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采姝吃了一鼻子灰,憤恨不甘的迴了府。
另一邊,就有人將這裏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稟報了上去。
君子沛端坐在椅子上,麵無表情:“可知道薛采姝和他們說了些什麽?”
來人垂首,語氣恭敬:“請殿下贖罪,相隔太遠並未聽清,但屬下瞧這薛姑娘看二殿下的神態,似乎有情義。”
“哦?”君子沛終於正眼瞧過來,“那我那皇弟表現如何?”
“二殿下麵色平靜,並未有多餘的表示。”
君子沛歎息了一聲,似乎很是感慨,又似乎是遺憾:“皇弟還真是一點都不憐香惜玉啊,不解風情!”
頓了頓,君子沛玩味的開口:“那柳昭和呢,皇弟對她可有不同?”
來人細細迴想了一邊自己看到的,好像並沒有什麽不同。
“迴殿下,並未有何不同。”
“這樣啊!”君子沛笑了,“那還真是可惜了!”
而柳府裏,柳長賢聽著下人打聽迴來的消息,眉頭深鎖。
“你是說,靈山寺的僧人們要去賑災的消息傳開後,二皇子是第一個趕到的,而後是二小姐?”
“是的,二爺。”小廝迴道,“小的打聽到,說是二皇子是第一個帶著物資趕到的人,然後就是二小姐,後麵陸陸續續還有很多百姓,連大皇子都來了。”
“大皇子?”柳長賢心裏一跳,“大皇子可有……說什麽?”
“大皇子隻說了一些感謝大家的話,還帶來了一箱子金銀珠寶,說是陛下和他湊出來,用於賑濟災民的。”
“好了,我知道了,下去吧。”
小廝出去了,柳長賢思索著剛才消息,有些猜測。
他雖不是重臣,但作為臣子,該有的敏銳他還是有的。
因為陛下對賑災事宜做出的決定,朝堂上有臣子並不讚同,這些事情他都知道,但市井之家的傳聞他並沒有留意。
所以一開始,他真的以為蘇蘇是在市井之間打聽到的消息,現在看來,也許這消息,是在二皇子府打聽出來的。
而且,二皇子和她先後出現在靈山寺,然後才是百姓,達官貴人們,還有大皇子……
作為皇子,大皇子同樣是儲君的人選,可他出現的時機,不對,太晚,與他不利。
除非,這整件事情,是二皇子和蘇蘇事先商量好的,消息傳播的時間,也是有選擇的。
如果真是這樣……
柳長賢不敢想,他撐起額頭,有些頭痛。
柳長賢的猜測和擔憂,柳昭和不知道,此時,她正帶著大家忙於賑濟災民。
查看水源,確保飲用水的安全,為百姓們檢查身體,抓藥煎藥,為流離失所的百姓們搭建臨時的落腳點,給受到驚嚇的小孩子講故事……
要做的事情太多,要學習的事情也有很多。
這半個月裏,柳昭和忙的不分晝夜,廢寢忘食,整個人都瘦了一圈,但一雙眼睛,卻亮如星辰。
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受災地區的情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百姓們也逐漸從地動後的驚恐中走了出來。
為了避免麻煩,柳昭和和君子桓事先商量好了,這所有為百姓們做的事情,都是打著皇帝的名號。
自然,有關皇帝仁善,愛民如子的讚譽,也一路飛迴了京城。
但百姓是一種奇怪的群體,他們最好糊弄,也最不好糊弄。
雖然有關皇帝的讚譽是主流,但君子桓和柳昭和收獲的好名聲也不少。
尤其是柳昭和,雖然是官家小姐,但平易近人,絲毫沒有架子,凡事都親力親為,尤其受婦人和小孩子們的喜歡。
於是,正麵側麵,明裏暗裏打聽柳昭和是否婚配的人,數不勝數,每天樂此不疲。
與此同時,少年們發現,他們崇拜的武藝高強的蕭師父,臉色一天比一天冷酷,一天比一天黑,讓人慎得慌。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這裏有人打聽柳昭和的婚事,她都是一笑而過,可她不知道的是,京城裏,也有人在打她婚事的主意。
一大早,柳瑉川正在看賬本,突然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緊接著就是出去體驗京城繁華早市的白瀾清,大唿小叫的衝進來一把拍掉他手中的賬冊。
“大事不好了!”
