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何為重臣?
秦時:從八歲嬴政開始簽到 作者:3對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嬴政剛一來到甘泉宮,趙姬便一把拉住嬴政的手,拉著嬴政坐在自己身旁,“政兒,聽說剛剛呂不韋去見了你,快與母後說說你準備如何處理羅網與呂不韋。”
“羅網在秦國根深蒂固,掌握著很多情報秘密與殺手,他們竟敢弑君,我們必須要嚴陣以待。”
“還有呂不韋,他貴為相邦,竟然也參與了這等事情之上,真是枉顧夫君信任。”
趙姬一臉恨恨之色。
“母後放心,現在案子正在審查,兩日後的朝會上便會分曉。”
嬴政輕聲安慰。
“那兩日後母後倒要問問呂不韋究竟想做什麽?”
趙姬握緊嬴政的手,激動道。
如果不是愛子很在乎她私下與其他人見麵,她早就招來呂不韋一問了。
“母後放心,不管是呂不韋還是羅網,不管他們究竟參與了多少,或者參沒參與,這一次都要付出代價。”
嬴政輕輕順著趙姬的後背,片刻之後,趙姬才平複下來。
“政兒,還是你冷靜,你是不是在笑話母後,太過急躁,太過感情用事了?”
趙姬突然轉過頭,一雙美目注視著嬴政,“是不是你也覺得母後沒有政治頭腦,為你丟人了。”
嬴政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露出微笑,反握住趙姬的玉手,“怎會,母後是在關心我,我怎會覺得母後為我丟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聽到嬴政如此認真話語,趙姬頓時展顏一笑,明媚笑容讓嬴政都微微恍神,緊接著嬴政就感覺自己被緊緊抱住,“母後就知道政兒最愛母後了!”
“那是自然,畢竟我們才是知根知底的人,母後想什麽,我最清楚。”
嬴政放鬆下來,輕聲在趙姬耳邊說道,使的趙姬臉頰越發殷紅。
趙姬重重點了點頭,“是啊,你是從母後肚子裏出來的,母後自然知根。”
“所以母後就不用擔心這些了,相信我能處理。”
“嗯,母後明白,如果你有不方便,母後就來做這個惡人。”
趙姬揉了揉嬴政的臉,疼惜說道。
“哈哈哈……”
嬴政輕笑一聲,十指相扣,“母後這麽美麗,怎會是惡人。”
“就會取笑母後。”
趙姬笑著拍了一下嬴政,緊挨著嬴政坐下,眉眼彎彎,梨渦誘人。
……
經過事情的發酵。
韓霓也從華陽太後那裏得知了已經抓住刺殺趙姬嬴政母子的幕後元兇的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後,韓霓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霓宮。
韓霓臉上露出一抹輕鬆笑容,“抓住就好,這樣大王與太後也不會在懷疑我們母子了。”
就在這時,親信宮女快步走近,忙聲道:“太妃,大王派人送來一份東西。”
“啊?”
韓霓驚愕轉身,一時心下湍湍,連忙問道:“是什麽?算了,我親自去見。”
不久之後,韓霓便來到殿外,見到了台階下的寺人。
“大王讓你送來此物,還說了什麽嗎?”
韓霓掃了一眼對方手中托盤上的竹簡,秀拳不由緊了緊,沉聲問道。
“啟稟太妃。”
寺人躬身參拜,雙手將手中托盤舉起,低著頭說道:“大王說此物僅此一份,特意送給太妃,任憑太妃處置。”
韓霓抿了抿嘴唇,心下莫名一沉,片刻之後才親手接過,“代本宮向大王致謝。”
“諾!”
寺人躬身迴禮,隨即離開。
韓霓站在原地許久不動,直到宮女提醒這才迴過神來。
“太妃,我來拿著吧。”
宮女想要接過托盤,韓霓低頭掃了一眼手中托盤上的竹簡,搖了搖頭,“不用了,既是大王命人送來的,豈可借旁人之手。”
迴到宮殿後,韓霓鄭重將逐漸放在案幾之上。
麵色一時複雜。
良久之後,韓霓才深唿一口氣,目光變得堅定,緩緩打開。
內中文字頓時映入眼簾。
“怎會?”
看清內容之後,韓霓瞳孔緊縮,大驚失色,手臂顫抖。
“太妃?”
