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兒,你是族長,你怎麽說?”
賈母對於自己的外援林如海一言不發之事雖然心中頗有意見,可也知曉這種家務事兒,外人著實是不能摻和的。
再者,賈府如今大不如前,要借助外力,借助林家的地方多了,所以她若是再和林家交惡,殊為不智。
盡管理智上能接受,可是感情上接受不了,林如海是賈府的女婿,合該站在自己這一邊才對!
勉強地壓下了心頭的不滿之後,賈母耷拉著眼皮,對著賈珍問道,
賈珍自己也為難啊,這說起來,他和賈赦臭味相投,三不五時地聚集在一起吃酒玩樂,最是親睦不過了,按著道理來說,他該偏著賈赦才對。
可是賈珍雖然是個紈絝,萬事不理的性子,可也知道西府的這位老祖宗最是偏疼政二叔,最是疼愛寶兄弟,所以他該如何選擇?
賈珍心中為難,嘴上囁嚅了半天,這才道,
“一切聽老祖宗的吩咐!”
賈赦父子對於這種情況自然是也不意外,賈珍是個什麽模樣他們比誰都清楚。
賈母對於賈珍的滑不丟手有些不滿,不過賈珍是東府的,且是賈氏一族的族長,哪怕自己是超品的誥命也得給族長幾分麵子的。
哪怕他是晚輩呢!
所以如今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賈母的身上,賈母自己也是為難,到底該如何是好?
“女婿,你可是有所建議?”
看著一言不發的林如海,賈母突然地問道。
眾人一驚,然後目光都聚集在了林如海的身上。
他苦笑了兩聲,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兒,自己摻和進去算怎麽迴事兒?
“老太太,按著我的心意,兒孫自有兒孫福。”
林如海就是這麽一句話,不過也表明了他是讚同賈家分家的,賈母一震,雙目冒著精光,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麽。
“王大人呢?”
既然征詢外人的意見,自然是不能拉下王子騰的。
“老太太,我慚愧啊,這是府上的家務事,實在是沒有我插嘴的地方,不過我也是讚同林大人的,兒孫自有兒孫福。”
王子騰尷尬地笑了笑,似乎是真的挺慚愧的,不過具體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便是了。
不過王家女兒幹的好事,他這個當家人,勢必要給賈府一個交代才行呢。
王子騰想想也是頭大,自己簡直苦逼,別人的姻親都是助力,唯獨自己,實實在在地是一幫子扯後腿的。王子騰在想,反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己狠心下來誰也不去理會,看看這幾位是否還能囂張的起來。
當然,賈府的動蕩也給了王子騰某些啟發,賈府的內宅婦人這般地猖狂囂張,那麽自己家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呢?
家宅不寧,內帷不休,這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罪名,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問題不大,一旦攤上事兒了,這絕對是惹禍之源。
王子騰能受帝王寵愛十餘年,步步高升,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的,可不單單是勳爵之後那麽簡單。
上過戰場,經曆過風霜的王子騰絕對比別人狠上許多。
武將做事兒,粗鄙不過腦子,全靠一腔熱血,一身武藝,不過王子騰恰恰是個例外,他文武兼修,難得的儒將,又是一品人才,自然是受著皇帝的信任,步步高升。
如今的王子騰,節製著京城幾方兵馬,拱衛京城,說一句皇帝將自己的性命放在了王子騰的手中也不為過,這般才是盛寵人物。
若是王子騰老老實實,別摻和到那些要命的事兒裏頭去,絕對能平平安安,位極人臣!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相,哪怕王子騰沒有兒子,將來的所有家業都會落到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子侄身上,不過王子騰還是想讓家族更進一步,成為頂尖的世家,所以才會鋌而走險。
結果麽,一目了然,皇帝如何能容忍自己的心腹變節?王子騰死的不明不白隻怕便是有當今的手筆。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林如海也是就著發散了一下自己的思維,然後迴神過來,偌大的廳堂上,靜悄悄的,等待著賈母的最後裁決。
看著幾個不成器的子孫,再看看垂著眼皮的林如海和王子騰,賈母心中泛起了一絲的苦澀來。
“好吧,分家就分家吧。怎麽分,你們看著辦吧。”
賈母幹啞著嗓子,對著眾人道。
看著欣喜若狂的長子長孫,一臉灰敗勉力保持著風度的賈政,賈母隻覺得心神俱疲,兒孫不睦,對於老人家來說,絕對是個巨大的打擊。
但凡勳貴分家,自然是有早有定例的,三七開,長子拿大頭,次子分小份兒,也惱不得賈政不想分家呢。
不過在分家之前,賈赦父子還要和二房撕擼一件事兒,那就是賬冊上不幹不淨的事兒,這許多的東西都是折損,要不然虧空,賬麵上基本上被搬的幹幹淨淨,難道自己父子折騰了這麽久,就隻能得了一個空架子不成?
索性賈赦在摟財方麵確實是一把好手,所以早早地就和兒子倆人將這些該做的準備都做好了。
既然進入了具體執行階段,作為外人的林如海和王子騰再留在這裏就不是那麽方便了。
林如海和王子騰提出了告辭,賈府眾人也沒有挽留,賈赦兄弟親自地將二人送到了府門口,王子騰和林如海相視苦笑了幾聲,然後各自分開,家去不提。
偌大賈府,這一夜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徹夜未眠,包括幾位小主子們。
哪怕老太太怕嚇著了自己的寶貝大孫子,吩咐了鴛鴦去哄著寶玉睡了,可是聽著看著府上的氣氛不對,寶玉哪裏能睡的著?
最後挨不住了,這才半眯半醒地睡了會兒。
說賈赦傻吧,他真心是不傻,竟然還藏存著發妻死之前賈府是賬本子,所以有了這份賬本子對比,二房到底將多少屬於自己的東西給瓜分了自然是一清二楚,當然,還有那些蛀蟲的奴才們,他反正是一個都不會放過就是了。
想著自己能翻身當家做主,賈赦就忍不住地抖了起來,越發地無法無天起來了。
賈璉跟著父親後麵,做了個應聲蟲,他怎麽吩咐自己就怎麽做,至於其他,一推三不知,全都推到老爺頭上,確確實實地享受了一把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感覺。
賈家的這次分家著實地撕擼了不少時日,偌大的京城就跟看實時轉播的一般,等著看賈府的笑話呢。
世人心驚於為了錢財這些身為之外,母子,兄弟,叔侄之間竟然能折騰到這個地步,不過也是在內省,到底自己家有沒有存著這樣的事情呢?
這樣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就讓大家麵皮上有些尷尬了,誰家也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家決計是不會有這樣的事情便是了。
防患於未然,吾日三省吾身,這些話被人用爛了。
月餘過去了賈府總算是將舊賬給翻完了,當家夫人的陪房也是抄家的抄家,送官的送官,著實地是一場大戲,甚至皇帝都派了人盯著賈府,就想知道結果到底如何。
盡管好多的浮財都是找不迴來了,不過家傳庫房的老物件兒卻是找迴了不少,這其中頭一個沒臉的不是當家夫人的王氏,反倒是賈母。
誰讓她的陪房貪圖的最大呢?
花園子修的美輪美奐,不過是一介奴才,上哪兒攢下這麽偌大的一份家產去?
