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南來北往,不過交通不便,等到賈家的男女仆婦們抵達揚州城時,林黛玉已然出了百日熱孝,不過在看到外祖母家打發來的仆婦男女,又敘起了林賈氏的身後事兒,人人皆是傷懷不已。
不過對於賈家人要接走自己的寶貝女兒一事,林如海也隻說自己會好生考慮,並沒有立時地就應了。
賈府仆婦男女們也不敢有什麽不滿,畢竟林姑娘是姑老爺唯一的骨肉,仔細考慮周全也是必須的。
不過可惜的是,賈家男女們在林家住了半月時日,不過林如海仍舊沒有什麽決斷,賴家婆子雖然心中著急,不過也沒有辦法,也不能去催姑老爺,是不是?
還好林如海並沒有讓他們等待太久,不過這些人仍舊是空手而歸便是了。
林如海說了,林黛玉的身子不好,所以打算好生地調養兩年,等她的身子康健了然後再送去京城,養在老太太名下,也算是替母盡孝了。
這一番話說的倒也合情在理,他們也是見過了林姑娘的,實在是瘦弱不堪,成日裏病歪歪的,吃的藥竟是比飯多,若是一路上有個三長兩短,兩家人隻怕是要結仇了。
所以賈府的奴才們急忙地點頭應了,過了兩日,林家的管家就設宴送別,賈府的男女仆婦們帶著林如海的親筆書信已經兩大車的江南各色特產,然後迴京交差去了。
不提賈母如何仔細地盤問派去的賴家媳婦兒自己可憐的外孫女兒的情形,單說林氏父女二人。
林如海忙著衙門裏的事務,忙的狠了,有些時間父女二人三五天見不得麵兒也是平常。
林黛玉盡管年歲不大,可是懂的卻是不少,竟是在內外管家的幫襯下,慢慢地開始處理內務了,盡管小有紕漏,不過卻也沒有膽敢小覷了這位大姑娘便是了。
林賈氏過世之後,林如海便自己自己後院的兩個老姨奶奶打發去了莊子上,若不是這兩人說了自己不外嫁,惱不得林如海要備上兩幅嫁妝了。
當然,一同打發出去的還有不少的仆婦家人,林家的奴才本來就不是很多,現在少了女主人,更加用不上那許多的奴才了。
也沒有發賣出去,不過是打發去了外麵的莊子上,鋪子裏,然後重新安排活計罷了。
似他們這樣的人家,賣人顯然是不大可能的,家裏的這些人哪怕是不伺候主子,可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的,好生地調、教一番,可以當上大用的。
林家的浮財不多,買賣鋪子也沒有多少,可是書畫鋪子,筆墨鋪子卻著實地不少,說句遍布江南也不為過,書香世家,自然是不是說說罷了。
如今林如海有意將自己藏存的孤本古籍拿出來,然後刊印出來,也讓這些好東西得以傳承下去,正愁人手不夠用呢,有了這批家生子的填補,卻是恰好了。
黛玉對於父親的這一番作為也是極為地讚同,林如海卻是苦惱自己太過忙碌,並不能時時地跟進,交給奴才們,卻也不能十分地放心,畢竟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兒,這樣的事情,若是有個幫手,再好沒有了。
小小年紀的黛玉立即地跳了出來,主動地提出了要替父親分憂!
她如今料理了一陣子內宅的庶務,並沒有覺得裏麵有什麽為難之處,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歲呢,聽著父親為難,自然是上躥下跳,然後要為父親分憂了。
盡管林如海並不十分地放心閨女,不過也沒有要打擊女兒的道理,所以派了兩個能幹的家人在一旁輔佐,然後將這事兒交給了黛玉。
小姑娘如今不大,雌雄莫辯的年歲呢,竟是淘氣,吩咐針線上連夜該了兩身兒男兒衣衫出來,時間緊迫也顧不上其他,去外麵買了男孩兒的鞋襪迴來。
第二日在手巧的丫鬟的鼓搗下,好一個唇紅齒白,清俊無雙的小公子哥兒!
