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眨了眨眼,含著下巴細聲細氣的說道:
“母妃教導的極是,隻是前兩日刮台風,絲竹園後院裏七零八落散落了不少東西,這兩日紀媽媽不在,小丫頭們幹活兒不太得力,小蝶不放心要親自盯著,所以離不開。
倚翠給李媽媽幫忙準備祭品,也累了一整日,女兒便想著讓她歇一歇。
女兒院子裏的婢女母妃也是知道的,能帶出門的也就這麽幾個,所以女兒今日便隻能帶上青瑣出門了。
母妃平日裏總是教導女兒,出了府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父王的臉麵,做事要恭謹低調,女兒想著,今晚大姐姐已經是萬眾矚目的人物,女兒和三妹妹、芝表妹便不適宜再出風頭,免得遭人嫉妒,為父王招惹是非。
所以女兒打算放完河燈,在夜市上稍稍逛一逛便帶著三妹妹、芝表妹一起早些迴府。”
琉月說完,眼尾掃了掃琉惜,看到她臉上一直掛著的甜笑微微裂開,琉月滿意的勾了勾唇。
炎楚郡臨海,一年中除了過年,最重要的便是這個祭祀祖先、超度亡靈的中元節。
今日公儀琉玉被選為海神娘娘,王府其他幾位女兒自然也會成為所有人矚目的對象。
對琉惜這種愛出風頭的柳樹精而言,這麽一個大好嶄露頭角的機會,她怎麽會願意放棄?
琉月的話音落下,琉惜臉上立即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吳氏微微一笑,不動聲色的給了琉惜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對琉月稱讚道:
“郡主能處處為王爺著想,母妃和王爺心裏都是極安慰的。如此你便帶著兩個妹妹先去換衣裳,等伯衡表哥迴來陪你們出府吧!”
伯衡是金氏的兒子吳濱文的表字,提起這個所謂的表哥,琉月察不可見的皺了皺眉,低下頭恭敬的應了聲是。
青瑣和夏風還有吳裳芝的婢女落梅從天香手裏接過衣裳和首飾盒,琉月幾人恭敬的給吳氏行了禮,便各自帶著婢女去旁邊的幾個小偏閣換衣裳去了。
進了偏閣,青瑣小心翼翼幫琉月換好衣裳,一邊幫琉月整理絲扣裙角,一邊皺著眉道:
“郡主,這身衣裳又好看又奢華,隻是腰身和袖子都大了些,不是很合體啊。
王妃為什麽不把衣裳提前送到各位娘子的院子裏,而是臨到跟前才讓到褚岱院直接穿上?現在要改也來不及了。”
琉月看著銅鏡裏的人,個子高挑,身材纖細,身穿一襲煙霞色的銀紋蟬紗絲衣,腳上穿著雲煙如意水漾紫緞鞋。
隻是衣裳太寬鬆,顯得整個人纖細的有些過分。
為什麽?
因為這些一衣百金、穿出去極能彰顯王府氣魄的衣裳全都是從‘霓裳行’臨時租用的。
她們穿完之後,‘霓裳行’會將這幾件和其他成衣一起,發往雲城、白波等郡的分行賣給其他貴女。
琉月笑了笑沒迴答。
青瑣雖然不解,也沒在多問,待出了偏閣,迴到正廳,一進門,琉月便看見一個白麵俊秀的男子坐在金氏的下首,正帶著滿臉謙和的笑容與吳氏說話。
正是吳濱文。
吳濱文長著一副斯文樣,卻是個不能踏實念書的性子,吳氏便讓他協助祁掌櫃管理炎楚郡和周圍幾個縣的鋪子,此時他應該剛才從淨水縣查賬迴來。
琉月執扇的手緊了緊,全身的汗毛霎時便豎了起來。
吳裳芝提起長裙小跑過去,嬌嗔的叫了聲:
“哥哥,你終於趕迴來了,我還以為你趕不及帶我們去放燈呢!”
吳濱文滿臉笑意:
“今日是大表妹嶄露頭角的大日子,我怎能不趕迴來,之前讓人傳過話,說無論如何也會在天黑之前趕迴來的。”
他說著話,眼角朝站在吳裳芝身後不遠處、臉色平靜看著他的琉月掃了掃,隻見琉月穿上了新衣,衣裳雖然不太合體,臉上也未施脂粉,卻已經隱隱露出還帶著些許稚氣的天姿國色。
吳濱文臉上的笑容又盛了三分,看著琉月的目光帶了幾分羞澀。
琉月轉過眼,給吳氏行了禮。
金氏一直笑眯眯的盯著兒子,順著吳濱文的眼光看了看琉月,嘴角撇了撇,轉過眼對琉惜大聲誇讚道:
“還是惜兒最美,看看這身淺粉色的古煙紋碧霞羅裙,嘖嘖嘖,簡直將惜兒的嬌俏可愛展現的淋漓盡致。”
琉惜高興的抬了抬下巴,給了金氏一個甜笑,嘴上卻說道:
“舅母最喜歡哄惜兒了,惜兒哪有這麽美!”