賈赦才不信自己的母親會是這麽大方無度之人?竟然不體恤自己的兒孫,反倒是貼補了陪房,再是心腹,也不過是下人罷了。
賴家兩兄弟被賈珍賈赦聯合抄家,然後被闔家被送去官府,年紀大了,歸家榮養的賴嬤嬤抱著自己的大孫子,平民身份的賴尚榮老淚縱橫,卻是沒有覺得這老不死的值得同情。
王氏的陪房周瑞也是被抄家,不過顧忌到王子騰,並沒有將之送官,反倒是譴歸王家,讓王子騰去處理好了。
王子騰多利落的人啊,怎麽可能會留著這種不知死活的奴才打臉?
所以周瑞一家子包括他們的女婿冷子興一家子,闔家上下十多口子人,消失的無影無蹤,據說是被人給買到西山的煤礦上去了,不過不知真假,不過是小人物,誰也沒想著去探究便是了。
這種發賣,一般都是被灌了啞藥,料理幹淨了才會賣了的,否則的話,還不知道惹出多少的禍端呢。
下剩的采買上的,大小的管事麽,折了無數,賈府上下數百口子的家奴送官的送官,發賣的發賣。
賈赦掌握著大局,細節上兒子去補充,父子倆合作愉快!
賈赦也知道自己腦子有些時候不大靈光,所以花了重金,求了林如海為自己請了個師爺幕僚迴來,對著他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有了這位的輔助,賈赦還怕什麽呢?和老太太,二房鬥的不亦樂乎。
賬目撕擼清楚明白了之後,這才開始分家了。
因為許多的虧空都是二房造成的,所以賈政隻能分得一成的家產,按著賈赦之言,他這是看著侄子和侄女們可憐,所以才會如此心善,給二房一些養家糊口之資,否則的話,他將二房趕出去,讓他們一家子淨身出戶,去喝西北風,誰也不會說自己一個不好來。
賈赦雖然話語說的不好聽,卻也算是實情。
王夫人的嫁妝基本上都搭了進去,分到手的這點兒東西,哪裏有她的嫁妝豐厚?簡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本來就沒有多少的夫妻感情,現在又被世人知曉了自己坐下的這些事兒,王夫人說句心如死灰,形容枯槁絕對不誇張。
她算是徹底地入住小佛堂了,說不定後半輩子就要在佛堂度過了。
賈政為了一雙兒女考慮,所以沒有休妻的打算,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想著自己因為王氏丟進的不止是臉麵,賈政簡直氣的牙癢癢,可也無可奈何。
王子騰可不是吃素的,所以王家決計不能有休棄之女,對著賈政,王子騰直接采取了碾壓的態度,不過對於長房麽,則是安撫過多。
這也是賈赦能在和老太太,二房鬥法中占據上風的原因之一。
老太太之前麽,想跟著二房搬出去,省的留在這個不孝子的身邊,將自己給氣死,可是到了後來,她反倒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留在長房,看著賈赦父子倆能折騰個什麽出來。
再者說了,自己一旦搬出去,總有股子自己戰敗了,然後灰溜溜地敗走的錯覺,所以不管是二房如何地求懇,不過老太太仍舊是選擇了留下。
一起留下的還有寶玉,他可是老太太的心頭寶,自然是不會跟著父母走的,至於李紈,探春之流,卻沒有多少的辦法,賈政不打算讓王氏再插手家務,所以需要長媳出麵了,再有探春在一旁輔助,應該不會出現什麽大岔子。
賈政一家子搬了出去,賈赦立即地覺得天高氣爽,府中的空氣似乎都清新了幾分。
對於他興衝衝地想要搬進榮禧堂之事,卻也沒有成功,他若是搬進去,一個逾製的名頭自然是落到了他頭上了。
裏麵有老太太,外麵有做官的二老爺盯著您呢,您可千萬別犯傻,將這種把柄遞到人家的手中,到時候您可就是砧板上的肉,任由別人宰割了。
賈赦聞言,跳將起來,忙令人去整改,正好地將老二兩口子住過的地方推到重建!
反正他是不差錢的。
賈赦的這種混不吝的性子,在當家做主之後,越發地明顯了起來,幸好對自己花了重金聘來的幕僚頗為地看重,否則的話,也不知道會是個什麽境況呢。
榮國府成為了將軍府,這其中落差最大的肯定不是賈赦父子,反倒是賈母和賈政,賈政一家子搬去了寧榮街後麵不遠處的三進宅子裏,主子沒有幾個,下人也用不上許多,李紈治家又是個小氣吝嗇的,能省則省,定然不會為了臉麵鋪蓋那許多的。
現在的賈政,哪怕是還養著一兩個清客,卻絕對不能像之前那般可以隨意地去賬房支銀子了,想想簡直傷心傷懷,肝腸寸斷!
賈母想著自己風光了一輩子,可是到了臨了老了,竟然栽跟頭了,而且還這麽狠,最要緊的是,算計自己的不是外人,反倒是兒孫,這如何地能不讓賈母失落傷懷?
且國公府的門第一降再降,成為了將軍府,她這個老封君,徹徹底底地成了沒用的閑人,心中的淒涼可想而知。
偏偏賈璉夫妻最是得意,盡管家裏如今是大老爺當家做主,不過賈赦跟以往沒有多少的差別,甚至是榮禧堂也是因為修繕並沒有住進去,可是賈赦卻是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這股子暢快勁兒是自己奢求了多少年的?
至於管家理事啥的,他丁點兒也沒有考慮過自己的繼室,兒子都這麽大了,就別給邢夫人那些不切實際的奢望了,直接地教給了兒子手上,邢夫人雖然惱火,不過也無可奈何,這便是做繼室的不堪之處了。
王熙鳳雖然提心吊膽了一陣子,好生地奉承了丈夫一陣子,甚至還大度地替賈璉納了幾個屋裏人,可惜的是,賈璉如今似乎是被王熙鳳給傷心了,所以對於女人,誰都是淡淡的,也沒有特別地給了誰好臉色便是了。
哪怕是為了子嗣計,他去後院的還是挺勤快的。
賈府的這些紛紛擾擾卻是與別家並不相幹,林如海卻是正好地拿著這些東西來教導自己的女兒,男人和女人的視覺不同,是以養成了黛玉看待問題從大局上出發,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的習慣。
這種性格,到底也說不上是還是不好,隻待將來驗證了。
賈府的塵埃落定,京中又有了另外的樂子給大家看,所以慢慢地,賈府便淡出了眾人的視線。
似乎是因為賈府開了個壞頭兒,所以接下來,京城不斷地爆出了或大或小的家醜,然後無數人的人家選擇了分家。
不過別人治家還算嚴謹,所以並沒有爆出更加的可怕的事情來,不過分家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醜事兒。
分了家,許多之前親密的兄弟,甚至是父母之間生了罅隙,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態。
這番折騰下來,皇帝驚喜地發現,朝臣之間的往來似乎也沒有那麽密切了,畢竟大家聯絡有親的,可是現在呢?許多的兒女親家甚至見麵時分外地尷尬了。
皇帝盡管目前還沒有摸清真正的原因,不過他對於這種事情也是樂見其成的,臣子們不睦了才好呢,他晚上睡覺睡的也是更加地踏實了。
皇帝的心情好,朝臣們心情自然也好,每天上朝也不用提心吊膽了,一時之間,京城暖風徐徐,一派盛世之象。
皇子們如今正忙著整理自己手中亂七八糟的勢力,賈府分家之事,坑的最恨的便是這些皇子們了,而且還不知道該去抱怨誰。
寶玉因著分家一事兒,悶悶不樂了幾日,不過過了幾天,有丫鬟陪著,姐妹們伴著,他有恢複了往日裏那個萬事不去想的性子,每天地帶著丫鬟淘氣,如今他老子離的遠,大老爺才懶得去調、教別人的兒子呢。
至於老太太,疼寶玉還來不及呢,哪裏會讓他去受苦吃罪?