看著林如海瞠目結舌之態,黛玉笑的自然是得意非常。
這次似是自先夫人過世之後,姑娘笑的最為開懷的一日了。
林如海仔細地令人安排了護衛之後,便隨著林黛玉去折騰了,不過對外麽,卻說是族裏來揚州求學的孩子,如今正在自家府上住著。
人人都道是林如海隻怕是要過繼嗣子了,這一位,惱不得就是人選了。
看著這模樣,這氣度,倒也可以理解林如海為何要選他了,竟是隱隱地和林如海有幾分相類,又有傳言出來,說這是林如海養在外宅的,如今發妻已逝,林如海便將兒子接迴了家裏,正好兒也不用受嫡母的磋磨。
竟是隱隱地編排了不少逝者的不好出來。
這些風風雨雨的傳言嘔的林黛玉好幾日都沒有睡好,林如海聽說了之後,對著女兒耳邊嘀咕了幾句,然後聽的黛玉撫掌大笑。
她本來就是弱女子,也沒有大丈夫的胸襟,所以報複一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倒也算是大快人心之事。
在外麵行走,經見了世情,她自己本就是聰慧無雙之人,所以糾結了兩日,又得了這些好法子,也不去糾結那些有的沒的了。
本性高潔的林黛玉,使壞起來也是一把好手,年歲不大,古靈精怪的模樣實在是讓父親林如海愛煞了自己的寶貝姑娘。
半年的日子下來,林黛玉的身子骨兒強健了許多,也不用三天兩頭地吃藥了,至於一早因為母喪吃的人參養榮丸也早早地就停了。
如今的她,雖然看著比同齡人瘦弱些,個子矮了點兒,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了。
林如海想著,將她送去賈府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有了自己教導的女兒,決計不會再受了委屈便是了,畢竟自己沒有續娶的打算,將林黛玉送走,自己不用束手束腳,再江南官場上做出一番事業來,然後脫身離開江南鹽政,哪怕是迴京養老,父女之間,倒也正好團聚。
他的這些打算丁點兒沒有瞞著林黛玉,都是一一地剖開了說給了黛玉聽,甚至父女倆約好了一月一封書信,不管是托付給往來的商人還是走驛站,聯係都是極為便利的,再者說了,到了京城,林家也是書鋪在的,所以一應的事體也是需要林黛玉去料理的,唯一的不同便是她可能隻能待在內宅,不得出來,隻能能等著下人進後宅了。
所以林如海便安排了黛玉的奶母,王氏隨著女兒一起進京,王氏是先夫人的陪嫁,也是賈府出去的奴才,往來便利許多。
想著一二年之後,自己便能和父親在京城團聚了,黛玉對於去外祖母家倒也沒了多少的抵觸,再者父親也委托了重任與自己,京中的老宅子多年不曾料理,如果將來父親進京要久居,自然是需要好生地修繕的。
黛玉既然到了京城,這些事情自然是需要她來幹的。
於是,黛玉越發地興了起來,離愁別緒到底少了許多。
小孩子就是好忽悠!
林如海將女兒忽悠好了之後,暗暗地舒了一口氣!
江南盡管富庶,不過也確確實實地個大爛泥潭子,如今朝中奪嫡之勢已成,自己還是及早地從江南脫身為好。
林黛玉離開了書房之後,臉色也陰沉了下來,老爺這是將自己當成了小孩子忽悠了,不過體諒他一片慈父心腸,自己不過是不戳穿罷了。
果不其然,過了十來日的光景,忽聽家人傳話,說是京中國公府老太太派了仆婦給姑娘問安,林黛玉就知道自己的猜測沒錯了。
算了,看來自己北上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了,索性她也不掙紮,任由父親安排,每天做足了小兒情狀便是了。
父慈女兒孝順,林家父女倆依依惜別的情狀讓人動容不已。
林黛玉最終還是帶著婆子丫鬟,二管家等人去了京城,盡管也是難過非常,不過想著不二年,她與父親又能團聚了,倒也是有著盼頭的。
盡管看著嬌嬌弱弱的,不過林姑娘竟是沒有病倒,這讓護送的下人們送了一口氣,平安地抵達了京城之後,便是黛玉,也是歡欣雀躍的,在船上的日子也是夠了!
