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朱武在梁山泊如何整頓軍備時,喬冽和孫安在宋萬引領下來到山東。三人並沒有直接上梁山泊,而是在路過獨龍岡時,在陳達、杜遷的熱情邀請下,暫且停留下來。
看著壁壘森嚴、易守難攻的獨龍岡,喬冽、孫安兩人都是極為讚歎。尤其是聽到獨龍岡是梁山泊分寨後,兩人對梁山泊的實力,更是感到驚歎:
“分寨都有如此實力,梁山泊大寨又會如何興旺?”
“早知梁山泊實力這麽強,我們早就來投奔了!”
對自己投奔梁山泊的決定更加確信,喬冽和孫安在有了這般想法後,更決定在獨龍岡見識一番,看看梁山實力。
就這樣,次日喬冽和孫安兩人在陳達杜遷的帶領下,在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遊覽起來。
相比兩年前來說,獨龍岡三莊的變化,可以說翻天覆地。喬冽和孫安兩人隻是粗略一看,都是既驚且歎。兩人都不是沒見識的人,甚至連東京城都曾去過,但是獨龍岡三莊的做法,卻是從所未見。
“我看這獨龍岡的莊戶,到處都是持刀攜弓的壯漢,若是把他們征召起來,至少能帶出五千人。”
“這樣一支兵馬,足夠攻打州縣了!”
向喬冽說著自己的感受,孫安對梁山泊的強大感到高興不已。對他這樣能帶兵的武將來說,梁山泊兵馬越多,越能發揮實力。
眼看獨龍岡這邊就能征召出五千兵馬,孫安猜測梁山泊大寨的實力明顯還要更強。有這麽兵馬存在,他在上山後不愁無法無法帶兵,今生建功立業的可能,說不定就在梁山。
同樣對獨龍岡征兵的潛力極為驚歎,喬冽卻更加注意到,獨龍岡三莊的百姓不但麵色紅潤、精神飽滿,而且神情之中,毫無其它地方百姓的畏畏縮縮之感,即使在麵對陳達時,也是尊敬有餘,卻無多少懼意。
這種景象,讓喬冽本能感到好奇,對梁山泊和獨龍岡三莊的關係,感到有些奇怪:
“梁山泊是落草的強人,怎麽這些百姓並不感到懼怕,反而和梁山泊像是一家人一樣,像是山寨中人——”
“難道這些人都自願加入了梁山泊,甘願落草為寇?”
對此極為不解,喬冽向陳達問了出來。陳達撓了撓頭,也不知梁山泊和獨龍岡百姓的關係,什麽時候變成了這個樣,隻得向喬冽道:
“去年哥哥娶了扈家莊的扈三娘,還讓山寨裏的頭目和許多獨龍岡女子成了親。”
“或許是因為這個,獨龍岡的百姓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
聽到這個理由,喬冽雖然點頭,卻對陳達所說並未完全相信。山寨頭領娶壓寨夫人事情多了,怎麽沒見到其它山寨和周圍村莊的關係這麽親近?梁山泊能在打敗獨龍岡建立分寨後和此地的民眾如此親近,必然有一些獨到之處。喬冽好奇之下,決定把這件事情搞清楚,然後再上梁山:
“不把這件事情弄清楚,即使上了梁山,也很難融入其中。”
“且在獨龍岡留幾日,弄清這件事情!”
有了這個想法,心中還存著其它算計,喬冽和孫安沒有急著上梁山,反而在獨龍岡住了下來,想再觀察幾天。
兩人這個做法,自然讓引領他們上山的宋萬心急。隻是任憑他和陳達、杜遷三人如何苦勸,喬冽和孫安都拿定了主意在獨龍岡住了下來。宋萬無奈之下,也隻能自己先迴山,向朱武稟報這件事。
已經在鏡像空間中看到喬冽的動向,朱武對他的盤算,可謂一清二楚。笑著向宋萬道:
“喬先生有心看梁山泊在獨龍岡建設得怎麽樣,就讓他好好看看。”
“正好我也有半年時間沒去獨龍岡,明日就去看看,順便請喬先生上山!”