寶玉突然發現,這分家似乎也不全然就是壞事兒。
現在沒人管他了,說句如魚得水也不為過。
至於賈璉夫婦,自己成日裏忙著管家理事,也沒有心思和寶玉一個小孩家家計較什麽便是了。
至於在外麵吃佛念經的王夫人,慢慢地通過探春的手,嚐試著掌控二房,不過李紈也不是吃素的,隻要不是王氏正麵和自己對上,小姑子探春,她還是有手段彈壓的。
再者,李紈讓兒子去討祖父的歡心,知道公公最看重什麽,李紈就讓兒子去請教賈政學問去了。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閑著無聊的賈政開始手把手地教導孫子讀書寫字了,最起碼,賈政比萬事不理的家學強些吧?
安慰好了自己之後,李紈就將賈蘭交給公公去教導了。
還真別說,賈蘭確實是個可造之材,雖然祖父的學問一般,不過對於賈蘭來說,目前是足夠了的。
賈蘭乖巧上進,對於賈政來說,似乎是看到了自己的長子,一個教的用心,一個學的用心,相處的再是和睦也沒有了。
賈政的心情愉悅,似乎是找到了第二春,每天樂樂嗬嗬的,著實地讓人敬佩這位的為人處世,心胸豁達。
林如海聽聞之後,也隻能無語了,賈政這種人,也許不管是淪落到什麽地步,他也會跟什麽鴕鳥似的,自娛自樂的。
算了不去管他了。
到了年底,聽說皇後娘娘有了恩典,想將年過二十五的宮女子放出來一批,讓她們闔家團圓,自本朝立國以來,這似乎是第一迴,是以滿朝文武皆感懷皇後娘娘的仁慈恩典。
這是好賴和賈家扯不上關係,他們家的大姑娘做的是女史一職,卻不是宮女子,所以並沒有理睬這事兒。
不過等到元春出現在將軍府門口時,大家這才被嚇到了。
殊不知,元春自己更加地驚嚇呢,府上什麽時候分家了?!
賈赦聽聞元春被放出宮了,略略地有些儀容不整地跑到了老太太的房裏來圍觀賈府的這個希望。
他對於元春也是有一番擔憂的,若果真她有朝一日得寵,那麽對於大房來說,就是再糟糕不過的第一件事兒了,現在好了,元春竟然被放迴來了!!
賈赦在看到元春的那一刻,恨不得叉腰仰頭大笑三聲才好呢。
不過看著與老太太抱頭痛哭的元春,賈赦難得的沒有出聲嘲諷幾句,畢竟不過是小女子罷了,自己一個大老爺們,何苦與她為難過不去呢?
賈赦放下了自己懸著的心,看來老太太也顧不上招唿自己,他直接地離開了老太太的院子,去了前院,找自己的幕僚先生去喝酒慶祝了。
自己許多能說的,不能說的都可以和這位先生吐露,這種全然信任的感覺真的是忒好了。
賈赦可不知道這位的來曆,哪怕是介紹人林如海也不很清楚,不過他隱約地有些感覺,並不是很明確,也沒有那麽多的好奇心去探究。
賈母在孫子和孫女的安慰下,這才勉強地止住了哭腔,然後才仔細地問起了元春,到底為何女史做的好好兒的,竟然會被放迴家。
她肩負的可不止是一家子的希望啊!
當初送她進宮,雖然是賈母求了皇後娘娘的恩典,可是這裏頭,王家的王子騰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現在她被放迴來,難道說王家這是要和賈府生分了?
賈母一不小心腦補了不少的東西出來,可不知道,這裏頭到底有多少人插手了呢。
比如說賈赦,比如說林如海,比如說王子騰,反正到了後來,元春就順利地出宮了。
元春聽著祖母相問,自己其實也挺尷尬為難的,她真心是兢兢業業,丁點兒差錯也不敢出,在宮中花費了銀錢無數,幾乎近五六萬兩的銀子填了進去。
可惜的是,皇後娘娘是怎麽說的呢?
因為家裏拖後腿,更加要命的是,她母親王氏的品行不端,所以哪怕元春是被祖母教養長大的,可惜的是,受了王氏的牽累,所以趁著這次的機會,皇後娘娘就直接地將她給放了出來,美名其曰,這是皇家恩典,不想元春這樣的好女孩兒在宮裏耽誤了青春,耽擱了前程。
主子既然發話了,她還能如何呢?
賈府將元春送進宮去,送到了皇後娘娘身邊,就是想借著皇後娘娘之手,將元春放在太子殿下的身邊。
可惜,現在一切玩完!
元春麵露苦澀,許多的事情都不是她能說的,所以隻能講這些冠冕堂皇之言拿出來敷衍塞責祖母的發問了。
寶玉卻是歡喜無限,他對於大姐姐的記憶一直都停留在自己幼時她教導自己讀書寫字的場景上,現在大姐姐迴來了,闔家團圓,簡直是大喜事一件。
聽著寶玉的童言稚語,賈母和元春雖然也笑著,可是那笑容怎麽看怎麽勉強。
賈家既然分家了,那麽元春決計是不能再繼續地留在將軍府就是了,當天下午,與祖母吃了一頓團圓宴的元春就被賈政領著,家去了……
有了元春,探春就要功成身退了。
王夫人雖然感歎自己的女兒命苦,可是有了嫡女,她卻是滿意的,女兒迴來了,總算是不用看著庶女在自己麵前礙眼了,再一個,元春的手段能耐可不是李紈能抵抗的了的,自己掌控內宅,不過是時間問題。
可不知,到了後來掌控內宅的卻恰恰是元春,並不是王氏,這聽著並沒有什麽,不過其中的差距可大著呢。
元春出手,李紈自然是沒有立足之地的,不過她也不怕,自己的兒子如今得了老爺的歡心,有了兒子出息,她後半生有靠,才不會跟過不上幾日就會嫁出去的小姑子有什麽麵紅耳赤呢。
就算是大姑娘不要臉,她還要臉呢。
兒子的前程要緊,所以李紈就痛快地交賬了,二房如今又有多少的東西呢?她有嫁妝,吃喝不愁,將來有靠,才不髒自己的手呢。
不過看著探春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李紈心裏也是痛快的,該,讓你隻知道奉承嫡母。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古人誠不我欺也!
元春迴了二房,她如今即將二十,已然是大齡女青年了,合該是出門子的年紀了。
李紈在元春的這個年歲,已然是為人母了。
不過元春如今的身份卻也尷尬,年紀這麽大了,哪裏還能有什麽良緣?