吳裳芝瞟了一眼臉色平靜的琉月,又看看滿臉得意的琉惜,察不可見的撇了撇嘴,又勾唇笑道:
“是啊,母親說的對,三表姐如今越來越美了。”
吳氏滿意的點點頭,卻沒有接著金氏和吳裳芝的話說,轉頭對站在她身側的劉姨娘道:
“雲兒太小,我想著城外人多,前兩日又剛剛刮過台風,小孩子去恐是容易吹海風受涼,雲兒今日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流雲小嘴一癟,眼巴巴的看了一眼劉姨娘,委委屈屈低下頭忍住了眼裏的淚。
琉月注意了一下劉姨娘,卻見劉姨娘臉上的神色沒有半分變化,隻恭敬的說了聲是,那模樣倒不像姨娘,更像吳氏身邊的婢女。
站在另一邊的李姨娘更是低著頭不言不語,她本就是個木訥寡言的性子,對眾人而言,李姨娘從來都是如屋內擺件一般的存在。
琉月上前摸了摸流雲的小腦袋:
“四妹妹乖啊,二姐姐一會兒給你帶流水街的吹糖人迴來玩兒啊。”
流雲抬起頭,長長睫毛上還掛著一滴要落不落的淚,卻乖乖的點了點頭。劉姨娘看過來的眼裏便露出了一絲感激之色。
吳氏和金氏又問了吳濱文幾句閑話。大管家公儀忠來報,說門上已經準備好了馬車。
眾人便起身出了府門。
公儀明城一個月前去了邊營,本來祭祖這樣的大事,他是一定要出席的。
但近幾個月琉球人時不時上岸騷擾漁村,今日這樣的喜慶日子,邊營更是嚴防死守,唯恐琉球人趁機竄上岸,壞了祭祖的氣氛。
“母妃教導的極是,隻是前兩日刮台風,絲竹園後院裏七零八落散落了不少東西,這兩日紀媽媽不在,小丫頭們幹活兒不太得力,小蝶不放心要親自盯著,所以離不開。
倚翠給李媽媽幫忙準備祭品,也累了一整日,女兒便想著讓她歇一歇。
女兒院子裏的婢女母妃也是知道的,能帶出門的也就這麽幾個,所以女兒今日便隻能帶上青瑣出門了。
母妃平日裏總是教導女兒,出了府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父王的臉麵,做事要恭謹低調,女兒想著,今晚大姐姐已經是萬眾矚目的人物,女兒和三妹妹、芝表妹便不適宜再出風頭,免得遭人嫉妒,為父王招惹是非。
所以女兒打算放完河燈,在夜市上稍稍逛一逛便帶著三妹妹、芝表妹一起早些迴府。”
琉月說完,眼尾掃了掃琉惜,看到她臉上一直掛著的甜笑微微裂開,琉月滿意的勾了勾唇。
炎楚郡臨海,一年中除了過年,最重要的便是這個祭祀祖先、超度亡靈的中元節。
今日公儀琉玉被選為海神娘娘,王府其他幾位女兒自然也會成為所有人矚目的對象。
對琉惜這種愛出風頭的柳樹精而言,這麽一個大好嶄露頭角的機會,她怎麽會願意放棄?
琉月的話音落下,琉惜臉上立即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吳氏微微一笑,不動聲色的給了琉惜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對琉月稱讚道:
“郡主能處處為王爺著想,母妃和王爺心裏都是極安慰的。如此你便帶著兩個妹妹先去換衣裳,等伯衡表哥迴來陪你們出府吧!”
