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用斧頭的,讓我來會會你!”
剛剛把阿裏奇趕下擂台沒多久,李逵便聽到一聲大喝。一個九尺長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須,麵方肩闊,眉豎眼圓,提把開山大斧的大漢,跳到擂台上麵。
知道這人是朱武提過的卞祥,武功能夠和林衝等人相比的人。李逵雖然知道自己很難取勝,卻仍舊提著兩把板斧,大叫道:
“比就比!”
“爺爺黑旋風李逵,還從來沒有怕過誰!”
不待卞祥出招,便提著兩把板斧,率先搶了過去。
雖然都是用斧,李逵的板斧卻比卞祥的開山大斧短。故而他這麽搶先進逼,卻對自己有利。
卞祥沒料到李逵說打就打,連自己性命都不顧就直衝過來,一時間手忙腳亂,頗是有些狼狽。
隻是眨眼功夫,李逵和卞祥便已經鬥了三十餘合,仍舊不分勝敗。
“這卞祥武功雖高,基礎卻不牢固。”
“打鬥經驗太少,難以速勝敵人!”
在台下看著卞祥的表現,朱武知道了他為何在原書中和史進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然後在花榮加入戰團後力敵二將仍舊能不分勝敗。實在是這卞祥莊家漢出身,雖有一身武力,卻無法完全發揮,故而在遇到擅長打鬥的高手時,難以速勝敵人。
“這個卞祥的武功好生厲害,李逵兄弟恐怕鬥不過這個人!”
旁邊,接連被人搶了上台機會的魯智深看著卞祥在麵對李逵時越來越遊刃有餘,向朱武道。
朱武見他已提著禪杖準備上台,再看著李逵的斧法已有些散亂,知道李逵即使再鬥下去,也沒有勝過卞祥的機會,遂道:
“李逵兄弟連鬥兩場,能支撐到現在已經不錯了。”
“咱們梁山泊有這麽多頭領,不能讓他一個人專美!”
當即命人鳴金,把李逵召喚下來。
李逵雖然好鬥,平時也經常犯渾。但他在聽到軍令時,還是會遵守的。聽到朱武已命人鳴金,李逵雖然想繼續鬥下去,卻還是毫不猶豫地收起斧頭向卞祥道:
“寨主哥哥喚俺,俺就不和你再鬥了!”
“以後若是有機會,咱們戰場上見!”
直接跳下擂台,向朱武奔了過去。
隻是,到了朱武那邊,李逵卻沒發現朱武有什麽事。見到魯智深在自己下台後立刻拎著禪杖衝了上去,李逵不由抱怨:
“哥哥好看不起俺鐵牛,對麵那個卞祥,也沒多麽厲害!”
“若是哥哥不讓俺鐵牛下來,鐵牛還能夠多勝幾個,為梁山泊增些光彩!”
這話口氣甚大,朱武還未迴應,梁山泊其餘頭領便取笑李逵道:
“鐵牛你好大的口氣!”
“照你這麽說,我們都不該來?”
“讓你一個人在台上,被人連番車輪戰?”
李逵心裏有些虛,口上卻嘴硬道:
“車輪戰便車輪戰,難道俺李逵還怕了?”
“再多幾個好漢,俺也能應付來!”
和眾兄弟打鬧幾下,卻沒有說再去上台的話。顯然他已經知道,自己應付不來車輪戰。
隻是,他應付不來車輪戰,擂台上的卞祥,卻在和他比鬥熱身後,開始和魯智深鬥了起來。
兩人都是身材魁梧、以力氣著稱的大高手,這一場比鬥煞是好看,比之方才鄧元覺和阿裏奇之戰,也是不遑多讓。
接連看到這麽高質量的比鬥,一眾觀看的江湖人,都是大聲喝彩。就是遼國戰將阿裏奇和金國使臣,同樣感慨宋國的高手如此之多,隻是江湖之中,就有這麽多武功高強的人。
“這兩人即使在大金國,也能成為大將。”
“宋國讓這樣的人流落江湖,莫非軍中真的有更強人才?”
看著接連冒出的幾個高手,金國使臣在覺得泰嶽爭鋒名不虛傳的同時,也對宋國的實力,有了一些誤解。他隻以為宋國和金國一樣強者都在軍中,卻不知道大宋的江湖中,潛藏著更多好漢。
遼國的阿裏奇對宋國了解一些,還不至於產生這種誤判。不過在想到遼國如今被金國打敗,必須要防備宋國和金國兩麵夾擊後,同樣擔心大宋會招安江湖人,乘機北伐燕雲:
“待我迴去之後,一定稟報國主,早點招攬這些人!”
