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吳氏也過來了,與往年不同,這次,公儀明城沒有與吳氏同來。
吳氏落座,臉上的憔悴,即使燭火並不明亮也看的十分清楚。
琉月很滿意。
公儀明城姍姍來遲。
來的更晚的是吳濱文,他過來的時候,公儀明城剛剛落座,吳濱文給公儀明城行了禮,公儀明城與往日一般神色淡然,吳氏也未多說話,吳濱文臉色尷尬的落了座。
公儀明城雙眼掃過兒女們,在琉月和琅華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看著琅華道:
“修遠氣色不錯,最近身子可是大好了?”
琅華的表字是修遠。
琅華微微一笑,恭敬的說道:“勞父王擔心,孩兒身子近日大好,再過幾日,應該能在府內四處走動走動了。”
公儀明城點點頭:
“好,本王的兒子豈能總是病病歪歪,你好好保養身子,若是大好了,本王教你些騎射的本事,去了京都,在一眾世家子弟麵前,也不至於被人欺負。”
琉月一直不動聲色的觀察著父王,聽到這句話,心裏有些驚訝,父王居然打算親自教哥哥騎射?
她十幾年的記憶裏,父王從未對哥哥說過如此親昵的話。
琉月注意到,吳氏的臉色在父王說出這句話的瞬間變得十分僵硬。
琅華溫聲道謝:“孩兒會好好將養身體,先謝過父王。”語氣簡潔,聽不出一絲驚喜。
公儀明城又轉過頭來對琉月道:“本王許久未迴府,倒是忽略了月兒,你如今長得越發像你母親了!”
琉月心內冷笑,從小到大,自己何曾聽到過一半個字父王的誇獎。今日,托吳氏的福,她做錯了事情,父王這手東風壓過西風的把戲,倒是讓自己史無前例的得了父王的誇獎。
琉月自謙了幾句。
公儀明城點點頭說道:“一會兒來一趟書房,本王有話問你。”
琅華擔心的看了琉月一眼,一向淡定穩重的琉玉也忘了掩飾臉上的驚訝。
試問問,她們兄弟姐妹六人,除了去世的大哥哥,有誰被叫進去過父王的書房!
琉月卻不意外。竹林裏她與細細的對話想必已經傳進了父王的耳中。
公儀明城麵色淡淡;吳氏臉色不愉;一向在這種場合嘰嘰喳喳十分活躍的琉惜有些心不在焉;琉玉心慌意亂,也沒有心情調節氣氛。
琅華和琉月低頭品嚐桌上的瓜果,完全不說話。更別提心情複雜的吳氏兄妹。活潑好動的流雲大眼睛看看這個、瞅瞅那個,完全不敢出聲。
一場賞月晚宴在冷淡寡言的氣氛中很快結束了。
公儀明城和吳氏先離席。
琉月陪琅華先迴了‘淺雲居’,之後再去‘淩波院’。
琉惜給吳裳芝使了個眼色,二人一起起身迴院子。
吳裳芝心情很不好,剛走了幾步便問道:
“三表姐,你說我父親會不會坐牢啊,母親一直哭一直哭,哥哥臉色陰沉的像要下雨,姑母心情也不好,我都不知道應該問誰好。”
琉惜轉頭,語氣有些咬牙切齒:“你看沒看見她的猖狂樣兒,不過是父親敷衍一般誇了一句,她的尾巴都快翹上天了。”
“啊?”光顧著想心事的吳裳芝沒明白琉惜說的她指的是誰,待反應過來後敷衍的說了句:“嗯嗯,就是的。”
琉惜很不滿吳裳芝的敷衍,瞪她一眼:“你就這麽沒心沒肺的,二舅舅肯定是被她陷害的,你做女兒的居然若無其事?”
吳裳芝滿臉的疑惑:“二表姐害了父親?”說罷搖搖頭:“不可能啊!”
琉惜滿臉的憤然之色:
“肯定是她害了二舅舅,我雖沒有證據,但你想想,從中元節後我們就總是倒黴,那天在李府我被她坑了,今日又是二舅舅被人陷害,連帶著母妃也丟盡了臉,這些肯定是她的陰謀。”
吳裳芝表情赫然:“三表姐,二表姐心眼再壞,也跟咱們一眼,是養在深閨的女子罷了,她哪有這麽厲害的能力和手段?”