一旁的宮女疑惑轉過頭,韓霓驀然卷好竹簡,緊緊蓋住。
“本宮沒事,你們退下,我要一個人靜靜。”
韓霓緊了緊手指,強自讓自己冷靜下來,說道。
“諾。”
眾宮女立即低頭迴應,陸續離開。
直到寢宮的大門關上,韓霓這才頹然坐倒,劇烈喘息,她望著案幾上的竹簡,就像是一口斬下的大刀,鮮血淋漓。
“怎會,怎會與成嬌有關係,一定是胡亂攀咬!”
韓霓抿了抿幹澀的嘴唇,低聲自語。
但臉上卻是不由露出一抹苦澀。
嬴政既然讓人將此物送給她,說明這上麵的內容言有其實,非是虛言。
“我要燒掉它,我要燒掉它,隻要燒掉它就沒有了。”
韓霓爬了起來,抓住竹簡,激動道。
但很快韓霓又丟了下去。
“可是燒掉又能如何。”
韓霓失魂落魄,“雖然大王讓我全權處置,雖然大王說僅有這一份,但……”
韓霓看了又看,終於還是沒有燒掉。
她的眸子閃爍,許久之後,才低聲喃語:“嬌兒如今有些叛逆,我若太過逼迫,怕是隻會使其更加悖逆,先讓人查一查最近有什麽人接觸他,等過幾天,我再親自去找大王。
韓霓目光閃爍一陣,有了主意。
她雖然柔柔弱弱,一副什麽都不爭的樣子,但終究出身王族,比趙姬更懂政治。
而這件事,她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哪怕自己身邊這些貼身宮女也一樣。
因為成嬌上次就知道了自己被趙姬打了一巴掌的事情,這件事,隻有可能是自己身邊的人告訴成嬌的。
同時她也不能去向華陽太後問計。
因為華陽太後他更看重的是楚係的利益,這件事上幫不到她。
因此,隻有她自己來想辦法了。
至少目前為止,她覺得嬴政還是很重感情的,也很敬重自己,
而且派人私下將卷宗交給自己,讓自己處置,說明嬴政也並不想借此事生事,甚至隻是讓趙姬知道,也絕對不會放過她們母子。
現在甘泉宮沒動靜,說明目前隻有自己知曉。
所以她覺得自己若是去找嬴政一談,或許能將此事揭過,到時候再教訓兒子也不遲。
……
相府。
呂不韋迴來之後,徐徐打開《孤憤》一書。
“韓非?”
看到著書之人的名字,呂不韋眉頭微挑,“這個名字好似最近在哪裏聽說過。”
但很快,他便被書中內容所吸引。
或者說是驚嚇。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
“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是以諸候不因,則事不應,故敵國為之訟;百官不因,則業不進,故群臣為之用;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學士不因,則養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飾也。重人不能忠主而進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燭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啪!
呂不韋手中竹簡滑落,滿臉驚色。
他驚的不是著書之人的才華,而是書中內容再對應嬴政交給他,讓他深讀的用意。
這哪裏是在讓他讀書,這分明是在警告他。
更是暗暗點出了自己的那點小心思,或者說昔日差點達成的小心思。
此書開篇前兩段,便指出了重臣對君主的危害。
所謂重臣執大權者,無視法令而擅自作為,違背法令從而有利於自己,耗費國力以便宜自家,他的權力能夠控製君王,這就是執掌大權之人。
掌權之人擅自獨攬大權,那麽朝中內外為他任用。
所以諸侯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執事就不被允許,所以敵國對他稱頌;百官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官業就不得晉升,所以群臣都要為他效勞;侍從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就不能接近君王,所以君王身邊的侍從為他隱瞞私情;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不依靠掌權者,那麽養薪俸祿微薄而且禮節待遇低下,所以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為他稱讚。
這四種人幫助,是奸邪之臣得以自我粉飾的原因,掌權者不能忠於君王並且舉薦自己的仇敵,君王不能跨越這四種幫助他的人從而看清自己的臣子,所以君主越被蒙蔽而大臣的權力就越重。
這書詳細闡述了重臣的危害。
昔日昭襄王時的穰侯魏冉便是代表。
而嬴政送他此書,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這書中重臣,指的不正是他嗎?