“即使這些人不能被大遼所用,也要讓宋國無法招安他們,讓他們擾亂宋國!”
仔細傾聽周圍人的交談,阿裏奇知道卞祥是在河東起事的田虎的大將後,心中更是大喜,決定迴去後勸國主資助田虎,讓他擾亂宋國。
一時間,遼國和金國的人見到這場比試後,各自都有盤算。唯有宋國官員,不但沒有為大宋有這麽多武功高強的人而歡喜,反而擔心這些無法無天的江湖人,擾亂地方安穩:
“這些賊人,真是無法無天!”
“待我迴東京後,一定稟告朝廷,著力清剿盜匪!”
在上麵坐了這麽久,都沒有一個人前來拜見。甚至還因為擔心那些拿著兵器的江湖人作亂,被迫在官兵團團保護下觀戰。那些從東京來的官員一個個擔心受怕的同時,對這些行為狂放的江湖人,一個個更是反感。想要迴朝廷參上一本,清剿各地盜匪。
心態不同,想法各異。這些人的想法,卻沒有影響到擂台上的比鬥。在擂台上和卞祥鬥了五十餘合後,魯智深見他越鬥越是熟練,讚歎他武功高強的同時,心中的一絲不甘,同樣冒了出來:
“武鬆能成為拳腳第一,李逵都撿便宜打敗阿裏奇——”
“難道在我這裏,就隻能和卞祥打個平手?”
“以後在梁山泊,如何抬起頭來?”
手中禪杖揮舞,口中大喝連連。魯智深越鬥越是瘋狂,竟然在和卞祥的比鬥中,用出了自身絕技瘋魔杖法。
這瘋魔杖法猛如瘋虎,驟若天魔,既脫胎於天竺武功,又融合了中原杖法精華。使用這套杖法時,必須有極大勇力,還要有為了取勝不惜瘋魔的氣勢,用種種狠極猛極的招式,發瘋著魔般亂打。
此時魯智深瘋狂之下,揮著一根六十二斤的禪杖狂舞亂打。卞祥武功雖高,卻也被他的氣勢所懾。連連後退之下,竟然一時不慎,就此跌下擂台。
“哈哈哈!”
大笑一聲,魯智深手中的禪杖,卻是絲毫不停,一邊在擂台上狂舞亂打,一邊大叫著道:
“還有誰敢再來!”
“想奪兵器第一的,趕緊上台挑戰!”
看著他將一根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拈著如同稻草般,台下普通的江湖人,如何敢去挑戰?
就魯智深這如瘋魔般狂舞的架勢,普通人隻要被擦一下,就是筋斷骨折。縱然有高手不懼魯智深,也不敢在這時候直麵他的銳氣,拿著性命挑戰。
就這樣,魯智深在台上舞了一刻鍾,將一套瘋魔杖法,來來迴迴耍了好幾遍,都沒有再見到人上台挑戰,不由哈哈大笑,大叫道:
“既然沒人挑戰,兵器第一的名頭,灑家就笑納了!”
“還剩兩項第一,可別再謙讓了!”
手中禪杖一停,仍舊臉不紅氣不喘。魯智深拎著禪杖,大笑著走下擂台。
“大師當真神力!”
“這套瘋魔杖法,隻有大師能完全發揮出來!”
對魯智深將這套杖法用到這個地步,朱武極為佩服。一見魯智深下台,就向他迎了過去,對他展示的武功,口中誇讚不已。
魯智深大笑數聲,對自己奪得兵器第一,同樣極為得意。但他同樣也知道許多高手沒有上台,向自家兄弟林衝道:
“賢弟待會兒要注意些,你的馬戰第一,隻怕並不容易!”
“依我看,你隻要不敗就好,馬戰第一的名頭,還是讓給盧員外!”
清楚地知道盧俊義和林衝的武藝,魯智深並不認為林衝能勝過盧俊義。故而他提醒林衝在麵對其他人的時候不用爭勝,隻要不敗就行。
見識了幾場高質量的比鬥,林衝同樣知道自己在一眾高手,並無絕對優勢。再加上他沒有魯智深、武鬆的神力,對自己是否能取勝,同樣有些惴惴。
故而在聽到魯智深的話之後,林衝並沒有覺得魯智深是對自己小覷,反而還極為凝重地點點頭,認為他所說極是:
“多謝師兄提醒!”