成天白茫茫,青灰灰,霧蒙蒙的,一天兩天的還好,可是時間久了就讓人壓抑了。
現在腳踏實地,真是太好了。
轎子搖搖晃晃,走了半日方聽外麵的雪雁道,
“姑娘,到了寧榮街了!”
又過了好半日地功夫,轎子這才停了下來,林黛玉被婆子們攙扶了下來,在二門上換了軟轎,複又被人抬著,進了內院後宅。
見到了賈母之後,自然是有一番的感懷傷悲,一個哭女兒,一個歎母親,祖孫二人的悲傷,引的屋內人人紅了眼圈兒,捂住了嘴巴。
好容易地才被諸人給勸住了,賈母親自地林黛玉介紹了兩位舅母,幾位姑娘。
當然,沒有見到兩位母舅也算是在意料之中,來之前,父親就已經將這些事情交代清楚了,在別人家麽,自然是客隨主便,他們怎麽安排,咱們如何聽從便是了,也別讓人覺得咱們輕狂,是不是?
林黛玉自是沒有二話的,不過聽到沒人為自己安排房舍之後,黛玉還是忍不住地蹙了蹙眉,果真,外祖家便是外祖家,並不似自己家裏自在呢。
不過對於能住在外祖母的院子裏,和諸位姐妹們作伴,說實話,她還是有些開心的。
寶玉問了有玉沒有,黛玉從自己的荷包裏掏出了好幾塊兒,然後看著寶玉目瞪口呆的呆樣兒,黛玉笑的十分開懷。
父親最怕的便是自己受了委屈,可不就早早地使人去打聽了府上的情況,也交代了諸人的性情,她自然是不會委屈地掉了眼淚兒的。
不過盡管寶玉沒有摔玉,不過有了這一茬兒,隻怕二舅母越發地不喜自己了。
盡管不知道二舅母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如何,不過大宅門裏的那些汙糟事兒她這近年聽著父母說的少了?
所以不喜就不喜吧,反正自己也有老祖宗撐腰呢。
不過黛玉在這裏住了數月之後,也是有些心疼外祖母了。聰慧如她,自然是能看出來這繁盛之下的危機,更何況經曆了風風雨雨的老太太呢?
這份難得糊塗倒也讓黛玉佩服!
不過對於賈家人要接走自己的寶貝女兒一事,林如海也隻說自己會好生考慮,並沒有立時地就應了。
賈府仆婦男女們也不敢有什麽不滿,畢竟林姑娘是姑老爺唯一的骨肉,仔細考慮周全也是必須的。
不過可惜的是,賈家男女們在林家住了半月時日,不過林如海仍舊沒有什麽決斷,賴家婆子雖然心中著急,不過也沒有辦法,也不能去催姑老爺,是不是?
還好林如海並沒有讓他們等待太久,不過這些人仍舊是空手而歸便是了。
林如海說了,林黛玉的身子不好,所以打算好生地調養兩年,等她的身子康健了然後再送去京城,養在老太太名下,也算是替母盡孝了。
這一番話說的倒也合情在理,他們也是見過了林姑娘的,實在是瘦弱不堪,成日裏病歪歪的,吃的藥竟是比飯多,若是一路上有個三長兩短,兩家人隻怕是要結仇了。
所以賈府的奴才們急忙地點頭應了,過了兩日,林家的管家就設宴送別,賈府的男女仆婦們帶著林如海的親筆書信已經兩大車的江南各色特產,然後迴京交差去了。
不提賈母如何仔細地盤問派去的賴家媳婦兒自己可憐的外孫女兒的情形,單說林氏父女二人。
林如海忙著衙門裏的事務,忙的狠了,有些時間父女二人三五天見不得麵兒也是平常。
林黛玉盡管年歲不大,可是懂的卻是不少,竟是在內外管家的幫襯下,慢慢地開始處理內務了,盡管小有紕漏,不過卻也沒有膽敢小覷了這位大姑娘便是了。
林賈氏過世之後,林如海便自己自己後院的兩個老姨奶奶打發去了莊子上,若不是這兩人說了自己不外嫁,惱不得林如海要備上兩幅嫁妝了。
當然,一同打發出去的還有不少的仆婦家人,林家的奴才本來就不是很多,現在少了女主人,更加用不上那許多的奴才了。
也沒有發賣出去,不過是打發去了外麵的莊子上,鋪子裏,然後重新安排活計罷了。
似他們這樣的人家,賣人顯然是不大可能的,家裏的這些人哪怕是不伺候主子,可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的,好生地調、教一番,可以當上大用的。
林家的浮財不多,買賣鋪子也沒有多少,可是書畫鋪子,筆墨鋪子卻著實地不少,說句遍布江南也不為過,書香世家,自然是不是說說罷了。
如今林如海有意將自己藏存的孤本古籍拿出來,然後刊印出來,也讓這些好東西得以傳承下去,正愁人手不夠用呢,有了這批家生子的填補,卻是恰好了。
黛玉對於父親的這一番作為也是極為地讚同,林如海卻是苦惱自己太過忙碌,並不能時時地跟進,交給奴才們,卻也不能十分地放心,畢竟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兒,這樣的事情,若是有個幫手,再好沒有了。
小小年紀的黛玉立即地跳了出來,主動地提出了要替父親分憂!