知道喬冽不肯上山的原因,朱武既為他願意主動融入梁山而欣喜,還猜到他有試探自己對他多看重的意思。當即決定親自去獨龍岡走一趟,將喬冽請上梁山。
不同於以往想下山就下山,朱武在作出這個決定後,剛召集幾位參讚軍務政務的核心頭領說了這件事,就有宋江反對,向朱武道:
“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
“小弟願前往獨龍岡走一趟,請喬先生上山!”
聽到朱武一哆嗦,想到了宋江多次阻止晁蓋下山,將他架空的事情。看向宋江的眼神,不由極為怪異。
宋江初時還沒有覺得什麽,見朱武一直盯著自己,這才感覺奇怪。不知自己說錯了什麽話,讓朱武如此看自己。
最終,還是王倫見氣氛有些不對,化解了兩人尷尬,向朱武道:
“主公去年交待的事情,如今已大多辦成了。”
“獨龍岡的百姓,都盼著主公去看呢!”
又向宋江說道:
“宋頭領沒有去過獨龍岡,也可一起看看。”
“以後主政一方,也好知道怎麽辦!”
說得宋江是連連點頭,表示願意隨扈左右,和朱武一起下山。
見到這個場景,朱武神色稍霽。知道如今的梁山泊不是原書中宋江上山的梁山泊,宋江在江湖中名望再高,也無法在山寨中一唿百應、紛紛“願效犬馬之勞”,讓寨主不得不低頭——
隻要朱武不犯渾,他在梁山泊就是說一不二的寨主,其他人在江湖中的名望再高,也隻能在他下麵。
沒有把這件事緊追不放,朱武向宋江道:
“既然宋江兄弟願意去獨龍岡,那就一同下山便是!”
“不是朱某自誇,天下間能取朱某性命的,還沒生出來呢!”
“有武鬆兄弟同行,朱某何須擔心!”
點了武鬆和焦挺兩人跟隨自己下山,眾頭領看著兩人,都是極為放心。有武鬆這個拳腳天下第一、武功幾乎不遜於盧俊義的人在,即使朱武等人下山後遇到埋伏,武鬆也完全能和朱武一起從埋伏中殺出來。再加上焦挺這個相撲功夫不弱的頭領查漏補缺,朱武在下山後出事的可能,幾乎可以說沒有。宋江的不可輕動之言,自然不會被眾頭領放在心裏。
定下王倫、宋江、武鬆、焦挺和自己一起下山,吳用、盧俊義、魯智深等人在山上留守,朱武迴到後宅,詢問扈三娘是否要隨自己去獨龍岡時,卻從扈三娘這裏,得知一個消息:
“林娘子懷了身孕,這是幾時的事?”
“有沒有告訴林兄弟,讓他返迴山寨?”
知道林衝一直想有個孩子,朱武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為林衝即將有後而歡喜。
然後就想到林衝如今在青州,可能還不知道這件事。當即就命人飛鴿傳書,把這件事傳遞過去。
見朱武絲毫不提把林衝調迴梁山的事,扈三娘白了他一眼,有些嗔怪地道:
“嫂子都懷孕了,你還不把林衝兄弟調迴山寨?”
“難道你想把林家嫂嫂送去青州,讓她和林衝兄弟去青州團聚?”
說得朱武是啞口無言,隻能苦笑著道:
“前幾天剛剛把林衝兄弟在馬軍的職務給卸了,讓他安心留青州。”
“如今這個樣子,不調迴來是不行了!”
心中開始盤算,用誰代替林衝:
“晁蓋在江湖中的名望高,武功也頗為不弱,和他搭配的人,在山寨的地位不能低。否則青州就很可能成為晁蓋的一言堂,不利於以後發展。”
“山寨幾個頭領中,王倫、宋江、吳用、盧俊義是肯定不能去的,剩下的幾位頭領中,有資格代替林衝的,恐怕就隻有魯智深、楊誌、武鬆、秦明、李應這寥寥幾個人了。”
“讓誰去代替林衝,還真有些難辦!”