雖然現在他還未完全達到書中重臣的地步,但也是隻差半步。
若非嬴政手段高明,他或許正的能成為這書中指的重臣,能從上到下掌控秦國,哪怕他覺得自己是為了秦國好。
但對秦王而言,他確實損害了秦王的利益與權力。
對君主而言,毫無疑問這便是罪。
因此,此刻,哪怕是久經沉浮的呂不韋也不禁色變。
呂不韋的臉色一時間陰晴不定起來,心中少有的忐忑難安,坐臥不寧。
一夜之間,仿若蒼老了十幾歲一般。
“羅網在秦國根深蒂固,掌握著很多情報秘密與殺手,他們竟敢弑君,我們必須要嚴陣以待。”
“還有呂不韋,他貴為相邦,竟然也參與了這等事情之上,真是枉顧夫君信任。”
趙姬一臉恨恨之色。
“母後放心,現在案子正在審查,兩日後的朝會上便會分曉。”
嬴政輕聲安慰。
“那兩日後母後倒要問問呂不韋究竟想做什麽?”
趙姬握緊嬴政的手,激動道。
如果不是愛子很在乎她私下與其他人見麵,她早就招來呂不韋一問了。
“母後放心,不管是呂不韋還是羅網,不管他們究竟參與了多少,或者參沒參與,這一次都要付出代價。”
嬴政輕輕順著趙姬的後背,片刻之後,趙姬才平複下來。
“政兒,還是你冷靜,你是不是在笑話母後,太過急躁,太過感情用事了?”
趙姬突然轉過頭,一雙美目注視著嬴政,“是不是你也覺得母後沒有政治頭腦,為你丟人了。”
嬴政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露出微笑,反握住趙姬的玉手,“怎會,母後是在關心我,我怎會覺得母後為我丟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聽到嬴政如此認真話語,趙姬頓時展顏一笑,明媚笑容讓嬴政都微微恍神,緊接著嬴政就感覺自己被緊緊抱住,“母後就知道政兒最愛母後了!”
“那是自然,畢竟我們才是知根知底的人,母後想什麽,我最清楚。”
嬴政放鬆下來,輕聲在趙姬耳邊說道,使的趙姬臉頰越發殷紅。
趙姬重重點了點頭,“是啊,你是從母後肚子裏出來的,母後自然知根。”
“所以母後就不用擔心這些了,相信我能處理。”
“嗯,母後明白,如果你有不方便,母後就來做這個惡人。”
趙姬揉了揉嬴政的臉,疼惜說道。
“哈哈哈……”
嬴政輕笑一聲,十指相扣,“母後這麽美麗,怎會是惡人。”
“就會取笑母後。”
趙姬笑著拍了一下嬴政,緊挨著嬴政坐下,眉眼彎彎,梨渦誘人。
……
經過事情的發酵。
韓霓也從華陽太後那裏得知了已經抓住刺殺趙姬嬴政母子的幕後元兇的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後,韓霓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霓宮。
韓霓臉上露出一抹輕鬆笑容,“抓住就好,這樣大王與太後也不會在懷疑我們母子了。”
就在這時,親信宮女快步走近,忙聲道:“太妃,大王派人送來一份東西。”
“啊?”
韓霓驚愕轉身,一時心下湍湍,連忙問道:“是什麽?算了,我親自去見。”
不久之後,韓霓便來到殿外,見到了台階下的寺人。
“大王讓你送來此物,還說了什麽嗎?”
韓霓掃了一眼對方手中托盤上的竹簡,秀拳不由緊了緊,沉聲問道。
“啟稟太妃。”
寺人躬身參拜,雙手將手中托盤舉起,低著頭說道:“大王說此物僅此一份,特意送給太妃,任憑太妃處置。”
韓霓抿了抿嘴唇,心下莫名一沉,片刻之後才親手接過,“代本宮向大王致謝。”
“諾!”
寺人躬身迴禮,隨即離開。
韓霓站在原地許久不動,直到宮女提醒這才迴過神來。
“太妃,我來拿著吧。”
宮女想要接過托盤,韓霓低頭掃了一眼手中托盤上的竹簡,搖了搖頭,“不用了,既是大王命人送來的,豈可借旁人之手。”
迴到宮殿後,韓霓鄭重將逐漸放在案幾之上。
麵色一時複雜。
良久之後,韓霓才深唿一口氣,目光變得堅定,緩緩打開。
內中文字頓時映入眼簾。
“怎會?”
看清內容之後,韓霓瞳孔緊縮,大驚失色,手臂顫抖。
“太妃?”
一旁的宮女疑惑轉過頭,韓霓驀然卷好竹簡,緊緊蓋住。
“本宮沒事,你們退下,我要一個人靜靜。”
韓霓緊了緊手指,強自讓自己冷靜下來,說道。
“諾。”
眾宮女立即低頭迴應,陸續離開。
直到寢宮的大門關上,韓霓這才頹然坐倒,劇烈喘息,她望著案幾上的竹簡,就像是一口斬下的大刀,鮮血淋漓。
“怎會,怎會與成嬌有關係,一定是胡亂攀咬!”