伯衡是金氏的兒子吳濱文的表字,提起這個所謂的表哥,琉月察不可見的皺了皺眉,低下頭恭敬的應了聲是。
青瑣和夏風還有吳裳芝的婢女落梅從天香手裏接過衣裳和首飾盒,琉月幾人恭敬的給吳氏行了禮,便各自帶著婢女去旁邊的幾個小偏閣換衣裳去了。
進了偏閣,青瑣小心翼翼幫琉月換好衣裳,一邊幫琉月整理絲扣裙角,一邊皺著眉道:
“郡主,這身衣裳又好看又奢華,隻是腰身和袖子都大了些,不是很合體啊。
王妃為什麽不把衣裳提前送到各位娘子的院子裏,而是臨到跟前才讓到褚岱院直接穿上?現在要改也來不及了。”
琉月看著銅鏡裏的人,個子高挑,身材纖細,身穿一襲煙霞色的銀紋蟬紗絲衣,腳上穿著雲煙如意水漾紫緞鞋。
隻是衣裳太寬鬆,顯得整個人纖細的有些過分。
為什麽?
因為這些一衣百金、穿出去極能彰顯王府氣魄的衣裳全都是從‘霓裳行’臨時租用的。
她們穿完之後,‘霓裳行’會將這幾件和其他成衣一起,發往雲城、白波等郡的分行賣給其他貴女。
琉月笑了笑沒迴答。
青瑣雖然不解,也沒在多問,待出了偏閣,迴到正廳,一進門,琉月便看見一個白麵俊秀的男子坐在金氏的下首,正帶著滿臉謙和的笑容與吳氏說話。
正是吳濱文。
吳濱文長著一副斯文樣,卻是個不能踏實念書的性子,吳氏便讓他協助祁掌櫃管理炎楚郡和周圍幾個縣的鋪子,此時他應該剛才從淨水縣查賬迴來。
琉月執扇的手緊了緊,全身的汗毛霎時便豎了起來。
吳裳芝提起長裙小跑過去,嬌嗔的叫了聲:
“哥哥,你終於趕迴來了,我還以為你趕不及帶我們去放燈呢!”
吳濱文滿臉笑意:
“今日是大表妹嶄露頭角的大日子,我怎能不趕迴來,之前讓人傳過話,說無論如何也會在天黑之前趕迴來的。”
他說著話,眼角朝站在吳裳芝身後不遠處、臉色平靜看著他的琉月掃了掃,隻見琉月穿上了新衣,衣裳雖然不太合體,臉上也未施脂粉,卻已經隱隱露出還帶著些許稚氣的天姿國色。
吳濱文臉上的笑容又盛了三分,看著琉月的目光帶了幾分羞澀。
琉月轉過眼,給吳氏行了禮。
金氏一直笑眯眯的盯著兒子,順著吳濱文的眼光看了看琉月,嘴角撇了撇,轉過眼對琉惜大聲誇讚道:
“還是惜兒最美,看看這身淺粉色的古煙紋碧霞羅裙,嘖嘖嘖,簡直將惜兒的嬌俏可愛展現的淋漓盡致。”
琉惜高興的抬了抬下巴,給了金氏一個甜笑,嘴上卻說道:
“舅母最喜歡哄惜兒了,惜兒哪有這麽美!”
吳裳芝瞟了一眼臉色平靜的琉月,又看看滿臉得意的琉惜,察不可見的撇了撇嘴,又勾唇笑道:
“是啊,母親說的對,三表姐如今越來越美了。”
吳氏滿意的點點頭,卻沒有接著金氏和吳裳芝的話說,轉頭對站在她身側的劉姨娘道:
“雲兒太小,我想著城外人多,前兩日又剛剛刮過台風,小孩子去恐是容易吹海風受涼,雲兒今日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流雲小嘴一癟,眼巴巴的看了一眼劉姨娘,委委屈屈低下頭忍住了眼裏的淚。
琉月注意了一下劉姨娘,卻見劉姨娘臉上的神色沒有半分變化,隻恭敬的說了聲是,那模樣倒不像姨娘,更像吳氏身邊的婢女。
站在另一邊的李姨娘更是低著頭不言不語,她本就是個木訥寡言的性子,對眾人而言,李姨娘從來都是如屋內擺件一般的存在。
琉月上前摸了摸流雲的小腦袋:
“四妹妹乖啊,二姐姐一會兒給你帶流水街的吹糖人迴來玩兒啊。”
流雲抬起頭,長長睫毛上還掛著一滴要落不落的淚,卻乖乖的點了點頭。劉姨娘看過來的眼裏便露出了一絲感激之色。
吳氏和金氏又問了吳濱文幾句閑話。大管家公儀忠來報,說門上已經準備好了馬車。
眾人便起身出了府門。
公儀明城一個月前去了邊營,本來祭祖這樣的大事,他是一定要出席的。
但近幾個月琉球人時不時上岸騷擾漁村,今日這樣的喜慶日子,邊營更是嚴防死守,唯恐琉球人趁機竄上岸,壞了祭祖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