作為和林衝能力地位相當的人,魯智深代替林衝,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但是作為步軍第一旅正將,又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魯智深在梁山泊核心頭領中雖然不太顯眼,卻是朱武統領軍隊的基石人物之一。讓這樣一個頭領去青州,朱武是不太舍得的。
至於其他幾個有資格代替林衝的頭領,武鬆不擅統兵,楊誌和晁蓋因為生辰綱的事情有矛盾,秦明又曾經在青州當守將、有被拉攏迴去的可能,這三個人去青州,朱武都不放心。
唯有李應,雖然在梁山泊不顯山不漏水,卻是能在武功、威望上和晁蓋匹敵的豪傑,他去青州做事,能夠製衡晁蓋。
“但是李應這個人,願不願為我效力呢?”
“他如今在梁山泊更多的是應付差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想讓他主動出力去外地開拓,恐怕多半不願意。”
“到底該怎麽做,才能讓李應心甘情願地為山寨出力呢?”
對李應的真實想法不太了解,朱武決定在這次去獨龍岡時帶上李應,在他的老家好好談一談。
通知李應、杜興和自己一起下山,李應、杜興在納悶的同時,又感到有些欣喜。因為出身獨龍岡,兩人為了避免被其他人懷疑,在上山後很少迴過獨龍岡。如今朱武毫不避嫌地將兩人帶迴獨龍岡,代表著他們已受朱武信任,以後再迴獨龍岡,也不用有多少忌諱。
“多半是因為在泰嶽爭鋒上的表現,讓寨主覺得主人可以信任。”
“想來以後在山寨中,主人的地位會更重要!”
私下裏和李應分析這件事,杜興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不管當初是因為什麽理由上山,眼看梁山泊這兩年來勢力越來越大,逐漸有獨霸一方的氣象,杜興認為李應不應該像以前那樣隻做分內之事,應該更加主動地為山寨效力,提高自己地位。
否則向現在這樣繼續下去,李應在梁山泊的地位會像他的排名一樣,一直不斷下降。
聽出杜興話裏的意思,李應自己也有些鬱悶。但他對這件事有自己的認識,並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麽不妥:
“我的年紀大了,在梁山泊地位再高,又能重要到哪裏去?”
“隻求安度此生,能平安返鄉就行!”
說著,李應又想到了自己家中土地,歎了一口氣後,向杜興道:
“可惜我家中的土地已經被山寨分下去了,即使平安返鄉,也要重新置業。”
“經過這麽一遭,我李家還需數代,才能重振家業。”
說著他還搖了搖頭,顯然對自己家中的土地仍是念念不忘。期望在平安返鄉後,能夠重新置業。
鏡像空間中看著李應和杜興的談話,朱武才知道李應一直對分出去的土地一直念念不忘,甚至還想著以後返鄉,能夠重新置業。
這個現象,讓朱武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土地政策,並沒有得到認同。現在辦得再好,最多不過幾十年,就會完全崩壞:
“李應會這麽想,其他人就不會嗎?”
“一個個有學有樣,合作社製度再好,也擋不住他們。”
“未來推翻大宋後,這些新朝權貴會毫不客氣地成為地主,破壞合作社製度——”
“必須想個法子,要限製住他們!”
左思右想,朱武又看了看其他頭領想法,發現這些頭領大多對土地漠不關心,對於合作社製度,更是提都沒提:
“還是要加強思想教育,讓山寨的頭領認識到,兵農合一的合作社,就是梁山根基。”
“誰敢觸犯這一條,梁山泊的法律就不容他!”
下決心提高這件事的重要性,朱武決定讓宋江監察土地情況。並準備在講武堂之外成立政法學堂。利用這座學堂,培養政務和法務人才。
不過,僅靠思想教育和法律威懾,朱武仍覺得不保險。決定在考察獨龍岡的合作社後,決定下一步要怎麽辦:
“以後是全麵推行合作社,還是部分推行?這件事若是不處理後,梁山泊未來的隱患,一定會非常大。”
“必須要找個平衡點,讓大家都能接受?”