她如今料理了一陣子內宅的庶務,並沒有覺得裏麵有什麽為難之處,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歲呢,聽著父親為難,自然是上躥下跳,然後要為父親分憂了。
盡管林如海並不十分地放心閨女,不過也沒有要打擊女兒的道理,所以派了兩個能幹的家人在一旁輔佐,然後將這事兒交給了黛玉。
小姑娘如今不大,雌雄莫辯的年歲呢,竟是淘氣,吩咐針線上連夜該了兩身兒男兒衣衫出來,時間緊迫也顧不上其他,去外麵買了男孩兒的鞋襪迴來。
第二日在手巧的丫鬟的鼓搗下,好一個唇紅齒白,清俊無雙的小公子哥兒!
看著林如海瞠目結舌之態,黛玉笑的自然是得意非常。
這次似是自先夫人過世之後,姑娘笑的最為開懷的一日了。
林如海仔細地令人安排了護衛之後,便隨著林黛玉去折騰了,不過對外麽,卻說是族裏來揚州求學的孩子,如今正在自家府上住著。
人人都道是林如海隻怕是要過繼嗣子了,這一位,惱不得就是人選了。
看著這模樣,這氣度,倒也可以理解林如海為何要選他了,竟是隱隱地和林如海有幾分相類,又有傳言出來,說這是林如海養在外宅的,如今發妻已逝,林如海便將兒子接迴了家裏,正好兒也不用受嫡母的磋磨。
竟是隱隱地編排了不少逝者的不好出來。
這些風風雨雨的傳言嘔的林黛玉好幾日都沒有睡好,林如海聽說了之後,對著女兒耳邊嘀咕了幾句,然後聽的黛玉撫掌大笑。
她本來就是弱女子,也沒有大丈夫的胸襟,所以報複一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倒也算是大快人心之事。
在外麵行走,經見了世情,她自己本就是聰慧無雙之人,所以糾結了兩日,又得了這些好法子,也不去糾結那些有的沒的了。
本性高潔的林黛玉,使壞起來也是一把好手,年歲不大,古靈精怪的模樣實在是讓父親林如海愛煞了自己的寶貝姑娘。
半年的日子下來,林黛玉的身子骨兒強健了許多,也不用三天兩頭地吃藥了,至於一早因為母喪吃的人參養榮丸也早早地就停了。
如今的她,雖然看著比同齡人瘦弱些,個子矮了點兒,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了。
林如海想著,將她送去賈府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有了自己教導的女兒,決計不會再受了委屈便是了,畢竟自己沒有續娶的打算,將林黛玉送走,自己不用束手束腳,再江南官場上做出一番事業來,然後脫身離開江南鹽政,哪怕是迴京養老,父女之間,倒也正好團聚。
他的這些打算丁點兒沒有瞞著林黛玉,都是一一地剖開了說給了黛玉聽,甚至父女倆約好了一月一封書信,不管是托付給往來的商人還是走驛站,聯係都是極為便利的,再者說了,到了京城,林家也是書鋪在的,所以一應的事體也是需要林黛玉去料理的,唯一的不同便是她可能隻能待在內宅,不得出來,隻能能等著下人進後宅了。
所以林如海便安排了黛玉的奶母,王氏隨著女兒一起進京,王氏是先夫人的陪嫁,也是賈府出去的奴才,往來便利許多。
想著一二年之後,自己便能和父親在京城團聚了,黛玉對於去外祖母家倒也沒了多少的抵觸,再者父親也委托了重任與自己,京中的老宅子多年不曾料理,如果將來父親進京要久居,自然是需要好生地修繕的。
黛玉既然到了京城,這些事情自然是需要她來幹的。
於是,黛玉越發地興了起來,離愁別緒到底少了許多。
小孩子就是好忽悠!
