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是你麽?”
宋遠橋和俞蓮舟二人從內室搶步而出,輕笑出聲,問道。
“是我!”
應聲的卻並不是他們以為的三弟,反倒是出門去接應俞岱岩張翠山。
聽聞他氣息不穩,聲音中帶著幾分悲愴之氣,師兄弟倆人便是心下一沉,心中泛過一絲不安來。
卻眼見,俞岱岩生死不知,張翠山也來不及細細詳說個中遭遇,身子卻軟了下去,莫聲穀將他攔腰抱住。
“大師兄,快來瞧瞧!”
俞蓮舟看著三師弟的慘象,忍住了悲憤,急忙地對著一旁的宋遠橋道。
宋遠橋卻並不如何著急,神色也算是平和,吩咐道,
“梨亭去稟告師傅,二師弟你將三師弟抱到靜室,盡管看著嚴重,其實並無大礙!青書,去將我博古架上的那個青瓷瓶拿來。聲穀,將你五師兄抱進去,喂一枚九華玉露丸即可。”
他本就是武當的大師兄,這些年,張三豐也不大理事,教中的大事小情便都是交由大弟子宋遠橋做主。
宋遠橋倒也不辜負師傅的托付,將武當料理的井井有條,如今的武當在江湖上也是聲名赫赫。
除了張三豐武功高強,盛名威重,武當七俠行俠仗義之外,也不得不說,宋遠橋也是有貢獻出了極大的作用的。
且宋遠橋這些年於武功上似乎並無多少的長進,反倒是在醫術,陣法等方麵皆有涉獵,依著他的謙辭,便是小有所成,不過無人知道他的深淺罷了。
不過武當上下,卻是受益無限。
有了這麽一位神醫在,盡管此刻俞岱岩的傷勢極重,師兄弟們心生震蕩,不過也並沒有慌亂,聽了大師兄的吩咐,眾人忙而不亂地各自行動了起來。
殷梨亭還沒有來得及去稟告師傅,張三豐聽到了聲響,已然走了出去,今日是他的九十大壽,眾弟子都守在師傅身旁,唯獨三弟子俞岱岩去東南去清理一位怪盜,也不知道遇上了什麽事情,時至今日,這才迴到武當。
可誰知,竟然遇上了這番變故。
這下子,誰也沒有心思為師傅祝壽了,大家焦急地等著宋遠橋的診斷。
即便是張三豐也是如此,這位一向有些老頑童的性子,也徒弟之間也是說笑嬉戲時常有之,唯獨自己的這位大弟子是個刻板嚴謹之人,所以張三豐麵對宋遠橋時,也會如同其他幾位弟子一般,帶著幾分小心。
這並不是說他便怕了宋遠橋,隻是怕自己又被大弟子說教罷了。
“師傅,護住三師弟的心脈。”
宋遠橋打開了自己的針包,凝神靜氣,看著張三豐的動作,師徒兩人聯手,穩住了俞岱岩的傷勢。
看著滿頭大汗的宋遠橋,眾人神情緊張,他卻是不疾不徐,掏出袖中的帕子,將自己額上,發間的汗漬擦拭幹淨之後,這才說道,
“暫無大礙,等調理幾日,我便替他續骨。隻怕要在病床上躺上一年半載,不過日後問題不大。”
聽了他這一番話,眾人才總算是放心下來了,不過接下來,讓眾人義憤填膺地便是,到底是誰?傷了俞岱岩!
此刻,醒神過來的張翠山便將自己所知的一切一一地敘述出來,眾人還沒有消化完這一番言辭,便立即地又有小童傳話,說是有人上門拜見。
來者便是護送俞岱岩迴武當的龍門鏢局之人。
好在俞岱岩的傷勢雖重,可也不是無法救治,生死不知的境況,所以大家的心情盡管憤怒,不過還算是有些理智在的。
張三豐慈悲為懷,自然是見不得杯具的發生,所以派遣弟子張鬆溪,莫聲穀下山護住龍門鏢局之人。
宋遠橋盡管心中不大讚同,不過也沒有出言反對便是了。
張三豐安排好了此事,也算是仁至義盡,龍門鏢局也沒有留在此地的理由,所以隨著武當七俠離開了武當山。
“俊生,此事你怎麽看?”