深知土地政策的重要性,朱武對這件事慎之又慎,希望在考察獨龍岡的現狀後,做出合理安排。
懷著重重心事,朱武帶王倫、宋江、李應等人一起前往獨龍岡,考察合作社情況,邀請喬冽和孫安上山。
看著壁壘森嚴、易守難攻的獨龍岡,喬冽、孫安兩人都是極為讚歎。尤其是聽到獨龍岡是梁山泊分寨後,兩人對梁山泊的實力,更是感到驚歎:
“分寨都有如此實力,梁山泊大寨又會如何興旺?”
“早知梁山泊實力這麽強,我們早就來投奔了!”
對自己投奔梁山泊的決定更加確信,喬冽和孫安在有了這般想法後,更決定在獨龍岡見識一番,看看梁山實力。
就這樣,次日喬冽和孫安兩人在陳達杜遷的帶領下,在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遊覽起來。
相比兩年前來說,獨龍岡三莊的變化,可以說翻天覆地。喬冽和孫安兩人隻是粗略一看,都是既驚且歎。兩人都不是沒見識的人,甚至連東京城都曾去過,但是獨龍岡三莊的做法,卻是從所未見。
“我看這獨龍岡的莊戶,到處都是持刀攜弓的壯漢,若是把他們征召起來,至少能帶出五千人。”
“這樣一支兵馬,足夠攻打州縣了!”
向喬冽說著自己的感受,孫安對梁山泊的強大感到高興不已。對他這樣能帶兵的武將來說,梁山泊兵馬越多,越能發揮實力。
眼看獨龍岡這邊就能征召出五千兵馬,孫安猜測梁山泊大寨的實力明顯還要更強。有這麽兵馬存在,他在上山後不愁無法無法帶兵,今生建功立業的可能,說不定就在梁山。
同樣對獨龍岡征兵的潛力極為驚歎,喬冽卻更加注意到,獨龍岡三莊的百姓不但麵色紅潤、精神飽滿,而且神情之中,毫無其它地方百姓的畏畏縮縮之感,即使在麵對陳達時,也是尊敬有餘,卻無多少懼意。
這種景象,讓喬冽本能感到好奇,對梁山泊和獨龍岡三莊的關係,感到有些奇怪:
“梁山泊是落草的強人,怎麽這些百姓並不感到懼怕,反而和梁山泊像是一家人一樣,像是山寨中人——”
“難道這些人都自願加入了梁山泊,甘願落草為寇?”
對此極為不解,喬冽向陳達問了出來。陳達撓了撓頭,也不知梁山泊和獨龍岡百姓的關係,什麽時候變成了這個樣,隻得向喬冽道:
“去年哥哥娶了扈家莊的扈三娘,還讓山寨裏的頭目和許多獨龍岡女子成了親。”
“或許是因為這個,獨龍岡的百姓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
聽到這個理由,喬冽雖然點頭,卻對陳達所說並未完全相信。山寨頭領娶壓寨夫人事情多了,怎麽沒見到其它山寨和周圍村莊的關係這麽親近?梁山泊能在打敗獨龍岡建立分寨後和此地的民眾如此親近,必然有一些獨到之處。喬冽好奇之下,決定把這件事情搞清楚,然後再上梁山:
“不把這件事情弄清楚,即使上了梁山,也很難融入其中。”
“且在獨龍岡留幾日,弄清這件事情!”
有了這個想法,心中還存著其它算計,喬冽和孫安沒有急著上梁山,反而在獨龍岡住了下來,想再觀察幾天。
兩人這個做法,自然讓引領他們上山的宋萬心急。隻是任憑他和陳達、杜遷三人如何苦勸,喬冽和孫安都拿定了主意在獨龍岡住了下來。宋萬無奈之下,也隻能自己先迴山,向朱武稟報這件事。
已經在鏡像空間中看到喬冽的動向,朱武對他的盤算,可謂一清二楚。笑著向宋萬道:
“喬先生有心看梁山泊在獨龍岡建設得怎麽樣,就讓他好好看看。”
“正好我也有半年時間沒去獨龍岡,明日就去看看,順便請喬先生上山!”