林如海將女兒忽悠好了之後,暗暗地舒了一口氣!
江南盡管富庶,不過也確確實實地個大爛泥潭子,如今朝中奪嫡之勢已成,自己還是及早地從江南脫身為好。
林黛玉離開了書房之後,臉色也陰沉了下來,老爺這是將自己當成了小孩子忽悠了,不過體諒他一片慈父心腸,自己不過是不戳穿罷了。
果不其然,過了十來日的光景,忽聽家人傳話,說是京中國公府老太太派了仆婦給姑娘問安,林黛玉就知道自己的猜測沒錯了。
算了,看來自己北上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了,索性她也不掙紮,任由父親安排,每天做足了小兒情狀便是了。
父慈女兒孝順,林家父女倆依依惜別的情狀讓人動容不已。
林黛玉最終還是帶著婆子丫鬟,二管家等人去了京城,盡管也是難過非常,不過想著不二年,她與父親又能團聚了,倒也是有著盼頭的。
盡管看著嬌嬌弱弱的,不過林姑娘竟是沒有病倒,這讓護送的下人們送了一口氣,平安地抵達了京城之後,便是黛玉,也是歡欣雀躍的,在船上的日子也是夠了!
成天白茫茫,青灰灰,霧蒙蒙的,一天兩天的還好,可是時間久了就讓人壓抑了。
現在腳踏實地,真是太好了。
轎子搖搖晃晃,走了半日方聽外麵的雪雁道,
“姑娘,到了寧榮街了!”
又過了好半日地功夫,轎子這才停了下來,林黛玉被婆子們攙扶了下來,在二門上換了軟轎,複又被人抬著,進了內院後宅。
見到了賈母之後,自然是有一番的感懷傷悲,一個哭女兒,一個歎母親,祖孫二人的悲傷,引的屋內人人紅了眼圈兒,捂住了嘴巴。
好容易地才被諸人給勸住了,賈母親自地林黛玉介紹了兩位舅母,幾位姑娘。
當然,沒有見到兩位母舅也算是在意料之中,來之前,父親就已經將這些事情交代清楚了,在別人家麽,自然是客隨主便,他們怎麽安排,咱們如何聽從便是了,也別讓人覺得咱們輕狂,是不是?
林黛玉自是沒有二話的,不過聽到沒人為自己安排房舍之後,黛玉還是忍不住地蹙了蹙眉,果真,外祖家便是外祖家,並不似自己家裏自在呢。
不過對於能住在外祖母的院子裏,和諸位姐妹們作伴,說實話,她還是有些開心的。
寶玉問了有玉沒有,黛玉從自己的荷包裏掏出了好幾塊兒,然後看著寶玉目瞪口呆的呆樣兒,黛玉笑的十分開懷。
父親最怕的便是自己受了委屈,可不就早早地使人去打聽了府上的情況,也交代了諸人的性情,她自然是不會委屈地掉了眼淚兒的。
不過盡管寶玉沒有摔玉,不過有了這一茬兒,隻怕二舅母越發地不喜自己了。
盡管不知道二舅母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如何,不過大宅門裏的那些汙糟事兒她這近年聽著父母說的少了?
所以不喜就不喜吧,反正自己也有老祖宗撐腰呢。
不過黛玉在這裏住了數月之後,也是有些心疼外祖母了。聰慧如她,自然是能看出來這繁盛之下的危機,更何況經曆了風風雨雨的老太太呢?
這份難得糊塗倒也讓黛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