她氣喘籲籲,顯然是一路飛奔迴來的。
安桂眼觀鼻,鼻觀心,當自己不存在。
這段時間,隻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少爺對這位白瀾清姑娘非同一般,以禮相待,但神態間的寵溺關心顯而易見。
柳瑉川笑了笑,從袖口裏掏出一條巾帕,遞給她:“出什麽事了,這麽著急,擦擦汗。”
白瀾清沒接,氣兒喘順了就急忙開口:“街上到處都在傳,說蘇蘇是巾幗英雄,不僅菩薩心腸,為受災的百姓出錢出力,還帶去了很多藥材,醫術高超,堪比華佗再世,是京城女子的表率!”
“什麽?”柳瑉川站起來,“安桂,去打聽,究竟是怎麽迴事。”
“是,少爺。”安桂神色凝重,快速出府。
而柳長賢,也很快收到了消息,自然也是派人出去打聽。
要知道,這樣的消息傳出來,又是在這種敏感的時候,最是容易引起皇家的猜忌。
他心急如焚。
安桂一盞茶之後迴府,柳瑉川迫不及待的開口:“如何了?”
“少爺,這傳言應該是有人刻意為之,昨日裏還沒有任何消息,仿佛才過了一夜,今日一早就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安桂皺了皺眉頭,又想到他抓住的那幾個乞丐。
“我派人多方查探,抓到幾個小乞丐,隻說是有人給了他們一點銀錢,讓他們一早在京城散播消息,但具體是誰,就不知道了。”
“現在情況怎麽樣?”
“幾乎是人盡皆知。”安桂的臉色有些不好,“現在正是大臣們上朝的時間,想來宮裏,很快也會知道了。”
是啊,市井之間是傳播流言的最佳,也是最快的場所,百姓們不會去分辨真假,隻會津津樂道,可就是這樣,最容易落入有心人的耳朵裏。
隻怕,今日的朝堂,這件事情會被拿出來議論。
另一邊,就有人將這裏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稟報了上去。
君子沛端坐在椅子上,麵無表情:“可知道薛采姝和他們說了些什麽?”
來人垂首,語氣恭敬:“請殿下贖罪,相隔太遠並未聽清,但屬下瞧這薛姑娘看二殿下的神態,似乎有情義。”
“哦?”君子沛終於正眼瞧過來,“那我那皇弟表現如何?”
“二殿下麵色平靜,並未有多餘的表示。”
君子沛歎息了一聲,似乎很是感慨,又似乎是遺憾:“皇弟還真是一點都不憐香惜玉啊,不解風情!”
頓了頓,君子沛玩味的開口:“那柳昭和呢,皇弟對她可有不同?”
來人細細迴想了一邊自己看到的,好像並沒有什麽不同。
“迴殿下,並未有何不同。”
“這樣啊!”君子沛笑了,“那還真是可惜了!”
而柳府裏,柳長賢聽著下人打聽迴來的消息,眉頭深鎖。
“你是說,靈山寺的僧人們要去賑災的消息傳開後,二皇子是第一個趕到的,而後是二小姐?”
“是的,二爺。”小廝迴道,“小的打聽到,說是二皇子是第一個帶著物資趕到的人,然後就是二小姐,後麵陸陸續續還有很多百姓,連大皇子都來了。”
“大皇子?”柳長賢心裏一跳,“大皇子可有……說什麽?”