知道喬冽不肯上山的原因,朱武既為他願意主動融入梁山而欣喜,還猜到他有試探自己對他多看重的意思。當即決定親自去獨龍岡走一趟,將喬冽請上梁山。
不同於以往想下山就下山,朱武在作出這個決定後,剛召集幾位參讚軍務政務的核心頭領說了這件事,就有宋江反對,向朱武道:
“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
“小弟願前往獨龍岡走一趟,請喬先生上山!”
聽到朱武一哆嗦,想到了宋江多次阻止晁蓋下山,將他架空的事情。看向宋江的眼神,不由極為怪異。
宋江初時還沒有覺得什麽,見朱武一直盯著自己,這才感覺奇怪。不知自己說錯了什麽話,讓朱武如此看自己。
最終,還是王倫見氣氛有些不對,化解了兩人尷尬,向朱武道:
“主公去年交待的事情,如今已大多辦成了。”
“獨龍岡的百姓,都盼著主公去看呢!”
又向宋江說道:
“宋頭領沒有去過獨龍岡,也可一起看看。”
“以後主政一方,也好知道怎麽辦!”
說得宋江是連連點頭,表示願意隨扈左右,和朱武一起下山。
見到這個場景,朱武神色稍霽。知道如今的梁山泊不是原書中宋江上山的梁山泊,宋江在江湖中名望再高,也無法在山寨中一唿百應、紛紛“願效犬馬之勞”,讓寨主不得不低頭——
隻要朱武不犯渾,他在梁山泊就是說一不二的寨主,其他人在江湖中的名望再高,也隻能在他下麵。
沒有把這件事緊追不放,朱武向宋江道:
“既然宋江兄弟願意去獨龍岡,那就一同下山便是!”
“不是朱某自誇,天下間能取朱某性命的,還沒生出來呢!”
“有武鬆兄弟同行,朱某何須擔心!”
點了武鬆和焦挺兩人跟隨自己下山,眾頭領看著兩人,都是極為放心。有武鬆這個拳腳天下第一、武功幾乎不遜於盧俊義的人在,即使朱武等人下山後遇到埋伏,武鬆也完全能和朱武一起從埋伏中殺出來。再加上焦挺這個相撲功夫不弱的頭領查漏補缺,朱武在下山後出事的可能,幾乎可以說沒有。宋江的不可輕動之言,自然不會被眾頭領放在心裏。
定下王倫、宋江、武鬆、焦挺和自己一起下山,吳用、盧俊義、魯智深等人在山上留守,朱武迴到後宅,詢問扈三娘是否要隨自己去獨龍岡時,卻從扈三娘這裏,得知一個消息:
“林娘子懷了身孕,這是幾時的事?”
“有沒有告訴林兄弟,讓他返迴山寨?”
知道林衝一直想有個孩子,朱武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為林衝即將有後而歡喜。
然後就想到林衝如今在青州,可能還不知道這件事。當即就命人飛鴿傳書,把這件事傳遞過去。
見朱武絲毫不提把林衝調迴梁山的事,扈三娘白了他一眼,有些嗔怪地道:
“嫂子都懷孕了,你還不把林衝兄弟調迴山寨?”
“難道你想把林家嫂嫂送去青州,讓她和林衝兄弟去青州團聚?”
說得朱武是啞口無言,隻能苦笑著道:
“前幾天剛剛把林衝兄弟在馬軍的職務給卸了,讓他安心留青州。”
“如今這個樣子,不調迴來是不行了!”
心中開始盤算,用誰代替林衝:
“晁蓋在江湖中的名望高,武功也頗為不弱,和他搭配的人,在山寨的地位不能低。否則青州就很可能成為晁蓋的一言堂,不利於以後發展。”
“山寨幾個頭領中,王倫、宋江、吳用、盧俊義是肯定不能去的,剩下的幾位頭領中,有資格代替林衝的,恐怕就隻有魯智深、楊誌、武鬆、秦明、李應這寥寥幾個人了。”
“讓誰去代替林衝,還真有些難辦!”