“林衝心裏明白!”
一麵為梁山泊有盧俊義幫忙托底而安心,一麵又有些不甘。決心這次大會後,努力修習武藝。
不過,在馬上比鬥之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那就是弓箭第一,還沒較量出來。
“小李廣花榮!小養由基龐萬春!”
“請教閣下弓箭!”
幾乎是在同時,剛剛已暗中較量過一場的花榮和龐萬春,同時叫了出來。
在場的人在見識過兩人箭射阿裏奇後,對他們兩人的箭術,同樣佩服不已。許多人見識過兩人箭術後,都知道自己在箭術上遠遠不及他們,不用展開比試,就沒有人和二人爭魁——
弓箭第一的爭奪,直接在花榮和龐萬春兩人之間展開!
“一個是小李廣,一個是小養由基,這兩人一南一北,都是當世箭術最頂尖的人。”
“不知他們兩人,最後誰勝出來!”
同樣是擅長弓箭的人,朱武對兩人的比試,可謂期待不已。雖然他因為自己的身份沒有參加比試,但是卻知道自己的箭術,此時不及兩人:
“花榮和龐萬春在箭術上的天分,可以說是天授。和魯智深、武鬆的神力一樣,都是天賦異稟的人。”
“唯有達到通力,才能拉近和他們的差距。但是在箭術的感覺上,可能還不及兩人!”
對花榮的了解較深,朱武知道他的箭術雖然有專注的原因,卻更多的是源自天分。尋常人或許能通過勤學苦練達到宣讚的水平,但是想達到花榮的水平,卻是絕無可能。
即使朱武,也覺得自己即使在達到通力後,單論弓箭上的技巧,可能還不及花榮:
“不知周侗有沒有這種天分?”
“他有沒有辦法,戰勝這種依靠天分的人?”
思索著周侗和其他人鬥箭的傳言,朱武覺得他應該是苦練出來的。不知他是用什麽辦法,戰勝這些在天分上不講常理的人。
絲毫不知道朱武一直在惦記自己,隱藏在眾多香客之中、看著如同尋常老農的周侗,在看到花榮和龐萬春兩人的比試後,連連點頭不已:
“兩個小娃娃雖然沒到巔峰,但是相比我年輕時的箭術,已經要更強了!”
“這個江湖之中,是越來越熱鬧了!”
清楚地感覺到新一代江湖人越來越強,周侗摸著自己已經花白的胡須,既為自己沒生在這個時代而歎息,又感到有些欣慰——
這些越來越強的江湖人,不正是他大力破除門戶之見,把武功廣泛傳播的成果嗎?
若是放在以前,這麽多有天資的年輕人,可不一定成材!
“放在我那時候,江湖中可孕育不出這麽多頂尖人才!”
“不知再過幾年,這些人又有多強?”
“可惜我已經老了,不能和這些人爭鋒了!”
一邊為自己的成果而欣慰,一邊歎息自己不能在壯年時和這些人爭鋒,周侗更覺得要找到一個弟子,把自己一身所學傳下去:
“老不以筋骨為能,就讓我的弟子,代我達成心願吧!”
“希望我的弟子成長起來的時候,這些人還在巔峰!”
更迫切地想找到自己的武功傳人,周侗決定在這次泰嶽大會後,再去各地轉一轉。
然而,在看著花榮和龐萬春連中靶心,甚至還在逐漸空出的場地中,展示馬上射箭後,周侗猛然叫道:
“隻射死物算什麽?”
“射個天上的獵物,讓大夥兒一起瞧瞧!”
指著天空中向北飛過的大雁,周侗鼓噪著觀看的江湖人,大聲喊了起來。
花榮和龐萬春同樣尋思用普通方法較量不出高低,聽到周圍的江湖人大喊,頓時抬頭望去。
取過一枝好箭,花榮高聲說道:
“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
“射不中時,花榮甘願落敗。”
搭上箭,曳滿弓,花榮覷得親切,望空中隻一箭射去。但見弓如滿月,箭似流星,雁行內第三隻大雁,應聲落了下來。
眾人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上。一眾觀戰的江湖人,盡皆感到駭然。
剛剛把阿裏奇趕下擂台沒多久,李逵便聽到一聲大喝。一個九尺長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須,麵方肩闊,眉豎眼圓,提把開山大斧的大漢,跳到擂台上麵。
知道這人是朱武提過的卞祥,武功能夠和林衝等人相比的人。李逵雖然知道自己很難取勝,卻仍舊提著兩把板斧,大叫道:
“比就比!”