兩個出路,要不然嫁給人為繼室,再不然,就是嫁去外地。
賈母對於這種情況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她對於元春也是有一番疼愛的,所以拖著老邁之軀,然後帶著孫女兒出席了幾場京中的宴請,又請托了幾家相好的老姐妹們,就是想為孫女兒找個合心意的親事兒。
可惜,不是歪瓜裂棗的庶子就是繼室,賈母心中憤恨不過也知道如今便是實情了,是以與元春商量之後,定下了錦鄉候家的嫡長子。
盡管是嫡長子,進門之後就是當家做主的,不過他的兒子如今已然進學,隻怕這個繼母並不好做便是了。
元春卻是覺得,這樣挺好的,自己年齡大了,自怕也是找到更好的了,所以她勸著賈母應了下來。
對於元春的婚事,賈赦才懶得去理會呢,添妝他也是願意的,不過想要從大房出嫁,那是做夢。
哪怕是老太太老淚縱橫,可惜的是,賈赦仍舊沒有同意,反而是打發人將元春送去了賈政處。
賈赦的這番作為讓賈母傷透了心,大病了一場,京中也是有所傳言,說是賈赦是個心狠的,不過他宅在家裏,對於這種傳言不聞不問。
不過也有另外的說辭,元春父母雙全,合該迴到父母身邊發嫁,哪裏有在伯父家出門子的道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是眾人閑課牙罷了。
元春出嫁了,寶玉也是傷心了一迴,他實在是沒想到大姐姐才家來幾天呢,竟然這麽快地就嫁人了,而且這次出嫁,往來也不會那麽方便了。
至於其他人,對於元春能這麽快地就嫁出去,著實是滿意的,她不出嫁,族中的女孩子還怎麽議親呢?
賈母和元春對於自己的處境都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才這般痛快,迅速地出了門子,至於將來的生活如何,那就需要元春自己去經營了。
繼子什麽的雖然也許不好相處,不過保持距離,彼此不幹涉,卻是可以做到的。
元春滿腹詩書,又在皇後娘娘身邊熏陶了幾年,除了年紀大了點兒,真真兒是一點兒錯都挑不出來,配別人自然是綽綽有餘的。
畢竟她是賈母當成了皇子妃培養出來的人物。
賈家就是這樣了,林如海也為十二歲的女兒定下了婚事,是江南的書香世家,大宅門子裏的媳婦兒不好做,這家人家風也正,不過林如海是在擔心,所以定下的是不用繼承家業,不用承擔責任的嫡幼子,嫡長媳的責任太重,對於林黛玉來說,實在是太辛苦了。
自從賈府分家之後,賈母也提過幾次兩個玉兒的事情,不過林如海每次都拿寶玉的功課說事兒,他的女婿,縱然不是滿腹經綸,驚才絕豔之輩,可也得有能耐養家,有能耐護住妻兒吧?
就寶玉這樣的,將來辛苦的也隻能是自己的玉兒了。
林如海雖然話說的不好聽,可是意思表達的明明白白的,賈母也是不傻子,瞎子,自然是知道林如海瞧不上寶玉的,到了最後,竟是再不提及這樣的話了,林如海應了賈母之言,能力範圍之內,他會照拂賈府一二。
賈母雖然知道林如海滑頭,不過也無可奈何,自己的兒孫如今她都指使不動,謀劃了多年的計策一朝落敗,賈母心中也沒有那麽多的豪氣了。
一直高高在上的人,一點有了這種致命的失敗,所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老太太老態龍鍾,精神比起前些年,大不如前。
林如海歎息了一番,兒孫不出息,老太太這樣,隻能感歎幾句慈母心腸罷了。
黛玉的未婚夫韓琦卻是做出了一件讓人詫異至極的事情來,他竟然要脫離家族,成為贅婿!
這位剛剛參加完春闈,成為舉人的年輕人這一番舉動,著實地引起了一番風波。
不過韓家和林家都沒有什麽動靜出來,似乎是達成了某種協議一般,風平浪靜,至於別人再怎麽上躥下跳地等著看熱鬧,可惜兩家人都沒有大動作,所以隻能憋著了。
韓琦一時之間,風頭無倆。
贅婿是什麽?
是要被人看不起,是沒出息,是吃軟飯的代表啊!
韓琦明明有光明的前途,可是這般作為,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真心是讓人想不明白啊,連帶著韓家似乎都隱隱地被人詬病,說是容不下有出息的子弟,所以這才逼的韓琦沒了落腳之地,成為了贅婿。
再不然韓家就是為了巴結位高權重的林如海,所以賣子求榮!
這種說法顯然更有市場。
兩個家族,似乎因為韓琦的這番舉動,隱隱有交惡的跡象。
不過後來,韓琦帶著“嫁妝”入贅林家,看上去生活還挺幸福的,兒女雙全,一個隨了父性,剩下的一子一女都姓林。
盡管成為了三品大員,別人還是認為韓琦這是一種失敗,畢竟他依著他的能耐,入閣拜相並不是什麽難事兒,不過是因為家世拖累罷了。
他的夫人林氏,因為手段過人,轄製著不讓韓琦納妾找通房的,成為了一代悍婦而聞名天下,為人羨慕嫉妒恨。
當然,一同傳揚的還有林氏令人驚才絕豔的詩詞,雜記之類的,成為了名噪一時的才女,甚至對於後世皆有很深的影響。
對於別人的閑言碎語,黛玉雖然也氣惱,不過因為丈夫的開解和父親早年的教導,她並不是太在乎這些,畢竟韓琦也算是位高權重,也沒有人不開眼地當麵剝人麵皮,這不是結仇呢麽?
大家不管怎麽爭鬥,不過表麵上都是和睦萬分,甚至有些人彼此之間是知交好友,他們彼此之間的爭鬥不是因為私人關係,不過是彼此的觀點不同罷了。
聽著冠冕堂皇的,恰好也讓黛玉得益,反正不用撕破麵皮,大家彼此之間冷嘲熱諷就成。
再者黛玉也不大愛出門子應酬,非是必要的她一般不大出門,家裏教養兒女,讀個詩集,寫寫自己的人生感觸,孩子們之間的趣事兒之類的,童趣就能讓黛玉的胸懷暢達。
黛玉新婚一月便有了身孕,十八歲誕下了長子林贇也是她腰杆兒挺直的一個原因。
至於其他的原因麽,姑蘇林家如今也不大不小地出了幾個讀書人,不是舉人就是進士,雖然人數少,可是個個兒都成才也是不容易。
這樣的家族,講究抱團的江南文人圈子自然不會任由別人攻訐便是了。
黛玉的兒子林贇是林氏的新任族長,他是林如海親自教導出來的小狐狸,比起父親來,才華手段皆不缺,從小到大就是赫赫有名的神童,到了後來,六元及第,被皇帝欽點為狀元。
後來為母親請了一品的誥命,著實地讓黛玉揚眉吐氣了一把,著實地算是活到了一輩子隨心所欲!
寶玉最後娶了自己的表姐寶釵,倒也算是門當戶對,賈母一點兒也沒有波折地就點頭同意了這樁婚事,想著薛家的浮財不少,能讓寶玉一生吃喝無憂,這樣也挺好。
果不其然,寶釵的嫁妝豐厚,隻怕有四五萬之巨,二房上下皆是滿意不已。
至於探春,一個庶女罷了,最後被賈政許給了皇商之家,男方是家中的繼承人,倒也算是上進,至少是個秀才出身。
探春滿意了,隻要不是吃喝玩樂之輩,坑了自己一輩子,她就滿意了。自己奉承了老爺太太這麽多年,也算是得償所願,探春嫁妝雖然簡薄,不過她是官家之女,身份可以彌補了。
長房的迎春一直都是沒人管的小可憐,蹉跎到了十七八的年歲,這才被賈璉匆匆地嫁給了外地的小官,五品的守備,據說他祖父曾經是國公爺的部下。
誰也不知道迎春的小日子過的如何,不過都說善弈者善謀,希望她的生活能好起來。
東府被抄之後,惜春果然如同自己曾經感歎的那般,遁入空門,哪怕是有西府可以倚靠,不過她似乎是倦了這種公侯之家的生活,所以選擇了這樣的生活。
好在有賈府的招牌,也不敢有人狠欺了她便是了。
賈母對於自己的外援林如海一言不發之事雖然心中頗有意見,可也知曉這種家務事兒,外人著實是不能摻和的。
再者,賈府如今大不如前,要借助外力,借助林家的地方多了,所以她若是再和林家交惡,殊為不智。
盡管理智上能接受,可是感情上接受不了,林如海是賈府的女婿,合該站在自己這一邊才對!