作為和林衝能力地位相當的人,魯智深代替林衝,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但是作為步軍第一旅正將,又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魯智深在梁山泊核心頭領中雖然不太顯眼,卻是朱武統領軍隊的基石人物之一。讓這樣一個頭領去青州,朱武是不太舍得的。
至於其他幾個有資格代替林衝的頭領,武鬆不擅統兵,楊誌和晁蓋因為生辰綱的事情有矛盾,秦明又曾經在青州當守將、有被拉攏迴去的可能,這三個人去青州,朱武都不放心。
唯有李應,雖然在梁山泊不顯山不漏水,卻是能在武功、威望上和晁蓋匹敵的豪傑,他去青州做事,能夠製衡晁蓋。
“但是李應這個人,願不願為我效力呢?”
“他如今在梁山泊更多的是應付差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想讓他主動出力去外地開拓,恐怕多半不願意。”
“到底該怎麽做,才能讓李應心甘情願地為山寨出力呢?”
對李應的真實想法不太了解,朱武決定在這次去獨龍岡時帶上李應,在他的老家好好談一談。
通知李應、杜興和自己一起下山,李應、杜興在納悶的同時,又感到有些欣喜。因為出身獨龍岡,兩人為了避免被其他人懷疑,在上山後很少迴過獨龍岡。如今朱武毫不避嫌地將兩人帶迴獨龍岡,代表著他們已受朱武信任,以後再迴獨龍岡,也不用有多少忌諱。
“多半是因為在泰嶽爭鋒上的表現,讓寨主覺得主人可以信任。”
“想來以後在山寨中,主人的地位會更重要!”
私下裏和李應分析這件事,杜興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不管當初是因為什麽理由上山,眼看梁山泊這兩年來勢力越來越大,逐漸有獨霸一方的氣象,杜興認為李應不應該像以前那樣隻做分內之事,應該更加主動地為山寨效力,提高自己地位。
否則向現在這樣繼續下去,李應在梁山泊的地位會像他的排名一樣,一直不斷下降。
聽出杜興話裏的意思,李應自己也有些鬱悶。但他對這件事有自己的認識,並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麽不妥:
“我的年紀大了,在梁山泊地位再高,又能重要到哪裏去?”
“隻求安度此生,能平安返鄉就行!”
說著,李應又想到了自己家中土地,歎了一口氣後,向杜興道:
“可惜我家中的土地已經被山寨分下去了,即使平安返鄉,也要重新置業。”
“經過這麽一遭,我李家還需數代,才能重振家業。”
說著他還搖了搖頭,顯然對自己家中的土地仍是念念不忘。期望在平安返鄉後,能夠重新置業。
鏡像空間中看著李應和杜興的談話,朱武才知道李應一直對分出去的土地一直念念不忘,甚至還想著以後返鄉,能夠重新置業。
這個現象,讓朱武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土地政策,並沒有得到認同。現在辦得再好,最多不過幾十年,就會完全崩壞:
“李應會這麽想,其他人就不會嗎?”
“一個個有學有樣,合作社製度再好,也擋不住他們。”
“未來推翻大宋後,這些新朝權貴會毫不客氣地成為地主,破壞合作社製度——”
“必須想個法子,要限製住他們!”
左思右想,朱武又看了看其他頭領想法,發現這些頭領大多對土地漠不關心,對於合作社製度,更是提都沒提:
“還是要加強思想教育,讓山寨的頭領認識到,兵農合一的合作社,就是梁山根基。”
“誰敢觸犯這一條,梁山泊的法律就不容他!”
下決心提高這件事的重要性,朱武決定讓宋江監察土地情況。並準備在講武堂之外成立政法學堂。利用這座學堂,培養政務和法務人才。
不過,僅靠思想教育和法律威懾,朱武仍覺得不保險。決定在考察獨龍岡的合作社後,決定下一步要怎麽辦:
“以後是全麵推行合作社,還是部分推行?這件事若是不處理後,梁山泊未來的隱患,一定會非常大。”
“必須要找個平衡點,讓大家都能接受?”
深知土地政策的重要性,朱武對這件事慎之又慎,希望在考察獨龍岡的現狀後,做出合理安排。
懷著重重心事,朱武帶王倫、宋江、李應等人一起前往獨龍岡,考察合作社情況,邀請喬冽和孫安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