“爺爺黑旋風李逵,還從來沒有怕過誰!”
不待卞祥出招,便提著兩把板斧,率先搶了過去。
雖然都是用斧,李逵的板斧卻比卞祥的開山大斧短。故而他這麽搶先進逼,卻對自己有利。
卞祥沒料到李逵說打就打,連自己性命都不顧就直衝過來,一時間手忙腳亂,頗是有些狼狽。
隻是眨眼功夫,李逵和卞祥便已經鬥了三十餘合,仍舊不分勝敗。
“這卞祥武功雖高,基礎卻不牢固。”
“打鬥經驗太少,難以速勝敵人!”
在台下看著卞祥的表現,朱武知道了他為何在原書中和史進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然後在花榮加入戰團後力敵二將仍舊能不分勝敗。實在是這卞祥莊家漢出身,雖有一身武力,卻無法完全發揮,故而在遇到擅長打鬥的高手時,難以速勝敵人。
“這個卞祥的武功好生厲害,李逵兄弟恐怕鬥不過這個人!”
旁邊,接連被人搶了上台機會的魯智深看著卞祥在麵對李逵時越來越遊刃有餘,向朱武道。
朱武見他已提著禪杖準備上台,再看著李逵的斧法已有些散亂,知道李逵即使再鬥下去,也沒有勝過卞祥的機會,遂道:
“李逵兄弟連鬥兩場,能支撐到現在已經不錯了。”
“咱們梁山泊有這麽多頭領,不能讓他一個人專美!”
當即命人鳴金,把李逵召喚下來。
李逵雖然好鬥,平時也經常犯渾。但他在聽到軍令時,還是會遵守的。聽到朱武已命人鳴金,李逵雖然想繼續鬥下去,卻還是毫不猶豫地收起斧頭向卞祥道:
“寨主哥哥喚俺,俺就不和你再鬥了!”
“以後若是有機會,咱們戰場上見!”
直接跳下擂台,向朱武奔了過去。
隻是,到了朱武那邊,李逵卻沒發現朱武有什麽事。見到魯智深在自己下台後立刻拎著禪杖衝了上去,李逵不由抱怨:
“哥哥好看不起俺鐵牛,對麵那個卞祥,也沒多麽厲害!”
“若是哥哥不讓俺鐵牛下來,鐵牛還能夠多勝幾個,為梁山泊增些光彩!”
這話口氣甚大,朱武還未迴應,梁山泊其餘頭領便取笑李逵道:
“鐵牛你好大的口氣!”
“照你這麽說,我們都不該來?”
“讓你一個人在台上,被人連番車輪戰?”
李逵心裏有些虛,口上卻嘴硬道:
“車輪戰便車輪戰,難道俺李逵還怕了?”
“再多幾個好漢,俺也能應付來!”
和眾兄弟打鬧幾下,卻沒有說再去上台的話。顯然他已經知道,自己應付不來車輪戰。
隻是,他應付不來車輪戰,擂台上的卞祥,卻在和他比鬥熱身後,開始和魯智深鬥了起來。
兩人都是身材魁梧、以力氣著稱的大高手,這一場比鬥煞是好看,比之方才鄧元覺和阿裏奇之戰,也是不遑多讓。
接連看到這麽高質量的比鬥,一眾觀看的江湖人,都是大聲喝彩。就是遼國戰將阿裏奇和金國使臣,同樣感慨宋國的高手如此之多,隻是江湖之中,就有這麽多武功高強的人。
“這兩人即使在大金國,也能成為大將。”
“宋國讓這樣的人流落江湖,莫非軍中真的有更強人才?”
看著接連冒出的幾個高手,金國使臣在覺得泰嶽爭鋒名不虛傳的同時,也對宋國的實力,有了一些誤解。他隻以為宋國和金國一樣強者都在軍中,卻不知道大宋的江湖中,潛藏著更多好漢。
遼國的阿裏奇對宋國了解一些,還不至於產生這種誤判。不過在想到遼國如今被金國打敗,必須要防備宋國和金國兩麵夾擊後,同樣擔心大宋會招安江湖人,乘機北伐燕雲:
“待我迴去之後,一定稟報國主,早點招攬這些人!”
