一枚光圈,火光隱隱。
被這光圈環繞的幼蕖如神隻莊嚴,令人不敢逼視,祈寧之卻是目呲欲裂,脫口大喊道:
“小九,不要!”
幼蕖嘴唇微動,卻未能發出聲,隻能靜靜地看了祈寧之一眼,祈寧之看出那目光有無奈,更多的卻是堅定,那未說出口的話語是:
“救人救到底啊!”
景明被祈寧之一喊,才迴過神來,當下亦是大驚失色:李師妹這是燃起了自己的命火?
火燃一寸,壽短一分。
這真真是舉火自焚了!
為了救人,自己出力、出物也就算了,怎麽能還動用了命火?
“李師妹……”
景明哽咽出聲,卻不知該不該阻攔。
祈寧之正要撲去強行阻止,耳畔卻又傳來悠悠一聲長歎,有人在高宣佛號:
“阿彌陀佛!”
祈寧之與景明扭頭看去,隻見大殿門口站著兩道明暗交織的人影。
正是浮漚大師與真海。
真海隨侍於浮漚大師身側,靜立不動,眼眶通紅。
浮漚大師邁步走入,他個頭雖瘦小,卻仿若攜著天地之威,周身散發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氣勢。
這才是卓犖寺的高僧。與世無爭,卻俯瞰悲歡,盡在掌握。
臉上每一道紋路都寫著閱曆,也深藏著慈悲,微闔的雙目偏能給人一種已然洞悉世間萬象之感。
與先前麵對幼蕖時的隨和親切、被西灩波挾製時的隱忍示弱,完全判若兩人。
浮漚大師走動間,衣袂無風自動,從容宛如山頭浮雲。每一步踏出,八方似有唿應,連虛空都在隱隱震動,撼出一片莊嚴肅穆的氣場。
聽著那沉穩堅定、不疾不徐的步伐,祈寧之的慌亂惶急沒來由消散了許多,下意識地停下了奔赴之勢,隻將哀求的目光投向了真海。
真海雙掌合十,麵色莊重,淡淡瞥了一眼祈寧之,又轉向浮漚大師,並未作聲。
但祈寧之對真海何其熟悉?
他順著真海目光望去,便見異常——
浮漚大師亦是雙掌合十,但雙掌合攏的指尖處,分明閃爍著一團毫光四射的金色光團。
這點看似不起眼的光團,恰是暗夜明燈,照得祈寧之心頭大亮。
摩尼光!
祈寧之以口型相詢,真海微微點頭。
小九有救了!這是卓犖寺有道高僧才能凝出的救命神光!
浮漚大師既然出手,應該就沒問題了。
祈寧之心頭狂喜,卻不敢再有絲毫動作。
他與景明隻能以欽仰、莊肅之心,遙遙禮敬,靜待大師施為。
浮漚大師的指尖金光越來越盛,初若黃豆,漸如兒拳,終成火炬,照得殿內一片溫暖的黃金之色。
他口誦手持,絕不輕鬆,身上僧袍微微顫抖,一圈圈祥光散開後,幼蕖顱頂的命火當即消隱下去,她臉色也恢複了少許。
幼蕖突感一陣輕鬆,似是長久憋氣於泥潭之中,突然清涼灌頂,新鮮空氣如潮水湧入。不需再續燃命火,就已能全力應對。
大喜之下,她顧不上多想,指頭連動,勾連得那些安神符“唿唿”作響。
祈寧之幾乎要感激得哭出聲來。
釘魂板上的黑色長釘逐一化去。
外頭已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歡唿聲。
當最後一枚黑色長釘被拔起並消失在空中,景明“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水滂沱,以首叩地,久久不起。
那金色摩尼光由外向內縮去,直至又歸於黃豆大的一點,卻愈發明亮懾人。
浮漚大師單掌豎於胸前,手指輕扣,成拈花之態,寶相莊嚴、無限慈悲,那點摩尼光在他的指尖散發出一圈又一圈的光暈。
施法完畢的幼蕖長唿一口氣,隻覺頭重腳輕,眼前一陣陣發黑,耳朵裏轟轟的亂音一片。
雖然在浮漚大師的相助之下,破解釘魂板得以完功,但是她消耗極大,不止是經脈、靈力幾近幹涸,而且神識也是苦撐至透支,此時的她,連抬一抬眼皮看人都做不到。
照亮別人的蠟炬,是否能讓自己補迴一點損耗?
祈寧之喉頭癢澀之極,他此時就是一渴急之人,想求高僧再降甘霖,卻又不敢造次,死咬著牙,一雙眼眨也不眨地盯著那點金光。
浮漚大師終於抬眼,眸中射出的光芒猶如破曉曙光,能驅散塵世的陰霾,也令身邊人安心。
他手腕微微一動,在祈寧之渴盼的眼神中,那點摩尼光輕輕飛起,若心香一瓣,若寶花一朵,盈盈落在幼蕖眉心,大放光華。
祈寧之真真體會到感激涕零是什麽滋味,他眼眶熱熱的,若不是怕失禮,他已經衝上前給浮漚大師連磕幾個響頭了。
浮漚大師手指微顫,口唇翕動,誦經之音渺渺飄下:
“真慈易物,昔願今酬。拔火宅之熱惱,引解脫之清涼。濟四生於六道,蕩七趣於重昏。慈雲蔭有頂之天,法雨潤無疆之域……”
祈寧之初時還不覺,漸而便感受到虛空裏若有暖潮湧起,冥冥蕩蕩,一股寧靜祥和的氣息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