宋遠橋字俊生,便是他自己取的。
聽聞師傅發問,這位沉吟了片刻,輕聲道,
“隻怕個中內情不簡單,三師弟的傷勢似乎是少林的‘大力金剛指’所為,不過並不盡然,就我所知,西域金剛門也有一門功夫,與少林的大力金剛指極為相類,所以現在也不能肯定到底是誰人所為。不過既然是有蹤可尋,有朝一日,總能真相大白天下。況且,現在要緊的便是三師弟。”
張三豐活了這麽大的年歲,與幾位弟子的感情深厚,眼見三弟子傷的這般重,心中自然是不平的,不過對於宋遠橋的這一番話,亦是深覺有理,點頭表示讚同。
“難道就這麽算了?三師兄受了這麽重的傷,咱們就什麽都不能做嘛?”
一向還算冷靜的張翠山氣急問道,他是親眼目睹了三師兄生死未知的情況,所以心中最是激憤,張嘴問道。
“那你待如何?敵人是誰?傷你三師哥的兇手你可知道?若果真是少林,那還好說,大不了咱們師兄弟打上門去,找和尚們討要個說法,如若不是少林,真的如同大師兄所言,是西域金剛門,你待如何?”
俞蓮舟畢竟冷靜許多,輕聲問道。
“這,這……總不能坐視不理吧?人人還當我武當好欺!”
張翠山似是鬥敗的公雞一般,垂頭搭腦地問道,最後一句倒是說的斬釘截鐵,大有玉石俱焚之意。
這倒也是,武當之人,絕對不是打不還手的老好人,所以如今該如何?
眾位弟子便齊齊地望向師傅,想知道張三豐的決斷。
“蓮舟帶著我的手信上少林一趟,翠山留在武當,與你大師兄一起,照顧你三師兄。”
張三豐這一番吩咐下來,弟子們自然是毫無疑義,俞蓮舟便隨著師傅一起進了內室,張翠山兀自地還有些不忿,總覺得這般輕描淡寫,讓人心中不舒服的很。
宋遠橋也不理他是不是心理不舒服,直接地吩咐他去替俞岱岩煎藥,這本該是小童之事,不過既然大師兄吩咐下來了,張翠山也老實乖巧地捏著藥方去了後院藥房配藥去了。
宋青書如今盡管是三代弟子中的第一人,不過太過年幼,隻有打醬油,在一旁聽著的份兒,看著自家爹爹起身,他也邁著小腿,急忙地跟了上去。
武林之中,因為武當俞岱岩的傷勢,因為武當擺起了陣仗,要上少林問個清楚。
不過這世間之事,便是這般地奇怪,以訛傳訛之下,到了少林眾人耳中,便是武當打上少林,討個說法了。
這讓俞蓮舟二人覺得驚奇不已。
不過留守武當的張翠山卻是得了極大的好處,當夜,悲痛激憤的張三豐竟然演化出了一套“倚天屠龍功”,便是這位“銀鉤鐵劃”得了師傅的真傳。
張三豐對於自己的幾位徒弟講究的便是有教無類,所以各自教導武功,自是不大相同,他最偏愛的便是這位聰慧敏銳,悟性極高的張翠山,大有托付自己衣缽之意。
當然,這個托付衣缽並不是說將武當托付給他,隻是想將自己的武學精要,武學主旨傳於這位弟子,讓他將自己的武學思想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之意。
至於武當的門派傳承,這位耄耋老人竟不是最為看重的。
他師承少林,博采眾長,有這等念頭,倒也說的過去。
宋遠橋為人端嚴,將武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張三豐自然是極為地放心的,便是他如今說了自己有法子醫治俞岱岩,張三豐也深信不疑。
隻是盡管如此,眼看著徒弟遭難,他心中依舊不大好受,悲怒之下,創出了這套《倚天屠龍功》,恰好書生一般的張翠山便得了這份兒傳承,不得不說,也是緣分,是上天的造化。
第二天,張翠山打算偷摸地下山,去替三師兄報仇,不過自然也是要辭別了師傅才行。
不過在看到大師兄的那一刻,張翠山仍舊是忍不住地有些心虛,有些底氣不足。
“怎麽?好漢一般的張五俠竟然也會有這麽底氣不足的時候?”