勉強地壓下了心頭的不滿之後,賈母耷拉著眼皮,對著賈珍問道,
賈珍自己也為難啊,這說起來,他和賈赦臭味相投,三不五時地聚集在一起吃酒玩樂,最是親睦不過了,按著道理來說,他該偏著賈赦才對。
可是賈珍雖然是個紈絝,萬事不理的性子,可也知道西府的這位老祖宗最是偏疼政二叔,最是疼愛寶兄弟,所以他該如何選擇?
賈珍心中為難,嘴上囁嚅了半天,這才道,
“一切聽老祖宗的吩咐!”
賈赦父子對於這種情況自然是也不意外,賈珍是個什麽模樣他們比誰都清楚。
賈母對於賈珍的滑不丟手有些不滿,不過賈珍是東府的,且是賈氏一族的族長,哪怕自己是超品的誥命也得給族長幾分麵子的。
哪怕他是晚輩呢!
所以如今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賈母的身上,賈母自己也是為難,到底該如何是好?
“女婿,你可是有所建議?”
看著一言不發的林如海,賈母突然地問道。
眾人一驚,然後目光都聚集在了林如海的身上。
他苦笑了兩聲,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兒,自己摻和進去算怎麽迴事兒?
“老太太,按著我的心意,兒孫自有兒孫福。”
林如海就是這麽一句話,不過也表明了他是讚同賈家分家的,賈母一震,雙目冒著精光,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麽。
“王大人呢?”
既然征詢外人的意見,自然是不能拉下王子騰的。
“老太太,我慚愧啊,這是府上的家務事,實在是沒有我插嘴的地方,不過我也是讚同林大人的,兒孫自有兒孫福。”
王子騰尷尬地笑了笑,似乎是真的挺慚愧的,不過具體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便是了。
不過王家女兒幹的好事,他這個當家人,勢必要給賈府一個交代才行呢。
王子騰想想也是頭大,自己簡直苦逼,別人的姻親都是助力,唯獨自己,實實在在地是一幫子扯後腿的。王子騰在想,反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己狠心下來誰也不去理會,看看這幾位是否還能囂張的起來。
當然,賈府的動蕩也給了王子騰某些啟發,賈府的內宅婦人這般地猖狂囂張,那麽自己家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呢?
家宅不寧,內帷不休,這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罪名,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問題不大,一旦攤上事兒了,這絕對是惹禍之源。
王子騰能受帝王寵愛十餘年,步步高升,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的,可不單單是勳爵之後那麽簡單。
上過戰場,經曆過風霜的王子騰絕對比別人狠上許多。
武將做事兒,粗鄙不過腦子,全靠一腔熱血,一身武藝,不過王子騰恰恰是個例外,他文武兼修,難得的儒將,又是一品人才,自然是受著皇帝的信任,步步高升。
如今的王子騰,節製著京城幾方兵馬,拱衛京城,說一句皇帝將自己的性命放在了王子騰的手中也不為過,這般才是盛寵人物。
若是王子騰老老實實,別摻和到那些要命的事兒裏頭去,絕對能平平安安,位極人臣!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相,哪怕王子騰沒有兒子,將來的所有家業都會落到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子侄身上,不過王子騰還是想讓家族更進一步,成為頂尖的世家,所以才會鋌而走險。
結果麽,一目了然,皇帝如何能容忍自己的心腹變節?王子騰死的不明不白隻怕便是有當今的手筆。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林如海也是就著發散了一下自己的思維,然後迴神過來,偌大的廳堂上,靜悄悄的,等待著賈母的最後裁決。
看著幾個不成器的子孫,再看看垂著眼皮的林如海和王子騰,賈母心中泛起了一絲的苦澀來。
“好吧,分家就分家吧。怎麽分,你們看著辦吧。”
賈母幹啞著嗓子,對著眾人道。
看著欣喜若狂的長子長孫,一臉灰敗勉力保持著風度的賈政,賈母隻覺得心神俱疲,兒孫不睦,對於老人家來說,絕對是個巨大的打擊。
但凡勳貴分家,自然是有早有定例的,三七開,長子拿大頭,次子分小份兒,也惱不得賈政不想分家呢。
不過在分家之前,賈赦父子還要和二房撕擼一件事兒,那就是賬冊上不幹不淨的事兒,這許多的東西都是折損,要不然虧空,賬麵上基本上被搬的幹幹淨淨,難道自己父子折騰了這麽久,就隻能得了一個空架子不成?
索性賈赦在摟財方麵確實是一把好手,所以早早地就和兒子倆人將這些該做的準備都做好了。
既然進入了具體執行階段,作為外人的林如海和王子騰再留在這裏就不是那麽方便了。
林如海和王子騰提出了告辭,賈府眾人也沒有挽留,賈赦兄弟親自地將二人送到了府門口,王子騰和林如海相視苦笑了幾聲,然後各自分開,家去不提。
偌大賈府,這一夜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徹夜未眠,包括幾位小主子們。
哪怕老太太怕嚇著了自己的寶貝大孫子,吩咐了鴛鴦去哄著寶玉睡了,可是聽著看著府上的氣氛不對,寶玉哪裏能睡的著?
最後挨不住了,這才半眯半醒地睡了會兒。
說賈赦傻吧,他真心是不傻,竟然還藏存著發妻死之前賈府是賬本子,所以有了這份賬本子對比,二房到底將多少屬於自己的東西給瓜分了自然是一清二楚,當然,還有那些蛀蟲的奴才們,他反正是一個都不會放過就是了。
想著自己能翻身當家做主,賈赦就忍不住地抖了起來,越發地無法無天起來了。
賈璉跟著父親後麵,做了個應聲蟲,他怎麽吩咐自己就怎麽做,至於其他,一推三不知,全都推到老爺頭上,確確實實地享受了一把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感覺。
賈家的這次分家著實地撕擼了不少時日,偌大的京城就跟看實時轉播的一般,等著看賈府的笑話呢。
世人心驚於為了錢財這些身為之外,母子,兄弟,叔侄之間竟然能折騰到這個地步,不過也是在內省,到底自己家有沒有存著這樣的事情呢?
這樣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就讓大家麵皮上有些尷尬了,誰家也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家決計是不會有這樣的事情便是了。
防患於未然,吾日三省吾身,這些話被人用爛了。
月餘過去了賈府總算是將舊賬給翻完了,當家夫人的陪房也是抄家的抄家,送官的送官,著實地是一場大戲,甚至皇帝都派了人盯著賈府,就想知道結果到底如何。
盡管好多的浮財都是找不迴來了,不過家傳庫房的老物件兒卻是找迴了不少,這其中頭一個沒臉的不是當家夫人的王氏,反倒是賈母。
誰讓她的陪房貪圖的最大呢?
花園子修的美輪美奐,不過是一介奴才,上哪兒攢下這麽偌大的一份家產去?