韓霓抿了抿幹澀的嘴唇,低聲自語。
但臉上卻是不由露出一抹苦澀。
嬴政既然讓人將此物送給她,說明這上麵的內容言有其實,非是虛言。
“我要燒掉它,我要燒掉它,隻要燒掉它就沒有了。”
韓霓爬了起來,抓住竹簡,激動道。
但很快韓霓又丟了下去。
“可是燒掉又能如何。”
韓霓失魂落魄,“雖然大王讓我全權處置,雖然大王說僅有這一份,但……”
韓霓看了又看,終於還是沒有燒掉。
她的眸子閃爍,許久之後,才低聲喃語:“嬌兒如今有些叛逆,我若太過逼迫,怕是隻會使其更加悖逆,先讓人查一查最近有什麽人接觸他,等過幾天,我再親自去找大王。
韓霓目光閃爍一陣,有了主意。
她雖然柔柔弱弱,一副什麽都不爭的樣子,但終究出身王族,比趙姬更懂政治。
而這件事,她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哪怕自己身邊這些貼身宮女也一樣。
因為成嬌上次就知道了自己被趙姬打了一巴掌的事情,這件事,隻有可能是自己身邊的人告訴成嬌的。
同時她也不能去向華陽太後問計。
因為華陽太後他更看重的是楚係的利益,這件事上幫不到她。
因此,隻有她自己來想辦法了。
至少目前為止,她覺得嬴政還是很重感情的,也很敬重自己,
而且派人私下將卷宗交給自己,讓自己處置,說明嬴政也並不想借此事生事,甚至隻是讓趙姬知道,也絕對不會放過她們母子。
現在甘泉宮沒動靜,說明目前隻有自己知曉。
所以她覺得自己若是去找嬴政一談,或許能將此事揭過,到時候再教訓兒子也不遲。
……
相府。
呂不韋迴來之後,徐徐打開《孤憤》一書。
“韓非?”
看到著書之人的名字,呂不韋眉頭微挑,“這個名字好似最近在哪裏聽說過。”
但很快,他便被書中內容所吸引。
或者說是驚嚇。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
“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是以諸候不因,則事不應,故敵國為之訟;百官不因,則業不進,故群臣為之用;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學士不因,則養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飾也。重人不能忠主而進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燭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啪!
呂不韋手中竹簡滑落,滿臉驚色。
他驚的不是著書之人的才華,而是書中內容再對應嬴政交給他,讓他深讀的用意。
這哪裏是在讓他讀書,這分明是在警告他。
更是暗暗點出了自己的那點小心思,或者說昔日差點達成的小心思。
此書開篇前兩段,便指出了重臣對君主的危害。
所謂重臣執大權者,無視法令而擅自作為,違背法令從而有利於自己,耗費國力以便宜自家,他的權力能夠控製君王,這就是執掌大權之人。
掌權之人擅自獨攬大權,那麽朝中內外為他任用。
所以諸侯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執事就不被允許,所以敵國對他稱頌;百官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官業就不得晉升,所以群臣都要為他效勞;侍從不依靠掌權者,那麽就不能接近君王,所以君王身邊的侍從為他隱瞞私情;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不依靠掌權者,那麽養薪俸祿微薄而且禮節待遇低下,所以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為他稱讚。
這四種人幫助,是奸邪之臣得以自我粉飾的原因,掌權者不能忠於君王並且舉薦自己的仇敵,君王不能跨越這四種幫助他的人從而看清自己的臣子,所以君主越被蒙蔽而大臣的權力就越重。
這書詳細闡述了重臣的危害。
昔日昭襄王時的穰侯魏冉便是代表。
而嬴政送他此書,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這書中重臣,指的不正是他嗎?
雖然現在他還未完全達到書中重臣的地步,但也是隻差半步。
若非嬴政手段高明,他或許正的能成為這書中指的重臣,能從上到下掌控秦國,哪怕他覺得自己是為了秦國好。
但對秦王而言,他確實損害了秦王的利益與權力。
對君主而言,毫無疑問這便是罪。
因此,此刻,哪怕是久經沉浮的呂不韋也不禁色變。
呂不韋的臉色一時間陰晴不定起來,心中少有的忐忑難安,坐臥不寧。
一夜之間,仿若蒼老了十幾歲一般。