“即使這些人不能被大遼所用,也要讓宋國無法招安他們,讓他們擾亂宋國!”
仔細傾聽周圍人的交談,阿裏奇知道卞祥是在河東起事的田虎的大將後,心中更是大喜,決定迴去後勸國主資助田虎,讓他擾亂宋國。
一時間,遼國和金國的人見到這場比試後,各自都有盤算。唯有宋國官員,不但沒有為大宋有這麽多武功高強的人而歡喜,反而擔心這些無法無天的江湖人,擾亂地方安穩:
“這些賊人,真是無法無天!”
“待我迴東京後,一定稟告朝廷,著力清剿盜匪!”
在上麵坐了這麽久,都沒有一個人前來拜見。甚至還因為擔心那些拿著兵器的江湖人作亂,被迫在官兵團團保護下觀戰。那些從東京來的官員一個個擔心受怕的同時,對這些行為狂放的江湖人,一個個更是反感。想要迴朝廷參上一本,清剿各地盜匪。
心態不同,想法各異。這些人的想法,卻沒有影響到擂台上的比鬥。在擂台上和卞祥鬥了五十餘合後,魯智深見他越鬥越是熟練,讚歎他武功高強的同時,心中的一絲不甘,同樣冒了出來:
“武鬆能成為拳腳第一,李逵都撿便宜打敗阿裏奇——”
“難道在我這裏,就隻能和卞祥打個平手?”
“以後在梁山泊,如何抬起頭來?”
手中禪杖揮舞,口中大喝連連。魯智深越鬥越是瘋狂,竟然在和卞祥的比鬥中,用出了自身絕技瘋魔杖法。
這瘋魔杖法猛如瘋虎,驟若天魔,既脫胎於天竺武功,又融合了中原杖法精華。使用這套杖法時,必須有極大勇力,還要有為了取勝不惜瘋魔的氣勢,用種種狠極猛極的招式,發瘋著魔般亂打。
此時魯智深瘋狂之下,揮著一根六十二斤的禪杖狂舞亂打。卞祥武功雖高,卻也被他的氣勢所懾。連連後退之下,竟然一時不慎,就此跌下擂台。
“哈哈哈!”
大笑一聲,魯智深手中的禪杖,卻是絲毫不停,一邊在擂台上狂舞亂打,一邊大叫著道:
“還有誰敢再來!”
“想奪兵器第一的,趕緊上台挑戰!”
看著他將一根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拈著如同稻草般,台下普通的江湖人,如何敢去挑戰?
就魯智深這如瘋魔般狂舞的架勢,普通人隻要被擦一下,就是筋斷骨折。縱然有高手不懼魯智深,也不敢在這時候直麵他的銳氣,拿著性命挑戰。
就這樣,魯智深在台上舞了一刻鍾,將一套瘋魔杖法,來來迴迴耍了好幾遍,都沒有再見到人上台挑戰,不由哈哈大笑,大叫道:
“既然沒人挑戰,兵器第一的名頭,灑家就笑納了!”
“還剩兩項第一,可別再謙讓了!”
手中禪杖一停,仍舊臉不紅氣不喘。魯智深拎著禪杖,大笑著走下擂台。
“大師當真神力!”
“這套瘋魔杖法,隻有大師能完全發揮出來!”
對魯智深將這套杖法用到這個地步,朱武極為佩服。一見魯智深下台,就向他迎了過去,對他展示的武功,口中誇讚不已。
魯智深大笑數聲,對自己奪得兵器第一,同樣極為得意。但他同樣也知道許多高手沒有上台,向自家兄弟林衝道:
“賢弟待會兒要注意些,你的馬戰第一,隻怕並不容易!”
“依我看,你隻要不敗就好,馬戰第一的名頭,還是讓給盧員外!”
清楚地知道盧俊義和林衝的武藝,魯智深並不認為林衝能勝過盧俊義。故而他提醒林衝在麵對其他人的時候不用爭勝,隻要不敗就行。
見識了幾場高質量的比鬥,林衝同樣知道自己在一眾高手,並無絕對優勢。再加上他沒有魯智深、武鬆的神力,對自己是否能取勝,同樣有些惴惴。
故而在聽到魯智深的話之後,林衝並沒有覺得魯智深是對自己小覷,反而還極為凝重地點點頭,認為他所說極是:
“多謝師兄提醒!”