賈赦才不信自己的母親會是這麽大方無度之人?竟然不體恤自己的兒孫,反倒是貼補了陪房,再是心腹,也不過是下人罷了。
賴家兩兄弟被賈珍賈赦聯合抄家,然後被闔家被送去官府,年紀大了,歸家榮養的賴嬤嬤抱著自己的大孫子,平民身份的賴尚榮老淚縱橫,卻是沒有覺得這老不死的值得同情。
王氏的陪房周瑞也是被抄家,不過顧忌到王子騰,並沒有將之送官,反倒是譴歸王家,讓王子騰去處理好了。
王子騰多利落的人啊,怎麽可能會留著這種不知死活的奴才打臉?
所以周瑞一家子包括他們的女婿冷子興一家子,闔家上下十多口子人,消失的無影無蹤,據說是被人給買到西山的煤礦上去了,不過不知真假,不過是小人物,誰也沒想著去探究便是了。
這種發賣,一般都是被灌了啞藥,料理幹淨了才會賣了的,否則的話,還不知道惹出多少的禍端呢。
下剩的采買上的,大小的管事麽,折了無數,賈府上下數百口子的家奴送官的送官,發賣的發賣。
賈赦掌握著大局,細節上兒子去補充,父子倆合作愉快!
賈赦也知道自己腦子有些時候不大靈光,所以花了重金,求了林如海為自己請了個師爺幕僚迴來,對著他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有了這位的輔助,賈赦還怕什麽呢?和老太太,二房鬥的不亦樂乎。
賬目撕擼清楚明白了之後,這才開始分家了。
因為許多的虧空都是二房造成的,所以賈政隻能分得一成的家產,按著賈赦之言,他這是看著侄子和侄女們可憐,所以才會如此心善,給二房一些養家糊口之資,否則的話,他將二房趕出去,讓他們一家子淨身出戶,去喝西北風,誰也不會說自己一個不好來。
賈赦雖然話語說的不好聽,卻也算是實情。
王夫人的嫁妝基本上都搭了進去,分到手的這點兒東西,哪裏有她的嫁妝豐厚?簡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本來就沒有多少的夫妻感情,現在又被世人知曉了自己坐下的這些事兒,王夫人說句心如死灰,形容枯槁絕對不誇張。
她算是徹底地入住小佛堂了,說不定後半輩子就要在佛堂度過了。
賈政為了一雙兒女考慮,所以沒有休妻的打算,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想著自己因為王氏丟進的不止是臉麵,賈政簡直氣的牙癢癢,可也無可奈何。
王子騰可不是吃素的,所以王家決計不能有休棄之女,對著賈政,王子騰直接采取了碾壓的態度,不過對於長房麽,則是安撫過多。
這也是賈赦能在和老太太,二房鬥法中占據上風的原因之一。
老太太之前麽,想跟著二房搬出去,省的留在這個不孝子的身邊,將自己給氣死,可是到了後來,她反倒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留在長房,看著賈赦父子倆能折騰個什麽出來。
再者說了,自己一旦搬出去,總有股子自己戰敗了,然後灰溜溜地敗走的錯覺,所以不管是二房如何地求懇,不過老太太仍舊是選擇了留下。
一起留下的還有寶玉,他可是老太太的心頭寶,自然是不會跟著父母走的,至於李紈,探春之流,卻沒有多少的辦法,賈政不打算讓王氏再插手家務,所以需要長媳出麵了,再有探春在一旁輔助,應該不會出現什麽大岔子。
賈政一家子搬了出去,賈赦立即地覺得天高氣爽,府中的空氣似乎都清新了幾分。
對於他興衝衝地想要搬進榮禧堂之事,卻也沒有成功,他若是搬進去,一個逾製的名頭自然是落到了他頭上了。
裏麵有老太太,外麵有做官的二老爺盯著您呢,您可千萬別犯傻,將這種把柄遞到人家的手中,到時候您可就是砧板上的肉,任由別人宰割了。
賈赦聞言,跳將起來,忙令人去整改,正好地將老二兩口子住過的地方推到重建!
反正他是不差錢的。
賈赦的這種混不吝的性子,在當家做主之後,越發地明顯了起來,幸好對自己花了重金聘來的幕僚頗為地看重,否則的話,也不知道會是個什麽境況呢。
榮國府成為了將軍府,這其中落差最大的肯定不是賈赦父子,反倒是賈母和賈政,賈政一家子搬去了寧榮街後麵不遠處的三進宅子裏,主子沒有幾個,下人也用不上許多,李紈治家又是個小氣吝嗇的,能省則省,定然不會為了臉麵鋪蓋那許多的。
現在的賈政,哪怕是還養著一兩個清客,卻絕對不能像之前那般可以隨意地去賬房支銀子了,想想簡直傷心傷懷,肝腸寸斷!
賈母想著自己風光了一輩子,可是到了臨了老了,竟然栽跟頭了,而且還這麽狠,最要緊的是,算計自己的不是外人,反倒是兒孫,這如何地能不讓賈母失落傷懷?
且國公府的門第一降再降,成為了將軍府,她這個老封君,徹徹底底地成了沒用的閑人,心中的淒涼可想而知。
偏偏賈璉夫妻最是得意,盡管家裏如今是大老爺當家做主,不過賈赦跟以往沒有多少的差別,甚至是榮禧堂也是因為修繕並沒有住進去,可是賈赦卻是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這股子暢快勁兒是自己奢求了多少年的?
至於管家理事啥的,他丁點兒也沒有考慮過自己的繼室,兒子都這麽大了,就別給邢夫人那些不切實際的奢望了,直接地教給了兒子手上,邢夫人雖然惱火,不過也無可奈何,這便是做繼室的不堪之處了。
王熙鳳雖然提心吊膽了一陣子,好生地奉承了丈夫一陣子,甚至還大度地替賈璉納了幾個屋裏人,可惜的是,賈璉如今似乎是被王熙鳳給傷心了,所以對於女人,誰都是淡淡的,也沒有特別地給了誰好臉色便是了。
哪怕是為了子嗣計,他去後院的還是挺勤快的。
賈府的這些紛紛擾擾卻是與別家並不相幹,林如海卻是正好地拿著這些東西來教導自己的女兒,男人和女人的視覺不同,是以養成了黛玉看待問題從大局上出發,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的習慣。
這種性格,到底也說不上是還是不好,隻待將來驗證了。
賈府的塵埃落定,京中又有了另外的樂子給大家看,所以慢慢地,賈府便淡出了眾人的視線。
似乎是因為賈府開了個壞頭兒,所以接下來,京城不斷地爆出了或大或小的家醜,然後無數人的人家選擇了分家。
不過別人治家還算嚴謹,所以並沒有爆出更加的可怕的事情來,不過分家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醜事兒。
分了家,許多之前親密的兄弟,甚至是父母之間生了罅隙,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態。
這番折騰下來,皇帝驚喜地發現,朝臣之間的往來似乎也沒有那麽密切了,畢竟大家聯絡有親的,可是現在呢?許多的兒女親家甚至見麵時分外地尷尬了。
皇帝盡管目前還沒有摸清真正的原因,不過他對於這種事情也是樂見其成的,臣子們不睦了才好呢,他晚上睡覺睡的也是更加地踏實了。
皇帝的心情好,朝臣們心情自然也好,每天上朝也不用提心吊膽了,一時之間,京城暖風徐徐,一派盛世之象。
皇子們如今正忙著整理自己手中亂七八糟的勢力,賈府分家之事,坑的最恨的便是這些皇子們了,而且還不知道該去抱怨誰。
寶玉因著分家一事兒,悶悶不樂了幾日,不過過了幾天,有丫鬟陪著,姐妹們伴著,他有恢複了往日裏那個萬事不去想的性子,每天地帶著丫鬟淘氣,如今他老子離的遠,大老爺才懶得去調、教別人的兒子呢。
至於老太太,疼寶玉還來不及呢,哪裏會讓他去受苦吃罪?