張三豐在聽了宋遠橋之詞,說是明日便能為三師弟醫治全身的傷勢了,心情自然打好,看著略微地帶著幾分心虛的張翠山,出聲打趣道。
“師傅……”
張翠山帶著幾分扭捏之意,不依地道。
“行了,隻怕你師兄早已料到了你的打算,所以才來此堵你。”
張三豐瞥眼望了一眼端著青瓷茶碗兒,似乎正在研究花紋的宋遠橋,戳穿道。
張翠山頓時有些沮喪了,被大師兄知道了,自己難道還能下山?隻怕懸了。
“呶,拿著這個令牌,遇上什麽難事兒就去梅花標誌的鋪子裏去,送上令牌,你想做什麽,他們都會替你達成。”
宋遠橋歎了口氣,從懷中掏出一物,扔給了張翠山。
“咦,師兄,這是,這是?”
張翠山看著似鐵非鐵,似木非木的小牌牌,震驚地問道。
“對,便是梅花烙的令牌,前些年,我曾無意間救過此間主人,所以他便給了我這個牌子,據說可以上梅花烙求助一次,拿著吧,有備無患。”
大師兄平日裏話並不多,近日能囑咐這麽一番,早就將張翠山給感動的不要不要了,將令牌揣進懷裏,貼身放好,甕聲甕氣地辭別了師傅,師兄,掩麵奔出,離開了武當,下山去了……
“你呀,你呀,嘴硬心軟!”
張三豐看著麵似渾不在意,實際上卻比誰都愛操心的大弟子,打趣道……
宋遠橋和俞蓮舟二人從內室搶步而出,輕笑出聲,問道。
“是我!”
應聲的卻並不是他們以為的三弟,反倒是出門去接應俞岱岩張翠山。
聽聞他氣息不穩,聲音中帶著幾分悲愴之氣,師兄弟倆人便是心下一沉,心中泛過一絲不安來。
卻眼見,俞岱岩生死不知,張翠山也來不及細細詳說個中遭遇,身子卻軟了下去,莫聲穀將他攔腰抱住。
“大師兄,快來瞧瞧!”
俞蓮舟看著三師弟的慘象,忍住了悲憤,急忙地對著一旁的宋遠橋道。
宋遠橋卻並不如何著急,神色也算是平和,吩咐道,
“梨亭去稟告師傅,二師弟你將三師弟抱到靜室,盡管看著嚴重,其實並無大礙!青書,去將我博古架上的那個青瓷瓶拿來。聲穀,將你五師兄抱進去,喂一枚九華玉露丸即可。”
他本就是武當的大師兄,這些年,張三豐也不大理事,教中的大事小情便都是交由大弟子宋遠橋做主。
宋遠橋倒也不辜負師傅的托付,將武當料理的井井有條,如今的武當在江湖上也是聲名赫赫。
除了張三豐武功高強,盛名威重,武當七俠行俠仗義之外,也不得不說,宋遠橋也是有貢獻出了極大的作用的。
且宋遠橋這些年於武功上似乎並無多少的長進,反倒是在醫術,陣法等方麵皆有涉獵,依著他的謙辭,便是小有所成,不過無人知道他的深淺罷了。
不過武當上下,卻是受益無限。
有了這麽一位神醫在,盡管此刻俞岱岩的傷勢極重,師兄弟們心生震蕩,不過也並沒有慌亂,聽了大師兄的吩咐,眾人忙而不亂地各自行動了起來。
殷梨亭還沒有來得及去稟告師傅,張三豐聽到了聲響,已然走了出去,今日是他的九十大壽,眾弟子都守在師傅身旁,唯獨三弟子俞岱岩去東南去清理一位怪盜,也不知道遇上了什麽事情,時至今日,這才迴到武當。