“林衝心裏明白!”
一麵為梁山泊有盧俊義幫忙托底而安心,一麵又有些不甘。決心這次大會後,努力修習武藝。
不過,在馬上比鬥之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那就是弓箭第一,還沒較量出來。
“小李廣花榮!小養由基龐萬春!”
“請教閣下弓箭!”
幾乎是在同時,剛剛已暗中較量過一場的花榮和龐萬春,同時叫了出來。
在場的人在見識過兩人箭射阿裏奇後,對他們兩人的箭術,同樣佩服不已。許多人見識過兩人箭術後,都知道自己在箭術上遠遠不及他們,不用展開比試,就沒有人和二人爭魁——
弓箭第一的爭奪,直接在花榮和龐萬春兩人之間展開!
“一個是小李廣,一個是小養由基,這兩人一南一北,都是當世箭術最頂尖的人。”
“不知他們兩人,最後誰勝出來!”
同樣是擅長弓箭的人,朱武對兩人的比試,可謂期待不已。雖然他因為自己的身份沒有參加比試,但是卻知道自己的箭術,此時不及兩人:
“花榮和龐萬春在箭術上的天分,可以說是天授。和魯智深、武鬆的神力一樣,都是天賦異稟的人。”
“唯有達到通力,才能拉近和他們的差距。但是在箭術的感覺上,可能還不及兩人!”
對花榮的了解較深,朱武知道他的箭術雖然有專注的原因,卻更多的是源自天分。尋常人或許能通過勤學苦練達到宣讚的水平,但是想達到花榮的水平,卻是絕無可能。
即使朱武,也覺得自己即使在達到通力後,單論弓箭上的技巧,可能還不及花榮:
“不知周侗有沒有這種天分?”
“他有沒有辦法,戰勝這種依靠天分的人?”
思索著周侗和其他人鬥箭的傳言,朱武覺得他應該是苦練出來的。不知他是用什麽辦法,戰勝這些在天分上不講常理的人。
絲毫不知道朱武一直在惦記自己,隱藏在眾多香客之中、看著如同尋常老農的周侗,在看到花榮和龐萬春兩人的比試後,連連點頭不已:
“兩個小娃娃雖然沒到巔峰,但是相比我年輕時的箭術,已經要更強了!”
“這個江湖之中,是越來越熱鬧了!”
清楚地感覺到新一代江湖人越來越強,周侗摸著自己已經花白的胡須,既為自己沒生在這個時代而歎息,又感到有些欣慰——
這些越來越強的江湖人,不正是他大力破除門戶之見,把武功廣泛傳播的成果嗎?
若是放在以前,這麽多有天資的年輕人,可不一定成材!
“放在我那時候,江湖中可孕育不出這麽多頂尖人才!”
“不知再過幾年,這些人又有多強?”
“可惜我已經老了,不能和這些人爭鋒了!”
一邊為自己的成果而欣慰,一邊歎息自己不能在壯年時和這些人爭鋒,周侗更覺得要找到一個弟子,把自己一身所學傳下去:
“老不以筋骨為能,就讓我的弟子,代我達成心願吧!”
“希望我的弟子成長起來的時候,這些人還在巔峰!”
更迫切地想找到自己的武功傳人,周侗決定在這次泰嶽大會後,再去各地轉一轉。
然而,在看著花榮和龐萬春連中靶心,甚至還在逐漸空出的場地中,展示馬上射箭後,周侗猛然叫道:
“隻射死物算什麽?”
“射個天上的獵物,讓大夥兒一起瞧瞧!”
指著天空中向北飛過的大雁,周侗鼓噪著觀看的江湖人,大聲喊了起來。
花榮和龐萬春同樣尋思用普通方法較量不出高低,聽到周圍的江湖人大喊,頓時抬頭望去。
取過一枝好箭,花榮高聲說道:
“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
“射不中時,花榮甘願落敗。”
搭上箭,曳滿弓,花榮覷得親切,望空中隻一箭射去。但見弓如滿月,箭似流星,雁行內第三隻大雁,應聲落了下來。
眾人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上。一眾觀戰的江湖人,盡皆感到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