“大皇子隻說了一些感謝大家的話,還帶來了一箱子金銀珠寶,說是陛下和他湊出來,用於賑濟災民的。”
“好了,我知道了,下去吧。”
小廝出去了,柳長賢思索著剛才消息,有些猜測。
他雖不是重臣,但作為臣子,該有的敏銳他還是有的。
因為陛下對賑災事宜做出的決定,朝堂上有臣子並不讚同,這些事情他都知道,但市井之家的傳聞他並沒有留意。
所以一開始,他真的以為蘇蘇是在市井之間打聽到的消息,現在看來,也許這消息,是在二皇子府打聽出來的。
而且,二皇子和她先後出現在靈山寺,然後才是百姓,達官貴人們,還有大皇子……
作為皇子,大皇子同樣是儲君的人選,可他出現的時機,不對,太晚,與他不利。
除非,這整件事情,是二皇子和蘇蘇事先商量好的,消息傳播的時間,也是有選擇的。
如果真是這樣……
柳長賢不敢想,他撐起額頭,有些頭痛。
柳長賢的猜測和擔憂,柳昭和不知道,此時,她正帶著大家忙於賑濟災民。
查看水源,確保飲用水的安全,為百姓們檢查身體,抓藥煎藥,為流離失所的百姓們搭建臨時的落腳點,給受到驚嚇的小孩子講故事……
要做的事情太多,要學習的事情也有很多。
這半個月裏,柳昭和忙的不分晝夜,廢寢忘食,整個人都瘦了一圈,但一雙眼睛,卻亮如星辰。
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受災地區的情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百姓們也逐漸從地動後的驚恐中走了出來。
為了避免麻煩,柳昭和和君子桓事先商量好了,這所有為百姓們做的事情,都是打著皇帝的名號。
自然,有關皇帝仁善,愛民如子的讚譽,也一路飛迴了京城。
但百姓是一種奇怪的群體,他們最好糊弄,也最不好糊弄。
雖然有關皇帝的讚譽是主流,但君子桓和柳昭和收獲的好名聲也不少。
尤其是柳昭和,雖然是官家小姐,但平易近人,絲毫沒有架子,凡事都親力親為,尤其受婦人和小孩子們的喜歡。
於是,正麵側麵,明裏暗裏打聽柳昭和是否婚配的人,數不勝數,每天樂此不疲。
與此同時,少年們發現,他們崇拜的武藝高強的蕭師父,臉色一天比一天冷酷,一天比一天黑,讓人慎得慌。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這裏有人打聽柳昭和的婚事,她都是一笑而過,可她不知道的是,京城裏,也有人在打她婚事的主意。
一大早,柳瑉川正在看賬本,突然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緊接著就是出去體驗京城繁華早市的白瀾清,大唿小叫的衝進來一把拍掉他手中的賬冊。
“大事不好了!”
她氣喘籲籲,顯然是一路飛奔迴來的。
安桂眼觀鼻,鼻觀心,當自己不存在。
這段時間,隻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少爺對這位白瀾清姑娘非同一般,以禮相待,但神態間的寵溺關心顯而易見。
柳瑉川笑了笑,從袖口裏掏出一條巾帕,遞給她:“出什麽事了,這麽著急,擦擦汗。”
白瀾清沒接,氣兒喘順了就急忙開口:“街上到處都在傳,說蘇蘇是巾幗英雄,不僅菩薩心腸,為受災的百姓出錢出力,還帶去了很多藥材,醫術高超,堪比華佗再世,是京城女子的表率!”
“什麽?”柳瑉川站起來,“安桂,去打聽,究竟是怎麽迴事。”
“是,少爺。”安桂神色凝重,快速出府。
而柳長賢,也很快收到了消息,自然也是派人出去打聽。
要知道,這樣的消息傳出來,又是在這種敏感的時候,最是容易引起皇家的猜忌。
他心急如焚。
安桂一盞茶之後迴府,柳瑉川迫不及待的開口:“如何了?”
“少爺,這傳言應該是有人刻意為之,昨日裏還沒有任何消息,仿佛才過了一夜,今日一早就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安桂皺了皺眉頭,又想到他抓住的那幾個乞丐。
“我派人多方查探,抓到幾個小乞丐,隻說是有人給了他們一點銀錢,讓他們一早在京城散播消息,但具體是誰,就不知道了。”
“現在情況怎麽樣?”
“幾乎是人盡皆知。”安桂的臉色有些不好,“現在正是大臣們上朝的時間,想來宮裏,很快也會知道了。”
是啊,市井之間是傳播流言的最佳,也是最快的場所,百姓們不會去分辨真假,隻會津津樂道,可就是這樣,最容易落入有心人的耳朵裏。
隻怕,今日的朝堂,這件事情會被拿出來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