可誰知,竟然遇上了這番變故。
這下子,誰也沒有心思為師傅祝壽了,大家焦急地等著宋遠橋的診斷。
即便是張三豐也是如此,這位一向有些老頑童的性子,也徒弟之間也是說笑嬉戲時常有之,唯獨自己的這位大弟子是個刻板嚴謹之人,所以張三豐麵對宋遠橋時,也會如同其他幾位弟子一般,帶著幾分小心。
這並不是說他便怕了宋遠橋,隻是怕自己又被大弟子說教罷了。
“師傅,護住三師弟的心脈。”
宋遠橋打開了自己的針包,凝神靜氣,看著張三豐的動作,師徒兩人聯手,穩住了俞岱岩的傷勢。
看著滿頭大汗的宋遠橋,眾人神情緊張,他卻是不疾不徐,掏出袖中的帕子,將自己額上,發間的汗漬擦拭幹淨之後,這才說道,
“暫無大礙,等調理幾日,我便替他續骨。隻怕要在病床上躺上一年半載,不過日後問題不大。”
聽了他這一番話,眾人才總算是放心下來了,不過接下來,讓眾人義憤填膺地便是,到底是誰?傷了俞岱岩!
此刻,醒神過來的張翠山便將自己所知的一切一一地敘述出來,眾人還沒有消化完這一番言辭,便立即地又有小童傳話,說是有人上門拜見。
來者便是護送俞岱岩迴武當的龍門鏢局之人。
好在俞岱岩的傷勢雖重,可也不是無法救治,生死不知的境況,所以大家的心情盡管憤怒,不過還算是有些理智在的。
張三豐慈悲為懷,自然是見不得杯具的發生,所以派遣弟子張鬆溪,莫聲穀下山護住龍門鏢局之人。
宋遠橋盡管心中不大讚同,不過也沒有出言反對便是了。
張三豐安排好了此事,也算是仁至義盡,龍門鏢局也沒有留在此地的理由,所以隨著武當七俠離開了武當山。
“俊生,此事你怎麽看?”
宋遠橋字俊生,便是他自己取的。
聽聞師傅發問,這位沉吟了片刻,輕聲道,
“隻怕個中內情不簡單,三師弟的傷勢似乎是少林的‘大力金剛指’所為,不過並不盡然,就我所知,西域金剛門也有一門功夫,與少林的大力金剛指極為相類,所以現在也不能肯定到底是誰人所為。不過既然是有蹤可尋,有朝一日,總能真相大白天下。況且,現在要緊的便是三師弟。”
張三豐活了這麽大的年歲,與幾位弟子的感情深厚,眼見三弟子傷的這般重,心中自然是不平的,不過對於宋遠橋的這一番話,亦是深覺有理,點頭表示讚同。
“難道就這麽算了?三師兄受了這麽重的傷,咱們就什麽都不能做嘛?”
一向還算冷靜的張翠山氣急問道,他是親眼目睹了三師兄生死未知的情況,所以心中最是激憤,張嘴問道。
“那你待如何?敵人是誰?傷你三師哥的兇手你可知道?若果真是少林,那還好說,大不了咱們師兄弟打上門去,找和尚們討要個說法,如若不是少林,真的如同大師兄所言,是西域金剛門,你待如何?”
俞蓮舟畢竟冷靜許多,輕聲問道。
“這,這……總不能坐視不理吧?人人還當我武當好欺!”
張翠山似是鬥敗的公雞一般,垂頭搭腦地問道,最後一句倒是說的斬釘截鐵,大有玉石俱焚之意。
這倒也是,武當之人,絕對不是打不還手的老好人,所以如今該如何?