寶玉突然發現,這分家似乎也不全然就是壞事兒。
現在沒人管他了,說句如魚得水也不為過。
至於賈璉夫婦,自己成日裏忙著管家理事,也沒有心思和寶玉一個小孩家家計較什麽便是了。
至於在外麵吃佛念經的王夫人,慢慢地通過探春的手,嚐試著掌控二房,不過李紈也不是吃素的,隻要不是王氏正麵和自己對上,小姑子探春,她還是有手段彈壓的。
再者,李紈讓兒子去討祖父的歡心,知道公公最看重什麽,李紈就讓兒子去請教賈政學問去了。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閑著無聊的賈政開始手把手地教導孫子讀書寫字了,最起碼,賈政比萬事不理的家學強些吧?
安慰好了自己之後,李紈就將賈蘭交給公公去教導了。
還真別說,賈蘭確實是個可造之材,雖然祖父的學問一般,不過對於賈蘭來說,目前是足夠了的。
賈蘭乖巧上進,對於賈政來說,似乎是看到了自己的長子,一個教的用心,一個學的用心,相處的再是和睦也沒有了。
賈政的心情愉悅,似乎是找到了第二春,每天樂樂嗬嗬的,著實地讓人敬佩這位的為人處世,心胸豁達。
林如海聽聞之後,也隻能無語了,賈政這種人,也許不管是淪落到什麽地步,他也會跟什麽鴕鳥似的,自娛自樂的。
算了不去管他了。
到了年底,聽說皇後娘娘有了恩典,想將年過二十五的宮女子放出來一批,讓她們闔家團圓,自本朝立國以來,這似乎是第一迴,是以滿朝文武皆感懷皇後娘娘的仁慈恩典。
這是好賴和賈家扯不上關係,他們家的大姑娘做的是女史一職,卻不是宮女子,所以並沒有理睬這事兒。
不過等到元春出現在將軍府門口時,大家這才被嚇到了。
殊不知,元春自己更加地驚嚇呢,府上什麽時候分家了?!
賈赦聽聞元春被放出宮了,略略地有些儀容不整地跑到了老太太的房裏來圍觀賈府的這個希望。
他對於元春也是有一番擔憂的,若果真她有朝一日得寵,那麽對於大房來說,就是再糟糕不過的第一件事兒了,現在好了,元春竟然被放迴來了!!
賈赦在看到元春的那一刻,恨不得叉腰仰頭大笑三聲才好呢。
不過看著與老太太抱頭痛哭的元春,賈赦難得的沒有出聲嘲諷幾句,畢竟不過是小女子罷了,自己一個大老爺們,何苦與她為難過不去呢?
賈赦放下了自己懸著的心,看來老太太也顧不上招唿自己,他直接地離開了老太太的院子,去了前院,找自己的幕僚先生去喝酒慶祝了。
自己許多能說的,不能說的都可以和這位先生吐露,這種全然信任的感覺真的是忒好了。
賈赦可不知道這位的來曆,哪怕是介紹人林如海也不很清楚,不過他隱約地有些感覺,並不是很明確,也沒有那麽多的好奇心去探究。
賈母在孫子和孫女的安慰下,這才勉強地止住了哭腔,然後才仔細地問起了元春,到底為何女史做的好好兒的,竟然會被放迴家。
她肩負的可不止是一家子的希望啊!
當初送她進宮,雖然是賈母求了皇後娘娘的恩典,可是這裏頭,王家的王子騰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現在她被放迴來,難道說王家這是要和賈府生分了?
賈母一不小心腦補了不少的東西出來,可不知道,這裏頭到底有多少人插手了呢。
比如說賈赦,比如說林如海,比如說王子騰,反正到了後來,元春就順利地出宮了。
元春聽著祖母相問,自己其實也挺尷尬為難的,她真心是兢兢業業,丁點兒差錯也不敢出,在宮中花費了銀錢無數,幾乎近五六萬兩的銀子填了進去。
可惜的是,皇後娘娘是怎麽說的呢?
因為家裏拖後腿,更加要命的是,她母親王氏的品行不端,所以哪怕元春是被祖母教養長大的,可惜的是,受了王氏的牽累,所以趁著這次的機會,皇後娘娘就直接地將她給放了出來,美名其曰,這是皇家恩典,不想元春這樣的好女孩兒在宮裏耽誤了青春,耽擱了前程。
主子既然發話了,她還能如何呢?
賈府將元春送進宮去,送到了皇後娘娘身邊,就是想借著皇後娘娘之手,將元春放在太子殿下的身邊。
可惜,現在一切玩完!
元春麵露苦澀,許多的事情都不是她能說的,所以隻能講這些冠冕堂皇之言拿出來敷衍塞責祖母的發問了。
寶玉卻是歡喜無限,他對於大姐姐的記憶一直都停留在自己幼時她教導自己讀書寫字的場景上,現在大姐姐迴來了,闔家團圓,簡直是大喜事一件。
聽著寶玉的童言稚語,賈母和元春雖然也笑著,可是那笑容怎麽看怎麽勉強。
賈家既然分家了,那麽元春決計是不能再繼續地留在將軍府就是了,當天下午,與祖母吃了一頓團圓宴的元春就被賈政領著,家去了……
有了元春,探春就要功成身退了。
王夫人雖然感歎自己的女兒命苦,可是有了嫡女,她卻是滿意的,女兒迴來了,總算是不用看著庶女在自己麵前礙眼了,再一個,元春的手段能耐可不是李紈能抵抗的了的,自己掌控內宅,不過是時間問題。
可不知,到了後來掌控內宅的卻恰恰是元春,並不是王氏,這聽著並沒有什麽,不過其中的差距可大著呢。
元春出手,李紈自然是沒有立足之地的,不過她也不怕,自己的兒子如今得了老爺的歡心,有了兒子出息,她後半生有靠,才不會跟過不上幾日就會嫁出去的小姑子有什麽麵紅耳赤呢。
就算是大姑娘不要臉,她還要臉呢。
兒子的前程要緊,所以李紈就痛快地交賬了,二房如今又有多少的東西呢?她有嫁妝,吃喝不愁,將來有靠,才不髒自己的手呢。
不過看著探春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李紈心裏也是痛快的,該,讓你隻知道奉承嫡母。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古人誠不我欺也!
元春迴了二房,她如今即將二十,已然是大齡女青年了,合該是出門子的年紀了。
李紈在元春的這個年歲,已然是為人母了。
不過元春如今的身份卻也尷尬,年紀這麽大了,哪裏還能有什麽良緣?