琉月是個無權無勢的郡主,眾所周知。
琉惜皺眉,說二舅舅是被琉月所害,的確是她信口開河,想說服吳裳芝心甘情願的給她幫忙的借口。
卻不想,吳裳芝不太好哄。沒能激起吳裳芝對琉月的憤怒,少不得,她隻能以勢壓人了。
停下腳步,琉惜湊近一步,壓低聲音冷臉道:
“一定是她,她害了我,再害二舅舅,還想害母妃。我要讓她也出醜,你就說幫不幫忙?”
琉月踏進父王書房那扇快及她腿腕兒高的門檻時,心情極為複雜。
算起來,這是她第三次踏進這個書房的門檻。
第一次她偷偷進書房,是為了將仿寫鶴翔先生的字放進來,那時她心裏又忐忑又激動。
前世十幾年,討好父王幾乎已經成為她的信念。
第二次,她‘無意’中聽到父王的幕僚談論,皇上懷疑王爺謀反,將世子送去了大理寺天牢。想要救世子,除非能與古安國息王爺聯姻。
當時,琉玉早已嫁去了青州,琉惜也嫁去了翼州。能聯姻的唯有她。
她當時躲在‘淩波院’高幾丈的圍牆拐角,哆哆嗦嗦的聽七八步開外父王的兩個幕僚議論此事。
他們說聯姻本是好事,可惜息王收到王爺送去的畫像,卻隻願讓郡主為側妃,王爺不願自己的女兒與人為側妃,隻能另想辦法,但是世子恐怕等不得,就怕辦法還沒想到,世子已經遭了不測。
那時,她魂飛魄散般闖進了書房,哭著哀求,她願意為側妃,隻要能救出哥哥。
慌亂之中的她,居然以為自己在父王的眼裏看到了憐惜。
多麽可笑,已父王的嚴謹,幕僚怎麽會在書房之外的地方,大咧咧的議論朝廷懷疑父王謀反這種天大的機密。
刻意讓她聽到,隻不過為了讓她心甘情願又心懷對父王的感恩去古安國為妾罷了。
所謂側妃,就是好聽點兒的妾。
隻可惜,那時候她關心則亂,一點兒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哥哥都已經入了局,一場注定成為棄子的局。
第三天,父王便一頂花轎將她送去了古安國。
吳氏落座,臉上的憔悴,即使燭火並不明亮也看的十分清楚。
琉月很滿意。
公儀明城姍姍來遲。
來的更晚的是吳濱文,他過來的時候,公儀明城剛剛落座,吳濱文給公儀明城行了禮,公儀明城與往日一般神色淡然,吳氏也未多說話,吳濱文臉色尷尬的落了座。
公儀明城雙眼掃過兒女們,在琉月和琅華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看著琅華道:
“修遠氣色不錯,最近身子可是大好了?”
琅華的表字是修遠。
琅華微微一笑,恭敬的說道:“勞父王擔心,孩兒身子近日大好,再過幾日,應該能在府內四處走動走動了。”
公儀明城點點頭:
“好,本王的兒子豈能總是病病歪歪,你好好保養身子,若是大好了,本王教你些騎射的本事,去了京都,在一眾世家子弟麵前,也不至於被人欺負。”
琉月一直不動聲色的觀察著父王,聽到這句話,心裏有些驚訝,父王居然打算親自教哥哥騎射?
她十幾年的記憶裏,父王從未對哥哥說過如此親昵的話。
琉月注意到,吳氏的臉色在父王說出這句話的瞬間變得十分僵硬。
琅華溫聲道謝:“孩兒會好好將養身體,先謝過父王。”語氣簡潔,聽不出一絲驚喜。
公儀明城又轉過頭來對琉月道:“本王許久未迴府,倒是忽略了月兒,你如今長得越發像你母親了!”
琉月心內冷笑,從小到大,自己何曾聽到過一半個字父王的誇獎。今日,托吳氏的福,她做錯了事情,父王這手東風壓過西風的把戲,倒是讓自己史無前例的得了父王的誇獎。
琉月自謙了幾句。
公儀明城點點頭說道:“一會兒來一趟書房,本王有話問你。”
琅華擔心的看了琉月一眼,一向淡定穩重的琉玉也忘了掩飾臉上的驚訝。
試問問,她們兄弟姐妹六人,除了去世的大哥哥,有誰被叫進去過父王的書房!