眾位弟子便齊齊地望向師傅,想知道張三豐的決斷。
“蓮舟帶著我的手信上少林一趟,翠山留在武當,與你大師兄一起,照顧你三師兄。”
張三豐這一番吩咐下來,弟子們自然是毫無疑義,俞蓮舟便隨著師傅一起進了內室,張翠山兀自地還有些不忿,總覺得這般輕描淡寫,讓人心中不舒服的很。
宋遠橋也不理他是不是心理不舒服,直接地吩咐他去替俞岱岩煎藥,這本該是小童之事,不過既然大師兄吩咐下來了,張翠山也老實乖巧地捏著藥方去了後院藥房配藥去了。
宋青書如今盡管是三代弟子中的第一人,不過太過年幼,隻有打醬油,在一旁聽著的份兒,看著自家爹爹起身,他也邁著小腿,急忙地跟了上去。
武林之中,因為武當俞岱岩的傷勢,因為武當擺起了陣仗,要上少林問個清楚。
不過這世間之事,便是這般地奇怪,以訛傳訛之下,到了少林眾人耳中,便是武當打上少林,討個說法了。
這讓俞蓮舟二人覺得驚奇不已。
不過留守武當的張翠山卻是得了極大的好處,當夜,悲痛激憤的張三豐竟然演化出了一套“倚天屠龍功”,便是這位“銀鉤鐵劃”得了師傅的真傳。
張三豐對於自己的幾位徒弟講究的便是有教無類,所以各自教導武功,自是不大相同,他最偏愛的便是這位聰慧敏銳,悟性極高的張翠山,大有托付自己衣缽之意。
當然,這個托付衣缽並不是說將武當托付給他,隻是想將自己的武學精要,武學主旨傳於這位弟子,讓他將自己的武學思想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之意。
至於武當的門派傳承,這位耄耋老人竟不是最為看重的。
他師承少林,博采眾長,有這等念頭,倒也說的過去。
宋遠橋為人端嚴,將武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張三豐自然是極為地放心的,便是他如今說了自己有法子醫治俞岱岩,張三豐也深信不疑。
隻是盡管如此,眼看著徒弟遭難,他心中依舊不大好受,悲怒之下,創出了這套《倚天屠龍功》,恰好書生一般的張翠山便得了這份兒傳承,不得不說,也是緣分,是上天的造化。
第二天,張翠山打算偷摸地下山,去替三師兄報仇,不過自然也是要辭別了師傅才行。
不過在看到大師兄的那一刻,張翠山仍舊是忍不住地有些心虛,有些底氣不足。
“怎麽?好漢一般的張五俠竟然也會有這麽底氣不足的時候?”
張三豐在聽了宋遠橋之詞,說是明日便能為三師弟醫治全身的傷勢了,心情自然打好,看著略微地帶著幾分心虛的張翠山,出聲打趣道。
“師傅……”
張翠山帶著幾分扭捏之意,不依地道。
“行了,隻怕你師兄早已料到了你的打算,所以才來此堵你。”
張三豐瞥眼望了一眼端著青瓷茶碗兒,似乎正在研究花紋的宋遠橋,戳穿道。
張翠山頓時有些沮喪了,被大師兄知道了,自己難道還能下山?隻怕懸了。
“呶,拿著這個令牌,遇上什麽難事兒就去梅花標誌的鋪子裏去,送上令牌,你想做什麽,他們都會替你達成。”
宋遠橋歎了口氣,從懷中掏出一物,扔給了張翠山。
“咦,師兄,這是,這是?”
張翠山看著似鐵非鐵,似木非木的小牌牌,震驚地問道。
“對,便是梅花烙的令牌,前些年,我曾無意間救過此間主人,所以他便給了我這個牌子,據說可以上梅花烙求助一次,拿著吧,有備無患。”
大師兄平日裏話並不多,近日能囑咐這麽一番,早就將張翠山給感動的不要不要了,將令牌揣進懷裏,貼身放好,甕聲甕氣地辭別了師傅,師兄,掩麵奔出,離開了武當,下山去了……
“你呀,你呀,嘴硬心軟!”
張三豐看著麵似渾不在意,實際上卻比誰都愛操心的大弟子,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