兩個出路,要不然嫁給人為繼室,再不然,就是嫁去外地。
賈母對於這種情況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她對於元春也是有一番疼愛的,所以拖著老邁之軀,然後帶著孫女兒出席了幾場京中的宴請,又請托了幾家相好的老姐妹們,就是想為孫女兒找個合心意的親事兒。
可惜,不是歪瓜裂棗的庶子就是繼室,賈母心中憤恨不過也知道如今便是實情了,是以與元春商量之後,定下了錦鄉候家的嫡長子。
盡管是嫡長子,進門之後就是當家做主的,不過他的兒子如今已然進學,隻怕這個繼母並不好做便是了。
元春卻是覺得,這樣挺好的,自己年齡大了,自怕也是找到更好的了,所以她勸著賈母應了下來。
對於元春的婚事,賈赦才懶得去理會呢,添妝他也是願意的,不過想要從大房出嫁,那是做夢。
哪怕是老太太老淚縱橫,可惜的是,賈赦仍舊沒有同意,反而是打發人將元春送去了賈政處。
賈赦的這番作為讓賈母傷透了心,大病了一場,京中也是有所傳言,說是賈赦是個心狠的,不過他宅在家裏,對於這種傳言不聞不問。
不過也有另外的說辭,元春父母雙全,合該迴到父母身邊發嫁,哪裏有在伯父家出門子的道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是眾人閑課牙罷了。
元春出嫁了,寶玉也是傷心了一迴,他實在是沒想到大姐姐才家來幾天呢,竟然這麽快地就嫁人了,而且這次出嫁,往來也不會那麽方便了。
至於其他人,對於元春能這麽快地就嫁出去,著實是滿意的,她不出嫁,族中的女孩子還怎麽議親呢?
賈母和元春對於自己的處境都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才這般痛快,迅速地出了門子,至於將來的生活如何,那就需要元春自己去經營了。
繼子什麽的雖然也許不好相處,不過保持距離,彼此不幹涉,卻是可以做到的。
元春滿腹詩書,又在皇後娘娘身邊熏陶了幾年,除了年紀大了點兒,真真兒是一點兒錯都挑不出來,配別人自然是綽綽有餘的。
畢竟她是賈母當成了皇子妃培養出來的人物。
賈家就是這樣了,林如海也為十二歲的女兒定下了婚事,是江南的書香世家,大宅門子裏的媳婦兒不好做,這家人家風也正,不過林如海是在擔心,所以定下的是不用繼承家業,不用承擔責任的嫡幼子,嫡長媳的責任太重,對於林黛玉來說,實在是太辛苦了。
自從賈府分家之後,賈母也提過幾次兩個玉兒的事情,不過林如海每次都拿寶玉的功課說事兒,他的女婿,縱然不是滿腹經綸,驚才絕豔之輩,可也得有能耐養家,有能耐護住妻兒吧?
就寶玉這樣的,將來辛苦的也隻能是自己的玉兒了。
林如海雖然話說的不好聽,可是意思表達的明明白白的,賈母也是不傻子,瞎子,自然是知道林如海瞧不上寶玉的,到了最後,竟是再不提及這樣的話了,林如海應了賈母之言,能力範圍之內,他會照拂賈府一二。
賈母雖然知道林如海滑頭,不過也無可奈何,自己的兒孫如今她都指使不動,謀劃了多年的計策一朝落敗,賈母心中也沒有那麽多的豪氣了。
一直高高在上的人,一點有了這種致命的失敗,所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老太太老態龍鍾,精神比起前些年,大不如前。
林如海歎息了一番,兒孫不出息,老太太這樣,隻能感歎幾句慈母心腸罷了。
黛玉的未婚夫韓琦卻是做出了一件讓人詫異至極的事情來,他竟然要脫離家族,成為贅婿!
這位剛剛參加完春闈,成為舉人的年輕人這一番舉動,著實地引起了一番風波。
不過韓家和林家都沒有什麽動靜出來,似乎是達成了某種協議一般,風平浪靜,至於別人再怎麽上躥下跳地等著看熱鬧,可惜兩家人都沒有大動作,所以隻能憋著了。
韓琦一時之間,風頭無倆。
贅婿是什麽?
是要被人看不起,是沒出息,是吃軟飯的代表啊!
韓琦明明有光明的前途,可是這般作為,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真心是讓人想不明白啊,連帶著韓家似乎都隱隱地被人詬病,說是容不下有出息的子弟,所以這才逼的韓琦沒了落腳之地,成為了贅婿。
再不然韓家就是為了巴結位高權重的林如海,所以賣子求榮!
這種說法顯然更有市場。
兩個家族,似乎因為韓琦的這番舉動,隱隱有交惡的跡象。
不過後來,韓琦帶著“嫁妝”入贅林家,看上去生活還挺幸福的,兒女雙全,一個隨了父性,剩下的一子一女都姓林。
盡管成為了三品大員,別人還是認為韓琦這是一種失敗,畢竟他依著他的能耐,入閣拜相並不是什麽難事兒,不過是因為家世拖累罷了。
他的夫人林氏,因為手段過人,轄製著不讓韓琦納妾找通房的,成為了一代悍婦而聞名天下,為人羨慕嫉妒恨。
當然,一同傳揚的還有林氏令人驚才絕豔的詩詞,雜記之類的,成為了名噪一時的才女,甚至對於後世皆有很深的影響。
對於別人的閑言碎語,黛玉雖然也氣惱,不過因為丈夫的開解和父親早年的教導,她並不是太在乎這些,畢竟韓琦也算是位高權重,也沒有人不開眼地當麵剝人麵皮,這不是結仇呢麽?
大家不管怎麽爭鬥,不過表麵上都是和睦萬分,甚至有些人彼此之間是知交好友,他們彼此之間的爭鬥不是因為私人關係,不過是彼此的觀點不同罷了。
聽著冠冕堂皇的,恰好也讓黛玉得益,反正不用撕破麵皮,大家彼此之間冷嘲熱諷就成。
再者黛玉也不大愛出門子應酬,非是必要的她一般不大出門,家裏教養兒女,讀個詩集,寫寫自己的人生感觸,孩子們之間的趣事兒之類的,童趣就能讓黛玉的胸懷暢達。
黛玉新婚一月便有了身孕,十八歲誕下了長子林贇也是她腰杆兒挺直的一個原因。
至於其他的原因麽,姑蘇林家如今也不大不小地出了幾個讀書人,不是舉人就是進士,雖然人數少,可是個個兒都成才也是不容易。
這樣的家族,講究抱團的江南文人圈子自然不會任由別人攻訐便是了。
黛玉的兒子林贇是林氏的新任族長,他是林如海親自教導出來的小狐狸,比起父親來,才華手段皆不缺,從小到大就是赫赫有名的神童,到了後來,六元及第,被皇帝欽點為狀元。
後來為母親請了一品的誥命,著實地讓黛玉揚眉吐氣了一把,著實地算是活到了一輩子隨心所欲!
寶玉最後娶了自己的表姐寶釵,倒也算是門當戶對,賈母一點兒也沒有波折地就點頭同意了這樁婚事,想著薛家的浮財不少,能讓寶玉一生吃喝無憂,這樣也挺好。
果不其然,寶釵的嫁妝豐厚,隻怕有四五萬之巨,二房上下皆是滿意不已。
至於探春,一個庶女罷了,最後被賈政許給了皇商之家,男方是家中的繼承人,倒也算是上進,至少是個秀才出身。
探春滿意了,隻要不是吃喝玩樂之輩,坑了自己一輩子,她就滿意了。自己奉承了老爺太太這麽多年,也算是得償所願,探春嫁妝雖然簡薄,不過她是官家之女,身份可以彌補了。
長房的迎春一直都是沒人管的小可憐,蹉跎到了十七八的年歲,這才被賈璉匆匆地嫁給了外地的小官,五品的守備,據說他祖父曾經是國公爺的部下。
誰也不知道迎春的小日子過的如何,不過都說善弈者善謀,希望她的生活能好起來。
東府被抄之後,惜春果然如同自己曾經感歎的那般,遁入空門,哪怕是有西府可以倚靠,不過她似乎是倦了這種公侯之家的生活,所以選擇了這樣的生活。
好在有賈府的招牌,也不敢有人狠欺了她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