琉月卻不意外。竹林裏她與細細的對話想必已經傳進了父王的耳中。
公儀明城麵色淡淡;吳氏臉色不愉;一向在這種場合嘰嘰喳喳十分活躍的琉惜有些心不在焉;琉玉心慌意亂,也沒有心情調節氣氛。
琅華和琉月低頭品嚐桌上的瓜果,完全不說話。更別提心情複雜的吳氏兄妹。活潑好動的流雲大眼睛看看這個、瞅瞅那個,完全不敢出聲。
一場賞月晚宴在冷淡寡言的氣氛中很快結束了。
公儀明城和吳氏先離席。
琉月陪琅華先迴了‘淺雲居’,之後再去‘淩波院’。
琉惜給吳裳芝使了個眼色,二人一起起身迴院子。
吳裳芝心情很不好,剛走了幾步便問道:
“三表姐,你說我父親會不會坐牢啊,母親一直哭一直哭,哥哥臉色陰沉的像要下雨,姑母心情也不好,我都不知道應該問誰好。”
琉惜轉頭,語氣有些咬牙切齒:“你看沒看見她的猖狂樣兒,不過是父親敷衍一般誇了一句,她的尾巴都快翹上天了。”
“啊?”光顧著想心事的吳裳芝沒明白琉惜說的她指的是誰,待反應過來後敷衍的說了句:“嗯嗯,就是的。”
琉惜很不滿吳裳芝的敷衍,瞪她一眼:“你就這麽沒心沒肺的,二舅舅肯定是被她陷害的,你做女兒的居然若無其事?”
吳裳芝滿臉的疑惑:“二表姐害了父親?”說罷搖搖頭:“不可能啊!”
琉惜滿臉的憤然之色:
“肯定是她害了二舅舅,我雖沒有證據,但你想想,從中元節後我們就總是倒黴,那天在李府我被她坑了,今日又是二舅舅被人陷害,連帶著母妃也丟盡了臉,這些肯定是她的陰謀。”
吳裳芝表情赫然:“三表姐,二表姐心眼再壞,也跟咱們一眼,是養在深閨的女子罷了,她哪有這麽厲害的能力和手段?”
琉月是個無權無勢的郡主,眾所周知。
琉惜皺眉,說二舅舅是被琉月所害,的確是她信口開河,想說服吳裳芝心甘情願的給她幫忙的借口。
卻不想,吳裳芝不太好哄。沒能激起吳裳芝對琉月的憤怒,少不得,她隻能以勢壓人了。
停下腳步,琉惜湊近一步,壓低聲音冷臉道:
“一定是她,她害了我,再害二舅舅,還想害母妃。我要讓她也出醜,你就說幫不幫忙?”
琉月踏進父王書房那扇快及她腿腕兒高的門檻時,心情極為複雜。
算起來,這是她第三次踏進這個書房的門檻。
第一次她偷偷進書房,是為了將仿寫鶴翔先生的字放進來,那時她心裏又忐忑又激動。
前世十幾年,討好父王幾乎已經成為她的信念。
第二次,她‘無意’中聽到父王的幕僚談論,皇上懷疑王爺謀反,將世子送去了大理寺天牢。想要救世子,除非能與古安國息王爺聯姻。
當時,琉玉早已嫁去了青州,琉惜也嫁去了翼州。能聯姻的唯有她。
她當時躲在‘淩波院’高幾丈的圍牆拐角,哆哆嗦嗦的聽七八步開外父王的兩個幕僚議論此事。
他們說聯姻本是好事,可惜息王收到王爺送去的畫像,卻隻願讓郡主為側妃,王爺不願自己的女兒與人為側妃,隻能另想辦法,但是世子恐怕等不得,就怕辦法還沒想到,世子已經遭了不測。
那時,她魂飛魄散般闖進了書房,哭著哀求,她願意為側妃,隻要能救出哥哥。
慌亂之中的她,居然以為自己在父王的眼裏看到了憐惜。
多麽可笑,已父王的嚴謹,幕僚怎麽會在書房之外的地方,大咧咧的議論朝廷懷疑父王謀反這種天大的機密。
刻意讓她聽到,隻不過為了讓她心甘情願又心懷對父王的感恩去古安國為妾罷了。
所謂側妃,就是好聽點兒的妾。
隻可惜,那時候她關心則亂,一點兒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哥哥都已經入了局,一場注定成為棄子的局。
第三天,父王便一頂花轎將她送去了古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